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是“好得很”,不是“乱得很”
甘肃省地、县委宣传部长学习班同志谈农村政策落实问题
本报讯 据《甘肃日报》记者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正在我省农村逐步落实。情况怎样?有两种反映:一种认为“好得很”,另一种认为“乱得很”。
究竟是“好得很”还是“乱得很”?最近我们采访了全省地、县委宣传部长学习班的同志。无论是个别交谈,还是开会座谈,特别是听了那些前一段就在生产队里亲自蹲点落实两个文件的同志的介绍,情况跟“乱得很”的议论完全相反。他们认为: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的根本目的,就是扫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余毒,在农村工作上彻底拨乱反正,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把农业搞上去。这两个文件已发挥巨大作用。许多同志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材料说明了这一点。表现最明显的一点是,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形成的那种“上地一窝蜂”、“出勤不出活”的现象,正在得到纠正,劳动效率开始提高。各地、县同志普遍认为今年春耕生产进度快、质量好。东乡族自治县今年春播时间比前些年缩短了三分之一。凡是贯彻两个文件好的地方,都出现了社员“要活干、争活干”的局面。有的地方因为出勤的人多,劳动效率高,出现了“没活干”的情况,开始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增加集体和社员收入。山丹县红寺湖公社今年实行“五定一奖”生产责任制,春耕准备工作提前完成,当时没有活路,公社认为这里正是拾发菜的时节,就让社员开展这项副业生产,仅十天时间全社平均每人收入三十元,既有利于社员,又有利于国家。表现最明显的另一点是,实行“五定一奖”后,正在改变前些年“吃大锅饭”时形成的那种“众人老子无人管”的现象,社员的责任心增强了,再加上国家实施收购农副产品加价的政策,干部社员信心很大,正把心往增产上操,把劲往增产上使,许多人“干春天活,想秋天事,干今年想明年”,开始出现了社员“把队里的财物当自己的一样爱护,把队里的事当自己事一样办理”的新气象。文件下达之前,秦安县五营公社麻沟二队有十六辆架子车,无人管理,只有一辆能用;实行“五定一奖”责任制后,责任到人,一个早晨,社员自己想方设法就修好了八辆。康乐县鸣鹿公社洼滩大队上洼地生产队,往年路旁的地人踏牲畜踩无人管,今年一搞“五定一奖”责任制,很快路旁地边就搭起了黑刺墙。队干部高兴地说:“都这样干,我们工作也就有劲头了。”表现最明显的第三点是,生产队有了一点自主权,开始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平调劳动力的作法有所纠正。民乐县产的红头大蒜是出名的,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把种蒜斥为“资本主义”,限制种植;今年贯彻两个文件,由生产队决定种植计划,全县种大蒜四千五百亩,比去年又增加了一千多亩。劳力安排也是这样,前几年这个县对当年生产与长远利益处理得不当,全县统一抽调了近两万人的农田基建专业队,影响了当年生产;今年把抽调的劳动力全部退回,由生产队安排,受到群众欢迎。变化最明显的第四点,就是集市贸易开放后,社员互通有无,“手头活了”,有些困难的地方初步改变了前些年人口外流的状况。社员觉得日子有盼头了。在集体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现在农村还出现了四多:即养鸡养鸭养羊的多了,栽树种菜的多了,修庄子做家具的多了,搞家庭副业的多了。群众满意地说:“中央制定的政策得民心,顺民意,多年来没有过的心劲又上来了。照这样办,不愁农业搞不上去。”
既然如此,“乱得很”的看法是怎么产生的呢?通过座谈、个别访问,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我们有些干部长期受林彪、“四人帮”的影响,习惯于一声喊到底,搞命令主义。在贯彻执行两个文件过程中又用“雷厉风行”代替细致的工作,用“硬推”代替经过试点逐步推广,情况千差万别,却要搞成“一刀切”,发生了一点缺点、毛病又惊慌失措,认为政策“偏了”,不做工作,却站在一旁埋怨。二,林彪、“四人帮”混淆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界限,对农村卡的很死。多年来,我们许多干部接受了那一套,宣传了那一套,执行了那一套,在那个轨道上走熟了,以为取缔集市贸易、自留地就是堵资本主义的路子,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就是社会主义,如今开放了集市贸易,又搞“五定一奖”、按劳分配,觉得跟前几年的死框框不一样,就视为离经叛道,“乱得很”。三,还有一小部分同志家里劳力少,人口多,前几年搞平均主义还好混,现在一搞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触及到自己的利益,就感到日子难过,想不通,觉得不仅“乱”,而且有些“糟”。在座谈中,许多同志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第一种是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只要认真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方法得当,多做工作,问题是不难解决的。第二种是革命过程中必然有的。现在拨乱反正,总会有一些思想禁锢的同志用原来的标准衡量问题,必然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歪脖子看戏,往往把戏看歪了”。我们要做思想转化工作,帮助他们重新学习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补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课,促使他们摆脱极左路线的思想束缚。第三种也是难免的。问题是如何看待。任何政策决不会使人人满意;如果绝大多数人满意了,我们就应该抛弃个人的考虑,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只要农业生产搞上去了,个人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决不可因自己个人利益受到触动,就怀疑甚至阻挠党的政策的落实。
那么,现在全省贯彻两个文件的进展状况如何呢?据各地、县同志介绍,已经普遍动起来了,但是仅仅是个开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怕“反右”、“纠偏”、“挨斗”,贯彻得还很不得力,有的迟疑、观望,文件卡在他们那里还没有直接同群众见面;有的文件虽然同群众见面了,但是只念了念,群众记了些个别条文或者某些话句。比如只记住了搞作业组要实行“包工到组”,却忘记了“统一核算”;只记住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却忘记了对存在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必须加以克服,结果产生了一些片面理解。由此可见,现在根本不是什么“过头”,更不是什么“纠偏”的问题。社员怕的不是什么“乱”,而是怕政策变。他们说:“过去是困难来了定政策,生活好了变政策,运动来了批政策,我们就怕以后再变政策。”如何使两个文件很快全面落实?在座谈中,许多同志认为当前的阻力主要来自极左思潮,首先要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肃清极左流毒,澄清干部中的糊涂认识,冲破各式各样的思想束缚。其次,要原原本本地宣传两个文件,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把干部群众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政策上来,真正做到把政策交给群众,逐步全面落实,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坚持政策兑现,取信于民,促进农业持久地、高速度地向前发展。


