1979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江苏在秋播中调整农业布局
陕西调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据新华社南京九月十三日电 江苏省秋播和农田基本建设会议决定从落实今年秋播计划着手,适当调整农业布局。
会议确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粮食作物要稳定布局,在提高单产上做文章;而提高单产,从今年全省三麦平均亩产突破四百斤的情况看,又要首先在三麦上做文章。苏南高产地区决心争取“三麦一季上纲要”。淮北地区决定缩小冬闲田,扩大三麦面积,消灭白田下种。对于水稻和旱粮,特别是三熟制和两熟制的问题,会议提出,总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证粮食稳定增长。历史上三熟制是起了增产作用的,但是也不能一刀切。少数人少田多、三熟制比例过大或因条件不具备、多年来三熟产量不如二熟、增产不增收的地方,可适当减少三熟制面积。在实行三熟制的地方,也不一定就是麦稻稻,可以进行油稻稻、麦豆稻、麦肥稻、麦玉米稻、油肥稻、麦饲稻等多种形式的试验和探索,当然推广时要慎重。
江苏省秋播和农田基本建设会议还考虑了全年的多种经营布局、肥料布局、饲料布局、林业规划、牧业规划、渔业规划。
根据会议确定的方针,江苏各地区正在秋播中合理调整农业布局,扬州地区决定把冬绿肥面积恢复到原来的二百三十万亩,保证明年五百万亩水稻亩亩有“基本口粮”;还准备利用早秋作物定茬插种八十万亩饲料。淮阴地区有三百万亩耕地一年只种一季,有二百万亩冬闲田,土地利用率很低。从这个实际出发,地委准备扩大三麦一百万亩,油菜五十万亩,冬绿肥近二百万亩,逐步将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改为一年两熟。这个布局现在已经落实到生产队。
据新华社西安电 陕西省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采取果断措施,保一批、缓一批、停一批,集中力量搞好现有水利工程配套、挖潜、续建和扫尾工程。
前几年,陕西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战线拉得太长。有些地方没有从实际出发,盲目开工,造成许多工程长期不能受益。有些工程虽然受益,但由于配套差,受益小,群众意见很大。为了改变这个状况,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各级水利水电部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了普遍深入的调查,确定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严格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在新建和续建水利工程的关系上,强调加强续建工程的配套、扫尾和病险水库的加固处理,一般不上新项目。
在骨干工程和配套工程关系上,强调加强配套工程的建设。到一九七八年底,全省设施灌溉面积达二千二百四十九万亩,其中尚有三百零八万亩没有配套受益。今年全省集中力量抓好配套工程,首先在投资上给予适当安排,共拨给各项水利工程的配套投资二千七百多万元,其中小型水利工程配套投资二千一百万元。这些投资已全部下达。为了抓好续建、扫尾和配套工程,省水电局由领导带队,组织了二十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分赴关中和陕南,对五十多项工程逐个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当安排了资金,保证了配套需要。
在工程施工和规划设计基本工作关系上,强调加强规划设计工作。
为了集中力量搞好现有工程的配套、挖潜和在建工程的续建、扫尾工作,陕西省各级水利部门十分重视水利队伍的建设。省水电局在武功水利学校举办了地、县水电局长训练班,全省已有三分之一的地、县水电局长进行了业务学习。


第3版()
专栏:来信

要重视培育“中华猕猴桃”
一九七五年,我外贸部的一个同志出国访问,见到国外市场一种售价很高的水果,名叫“中华猕猴桃”,原产地是中国。
我国十三个省都有这种野生藤本水果(俗称阳桃),但多年来埋没于深山之中,被随意采叶喂猪,甚至砍藤烧柴。
猕猴桃在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已有记载,称之为“苌楚”。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猕猴桃的说明是“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猕猴桃是野生植物,但很早就有人种植了。唐朝诗人岑参就有“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的诗句。因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对这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果树,我国虽早已发现,却至今未能合理利用。新西兰于一九○六年从我国引种猕猴桃,一九四○年开始商品栽培。目前,美、日、法、英、意、苏等国都在成片种植“中华猕猴桃”。日本有些人挖掉柑桔树,改种猕猴桃。
猕猴桃含有多种维生素。每百克鲜果含有维生素C一百到四百余毫克,比柑桔高五倍至十倍,还含维生素P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这种水果别具风味,酸甜爽口;容易去皮,适于鲜果加工。它一身是宝,种籽可以制油,花可以作香精,根是药材,藤是制印染胶的好原料。
我国科研部门自一九五五年起,对这种野生植物进行了选种和人工栽培,近两年还帮助一些社队进行栽培。陕西省出产的猕猴桃已开始向日本出口。
我国是“中华猕猴桃”的原产地,估计每年能出产数万吨。应该对这种宝贵的资源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经营部门要主动支持科研部门进行资源调查,并注意保护这种资源。同时,经营部门要大力组织社队对野生猕猴桃进行人工培育,使其增大果型,提高质量,增加产量。 姚大衡 邢墨林 李宗正


