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美国、西欧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行接触
新华社记者综述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为寻求解决中东问题的新途径,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已开始采取不同的形式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行接触。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塔拉勒·纳吉八月二日在约旦首都安曼告诉阿拉伯记者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美国已经开始通过第三者进行间接会谈。纳吉说:“巴勒斯坦在谈判中的立场是: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权利,特别是自决权和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另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霍丁·卡特八月一日说,美国政府“正在通过阿拉伯和其他调解人探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于承认以色列存在的权利的意见”。他说:“这种悄悄的外交是要提出一项新的安理会提案,这项提案将有两个关键性的条款。一条将重申安理会二四二号决议,另一条将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权利。”
在此之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七月六日至八日在维也纳同社会党国际主席、西德前总理勃兰特和奥地利总理克赖斯基举行了会谈。会谈中三人一致认为,“巴勒斯坦人的问题是引起中东冲突的关键,这个问题如果不合理而满意地得到解决,中东就不可能有和平,中东问题也不可能取得全面解决”。据报道,阿拉法特会后认为,他同克赖斯基和勃兰特的会谈,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来说是在西方的一次大突破。
七月二十八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法国代表易卜拉欣·苏斯对黎巴嫩《日报》记者说,巴勒斯坦领导人正在同欧洲国家政府进行国际间接触,研究就一项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的新方案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这个新方案的基础,是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特别是自决权和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合众国际社七月三十一日援引在伦敦出版的阿拉伯文报纸《中东日报》的一则报道说,曾在一九六七年提出二四二号决议案的英国,正在起草一项新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以取代二四二号决议。英国正在就这个问题同欧洲主要国家进行磋商,美国支持英国政府的这一行动。
由于当时的联合国安理会二四二号决议没有承认巴勒斯坦人民合法的民族权利,而只是把巴勒斯坦问题作为“难民问题”,因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自一九六七年以来一直拒绝接受这项决议。
据报道,以色列当局目前仍然坚持它的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民族权利的立场。以色列副总理亚丁八月二日发表声明,公开指责美国企图修改联合国安理会二四二号决议,是为美国同巴勒斯坦人进行会谈铺平道路。他声称,对二四二号决议的任何修改,都会给中东和平进程设置“难以克服的障碍”。同一天,以色列政府人士还说,以色列内阁将讨论“美国改变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政策的问题”。
据西方的一些观察家分析,巴勒斯坦问题是牵涉到中东形势全局的问题,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危及美国及西欧在中东的利益,特别是石油利益。西欧国家已在不同程度上表示支持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美国虽然表示希望巴勒斯坦人参加到中东和谈进程中来,但是由于美国大选日益接近,卡特政府不会不考虑这个问题在以色列和国内犹太人集团中可能引起的反响,加上还有其他一些错综复杂的矛盾需要解决,因而有人认为,在短时期内,美国政府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不大可能会有大的行动。


第6版()
专栏:

通货膨胀加剧 生产严重萎缩 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美国经济陷入一场新的危机
新华社北京八月四日电 今年以来美国的经济情况不断恶化,通货膨胀加速发展,生产萎缩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的经济已经陷入一场新的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早在去年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一九七八年美国的消费物价上涨了百分之九,为一九七四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加剧,采取了一系列反通货膨胀措施,其中包括提高银行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削减政府开支以及实行“自动”限制工资和物价等,可是通货膨胀仍然越来越严重。今年上半年,美国消费物价折合年率上涨了百分之十三点二,是近二十八年来上升幅度最大的半年。
物价的飞速上涨使美国人民的实际收入不断下降。美国前任财政部长布卢门撒尔在辞职前夕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今年头五个月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实际工资折合年率已下降百分之五点五,而且还将继续下降。由于实际收入下降,市场的消费能力日益减弱。反映这种趋势的重要指标实际零售贸易额,今年上半年下降了百分之六。零售贸易额下降最大的是耐用消费品,以汽车为例,今年五、六两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的私人消费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扩大消费信贷来维持的。据报道,目前,消费者欠债已达一万一千六百亿美元,比五年前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九。现在美国消费者平均约须用其可供开支的百分之二十一来偿还贷款的本息,一些美国经济界人士担心,如果经济情况继续恶化,可能会迫使人们大大削减他们的开支。据美国会议委员会最近的调查,今年六月份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幅度是十年前它开始进行这项调查以来的最大的一次。
购买力的萎缩已对美国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数字,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四月份曾大幅度下降了百分之一点四,五月份虽然回升了百分之一点三,但六月份又下跌了百分之零点三。平均计算,今年第二季度的工业生产低于第一季度,其中消费品生产下降了百分之一点六。这是一九七四年美国发生战后第六次经济危机以来美国工业生产第一次出现的季度下降。作为美国工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汽车工业更处于严重的不景气之中。由于销售呆滞,积压增加,汽车的库存量到五月底已经增加到二百万辆,相当于三个月的销售量。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最近几周已经被迫关闭了部分厂房,解雇了四万四千多名工人。尤其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由于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两亿六千一百万美元的赤字,已经要求政府给以援助。建筑业的情况也不妙,现在已有近百分之十的建筑工人失业。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美国的商品库存量月月增加。到今年四月底,美国制造业、零售和批发商的存货总额高达三千九百七十一亿美元,是一九七四年十月以来的最高存货量。今年五月份,全国的存货总额又增加了近五十亿美元。
目前,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出现下降的局面。今年第二季度下降了百分之三点三,是四年来下降最严重的一个季度。美国政府用以衡量和预测整个经济状况的主要经济指标也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降,六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的综合指数比去年十二月下降了百分之一点九。美国官方承认,今年下半年美国的经济还将继续下降。
与此同时,美国还面临着石油短缺和美元汇价不断下跌的严重威胁。国内石油供不应求,油价暴涨,外贸继续出现大量逆差,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币值一跌再跌,黄金价格越抬越高,所有这些都使美国的经济陷入顾此失彼,难以解脱的困境之中。


