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朝鲜通讯

访问平壤——元山高速公路
新华社记者 杨步胜 郑保勤
一条平坦而宽阔的高速公路,穿山岳,跨河川,把朝鲜的首都平壤和东部海岸美丽的港口城市元山紧紧地连结在一起。这是去年九月朝鲜建国三十周年前夕建成通车的朝鲜北方第一条高速公路。它的建成对于加速朝鲜东西的物资交流,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金日成主席为平壤—元山高速公路通车剪彩,并给第一五五零工兵部队写信致谢,称赞他们“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建树了英雄的功勋”。
最近,我们驱车参观了平壤—元山高速公路。公路是由水泥铺面,路宽十七米。汽车沿着径直的公路,穿过一条条隧道,越过一座座桥梁,用了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跑完了一百八十多公里的全程。过去,这段路,要花六、七个小时。
平壤—元山高速公路途经平壤、延山、遂安、谷山、新坪、法洞、元山七个市、郡,沿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山地,层峦叠嶂,沟深岩险,溪流湍急,筑路工程是十分艰巨的。解放前,为修通平壤—元山铁路,曾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担负筑路任务的朝鲜人民军第一五五零工兵部队官兵发扬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只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这条交通大动脉。
这支部队过去没有筑路、放炮、打洞的经验。山高路窄,挡不住他们的去路。军人们在腰上系着绳子,吊在悬崖上用锤子、钢钎打炮眼,劈开一个个山头,填平一条条深沟。有时机器运不到施工现场,他们硬是肩扛手抬把机器搬上了山。后来,他们采用空气压缩机带动凿岩机施工,工程进度便大大加快。
我们会见了参加施工的这支工兵部队的营长李明哲中校,他向我们介绍了军人们完成筑路任务的情况。李明哲中校所在部队在修建一座长达二百米的大桥时,由于山高谷深,无法在中间建桥墩。困难并没有把他们吓倒。他们在悬崖之间架上钢丝绳,进行悬空作业,先建木架,最后建成了一座美观的拱形大桥,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军人们在施工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坚决完成任务。他们在隧道中打孔,经常遇到岩石崩落或塌方。有一次,在一个正在施工的隧道顶上发现一块十立方米左右的大岩石摇摇欲坠,十分危险。军人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排除险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用木头固定住那块大岩石,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凿岩手金永男、金永植兄弟同在这支部队中参加筑路工程。凿岩机的支架断了,拿回营地修理,需要很多时间,影响施工任务的完成。哥哥金永男把凿岩机放在自己肩上,让弟弟金永植继续打眼。几个小时过去了,金永男的肩膀被震动的凿岩机磨出了血。金永植心疼地要他哥哥休息一会儿,或者换他扛一会儿。金永男说:“我能忍住肩膀的疼痛,但是忍受不了完不成作业任务。”经过艰苦的奋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在艰苦施工过程中,军人们发扬集体智慧,克服了很多技术难关。雨季开凿隧洞,洞内涌出大股地下水,有时积水深达一米多。他们研究出在裂缝上衬上防水毡,压上沙土,再用水泥浇铸的办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岩洞渗水。军人们还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研制了一些简陋机器用于施工,为筑路任务的完成作出了贡献。
平壤—元山高速公路是朝鲜人民军第一五五零工兵部队在朝鲜党和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艰苦奋斗和创造性劳动而获得的胜利硕果。当人们乘车行进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看到英雄的工兵们在沿途岩石上留下的印痕,自然就使人想到了朝鲜人民军军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建树的功绩。


第6版()
专栏:

阿拉伯胶之乡
新华社记者 王国瑞 赵竹修
阿拉伯胶在苏丹的经济作物中,仅次于棉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苏丹的阿拉伯胶,现在平均年产量约为四万五千吨,出口四万吨左右,占世界需要量的百分之九十。今年春天,正值采胶季节,我们访问了阿拉伯胶之乡——北科尔多凡省。这个省提供的胶占全国出口量的一半。
省会奥贝德在喀土穆西南约三百六十公里,人口十二万。它是沙漠中的一座绿树成荫的小城市,被赞誉为“沙漠里的新娘”。在这里,记者参观了阿拉伯胶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勒·拉赫曼·达菲介绍说:阿拉伯胶无味无毒,这是一般树胶所不及的,故在食品工业中可用来制造糖果、饼干和饮料。其溶液均匀稳定,广泛使用于制药、油漆颜料等工业。它的粘性特强,密封性能好,涂在油库内壁,可以防止渗漏。现在阿拉伯胶的用途已发展到二百种左右。在研究中心,我们看到了用阿拉伯胶作原料制成的各种产品。
阿拉伯胶树高三、五米不等,枝条上长满了刺,树叶小如米粒。据苏丹朋友说,别看胶树枝细叶小,可它的根很密,扎得很深,横向延伸长达四十米。更奇特的是它的树根能为自己制造氮肥。新苗栽下五年后开始采胶,可以连续采胶二十年。
一位老采胶工为我们进行了表演。他手持一根长约一点五米的工具,形如古兵器钩镰枪,先用枪尖刺穿树皮,再用枪钩卷住树皮往下撕,剥去一条宽约四、五厘米,长约三十至五十厘米的树皮,这位老采胶工说,剥皮后三十至四十五天进行第一次采胶,以后每隔七至十天采一次。从前一年九、十月开始剥皮,一直采到第二年的二、三月,有的可以采到五月。
胶球采下后,运往加工场,然后运往阿胶市场。市场在火车站附近,离市中心不远。全省生产的阿拉伯胶都汇集到这里,每年约有两万吨从这个市场运往苏丹港。
苏丹朋友们展望,苏丹的阿拉伯胶市场今后还会更加兴旺,十年内在全国要增加种植一百万费丹的阿拉伯胶树。


第6版()
专栏:

科隆自由贸易区
新华社记者 段之奇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是世界著名商港之一。它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货物重要集散地,那里的多种多样的贸易和商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
当记者到达科隆城访问时,只见市内人车喧哗。密密麻麻的船只紧靠岸边。路旁矗立的高大的彩色广告牌引人注目。这个七万五千多人口的城市几乎都是黑人,他们大都是当年修筑科隆铁路和巴拿马运河的黑人的后裔,居民中失业的很多。科隆自由贸易区位于科隆城东北角,原先的面积是十四英亩,现已扩大到一百多英亩。自由贸易区围墙高筑,防卫严密,进出都需有证件。
科隆自由贸易区是根据巴拿马政府一九四八年六月颁布的一项法令建立的,目的是使科隆成为外国商品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集散地。外国企业或公司可以将其商品和原料运进自由贸易区进行加工和制造,然后免税运出自由贸易区,但不得零售,如在巴拿马国内出售,需按规定课税。
一九四八年的法令还规定,在科隆自由贸易区的外国企业可在该区设立业务机构,并且可以经营出口、进口、存放、展出、改装、制造、装配、精炼等等业务活动。
科隆自由贸易区属巴拿马自治机构,由工商部长担任领导委员会主席,下设自由贸易区管理局。现有三百二十多家公司,代表世界八百多家企业。根据巴拿马政府法令规定,在自由贸易区的公司凡获利在一万五千美元的,征税百分之二点五,获利在一万五千美元以上者其税率分级递增。
科隆自由贸易区一九五一年开始营业,当时只有几家公司,到一九五三年才正式经营进口、出口、转口贸易,但也不过十多家公司,当时进出口总额不过两千多万美元。以后,贸易区业务逐渐扩大,贸易额直线上升,特别是最近几年增长较大。一九七七年,进、出口总额已达十六亿九千五百六十多万美元。货物主要从日本、美国、台湾、英国、西德和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出口以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墨西哥、美国及其他拉美国家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为主。出口、转口占百分之八十。出口、转口商品有电器、机械、交通器材、化工产品、文教用品、药品、烟酒、服装、食品和其他日用品,商品大都以中、下等为主。经营中国抽纱和服装的商行据说在中南美一些国家生意不错。
在自由贸易区内还有数十家银行、保险公司和海陆空运输公司。
记者在科隆自由贸易区参观过几家公司,其中较大的是希埃尔斯国际公司,它不仅经营精密仪器,加工钻石,还装配手表和汽车。贸易区各公司之间竞争十分激烈,每个公司都派出人员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调查商情和市场需要,招揽顾客、争取订单。每家公司大都有电传和其他通讯设备,生意做得灵活快捷。科隆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科隆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的敏感地区,它联结着世界各地的许多企业。
随着贸易区的发展,这块一百多英亩面积的地方已经拥挤不堪。巴拿马政府一九七五年决定在科隆城东北角的“法国空军基地机场”扩建自由贸易区,从现在的自由贸易区架设桥梁,通过海湾,联结新建地区。这项扩建工程原先预定在一九七八年完工,但因资金缺乏,工程至今尚未全部告成。


第6版()
专栏:

西班牙的旅游业
西班牙是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之一。一九七八年到西班牙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达四千万人,超过西班牙全国人口总数。
提起西班牙,人们就会想到那里的阳光、空气和海滩。西班牙阳光灿烂,是欧洲日照最充足的国家之一。地中海滨清新的空气、温和宜人的气候、美丽辽阔的海滩,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西班牙不仅是欧洲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而且自然风光也别具一格。西班牙各地有许多引人瞩目的阿拉伯式、罗马式、哥特式的古城堡、大教堂,北部的比利牛斯山、中部和南部的雪山是登山滑雪和观赏雪景的好地方。东、北、南三面濒临地中海、大西洋和比斯开湾,三千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提供了进行日光浴、海水浴的天然浴场。在南部,距以阳光充足著称的“太阳海岸”仅一百公里左右的格拉纳达,有大半年为冰雪覆盖的雪山。游客上午去雪山滑雪,下午即可到海滨游泳。东北部的“布拉瓦海岸”海水平静清澈、海岸迂回曲折。撒落在大海中的一些岛屿风光更加绮丽迷人。
西班牙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把它看作是一种“出口工业”。政府拨款并鼓励投资,大力兴办旅游业。现在西班牙除近一万家私人旅馆外,还有官办旅舍、野营地,在旅游旺季一些家庭还出租客房。近十年来,西班牙的旅馆数增加三分之一,床位数增加一倍。近年来,西班牙特别强调提高旅游质量。普遍改善了原有的旅馆设施并新建了不少现代化的旅馆,很多旅馆都有自己的游泳池、花园、游艺厅等。很多房间都有自动空调设备、电视机。室内明亮整洁、服务项目齐全。
在很多旅游区都建立了体育俱乐部、运动场、国际大会堂、学校等。在旅游中心经常举行国际会议、国际体育比赛、音乐会、商品以及美术和花卉等展览,组织带有各地传统色彩的节日活动。在旅游季节还开办各种类型的训练班。西班牙想方设法为游客提供方便。不少地方游客可以托运小汽车,到达旅游地后,游客就可驱车自由活动。西班牙还建造了体育港,供游艇停泊加油。在白雪皑皑的雪山上设立滑雪站、旅舍,甚至在冰天雪地里还开辟了游泳池。在很多旅游区都建立了温泉疗养院。西班牙还开辟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划定狩猎区,使游客可以猎取各种飞禽走兽。在体育俱乐部有著名的教练指导游泳、划水、球类运动、潜水捕鱼、骑马等各项运动。
为保护自然环境,西班牙政府禁止在旅游城建造工厂。大力栽花种草绿化环境。许多过去仅寥寥数十户的小村庄已建设成为绿草如茵的旅游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绿化面积已达二千八百万平方米,成为欧洲绿化较好的城市之一。
西班牙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文物古迹,发展民间文化艺术。西班牙是一个著名的西方文明古国,东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希腊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罗马人的文化和建筑遗迹,中部卡斯蒂利亚地区的古城堡,北部桑坦德阿尔塔米拉洞中世界上最著名的史前壁画等,对游客都具有很大的魅力。西班牙政府把这些重要的古迹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区。十多年来,对文物古迹进行了广泛的维修和保护,修复了马德里王宫、阿兰胡埃斯行宫、塞戈维亚行宫等。收集并复制了许多文物,放在原来的地方展出。为使游客有亲临其境之感,在许多古城堡内既有展览又可作为旅馆住宿。特别是内地的旅馆,在建筑设计上尽量保持当地的民族特征和建筑风格,内部拥有现代化的设备,但外形如同城堡、茅草棚。有的地方保存和出租马车、毛驴。有些城堡还出租盔甲,让游客领略古代骑士生活的情趣。西班牙各地都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博物馆、传统节日、民间舞蹈、民族服装和传统手工艺,各地都制作本地区的纪念品。西班牙驰名世界的斗牛、节奏明快的弗拉门卡舞,还有各地特殊风味的烹调术,如巴伦西亚的“帕艾雅”饭、塞戈维亚的烤小猪、比斯开湾的海味等使大批游客为之倾倒。
西班牙的旅游宣传工作是很有成效的。西班牙在国外设立二十九个旅游办事处,遍及欧美各大城市,散发介绍西班牙各地风光、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宣传品。国内旅行社向游客提供各种游览指南、画片、画册、书刊等,甚至很多大旅馆还有自己的旅馆杂志、画报。
旅游业不仅促进了西班牙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已经成为西班牙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西班牙的旅游业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在三十年代西班牙内战以后和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西班牙濒于破产的经济。近十几年来旅游业对西班牙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一九七八年西班牙旅游业外汇收入超过五十亿美元。今年头四个月的外汇收入达十五亿三千五百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四点八。但是,西班牙各地的旅游业发展也不平衡,游客过于集中在海滨和海岛旅游区,这已经成为旅游业继续发展的障碍。现在,西班牙政府正在制定发展内地旅游区的规划并且贷款改善内地旅游设施。
由于西班牙的旅游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九七五年联合国国际旅游组织会议决定把总部设在西班牙。今年五月份西班牙政府同国际旅游组织在马德里签订了一项在人员、财政、经验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的补充协定。西班牙还将在培训旅游专业人员方面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帮助。(新华社)(附图片)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一条街。 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首都巡礼

