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他的名字与董存瑞、黄继光同放光辉
——记战斗英雄梁英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边防部队某团战士、优秀共产党员梁英瑞,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地为祖国献出了他二十五岁的锦绣年华。
梁英瑞,广东湛江地区化州县人,一九七三年高中毕业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来到一个正在海边执行生产任务的连队。他和大家一起,成天和泥土、水稻打交道。面对着艰苦、紧张的军农生活,他学习张思德为革命烧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乐于出大力,流大汗。他勤勤恳恳,经常利用晚饭后、星期日休息时间为连队积肥拾牛粪,为夺取农业丰收贡献力量。
一九七三年底,梁英瑞被调到部队造纸厂工作。他学习雷锋,干一行就爱一行、钻一行,虚心向老同志请教,没多久就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术。一次,机器在运行中突然发生严重事故,如不及时排除,就可能机毁人伤。梁英瑞不顾造纸机烘缸一百多度的高温,冲上前去,把手伸进烘缸排除故障。他的左小臂被烘缸烫得“吱吱”响,皮肉被烧得冒烟。他忍着剧痛,硬是排除了故障,保住了机器和在场同志的安全。梁英瑞被送进医院治疗,手臂上留下了五、六寸的伤疤,左手失去了握力和灵活性。医院要发给他三等残废证,他说什么也不要。他说:“保护国家财产,是我应尽的责任。这点小伤算什么,我不能享受国家的残废优待!”
后来,领导上考虑到梁英瑞左臂伤残,派他去养猪。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到了养猪场。他把重活脏活包下来,每天捞水浮莲,煮猪饲料,还要跑到六、七百米远的地方,来回挑三十多担水,干得很出色。
在连队里,梁英瑞是超期服役的老战士。有些比他入伍晚的战士陆续担任了班长、副班长。有一次,指导员同他谈心时问他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他毫不含糊地回答说:“干革命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的身体不行,年龄也大了,应当培养年轻的同志当正副班长,当干部。这样做,对连队建设,对革命事业有利。”正因为具有共产党员的这种宽广胸怀,他处处尊重班长的领导,努力协助班长做好工作。他细心地做周围同志的思想工作,从政治上关心战友的进步和成长。战士们都亲切地称赞他是连里的“小指导员”。
越南侵略者在我国边境加紧进行武装挑衅,严重威胁我国边境的安宁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梁英瑞怒火满胸膛,决心用战斗来保卫祖国边疆,保卫四化建设。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的前夕,他向全班同志表示:“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保卫四个现代化建设,只要党的号令一下,炸碉堡,我要学董存瑞!堵枪眼,我要学黄继光!排地雷,我要学罗光燮!”
不久,战斗打响了。梁英瑞和战友们勇猛杀敌,用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实践了他的誓言。
三月二日,梁英瑞所在的连队奉命攻打五四二高地。这个高地控制着附近三个山头和通往越南海防市的一条公路。高地上敌人设置了许多明碉暗堡,敌军一个连凭险据守。
在炮火支援下,我主攻排的战士们刚冲到敌人阵地前沿二十米处,一个地堡里的敌人突然用重机枪疯狂地向我扫射,全排被压制在一个洼地里。在这关键时刻,梁英瑞挺身而出,带着两个战士,抱起炸药包,迅速而隐蔽地向正吐着火舌的敌人地堡冲去。当他们前进到距敌堡火力点四十米时,狡猾的敌人发现了他们,轻重机枪的子弹立即象雨点一般向他们猛扫过来,一时压得他们无法前进。
梁英瑞临危不惧。他抬起头来,仔细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高地左侧低洼处可以隐蔽接敌。他把手一扬,带领两名爆破手,迅速转移到左侧低洼处。我军四○火箭筒射手,连续向敌人的火力点打了三发火箭弹,但由于射击位置太低,都没有命中。敌堡里的机枪还在不停地吼叫着。梁英瑞斩钉截铁地对战友们说:“没有炸不掉的地堡,没有消灭不了的敌人。我是共产党员,坚决完成任务!”他立即抱起炸药包,在火力掩护下,一会侧身低姿跃进,一会卧倒匍匐前进,迅速冲到距敌堡两三米远的地方。这里土坡很陡,泥土又很松,手抓不住,脚蹬不稳,他拚命往上爬,反倒滑下来四米多远。他一手抱住炸药包,一手拚命扒住泥土,继续往上爬,眼看快要接近地堡了。突然,敌人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右腿,他又滑下来六、七米,炸药包也滚了下来。梁英瑞定了定神,忍着剧痛,迅速拣起炸药包,咬紧牙关,更加吃力地一步一步地向敌堡爬去。鲜血染红了他的右裤腿,每前进一步,地上都留下了一个血染的脚印!
战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排长决定让第二爆破手接替他前去爆破。排长的喊声刚落,只见梁英瑞急忙把炸药包往地上一按,猛然转过头来,望着身后隐蔽的战友,伸起右臂,吃力地摆了摆,明确表示,不要再派人来,我一定完成任务!他迅即抱起炸药包,拖着满是鲜血的右腿,拚命地向前爬去。一米,两米,三米……,他费尽全身力气,终于爬上了陡坡。他猛地撑起身体,把炸药包塞进敌人地堡机枪射孔,正要拉导火索,顽抗的敌人突然把炸药包推了出来。
在这紧急关头,梁英瑞没有片刻迟疑,他左手顶着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把正在冒烟的炸药包顺着敌人机枪射孔猛推进去。紧接着,他左腿跨前,右腿向后,一手顶住炸药包,一手用力抠住身边泥地,象一尊顶天立地的雕像,岿然不动。被吓慌了的敌人,还想把炸药包再推出来,可是已被梁英瑞死死地顶住了!刹时间,“轰隆”一声巨响,敌人地堡被炸毁了,机枪被炸哑了!
胜利的通道打开了!战友们踏着英雄的足迹,喊着震天动地的“杀!”声,迅速攻克了五四二高地,消灭了守敌。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梁英瑞献身的地方看到,敌人这个坚固的地堡被炸塌了,重机枪枪管被炸歪了,地堡里四、五个敌人被炸得血肉模糊。
人民的好儿子,保卫祖国的英雄梁英瑞壮烈牺牲了!他短短的一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他的英名,将和董存瑞、黄继光的名字连在一起,与日月同辉,鼓舞着人们在向四化进军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张武 肖允康
新华社记者 艾蒲 杨民清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福建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函授教育
提高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水平
新华社福州六月十五日电 福建省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函授教育,提高小学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
东山县是福建省的一个海岛。近几年来,这个县各个小学都增加了一些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这些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都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回乡知识青年和复员军人。他们热心教育事业,但因为缺少教学经验,文化程度又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为了提高代课教师、民办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于去年九月开办了函授教育,要求通过三年学习,使学员的语文、数学两科达到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的水平。函授教育以学区为点,全县共设语文、数学十四个函授教学班,组织全县四百名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参加函授学习。根据以自学为主、集中讲课为辅的原则,每天安排一小时自学,每星期六下午集中到学区上两节课,做到每周布置自学内容,讲授教材要点,布置书面作业。除专职教师讲授文化课外,还聘请老教师作专题讲座,讲怎样钻研教材,怎样备课、写教案,怎样做班主任等业务知识。
通过前一阶段的函授培训,大部分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了提高。西埔小学民办教师林桂琴,原来业务生疏,不懂教学法,她在老教师帮助下,通过函授学习,教学水平提高很快。近来,她已为学区和县开了多次公开教学课,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埔头小学民办教师吴梅春、埕英小学民办教师何苏贞,分别担任三年级和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她们所教的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区语文统考时,成绩都名列前茅。