第6版()
专栏:

美国参议员对是否批准美苏核条约意见分歧
许多议员提出保留意见有的要求对付苏联威胁
新华社华盛顿八月三日电 新华社记者彭迪、钱行报道:尽管美国参议院对美苏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进行了几个星期的听证会,参议员们对于是否应当批准这一条约还是象以前一样意见分歧。
在参议院委员会一级举行的听证会,今天由于国会夏季休会一个月暂时告一段落。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爱达荷州民主党参议员弗兰克·丘奇和纽约州共和党参议员雅各布·贾维茨公布了他们联名提出的、作为建议参议院批准这一条约的条件的两项保留意见和两项谅解。
两项保留意见的目的在于使条约对苏联战略武器的限制获得较多的保证。他们要求:一、作为条约附件的所谓“商定的声明”和“共同谅解”,应与条约本身具有同等效力;二、苏联对逆火式轰炸机所承担的义务应当是有约束力的,也就是苏联必须履行的。
两项谅解的目的在于减少条约对美国的限制。他们认为,条约和议定书,包括所谓的“不得回避条款”,都不应影响美国和它的盟国的现有的合作关系。条约所附的议定书
(该议定书规定了对机动洲际导弹和巡航导弹的限制)在一九八一年底期满后不经参院同意不得延期。
丘奇和贾维茨都认为,只要有了这些保留意见和谅解,参院对这一条约就应当不作修正而通过。不过,他们说,当九月份外交委员会结束听证会的时候,他们还可能提出另外一些建议,作为参院通过这项条约的条件。
今天中午,特拉华州民主党参议员约瑟夫·比登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他“完全支持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但是,他也提出了十点谅解,要求写入参院批准这项条约的决议中。
比登批评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证词中夸大了苏联战略武器的威胁,而忽视了增强美国陆、海、空常规部队的需要。
最近有些人主张,美国政府必须对发展战略核武器的拨款增加百分之五,国会才同意批准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但是,十名民主党和两名共和党参议员联名在一封写给卡特总统的信中表示反对这种把批准这一条约同增加今后的国防预算联系在一起的主张。
另一方面,坚持反对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的参议员也有一些。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就是其中一个。他说,“没有任何条件可以使我支持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我绝对不可能对这个条约投赞成票”。
犹他州共和党人杰克·加恩今天说,在参议院对限制核武器条约听证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参议员认识到美国军事力量危险地下降和苏联军事武库大量增长的情况”。“我们必须以同等的(军事)力量来对付苏联的威胁。只有这样之后,我们才能通过一个公平对等的限制武器协议来开始一个削减武器的进程。”
北卡罗来纳州民主党参议员欧内斯特·霍林斯批评那些主张立即批准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和拖延国家国防建设的人说,这样“只是换来几年虚假的自满自足的时间,而给苏联更多的时间来建立它们的武库”。他说,“我宁愿挫败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也不愿批准又一个不对等的协议”。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工人斗争出现新高潮
巴西一些州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新华社罗马电 今年以来,意大利广大工人和职员为要求重新签订劳资合同,不断展开声势浩大的斗争。工人运动出现了三年来的新高潮。
根据意大利的惯例,每隔三年,劳资双方集体签订一次合同。上次的合同多数已于去年十二月满期,今年必须签订今后三年的合同。如不签订合同,资方可以随意解雇工人。这次有一千多万职工同资方进行重新签订合同的谈判,他们属于冶金、机械、铁路、航空、建筑、化工、纺织、制鞋、农业、新闻、商业等部门,占意大利在业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各行业的合同虽有不同,但主要内容包括:减少工时,以便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资方必须将生产计划通知工会;保证在业工人的工作;增加工资;工人调级必须按工资比例等等。
资方拒不接受广大职工提出的合理要求,故意拖延谈判,使谈判时断时续。资方的无理态度激起了工人们的极大愤怒和抗议。这次要求重新签订劳资合同的斗争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富有战斗力的冶金机械工人在二月下旬发动了一百五十万人参加的全国大罢工,接着,其他行业的职工也纷纷举行罢工,五个月之内,就爆发了一百五十万人以上的大罢工九次,十万人以上的示威游行三次。六月十九日,全国各行各业的职工一千四百万人为抗议资方中断谈判举行了大罢工。由于资方一再拖延谈判,始终站在斗争前列的冶金机械工人同其他行业工人们也采取了更激烈的行动,除举行示威游行和集会之外,还封锁了工厂、火车站、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这次斗争遍及意大利整个北部和南部工业地区,数以千计的工业企业陷于瘫痪,开往瑞士和北欧的国际列车也一度停驶。
菲亚特汽车厂是这次斗争的中心。资方为了压制工人的斗争,宣布工厂停止生产,解雇七千名工人,从国外菲亚特分厂调拨汽车来弥补国内缺额。码头工人立即采取行动支持菲亚特汽车厂工人。七月二日,里窝那港的码头工人拒绝卸下从巴西运来的菲亚特牌汽车。这一行动已扩展到意大利全国的码头工人。他们表示将坚决支持冶金机械工人的斗争,直到签订新的合同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劳工部长斯科蒂出面调解,资方被迫于七月三日恢复谈判。今年的罢工浪潮是在生活费用急剧上涨和失业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据意大利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材料,今年五月份的消费品价格比四月份上涨了百分之一点三,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十四点五。意大利现有一百六十万人失业,其中二十九岁以下的青年失业人数占百分之七十五。
据新华社北京八月三日电 里约热内卢消息: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首府贝洛奥里藏特建筑工人争取提高工资的罢工进一步发展,罢工斗争还扩大到其他州。
米纳斯吉拉斯州近几个月连续发生罢工事件,它的首府贝洛奥里藏特是巴西生活费用上涨指数最高的城市,近十二个月中上涨百分之五十五点四,而工资的调整只有百分之四十四。五月初,这个州的八千名教师举行了四十天的罢教,接着,冶金和运输工人、银行职工、护士、殡葬工人、旅馆服务员等也相继罢工。(附图片)
八月二日,意大利首都罗马莱奥纳多·达芬奇机场由于加油工人和运输工人罢工,要求重新签订劳资合同,使得班机停飞。这是旅客在机场上过夜等待班机起飞。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首都爆发战斗
新华社北京八月五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伊斯兰堡消息:伊斯兰堡外交界人士获悉,今天下午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法新社的消息说,“在喀布尔旧城区边沿作为兵营的巴拉希萨尔城堡周围,可以听到坦克发射的炮火、自动武器枪弹和苏制米——二四式直升飞机发射的火箭的爆炸声。”消息说,“喀布尔未经证实的报道说,驻扎在这个兵营的军队哗变。”
路透社发自伊斯兰堡的消息说,战斗从巴拉希萨尔城堡开始,苏制米—二四式直升飞机向这个城堡发射了火箭,随后扩展到阿富汗首都其他一些地方。战斗持续约四小时后已经沉寂。
这些消息还说,喀布尔国际机场已经关闭。


第6版()
专栏:

赤道几内亚发生军事政变
新华社北京八月五日电 马拉博消息:据西方通讯社八月四日报道,赤道几内亚八月三日发生军事政变,总统马西埃当晚在他的家乡蒙戈莫被逮捕。
消息说,政变是由军方领导人发动的。
马西埃从一九六八年开始担任赤道几内亚总统,并于一九七二年被任命为终身总统。
赤道几内亚是在一九六八年十月十二日正式宣布独立的。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组成新政府
新华社罗马八月四日电 以天主教民主党人弗朗切斯科·科西加为总理的意大利新政府今天组成。
在新政府的二十四名部长中,包括十五名天主教民主党人,四名社会民主党人,两名自由党人和两名无党派人士。这届政府比上届政府多设了四名部长。
新政府的重要部长有:不管部长米凯莱·杰季西(负责南方特别事务,社会民主党),阿多尔福·萨蒂(负责议会联系,天主教民主党),马西莫·塞韦罗·贾尼尼(负责公共事务,无党派);外交部长弗朗科·马里亚·马尔法蒂(天主教民主党);内政部长维李尼奥·罗尼约尼(天主教民主党);国库部长菲利波·马里亚·潘多尔菲(天主教民主党);国防部长阿蒂利奥·鲁菲尼(天主教民主党);外贸部长加埃塔诺·斯塔马蒂(天主教民主党)。
意大利共产党已经宣布反对任何不包括共产党人的新政府;共和党宣布有保留地支持新政府。如果新政府能在数天后议会投票中取得多数信任,将结束今年一月开始的、迄今已经一百八十五天的政府危机。


第6版()
专栏:

东欧国家面临能源困难
新华社北京八月五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当前,由于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而来自苏联的石油日益得不到充分保证,东欧五个经互会成员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出现能源困难,不得不相继采取开源节流的措施。
多年来,东欧五国对能源的需要量一直在迅速地增加。以电力消耗为例,从一九六○年至一九七五年,保加利亚的电力消耗增加五倍以上,匈牙利和波兰增加了二倍多,捷克斯洛伐克增加了一点六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增加了一倍多。据波兰一九七八年出版的《经互会中的波兰》一书公布的材料,从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年期间,按工业就业人数平均的能源消耗计算,保加利亚约增长了二点九倍,匈牙利约增长了二点六倍,波兰增长了一点七倍,捷克斯洛伐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增长了一点四倍以上。据西方报刊报道,在一九七六年东欧六国(包括罗马尼亚)消费的能源相当于五亿八千万吨煤,到一九八○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七亿八千万吨。
随着能源消耗的增长,这些国家能源消耗的结构也有变化。六十年代以前,煤是东欧国家的主要动力来源,它满足了这些国家所需动力的百分之九十。这些国家都有煤矿生产,波兰的硬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褐煤尤为著名。但是六十年代以后,这些国家相继采取了把能源消耗以煤为基础转变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方针。石油固然有燃值较高,便于运输等优点,但由于东欧五国石油缺乏,燃料自给程度急剧下降。
据统计,五国石油的储量总共只有八千七百万吨,目前开采量每年只不过二百八十万吨左右。而一九七七年五国仅进口石油一项就达七千三百多万吨。
一九七八年,匈牙利能源的自给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目前的能源自给率只有百分之六十。虽然波兰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煤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但是,对液体燃料的进口也很大,一九七八年进口了一千六百万吨石油和二十八亿立方米天然气。保加利亚一九七七年进口了一千二百万吨原油,六百多万吨硬煤和无烟煤,而本国生产的石油仅占需要量的百分之二。捷克斯洛伐克在上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九七○——一九七五年)燃料和能源需要的增长几乎全部靠从苏联进口来解决,一九七六年进口的能源占所需要的三分之一以上。大量从苏联进口燃料和能源,使苏联取得了东欧国家燃料和能源进口的垄断地位,到一九七三年,几乎控制了这些国家全部石油、天然气、电力的进口,同时,这些国家硬煤进口的五分之三,石油产品进口的四分之三也来自苏联。
