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十三位老妈妈和一面红旗
〔报告文学〕
向明 方全林
解放军边防部队某部英雄六连有一面红旗。红旗上绣着
“前进胜利”四个字。战士们异常珍爱它,因为它是祖国人民对他们最高的奖赏……
二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广西宁明县夏石公社上石大队传播着一桩轰动全村的新闻:十三位阿婆,要向当地驻军赠旗。
这天晌午过后,李美英老妈妈心里就象揣了个小兔子似的不安宁,因为从好些迹象看,住在寨子里的大军同志可能要走。真是这样吗?她心里不由一紧,连忙蹬蹬蹬地朝街上的钟阿婆家奔去。
钟阿婆叫钟瑞珠,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她在村寨里是最受尊敬的一位老人。四十九年前,在那冷雨凄风的日子里,她的丈夫因为闹革命,不幸牺牲了。钟瑞珠在白色恐怖下无法存身,被迫逃往越南,在那里度过了三十五个春秋,直到一九六五年才回到了祖国。钟阿婆待人和善慈祥。平常街上的老妈妈们晚上总爱三三两两地聚在她家里唠嗑,一来给她作个伴儿,二来大伙在一起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既长见识,又有兴味。
李美英风风火火地赶到钟阿婆家时,屋里已坐了好几位老姐妹了。她们也正在议论大军要走的事情。
“他们到底上哪里去呢?”何春荣老妈妈用征询的目光望着坐在一旁的钟阿婆。
钟阿婆沉思了一会,说:“看样子,大军要去打背信弃义的越寇罗!”
多少年来,钟阿婆亲眼看见一列列火车、一辆辆汽车,满载着中国的粮食、药品、武器,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到了越南。她永远忘不掉越南乡亲们感激的微笑,深情的话语;她永远忘不掉回国时越南姊妹依依惜别的目光和纵横的热泪。可是,越南当局竟敢践踏中越人民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在边境上打冷枪,埋地雷,杀害乡亲们。我们难道能够饶恕他们吗?她的心被痛苦和仇恨的火烧灼着……
“唉,听说大军同志要走,比自己的亲人要离开还难受,就象有人把心掏走了一样!”肖美红老妈妈的话,打断了钟阿婆的思绪,引起了老姐妹们强烈的共鸣。
这是个临近国境线的村寨,近百户壮族边民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自打解放以来,这里的生活是和平宁静的:乡亲们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耕耘、收获;孩子们蹦着唱着走进学校;溶溶的月色下,姑娘、小伙子们情意盈盈地对唱山歌……可是,这一切都被越南军队啸叫的枪炮声、地雷声破坏了。乡亲们不得不背着年幼的孩子,搀着颤巍巍的老人,躲避到阴暗潮湿的石洞里。就在这时候,边防部队开来了,一列列威武的队伍,一尊尊象榕树般粗的大炮,使乡亲们的心安宁下来了。解放军就是壮族边民坚强的靠山呵!
“嗨,这些小同志呀,就是逗人喜爱。手脚从不闲着,不是扛着犁耙犁田,就是抡起镐头修路,还帮助村里挖井。有这么好的子弟兵,心里怎能不乐呵!”
“那些孩子呀,天天都笑吟吟地来帮你打柴挑水,一进门就‘阿婆,阿婆’地叫,好象嘴上抹了蜜糖似的,简直叫你甜到心窝里去了!”
李美英老妈妈边说眼里边滚动着泪花:“正月初十那天,我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上嘴唇摔破了很长一个口子,鲜血直流,痛得我昏了过去。大军卫生队的医生听说了,急忙跑来,又打针,又叫吃药,还在伤口上缝了好几针,你们看,现在连痕迹都看不出来,手艺真高明哪!”
一直沉默地坐在屋角的赵艳珠老妈妈,这时也开了腔:
“大军为我们去打仗,我们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事呢?”
她这一说,倒把老人们提醒了。
“我看,请同志们喝杯饯行酒吧!”
“不行。春节时请他们到家里来过个团圆节,费了九牛二虎的劲儿,好不容易硬拽来啦,还说什么下不为例哪!”
“做点壮家的沙糕、粽粑,让孩子们带着当干粮吧!”
“也不行。他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唉,要是年轻点就好啦,就可以跟同志们上战场,抬担架,送弹药啦!”六十六岁的退休职工赵锦英感慨地说。
还是钟阿婆见识多,主意高,她笑微微地对老姊妹们说:
“我看哪,就送一面旗。”
“对呀,送旗!好主意,我们怎么就没想起来?”大家高兴地同意了。
说话的功夫,钟阿婆家又相继来了几位老妈妈,连钟阿婆共十三位。听说给大军送旗,大家都高兴地掏出身上的零花钱,凑起来扯布做旗。
