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向党的好女儿张志新同志学习

无愧于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人
——记党的好女儿张志新同志的高尚品质(之一)
“我认识到,作为自己来说,主动争取早日入党是对的,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争取,要思想上入党……,使自己达到党员标准倒是首要的问题。”
——摘自张志新一九五二年
十一月三日写的《自传》
党的好女儿张志新,是解放后我们党培养起来的一代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优秀代表。她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经过对现实的观察、感受,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逐步锻炼成长起来的。
一九四九年一月,张志新正在高中读书,听到了解放天津的隆隆炮声。在她那充满希望的脸上,间或也显露出某种疑惑的神色。这是她十八年来的痛苦经历留下的痕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国民党发动内战,使人民饥寒交迫,后来,美国兵又在中国土地上横冲直撞。当时,她多么渴望有人拯救这危难的中国啊!然而,应寄希望于谁呢?她茫然无知。
解放后的天津,一切都在急剧变化着。在中学里,张志新认真地聆听政治课教师讲革命道理,还以好奇的心情,阅读着十月革命史、列宁传记等。她亲眼看到,学校领导同志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与她从前憎恶的那个以教育来营私、到处拉选票的国民党校长,恰成鲜明对照。她还亲眼看到,治理天津的共产党干部,忠心耿耿为人民,在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上,与昔日那些整天下饭馆、进舞厅、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国民党官僚,迥然不同。这一切,使她对共产党产生了敬佩之感。
一九五○年初,张志新随同父亲应邀前往解放军某师火线剧社作音乐辅导工作。她第一次同人民子弟兵生活、战斗在一起,和解放军战士同台演出,听解放军战士讲动人的战斗故事,跟解放军战士学唱《国际歌》,一遍又一遍地高唱着“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崭新的思想,使她激动;崭新的生活,使她向往。这新的一切,激动着她的琴弦,也拨动着她的心弦。她决心要加入革命行列,当“一个祖国优秀的女战士”。不久,她就提出了入团申请。后来,她在一位同学的纪念册上题词,共勉“在革命的新时代中加紧锻炼自己”,“献出生命的力量”,“用血肉来拥抱这个世界。”
一九五○年九月,张志新被保送到河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当她看到美帝侵朝战争的毒焰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她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街头宣传,并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后来,她被党组织批准到军干校学习,同时被批准入团。这时,她激情满怀,犹如大海的波涛。她决心投身于革命洪流,“跟着共产党走,朝向真理的目标”。在欢送参军同学的大会上,她从自己的思想改造谈起,最后讲到“我要学英雄,做英雄。虽然不一定能达到,但能发挥一个小灯泡的光和热也好。”她的发言,博得了热烈掌声,“小灯泡”的绰号,就从此传开了。
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日,张志新被军干校送到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从此,她就在大学学习、工作了六年多。这是她生命史上的春天,是她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重要时期。
在这里,她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身教、言教,给她以深刻的影响。人大校长吴玉章同志,不顾年逾七旬的高龄,深入学生宿舍问寒问暖,有时还和学生一起坐木板凳听课。他经常勉励青年要努力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做个品学兼优的人。他鼓励大家要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真理,为革命多做贡献。张志新从中感受到严师的教诲,父辈的关怀。一些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应邀到校作报告,论形势、讲党史,吴运铎等优秀党员也到校作报告,这都在张志新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向警予同志壮烈牺牲的情景,有泪不轻弹的张志新,一边听,一边哭。她在后来谈到学习中国革命史的体会时写道:“共产党人是经得起考验的,永不屈服的人。……多少伟大的英雄,是永远地树立在我的心中了。这些教育,使我明确了方向目标,要踏着他们的道路,斗争到底。”
在大学期间,张志新不仅学习了中国革命史,还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哲学等理论课。这使她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党的性质和任务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了。她曾经这样写道:“体会到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依靠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依靠他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她接着说“阶级感情上有了莫大的变化,我要为这个阶级彻底解放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她还说:“中国人民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等于生活的人失去空气、阳光、水一样。这些都使我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她把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一封封长信,告诉她的父亲。把她读过的联共党史,寄给父母,要全家跟着共产党走。她认为,父亲的正义感和爱国心,对自己发生过有益的影响。但是父亲早年虽然参加过孙中山时候的革命,革命失败之后,却没有坚持下去,这充分表现了他革命的妥协性。不与工农相结合的知识分子,是不能做出什么来的。中国革命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会成功的。
张志新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之后,就更加自觉地改造世界观。
一九五一年底前后,在人民大学的三反运动中,有人以反官僚主义为名,煽起一股不要领导的极端民主化的歪风。开始,张志新“采取了不发言的消极态度”。可是,当触及到自己个人的时候,她便委屈得哭了起来,并主动反驳,要求组织上纠正偏向。事后,她冷静地想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认为自己有私心,于是,就自觉地进行了检查。她认为:“缠于个人圈子内,就不能看到共产主义事业的全貌,看不到真理的全貌。……当组织利益、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他不敢挺身而出为真理而斗争……,而这些东西是与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根本违反的。”从此,她“对个人主义有了空前的憎恨”,一经发觉,就“马上连根带血地拔出来”。
