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日记何罪!
乐秀良
日记,是生活的镜子,是战斗的武器。日记,最真实地记录着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思想,也记录着个人生活中一些最秘密、最深沉、最亲切的感情。经常翻阅这些日记,会帮助你拉开回忆的帷幕,看到自己前进的脚印,让青少年时期的理想,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烟,亲友、同乡的音容笑貌,让成功的、失败的、悲哀的、欢乐的许多往事涌上心头,激励着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怀过去,不迷失方向。
我们党的不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戎马倥偬、紧张战斗的岁月里,坚持用日记来记录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革命和建设的重大事件。这些日记是党的宝贵史料,是揭露党内野心家、阴谋家罪证的武器,因此,也就成为那帮奸贼千方百计必欲得之的东西。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法制荡然,许多日记和日记的主人,遭到了惊人的浩劫。成千上万本日记,在抄家时被劫走了。而且被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歪曲捏造,罗织着一个又一个的文字狱。只要你在日记里对领袖的个别言论稍有异议,即使是正确的,也会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组织批斗,判处徒刑,直至以“恶毒攻击”的“莫须有”罪名处以极刑。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正直之士就是这样惨遭迫害的。那年头,马路上贴着揭发所谓“反革命日记”的大字报,宿舍里飘出了一阵又一阵的火焦味,大量的日记本化为灰烬。人们不仅烧掉了心爱的日记,而且愤然掷笔,让更多的不平和怀疑埋在心底。
历史的长河在曲折中前进,政治的风尘埋没不了生活的脚印。慢慢地有些人又开始记日记了。因为,人们需要用它来记录斗争,记录工作,记录生活,立此存照。但是,四害横行,国无宁日;法制不立,民主不保;抄家的阴影不散,写日记的余悸难消。有些人为了保险,把日记变成了“记事册”,而且大段地抄着“语录”,抄录着“东风浩荡”;为了留下一点思想的痕迹,人们也只有用暗语、用代号,用……,来记录自己想说而不能说、不能记的事件和思想。甚至用“开天窗”的方法,留待来日补记。
朋友们,同志们,你们不觉得可笑吗?这便是几年前我们国家的社会现象之一,这正是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所带来的一种祸害,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一个后果。这种情况在“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才逐步有所改变。但是,仍有一些因记日记而遭迫害的冤案还未得到平反,“反动思想”的“尾巴”未除,人们的余悸犹存。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日记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保护日记的关键。什么是反革命罪?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的第一部刑法,有明确的规定,这就是“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第一是有目的,第二是有行为。人们在日记里记录着自己的思想观点,既无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更无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既没有扩散,也没有对社会造成后果,何罪之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伟大而艰巨,许多理论观点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证实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因此,这就更需要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允许人们提出不同意见,或者保留不同意见。即使错了,也是认识问题,只能通过说服教育来改正,怎能随意给人加上“恶毒攻击”的罪名!
日记无罪!因日记被抄家、批斗、判刑的冤案应该彻底平反、昭雪。国家的法律必须真正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真正保障记日记无罪;保证日记不致成为抄家的目标,文字狱的罪证,保证日记的作者不会成为思想犯。当然,我们知道,革命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要把法律的条文变成保护人民的武器,需要经过反复的斗争。如果你是真正热爱日记的,那末,让我们共同学习谢觉哉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革命记日记,用垂危病体保护日记的顽强毅力;学习党的好女儿张志新烈士为真理而献身的革命精神,作一个“强者”,无所畏惧地使日记成为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武器吧!


第6版()
专栏:

