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朝鲜劳动党五届十八中全会闭幕
强调党组织要克服官僚主义加强政治工作
新华社平壤六月十六日电 朝鲜劳动党五届十八中全会于六月十五日闭幕。
据平壤报纸十六日刊登的关于这次全会的新闻公报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在会上总结了执行朝鲜劳动党五届十三中全会关于交通运输决议的情况,就要求运输工作带来新的变化作了结论。
全会指出,由于朝鲜劳动党正确的运输政策,铁路在物质技术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其通过能力大为提高。今天,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事业,使之跟上迅速前进的朝鲜经济的发展,这在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
全会要求搞好运输组织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对铁路运输部门党组织的领导,指出党组织要完全克服代替行政工作和官僚主义的旧的工作方法,加强政治工作和做人的工作。
全会是在六月十三日开幕的。
尹谱善主张南朝鲜的民主代表参加南北对话
新华社平壤六月十七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南朝鲜在野党知名人士、前总统尹谱善最近在会见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时主张“国民的民主代表应当参加讨论朝鲜半岛和平和民族统一的南北对话。”
他表示相信,“朝鲜的和平问题和朝鲜的和平统一问题,不是由朴正熙政权,而是由在该政权下呻吟的绝大多数的国民来决定的。”
尹谱善认为,今天南朝鲜最重要的问题是实现民主。


第6版()
专栏:

尼加拉瓜反政府游击队组成临时政府
拉美国家和美国密切注视尼加拉瓜局势发展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七日电 马那瓜消息:桑地诺电台十六日宣布,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已经组成了一个五人临时政府。
据这家电台报道,临时政府的五名成员代表着尼加拉瓜各个阶层,他们是:去年年初被杀害的反对派领导人查摩罗的夫人比奥莱塔·巴里奥斯·德查摩罗;桑地诺游击队领导人丹尼尔·奥尔特加·萨维德拉;反对派广泛阵线领导人、工业家阿方索·罗维洛·卡列哈斯;全国爱国阵线成员、大学教授莫伊塞斯·阿桑;十二人集团的代表、法律学博士塞尔希奥·拉米雷斯·梅尔卡多。
据报道,尼加拉瓜总统索摩查十六日通过电话对记者发表谈话说,这一天又有四百名游击队从哥斯达黎加进入尼加拉瓜。尼加拉瓜官方说,这支部队同十五日入境的三百名游击队一起,正沿着泛美公路向南部城市里瓦斯挺进,准备在那里成立临时政府。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七日电 一些拉美国家和美国密切注视着尼加拉瓜形势的变化,并就事态的发展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十六日,安第斯集团成员国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同时在五国首都宣布了它们的外长经过磋商后就尼加拉瓜问题得出的一致看法。五国的一项声明表示承认尼加拉瓜处于交战状态,承认“目前正在同尼加拉瓜政府进行斗争的人民力量”为交战的一方,因此,这一力量有权得到“根据国际法所应当得到的待遇和权利”。声明希望在尼加拉瓜成立一个“真正代议制民主的、公正的和自由的政权”。
巴西外交部在十五日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巴西对于有关本地区之内和之外的一些国家向作战双方提供武器弹药的消息特别表示关切。”巴西认为美洲国家组织“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以便建立对话并通过政治途径找到最终解决危机的办法,这种解决办法应当考虑到各有关方面”。
阿根廷外交部十六日发表公报说:“阿根廷要求实现和平并停止流血。阿根廷认为,必须停止旨在加剧局势的一切干预。”它主张由本地区的机构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建立导致本地区和平和安全的秩序。
据墨西哥《至上报》十六日报道,墨西哥不同意借口在尼加拉瓜建立和平而在美洲国家组织内采取或企图采取支持索摩查政府的措施。墨西哥已于五月二十日同尼加拉瓜断交。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汤姆·赖斯顿十五日说,美国希望通过外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尼加拉瓜的问题。他说,美国已经禁止从美国向冲突的双方运送武器,并希望其他国家也这样做。