张志新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曾有一种优越感和过高的自尊心。她对于这个弱点,是早有察觉的。在入大学之前,她就向自己发出“不要常把自己看作一粒珍珠”的警告。入大学后,她又从理论上进一步进行了分析批判。她说:“总想着把自己造成个人英雄的人,怀有个人企图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人民英雄的,因为他想到的是个人,不是集体;想到的是先向人民讨价钱,不谈自己应该如何贡献革命。”基于这样的认识,她虽然经常参加文艺演出,却从不把舞台当作出风头的地方。有一次,大家公推她担任一次舞蹈的女主角。可是,她却主动让给了另一位女同学。大家认为那个同学太胖,影响演出效果。她就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同时对那位同学在技巧上予以辅导,亲自为她化妆,弥补了她体型和扮相的缺欠。她的模范行动,给当时的舞蹈队以很大的影响,从此再没出现过争主角、闹意见等现象。
一九五二年夏,张志新作为党的培养对象,被吸收参加伟大的整党运动。她系统地学习了党的性质、党员标准及有关文件,亲自听到一些老党员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党员之间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精神,认真开展批评。这一切,都使她更深刻地认识到:
“党对党员的要求是高的。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光荣称号,不允许不合条件的人,不知改正错误的人,留在党内污染党的光荣称号。”她从而“对党员增加了崇敬,对党增加了热爱”。在这次运动中,她自觉地检查了自己的入党动机,认为还有“为光荣而光荣的某些成份”,决心“要思想上入党”,“使自己达到党员标准倒是首要的问题”。
张志新同志就是这样,从一九五一年七月一日提出入党申请起,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前进着。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在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庄严地写下了“接受一切考验和任务,永不动摇,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的入党誓言。
张志新从此把自己的一切,都自觉地同自己所热爱的党,所信仰的共产主义,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她分享党胜利的喜悦,分担国家暂时困难的忧虑。时时刻刻,不忘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她想的,不是从光荣称号中捞取什么个人的好处,而是如何为党工作,如何锤炼自己的党性。当党的工作出现某种错误倾向时,她总是从党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思索,并襟怀坦白地向党汇报自己的想法。文化大革命中,她看到老同志一个个被诬陷,她就为党和国家的前途担忧。当她识破一小撮野心家篡党夺权的阴谋时,就勇敢地挺身而出,为真理而斗争。
身陷囹圄之后,张志新坚持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顽强地斗争着。有一次,一个在押的国民党女特务侮辱她说:“你爱共产党,可共产党怎么不要你了”,“我就要管你这个没人要的共产党员。”张志新听了这话,怒不可遏,大声喊道:“住口!不准你侮辱共产党”,“判我罪的,代表不了真正的共产党。”她就象爱护自己的眼睛,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同侮辱共产党的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她最爱我们伟大的党和党的领导人,她最恨妄图篡党夺权的野心家。就是有了这种爱和恨,为了她所热爱的党,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她才无私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张志新同志是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第一生命的人,是一个无愧于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人。
中共辽宁省委《共产党员》杂志记者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真理雕塑成的灵魂
龚朴
张志新同志在狱中写的万言答辩书中曾说:“只有在斗争的征途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前提和目的只有一个,捍卫党的原则和革命利益。这就是我要走的道路。”她在这里说的
“要走”的路,正是她一生走的路。
张志新同志是解放以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她一踏上革命的道路,就始终在追求真理中“雕塑”自己。她要求进步,申请入党,不仅在她脑海里没有闪现过那种企图从执政党捞到好处的肮脏念头,就是那种“为光荣而光荣的某些成份”,她也不允许在头脑中存在。她唯一的目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她前进的步子是坚实的。她成长的过程中,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榜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一直在教育和影响着她。而这一切,又都是经过她独立的、深入的、郑重的思考,自觉地接受下来,真正化为自己的灵魂。她严格要求自己,勇于解剖自己,决心“将旧社会环境给我的一切缺点、小资产阶级意识改造好”,“改造成有用人才”。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用真理雕塑自己的灵魂,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在斗争的实践中锻炼和改造自己。
张志新同志在十年前就看穿了林彪、“四人帮”的反动本质,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勇于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真理的纯洁性。她与那样一些人不同:那些人不懂马列,而只是把它当作宗教教条一样笃信;她与那样一些人也不同:那些人口头上谈得头头是道,好象很“懂”马列,而在实际上,却把马列当成装潢门面、沽名钓誉的“工具”,当为了坚持真理需要他们做出某种牺牲(常常并不严重到牺牲生命)的时候,他们表现得毫无气节。张志新烈士和其他革命先烈一样,为我们树立起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
早在四十年代,毛主席就指出过:“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他们想,什么无产阶级思想,还不是那一套?他们哪里知道,要得到这一套并不容易,有些人就是一辈子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过去的十多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猖狂破坏,相当多的同志受了内伤,有的人追求真理的意志衰退了,坚持正义的气节削弱了;有的人纠缠个人的恩怨,而不顾革命大局,有的人热衷于个人的权力,搞特殊化,背离了为群众服务的宗旨;个别人甚至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动摇。这些人,同张志新同志这样的共产党员比一比,难道不应该受到深刻的教训么?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而理想和信仰,是精神的支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曾写过《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一书,勉励党员和青年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革命的精神生活”。我们要向张志新同志学习,用真理雕塑自己的灵魂,在实现四化的斗争中,在奔向共产主义的征途上,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