一个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逯斐
主攻部队已穿过敌人的火力网,向前面高地挺进。这儿,硝烟迷漫,只有民兵连长和青年民兵小沈,两人正把手榴弹投向从侧面反扑上来的敌人,掩护担架队向后撤。当他俩看到担架队远离敌弹的射程时,也急忙离开这石头还在喷吐火焰的地方。
两人才跨过峡谷,爬上山包,突然,从后面传来咔咔的声响,小沈机警地回过头去,只见民兵连长不再踏着军人特有的步伐,却象跳芦笙舞那样,跌跌撞撞,歪歪倒倒地走着。小沈急忙返身迎上去,民兵连长一下扑到小沈怀里。啊!这个曾战斗在滇江边的英雄,曾支援过“同志加兄弟”的越南进行反侵略斗争的转业军人,现在却被“同志加兄弟”的子弹打伤,使他鲜血直流,昏迷不醒了。小沈泪如泉涌,让民兵连长躺在地上,立刻用急救包进行包扎。……包扎好,小沈擦去眼泪,环视四周——全是一人多深的茅草、灌木、荆棘,藤条缠着藤条。在那些茅草丛中,可能还有地雷、竹签,洞穴里还暗藏着敌人……小沈虽是个年轻运动员,身强力壮,可是独自一人,又怎样把民兵连长送回后方呀?小沈耳边又响起民兵连长常说的话:“应该立刻把伤员抢救出战场,在我们民兵面前,绝不能让伤员受二次伤,增加一分痛!”
小沈忽然发现前面有一条凹陷下去的窄路,两侧是被火烧过的陡坡,中间有一簇簇倒草,有大大小小的卵石,看来是雨水流淌的地方,长年累月,变成一条比较光滑的小路。自己要是能变成一条小溪,驮着民兵连长溜滑下去该有多好呵!他想到民兵连长领着大家抬伤员的情景——爬山时,民兵连长走在后面,双臂高举担架。下山时,民兵连长在后则蹲着双腿,猫着腰抬担架,使担架尽量保持平衡,使伤员不致感到头重脚轻。民兵连长是自己的榜样,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伤员及早抢救下火线!
小沈立刻坐到民兵连长身旁,轻手轻脚地把他移坐在自己胸前,然后搂着他一起躺下。小沈的头微微抬起,观察四方,一手抱住连长,一手扒着身边的泥土,石块,沿着倒草,借着卵石的流动溜滑下去。小沈的手,象小船上的桨,鱼身上的鳍。他还用脚跟钩着土疙瘩,或踢走拦路的石块,使民兵连长仿佛安稳地躺在船上,缓缓滑下陡坡……
小沈高兴地觉得自己的身板变成了一副担架,垫在民兵连长的身下,更高兴的是还能时刻听到民兵连长的心跳,呼吸——使他知道民兵连长还活着,还仿佛听到他在哼唱那支傣族的民歌《风雨花》!——
风雨花呀!
陡岩峭壁上挂,
不怕烈日晒,
不怕浓雾罩,
顶着狂风暴雨开鲜花。
这首民歌曾激励过这个从上海来到边疆的年轻人,他象一朵风雨花,不怕亚热带的烈日,不怕早晚的风雨,终于锻炼成为割胶能手。现在这首民歌仍激励着他,使他不顾自己的衣裤被荆棘、带刺的灌木撕扯碎,不顾大大小小的卵石顶着他的背,还有弹片,尖石割裂他的皮肉……宁可自己历尽千辛万苦,一定把伤员平安地运回后方。
血红的夕阳落进山谷,四处升腾着浓雾,枪炮声遥远了。小沈也终于滑下坎坷不平的陡坡,到了山脚下,立刻抱起民兵连长,快步冲过面前的开阔地。才走几步,突然从侧面的草丛中闪出一串火光,使小沈晃了几下,继续又急匆匆地向界河奔去——是呀,界河那边,是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界河那边就是郁郁苍苍的橡胶林场。小沈向河床中心奔去,滔滔的河水从他身边滚过,也从他身边带去一缕红色的飘带。但是小沈无所觉察地向河中心走去,河水越来越深了,水快没到他胸膛,他为了不让水珠溅到民兵连长身上,象一个举重运动员,竭尽全力地把民兵连长高高托起,托起。
啊!重返前线的担架队来了,近了,一副担架象一只渡船向小沈靠拢,担架员从小沈钢铁铸成的双臂上,抱下伤员,放上担架转身走时,只听得小沈说:“绝不能让伤员受二次伤……”话音刚落,小沈精疲力尽地扑倒在河床里了……河面上立刻映现出一片霞光。
啊!界河呀,你滔滔地流着,你亲眼看到这个年轻民兵,为了不让伤员再受二次伤,衣裤被扯破,背脊被割裂得血迹斑斑。界河呀,你也亲眼看到,他为了完成民兵神圣的职责,身中数弹,坚持着把伤员放上担架,而他自己就这样倒下了……
啊!界河呀,你在唱什么歌?你在唱赞美民兵的歌?你的歌随着流水飘荡远去,远去!是的,你叙唱着这个远离大城市的青年,曾经渴望能参加解放军,但是由于他家庭出身不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来到边疆的橡胶林场。当越寇把战火烧到边疆时,他踏着坚毅的步伐,走进民兵的行列,一次次扛着弹药箱,穿过枪林弹雨,奔上那打击入侵者的战场。现在,他把民兵连长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平安地渡过界河……但是,他,一个年轻的民兵,象一个真正的解放军战士那样,为祖国流尽了血……界河啊!你歌唱吧:他应该是一个无私无畏的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第6版()
专栏:

水乡民兵〔剪纸〕 邓本圻


第6版()
专栏:

笑声中的计划生育课
——写在喜剧影片《甜蜜的事业》正式公演前夕
李德润
场灯渐渐暗了下来。伴随欢快的乐曲,银幕上闪现出彩色斑斓的五个大字:甜蜜的事业。北京毛纺织厂的工人正在欣赏北影厂送上门来征求意见的新影片。
影片以我国南方某产糖区为背景,通过宣传计划生育,提倡晚婚和男“嫁”女新风,反映了人们如何摆脱旧的传统观念和落后愚昧,以旺盛的精力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崭新风貌。
随着故事情节风趣横生地展开,礼堂里不断传出畅怀的笑声,有时竟淹没了影片的台词。一位观众说得好:这部电影演的是咱自己的事,既真实又有趣,是在笑声中上了一堂自我教育课,悟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人口的增长非控制不可。计划生育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确实密切相关,这个工作必须抓得很紧很紧才行,绝不可掉以轻心。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带着这部影片深入工厂、农村征求意见过程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赞扬。一些观众说,在我们的周围,确实有许多象影片中的田大妈那样热心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老模范”;确实有不少象唐二婶那样一口气生了五个女儿还不死心,硬要再生个儿子的“尖子”;也确实有象老莫那样有了两个儿子还想要女儿的“女儿迷”。可以说,戏中的每个人物都可以在我们周围找到。北京毛纺织厂的一位女工说:“我一边看一边乐。真是琢磨到家了,那么实际!我有两个闺女的时候,就想要个儿子,结果一连生了四个闺女,吃不上,穿不上,还累得要死要活,实在受不了。”北京郊区东升人民公社女社员说:“过去盲目生孩子,劳动无精力,思想落了后;实行计划生育,我才算熬出苦海。”有的还说:“看这电影,不光笑剧中人,也笑自己头脑里的旧思想、旧风俗习惯哩。‘多儿多女,多福多寿’、‘养儿防老’这些旧思想,我头脑里就有。”做计划生育工作的人非常感谢电影厂出这样的好片子,他们说,这真是好的宣传办法,轻松、愉快,人家容易接受,比光磨嘴皮子效果大。可惜这样的电影太少了。宣传计划生育是件大事,要动员各行各业都来出力才行。
在放映后开的观众座谈会上,人们还提出意见、要求。比如,现实生活中子女多与子女少的家庭生活状况差别是较大的,影片反映得不明显。有的热心观众还为导演设计了具体情景:孩子多的,衣服都是“接力”穿的:老大穿新、老二穿旧、老三穿破、老四补丁摞补丁。“来这么个镜头多好!”电影上,伴随着动听的抒情歌声,导演和摄影师为田五宝和招弟这对青年恋人安排了一组在鲜花盛开的田野上追逐的慢镜头,以渲染他们的欢乐心情。一些观众说,这个景很新鲜,可太长了。观众们的热情评论,使电影工作者深受鼓舞。导演谢添说,十几年没拍戏了,这是一次尝试和摸索。我今年六十五岁了,身体健康,还可以拍几部电影,为四化建设,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多作贡献。(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海南剪影
师日新海鹰号客轮上的跳板,把我送到了海南——蓝天如镜,春风扑面,空气里饱含着湿润和新鲜,绿树接着绿树,果园连着果园,每颗硕果上都挂着一个字,甜!
一个椰子——一眼清泉,
一个菠萝——一只蜜罐,芒果吊着浅绿的糖钵,荔枝挎着月牙形的果篮,木葡萄象透明的糖葫芦,腰果酿出了白色的蜜饯……大地莫不是得到了蜂蜜的浇灌,各种各样的果实比赛着香甜——甘蔗和咖啡长得挺拔而茁壮,金麦和银稻一根根穗大粒圆,一条渠中流着一条香甜的河,浇灌得花生和西瓜又香又甜!我来自祖国的西北高原,迷恋着海南岛上的春天。劳动的社员们从我面前走过,脸上的汗珠就是闪光的答案!他们没有忘记苦涩的昨日,辛勤地灌溉着甜美的明天!