第4版()
专栏:

缪云台先生夫妇离美回祖国定居
增补缪云台先生为五届政协委员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五日电 原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委员缪云台先生偕夫人赵佩玱女士决定放弃美国国籍回国定居,今天上午乘飞机到达北京。缪云台先生和夫人是六月十日离开美国的。
缪云台先生今年八十五岁,曾是一九四六年旧政协代表。他于一九四九年秋去香港,一九五○年又由香港去美国,先后在美国、日本居住近三十年。今天,他回到祖国,高兴地说,我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缪云台先生的外甥朱希贤和夫人杨美云陪同缪先生夫妇到达北京。
前往机场迎接的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熊向晖,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副秘书长薛子正,政协副秘书长孙起孟,以及缪云台先生的在京老友钱昌照及其夫人沈性元和邹秉文、钱端升等。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五日电 刚从美国回国定居的缪云台先生今天下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昨天,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协商通过,增补缪云台先生为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附图片)
新增补的五届政协委员王光美和她的哥哥王光英在政协会议上。
新华社记者摄
←六月十五日刚从美国回国定居的缪云台先生(右)在政协会议上同屈武(中)、钱昌照(左)交谈。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美展在京正式展出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五日电 《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美术作品展览》今天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展出。这个展览是由全军美术展览办公室、中国美协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四百七十多件美术作品,有不少就产生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这些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洋溢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其中有的再现了祖国边疆的壮丽山河,有的揭露了越南侵略者在我边疆犯下的滔天罪行,有的展示了我边疆军民同仇敌忾、奋起还击的战斗情景,有的歌颂了那些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的战斗英雄。在形式上,有泼辣粗犷的速写,也有比较精致的油画、国画、版画,还有烙画、剪纸和雕塑。还有一些是边防少年美术爱好者寄来的蜡笔画。


