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

最近,天津市蓟县的部分农村干部,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举行了座谈。他们用实践这个唯一的标准,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检查思想,检查工作,弄清了在农村工作中执行方针、政策等方面的一些是非。这一事实再次说明,在农村普遍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很有必要。这里选登的是几位同志座谈发言摘要。希望各地同志及时提供这方面的稿件。
·编者·
打开思想僵化的一把钥匙
县委副书记 李福兴
在农村干部中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对于肃清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打破思想僵化和半僵化状态,理解和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我县近三年来的实践证明:那些农业生产发展快、社员生活逐步改善的社队,都和干部敢于解放思想,敢于落实政策,敢于坚持实事求是有关。马伸桥公社西葛岑大队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大队位于丘陵山区,有发展多种经营的好条件。过去,干部误解“以粮为纲”就是单打一抓粮食,有山不找宝,有宝不利用,守着万宝山,穷得叮当响。社员口粮不够吃,生产靠贷款。一九七七年,干部和群众感到不突破老框框不行了,根据山区的特点,在抓粮食的同时,注意全面发展多种经营,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当年全大队果树收入四万三千多元,柳条编筐收入四千八百多元,胡刷加工收入一万八千多元。他们还清了两万多元贷款,还剩下一万多元。留足了生产资金和公益金以后,平均每人分配一百一十六元。去年,这个队的副业收入增加到九万多元,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每人平均分配达一百六十元。这个大队的变化说明,根据实践的检验,认清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据以改进工作,对于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何等的重要!可是,就全县范围来看,敢于这样认识问题、解放思想、落实政策的社队还不多,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比如对待农村中的阶级斗争、生产队的自主权、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等问题,总是左顾右盼,停步不前。因此,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普遍进行一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教育,是大有利于工作重点转移的。
目前,从我们的初步经验来看,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改正不恰当的生产方针和生产措施,还比较容易,因为大家吃过苦头,有切身的经验教训,而且较少担当什么“政治风险”;困难的是在思想政治路线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明辨是非。这是由于多年来极左路线的流毒很深很广,在一些同志头脑里形成了一套习惯的看法,不易改变。这里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近十年来参加工作的同志,按本本和条条办事已经习以为常,对于什么是区别路线政策是非的标准,弄不清楚。因此,对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或者对新提出的方针措施,容易产生怀疑。二是一部分土改时参加工作的同志,从斗地主分田地到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长期抓阶级斗争,对工作重心转移、主要矛盾变化,一时思想跟不上。比如,对党中央关于改变劳动守法的地主富农分子成分的政策,就感到很突然,甚至想不通。三是那些在历次运动中挨过整的干部,至今余悸未消。有人明知政策很对,却不敢大胆执行,顾虑政策再变,重新挨批。
怎样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我们认为,唯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认真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让大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正确理解党的三中全会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这样,才能把大家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党的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上来,把农村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
侯家营公社党委书记 王洪奎
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变化的。革命理论也好,生产方针也好,都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
就从指挥生产说一点体会吧。咱们蓟县北部是山区,中部是平原,南部是洼地,全部是南北水系。过去,历年都有大量洪水集中到南部,使这里成为有名的涝灾区。侯家营就在涝区内。长期以来,由于水患不绝,条件低劣,人稀地薄,这里不得不实行广种薄收,群众还总结出一条经验,叫“高粱老黑(指黑豆),十年九得”。因为高粱秆高,划船也可以去掐穗,黑豆抗涝能力强。这是人们多年实践的总结。
现在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仍然死守住这条经验还行不行呢?不行了,首先,北部山区有了蓄水水库,中部平原新开了几条引水河,洼内沟渠纵横,整个水利条件变了。那种十年九灾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了;其次,土肥条件也有了很大变化。过去碱地成片,现在碱化面积小了,含量少了。加上连年施用磷肥,土壤含磷量也有显著提高。第三,人口增加,劳动力多了。如果我们仍然搞广种薄收,仍然只种高粱、黑豆,生产就不可能发展,人民生活就得不到改善。有那么几年,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习惯于按过去老办法指挥生产。结果农业生产始终上不去。近几年来,我们不断研究本地特点,学习外地经验,从耕作制度到耕作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主要是种高粱,改为种小麦、水稻、玉米为主,全部实行了一年两熟制。这样,粮食亩产已由百斤左右上升到五百多斤。
指挥生产,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新的东西来丰富和改变前人的以及自己以往的结论。推而广之,革命理论也必须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扬弃那些过时的东西,补充进去新鲜的内容。这样,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不能认为书本上写过的都动不得了,过去的条条都不能更改了,如果那么看,那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28)

