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战胜各种困难 夺取全年粮棉双丰收
山东山西千方百计加强秋田管理
据新华社济南电 山东各级党组织针对粮食生产长期存在的“夏增秋不稳”的状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扎实措施加强秋季田间管理,力争国民经济调整的第一年在夺得夏季丰收之后,秋季也夺得丰收。
山东省委认为,把农业这个基础搞上去,对山东来说,就得尽快改变粮食生产上“夏增秋不稳”的局面。早在夏收以前,省委就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分析造成“夏增秋不稳”的原因,使大家认识到,只要切实加强领导,尊重客观规律,狠抓关键措施,秋粮增产就大有可为。
今年由于“倒春寒”,夏收普遍推迟了七到十天。各地克服夏收前天旱地干的困难,力争多套种,早套种,使全省夏播作物的套种面积达到二千四百多万亩。全省三千万亩夏播玉米,有百分之七十是套种的。对旱、涝、虫等自然灾害,各地也在积极作好防治准备。
据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千方百计加强秋粮及棉田田间管理,夺取全年粮棉双丰收。
今年春播期间,山西省农村遇到春寒和春旱,播种期推迟十天左右。六月下旬和七月上旬,全省普遍多雨,给粘虫、棉铃虫和玉米的大小斑病等病虫害造成了滋发条件;同时,许多县的社队还不同程度地遭受风、雹和洪水灾害。面对这种情况,省的农业系统组织的二十九个工作组分赴基层帮助农村社队加强秋田管理、防治病虫害和防汛防雹工作。全省各地、市、县还抽调了近两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加强农村秋田管理的领导工作。为了促进禾苗正常发育生长,各地都在及早地追肥。


第2版()
专栏:

乘胜前进夺取全年丰收
本报评论员
今年夏季粮油丰收,亿万农民欢欣鼓舞。乘胜前进,不失时机地抓好秋季生产,夺取全年丰收,这是当前农业战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
我国的农业生产,秋季作物比重大。不仅棉花等经济作物是秋收一季定局,油料作物秋收也是大头,特别是粮食作物,无论是播种面积或产量,秋季都占全年的近三分之二。这一季收成如何,对于全年农业生产的丰歉关系极大。今年由于“倒春寒”等不正常气候的影响,夏粮虽然丰收,但增产幅度不大。早稻面积减少,不可能大幅度增产,今年的粮食增产任务,主要靠秋季作物完成。
多年来,我国秋粮产量不稳,发展缓慢。一九七○至一九七八年这八年间,秋粮产量四增四减,平均每年仅递增百分之一点四,夏粮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七点三。八年累计,秋粮净增产只占粮食净增产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七多。棉花生产多年下降,直到去年才稍有回升,秋季油料也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尽快地把秋收作物搞上去,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秋收作物某些生产条件不如夏收作物,自然灾害较多,产量不稳,这是事实。但是,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正因为秋收作物产量不稳,增产潜力也就较大。秋收作物发展缓慢的情况比较复杂,原因很多。有些问题,如种子混杂退化、茬口乱、机械化水平不高、灌溉条件不好等,应当积极地采取措施,有计划地逐步加以解决。对于今年的秋收作物,我们也决不是无能为力的。经验证明,只要充分挖掘一切潜力,千方百计地解决肥料不足问题,抓紧田间管理,战胜草荒,同时作好各种抗灾准备,就有可能争取秋收作物有一个新的突破。一九七三年就是一个例证。这一年,夏粮、早稻减产五十六亿斤,由于集中力量狠抓秋季,以秋补夏,秋粮增产五百四十多亿斤,全年获得了丰收。
秋季生产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从现在到秋收只有三几个月时间。领导力量和劳动力的使用,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抓紧关键措施,又要避免顾此失彼。工交财贸一切支农单位,都要把支援搞好秋季生产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春争日,夏争时,关键时刻耽误一天两天时间,都会严重影响产量。特别是化肥、农药等重要农用物资的分配调运,切不可拖拖沓沓,贻误农时。
由于“倒春寒”的影响,大秋和晚秋作物的播种栽插都有所推迟,苗弱晚发。应当足够地估计今年夺取秋季丰收任务的艰巨性。但是,更应当看到当前的有利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党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的传达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极大地激发了亿万群众、干部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增强了加速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广大农村出现了十多年来所没有的大好形势。今年尽管遇有不利的自然条件,但夏粮仍有增产,油料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夏季征购任务顺利地超额完成。国家提高农副产品价格的政策在今年夏季开始实现,广大农民得到了实际利益,积极性更加高涨。这是我们完成今年农业生产任务的最有力的保证。各级党委、各级生产领导部门,要继续贯彻执行三中全会的精神,总结经验,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善于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力量搞好秋季生产。这样,我们就一定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夺取全年丰收。


