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重订新的《洛美协定》的谈判
辛树蕃
最近,西欧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五十七国,在布鲁塞尔就续订新的《洛美协定》重新进行部长级会谈。今年三月下旬和五月下旬,曾经举行过两次同样的会议,由于意见未取得一致,会谈中断。根据规定,《洛美协定》将于一九八○年三月一日到期,要缔结新的协定,谈判应在协定期满前十八个月开始,因此双方早在去年七月二十四日就已经开始了新的谈判,现在谈判已进行到第六轮。
《洛美协定》的由来
《洛美协定》是在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八日签订的,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日益深重,第三世界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不断发展。《洛美协定》的签订,充分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觉醒,同时也反映了西欧经济共同体要求同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协商、改进相互的经济关系的愿望。这是第二世界国家同第三世界国家用联合代替对抗,以抗衡超级大国的一个重大步骤。
早在《洛美协定》之前,西欧国家与非洲国家之间已建立了一些经济联系的形式。进入七十年代,国际形势有了很大的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更加高涨,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变过去协定中的不平等内容,强烈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共同体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一九七三年七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国家(共四十六个国家)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双方于当年十月举行部长级会谈,就经济贸易问题进行正式谈判。经过十八个月艰巨的谈判,终于在一九七五年二月达成了协议,签署了《洛美协定》。
《洛美协定》的执行情况
《洛美协定》是西欧经济共同体同发展中国家签订的最大的一个经济贸易协定。协定于一九七六年四月一日生效后,又有十一个国家先后正式加入。连同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不包括最近加入共同体的希腊),《洛美协定》的参加国总数现在已达六十六国,面积总和约二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五亿三千万人。
《洛美协定》规定,非、加、太国家的工业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在免税、不限量的条件下进入共同体,共同体的商品进入非、加、太国家享有最惠国待遇,但不免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只给予非洲国家少数几种产品以优惠、而共同体国家上千种工业品却可以大量倾销非洲市场的不合理作法。此外,还规定一种叫作“稳定出口收入制度”,非、加、太国家向共同体出口的初级产品,如遇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或因自然灾害减产而影响出口时,共同体按一定条件给以补贴,以稳定非、加、太国家的出口收入。
《洛美协定》签订以后,双方贸易有了较大发展。据报道,一九七七年双方的贸易总额达三百亿美元,双方进出口基本平衡,非、加、太国家略有盈余。非、加、太国家一九七七年向西欧经济共同体的出口额比协定签订以前的一九七四年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在稳定出口收入制度方面,截至一九七七年八月底,共同体支付了约四亿美元,二十几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按照规定享受了这种制度。这对稳定一些非、加、太国家的出口收入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财政援助方面,截至一九七八年七月初,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经向非、加、太国家提供了约十五亿美元的财政援助,援助的项目达二百多个。
新协定正在谈判中
应该指出,虽然《洛美协定》同过去的有关协定比较起来,废除了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条款,但它仍保留着若干不平等的内容。正因为这样,非、加、太国家一直要求举行会议,对条款进行修改。
概括起来,双方的基本分歧是,共同体方面主张,新的协定只需要在原协定的基础上作一些调整和改进;非、加、太国家则主张在保持原协定中的积极条款外,还应“本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精神”,签订一项“具有八十年代特点”的新型协定,而不应只对原协定进行一些修修补补。几经磋商,现在双方已就“多数问题达成了协议”。
这些问题包括:来自非、加、太国家的产品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把稳定出口收入扩大到额外农产品,在矿产方面设立新的专门机构、发展工业合作中心和建立农业和农村合作技术中心等等。目前剩下的主要争执点是共同体所提供的财政援助金额问题。
当前,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日益加剧,特别是苏联在非洲等地区疯狂地进行扩张和渗透,在这种形势下,共同体和非、加、太国家双方都感到需要紧密合作,发展关系。在目前的谈判中,许多人抱着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如果共同市场继续以“对话”,而不是以“对抗”对待非、加、太国家,双方经过互相磋商,一项新的协定是完全可以达成的。