这时天色已晚,供销店已经关门。赵锦英自告奋勇到售货员家去找人,谁知他不在家。怎么办?明天可能就来不及了,真急死人呵!何春荣忽然高兴地说:“小学校里有面红旗,是新的,我看,先借来用了,再做面新的还他们吧!”
红旗拿来了,铺展在老人们面前,闪烁着吉祥的红光。一双双满是老茧的手颤颤地在旗上轻轻抚摸着,仿佛在抚摸着一张张红红的战士的笑脸。
“旗上应该写句吉祥的话,为孩子们祝福祝福!”钟阿婆眼里闪动着慈爱的光辉。
写什么呢?
五十六岁的李美英,在这些老妈妈中年纪最小,脑子转得快,新名词也多,她眼睛一亮,嚷道:“我看,就写四个字:前进胜利。旗子一举就前进,一前进就打胜仗!”
听了她的话,老人们的脸上都绽开了笑纹,一致表示同意。于是,请来学校的老师,写上这四个大字。老姐妹们你拿剪刀我拿针,剪的剪,缝的缝,不大一会功夫,就做好了。
于是,她们派李美英、肖美红、李映球等几个为代表,连夜把旗送到了边防军团部。这时,团部正在开党委会,听见外面人声喧嚷,就派政治处副主任出来接待。政治处副主任出来一看,几位老大娘和一些年轻妇女、小孩,挤满了一屋,好不热闹。他立刻笑盈盈地上前和老大娘们打招呼问好。李美英站起来,把旗子举在面前庄严地说:“这面旗子,代表了我们十三个老太婆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们带着它,打到哪里,就胜利到哪里!”
政治处副主任看着旗上的“前进胜利”四个大字,看着几位老人脸上流露出的无限深情,看着满屋子火热的亮晶晶的眼睛,心情无比激动,接过红旗恳切地说:“我代表部队感谢大娘们对子弟兵的关怀和鼓励。我们决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前进,胜利!”整个屋子里沸腾起欢声笑语,暴风雨般的掌声,好似从人们的心中涌出,在夜空中久久地回荡。
当天晚上,团党委郑重地作出了决定:把这面红旗作为祖国人民的最高奖赏,奖给在自卫还击战中打得最出色的英雄连队。
惩罚越寇的战斗打响了。红旗,那寄托着老妈妈深情祝福的红旗,在每个战士的心中飘扬,成为鼓舞战士们奋勇前进、夺取胜利的巨大力量。当弹雨尖利的呼啸,炮弹掀起冲天的火光,战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战士们想到了红旗,就象听到了祖国人民“前进胜利”的殷切嘱咐,立即增添了英勇杀敌的力量。阴雨连绵,部队断粮,连续作战,十分疲累的艰苦时刻,战士们想到了红旗,就象看到了白发苍苍的老妈妈们亲切期待的目光,更加坚定了战胜艰苦困难的决心。战士们有时候几天才能吃一顿饱饭,一支香烟要分成三截轮流抽。他们却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充满自豪的情感说:“我们在这里忍饥挨饿,能使祖国人民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在这些日子里,十三位老妈妈的心,也日日夜夜牵挂着在前线战斗的孩子们。她们白天吃饭不知道滋味,晚上睡觉合不上眼睛。她们天天聚集在钟阿婆家里,议论着,担心着。每当听到远方传来隆隆的炮声,她们就想,这是孩子们惩罚敌人的炮响吧?她们见了村干部和从前线回来的人,总要再三打听孩子们的胜利消息。她们经常和乡亲们一起,到村口、到路边、到山头去眺望,盼望孩子们早一天胜利归来……
大军凯旋了!
村头搭起了彩门,春阳闪耀着光辉,满山满谷的鲜花恰似群山的笑眼,就连那山脚下的溪水也比平日唱得更欢更响。整个山村都沸腾起来了。十三位老妈妈穿起节日才穿的崭新衣服,举着早就准备好的鞭炮,挤在欢迎的人群中,又兴奋又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
“大军过来了!”一个个威武的战士披着满身征尘,象左江的流水一样一浪涌一浪地过来了。霎时间,青年们跳起了喜庆的舞蹈;孩子们挥舞着鲜花,发出清脆细嫩的欢笑;锣鼓、鞭炮声激得人心都跳跃起来了!老妈妈们挤上前去,拉拉这个的手,摸摸那个的脸,眯着眼仔细端详孩子们瘦了没有。有多少亲切的话要对孩子们讲呵!此时,全都凝结成一行行欢喜的热泪!
在自卫还击战中,六连打得非常出色。他们六次担负尖刀连的任务,次次都胜利地攻占了越寇负隅顽抗的高地,如一把锐利无比的尖刀,一直插到了谅山城下,荣获了广州部队授予的“尖刀英雄连”的光荣称号。团党委决定,把老妈妈们赠送的红旗,授予战功卓著的英雄六连。
这一天,满山的木棉花在阳光下好象开得特别艳丽。钟瑞珠阿婆代表十三位老妈妈,把“前进胜利”的红旗授给六连的同志。六连指导员激动地接过红旗,面向巍巍的青山,举起右手,领着全连同志向十三位老妈妈致谢,向亲爱的祖国庄严宣誓:决心用生命和钢枪,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保卫祖国的四化建设。