第3版()
专栏:

不搞特权 为人表率
——记襄阳军分区司令员赵清奎
襄阳军分区司令员赵清奎,是一九三八年入党的老同志,今年六十三岁,担任分区司令员职务已有十五个年头。他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不搞特殊,不谋私利,深受人们称颂。
赵清奎有个儿子,名叫赵红斌,是部队的副连长。前两年在离襄阳七八十里的一个部队工作,去年七月,因工作需要,组织上决定调他到一个新单位去工作。那里生活条件较差,离家五六百里,交通也不方便。当时,红斌在襄樊市找好了一个对象,定于国庆节结婚,一时对调动工作思想不通,便要爸爸给他们单位说说,请求免调。赵清奎严肃地教育儿子要服从组织决定。红斌见爸爸态度坚决,又找妈妈求情。赵清奎的老伴对他说:“咱们这么大年纪了,就这么一个儿子,留在身边,也不算特殊。再说,孩子马上要结婚了,你就去给他说说吧!”赵清奎说:“孩子是党的,应该听党的话,无条件地服从组织调动。咱们都是受党教育几十年的老党员了,这个理应该懂。如果真疼孩子,就让他听党的指派,到艰苦的地方摔打摔打,这样有好处。如果惯着孩子,既脱离群众,还会害了他。”老两口一起做儿子的工作,使儿子愉快地服从了调动。以后,赵清奎又经常写信鼓励儿子。红斌在新的单位积极工作,以身作则,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
赵清奎在部队里是军分区司令员,在地方是地委副书记,因此,经常有一些老同志、老同事和自己的亲属来托他给孩子安置工作和开后门当兵。但是,赵清奎坚决按党的政策办事,对谁都是一个尺码。去年冬天,一个同他并肩战斗多年的老战友,带着孙子,专程从武汉到襄阳,请他帮忙给孙子找个工作。赵清奎一面热情接待老战友,一面解释要按党的政策办事。老战友说:“这些年不按政策办的事多着呢!”赵清奎说:“这些年正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党风被破坏了,社会风气也被破坏了。现在,粉碎了‘四人帮’,我们这些老同志有责任把党风搞正,给群众、给社会做出好样子。这样,才能人心归一,大干四化啊!”老战友听了,愉快地带着孙子返回了武汉。
在机关,赵清奎处处注意遵守各种规定和制度,以身作则,不搞特殊。逢年过节,机关分节日供应物资,别人多少,他也是多少,不让多给。有一年,机关将节日物资分了三等:首长一等,有家属的干部一等,单身干部一等。赵清奎说:“分这么多等级干啥?我看还是领导群众一个样好,首长这一等,取消算了!”每次分区礼堂放电影,机关分给几张票,他就要几张票。一次放一部新影片,每户两张票。这天正巧儿子、媳妇、姑娘、女婿都回家了,孩子们都想再要几张,赵清奎说:“那就上街买票,到电影院看,这个头咱们不能带。”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分区管理科长上街,发现赵清奎提着一个篮子,同老伴一块在公共汽车站排队,上前一问,才知道老两口准备搭公共汽车过江到樊城去买东西。管理科长说:“分区几辆小车子今天都闲着,我回去派辆来!”赵清奎说:“那不行,办私事,还是坐公共汽车好!”硬是不让派车。
赵清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每次下基层,都坚决不要特殊照顾。去年五月,他到光化县检查民兵工作,县委领导人看他年老体弱,成天在下面转,武装部条件有限,特意在县委招待所安排了一个单间,伙食也作了安排。赵清奎婉言谢绝了县委的关心,坚持住在武装部两人一间的普通接待室里,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三中全会召开后,为了使民兵训练适应工作着重点的转移,他立即带领机关干部到谷城县五山公社搞武装基干民兵训练点,吃在点上,住在点上。训练间隙,他和民兵一起参加劳动。不认得他的人,真看不出他是分区司令员哩!
赵荣强 刘子华 雷正金 李枝龙
(原载七月五日《湖北日报》)