第6版()
专栏:

西撒哈拉地区局势再度紧张
非统组织西撒特委会呼吁有关各方停火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四日电 西撒哈拉(简称西撒)地区局势再度紧张,各方正寻求和平解决办法。
据摩洛哥报纸报道,西撒人民阵线的部队继今年一月攻打坦坦城之后,五月三十一日到六月十三日,又连续三次伏击了摩洛哥军队的车队,并且攻打了阿萨城和坦坦港工地。战火从西撒蔓延到没有争议的摩洛哥南部领土上。有消息说,摩洛哥于六月十九日向西撒地区增派了援军。
在这种局势面前,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向军队发布命令宣布,“一旦人民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就行使追击权”。他还为此写信给非洲统一组织主席、苏丹总统尼迈里,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西撒局势。
阿尔及利亚政府也发表声明说,如果摩洛哥军队行使追击权,进入阿尔及利亚境内,它将采取报复措施。据摩洛哥报纸报道,西撒人阵游击队是以阿尔及利亚的土地为基地的。
去年七月毛里塔尼亚发生军事政变以来,毛里塔尼亚政府表示希望和平解决西撒问题,并多次重申愿同西撒人阵会谈以实现西撒自决。因此,西撒人阵把主要矛头转向摩洛哥。
已持续了三年多的西撒军事冲突,严重地威胁着非洲西北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给有关各方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困难。现在有关各方仍希望找到一个和平解决的办法,以防止这一地区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在西班牙国王访问摩洛哥,与哈桑国王会谈后,双方六月十六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希望按照联合国的原则,为消除马格里布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建立地区的和平作出贡献。
不久前,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也表示,“阿尔及利亚准备对在尊重联合国与非洲统一组织的决议的基础上为实现和平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作出贡献”。
毛里塔尼亚总理海德拉六月初在谈到政府的施政纲领时说,毛里塔尼亚支持西撒人民的自决权,并愿意同西撒人阵进行对话,以寻求实现这种自决的途径和方法。毛里塔尼亚外交部六月十二日发表公报说,毛里塔尼亚政府“以极度不安的心情密切注视着马格里布局势的新发展”,并希望迅速结束这种局面。
许多阿拉伯和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对西撒形势的恶化也十分关注,目前正在多方接触,以寻求一项各方都能接受的和平解决办法。
新华社喀土穆六月二十四日电 非洲统一组织关于西撒哈拉问题的特别委员会,二十三日在喀土穆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会议认为,这个地区需要持久的和平。会议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
据报道,会议由本届非洲统一组织主席、苏丹总统尼迈里主持。他在会议上讲话时说:“非洲问题只能由非洲人自己解决。”他还说:“我们非洲人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根据自己的意愿解决自己的问题。”
会后发表的一项新闻公报说:“这次会议讨论了由尼日利亚和马里两国元首组成的小组委员会关于最近访问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的报告。”“会议还考虑了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和西班牙当局举行会谈的报告。”
公报说:“会议通过了一些关于西撒人民行使自决权和本大陆这一地区各国间的和平和睦邻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将提交即将召开的非统组织首脑会议。”
关于西撒哈拉问题的特别委员会是去年七月在喀土穆举行的第十五届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上指定的。其成员有:尼日利亚、马里、坦桑尼亚、几内亚和苏丹的国家元首,本届非统组织主席、苏丹总统尼迈里担任主席。第一次会议是在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喀土穆举行的。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科乔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第6版()
专栏:

非洲七国元首参加庆祝推翻阿明政权的活动
乌干达新总统比奈萨呼吁全国团结一致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四日电 坎帕拉消息:乌干达政府今天透露,七位非洲国家元首应邀参加了六月二十三日在坎帕拉举行的庆祝推翻阿明政权的活动。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由于安全的原因政府没有就此事作正式的宣布。这七位国家元首是:肯尼亚的莫伊、扎伊尔的蒙博托、坦桑尼亚的尼雷尔、赞比亚的卡翁达、莫桑比克的萨莫拉、布隆迪的巴加扎和卢旺达的哈比亚利马纳。津巴布韦爱国阵线的两主席恩科莫和穆加贝也应邀参加了庆祝活动。
据报道,乌干达新总统比奈萨今天在坎帕拉说,他的政府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法律和秩序。“我们希望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因为过去八年他们无法行使这些权利。”他说:“其次,我们要维护结社、集会自由这种基本人权,保护私人财产和神圣的基本的生存权利。但在阿明政权下面,这些权利都不存在。”他说,政府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我们必须摆脱灾难,发展赖以生存的经济。”
谈到对外关系问题时,比奈萨总统说:“我们是不结盟国家,我们将继续是不结盟国家。”他说,我们打算向东方和西方寻求援助,只要这些援助不损害乌干达的独立。“当前,我们正在制定计划以便从各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援助。”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三日电 坎帕拉消息:乌干达新任总统比奈萨六月二十二日在首都坎帕拉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呼吁全国团结一致。他重申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关于在两年内举行大选的保证。
他宣布,他将建立一个团结政府。
他说,前总统卢莱已经前往英国居住去了。一旦有适当的便利条件,他将重返坎帕拉。
比奈萨总统在谈到坎帕拉发生的群众示威游行时说,这是那些“制造分裂的分子”搞的。
据报道,在比奈萨六月二十日接替卢莱任乌干达总统后,第二天在坎帕拉发生了支持卢莱的群众示威游行。乌干达临时政府出动军队维持秩序,同示威群众发生了冲突。
据来自坎帕拉的最新消息说,二十二日,示威游行已经停止,坎帕拉已恢复正常生活。


第6版()
专栏:

沃斯特下台说明了什么
静舫
最近,南非总统沃斯特由于同前新闻部的政治丑闻有直接牵连而被迫下台。这个担任了十二年总理和八个月总统的种族主义头子就这样不光彩地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据外电揭露,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南非种族主义当局在新闻部设立一笔秘密基金,专门用来收买和贿赂外国和当地的宣传工具,通过报纸、电影等为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效劳。去年四月,此事被约翰内斯堡的《星期日快报》揭露后,舆论哗然,全国一片谴责之声。沃斯特不得不宣布解散新闻部,解除了一批高级官员的职务,还命令参与此事的特务机构国家安全局的头子提前退职。但是,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已逃出南非的前新闻秘书鲁迪,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发表电视讲话,又揭出了一些重要的内幕,指出沃斯特和现任总理彼得·博塔以及一些内阁成员都与前新闻部的政治丑闻有直接牵连。一些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要求现总理博塔政府辞职。一些与政治丑闻有牵连即被迫辞职的前部长也纷纷出来揭露真相。前内政和新闻部长康尼·米尔德不久前揭露,一九七二年,担任总理的沃斯特亲自决定用国家资金出版《中肯》杂志。又说,过去他在议会否认曾用国家秘密资金资助《公民报》,完全是沃斯特亲自布置的。更引起舆论震动的是,在去年南非竞选中,沃斯特为了击败执政党内另一对手,曾下令继续调查政治丑闻事件,企图颠倒是非,转嫁罪责,整倒对手。这些情况被揭出以后,沃斯特不得不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沃斯特黯然下台,是南非种族主义当局处境日益不妙的一种反映。近年来,尽管南非当局镇压和欺骗两手兼施,南非国内黑人斗争不断发展,国际舆论谴责南非种族主义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南非当局处境越来越孤立。正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南非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最近南非国民党内部围绕着如何“修改”种族隔离等政策展开了辩论,领导集团有了重大人事变动。被称为南非“强人”的沃斯特被迫不光彩地下台,表明南非当权派内部矛盾激化的程度。外电评论指出,这是南非国民党面临着一场执政三十一年中最严重的危机。
不管种族主义分子将抬出什么人物来,南非人民的正义斗争是不可遏制的,种族主义的反动统治绝不会有什么好的前途。


第6版()
专栏:

苏又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三日电 苏联今天在西伯利亚西部塞米巴拉金斯克附近又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
这是瑞典乌普萨拉地震研究所六月二十三日公布的。这个研究所的一位发言人说,这次苏联进行的地下核爆炸具有一次强烈地震的威力。这位发言人还说:
“在核查了过去十五年的记录以后,我发现有六次或七次试验具有类似的强度,但是,都没有象这次这样强烈。”
苏联这次引人注目的地下核试验,是在苏美两家举行最高级会谈并签署苏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之后不到一个星期之内进行的。


第6版()
专栏:

苏联对巴基斯坦的攻击一再升级
新华社记者综述
苏联亚非人民团结组织六月二十一日发表声明,攻击巴基斯坦“正在组织由反动分子和阿富汗逃亡的封建主组成的反动集团,他们正在被派遣到阿富汗”。声明“号召国际民主舆论和各国人民坚决要求制止巴基斯坦当局……对阿富汗内政的公开军事干涉”。
最近几个月,莫斯科报刊和通讯社一再就阿富汗局势指责巴基斯坦。由亚非人民团结组织这样的官办团体代表官方出面进行攻击,还是第一次。
从今年三月起,苏联的宣传喉舌开始就阿富汗局势展开对巴基斯坦的攻击。
今年三月,一般还限于指责巴基斯坦容忍和不制止阿富汗“反动分子”在巴基斯坦的活动,说“很难设想巴基斯坦能够指望从阿富汗反动派及其外国庇护者和同谋者利用巴基斯坦领土中得到某种好处”。而四月十日,《真理报》就进而攻击“巴基斯坦当局……显然在纵容这些反革命分子”,略露杀机地说什么巴基斯坦领导人所持的立场既不体面,也没有远见。要知道巴基斯坦本身应当关心保持自己边境的安宁和同阿富汗的睦邻关系,以便无干扰地着手解决许多尖锐的国内政治问题”。五月二十三日,这家报纸又进了一步,诽谤巴基斯坦“实际上正酝酿武装干涉阿富汗的计划”,可能对阿富汗发动“闪电战”,而且威胁巴基斯坦,说它“反正卷入了一场冒险的游戏,这场游戏可能给巴基斯坦带来极为有害的后果”。六月一日,《真理报》又发表文章,把苏联的攻击和威胁升了一级,说什么“巴基斯坦直接参与了(颠覆阿富汗)这一不光彩的活动”,对阿富汗“进行实际侵略”。它挥舞着莫斯科向来惯用的“安全有关”这根大棒,十分露骨地威胁说:对此,“苏联不能漠不关心。因为这会导致在靠近我们(苏联)的地方发生冲突”。现在,苏联当局一、指使亚非人民团结组织出面发表声明,二、诬陷巴基斯坦对阿富汗进行“公开的军事威胁”,三、“号召”全世界其他人同苏联一道压巴基斯坦。这就把他们几个月来的反巴基斯坦舆论攻势又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几个月来的事态发展说明,莫斯科对巴基斯坦的攻击每升级一步,苏联对阿富汗的控制和干涉也就随之加紧一步。今年三月,苏联报刊连篇累牍发表文章,大骂别人干涉阿富汗内政。恰恰也在这个时候,大批苏联军事顾问和大批坦克、飞机和其他军事装备源源涌入阿富汗。四月份,苏联的反巴宣传开始升级。又在这个时候,苏联一名国防部副部长前往喀布尔就地策划镇压穆斯林武装。接着,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了苏阿“友好、睦邻与合作条约”,企图用苏式条约的锁链把阿富汗拴在克里姆林宫的战车上。五月和六月,在莫斯科日益疯狂的反巴宣传烟幕掩盖下,苏联更深地卷入了阿富汗内战。据报道,现在驻阿富汗的苏联顾问已迅速增加到近四千名。苏联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二十一日的声明,正反映了莫斯科对阿富汗局势的不安,也是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至于这个“声明”以后苏联又将如何动作,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第6版()
专栏:

苏式治外法权
胡雪
最近,西方报刊透露,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之间的一项“司法互助公约”即将生效。公约的名称是委婉的。既然是“社会主义大家庭”,既然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都可以“互助”,把这种“互助”引伸到司法领域,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但是,这个“司法互助”的内容丝毫没有互助的影子,实际上是束缚东欧一些国家主权的一副枷锁。
据报道,这项“司法互助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东欧一些国家的法庭对苏联公民无裁判权。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些国家居住或访问的苏联人犯了法、触犯了刑律,所在国无权起诉,也不能判决,只能够到苏联法庭去审判。“刑不上俄国人”,这就是“大家庭”的现实。这决不是因为俄国法律有什么奥妙,也不是俄国铁窗别有风味,而是因为别国的主权是“有限”的。
那么,如果东欧一些国家的公民在苏联境内犯了法,按照“司法互助”的规定,是不是来个对等,把东欧公民弄回本国治罪呢?不!这就实行另一条原则:要在苏联境内由苏联法庭审判和治罪。
对比之下,真相大白,所谓“司法互助”,实际上是老牌帝国主义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强加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身上的“治外法权”的变种。凭着炮舰和刺刀的威力,殖民老爷可以在别国土地上无法无天而不受当地法律的制裁。资本帝国主义的这种特权,已经随着民族独立国家的纷纷崛起而日渐衰落,所剩无几了。谁能想到,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帝国,步西方殖民者的后尘,逐“治外法权”之遗臭,竟能达到如此地步!
莫斯科在东欧一些国家推行俄国公民高人一等的司法特规,依靠的不是“互助公约”的法规或条文,而是在这些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存在。驻扎在东欧领土上的几十万配备有各种新式武器的苏联军队,不是白吃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联在东欧国家驻扎军队的地盘,同当年列强在弱小国家的租界地,可以媲美而绝不逊色。
这些数目众多的苏联大兵在东欧一些国家的土地上犯了法,该如何处置呢?苏联同它驻有军队的东欧国家之间,都缔结有关于驻军的双边条约,其中毫不含糊地规定苏军享有特别规定的审判权,驻在国司法当局无权过问。由此可见,苏联军人早就高人一等,享有实际上的治外法权。而今天的“司法互助公约”,只不过是让俄国公民,也享有同俄国军人一样的治外法权而已。
莫斯科的理论家们有一句名言:“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的边界早已“越出了一个国家的范围而具有国际性质”。即将生效的“司法互助公约”,大概就是这种理论的又一实践。在莫斯科看来,既然国家之间的边界都要令其消失,那么,属于边界之内的主权管辖范围的司法权,不是也可以“越出”东欧国家的边界,搬到俄国去吗?!


第6版()
专栏:

“明斯克”号为何远航
谈锋
苏联航空母舰“明斯克”号在一些军舰护航下,于今年二月底驶出黑海,穿直布罗陀海峡、绕好望角、越印度洋,耀武扬威,直奔西太平洋而来。据报道,它目前正在向苏联太平洋舰队基地前进。
“明斯克”号是苏联仅有的两艘航空母舰之一,是苏联海军武库中的最新得意之作。苏联报刊为“明斯克”号的处女远航呐喊助威,吹嘘什么这是“苏联和世界科学的最新成就”啦,什么“战斗准备保持在最高水平”啦,什么“参加这次复杂和重要的航行”是“极高的荣誉”啦,等等。不仅如此,报道中还大肆炫耀这艘军舰的装备和“威力”,声称它的“战斗性能和航海性能令人赞叹”,它的火力是“过去的战列舰所不能比拟的”,舰载飞机“具有进行攻击的突然性”等等。西方人士也认为,“明斯克”号偏重于攻击力,具有“武装到牙齿的可怕的破坏力”。
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艘载有几十架飞机、大量导弹、鱼雷和火炮的四万吨级的庞然大物,苏联在报道中却极力回避称之为航空母舰,而转弯抹角地把它说成是“载有飞机的防潜巡洋舰”。
原来,一九三六年订立的《蒙特娄公约》明文规定,只有巡洋舰以下的军舰才能通过联结黑海和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可见,苏联不把建造于黑海之滨的“明斯克”号称作航空母舰,用心良苦。这不禁使人想起苏联在同美国进行的核裁军第二阶段谈判中施展的障眼术,就是硬把自己具有洲际轰炸能力的“逆火式”飞机,说成是中程的战术武器,两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斯克”号万里迢迢东来,究竟要干什么?苏联《消息报》一会儿说它是在“进行训练航行”,一会儿又说是在“保卫苏维埃国家的利益”。若说是“训练航行”,倒还可以勉强自圆其说,若说绕过南半球去保卫“苏维埃国家的利益”,那不是恰恰暴露了苏联全球扩张的嘴脸吗?还是同一份《消息报》,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舌头,坦率地宣称“明斯克”号此行为的是准备“在世界海洋的各个地区完成各种战斗任务”。什么“战斗任务”?苏联海军头目曾经口出狂言,说什么苏联舰队要“航行在我国安全利益需要去的一切地方”。“明斯克”号无非还是为这个侵略扩张的宗旨服务。西方报道说,“明斯克”号穿越三个大洋,出马六甲海峡,经越南的金兰湾或岘港,直奔苏联太平洋舰队基地海参崴,是要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现役,为苏联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海上扩张和争霸增添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今春起,苏联军舰更多地出入越南金兰湾,把苏联在远东的海军基地一下子向南推进了好几千公里,给这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今“明斯克”号来到远东,把本来已经不太平的太平洋搅得愈益恶浪滚滚。爱好和平的人们注视着“明斯克”号的行止,是可以理解的。
“明斯克”号开赴海参崴,走的恰恰是一九○四年老沙皇波罗的海舰队开赴远东的那条航线。日本一家杂志不无讽刺意味地写道,“明斯克”号的出航,“正象七十五年前波罗的海舰队出航那样。”老沙皇波罗的海舰队的命运如何,这家杂志没有说,但这句话引起的对往事的回忆,是耐人寻味的。


第6版()
专栏:小资料

“明斯克”号航空母舰
“明斯克”号是苏联建造的第二艘四万吨级的航空母舰。舰载三十到三十五架雅克—36垂直起落战斗轰炸机和反潜直升飞机,全长二百七十四米,船体中心线右侧有斜角式飞行甲板。尽管它比美国的航空母舰小得多,却是一艘“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据报道,“明斯克”号航空母舰的武器之多“真象刺猬一样,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洋上堡垒”。它除了飞机和声纳外,还装备有八座舰对舰、舰对空导弹发射台,两座反潜火箭发射器,一座远距离反潜导弹发射器,以及口径七十六毫米的双联装炮台和十个鱼雷发射管等。
不过一些专家认为,“明斯克”号把这样繁多的武器系统建在一艘军舰上,也有它的短处。譬如,一个接一个地排列在甲板上的导弹发射管,哪怕中一枚炸弹,就会立即引起连续爆炸。而且“在有限的空间配置这么多武器系统,弹药的贮存量恐怕是极有限的”。
“明斯克”号今年年初从黑海启航,三月初抵达地中海东部。在那里它同苏联另一艘航空母舰“基辅”号等舰只一起,举行了“自一九七三年阿以战争以来空前威武雄壮的演习”。三月中,“明斯克”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沿非洲西海岸南行,绕过好望角。三月底四月初,“明斯克”号驶进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并在附近进行“显示武力”的“航海演习”。接着,它沿莫桑比克海岸北上,在南也门及红海和波斯湾地区停泊,再次举行“军事演习”。之后,它进入印度洋。据《纽约时报》报道:促使它在印度洋上停留的“一个因素是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政治局势。”六月十八日,它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并向北行驶。不难看出,它的航线,正是目前由于苏美激烈争夺而处于动乱的“新月形地带”。
据报道,“明斯克”号将前往海参崴,加入苏联太平洋舰队。那里,苏联不久前已建造一个可供“明斯克”号使用的八万吨的浮船坞。
(杨缨)(附图片)
图为苏联“明斯克”号航空母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