第2版()
专栏:

春风喜雨滋麦壮
——南阳盆地小麦丰收见闻
麦收时节,素有河南粮仓之称的南阳地区,今年麦收格外繁忙。南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古战场上,如今正进行着一场夺取小麦丰收的大战。
今年,南阳地区八百万亩小麦总产和单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据收打的初步统计,比去年增产一成以上,是河南省增产最多的一个地区。全区十三个县、市,个个增产。过去单产较高的南阳市郊和南阳、新野、西峡等县,今年继续领先;过去单产较低的邓县、方城等县,今年增产幅度较大。各县出现了一批亩产五百斤以上的公社、过“长江”的生产队和超千斤的地块。
丰收时节,饮水思源,谁也忘不了今年小麦丰收是怎样得来的。社员们高兴地说:今年是刮了春风,下了喜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政策深入人心,俺们有劲头,有奔头,小麦咋能不增产?!
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邓县,一百五十万亩小麦今年获得从来没有过的好收成,总产和单产都比去年增长两成左右。过去,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谁抓生产谁有错,反右不反“左”,斗争搞过火,搞得干部群众没心干工作,全县夏粮单产长期徘徊在二百斤以下。去年以来贯彻党的政策,特别是通过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全县干部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都敢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抓生产了。干部敢干,社员更大干。今年,邓县近六千个生产队百分之九十落实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建立了生产责任制,小麦种得基础好,管得又精细,连续战胜了旱、风、虫和低温等自然灾害,产量就上去了。
南阳盆地有五百多万亩黑土上浸地,三天无雨地张嘴,一阵大雨满地水。今年经过人们的努力,这种坏地小麦收成也不错。位于“盆底”中心的南阳县汉塚公社三八大队,二千多亩小麦大多是黑土上浸地,由于兴修了水利,改良了土壤,增施了肥料,今年平均亩产超过七百斤,每亩比去年可增产一百斤。
伏牛山区的镇平、内乡、西峡和淅川等县,许多自然条件差的山地、岗岭薄地和拉腿田今年也大幅度增产。“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内乡县,今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五定一奖”的麦田管理责任制,联系产量,任务到组,超产奖励,小麦种得好,管得更好,全县四十六万亩小麦普遍增产一成以上。淅川县过去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徘徊不前,今年夏季有了新的突破。丹江水库灌区的十多万亩小麦丰产方,今年亩产一般都超过四百斤。
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南阳地区给国家贡献越来越大,把南阳建成“河南粮仓”,成为一个商品粮基地,这一愿望的实现为期不远了。
新华社记者 伊心恬 戴德义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认真落实党的经济政策
江苏湖北浙江油菜籽增产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油菜籽生产获得丰收,总产量比大丰收的去年增长一成以上。
油菜籽是江苏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去年油菜籽大丰收后,城乡食油供应都有改善。今年为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鼓励社员种足种好油菜,江苏省从去年起把原来规定的超产油菜籽全部由国家收购的办法改为按一定的比例收购和提留。政策兑现以后,社员积极性大大提高,全省油菜种植面积从去年的二百三十四万亩扩大到今年的三百三十万亩。
据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省油菜籽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一成。
湖北省油菜籽增产主要是推广了油稻稻一年三熟的耕作制度,利用双季稻的冬闲田种植油菜,在这方面黄冈地区搞得最好。
据新华社杭州电 今年浙江省二百八十多万亩油菜籽总产量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八以上;单位面积产量也高过去年。