据报道,尼加拉瓜反政府的军队十五日和十六日还在首都马那瓜以及莱昂、马塔加尔帕、埃斯特利等地同政府军继续作战。
尼加拉瓜外长胡利奥·金塔纳十五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为了解决当前的危机,尼加拉瓜政府准备同“需要同其进行谈判的人进行谈判”,并准备接受美洲国家组织的干预。


第6版()
专栏:

苏美首脑第一次会谈有一致又有分歧
据新华社维也纳六月十六日电 美国总统卡特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十六日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谈。
今天的会谈是在美国大使馆举行的。
据透露,两国领导人今天的会晤主要是讨论总的世界形势和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问题。美国的一位高级官员对记者说,在会谈中美国人将毫不含糊地使苏联人了解美国及其盟国对莫斯科在世界一些地区的政策的关切。美国官员们还告诫记者们,不要期望会晤会取得“任何惊人的或戏剧性的进展”。
从他们在会面以前发表的有关声明或演说看,勃列日涅夫讲得比较笼统,调子比较高,强调这次会晤将使两国关系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卡特的讲话保留较多,他说他对这次会晤“抱有希望,但是不抱幻想”。他强调,一次首脑会晤不可能结束美苏之间的尖锐竞争。
据新华社维也纳六月十六日电 美国总统卡特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晚在一种有一致又有分歧的气氛中结束了他们在维也纳的第一天会谈。在两国代表团发言人鲍威尔和扎米亚京今晚共同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双方根深蒂固的分歧公开地暴露了出来。
如所预料,两国首脑在今天下午的会议上就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达成了协议,可以在十八日签署了。美国代表团发言人鲍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两国首脑表示会晤是有益的,对会晤的结果是高兴的。但是,苏联代表团发言人扎米亚京却说,苏联“很难接受条约中的许多条款。应当说,这个条约远远不是一切都使我们满意,但也不是条约中的所有规定都使我们不高兴。”
一个苏联记者问鲍威尔:美国决定部署二百五十枚MX机动导弹一事怎能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相符合?这时,一场公开的意见冲突就在两国发言人之间爆发了。鲍威尔答道:这个决定同条约的任何条款都不发生矛盾。他还援引了卡特总统在当天的两国首脑会晤中讲过的话为证。卡特说,他希望MX导弹这件事不会引起任何惊恐或忧虑,希望不会有人认为这种导弹是军备竞赛中追加的一种新的不同类型的武器,无论就数量或质量来说,都不是如此,因为MX导弹的体积和投掷重量都比苏联的SS—18导弹小得多。
扎米亚京对这一点插话说:“我想补充的是:勃列日涅夫主席对卡特总统说,我们很自然地注意到他在华盛顿发表的关于要研制和部署MX导弹的意图声明。一旦开始部署这种导弹,我们就会看到这种部署怎么样能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相符合。”
卡特总统在今天上午会议上还概括地谈到了美国对在世界各个地区出现的动乱表示关切。
苏联对卡特总统强调的最后一点看来极为敏感。勃列日涅夫后来在美国大使馆举行的宴会上发表的讲话中费了很大的劲来进行反驳,他说,所谓苏联的军事威胁是一种“荒诞的说法”,他还否认莫斯科对别国使用任何“阴谋诡计”。


第6版()
专栏:

西欧出现石油短缺现象
西方国家采取节油措施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一日电 继美国之后,西欧也出现了石油短缺现象,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节约石油的措施。
英国政府六月七日要求消费者至少减少百分之五的石油消耗量。据英国广播公司六月六日电视报道,英国政府正在设法同北海石油生产商就限制石油出口举行紧急谈判。英国能源大臣戴维·豪厄尔在六月七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燃油短缺的问题“不是短暂的事情,而是一个长久的挑战”。
瑞典政府也在六月七日宣布,为了节约汽油,从六月二十一日到九月一日,将汽车的行驶速度从正常情况下的每小时一百一十公里限制在九十公里,并从六月十日起,把每升汽油价格最高提高十分之一瑞典克朗(约等于每加仑十美分)。