第4版()
专栏:

农民夜校好!
编者按:农民夜校,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办学形式,它是群众学文化、学技术的场所,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各地农村党组织大都有举办农民夜校的经验。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满足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办好农民夜校已成为目前农村的一个新课题。希望有关方面,不断总结新经验,加强具体领导,把农民夜校办得更好。
吉林省浑江市四道沟公社坡口、双顶山两个大队地处偏远山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两个大队党支部都认识到,农业要现代化,农民必须有文化,懂得科学技术知识。于是,他们恢复了农民夜校,并分别成立了夜校领导小组,由一名党支部副书记任组长,还发动团支部、妇联、民兵连、学校等参加这项工作。他们着重抓了几件事:一是注重实效安排学习。夜校围绕生产确定学习时间,根据社员需要安排学习内容,按照居住条件选择学习场所。农忙少学,每周学习一次;农闲多学,每周一、三、五晚上学习一个多小时。二是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不少对学习意义认识不足、学习有困难的社员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夜校学习。三是要求干部带头学习,起到表率作用。
办好农民夜校,要有一支得力的教师队伍。这两个大队,从干部、回乡知识青年、民办教师和公社农科站、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中,选聘了九名事业心强、群众信得过、有一定文化、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的兼任教师。经过群众讨论,教师每讲一课给四分工的补贴。他们对教师进行了训练。多数教师讲课通俗易懂,辅导耐心细致,很受大家欢迎。
农民夜校规定了考勤等制度,树立典型,开展竞赛,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有一次,下着大雨,双顶山大队夜校的教师以为学员们不会来上课了,可是当他来到夜校门前时,许多人已在那里等候。坡口大队社员王明德原来不识字,大队一办起夜校,他就第一个报名参加,每次学习都到得早,走得晚。
现在,坡口、双顶山大队的夜校,已办起两个扫盲识字班,一个农业常识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七十二人。社员群众在夜校里学政治、学文化、学农业技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领导不够得力,同生产实际结合得不够密切。这两个大队的党支部已注意总结经验,采取了改进措施。
张金锁 关云发 马兴武


第4版()
专栏:来信

认真办好农民夜校
农民夜校以前叫“政治夜校”,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这么叫。这个阵地,曾经被林彪、“四人帮”所利用,并受到很大破坏。因此,较长时期以来,领导不提它,群众不爱它,大多数地方是“夜校挂块牌,学习无人来”,有的甚至连牌子都摘掉了,干脆停办。
农民夜校究竟还要不要办呢?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是十分需要的。目前,农村的文化很缺乏,许多妇女还是文盲。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农民又迫切需要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就我们国家的现实来讲,又不可能把几亿农民分期分批安排进学校学习,因此,认真办好夜校,让农民在这里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是一个最实际的办法。
夜校怎么办呢?一,名称最好改为农民夜校。这比叫“政治夜校”更符合实际。二,健全领导机构。不要硬性规定一律由生产队长担任校长、由队委会成员组成领导班子,这只是形式上的重视;应该由那些文化水平较高、有点组织能力的同志组成领导班子,授权他们负责抓好这项工作。三,实事求是地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文化,结合做好识字扫盲工作;学习政治时事,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学习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学点文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如教教歌子,讲讲故事,还可以排演一些小型节目。四,改变学习制度。以前有很多制度不切合农村实际,例如,不管农忙农闲,提出什么“农忙不转向,越忙越要学”,很难办到。学习制度,一方面要因时制宜,忙时少学,闲时多学;另一方面还要因人制宜,按照文化程度的高低予以分班编组,轮流上课,以利老师进行辅导。
湖北省监利县毛市公社 徐长新


第4版()
专栏:

山村的夜晚
地处沂山脚下的山东省临朐县杨家河公社朱家峪大队,每天晚上,图书室里、夜校里灯火通明,读书声、歌声不断,使偏僻的山村显得一派欢乐。
今年春天,朱家峪大队的青年们,在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办起了青年夜校。根据青年的文化程度、爱好和需要,分别开设了理论班、农机班、养蚕班、林业班,共有八十五名青年参加学习。同时,团支部发动青年义务劳动,盖起了图书室,先后凑集和购买了一千多册政治和科技书籍,制定了借阅制度,固定专人管理,广泛开展图书借阅活动。团支部还订了十五种报刊和杂志,供青年学习。
这个大队共八个自然村,十九个居住点,最远的村离大队五里多路。但是青年们学习的热情很高,不管刮风下雪,许多人都按时赶到夜校学习。
最近,夜校农机班的第一批三十五名学员,通过考核,已有三十名毕业,成绩突出的两人担任了大队拖拉机驾驶员,其余的当了生产队的农机手。
吕学奎 王成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