第6版()
专栏:

生命·权力·斗争
白杨
在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我听到华国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许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措施,又听到大会通过的七个法律和彭真同志向会议作的说明,禁不住心情激荡,感慨万千。联想起这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一伙的破坏,我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党无党纪,国无国法,犯法者无法无天,执法者违法犯罪,真是黑白混淆,人妖颠倒,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粗暴的蹂躏和践踏,这血的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在四害横行之时,由于没有法制的保障,我曾遭到残酷的迫害。主要原因是一篇名为《我所知道的戴笠》的文章提到同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来往的人中,也有我的名字。林彪、“四人帮”一伙就根据这无中生有的捏造,对我进行刑讯逼供、残酷折磨。他们妄想把我打成国民党的特务,借以嫁祸于对我们文艺工作者倍加爱护的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五年半的关押期间,我亲眼看到林彪、“四人帮”及其党羽们对国家宪法所保障的人民权利肆意践踏,对人民的生命视如草芥。他们为什么能如此猖狂、嚣张?就是因为人民手里的权力被剥夺了,不能制止阴谋家横行于国法之外。我们无处去申诉自己的冤屈,无处去控告害人的恶魔。加给我的这一莫须有的罪名,在多年的审查中,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结论。
当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之后,经过组织上一再复查,证实我根本不认识戴笠,多年沉冤才得昭雪。但我们对林彪、“四人帮”一伙践踏社会主义民主、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所造成的毒害,仍不可低估。如上述那篇使我和一些同志蒙冤多年的文章,最近忽然又在市面上发现,拿来仔细一看,那些诬陷我的字句仍然白纸黑字,赫然在目,只字未改,而且竟然在今年由出版社印成单行本在群众中流传。这种情况,使我痛切地感到法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和它的每一个公民是多么重要啊!失掉了法制也就失掉了人民的自由,甚至失掉生命安全的保障(如我就因上述文章几乎丧命)。但要真正实现法制,实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从我切身体会中,感到有些人的法制观念何等薄弱,对保障人身权利何等蔑视。因此,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实行法制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还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进行不懈的斗争!


第6版()
专栏:

一半儿
萧丁 诗 江帆 画
跳蚤打鼓响咚咚,
皂泡轻吹上九重,
南国夜郎欲称雄。
美滋滋陶醉在霸权梦,
一半儿蠢来一半儿疯。
万象之邦把象吞,
桑林深处起妖风,
湄公河畔布兽踪。
什么种?
一半儿豺狼一半儿熊。
知是“英雄”与狗熊?
“常胜将军”倒栽葱,
蛋壳儿怎能把长城碰!
看尊容,
一半儿青来一半儿肿。(附图片)


第6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希望《丙辰清明纪事》早日出书编辑同志:
今年一月初以来,我们在《人民日报》的《战地》副刊和《战地增刊》上陆陆续续读到选登的《丙辰清明纪事》征文,我们欢迎这个征文,我们拥护这个征文。我们看到:征文的作者们,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发生在天安门广场以及全国各地的伟大的四五运动。不少文章,是蘸着血和泪写出来的。它们既是鼓舞斗志的读物,更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分散发表在报纸和刊物上,不易保存。记得你们在征文启事中曾说过要编成书出版,我们建议你们尽快将已发表和尚未发表的征文稿,汇编成书,早日出版。
浙江省建德县 秦草
《丙辰清明纪事》征文从今年一月起在《战地》副刊和《战地增刊》上陆续选登,现已发表了五十多篇。我们感谢广大读者和作者对征文的热情支持。读者秦草同志的建议是对的,我们还收到不少类似的来信。我们正在进行书稿的编辑工作,争取早日出版发行,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愿望。
编者


