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阜新市领导同志分工包干处理信访积案
已对三十二件老大难积案提出了处理意见
新华社沈阳六月十二日电 辽宁省阜新市的领导同志分工包干处理信访积案,收到显著效果。
中共阜新市委去年十二月果断作出决定,对全市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三十四起信访积案,由十三名常委和两名革委会副主任分工包干处理。阜新市委包括第一书记在内,每个领导同志都分工负责处理若干件信访积案。到目前为止,已对三十二件老大难积案提出了处理意见。市委还要求各县、区、局党委,都由常委分工包干处理有关本地、本单位的老大难案件。现在,有一百多起案件,正在由阜新市各县、区、局常委分工包干处理。
阜新市有些案件已经拖了二、三年,有的甚至七、八年得不到处理。其原因有些是上下之间认识不一致,议而不决,有的则属于不负责任,互相推诿造成的。还有些是上访人要求过高,而有关部门又缺乏细致的思想工作,使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常委们分工包干处理积案,主动听取上访人员的意见,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在核实案情的基础上,将有关单位的领导找到一起,统一认识,按政策办事,应该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案件,决不再拖延。阜新煤矿学校的一位教师,一九六六年被定为地主分子遣送农村。此案于一九七八年六月经复查,已经定为错案,但呈报审批手续时,有关部门之间来回拖了九个多月,使本人又多次上访。这次市委领导同志亲自过问,很快就得到落实。


第4版()
专栏:

把雷锋精神带到瑶寨
——记蒲芦公社党委书记覃秀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小瑶山区的瑶寨里,经常看见一个身穿一套褪了色的黄军装,脚穿麻草鞋的中年人。他每到一个村寨,不论瑶、壮、汉族男女社员都象看见亲人一样,老远地就跟他打招呼。这就是被山区各族群众誉为“把雷锋精神带到深山瑶寨”的蒲芦公社党委书记覃秀裕。
覃秀裕原是沈阳军区某部队的管理股长,是一个自觉学习雷锋的好干部。多次受到部队党委的嘉奖和通报表扬。
一九七五年部队有一批干部要转业到地方上工作,覃秀裕这个在部队战斗了二十年的老战士,积极报名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一九七六年二月,部队党委批准他转业到故乡广西荔浦县,安排在县副食品公司担任副经理。
覃秀裕到副食品公司报到以后,公司经理对他这个助手很客气,生活上很照顾,不仅给他分配了较好的住房,还专门给他配备了一辆新凤凰牌的自行车,并给他已经随军多年的爱人在公司门市部安排工作。覃秀裕心里很不安,他想原来自己是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现在不但不艰苦,反而生活条件很优越。于是,他再次向部队党委和县委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派他到山区去,和那里的人民一道改变山区穷困落后的面貌。不久,他的要求被批准了,县委决定调他到全县比较艰苦的西部小瑶山区浦芦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
覃秀裕来到公社的第三天,就让公社副书记、瑶族干部李有能带他到离公社六七十里远的万全、古立、万福三个瑶族聚居的大队去。他背着一捆自己买来的《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等图书爬山涉水向深山区前进。就这样,他白天边走边看,晚上同干部、社员座谈,六天时间把三个大队走了一遍。
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熟悉了深山瑶寨的情况,覃秀裕感到对改变山区穷困落后的面貌有了信心。他想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山区也有它有利的条件,竹、木资源和各种山货土产都很丰富,只要逐步改善交通条件和落实好经济政策,这里完全可以建成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山区。
公社党委分工时,考虑到覃秀裕刚到山区,需要有个适应过程,暂时没有同意他到边远山区大队蹲点的要求,分工他抓社直机关和财贸工作。覃秀裕在分管财贸工作期间,办事严肃认真,坚持原则,从来不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别人谋私利。他的生活也非常俭朴,他用的一只旧木箱还是参军时带到部队去的。有一天,和他同时参军的老战友来看他,发现他房间里空荡荡的什么新家具也没有,只有这只旧木箱,就劝他把旧木箱丢掉,并帮助他做个五斗柜和一对沙发。覃秀裕意味深长地说:“老赵,这可是我的传家宝啊!我就来带这个头,不做那些家具。”
覃秀裕和他爱人每月工资有一百多元,只有两个孩子上学,生活比较宽裕。但他平时生活非常节省。他对自己这样克勤克俭,可是,对国家、对集体、对有困难的群众却很慷慨。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累计有一百三十五元的出差补助费,他一分没领,应领的补助粮票一百二十五斤,他一斤不要,但是一九七七年,当他知道县里正在兴建的长滩河电站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就毫不犹豫地拿出节余的五十元钱,以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名义汇寄给长滩河电站工程指挥部。有个小学生躲石炮不幸受伤,需要立即送县医院动手术治疗,学生的家长当时没有钱,他知道后马上就拿出二十元钱送去。象这样无偿地支援困难户和五保户社员,三年来共有八次。
覃秀裕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人,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上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热情帮助。有一天,他从万全大队桃树脚生产队回公社,刚出村就看见公社食品站有个收购员在收购鸡鸭,排队的社员很多,收购员又称秤又付款,忙不过来,覃秀裕把袖子一卷就上去帮助收购员称秤。社员们一见笑着说:“老覃又当上收购员了!”
今年春节前,浦芦公社原党委书记调到别的公社工作去了,县委决定由覃秀裕担任公社党委书记。他的担子重了,要考虑的问题多了,但他仍然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把群众时刻放在心上。旧历年除夕下午,他象往年一样,给公社附近两个七十多岁的五保户社员亲自送去了年货,他们感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书记啊!”
新华社通讯员 陆良宇
新华社记者 肖美俊