西德也出现汽油短缺现象。德意志埃索公司对它所属三千三百个加油站供应的汽油将仅为五月份供应量的三分之二。目前西德的汽油价格每公吨比四个星期前上涨了大约二百马克。
意大利全国加油站业主联合会六月八日报告说,这个国家的汽油和柴油供应短缺。分析家们预计,到一九七九年底,意大利将缺少大约九百万公吨的石油。
欧洲共同体近百分之九十的石油依靠进口。近几个月来,由于伊朗减少石油出口和美国对某些石油产品进行补贴,增加石油进口,西欧国家石油短缺的现象日益加剧。
据新华社巴黎六月十四日电 包括西方世界主要工业国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六月十三日和十四日在巴黎举行部长级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石油涨价情况下西方国家的经济形势和对策。
参加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二十四个国家中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会议今天发表的最后公报表示,会议参加国将减少石油消费和使用其他能源。公报说,“必需减少对国际市场的石油需求,每日减少约二百万桶”。公报还说,“将采取巨大努力,增加煤、天然气的生产、贸易和使用,并且继续发展核能”。公报说,石油生产国即将宣布的石油涨价,“将象一九七四年——一九七五年一样,引起新的衰退”。公报重申要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解决石油供应问题。
新华社东京六月十六日电 日本政府十五日作出决定,在国内实施九项节约能源措施。
这九项措施包括:节假日加油站停止营业,把电影院开始营业的时间推迟到中午以后,广告用霓虹灯每天使用时间缩短为三小时左右,缩短广播电视在深夜的播放时间,把高速公路的照明亮度减弱二分之一等。
据日本报纸报道,这次决定的背景是,日本政府有关当局认为,今年十月以后,原油进口将发生困难。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华盛顿一个月见闻
新华社记者 钱行
从北京到华盛顿已经一个多月。美国人常常向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你对美国初步印象如何?哪些事情使你感到新鲜或意外?”
对这个问题,如果有礼貌地回答一句,并不难应付。但如果真要想把这个期间耳闻目睹所得的印象集中起来,勾画出一幅素描,却不那么容易。
一下飞机第一个印象是生活脉搏的紧张,处处感到速度的压力。汽车跑得快,人们走路快,新闻报道快,广播员说话快。美国人自己也说,看电视、听广播,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也会听不懂广播员在说些什么。人们总是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之中,好象有许多急事要办,又象是什么都来不及了。为什么这样紧张?记者问过一些美国人。一个比较简单的答复是,在这个标榜“个人自由”、“自由竞争”的社会里,没有速度就混不下去。
的确是这样。美国是个高速工业化的国家,勤劳智慧的美国人民经过世世代代的紧张劳动,历尽千辛万苦,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生产力的发达可以说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方面可以说这是美国的一大成就,是生产技术先进的标志;但另一方面,美国的劳动人民作为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只能随着生产的高速运转而运转。如果赶不上,工厂要倒闭、职工就要失业、资本家也发不了财。赶快!赶快!这就是美国社会的口令。
世界在变,美国也在变。尽管从表面上看,美国人照样在高度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轨道上快速运转。但和几年前比较,更多的人在思考、在议论、在争辩。许多美国人已经看到和感到,他们的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九七二年当记者第一次在美国短期访问的时候,人们喜欢谈论的一个题目是眼前的“富裕社会”。现在不同了,代替这个话题的是一些更实际的新话题:能源短缺,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国际地位下降,领导信用危机和前途未卜的迷惘。
先说能源危机吧。美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应有尽有。开发和加工技术相当先进。但能源危机却闹得满城风雨,举国惊慌。从记者到达的那天起,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天天都在谈汽油短缺问题。汽车加油排队越来越长了。加油站提早关门了。每辆汽车要隔一天才能加油了。排队加油发生争吵时有人开枪打死人了。有人在家里安装油库囤积汽油了。开辟其他能源,寻找代用燃料的科学实验和幻想小品出现了。又是一系列紧张激动的场面。