科伦坡——印度洋东西航运要冲
科伦坡是斯里兰卡的首都,自古以来就是印度洋东西航运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科伦坡市,面积达二百六十多平方公里,人口六十多万,是斯里兰卡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海港之一。科伦坡港港阔水深,设备齐全,是一个较现代化的港口。它正式建于一九一二年,但长期被殖民主义者所霸占,直至一九五八年才被收归国有。港口三面环陆,西濒印度洋,水域面积为六百四十三英亩,全部经过疏浚,其中三百多英亩水深为三十六英尺以上,可同时停泊万吨以上货轮四十多艘。港区拥有十几个现代化的停泊处,每个停泊处均设有较宽敞的货棚,货物装卸全部由现代化的机械操作。斯里兰卡盛产的茶叶、橡胶和椰子源源不断地由此运往国外。
科伦坡市位于斯里兰卡岛西南海岸。这里虽近赤道,但是气候宜人,高温而无酷暑,无四季之分,常年平均温度为摄氏二十七度,雨水充沛。科伦坡市树木苍翠,风景绚丽,是旅游胜地。自一九四八年斯里兰卡独立后,科伦坡几经整修和扩建,使城市面貌为之一新。
福特区是科伦坡市的中心。这里矗立着银行、百货和保险等大公司的高楼大厦。议会大厦、总统府、总理府等重要的政府机关均设在此。
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国家博物馆座落在市区中部的费南多大街,建于一八七七年。馆内珍藏着斯里兰卡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文物,其中有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化石、青铜器、宝石等以及康提王朝时期的各种编织物、金属制品等。馆内还陈列着我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建立的石碑,上面刻有中国图案和中、阿、泰三种文字。此外,还有一些中国古瓷器和铜钱等,这是中斯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纪念班达拉奈克的国际会议大厦是一座洁白、雄伟、庄严的八角形建筑物,座落在市东南的达玛洛克路旁。大厦建于一九七三年,占地面积十六公顷,总建筑面积为三万二千多平方米。这是斯里兰卡举行重要的政治活动和召开国际会议的场所。它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于一九六四年第二次访斯时,代表中国政府赠送给斯里兰卡人民的礼物,是中斯友谊的象征。
(李政)(附图片)
科伦坡港口剪影。


第6版()
专栏:首都巡礼

西非洲著名良港——阿比让
阿比让是西非洲最富裕的国家——象牙海岸的首都。它是象牙海岸最大的、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城市,也是西非洲著名的良港。
象牙海岸是一个农业国。农产品以咖啡和可可为主。咖啡的产量占非洲第一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可可的产量自一九七四年超过尼日利亚后,居世界第二位。阿比让的人口为一百四十万,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强。它不仅是象牙海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邻近国家货物的转运港。
阿比让是一九○三年法国殖民者建立的,把它作为上沃尔特一象牙海岸铁路的终点站。一九三五年,阿比让已建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城市。一九五○年,深水港工程完竣以后,阿比让有了迅速的发展。
阿比让的主要商业为面粉、咖啡、可可的加工和出口。从这里出口的还有香蕉、棉花、花生、橡胶、工业钻石等。
阿比让有一个贩卖象牙的巨型市场。它是历史的象征。远在十五世纪,欧洲殖民者就在象牙海岸贩卖象牙,象牙海岸就是这样得名的。这里有豪华的“欧洲区”,它的居民大都是法国人。建筑物是用混凝土、玻璃和塑胶所构成的。这个区是法国人在五十年代设计建造的。这里的“非洲区”,建筑物都是木屋和铁皮屋。在市区里,有漂亮的政府大厦、医院、大酒店。拥有七百五十个房间的“象牙旅馆”是非洲大陆最大的旅馆。
建立于一九五八年的阿比让大学是象牙海岸的最高学府。这里还有一所研究卫生、橡胶、热带植物的科学研究所以及一所国家图书馆和一所博物馆。 (凡文)(附图片)
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让。