第2版()
专栏:

夏熟丰收不松劲 一鼓作气战秋熟
洪泽县掀起秋熟超产活动
本报讯 江苏省洪泽县今年夏熟喜获丰收,三麦、油料、绿肥全面丰收,单产、总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洪泽县委最近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提出了“夏熟丰收不松劲,一鼓作气战秋熟”的口号,发动群众掀起了秋熟超产活动。
夏熟丰收后,有一部分干部群众认为,今年夏熟一季增产就超过了全年增产指标,秋熟只要保住去年水平就行了。还有的认为三麦增产幅度大,秋熟再大上,明年增产就困难了。
三级干部会后,全县开展了对比算帐的活动,把今年的夏熟产量同党的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要求比,同先进单位的产量比,使大家认识到三麦总产不过占全年任务的五分之一,如果秋熟只想保住去年水平,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处于被动。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千方百计夺取全年丰收。
当前,全县正在抓紧以积肥造肥、追肥为中心的田间管理。为了保证麦茬水稻、杂交稻有足够的土杂肥,许多社队广开肥源,几天全县就积家杂肥百万担,搞草塘泥六十多万担,割青草一百六十万斤,捞水草三十万斤。为了确保增穗、增粒、增重,目前正在集中力量抓好除草治虫,全县四十多万亩水稻,已全部追肥、耘耥一次,其中三分之一的田块追肥耘耥两次。


第2版()
专栏:采访札记

急需增强毛纺织的生产能力
在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腈纶厂内,积压的一大包一大包的腈纶纤维,象小山似的堆满了厂间空地。
腈纶纤维性能接近天然羊毛,外观和保暖性都很好。腈纶纤维染色后色泽鲜艳,制成衣料、人造毛皮、毯子和膨体纱,都深受消费者欢迎。那么,为什么腈纶纤维还大量积压在厂内?腈纶厂负责产品销售的同志告诉我们:腈纶纤维的大量积压,有产品质量和销售价格上的问题,但主要原因是毛纺织设备能力不够。
据了解,目前我国化纤厂每年能生产合成羊毛十万多吨。全国每年需要加工的天然羊毛也有十万吨,两者共计二十万吨左右。但目前全国毛纺织的生产能力,包括加工合成羊毛和天然羊毛的能力,只有十多万吨。这样,合成羊毛的产量就远远超过了毛纺行业的加工能力。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在建设腈纶厂的时候没有相应地增加毛纺织设备。上海石化总厂腈纶厂由于毛纺加工能力太小,只好将全厂十一条合成羊毛生产线中的六条改成生产棉型腈纶纤维,供各地棉纺行业使用。
把毛型纤维生产线改为生产棉型纤维,经济上很不合算。第一,把做高档产品合成羊毛的原料,拿来生产低档的棉型纤维,是很大的浪费;第二,生产棉型纤维,产量要减少百分之十五,六条生产线,一年要减产二千七百多吨纤维,价值一千六百二十万元;而每吨棉型纤维的成本却要比毛型纤维高三百多元,六条生产线一年要增加生产成本三百四十万元。两项合计,共损失一千九百六十万元。第三,增加了设备费用。毛型纤维生产线改产棉型纤维,六条生产线要增添二百四十个喷丝头,单这一项就要支出八十四万元。
是化纤厂建设太多,合成羊毛生产能力太大了吗?不是。因为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每人每年占有的毛织物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建设上海石化总厂,就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项重要部署。这个年产十万二千吨的大化纤基地建设起来了,纤维生产出来了,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现在的问题是需要赶快采取有力措施,下本钱增强毛纺织品的加工能力,配套成龙,把这些纤维变成群众喜爱的纺织品。
我们感到,目前毛纺织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化纤生产发展的状况,急需引起有关方面加以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陈新禅 李安定