第3版()
专栏:

为“牛郎织女”搭桥 让工人夫妻团聚
东北三省和华东五省市协商解决工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
本报讯 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华东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一市四省劳动局,于不久前分别在长春、合肥召开商调会,协商采取调动工作的办法,解决在这些省、市内的工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问题。华东五省市商定,今年年底前,通过互调解决八百四十名工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
商调会经过座谈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协议,制定了进行调动的具体办法。
参加这两个商调会的同志一致认为:几个相邻的或有关省、市每年召开一、二次商调会,有计划有组织地调动一些夫妻两地分居工人的工作,是当前解决工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建议逐步推广。
为了落实这两个商调会初步商定的计划,互换调出调入工人的名单,进一步协商解决互调中的问题,东北三省还商定于今年九、十月份在旅大市召开第二次商调会;华东五省、市于今年九、十月份在江苏召开第二次商调会。


第3版()
专栏:

拉萨市党政领导机关
积极解决城市居民燃料问题
据新华社拉萨九月十三日电 拉萨市党政领导机关采取措施,积极解决城市居民的燃料问题。
拉萨市居民绝大部分是藏族。过去,主要靠市郊的当雄、达孜、曲水、尼木等县的农牧民供应牛粪作燃料。民主改革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居民的燃料越来越紧张。拉萨市党政领导机关十分重视居民的燃料问题,除了有计划地安排社员砍柴、拣牛粪到城区出售外,还组织专人深入拉萨附近的羊巴井、当雄等地调查泥炭资源的储量、燃烧温度等情况,帮助群众改灶,试烧泥炭,并认真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


第3版()
专栏:

上海冶炼厂通过调查认清奖金的意义和作用
理直气壮地实行奖金制度
据新华社上海电 新华社通讯员鲁岑雯、新华社记者周永康报道:去年七月,上海冶炼厂恢复了奖金制度。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散布的奖金是“毒害工人思想的腐蚀剂”的极左流毒没有肃清,不少干部对恢复奖金制度仍是顾虑重重,心里很不踏实。今年七月,厂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了搞好这场讨论,厂里十一位车间、科室干部组成奖金问题调查组,在厂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对本厂解放以来奖金演变情况作了全面调查。
调查组了解到,一车间过去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每熔化一炉铜,要消耗十二包石油焦。后来实行了节约奖,工人看到多节约一点石油焦,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个人也可增加收益,就在操作上精打细算,把过去的“用了算”变成“算了用”。这样做的结果,每炉铜的石油焦耗用量降低到十包左右,单是今年上半年就节约了六十多吨石油焦,减少开支一万多元。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节约,这个车间每个工人得到了五元节约奖。还有一些按制度规定允许报废的铜锭,工人们也不嫌麻烦,把其中合格的铜块一块块拣出来,增加产量。调查组在其他车间也都看到了这种工人当家理财的勤俭精神。他们说,所谓奖金是“腐蚀剂”,完全是林彪、“四人帮”对工人群众的诬蔑。
调查组在研究奖金问题时,对奖金的作用也作了实事求是的估价。他们认为,奖金不是“腐蚀剂”,但也不是“万灵丹”。生产发展得快不快,有多方面的原因。政治思想工作是提高工人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工作,但必须结合适当的物质奖励。他们的这些论断,是回顾总结了冶炼厂三十年来在生产发展速度方面所出现的“三起两落”的过程之后而得出的。
冶炼厂的实践说明,什么时候担心奖金会成为“腐蚀剂”,对工人只讲精神鼓励,不讲物质奖励,或者采取平均主义的发奖办法,什么时候生产发展就缓慢,甚至下降,有时即使一时上去了,也不能持久;什么时候正确看待奖金,把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结合好,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又坚持多劳多得,什么时候生产就发展很快,而且比较稳定。调查组的同志说,实践使我们懂得,奖金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一种必要补充,在现阶段是不能取消的,它对促进生产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因此,我们可以彻底消除余悸,不用再“手里发钱,心里发愁”了,可以理直气壮地实行奖金制度了。
上海冶炼厂党委通过这次调查,认清了奖金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职工们的意见,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在八月份修订并实行了新的奖励办法,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的精神。