为了尽快改变油料生产落后的面貌,中共浙江省委和各级党委对油菜籽生产非常重视。去年冬播油菜时,各地(市)、县委都认真处理好冬季作物的粮、油、肥关系,千方百计扩大油菜籽的播种面积,建立油菜籽生产基地。据统计,全省今年油菜籽实收面积比去年扩大了十七万多亩。(附图片)
湖北省广济县油菜籽丰收,各社队及时向国家交售。图为石佛寺公社社员准备交售油菜籽的情形。 刘 超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千方百计提高质量为铁路运输提供合格的机车
大同机车工厂开展群众性质量大检查
本报讯 大同机车工厂广泛发动群众,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做到好中求多,好中求省,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取得显著成绩。今年以来,产品质量不断升级,生产持续上升。截至五月底,新造机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三点三,平均每台机车的成本比去年降低五千零三十四元,仅降低成本一项就多为国家提供积累六十三万九千多元。
大同机车工厂生产的前进型蒸汽机车,是我国目前铁路货运的主要牵引动力,承担着全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货运任务。过去,由于机车质量不稳定,经常出现“两窝”:因质量问题出不了厂,形成“机窝”;出厂后经常“趴窝”,既给国家造成浪费,又给铁路运输带来一定困难。为了彻底消灭“两窝”,切实把生产转到质量第一的轨道上来,为铁路运输提供合格的机车,这个厂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充分发动群众,揭矛盾,摆问题,开展群众性质量大检查,并通过办展览、算细帐等办法,向全厂职工进行“质量第一”的教育,开展以扫“两窝”为目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这个厂着重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整顿技术基础。他们把整顿技术基础工作,作为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规格的重要一环来抓。过去,由于技术基础工作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毛坯件、加工件的废品率高,造成很大浪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首先从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抓起,对全厂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产品、每一件工装和每一台设备,全面进行普查、鉴定,一个一个“过筛”。对全厂的主要生产工序编制了三百多项规程,发到每个班组、机台,落实到个人。对不完全和不符合标准的工艺装备,采用修、造、添的办法,一一整修补齐,充实了测试手段。铸钢车间过去由于工艺规程不健全,质量事故较多,废品率高。抓了工艺规程的整顿后,质量事故大大减少,废品率明显下降。同时,这个厂还整理核对了零部件加工图纸,并对机车原设计图纸作了部分较大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机车的燃烧、出力等性能,方便了运用和检修。
立足现有基础,抓住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有计划地对老设备、旧工艺进行革新改造,是这个厂提高产品质量的又一条措施。锻工、柴油机两个车间通过大搞革新改造,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原材料、动能消耗。汽室套是蒸汽机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几何形状复杂,工艺要求高,质量长期不过关。他们采用电子新技术对原设备进行改造之后,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
大搞质量攻关。煤水车轴瓦发热,是这个厂机车生产质量的老大难问题。这个厂组织有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参加的技术力量,抓住这一质量课题,进行攻关,终于使轴瓦发热的问题得到解决。今年以来,每台机车基本上达到一次试运合格。这个厂对在质量大检查中揭出的关键质量问题,分为三类,分别采用工厂、车间、班组三级攻关的办法,逐一突破。一些车间还开展了“上下工序对口会诊、一条龙质量攻关”活动,使多年来解决不了的质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马德宝


