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怎样理解剥削阶级消灭了但还存在阶级斗争
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正萍在一些单位作学习辅导报告时发表看法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一日电 阶级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算是消灭了剥削阶级?我国现阶段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为什么还存在阶级斗争?为什么还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不少地方的干部、群众在学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我国当前阶级斗争问题的论述时,提出了上述这样一些理论问题。最近,中国科学院、七机部一院、北京市纺织工业局等单位分别举办了辅导报告会。他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王正萍就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正萍说,华国锋同志关于当前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的论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根本原则,我们要正确理解这些问题,也必须坚持这一根本原则。
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划分阶级的标准?
王正萍在辅导报告中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是:
这本来是马列主义的普通常识,但这些年来被林彪、“四人帮”以及他们那个顾问搞乱了。他们胡说什么按列宁的定义从经济上划阶级已经不够了,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从政治上、思想上来划阶级。这是对马列主义关于阶级划分原理的歪曲和篡改。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四卷第十页)列宁又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列宁全集》第六卷第二三三页)由此可见,社会各阶级的划分,也只能以生产关系、所有制关系为标准。在阶级对抗的社会是这样,在考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阶级问题时,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标准。
有人援引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这一段话:“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从而认为,毛泽东同志是主张从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两个方面来划分阶级的。只要看看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三年写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全国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的《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等文件,就可以知道,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这是把划分阶级的客观标准和分辨敌友这样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了。因为,作为阶级,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但是,阶级一经产生以后,它就不仅是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社会范畴了。阶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通常是在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进行的。因此,革命的政党为了制定自己的政策和策略,在分析阶级斗争的形势时,既要分析各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同时也要分析它们为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对革命的态度和政治思想状况。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写的。所以,不能以此为根据来说明毛泽东同志是主张从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两个方面来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
怎样算是消灭了剥削阶级?
王正萍在辅导报告中的答复是:
从原则上说,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都应该以经济关系为标准。但是,消灭剥削阶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的变更,即变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当剥削阶级的所有制被改变以后,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已经消灭,作为阶级已处于消灭过程中。第二,是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社会力量,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剥削阶级分子的改造。
我国在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剥夺了地主阶级的生产资料,剥夺了富农阶级的多余的生产资料,削弱了富农阶级的经济;经过解放初期的剿匪、反霸和镇压反革命运动,镇压了一部分地主、富农分子的反抗,强迫有劳动能力的地主分子在劳动中进行改造,所以,那时候,作为阶级的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已被消灭,富农阶级已开始处于消灭的过程中。按照一九五○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土改以后,地主分子劳动满五年,老解放区富农分子劳动满三年以上,遵守政府法令,不做坏事的,就可以改变成份。一九五六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中,通过合作化,彻底改变了富农的经济地位。按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对于过去的地主分子和已放弃剥削的富农分子,根据他们的表现和参加劳动生产的情况,可以吸收他们为农业社社员或候补社员。从一九五六年以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和教育,原来的地主分子、富农分子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除了有很大一部分由于自然原因已不存在以外,他们中间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未改造好的残余分子只是极少数。根据北京市郊区一个县的典型调查,土改时全县有地主、富农分子六千余人,现在尚存一千四百余人,这次摘帽子,只有二十七人没有摘。他们仅占土改时的地富分子的千分之几。这个情况清楚地表明华国锋同志报告中的判断,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从资本家阶级情况来看,我们党和政府对他们采取赎买政策,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一九五六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已基本上改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国家只按照企业核定的私方资产,给以五厘定息,定息原定七年,后来又延长三年,到一九六六年九月停止。除定息外,对在企业中担任职务的资本家原有高薪,仍予保持,这都是属于赎买政策范围。根据这一情况,说明资本家阶级在一九五六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已处于消灭的过程中。作为阶级的经济基础已基本不存在。定息和高薪只是一种残余的剥削形式。从停止到现在已经十余年了。在企业改造的同时,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安排他们参加工作和劳动,逐步地把他们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到目前为止,全国工商业资本家除年老体弱的以外,绝大多数已参加劳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资产阶级反动立场、顽固抗拒社会主义改造的只是极少数。目前资本家的薪金一般比同行业职工稍高一点,但是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靠本人的劳动。所以,从资本家的绝大多数来说,确已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阶级的资本家阶级已不再存在。
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了,那么,还有没有阶级斗争?如果说还有阶级斗争,它是什么样的阶级斗争?
王正萍在辅导报告中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了,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还有反革命分子和敌特分子,各种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犯罪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新剥削分子。“四人帮”的某些残余,没有改造好的极少数地主富农分子和其他旧剥削阶级的某些残余,也还会继续坚持反动立场,进行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活动。对他们这种破坏活动无疑要坚决地进行斗争。这种斗争仍然属于一种阶级斗争。但是又不同于过去历史的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当前我们和各种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斗争,是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种遗留的形态。属于过去的阶级斗争中应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任务,它仍然是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继续。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反社会主义分子的存在,还表明他们是代表了已被消灭的剥削阶级的妄图复辟的希望。必须指出,在我国,虽然,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但是,这些反动阶级的复辟危险性仍然存在。否认这种复辟危险性的存在是不正确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还不能说最后的胜利。这就是说,在我国,这种阶级斗争的反复性是仍然存在的,这种阶级斗争仍然是长期的,这是国际和国内新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这种复辟的危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只要我们党的路线政策对头,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搞好了,同时,继续正确地进行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阶级斗争,保证“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就完全能够防止这种复辟。此外,国内的阶级斗争不是孤立的,它又同国际阶级斗争密切联系着。
从以上的分析看,我们和各种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斗争,仍然是一种阶级斗争。但是,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它的特殊性主要就表现在,这些反社会主义分子在通常的情况下,已不能形成一个公开的、完整的阶级。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对他们的斗争也就再不需要、也再不应该进行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而是应当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机关正常地进行。这种阶级斗争虽然会由于国内外各种条件的变化,有起有伏,但是,其总的趋势将是逐渐趋于缓和、减弱。
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为什么还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呢?
王正萍的回答是:
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和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国内的阶级敌人实行专政,防御国家外部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第二,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第三,组织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这几个方面统一起来,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全部任务和特征。
很长时期以来,林彪、“四人帮”从根本上歪曲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林彪胡说什么“政权就是镇压之权”,张春桥把无产阶级专政归结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实际上是把无产阶级专政,篡改为法西斯专政。因此,我们必须彻底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全面地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和特征。
在当前,由于阶级斗争已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因而无产阶级专政任务的着重点,已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但是,只要在阶级斗争仍然存在的条件下,只要在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仍然存在的条件下,无产阶级专政的专政职能就不可能消亡。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必须扩大和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求在政治上高度的民主化。否则,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所以,今后我们一定要在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继续不断地扩大和发扬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无产阶级专政所包含的民主和专政这两个方面,总是相辅相成的。无产阶级国家专政职能的存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并不矛盾,相反,对各种阶级敌人坚决实行专政,正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民主化;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更有效地实行对各种阶级敌人的专政。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正常工作和生活。
当前,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也就是说,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王正萍说,他这些看法只是个人学习中的体会,只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第4版()
专栏:

繁荣科普创作 适应四化需要
中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在京召开首次代表大会
邓颖超、胡耀邦、姬鹏飞、陆定一同志会见与会代表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一日电 科学普及创作的群众团体——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于八月二十日在北京成立。
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八月十四日至二十日在北京召开。邓颖超、胡耀邦、姬鹏飞、陆定一二十一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参加大会的三百多名科学普及读物作者、科学普及工作者和科学家,并同大家一起照了相。胡耀邦讲了话。他说,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普及工作很重要,成立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是很有意义的。他说,科学文化要繁荣昌盛。这是时代的要求。希望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实现四化多作贡献。
参加大会的代表热烈讨论了今后科普作协的工作和科普创作的有关问题,为繁荣科普创作提出了很多建议。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科普创作,已经从根本上扭转了林彪、“四人帮”破坏所造成的万马齐喑的状况,开始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通过这次大会,我国的科普创作必将出现一个更好的局面。
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会章和大会决议。决议中指出,科普创作协会的一切工作必须适应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的新形势,大力繁荣科普创作,把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根本方向。科普作协在工作中必须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积极开展科普作品的推荐、评介和评奖活动。
大会推选著名桥梁工程学家、中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和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为名誉会长,民主选举了七十五名理事(台湾省保留一名),产生了中国科普作协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选举董纯才为理事长,温济泽、方宗熙、王文达、顾均正、贾祖璋、叶至善为副理事长,王麦林为秘书长。


第4版()
专栏:

抗议台湾当局查封刊物《潮流》并逮捕其人员
台湾青年女记者陈婉真在纽约静坐绝食
不少旅美台湾籍人士等前往探望对她的行动表示支持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日电 正在美国旅行的台湾青年女记者陈婉真,为抗议台湾当局查封她在台湾主编的刊物《潮流》并逮捕其承印人杨裕荣和监印人陈博文,八月九日下午二时起在台湾驻纽约机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的门前静坐绝食,迄今已有十一天。据合众国际社今天报道,现在陈婉真的身体十分虚弱,已经不能讲话。她的生命已处在危急之中。
据台湾和海外报纸报道,陈婉真今年二十九岁,曾在台北《中国时报》任六年记者,后因遭排挤被迫辞职。去年十二月,她曾在台北准备竞选“增额立法委员”,这一竞选活动后被台湾当局借口中美宣布建交而下令停止。今年四月,她同另一名记者一起在台中创办《潮流》。这个刊物从四月二十七日开始用手抄影印出版发行第一期以来,在台湾流传甚广,很快就出版发行了四十五期。台湾当局对这个刊物非常忌恨,一直在伺机取缔它。八月七日晚,台湾当局查封了这个刊物,并逮捕了承印这个刊物的印刷厂负责人杨裕荣和监印人陈博文,理由是它“言论荒谬,有意制造纷乱”。
陈婉真是在一个月前以旅游者的身份到美国的。八月九日下午,她在得知《潮流》被查封和杨裕荣、陈博文被捕的消息后,当即前往台湾驻纽约机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递交她写给蒋经国的抗议信,抗议台湾当局压制新闻自由,逮捕无辜受害者,要求释放杨裕荣、陈博文二人。“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拒绝接受陈婉真的抗议信,她就开始在这个机构的门前静坐绝食。
据报道,陈婉真开始静坐绝食以来,已有不少旅美的台湾籍人士和国际民主人士前往探望她,对她的行动表示支持。陈婉真向前往探望的人士和新闻记者们表示:“不是台湾放人,就是我饿死倒毙在这里。”


