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用革命行动书写自己的历史
本报评论员
在革命的征途上,每个人应该怎样写自己的历史?作为革命干部的后代,应该从父母那里继承什么?曹晓兰同志回答得好:“一个干部子弟,没有享受任何特殊照顾的权利,只有继承父辈革命事业的义务。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就是对父母的背叛。”她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书写着一个革命后代的光荣历史。
曹晓兰同志是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同志的女儿。在有些人看来,有这样一个家庭,有这样一个好爸爸,就有了高人一等的政治资本,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富的物质待遇,可以炫耀、享受一辈子,可以用不着为革命而艰苦奋斗了。然而,曹晓兰同志却不这样想、这样做。她说:“革命的道路靠自己去走,一个人的历史靠自己来写。”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革命豪情啊!曹晓兰用自己艰苦锻炼的汗水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平凡的,但却是千百万青年们应该走的。
你看:曹晓兰同志在政治上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生活上艰苦朴素,毫不特殊,不知底细的人谁也不相信她是市长的女儿。在林彪、“四人帮”猖獗的日子里,白色恐怖的毒焰不仅吞噬了许多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也扑向了他们的家属和子女。在腥风浊浪的漩涡中,有的干部子女消沉了,极少数甚至误入了歧途。曹晓兰则不然,无辜的株连,疯狂的迫害,不仅没有使她消沉,反而更坚定了她革命的信心,奋发向上,激流勇进。大学毕业分配时,她虽然被视为“叛徒的女儿”,仍然坚决要求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被勒令退伍回家时,她“偏要革命”,心甘情愿到淮北一个偏僻的农村当了社员。她象一颗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革命种子,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在群众中生根,开花,结果。
党为曹荻秋同志彻底平反昭雪之后,按照政策,曹晓兰和爱人可以回部队,但她的回答是:“我们在安徽淮北地区工作很好,不再给组织上增加麻烦了。”有人问她:“为啥不回上海工作?”她含笑反问:“我为什么非要回上海工作?要是大家都到条件好的地方去,那么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谁来干?”一事当前,首先考虑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艰苦的环境是锻炼人才的熔炉。无数事实证明,凡是有所成就,能负重任,对人类进步事业有贡献的人,大都经受过艰难困苦环境的磨练和考验。俗话说:“庭院里遛不出千里驹,温室里长不成栋梁材。”很难设想,一生一世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图享受,躲在舒适恬静的角落讲安逸,害怕艰苦奋斗的人,会有什么出息。
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由自己来写的。父母的功劳和光荣的经历,不能成为子女骄傲的资本。当然,对于干部子女来说,革命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对他们的成长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但能否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归根结底还是靠自己能否艰苦锻炼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许多象曹晓兰同志、象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勇献身的甄平同志这样的干部子弟,所以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是因为他们继承了革命的家风,用革命的实践来写自己的历史。然而,也有极少数干部子女,胸无大志,好逸恶劳,甚至依仗父母的权势,违法乱纪,为非作歹。这样的人背离了父母的革命事业,连起码一点点革命后代的气味也没有了。
早在解放初期,敬爱的周总理就曾对一些在学校学习的干部子女讲清朝八旗子弟丢天下的故事,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父辈为人民流过血,立过功。但他们是无产阶级的战士,既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们享用,更不会留给你们任何特权。如果说他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那就是一副更艰巨、更光荣的革命重担。”一九六一年,陈毅同志曾写下告诫子女的诗句:“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勿学纨袴儿,变成百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的后代寄予了多么殷切的期望!每一个干部子女都应该象曹晓兰同志那样,立志继承父辈未竟的革命事业,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用献身四化的革命业绩来写自己光荣的历史。


第3版()
专栏:

学习张志新同志的崇高品德
帅孟奇
张志新烈士为捍卫真理英勇牺牲的事迹,使许多同志深受感动。我也很少看见过这样坚强不屈的人。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有许多共产党员作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斗争,但象张志新同志那样敢于公开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人,确实是不多的。她是中国人民的表率,是共产党员的表率。
张志新同志为什么能这样顽强地坚持斗争?因为她学好了马列主义,懂得了真理,敢说真话,不当两面派。她把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摆出来,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是一面派。我们党有三千多万党员,如果人人都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不当两面派,我们的党风就正了,我们党的力量就更强大了。
张志新同志为了捍卫真理,真正做到了“五不怕”: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离婚,不怕杀头。不管“四人帮”怎样批斗她,给她戴上十八斤重的脚镣手铐,对她进行非人的侮辱和摧残,甚至用卑劣的手段,拿出离婚书强迫她签字,她全然不怕。最后判她死刑,张志新同志宁死不屈。张志新同志有可爱的孩子,有多病的老母,她何尝不思念亲人!但她对问题看得很远,想得很透。她知道,如果让“四人帮”横行下去,就会亡党亡国。为了捍卫真理,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她毅然割舍了家庭和亲人。她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值得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学习。张志新同志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尤其是中国妇女的骄傲!
我们学习张志新,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才能学好。在林彪、“四人帮”的淫威之下,有的同志随风倒,明知不对,不敢坚持真理;有的怕打击,一打击就不敢说真话,不敢斗争了;极少数人甚至出卖灵魂,卖身投靠。现在,“四人帮”的流毒还未肃清,我们的党风还存在问题。有的同志遇到具体问题就心有余悸,怕这怕那;有的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任人唯亲;有的利用职权搞特殊化;有的听不得不同意见,只愿听恭维话,不愿听逆耳之言;有的甚至老虎屁股摸不得,谁摸就整谁。我们学习张志新,就要联系实际,接受教训,改正缺点错误,用张志新同志的崇高思想洗掉自己身上的污泥。如果不敢触及思想实际,是永远学不到她的崇高品德的。
“四人帮”对张志新的残酷迫害,同过去西藏的农奴主一样残忍,同国民党反动派一样凶恶。但是,国民党反动派还没有想出割气管的酷刑,我们的先烈在赴刑场时,还能高呼口号。他们高昂的口号声划破夜空,惊醒了狱中的战友,唤醒了附近的百姓。就我所知,有的人就是听了烈士临刑时呼喊的口号,深受感动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四人帮”竟用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手段切断张志新同志的气管,他们怕她发出最后的真理的声音,怕这声音唤起更多的人反对他们,这更说明了“四人帮”的虚弱。
张志新同志在捍卫真理的斗争中牺牲了。她一生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真理,从容就义。她象当年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象当年的江竹筠,斗霜傲雪,浩气长存。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她勇于捍卫真理的革命精神,整顿好被“四人帮”搞乱了的党风党纪,恢复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以保证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原载《中国妇女》第八期)


第3版()
专栏:

革命的路靠自己走
曹晓兰
在向四化进军的新长征中,革命老干部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革命干部子女应从父辈那里继承些什么,这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我们党的作风,关系到一代接班人的成长。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
我爸爸曹荻秋同志,是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老干部。爸爸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懈,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坚持艰苦的斗争。他在敌人的法庭上、监狱里,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气节,他为党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党和人民给予爸爸很高的职务和地位。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爸爸的革命重任。爸爸的革命历史,只能成为子女前进的动力,而不能成为我们骄傲的资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躺在爸爸的功劳簿上。爸爸的革命历史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历史要由自己来写,革命的路要靠自己来走。干部子女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容易产生优越感,产生“骄”、“娇”二气:政治上不求上进;目空一切,脱离群众;生活上贪图安逸,害怕艰苦。要做一个革命的好后代,就必须克服这种优越感。
爸爸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爸爸从不以功臣自居,从不以此傲视旁人,而是非常平易近人,无论是对干部或是一般工作人员,从不疾言厉色,总是平等待人。有一次,我哥哥单位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从外地出差到上海,我哥哥问他有什么要求和困难,这个同志提出想见见我爸爸。当哥哥向爸爸提起此事,爸爸高兴地说:“让他来吧。”就这样,爸爸十分亲切地会见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同志。爸爸在生活上也从不搞特殊。我们姊妹多,还有亲戚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经常十三、四个人吃饭,一天两元钱菜金,爸爸和我们同桌吃饭,从不另做饭菜。爸爸也十分注意教育我们不要搞特殊。记得哥哥上高中时,有学开汽车的实习课,可是,在学校实际驾驶汽车的机会很少。回到家里,哥哥和司机同志商量好了,想用爸爸的小汽车学开车。但是,当哥哥向爸爸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爸爸十分严肃地说:“这不行。这是公家的汽车,如果损坏了将给国家造成损失,也影响工作。”
我常常想:不能由于我自己的过失,给爸爸脸上抹黑。不能让爸爸为我们操心,要让爸爸把全部精力放在党的工作上。因此,我注意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克服优越感。我体会到:要克服优越感,就必须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接近工农群众,建立工农感情。在中学时代,我就比较注意接近工农出身的同学,和他们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在下乡工作中,我坚持和贫下中农实行“三同”,不怕脏,不怕苦,主动为贫农老大爷、老大娘拆被、洗衣、挑水,还把节省下来的津贴帮助困难户,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要克服优越感,必须在劳动中锻炼改造自己。无论在学校、在部队,还是在农村,我在劳动中,总是脏活、重活抢着干,挑粪、喂猪、打扫厕所、挖河泥、拉板车……从来没有怕臭、怕脏、怕累过。要克服优越感,坚决不搞特殊化。一九六二年,我高中毕业,经学校党支部选送,报考了张家口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录取通知下达后,有人提出并帮我联系留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我不愿享受这种特殊照顾,毅然决定去张家口,在爸爸的亲切教育和党组织的培养下,一九六三年,我刚满二十周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个人在顺利的条件下,坚持进步,坚持革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在困难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政治上受到打击迫害时,能不能继续坚持进步,走革命的路,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文化大革命中,爸爸从革命老干部、老党员,被打成“走资派”,并被诬陷为“叛徒”,我从革命的好后代、学雷锋标兵,一下变成了“修正主义苗子”、“叛徒子女”,甚至有人扬言要开除我的党籍。面对这沉重的打击,无辜的株连,我是消沉、颓废、不革命了呢?还是振作精神,坚持革命呢?我的答案是后者。我回顾了自己走过的道路,肯定了这条路没有错,下决心坚持走下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勇往直前。尽管爸爸被打成“走资派”、“叛徒”,我还是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尽管我被视作“叛徒子女”,不让留在部队,我还是坚决回到了农村,决心当一名农民;尽管因为爸爸的问题未解决,不能提干,甚至撤了职,我还是一心为党工作。
爸爸担任领导职务时,我不靠爸爸,靠自己,努力向上;爸爸受迫害时,我仍然坚持走革命的路。今天,爸爸平反昭雪了,我是躺在爸爸的功劳簿上,贪图舒适安逸,还是继承爸爸的遗志,勇挑革命重担呢?这又是一个新的考验。
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三日,经党中央批准,在上海为我爸爸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并将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爸爸的十年沉冤终于得到平反昭雪,我们这些子女也才获得了第二次解放,获得了第二次政治生命,我们打心里感谢党中央,感谢华主席。是啊,我们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党和国家的今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只有继承爸爸的遗志,更好地为党工作的义务,没有向党提出任何个人要求的权利。我们因受株连,复员退伍,现在回部队是理所当然的。部队的物质待遇要好些,工资要高些。但是我们不能光为自己着想。我们已经成家,有了孩子,到部队只会给组织上增添麻烦。况且这些年来,我们的业务已生疏,不能胜任业务工作了。我们决定不回部队。上海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中学时代是在上海度过的,我怎能不怀念?上海的生活条件比淮北好得多。但是我考虑到:文化大革命中,无辜受株连的,何止我们一家,难道他们都能回上海吗?要是大家都想到条件好的地方去工作,那么条件艰苦地方的工作,又有谁来干呢?而且,上海本来人口就很稠密,我们回去只能给上海增加压力。我们决定不回上海。党需要我在那里,那里就是我的工作岗位。我要以爸爸的革命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永远做一个爸爸所希望的人,为四化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原载《文汇报》)


第3版()
专栏:

“交班”与“接班”
革命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应该用什么思想教育子女,怎样“交班”?子女又应该怎样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做革命的接班人?
曹荻秋同志生前教育子女的事迹和曹晓兰继承父辈革命事业的事迹,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曹荻秋同志交给子女的,不是优越感,不是特殊化,更不是物质财产,而是无产阶级的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曹晓兰呢,不以高干子女自居,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觉,而是继承和发扬父辈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接革命班。
但是,也有极少数干部和干部子女,这个“班”交接的不好。有的干部向子女传的是特权思想,为子女准备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子女升学、就业、参军、入党、提干拉关系,走后门。有的干部子女依仗老子的权势胡作非为,违法乱纪。这样做,不仅对子女贻害极大,而且败坏了党的好作风,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希望我们的革命干部,都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向子女交革命传统的班,而干部子女,则应该向曹晓兰学习,接父辈革命事业的班,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
吉林蛟河煤矿五七农副业场
李云峰


第3版()
专栏:

要自立于社会
曹晓兰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革命家长、革命家庭,是子女成长的良好条件。但是,父母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经验,是他们自身革命实践的总结,既不能代替子女的实践,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干部子女要学好父母的革命思想,继承父母的革命精神,必须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和考验。正如曹荻秋同志教育子女时常说的:“你们不要因为自己是老干部的子女而有优越感,不能靠父母。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在党的领导下,自己去干革命。”也正如曹晓兰同志说的:“革命的道路靠自己去走,一个人的历史靠自己来写。”要自立于社会,要造福于人类,无论是干部子女,还是非干部子女,除了靠自己辛勤的劳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外,别无捷径可走。
但是,有的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以为,有了父母的地位,就有了自己的一切,不肯用功学习,不去刻苦锻炼,凭借父母的职权过日子。长此下去,势必害了自己。希望这些同志应好好向曹晓兰同志学习。
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武装部
王朝龙


第3版()
专栏:

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
我是曹晓兰同志在军事院校学习时的同学,也是干部子弟。我的父母也遭受了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摧残,先后被迫害致死。我们几个子女也受到株连、遭到厄运。随着粉碎“四人帮”的胜利,随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很多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的老干部重新出来工作,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昭雪,受株连子女的政策也得到了落实,这是应该的,我们从心里感激党。但是,我们看到,也有少数干部子女随着政策的落实,好了疮疤忘了疼。他们不是更好地珍惜今天的胜利,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而是利用自己家庭的变化去搞特殊化,走后门当兵、上大学,分配所谓理想的工作,过着脱离群众的安逸生活,这就很不应该了。
做为一个革命前辈的后代,应该象曹晓兰同志那样,勇挑革命重担,不搞任何特殊化的权利。严格要求自己,永不脱离群众,以实际行动接好父辈的班。
国家地质总局矿床地质研究所
陈宏海


第3版()
专栏:

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记江西矿山机械厂共产党员刘汉清
在江西矿山机械厂,人们纷纷谈论着共产党员刘汉清担任供销科长以后,送礼不收,请客不到,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事迹。
刘汉清是一九五二年进厂的老工人,原来是这个厂的车间主任。去年七月,组织上调他到厂供销科担任科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社会上那种不正之风一阵又一阵向他袭来,他凭着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战胜了这些歪风邪气。有一个同这个厂有工作关系的建筑队,听说刘汉清担任科长了,为了“沟通关系,联络感情”,特意办了几桌酒席请他赴宴。第一次请没有去,他们还以为这位新科长讲客气,第二次又来请,一连请了三次,他都没有去。最后,刘汉清坦率地对他们说:“请吃饭,我是决不会去的,今后工作上的问题,我们按原则办事,符合原则的事,我一定办,不符合原则的事,我决不办。”有一天,他下班回到家里,看见碗柜里放着腌好了的一大盆草鱼,立即问他爱人这鱼是从那里来的。他爱人告诉他,是某农机厂一个同志送来的,还说价格很便宜。他对爱人说:“这鱼我们不能要。我担任了供销科长,他们把这样便宜的鱼送来,为的是以后图个方便。”他马上把这一大盆鱼送到职工食堂去了。
今年年初,厂里从某皮鞋厂买进一批工作皮鞋,仓库保管员发现质量不好,建议退回去。刘汉清支持这一正确意见,决定联系退货。三月上旬,刘汉清出差去南昌,顺道到了这个皮鞋厂。这个厂一位同志对他说:“我们替你定做了一双皮鞋,四十一码的,质量不错,内销价格。”刘汉清心想:我没有向他们要过皮鞋,他们这样费心,专门为我做了一双皮鞋,是不是要我放弃原则,收下这一批质量不好的皮鞋呢?他谢绝了工厂给他定做的皮鞋,并且开门见山地说:“我们这次来,一是带来了一批回收的旧皮手套,请你们再生加工;二是上次你们发出的一批皮鞋质量不好,我们要求退货。”就这样,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维护了党的好作风。
“一颗公章,抵不上一个老乡”,这是人们讽刺不正之风的一句笑话,也是搞不正之风的人的一种手段。可是,在刘汉清这里,这句话却行不通。有一次,他河北老家有两个人远道来推销切削油。刘汉清根据厂里的生产情况,决定暂不买切削油。第二天,这两个人买了许多糕点和水果到他家里来,要他看在家乡人的情份上,为他们推销切削油。刘汉清没有接受这些礼物,并且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不买你们的切削油,一是因为厂里现在不需要,如果买了积压在厂里,占用了国家资金,不利于生产;再是你们切削油的质量没有保证,可能影响生产。我不能讲家乡人的情份,而放弃原则,做损害现代化建设的事情啊!”
新华社通讯员 李汝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