曾经有一个时期,苏联为了在经互会内推行所谓“国际分工”和经济“一体化”,极力鼓吹它有能力满足东欧国家对燃料和原料的需要,说东欧国家大多资源贫乏,发展本国燃料资源生产没前途,经济不合算,应同苏联合作,实行“分工生产”。
但是,近几年来,苏联国内的能源开发困难重重,生产的增长低于消费的增长。同时,由于世界石油价格猛涨,苏联出于自己的利益,不断增加对西方的石油出口,换取西方外汇,因此,开始削减对东欧石油供应量。几年前,苏联就表示要冻结对东欧的石油供应量。从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年,苏联向经互会国家供应的动力燃料的增长率比上个五年降低百分之二十六。近年来,五国虽不断同苏联讨价还价,要求增加燃料供应量,都遭到苏联一再拒绝。西方的经济学家预料,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至八十年代,苏联对东欧的石油供应将降到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到七十年代中,正当东欧五国对能源需求大量增加时,苏联又于一九七五年开始大幅度提高卖给东欧国家石油的价格,并在经互会内把过去每五年作价一次改变为每年作价一次以后,几年来,年年提价。不仅如此,它还以本国西部地区石油资源濒于枯竭,开采西伯利亚和北部地区的石油资源投资困难为借口,要东欧国家出资金出劳力去苏联进行所谓“共同建设”,并以此作为提供石油供应的条件。这些作法使东欧五国在经济上蒙受重大的损失。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减少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近年来,东欧五国都又重新重视本国的燃料动力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在这个五年计划中,五国都在压缩整个工业投资的情况下,增加对燃料动力工业的投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把工业投资的百分之六十用于开发本国资源,提出要大力促进褐煤生产,在一九八○年以前褐煤产量每年要保持在二亿五千万吨,一九八○年后要增加到二亿七千万吨左右。波兰把三分之一的工业投资用于建设煤炭和电力基地。捷克斯洛伐克本五年计划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比上个五年增加百分之五十。匈牙利把百分之四十的工业投资用于动力工业。保加利亚近年来大力开发和利用本国的劣质煤作为动力的来源,目前,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火力发电能力使用劣质煤进行发电。
其次,各国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都采取严厉的节约措施。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强调“最大限度节约能源是当务之急”,要“在一切可能的地方,用煤代替石油”。匈牙利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到一九八○年全国能节约三十万吨原油,到一九八五年能节约一百二十万吨到一百四十万吨原油,还要求缩短街道照明时间,限制室内取暖温度。波兰政府为了节约石油消费,对燃料油规定了使用定额,还要求那些用液体燃料的企业,逐步用煤代替,提高液体燃料价格,对节约石油施加影响。保加利亚部长会议曾作出决议,禁止把固体燃料炉改为液体燃料炉,并把某些液体燃料装置改为固体燃料装置,最近又通过决议,规定所有经济组织、机关和住户要执行“最严格的节约制度”。
此外,近年来,五国还积极地谋求从其他产油国进口石油。目前五国所进口的石油有百分之二十以上来自第三世界国家。