第2版()
专栏:短评

让名牌特产生辉添彩
到商店买东西,谁都愿意买名牌产品。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名牌特产,有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
这些名牌特产,所以被保留下来,并日臻完善,是因为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为人民所需要,为人民所喜爱。从事名牌特产生产的艺人和手工业者,都有比较丰富的制作经验。我们在发掘、发展名牌特产的时候,应该深入总结、提高他们的经验和成就,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对那些后继乏人的行业,应当尽快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新生力量。名牌特产绚丽多彩,工艺复杂,手工操作者多,可以容纳不少人就业。有志于此的青年,只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就会成为生产中的能工巧匠。
名牌特产,要名副其实,在“名”字上多用脑筋,多花气力。没有高质量,丧失了在群众中的信誉,名牌就倒了。这方面的教训,过去是不少的。“宁可少些,但要好些”,这是维护名牌产品的一条基本要求。


第2版()
专栏:

为温州“十字花”设计新图案
本报讯 温州“十字花”是浙江省温州地区传统的手工艺名牌产品(包括餐桌台布、枕套、围裙、窗帘、茶巾、钢琴罩等两千多个规格品种),远销亚、非、欧、美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解放后温州地区专业生产“十字花”的工人达一千余人,农村副业挑花人员有三十多万。前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老艺人被当成“反动权威”批判,“十字花”生产连年下降,质量和数量都满足不了外贸出口的要求。
今年一月,浙江省和温州地区有关单位和浙江美术学院的教师,对“十字花”的生产进行了调查。主要根据“十字花”设计落后于生产的情况,举办了设计训练班。由浙江美术学院教师讲课辅导。培训期间,还由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分公司的同志介绍了国外“十字花”设计趋势和温州“十字花”在国外市场上的需求情况。学员们认真研究了试销对路产品的设计图纸,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绘制了十八种新图案。其中有:传统题材创新路的“孔雀牡丹”;突破国外“路易式”“十字花”布局的“镶边大套”;有针对日本、西德市场需要淡雅大方的“野花小草”;有打破“十字花”生产中见物不见人的“飞天”等。这些新设计,经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分公司审定,已陆续投产。


第2版()
专栏:

湖南省铜官陶瓷工业公司
增添陶瓷新品种——石器
据新华社长沙电 新华社记者孟凡夏报道,在湖南省铜官陶瓷工业公司生产的产品中,近年来增添了一个新品种——石器。这种产品问世后,声誉越来越高,现在已经远销欧、美、亚、澳等地。
石器又名石瓷。它于一九七六年在铜官正式生产以来,发展得很快。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它的产量已经比投产的头一年增加了十倍,花色品种达到六十多个。目前,这里大批量生产的石器产品,有成套餐具、茶具、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纪念品等多种。
据铜官陶瓷工业公司负责人介绍,石器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两者之间的一种产品,具有厚实耐用、美观大方等优点。它是以陶土作胎,用制瓷工艺来加工,外面再拿彩釉进行打扮的,成品价格低廉。它在烈火上烧烤、高温中蒸煮不会裂,碰撞不易破。这位负责人介绍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将托在手上的一只精美的石器茶杯往地板上一扔,当啷一声,使记者吃了一惊。拣起来一看,仍然完好无损。由于石器具有上述优点,因此,它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在西方国家,近几年来快餐馆兴起,饭馆里是机械化洗碗,他们很需要这种经得起碰撞、受得了高温蒸煮的餐具。


第2版()
专栏:

屯溪徽墨生产日益兴旺
本报讯 徽墨,历来与宣纸、湖笔、端砚媲美,称为“文房四宝”。安徽省屯溪市就是著名的徽墨产地。
徽墨创于唐朝末年的李廷珪,宋、明、清三代有很大发展。人们熟悉的清代四大制墨家之一的胡开文,就是在乾隆四十七年(公元一七八二年)在屯溪开设墨店的。他继承了历代制墨家的经验,在选料配方和制作工艺上都有独创。他的墨,色泽黑润,香味浓郁,舐笔不胶,入纸不湮。现在的屯溪徽州墨厂,就是在胡开文墨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打倒“四人帮”以后,徽州墨厂广大工人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使徽墨在质量上又有提高,数量上有所发展。高档墨生产已由一九七四年以前的年产六、七十斤,发展到年产一万斤。一百一十多个品种畅销国内外,受到广大书法家的好评。


第2版()
专栏:

河北省涿县工艺金丝挂毯厂不断创新图案,改革生产工艺,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美芝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