第3版()
专栏: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汽车工业九个厂签订竞赛议定书
本报讯 为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加速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第一汽车厂、第二汽车厂、南京汽车厂、北京汽车厂、北京第二汽车厂、大足汽车厂、济南汽车厂、陕西汽车厂和上海汽车厂在长春签订了一九七九年汽车工业九厂竞赛议定书。
汽车工业九厂竞赛议定书要求,各厂在全面完成八项经济技术指标,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开展“四比四赛”活动,即:赛质量比提高,赛产量比均衡,赛节约比效果,赛管理比进步。还要求全面加强班组建设,重点是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开展班组核算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检查评比要讲求实效,评出九厂竞赛优胜单位;根据情况同时评出单项优胜单位。由汽车总局给优胜单位以奖励。


第3版()
专栏:金质奖产品简介

“云南白药”功效神奇
“云南白药”是用多种云南特产名贵药材制成的成药。它的用途广泛,疗效显著。特别是治疗刀伤、枪伤、创伤、出血、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红肿毒疮以及妇女月经过多、产后淤血等症,白药具有神奇的功效。


第3版()
专栏:金质奖产品简介

“海螺”牌衬衫造型新颖
“海螺”牌120支精梳全棉花府绸男衬衫,布料细洁,摸上去如丝绸般滑爽柔软;做工精细,造型新颖,经多次洗涤不变形,不皱缩。这种衬衫的领子做工特别讲究,采用高级尼龙作衬布,领面平展,领尖挺直,即使用力捏皱领子,松手以后领面仍然平整如初,不留皱痕。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无锡市东方红缫丝厂职工正在重创名牌“金双鹿”。缫丝工人们认真交流缫丝的经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新华社记者 高梅及摄


第3版()
专栏:

管好集体家业的榜样
——记平原县王双堂大队第三生产队保管员任善照的模范事迹
编者按:任善照的模范事迹,很值得农村社队广大经营管理人员借鉴。
管好集体经济,做到财尽其利,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使这些财和物在生产中发挥更大效益,保管员、记工员、财会人员和农业技术员都负有重任。大家都应象任善照那样,为办好集体经济树立坚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丝不苟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加快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山东省平原县王双堂大队第三生产队保管室,在一个四合院里,院内干净卫生,室内放置的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粮食、饲料、燃料等等,分门别类,有条有序。参观的同志们见到这种情景,不禁要问:保管员是哪一个?
是共产党员任善照。
任善照一九六六年由副队长改任保管员以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事情。
妙手回春
任善照是“诊治”病残机具的能手,有“妙手回春”的本事。一九六六年以前,第三生产队的物资保管得不好,光农业机械修理一项,每年就花一千多元,影响了社员和集体的收入。任善照当保管员以后,一方面同大家商议,订出机器使用规则,做到专人使用,责任分明;另一方面努力学习机械常识和修理技术,自己动手修理农村常用机械。一九七○年以来,第三生产队添置的各种机械比一九六六年增加了两倍,由于他保养、维修得好,每年花的修理费却比那时减少一半。任善照不光学习修理农机,还自己修理和制造各种农具。如今,第三生产队使用的六十多副牲口套,二十多副驴枷板子、三十多杆鞭子等都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社员入社时投到集体的两辆马车排子,头几年趴了窝,经过他的手,重新用上了。他还把成了废品的喷雾器、中耕器等,都修复了。
任善照勤俭办队,一丝不苟,分厘不费。德州地区农展馆里,陈列着一条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旧麻袋,就记录着他的这种精神。
一九六六年,任善照从前任保管手里接过来十多条破麻袋,当时有人说,还要这些破烂货干啥用,扔掉算了。任善照说:“那可不行,把它补一补照样能用,旧的能用就不用花钱买新的。”于是,他从破绳头子上拆下麻线,都给缝补好了。如今,大伙还用着这些麻袋。进展览馆的那一条,补了十多个补丁。有的青年人说:“过去,咱用破烂货,是因为队里穷,现在,咱们是堂堂有名的先进队了,再拿这样的麻袋出去办事多丢人!”任善照说:“勤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穷时候需要这样办,富时候也丢不得。”
不徇私情
任善照常说:“当社员也是干革命,干革命就要坚持革命原则,不能实行好人主义。”他刚上任的时候,面临的是个烂摊子,队里的东西,这里一堆,那里一片,有些小农具被社员拿到家里去了。他走东家,串西家,发动大家把公物还家。他的爱人不同意这样做,对他说:“人家拿的是队里的东西,又不是咱家的,不愿意交回来就算了,用得着你去得罪人?”他说:“管好集体的财物是保管员的责任,保护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不会得罪人。”队里的东西搜集起来以后,他就把它们分门别类,登记成册,谁使用记住谁的名字,到时候不送回就找上门去要。谁要是把工具损坏了或者丢失了,他就追究原因。一九七二年春的一天,有个社员到保管室送小推车,任善照一检查,发现轴碗里的珠子少了,就问:“珠子不够数,哪里去了?”
“不知道哪里去了。”
任善照说:“说不出理由,按制度由你包赔。”
那个社员说:“几颗珠子,你知道我知道就行了。队里有的是,装上几颗不就好了吗!干啥这么认真。”
任善照严肃地说:“大伙订的制度,你不遵守,他不遵守,这不等于白订?为了使你接受教训,也为了教育别人,一定要按价赔偿。”
这件事在全大队传开以后,大家赞扬任善照办事情钉是钉,铆是铆,做得对。从此以后,社员使用工具都格外经心了。
任善照对自己的亲属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他哥哥把队里一截绳子留到家里。任善照检查时,发现少了半截绳子,就问:“那半截绳子哪里去了?”
他哥哥说:“不知道。”
“不知道赶快回去找,找不到就赔上。”
他哥哥见他毫不讲私情,只得回家把那半截绳子拿到保管室来。
去年夏天,任善照的亲戚从青岛来信说给他买到了一台缝纫机,叫马上把钱汇去。他爱人说:“你保管着队里那么多钱,现在又用不着,先借用一下吧,咱把树卖了就还。”任善照说:“队里的钱,我不能私自挪用。买缝纫机的钱,等卖了树再汇吧。”
为公忘我
任善照小时候很贫苦,未能上学。他开始当保管员的时候,只会写十个阿拉伯数码和自己的名字。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第三生产队购置的农业机械越来越多,他在实践中体会到,没有文化做不好保管工作。因此,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有人对他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学出个啥道道来?他说: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从此,他开始当起小学生来了。
我们到任善照家里,看见他的炕周围的墙壁上贴满了报纸,说起这,还有一段来历:
一个深夜,任善照翻来复去睡不着,就用右手食指划着背写白天学过的字。写着写着,喷雾器的“喷”字怎么也写不出来了。他忽地想起在报纸上见到过这个字,就立即查找。结果真的找到了。从此以后,他睡觉前就把报纸或书本放到枕头边,碰上不会写的字就从报纸上或书本上查找。可是,他“哗哗啦啦”地翻腾报纸,经常惊醒爱人,于是想出把报纸贴到墙上的办法,夜里碰上不会写的字,就打着手电筒去查。
十几年来,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现在已经具备高小以上的文化程度,能够阅读报纸和简单的科学读物了。
一九六八年底,任善照患了黄疸性肝炎,医生要他全休三个月。干部、社员为了让他养病,立即叫副队长任善伦接替他的工作。他苦苦地恳求:我要养病,但也要到保管室里去看看呢。任善伦刚接我的工作,还不熟悉,我可以动动嘴。大伙拗不过他,只好依了他,每天派人扶着他到保管室里去。过了一段,他觉着这样很不方便,就和大家商量说:“我到保管室里来住不好吗?省得人接送我了。”大家知道他是个谁也拗不过的人,就同意了他的意见。任善照住进保管室,一时也没有闲着。他的病稍有好转,就把全部保管工作重新担起来了。
任善照做好保管工作的经验,开始在王双堂大队其余生产队推广开了。群众说:勤俭办社,王双堂大队是模范;管好集体家业,任善照是榜样。
本报通讯员 徐洪岭 甄学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