第3版()
专栏:

坚持原则的好党员
在有些人眼里,江苏省盱眙县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张施巨是一个“古怪”的人。
六十二岁的老张,经常步行下乡,从一个公社、大队转到另外一个公社、大队,一去就是十几天。县里有些领导干部的亲戚、朋友来了住招待所,常常分文不付;老张的亲友住招待所,老张却去算账付钱。在物资供应紧张的时候,有些人千方百计给自己弄鱼弄肉弄木料;老张却把别人送上门来的鲜鱼、内销苹果推出去。有些人讲究吃吃喝喝,拉拉扯扯;老张一碰到这样的场合,掉头就走。要是有谁跟他攀私情,拉关系,十回十不成。上级来了人,他从来不陪吃陪喝。他说:“他来这儿,是应该的,是他的工作。哪是什么客人!”老张下乡,更是不肯接受特殊的招待。有一次吃玉米面,另外给他炒了一盘鸡蛋,他一筷子不尝。从此,在社员当中流传开“老张不要吃菜”的话,干部也说“跟老张下乡,跑得辛苦,吃得简单。”
老张一九四○年参加革命,全国解放后,先后在南京、无锡、盱眙等地做领导工作,没有利用职权私自安排过一个亲友。他的儿子乐阳一直在老家沭阳种地。他老伴常常念叨:谁家的女儿调厂啦,谁家的儿子进城啦。老张说:“周总理让他的侄女脱掉军装去种地,你咋不讲?咱家祖祖辈辈是农民,当农民有什么不好?”两年前,乐阳在抬土时扭伤了腰。他老伴又说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回你该心疼一下孩子了吧?”老张说:“谁家的孩子都可能有生疮害病、伤胳膊扭腿的时候,都能往城里跑吗?你的孩子是人生父母养的,别人的孩子难道就不是吗?”
一九七一年,老张在盱眙县龙山公社任党委书记。当时正是“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干部下乡检查工作或者开现场会,常常是“小鸡直叫,烟囱直冒,鸡蛋壳直撂,洋河酒直倒。”有一次,公社准备到明山大队召开三级干部“四夏”工作现场会,老张事先通知开会的人一律自带一顿干粮。开会那天,老张领着大家看了看现场,然后把大家带到一个四不靠村的山坡树荫里开会。中午休息吃饭时,附近生产队送来了开水。老张坐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小山包上,带头啃起自带的馒头。有些干部原来不习惯这么办,经过这样一次、两次以后,全社基层干部养成了开会、检查工作自带干粮的习惯。
最近评选,大家一致认为老张是个坚持原则的好党员,好干部。大家还认识到:要是大家都学老张,老张也就不显得“古怪”了!
本报通讯员 范承久
本报记者 刘衡


第3版()
专栏:

一事当前先想谁
四川省广元车务段党委书记李树荣常说:“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
去年,分局拨给这个段一批招工指标。在党委会讨论怎样分配这些指标的时候,李树荣家有个下乡四年的二十三岁的孩子,但他首先考虑的是那些子女下乡六七年、家庭有困难的,在运输生产第一线的职工群众。他提议把这批指标全部分下去,他的建议得到党委的赞同。
李树荣在个人问题上“不争不要往后站”的事,传到了地方上,去年十二月,县里决定从统筹招工指标中抽两名给铁路,并建议给车务段一个,把老李的孩子招回来。但李树荣想:本段下乡的青年还有很多没回来。有的比我的孩子下乡时间长、年龄大、家庭困难多。作为一个党委书记,如果不首先考虑群众,而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头里,还算什么共产党的干部?他坚决不先考虑自己的问题,将指标分配给了一个一般干部。
今年初,县里又准备分给老李一个指标。一些好心的同志对老李说:你一让再让,让到什么时候算完呢?趁着有指标,把孩子招回来吧!老李耐心地解释:“国家有困难,群众有困难,咱们党员干部不应该先考虑自己,还是先解决最困难职工的孩子问题吧。等到条件允许了,再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晚。”他婉言谢绝了有些同志的好意,并和爱人一起做孩子的工作,叫孩子继续安心在农村劳动。
(原载六月十七日《人民铁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