大家都问,美国究竟短不短石油?美国行政当局和石油公司一再宣扬美国面临石油短缺问题。但是,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官方人士对记者说,美国当前根本不存在能源短缺的问题。闹汽油荒,无非是石油公司想提价。一涨价,汽油就出来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问题恐怕不那么简单。美国物质文明的一个突出标志是汽车多。全国两亿多人口有一亿四千多万辆汽车。跑来跑去的往往是一辆车中只有开车的一个人。在美国城市中登高鸟瞰,眼底下就好象出现一幅动画:“汇成河流的汽车燃烧着汇成河流的汽油”。这只是就地上跑的汽车一项而言。另外,天上飞的飞机,海里游的船舰,冬天取暖,夏日乘凉,黑夜照明,处处离不开油、油、油。即便造物主对美国特别偏心,又那里经得起这样漫无节制的烧、烧、烧!汽油短缺是真是假?问题究竟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在这些问题上,各说各的理,谁也说不清。卡特总统提出了一个方案,一方面解除对国内生产的石油价格的控制,一方面给石油公司加税,限制它们获取暴利。他说这样可以增加生产,减少消费,并且可以改善收支平衡。不如此问题将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被动。这个方案消费者反对,石油公司也反对,在国会争吵不休。
其次谈谈物价问题。
通货膨胀本来是美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卡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企图抑制通货膨胀。但是仍然无济于事。今年第一季度消费物价指数的上升按年率计算已达到百分之十三点二,大大超过了去年的通货膨胀率。卡特政府用来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其实也就是凯恩斯式的老办法,过去曾经起过一些短期节制作用,被某些经济学家所赞赏。但是现在人们对这种办法已逐渐失去信心。一九七四年的情况,人们仍然记忆犹新,一面是生产停滞,一面是通货膨胀,以至于美国的字典中不得不增加一个新字,叫做“滞胀”。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奥托·埃克斯坦在评论最近的经济形势时说,“经济学家们再也不相信通过供求调节就能进入极乐世界”。而这位认为凯恩斯主义失灵的埃克斯坦本人就是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
经济衰退意味着更多的工人失业,然而通货膨胀并不因此会相应下降。这对于靠工资为生的广大职工来说是一种双重打击。当然,美国人的生活是比较富裕的。但是一种不稳定、不安全的感觉越来越普遍、深刻。用有些美国人自己的话说,他们努力追求一个好的物质生活,他们得到了,但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愉快。
根据美国自己发表的统计数字,这个国家的社会危机是比较严重的。自杀率占世界第一位。每两对夫妇中有一对离婚。精神病患者的数字在上升。青少年吸毒、酗酒、犯罪人数也在增加。蒙特·弗农学院一位教授领我们参观这所女子大学时谈到在青年学生当中,目前有一股玩世不恭的颓废情绪,提倡无知主义。
卡特总统最近在一次讲话中谈到了当前美国人民的情绪:“美国人感到混乱,美国人感到疑惑,美国人对前途捉摸不定,美国人对你、我都并不自然而然地抱有信任……。”当前人民中间这种不安全感,不稳定情绪和玩世不恭的精神状态,反映了问题的根子是很深的。


第6版()
专栏:

新兴的石油大国墨西哥
晓谷
墨西哥正逐步向石油大国的方向发展,这在今年第一次泛美石油工程会议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西哥的石油生产有着久远的历史。相传古代印第安人就已利用石油照明了。但是,及至本世纪初,墨西哥湾大片的油田才被勘探发现。这被人称作“黑金”的石油吸引了外国的投机商和工业家。英、美、荷资的石油公司纷至沓来,它们疯狂地把当时已探知的有限的石油资源开采得濒于枯竭。一九三八年三月,墨西哥人民在前总统卡德纳斯将军的领导下,一举将英、美、荷资的十七家石油公司统统收归国有,成立了国营的墨西哥石油公司。这是第三世界国家第一次进行国有化的尝试,这一伟大的尝试开辟了墨西哥石油生产的新时代。