第2版()
专栏:

河北农村干部社员对南庄毁瓜事件表示强烈愤慨
要求各级党委重视吸取教训
据新华社石家庄七月三十一日电 河北省正定县留村公社党委主要负责人强令南庄大队毁瓜的消息在报纸上发表后,引起了河北省广大农村干部、社员的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纷纷来信,对留村公社党委如此滥用职权,明目张胆地践踏党的政策的违法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厉的批评,并要求追究其经济责任。
许多读者来信说,毁瓜事件的发生,说明了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还远远没有肃清,官僚主义和瞎指挥的恶劣作风在少数干部身上还顽固地保存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发展农业两个文件的贯彻执行,确实还有不少阻力。读者王一平来信说,留村公社党委负责人,置党的政策于不顾,肆意侵犯生产队的自主权,强令毁瓜,这给南庄大队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尤其使人不能容忍的是,留村公社党委负责人,明明自己中林彪、“四人帮”的毒很深,至今没有肃清,却反咬一口,给别人扣上一些大帽子,并扬言要给以“严肃处理”。这种蛮横的颠倒黑白的行为,已经发展到了何等地步?
读者李荣来信说,这件事发生在中央两个文件下达半年后的今天,实在令人惊讶。这件事说明,我们的干部制度必须改革,民主选举制度必须实行。如果群众能够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留村公社党委负责人就不会如此胆大妄为。一位读者在信中说,此事如不认真处理,一不能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二不能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三不能平民愤;四不能使那些“小霸道”痛改前非;五不能调动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
南庄大队党支部书记武新法被迫去毁瓜田的时候,正在家里养病的父亲武贵林闻讯赶来,一边骂,一边拣起一块砖头向儿子扔去。有的读者在来信中说:“我先为武贵林的这一砖头叫好。我觉得武贵林的砖头打的不仅是他儿子武新法,也是打的那些凭长官意志办事,不顾客观实际,搞瞎指挥的官老爷。我愿提醒作领导工作的同志和那些在其位不行其道的人,从中领受这一砖头的教训。应该回头看一看,你所在的单位,你负责的工作,你做的事情,是否按照党中央的精神办事。如果还是照‘四人帮’传下来的那一套办事,不管你的手段多么厉害,武贵林的‘砖头’迟早要打在你的身上。”
有些读者的来信还说,在全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强调整顿党的作风的今天,发生这起强令毁瓜事件,问题就更为严重了。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南庄大队的毁瓜事件,在其他地方也程度不同的时有发生,因此亟应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河北省广宗县宣传部的同志还就这个典型事件,建议报社继续发表评论,使大家从中接受教训,解放思想,进一步肃清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


第2版()
专栏:

南庄毁瓜事件引起湖南广大读者强烈反响
许多读者来信说,竟然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发生这类事件,说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远远没有肃清,维护党的政策的严肃性还要进行艰苦的斗争
据新华社长沙七月三十一日电 河北省正定县留村公社领导人强迫毁瓜的新闻在报上发表后,引起了湖南省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他们来信表示,这种明目张胆,违反党规党法的恶劣行为,竟然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在各级党委正在加强民主与法制、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的今天,是令人不能容忍的。南庄毁瓜事件告诉我们,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远远没有肃清,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还有很大阻力,维护党的政策的严肃性还要进行艰苦的斗争。
湘潭地区读者李昶林在信中说,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逐步得到落实,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开始受到尊重。广大农民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回来了,种田人又有奔头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但是,有一部分干部思想仍然处于僵化半僵化的状态,怀疑党中央政策的正确性,在执行政策中总认为“左”比右好,在作风上总是按长官意志办事,用粗暴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强迫命令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中央文件规定,生产队可以按照定额记工,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但有的地方却搞“一刀切”、“一律化”,绝对禁止后一种形式,甚至对已经搞了的,也要强令纠过来。又例如,按政策规定,应该鼓励农民经营家庭副业,增加个人收入,活跃农村经济,但有的地方,仍然给它加上“劳力自由支配”和“搞资本主义”的罪名,擅自私立了许多“土法规”,任意加以限制。特别是新《六十条》规定的生产队的自主权,被某些干部任意践踏,情况更为严重,我们区也发生过类似南庄毁瓜事件一类的事情
读者来信说,南庄毁瓜事件和其他类似事件说明,要认真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两个文件规定的政策,做到取信于民,必须严肃处理这类违法乱纪事件,坚决维护党的政策的严肃性。一定要纠正过去那种是非不分、赏罚不明的现象。要表扬那些敢于同破坏党的政策行为作斗争的先进分子,要提拔重用那些模范执行党的政策的好干部,对那些任意破坏党的政策,热衷于搞强迫命令的人,必须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绳之以党纪国法,绝不姑息纵容。


第2版()
专栏:

火车开进柴达木
柴达木,这个全国人民十分熟悉的名字,随着一条钢铁大动脉——青藏铁路的通过,将引起人们对她更多的关注。
打开“聚宝盆”
面积比江苏省还大的柴达木盆地,象一个椭圆形的盆子,横躺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它的四周,被终年积雪的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所包围,是我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和盆地表面广漠、荒凉、单调的外貌相反,地下汇集着种类繁多、储量惊人、品位极高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被地质学家们冠以“聚宝盆”的美称。
提起柴达木的宝,首先要数盐。柴达木这个名字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话就是“盐泽”。盆地里共有三十二个湖泊,其中二十四个是盐湖。据地质部门探明,光是氯化纳(食盐)的储量就达五百多亿吨。我们访问了开发历史最长的茶卡盐湖,盐厂党委书记杨永康告诉我们,这个盐湖面积有一百零五平方公里,盐层的厚度平均为八米到十五米,含氯化钠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从湖里采出后,只需简单冲洗一下,便可食用。经过二百多年的开采,只不过在盐湖的西北部挖了一个角。而且已经采过的盐层,五年后卤水又结晶成盐,长出新的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由于茶卡盐湖的资源丰富,开采容易,每生产一吨盐的成本只要五元多,比海盐、井盐、矿盐的生产成本要低得多。可是,过去没有铁路,全靠汽车外运,每吨盐运到西宁,运费就要花六十元,比生产成本高出十倍以上。现在,青藏铁路已从盐湖北面经过,直接通到盐湖的茶卡铁路支线今年就可以通车。将来,火车的运费只相当于汽车运费的十分之一,轻工业部门已决定把茶卡盐厂的生产规模从现在年产三十余万吨扩大到五十万吨,以后再扩大到年产一百万吨。
柴达木还有许多宝石山,锡铁山就是其中之一。这座山名为锡铁,实际上矿石含的是铅锌。锡铁山铅锌矿以储量大、品位高、矿体集中、埋藏浅、开采方便而著称。冶金部门早就准备在这里建设一座大型有色金属矿山,因不通铁路而长期没有实现。后来只建了一个小矿,采出的矿石,要用汽车运输五百多公里到兰新铁路上的柳园站,再经过三千多公里的铁路线运到沈阳去冶炼。随着青藏铁路修到矿区,一个现代化的包括采矿、选矿、冶炼的有色金属联合企业,将在柴达木盆地诞生。
三个时代
柴达木,是蒙古族、藏族和哈萨克族居住的牧业区。少数民族牧民说,建国三十年,牧区的交通工具跨了三大步:解放初期,是用骆驼和牦牛的时代,以后进入了汽车时代,现在又跨入火车时代了。
我们访问了盆地东部的天峻县。县革委会副主任、藏族干部索南杰对我们说,刚解放那几年,天峻县的唯一运输工具是牦牛,全县每年外运的上百万斤畜产品,靠牦牛驮出去。牧民和干部吃的粮食、用的工业品,全部用牦牛从二百多公里外的湟源等地运来。一头牦牛只能载重一百市斤,往返要走一个月,还得有人跟着放牧、照料。那时,全县的青壮年劳力,百分之七十都花到运输上,根本无力发展畜牧业。
一九五六年以后,牧区才有了公路,汽车代替了牦牛运输,节约了大批劳力,投入畜牧业生产。但公路里程长,汽车的运输量也有限,畜产品仍然不能及时全部外运,造成羊毛变质发黄,皮张变硬。特别是活畜运出更为困难。
“火车一到,这一切都开始改变了。”索南杰同志兴奋地说。一九七六年底,青藏铁路修到天峻草原,火车运来了廉价的砖、水泥等建筑器材,县里正在修建一座冷库,计划在今年内建成后,全县每年需外运的五万多头牛羊,就可全部在最肥的季节屠宰冷藏,然后有计划地用火车运出,仅减少损耗一项,每年即可增产牛羊肉三四十万斤,而且保证了肉的质量新鲜卫生。索南杰在结束谈话时,向我们建议说:“牧区经济文化落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落后。铁路修通以后,草原上的新鲜事很多,你们去看看天棚公社吧。”
天棚公社就在铁路旁边。我们驱车在平展展的大草原上奔驰,看见一条条漫长、笔直的渠道,好象天上的银河降落在大地。今年天峻县遇到了解放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五月末牧草还未返青,但水渠流经的地方,却呈现出一片绿色,白云般的羊群,都跑到这儿来喝水吃草。公社负责人说,过去全社只有一条水渠,自从铁路修到草原,火车运来了水泥和钢筋,从一九七七年开始,新修了三条干渠和许多支渠,共可灌溉三万亩草原。现在配套工程还没有全部完成,但今年已灌溉了草原一万亩,每亩产草量要比没灌溉的增加一倍以上。
距北京近了
“铁路把柴达木和祖国各地联结在一起,我们距北京近了。”柴达木人在谈起青藏铁路时,异口同声地这样说。
的确,伴随火车到来的,是一派蓬蓬勃勃的建设景象。在铁路沿线,新的城镇正在建设,新的工厂、学校、医院、商店不断出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火车站的货场上十分繁忙。这里整齐堆放着从东北、广东和金沙江林区运来的圆木,从甘肃、四川运来的水泥、沥青,从全国许多钢厂运来的各种型号规格的大批钢材。据青藏线新建铁路管理处统计,从一九七八年一月到一九七九年四月,火车已给这个自治州运来了工农牧业机械设备、化肥、建筑材料和生活物资四万多吨,运出畜产品、农副土特产品及食盐等共三万余吨。
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的终点格尔木,解放时还是哈萨克人的牧场,到处长着高高的芦苇和丛丛红柳。青藏公路通车后,才逐渐形成为一个比较大的居民点。铁路西进,给这里带来了新的繁荣,如今,格尔木是联结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个省、区的交通枢纽,发展成了拥有十余万人口的戈壁新城。县委书记程步云说,火车没通以前,从内地运来一块砖,相当于买三斤面粉的价格,吃一斤蔬菜,要花买一斤肉的钱。国家每年在格尔木地区的建设投资,至少有一半花到了汽车运输费用上。现在火车到了,格尔木的建设步伐就要大大加快了。他还告诉我们,不少“老柴达木”原来想调回内地工作,现在看见铁路通车,柴达木大有发展前途,都安下心来,准备为开发柴达木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黄昌禄 张荣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