第6版()
专栏:首都巡礼

拉巴斯——世界最高的首都
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巴斯,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个首都。它位于玻利维亚西部高原,平均海拔三千五百米,虽说那里是拉巴斯河的盆地,实际上是个大峡谷,白雪皑皑的伊马普山和伊利马尼山俯视着全城。
“拉巴斯”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和平”,但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却经历过许多战争。据说,一五四八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选择了这个大峡谷建城是为了躲避高原上吹来的强烈的冷风。当时他们以“圣母的和平城”命名此城。一六六一年和一七八○年,印第安人为争取独立,进行了反对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从一八○九年到一八二五年,拉巴斯成为独立战争中的革命中心地。一八二七年,为纪念结束西班牙对玻利维亚和秘鲁的统治的决定性战役——阿亚库乔战役,拉巴斯改名为“阿亚库乔和平城”。一八九八年,玻利维亚大部分政府机构从苏克雷迁到拉巴斯,此后便成了实际上的首都,而苏克雷只是保留了法定首都的名义。由于拉巴斯扼全国交通中心,因此发展较苏克雷快。
今天,在这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城市里,耸立着不少现代化的建筑物,但还能见到西班牙统治时期留下的一些建筑物。全市的中心是穆里约广场,它的周围有政府机构和国会大厦。作为玻利维亚的文化中心,拉巴斯有几座收藏民间艺术和考古文物的博物馆。建于一八三○年的圣安德烈大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也设立于此。拉巴斯的工业大都是一些轻工业,如:啤酒、罐头、卷烟、纺织等。拉巴斯又是全国羊毛、肉类、皮革等货物的主要市场。
高原的气候干燥、凉爽,但由于地势太高,空气很稀薄,外来者都有一些高山反应。因此许多旅馆都备有氧气瓶供应。
拉巴斯六十九万(1974年)人口中有半数以上是印第安人,他们大都从事体力劳动。(宜华)(附图片)
拉巴斯的一条街。


第6版()
专栏:首都巡礼

“钟表之国”首都——伯尔尼
伯尔尼是瑞士的首都。人口约有十七万。它位于瑞士高原边缘山地的阿莱河河腰,城的三面被急湍的清凉而洁净的水冲打着。每逢晴朗的日子,就可以清楚地看见著名的少女峰耸立在伯尔尼的后上方,洁白的雪峰顶着蓝天,晶莹闪烁,人们形容它是伯尔尼的“王冠”。
伯尔尼是瑞士国家的政治、经济的中心。这里的机器制造业、电气工业和金属制品的生产等,发展都比较快;印刷工业、巧克力糖等轻工业也占重要地位。在文教方面,这里有著名的伯尔尼大学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
瑞士是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除了机器制造、化工等主要工业部门外,还有钟表、纺织及药品等。其中尤以钟表、精密机械和仪器制造业最为发达。
瑞士的钟表工业是传统工业部门之一,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全国有数以千计的表厂,每年总共生产约七千万只表,即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表的出口值达几十亿瑞士法郎,是这个国家的一项主要的收入。在伯尔尼大街上漫步,到处都可以看到表店、表厂,绝大部分表厂的生产都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这里无数的表店,都挂着广告:“世界最好的、全球驰名的……游泳表、自动表、抗磁表、抗震表、电子表……。”
对外贸易在瑞士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瑞士缺乏自然资源,国内市场狭小,需要进口大量原料和出口大批工业产品。例如,许多机械制造产品和化工产品都是供出口的,而钟表工业产品的出口率竟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瑞士人民把自己的国家称为钟表业、旅游业和银行业之国。
自然环境使瑞士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之一,这在历史上曾经阻碍了瑞士国民经济的发展。阿尔卑斯山几乎占其面积的五分之三,限制着农业生产的范围。但近年来,瑞士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有关工业部门的繁荣。
在矿藏方面,只有无烟煤和铁的小矿藏,不能满足燃料、原料的需要。瑞士全力发展水电事业,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
瑞士人民在利用优美的风景而发展旅游业;克服原料的不足而发展钟表、精密机械、仪器制造业;发挥它有利的地理位置而发展银行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树民)(附图片)
伯尔尼的一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