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前景。当年跨国公司的老板和帝国主义者曾经预言,“墨西哥没有经营石油工业的技术能力”;但是,墨西哥人不但继续经营了石油工业,而且还大大发展了石油工业,使它成为墨西哥最有活力的工业部门。七十年代以后,墨西哥的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除原先墨西哥湾沿岸中部的坦皮科到韦腊克鲁斯城一带的老油区外,又在南部,主要是恰帕斯州和塔巴斯科州一带发现了新油田,这些油田一直向南又延伸到墨西哥湾。墨西哥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勘探开采的这些新油田,成为墨西哥主要的石油产地。墨西哥的石油产量也因此十几倍地增长;从石油国有化时的日产十万桶,增至一九七八年的日产一百三十三万桶。其中百分之七十产自七十年代发现的新油田。一九七五年,墨西哥加入了石油输出国的行列。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从一九七六年的六十亿桶增至一九七八年的一百六十八亿桶。而突飞猛进的勘探工作,使更多的新油田得到证实,它的实际的和潜在的蕴藏量数字令人炫目地上升着,使得墨西哥在今年三月十八日庆祝石油国有化四十一周年的时候,正式把自己摆入了世界的石油大国之列。
历史上,石油曾经给墨西哥带来过灾难和不幸;而当墨西哥掌握了自己石油资源四十余年后的今天,日益发展的石油生产将给墨西哥带来巨大财富。墨西哥正满怀信心地展望着石油生产的远景;墨西哥石油公司计划在一九七九年再打四百○九口探井,其中五十口是海里的。一九八○年,石油日产将达到二百二十五万桶。一些美国专家和有关部门认为,到八十年代中期,墨西哥每天将能为世界提供大约五百万到六百万桶石油。在一个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世界上,墨西哥作为一个世界石油大国将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墨西哥的石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去年,仅仅由于石油出口的增加,就使墨西哥的出口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五点一。但是,墨西哥并不甘心于仅仅做一个石油输出国,它决心将这一资源的财富用于其它工业的发展,用石油财富来改进整个国民经济,加速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最近,墨西哥政府在它宣布的工业化计划中,决定在十一年内,即一九九○年把墨西哥变成一个工业强国,其中包含三十三个不同工业项目的一千七百项规划。这些规划的实施,将使墨西哥工业年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十二,并使整个国民经济以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的高速度发展。
当然,要完成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工业化蓝图,还需要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墨西哥只要遵循这一方针,必将成为第三世界中的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在蓬勃发展的石油工业带动下,使整个国民经济获得迅速的发展。


第6版()
专栏:

美国的石油荒
谷津
石油短缺带来的紧张和混乱,猛烈地冲击着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许多州里,人们驾驶着汽车排着长队在加油站外面伫候,加一次油要花几个小时。在中西部的农业地带,农民在下种季节买不到足够的柴油去开动他们的拖拉机。星期日开车外出的人减少了。车速限制更加严格了。同时,公共汽车、火车和飞机上挤满了夏季外出度假的乘客,由于汽油短缺,旅馆、饭店的营业额已经减少。游览车的制造商在解雇工人。象佛罗里达等一些南部的州,往年夏季有大笔收入,现在却担心一场油荒引起的经济萧条可能来临。
茫然不知所措的美国人在愤怒地议论着导致石油短缺的原因。石油供应短缺和油价上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着物价、经济繁荣、失业、国际收支以及美元汇价的稳定。因此,能否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已成为美国国内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美国的石油消费越来越大,进口数量与年俱增。交通离不开石油。冬季取暖、夏季调温越来越靠石油。化学工业、重工业、发电、农业都大量消费着石油。美国每人每年的石油消耗量达到四吨左右,等于西欧平均每人每年消耗量的两倍,非洲每人每年消耗量的三十五倍。一九六四年美国汽油消费量平均每天四百四十万桶,今年第一季增加到七百二十万桶,增加约百分之六十四。但是一些主要石油输出国为保护地下石油资源,不再无节制地开采和出口石油,加上伊朗局势动乱,引起石油出口减少。苏联在波斯湾等地区的扩张以及苏美在中东地区的激烈争夺,对世界石油供应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国内石油问题就日益严重了。