实践能检验出各种问题的是非
川芳峪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张殿义
天秤能称出颜色相似的铜和金,实践能检验出各种问题的是非。农村工作也要用实践这个‘天秤’,来辨别被林彪、‘四人帮’搞乱的思想、理论、路线和政策是非,拨乱反正。
这里想谈一谈我自己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体会。
我是文化大革命中被提拔起来的年轻的农民干部,有贫下中农朴素的阶级感情和搞好工作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一开始工作,接受的就是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分不清哪是社会主义,哪是资本主义,工作中出了不少偏差。我担任洪水庄公社党委书记时,有一个时期,见社员养鸡,便说是“吃社会主义粮,下资本主义蛋”,当“资本主义尾巴”割;见社员割草到集市上去卖,便说是“挣了资本主义钱,荒了社会主义田”,当“资本主义道路”堵;见社员种自留地增加了收入,便说是“资本主义冒了尖,社会主义靠了边”,当“资本主义根子”挖;见生产队搞集体副业,便说是“借社会主义台,演资本主义戏”,当“阶级斗争新动向”抓。我满眼是“资本主义”,整天抓大批大斗。斗得班子松了劲,批得群众散了心。粮食总产下降二十多万斤,社员年均收入由八十元下降为四十元,贷款由三万元上升为十五万元,全社出现了“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的局面。
打倒“四人帮”后,有一段时间,我对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想不通,错以为这样做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看到报上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后,引起我的认真思考,回忆了自己走过的路,总结了经验教训,才逐步认识到“摸鸡笼子”、“收自留地”、
“砍家庭副业”,是林彪、“四人帮”搞的假社会主义;在领导干部中“斗走资派”,在群众中“抓投降派”,到处搞“全面专政”,是林彪、“四人帮”的法西斯专政,等等。这都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对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我提高认识后,检查了错误,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发动群众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全社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发扬民主,打破禁区,平反昭雪了冤假错案,落实了各项政策,退回了自留地,开放了集市贸易,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鼓励集体和个人割草、养羊、养兔、养鸡、开石料、采药材,大搞多种经营,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一九七八年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二十多万斤,社员平均收入由上年的四十元上升为七十多元。家庭副业收入平均每户二百多元。仅割草一项,去年每户就平均收入九十元。
实践证明,落实三中全会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拨乱反正,是大得民心的,这正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是象有的人说的是什么违背四项基本原则。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

实事求是地指导生产
下营公社党委书记 于祥云
我社去年获得了喜人的丰收。农业生产实现“七增一降”,样样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百分之六点五,亩产达到九百二十六斤,交售公购粮比上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七点五;社员口粮增加百分之八点一;公共积累增加百分之九十一点一;社员年均分配增加百分之五十七点七;生产成本下降百分之五。干部和社员很高兴,都说:这是实事求是地搞生产的结果。
过去,我们曾走过一段曲折的路程。我社地形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发展果树条件好,群众也有比较丰富的果树栽培经验。文化大革命前,干鲜果年产量大都在四、五百万斤左右。后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我们片面搞“以粮为纲”,只抓“半分田”,不抓“九分山”,许多队还毁树造田,硬着头皮吊死在“粮食”这一棵树上。比如西大峪大队,本来已变成“上有花果山,下有米粮川”的富地方,但为了多种粮食,大搞果树搬家,移死核桃树五千多棵,集中男女劳力苦战一冬春,造地一百亩,夏天被大雨冲光。接着又用一个冬春把地再造出来,又被冲光。第三次又造了地,还是被洪水冲走,搞得缺款缺粮。就这样,全社单打一地抓了几年粮食生产,果树遭到严重破坏,果产严重下降,到一九七七年只有一百五十多万斤。同时,因为造地破坏了植被和生态平衡,旱情加重,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七年,粮食单产每亩只递增几斤到几十斤。社员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
打倒“四人帮”以后,干部和群众便提出改“以粮为纲”为“以果为主”。当时,有的人怕改变生产方针再被戴上“搞资本主义”的帽子,不同意这种意见。我们引导大家结合本社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以生产什么为主,各地不能一刀切,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当地应该怎样做。于是,很快统一了认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纠正“粮食增产戴红花,水果增产没人夸”的偏向,评选先进单位时,要看怎样从实际出发,贯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二、建立果树专业队;三、用于果树的化肥要专项专用;四、停止在山上搞“人造小平原”,坡度在二十五度以上的退耕还林。由于方针对头了,措施落实了,果产一年翻了三番,粮食亩产一年增加一百一十九斤。
事实证明,一个方针,一条经验,一种做法,都不能到处硬套,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去办,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第2版()
专栏:

全国总工会商业部供销合作总社联合批复广东省的报告
在集体所有制合作商店建立工会组织
广东省总工会、商业局、供销社通知指出:合作商店职工包括原来的小商小贩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可加入工会,福利待遇可参照国营商业、供销社职工的办法办理
据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日电 中华全国总工会、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六月中旬,联合批复了广东省总工会、商业局、供销合作社关于在合作商店里建立工会的请示报告。同意在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店建立工会组织,吸收合作商店职工包括原来的小商小贩入会。
批复中指出,合作商店的职工包括原有的小商小贩,是社会主义商业职工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会员资格按照工会章程和全国总工会有关工会会员资格和会籍处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目前,除广东省外,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总工会、商业局、供销合作社也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在集体所有制合作商店建立工会组织。
据新华社广州七月二十日电 广东省总工会、省商业局、省供销合作社最近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店建立工会组织,吸收合作商店的职工包括原来的小商小贩加入工会。
联合通知指出:“合作商店的职工包括原有的小商小贩,是社会主义商业职工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合作商店职工包括原来的小商小贩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合作商店建立工会组织,可按照工会章程规定,吸收合作商店职工包括原来的小商小贩入会”,“组织工会后,合作商店职工的福利待遇,可以参照当地国营商业、供销社职工的办法办理”。
广东对于集体所有制合作商店的职工在政治、经济上采取同国营商店职工一视同仁的政策,受到广大合作商店职工的热烈拥护,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现在仅广州市已有上万名合作商店的职工加入了工会。


第2版()
专栏:

昌潍地区根据党的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
废除限制集体所有制商业发展的规定
据新华社济南七月二十日电 新华社通讯员任兴让、记者王作言报道:山东省昌潍地区采取果断措施,纠正过去对集体所有制的商业单位的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做法,为集体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今年上半年,中共昌潍地委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过程中,派出调查组,对本地区集体所有制商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的集体所有制商业,在活跃城乡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严重地妨碍和打击了集体所有制商业单位的经营积极性。为了促进集体商业健康发展,中共昌潍地委和地区财贸部门,根据党的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大胆废除过去那些不合理的规定和做法。
过去这个地区有的地方采取挤网点,抽人员等方法,限制集体商业的发展。有的县市不准集体所有制商业单位在城镇主要街道上设置营业点,已经设置的,甚至下令拆掉。还有些地方把集体商业的骨干力量长期抽调到国营商店里去,而且还不准这些商店充实人员。侵占、平调集体商业资金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现在明确规定过去平调集体所有制商业的资金要全部退赔,占用的营业点和人员要全部归还。今后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集体商业的利益。现在全地区已有四十三个被占用的集体商业单位开始办理退赔手续,有的已经重新营业。一批被国营商店借用的集体商业职工,也陆续返回原单位。有的县市还组成专门班子,对占用集体商业的资金和停发合作人员的股息情况,进行清理,组织有关部门归还和补发。这个地区还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将一批中小国营商店腾出来,作价转给集体去办,原来这些商店的职工集中到较大的国营商店去。
过去,昌潍地区在商业系统中盲目搞“经济代替”,将一些集体所有制的商业单位,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实践证明,这些“渡”过去的单位,不少由于不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办法,加上领导不得力、工作方法不对头等原因,结果是“大锅饭”吃上了,积极主动性没有了。不但原有的点办不好,还使许多没有“过渡”的集体商店职工思想混乱,有的害怕经营好了被“上收”,有的不好好干等待“过渡”。这次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纠正了乱过渡的办法,把一些改变为全民所有制而实际效果又很差的集体商业单位,大胆退回去,恢复原有集体所有制。
昌潍地区决定把搞大了的集体商业核算单位,逐步缩小到每个营业点,力求尽快做到一个营业点为一个核算单位,以便充分发挥集体商业的经营积极性。
昌潍地区还改进了货源分配方法,做到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在货源分配上一视同仁。凡是国营商店经营的商品,同样允许集体商店经营。国营商业批发部门不经营的商品,允许集体商业实行厂店直接挂钩;并鼓励经营冷食、副食、蔬菜和土特产品的集体商店,积极搞好议价活动,扩大业务。对于那些资金困难、业务开展不够活的集体商业单位,昌潍地区商业部门还准备用多分给一些畅销商品的办法,进行帮助和扶持。
这些措施,受到了全地区广大群众的欢迎,集体商业单位的职工更是拍手称赞,他们说:政策对了头,好比机器加了油,俺们的集体事业有奔头了。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为什么企业浪费可以,堵漏不行?
最近,记者在上海工业战线采访,看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些企业每年浪费损失大量国家财富,竟然无人过问,而要拿出这笔被损耗的钱来堵塞漏洞、杜绝浪费,却往往很难办到。
上海火柴厂上药车间,有八台火柴连续机。切好的火柴梗密密麻麻排插在连续机的链板上,链板不停地向机箱转动,完成上药、烘烤等工序。厂里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们,链板是火柴连续机的关键部件,上面的孔眼是排插火柴的。每个孔眼的孔径是一点六毫米。由于链板三十来年没有更新,孔眼已经磨损,孔径放大,标准规格的火柴梗排插上去都要漏掉。为了维持生产,不得不把火柴梗加粗到一点七毫米乘一点八五毫米,这样一年就要浪费四百五十立方米的木材,价值人民币七万三千元。在去年全国火柴质量评比中,上海火柴厂的火柴质量从原来的前几名降至第二十名,原因之一就是火柴梗不合规格。
上海火柴厂是一个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厂,每年生产火柴五十万件(每件一千盒火柴),不仅可以满足上海全市的需要,还可以支援兄弟省市。但是,多年来没有得到应有的更新改造。全厂一百七十二台主要设备中,有一百十三台是三十年代外国厂商留下来的老设备。三十年间,国家给这个厂的投资总共只有二十五万元,只相当于这个厂向国家提供的积累的百分之零点四五。这个厂的设备折旧费早已提完,目前每年实际可得设备更新改造资金一万六千多元,加上大修理费,每年可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经费只有七万多元,而更换一副火柴连续机的链板就要花五万多元。厂里急需更新的设备太多了,破旧的厂房也亟待翻建,这一点钱能办成什么事呢?上海火柴厂的同志们说:“我们真不理解,为什么一年浪费四百五十立方米木材、七万三千多元钱没人过问,却不肯掏出钱来更新设备,杜绝浪费?”
据记者了解,象上海火柴厂这样“浪费可以,堵漏不行”的现象,在上海轻纺工业部门大量存在。
上海市工交部门的同志说,要堵住这些浪费漏洞,并不需要花很多的钱。如上海火柴厂,只要花费这个厂一年的上缴利润九十多万元,就可以把主要生产车间的厂房和关键设备分别翻建和更新一遍。
但用于轻纺系统的更新改造资金,一般只有固定资产原值的百分之四左右。许多企业为了完成指标,不得不把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和物资,用在当前的生产上。如此积年累月,许多老企业都已到了“风烛残年”,濒临停产的境地。上海工交部门的同志说:“为什么我们有钱
‘买棺材’(指浪费),却没有钱‘买点药来治病’
(指堵浪费漏洞)呢?”
新华社记者
施宝华 吴复民


第2版()
专栏:

只顾一头 赵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