第4版()
专栏:

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前国民党中将
李毅先生逝世
叶剑英委员长等送了花圈
新华社南宁八月十八日电 因不满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的现状,抱着一片爱国热忱于一九七五年毅然离开台湾回到祖国大陆的前国民党中将李毅先生,已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九十岁。在患病期间,李毅先生还怀念着在台湾的老朋友、老同事,殷切盼望他们审时度势,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走爱国的道路,为台湾早日归回祖国贡献力量。
李毅先生是七月三十日逝世的。八月十三日在南宁革命陵园礼堂为李毅先生举行了追悼会。叶剑英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委员会和陈此生、程思远、刘仲容、覃异之、杜聿明、郑洞国以及广西有关部门和负责人送了花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覃应机主持追悼会。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钟枫致悼词。
李毅先生是广西容县人,早年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参加过武昌起义,追随过孙中山先生。逝世前他是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今年六月,他还抱病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五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李毅先生生前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他拥护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拥护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主张,认为台湾只有回到祖国怀抱才有光明前途,并为此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第4版()
专栏:短评

让科技知识变成人民手中的锐利武器
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认真地讨论了如何把科学技术知识变成人民手中的锐利武器问题。这个问题议得及时,值得整个社会的重视。
我们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我国的现实是:广大农民基本上不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工人队伍的科学文化程度也不高。据一家现代化工厂的调查,全厂青工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至于我们的干部,包括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大多数也缺乏科学知识。仅占人口百分之一的科技和教学人员,受过某种现代科技训练。这种状况说明,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必须大力恢复和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但是,不可能把八、九亿人都送进学校,只能积极提倡边工作、边劳动、边学习。科普作品,正是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到每个工厂、人民公社、机关、学校以至家庭,使之成为人民手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比起进学校、脱产学习来,科普作品的对象更广泛,影响更大,因此,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科普创作队伍,是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不然,仅仅靠科普作协的几千名会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支持有专业知识和有可能从事科普创作的科技人员和教师,都来参加科普创作活动。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曾经提出要毫不例外地动员一切工程师、技术人员、数理系大学毕业生参加科普工作。他们参加科普创作,有利于把科普工作推向新水平,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也有利于将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到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去。
科普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深入浅出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工作。因此,同其它一切创造性的劳动一样,应当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各级领导同志,不仅要当科普作品积极的读者和观众,更要成为科普创作的热情支持者。科普创作是科研、教学单位正常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轻视科普工作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科普创作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在题材方面,应当着重考虑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体裁应当多样化,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无论创作哪种题材,运用什么形式,科普作品都要确保科学内容的准确、充实,力求先进。科学性是科普作品的灵魂。要认真地做到,通过介绍具体的科技知识,向人民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4版()
专栏:

王振廷残酷虐待父母被判刑三年
据新华社石家庄八月二十日电 河北省沧县穆官屯公社陈敬庄大队社员王振廷,一贯残酷虐待父母,不久前被沧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一判决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支持。
王振廷的父亲王恩普,八十三岁,母亲王徐氏,七十八岁。两位老人在旧社会受尽苦难,好不容易将王振廷抚养成人,帮助他成了家。但王振廷婚后对父母任意打骂,百般虐待,让两位老人自己立伙做饭,老人的口粮款,他拒绝负担,平时连水也不给挑,大队党支部和公社党委为此曾多次对王振廷进行教育,但他坚持不改。
一次,王徐氏遭到儿子痛骂后,愤然去投井自杀,幸被群众抢救。王恩普上前同儿子辩理,竟被王振廷按倒在地,用鞋底子把头部打破。一九七八年春节晚上,王恩普夫妇想去儿子王振廷家里吃顿饺子,结果反遭王振廷痛骂,并被赶出了家门。从此,两位老人无家可归,沿街乞讨,最后向有关部门告发了王振廷的犯罪事实。王振廷听说后竟口出狂言,说:“告我也不管用,法院不敢将我怎么样。”他并且扬言要打死自己的父母。
沧县法院经过深入群众调查了解,认为王振廷对父母拒绝抚养,肆意虐待,已构成犯罪,判处王振廷三年徒刑。王恩普夫妇的生活,现由原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照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