大量廉价石油的源源不断供应,曾经使美国垄断资本大发利市,不少行业生意兴隆。但是一九七三年石油输出国提高油价,使越来越依靠廉价石油繁荣本国经济的美国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美国为进口石油而花的钱,一九七三年为七十多亿美元,一九七四年超过二百四十亿美元,今年更将超过五百亿美元。美国国际收支日益恶化一直是同这笔巨大的石油开支分不开。美元汇价因此大幅度下跌,造成西方世界金融动荡,物价上涨,影响遍及很多国家。
美国石油消费急剧增加,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人为地控制着国内油价:当国际市场每桶原油涨到十六、七美元的时候,美国国内每桶原油平均只售九美元半,当法国、西德、日本每加仑汽油售价约为两美元或两美元半时,美国每加仑汽油平均售价不到一美元。应该说,提高美国国内油价有助于压缩美国石油的消费,也有助于刺激美国国内石油生产,可是要改变美国政府控制国内油价的政策却十分困难。长期习惯于使用廉价石油的广大阶层人民反对这样做。美国国会、甚至民主党内部也存在着种种分歧。代表那些以石油作原料和动力的冶金、化工、纺织、汽车等工业利益的议员反对取消油价管制和油价上涨;盛产石油、天然气的西部、南部各州的议员则希望油价上涨,石油公司可以捞一把,从而主张取消油价管制。几年来,这类分歧曾经使美国总统提出的各种解决美国能源的方案都无法在国会通过。这次卡特总统决定在分阶段取消油价管制期间,对大石油公司的厚利征收百分之五十的“暴利税”。但是代表石油公司利益的议员却叫嚷说,石油公司开发新油源需要很多资金,应给它们赋税优惠。由于目前美国物价已经涨得很凶,人民早已怨声载道,取消油价管制,势必会触发一次新的涨价风潮。卡特总统的取消国内油价管制的政策,当然不得人心,包括黑人和劳工界在内的广大选民已群起指责。两党政客更乘机推波助澜,这就使白宫更加陷于四面受敌的困境中。
不过,在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紧张、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卡特政府如果任凭美国继续大量进口石油,这就会使美国物价更快地上涨,国际收支亏空更大,美元更加岌岌可危。因此,尽管美国众议院不久前否决了总统提出的在紧急时期实行汽油配给的要求,众议院民主党议员又以压倒多数反对总统取消油价管制,但是六月一日,卡特总统仍然宣布,从这天起,美国正式在国内实行分阶段取消油价管制。
美国政府实行分阶段取消国内油价管制,是美国能源政策的一个重大改变。但是,它能否有效地促进美国国内石油的生产,减少石油的浪费和减轻对国外石油的依赖,仍然受到许多未知因素的限制。至于总统所提出的向美国石油公司征收百分之五十的“暴利税”,以及用这笔收入开发和研究新能源、改善公共交通和弥补美国贫困家庭损失的一揽子能源计划,由于国会内部意见纷纭、阻力很大,能否通过,还要经过一番恶战,才能见诸分晓。
美国这次实施新能源计划,也是西欧、日本等国家一再施加压力的结果。美国大量消费石油,使这些更依赖进口石油的国家更加感受到缺油的威胁。几年来在它们的敦促下,卡特总统不得不作出减少石油进口的许诺。可是,尽管如此,美国石油进口数量仍在增加,这就造成普遍不满。上月二十二日,在巴黎举行的二十国国际能源机构部长级会议上,西欧共同体国家的代表就再次提出美国的石油消耗大,进口多,由于美国一国的石油需求量相当于其他十九国的总和,因此当代表们决定今年内大家每天应当减少石油进口量二百万桶,以缓和石油供应紧张局面时,美国承担了每天减少进口一百万桶的义务。
但是,尽管有了协议,由于石油是西方国家的经济生命线,在石油严重短缺时,人们还是会违反协议,偷偷地出高价去抢购石油。最近卡特总统在所谓的“加利福尼亚州公众为汽油短缺而叫喊,衣阿华州的人们为柴油燃料问题而愤怒,新罕布什尔州的人对今年冬天取暖用油极为担心”(《纽约时报》语)的压力下,决定近几个月内对美国进口的燃料每桶给予五美元补贴。美国这样做显然会加剧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抢购风潮,引起油价更猛烈的上涨。因此,西德总理施密特、法国外长兼共同市场主席弗朗索瓦一蓬塞最近已就这件事当面向卡特总统提出异议。西德《世界报》甚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美国和欧洲之间会发生石油战吗?”
看来,石油荒在西方已越演越烈。这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西方工业国家说来,确是生死攸关,不能予以忽视。石油问题闹得满城风雨,决非偶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