第6版()
专栏:文艺新书

《闻捷诗选》
建枚
闻捷同志是一位政治激情饱满、艺术才华横溢的著名诗人。“我漫步在沙滩上,拾取彩色的贝壳,连同我心底的歌,献给敬爱的读者。”他生前写下的大量诗篇,恰如色彩绚丽的贝壳,将永远在广大读者眼前闪光。新出版的《闻捷诗选》,选收了诗人各个时期的短诗百首左右,主要选自作者的《天山牧歌》、《河西走廊行》、《祖国,光辉的十月》和《生活的赞歌》等诗集,少数选自散见于报刊的作品。
闻捷的诗,题材丰富多样。在天山脚下,在河西走廊,在东海岸边,在闽西老区,在政治运动的热浪中,在国际交往的场合里,诗人行迹所至,诗情顿发,处处有他精彩的吟唱,时时留下动人的歌声。许多读者知道,闻捷才情洋溢地跨向当代诗坛,是以他深受读者欢迎的《天山牧歌》开始的。选本中选入的这一辑作品,有风调浓郁的牧歌,也有情深脉脉的恋歌。在富有魅力的歌唱中,诗人以一幅幅色彩明丽的风俗画,栩栩传神地为读者描绘出社会主义牧区的崭新风貌,深刻揭示了人们新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理想。他那脍炙人口的情歌,感情明朗、健康,形象隽永、绚美。如《爱情》一诗,写姑娘的爱人在剿灭乌斯满匪帮的战斗中失去了一只手,但她永远忠实于爱情,信誓旦旦:“哪怕他失去了两只手,我也要为他献出终生”。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甘肃和全国人民向大自然进军的英雄壮举,进一步为闻捷点燃了火一般的诗情。“先画农业展翅飞,再画工业马加鞭,留得六亿英雄像,光耀日月万古传。”特别是在跟随朱德委员长视察甘肃的难忘日子里,闻捷用诗,及时报道和讴歌这一激动人心的视察活动,生动描绘和颂扬总司令的崇高形象。组诗《我的歌》、《高空》、《古松》、《诗兴》等,给我们留下十分珍贵的历史性忆念。闻捷还写下过不少热情奔放的政治抒情诗,如《我们遍插红旗》、《向前,永远大步向前》、《我思念北京》等以及许多传单诗、墙头诗。这些诗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闻捷的诗,艺术上丰采照人。他的不少诗,精心选取洗炼的诗的情节,在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绘中,寄寓着自己的诗情。这样产生的作品,形象生动感人,情意寄托有据。诗人在学习民歌的艺术手法方面,也是卓有成绩的。他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诗篇和许多情歌,鲜明体现出认真学习新疆民歌艺术表现方面所取得的收获。


第6版()
专栏:革命文物

一只控告箱
中国革命博物馆 倪毓英
这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县高兴区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部控告局设置的“控告箱”(上左图)。这只小木箱,生动地体现了当年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群众,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享受着应有的民主权利。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在江西省瑞金县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毛泽东同志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民主政府下设九个部,其中以何叔衡同志为部长的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就是保障工农民主权利的一个政府组织机构。
一九三一年底,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发了《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条例规定:“工农检察部之下,须设立控告局,以接受工农对于政府机关或国家企业的缺点和错误的控告事件,在工农集中的地方得指定可靠的工农分子代收工农的控告书,并须在工农集中的地方悬挂控告箱,以便工农投递意见书。”中央工农检察部接着又颁布了《控告局组织纲要》,明确规定“控告局日常工作是接受工农劳苦群众对苏维埃机关或国家经济机关的控告,及调查控告的事实。”凡是“苏维埃政府机关和经济机关有违反苏维埃政纲、政策及目前任务,离开工农利益发生贪污、浪费、官僚、腐化或消极怠工的现象,苏维埃的公民,无论何人都有权向控告局控告。”《纲要》还指出:“人民向控告局控告,可用控告书投入控告箱内或用邮件都可,不识字的可以到控告局口头控告,有电话的地方也可用电话报告控告局。”
这只控告箱,高为二十九厘米,宽为三十一厘米,厚为十六厘米。箱子的顶部有一个约五厘米长形的小口,是投放检举材料的入口处。在控告箱左、右侧和顶部都写有毛笔字,内容是向人民群众介绍设置控告箱的目的、意义和投放意见书的注意事项。左侧书写着《控告局组织纲要》中的第九条全文(上右图)。右侧除书写控告注意事项外,还写有“倘发现挟嫌、造谣、诬控等事,一经查出即送交法庭受苏维埃法律的严厉制裁”,明确规定诬告要反坐。
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反映了我党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发扬民主,依靠群众建设和巩固政权的光辉思想。(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