第6版()
专栏:

四点·四方·四化
金戈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写诗言志:“毕业日期迫在前,左思右想暗盘算:天南海北都可去,坚决不去新西甘。”据解释,诗中所云“天南海北”是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的简称,“新西甘”则是指新疆、西藏、甘肃。这位同学不是“志在四方”,而是“志在四点”。在亿万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争为四化贡献青春,誓做新长征突击手的今天,一个受党培养多年的大学生,只有心在大城市之愿,而无去边疆艰苦创业之志,这实在不足称道。
周恩来同志当年在学校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前,给母校老师和同学的临别赠言是:“志在四方”。这四个字,既是周恩来同志对同窗好友的勉励,也是他自己雄心壮志的表述。他壮怀激烈,矢志不渝,赴汤蹈火,义无返顾,用自己光辉的一生,实践了“志在四方”的誓言。正是因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胸怀天下,志在四方,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才使涂炭的人民重见光明,使破碎的山河重放光彩,使风雨如磐、满目疮痍的赤县神州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若非如此,黑暗、压迫、痛苦何去,光明、自由、幸福又从何来呢?
好儿女志在四方。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志在四方”的光荣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创造英雄的业绩。早在五十年代大学毕业生中就有奔赴边疆的。一九五七年南京农学院的一批毕业生,在毕业选择个人志愿时,既不留在双亲膝下,也不贪恋于繁华的城市,而是坚决要去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做勇敢的拓荒者。当时他们在决心书上写道:“我们毅然选择了垦荒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我们时代的大学生,是不找轻松活干的,我们将带着劳动的双手去建设起荒地上的新生活,用火热的心燃烧起大地的青春。”这不是诗,然而它比诗更感人肺腑,动人心弦。从一九五七年到现在,他们中的吕士衡等六位同志,一直在北大荒奋斗了整整二十二个春秋,把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边疆建设。如今的北大荒已是今非昔比,旧貌变新颜,成为祖国的北大仓。这里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条马路、每一座楼房,都有着他们的一份汗水和心血。
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使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需要多少这样志在四方的青年!实现四个现代化,不仅是要在几个城市,而是要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边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四化。大学毕业生的分配方案,正是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制定的。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学生,有服从祖国分配的义务,而没有挑肥拣瘦的权利。否则,干四化就不是真心实意,只能说是半心半意或者虚情假意。因此,真正有志于四化的青年必然是志在四方,而不是“志在四点”。袖手旁观,害怕艰苦是胸无大志的表现,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是最没出息的。志在四方干四化,才是今天青年理想之歌的主题。


第6版()
专栏:文化生活

认真组织小学生看电影
广东省乐昌县教育局 杨东球
最近,许多古今中外的好影片陆续上映。我县各小学定期地组织学生看电影,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对组织小学生看电影草率行事:一是不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健康情况,让学生看长片,有的一天组织看两场,有的连看上、下集,搞得小学生看时眼花缭乱,看后精疲力倦,上课只好打瞌睡,既损害身体,又影响学习。二是随意组织学生看一些古装片、外国片,看后又不教育学生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影片意义,以致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了思想混乱、羡慕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甚至学做小偷等怪现象。因此,希望学校认真组织好小学生看电影。为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选准选好影片。小学生年幼,知识贫乏,但好学,模仿性强。各学校要有选择地组织学生看一些喜闻乐见的“短(小)、易(看)、新(鲜)”的故事片、科教片和动画片。传统戏曲片和外国片当然也可以看,但不必多看。
二、开展影评活动。小学校长、教师预先掌握要看影片的主题,在映前,给学生先讲大意。放映后,低年级主要由教师谈观后感,高年级学生可在老师指导和启发下,开展多种形式影评活动,帮助学生搞清楚学习什么、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从正面理解影片的教育意义。学生在家里跟随亲人看电影,希望家长也能这样做。
三、电影院或电影队为小学生放专场时,最好在映前用幻灯(或口头)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


第6版()
专栏:

建议放映些国外科技片
沈阳部队某部 于泽斌
为了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应该有计划地放映些国外科教、科技影片。
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闭关锁门,广大人民群众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打倒“四人帮”以来,我国加快了与世界各国的接触,引进了部分先进设备,国外的发展情况也传到了国内,但对广大群众来讲,仍是限于耳闻。我们很希望在放映国外故事影片的同时,有计划地放映一些国外的科教、科技电影,使广大群众亲眼看到国外科技发展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看到差距,树立信心,为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早日跃入世界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