第6版()
专栏:

苏联大量从美国进口粮食
新华社北京八月五日电 美国《华盛顿邮报》八月二日报道,“美国同意在今后十四个月再卖给苏联一千万吨小麦,并且告诉俄国人,他们也许至少可以购买同样数量的玉米。”
美联社透露,苏联本年度已向美国订购了一千五百万吨粮食(三百五十万吨小麦和一千一百五十万吨玉米),这些粮食将在十月一日,即在美苏粮食协议的第四年开始时交货。在最近一次秘密会谈中,苏联人提出购买量能否超过此数。美国农业部副部长戴尔·哈撒韦表示,如果运输能力允许的话,今年苏联还可再购买二百万吨小麦,使这一年度苏联购买粮食的总数达到一千七百万吨。而增加的另外八百万吨小麦,则将在明年交货。
苏联在七十年代前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自一九七二年以来,不论是丰年还是欠年,年年都大量进口粮食。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六年,苏联共净进口粮食六千一百五十五万吨,平均每年一千二百三十一万吨。一九七五年苏联首次同美国签订了一项为期五年、每年购粮六百万至八百万吨的粮食协议。在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度中,苏联向美国购买了一千四百一十万吨粮食,成为一个粮食大进口国。
据报道,苏联的进口粮食,既有经济需要又有战略考虑。苏联一九七七年出版的《苏联一百个问题和回答》一书承认,“在饲料量每年超过一亿吨的情况下,即使粮食获得现今最大产量(每年二亿二千万至二亿三千五百万吨),如不进口粮食,要完全保证畜牧业的需要是困难的。”同时苏联进口粮食还有一部分用于储备。勃列日涅夫宣称,要把增加粮食储备“纳入我们的国民经济核算之内”。苏联采购部长强调,“应当首先建立必要规模的集中的粮食储备”,以应付“其他意外情况”对粮食产生的“额外的需要”。


第6版()
专栏:

苏联提高向芬兰出口的原油价格
新华社赫尔辛基八月一日电 据《赫尔辛基新闻》八月一日报道,苏联从今年七月起提高了向芬兰出口的原油价格,由每吨四百九十六芬兰马克增加到每吨五百九十三芬兰马克(一芬兰马克约合零点二五美元),提价幅度接近百分之二十。
报道说,在今年七月上半月,两国曾就提高油价问题举行了会谈,由于分歧而未能作出最后决定。新的原油价格是在芬兰石油公司和全苏石油工业产品出口联合公司经过两轮谈判以后于上周达成协议的。
苏联这次提高原油价格将使芬兰在一年中额外多支付约六亿芬兰马克。芬兰今年计划从苏联进口原油七百万吨,占芬兰一千二百万吨原油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二弱。
在这次提价以前,苏联今年已经先后两次提高了对芬兰出口的原油价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