第4版()
专栏:

陈伟强创五十六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广东二十一岁运动员陈伟强,六月七日在上海全国举重达标赛56公斤级的比赛中,以151.5公斤的成绩,打破了伊朗选手纳西里保持的151公斤的挺举世界纪录。
孙文志摄(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第4版()
专栏:

作家丁玲正在撰写新作
著名女作家丁玲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约,正在重新编定她的作品选集。这套新的选集将分为小说、散文、评论三辑出版。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也即将重印出版。
她正在撰写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续篇——《在严寒的日子里》。


第4版()
专栏:

著名维吾尔族叙事长诗《艾里甫——赛乃姆》改成歌剧上演
新疆著名的维吾尔族民间叙事长诗——《艾里甫——赛乃姆》,最近由新疆歌剧团改编成大型歌剧搬上舞台。
歌剧《艾里甫——赛乃姆》全剧共五幕八场。剧中通过我国古代新疆某一汗国一对维吾尔族青年恋人——艾里甫和赛乃姆,为争取恋爱自由所经历的曲折道路,揭露了封建制度的丑恶,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苦于封建压迫和宗教压迫,渴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第4版()
专栏:

射击运动员林波平一项满环的世界纪录
中国射击运动员林波,六月七日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射击预赛郑州赛区上,平了一项满环的世界纪录,打破了一项国家纪录。
陕西队青年运动员林波在男子小口径自选步枪3×40项目四十发卧射比赛中,以四百环的优异成绩,平了这个单项满环的世界纪录。
十日,他在男子小口径标准步枪3×20项目比赛中,以五百七十九环的新成绩,打破了他去年创造的五百七十八环的全国纪录。
今年二十三岁的林波在国内外射击比赛中,曾九次打破五项全国纪录,其中三次平世界纪录。


第4版()
专栏:

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并上演《李慧娘》
十几年前曾经在观众中引起广泛兴趣的昆剧《李慧娘》,最近再度同首都观众见面。这是今年一月重新恢复建制的北方昆曲剧院新近上演的剧目之一。
在文化大革命中,这出戏被打成“反党坏戏”,编剧孟超、导演白云生被迫害致死,有关人员受到株连,北方昆曲剧院被迫解散。今天,北方昆曲剧院得到恢复,冤案平反昭雪了,剧院同志决心更加努力地继承和发展昆曲艺术,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热情服务。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健康报》将于七月一日复刊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全国医药卫生战线的专业性报纸——《健康报》,定于今年七月一日正式复刊。复刊后的《健康报》,将根据新时期的总任务,组织和动员广大医药卫生工作人员发扬光荣传统,进行医药卫生现代化建设,为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而奋斗。《健康报》目前暂定为周刊,每星期日出版,每期对开四版。


第4版()
专栏:

从针灸治疗菌痢,看如何整理提高祖国医学
在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的讲台上,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共同提供了一篇《针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论文报告,引起了参加会议的中外专家、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注意。
(一)
在有些人的传统观念中,针灸只能治疗功能性的慢性疾病和止疼,不能治疗器质性的病变,更不能治疗急性传染性疾病。一九六○年以前,许多医院收治痢疾患者,一般都是用抗痢药物治疗,虽有疗效,但有些人副作用也很明显。当时,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邱茂良同志提出,能不能用针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有人反对说,菌痢是由细菌传染的,针那么几下,就能把细菌刺死啦?邱茂良翻阅了大量古典医籍,发现《黄帝内经》、《甲乙经》、《千金方》、《资生经》以及《针灸大成》中,均有针灸治疗各种肠道系统疾病,其中也包括菌痢的记载。邱茂良虽然没有用针灸治疗菌痢的经验,但他在长期实践中,曾用针灸治好过病毒性感冒、肺炎、肠炎、疟疾等病症。他认为:古人确实是用针灸治疗痢疾的。只是在清末以后,反动统治阶级摧残针灸事业,使学针灸的人越来越少,治疗范围也越来越窄。自己作为一个老中医,有责任把这一祖国医学遗产挖掘出来,使之为今人的健康服务。
从一九六三年起,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先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协作,认真研究古人用针灸治疗痢疾的经验和理论,并用近代科学方法加以整理、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十五年来,他们先后收治了一千二百三十六例菌痢患者,在不用任何药物、单纯用针灸治疗的情况下,治愈率达百分之九十二左右。据五百九十六例大便细菌培养阳性的菌痢患者的疗效分析:针灸后平均一点八天患者体温即降至正常,二点九天腹痛症状消失,二点一天腹泻症状被控制住,三点九天大便显微镜检查看不到脓细胞和红血球,五天大便细菌培养转阴。这一成果,不仅节约了大量药物,使有些患者得以避免因服用抗菌素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冲破了某些人的旧观念,为治疗急性传染性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一九七八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它被评为一级成果。
(二)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于疾病的认识是不完全的,有些也是不具体的,因此,古书上虽有针灸治疗痢疾的记载,但都失之笼统。以选取穴位为例,古医书记载有关治疗肠炎、痢疾的穴位有五十多个。这五十多个穴位,是不是每一个都有效?那些最有效?第一年,邱茂良和同志们一起,选取了和肠道系统关系比较密切的十八个穴位。针灸这些穴位,治疗十多个病情较轻的患者,结果,大部分有效果,但不如用药来得快,少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仍改用药物治疗。这时有人怀疑了。参加实验的同志认为:祖国医学遗产好比一块“土玉”,需要我们认真琢磨。这个琢磨的过程是长期的,艰苦的。这次,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疗效,却证明针灸对于治疗痢疾是有一定效果的。效果不理想,是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完全,不深入。第二年,他们通过实践,舍弃了一些原理、作用大体相同的重复穴位,使针灸穴位从十八个减少到十个,疗效有了提高。
针灸穴位减少了,疗效反而提高了,这是为什么?古医书记载,针灸不要“多针幸中”,要“精简疏针”,才能“针力专”,效果好。参加实验的中西医反复琢磨了古人的这一治疗原则,并在实践中,结合筛选穴位,探讨怎样才能精简疏针,做到针得中,针力专。大家认为,中医西医学说对菌痢的病因、机理说法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菌痢的病根在肠道。肠道发生病变,就会引起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如能集中针力,消除肠道病变,不是就击中要害了吗?怎样才能集中针力,消除肠道病变呢?《黄帝内经》记载,最直接作用于肠道的是“上巨虚”和“天枢”两个穴位,他们便以这两个穴位为主,给病人针灸。针灸穴位又逐渐从十个减少到四个,疗效果然从百分之七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六。从五十多个穴位,筛选成四个穴位,先后花了四年时间。
针灸治疗菌痢的另一问题是采用什么手法。古医书有关针灸手法的记载很多,明代特别强调“复式手法”。他们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它比起“提插为主,辗转为辅”的手法来,在疗效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操作上却烦琐得多,技术要求也很严格,很不容易掌握,也较难推广,便决定暂时舍弃。他们认为,对古人的东西,应持慎重态度,轻易肯定或者轻易否定,都不利于挖掘、整理祖国医学。而且医学科学总是不断发展的,今天证明无效的东西,也不能肯定它永远无效,将来在实践中,还要继续观察、比较。
(三)
有人认为,针灸只要找对穴位,把针扎下去就行了。这样认识是太简单了。针灸是中医的组成部分,要搞好针灸治疗,离不开中医理论。一次,一位高烧四十度的患者,一天拉四十多次脓血便,进院第一天,一位年轻的实习大夫,按常规给患者针灸,症状没有控制住。大家分析了患者病情和大夫针灸情况,认为诊断是对的,穴位也没有错,但刺激量不够。于是,加深进针深度,加大刺激量,四个小时后,病人体温开始下降,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脓血便情况也有改善。根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逐渐减弱针灸刺激量,四天后,诸种症状消失,五天后,大便细菌培养转阴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疗效?主要因为后者运用中医关于针灸的理论作指导。《黄帝内经》中说,病有浮沉,刺有深浅,病重浅刺,不能到达病所,病浅深刺,超过病所,都影响疗效。
针灸治疗菌痢,不仅要用中医关于针灸的理论作指导,还要用中医指导内科治疗菌痢的理论作指导,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有一个时期,他们根据常规,在菌痢患者进院后,给病人针灸“上巨虚”、“天枢”等四个穴位,有人病情迅速好转,有人好转得比较慢。为什么效果不同呢?他们结合中医指导内科治疗菌痢的理论,分析了病人的情况。内科理论认为:急性菌痢分三型,热重湿轻型,湿重热轻型,寒湿型。治疗
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辨证施治。根据这个理
论,针灸治疗菌痢,也必须分别不同类型,辨
证施针。他们立即对热重湿轻型病人增加清热
的曲池、合谷穴位,对湿重热轻型病人,增加理脾化湿的阴陵泉穴位,病人病情迅速好转。他们进一步加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疗效也从百分之八十六逐步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二。他们认为,针灸离开了中医理论,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挖不到宝,也治不好病。
(四)
针灸为什么能治好菌痢?为什么细菌就被杀死了呢?他们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对于针灸治疗菌痢老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就不能更好地发扬、提高祖国医学,也不能使人完全信服。南京中医学院科研处邀请了生理、生化教授、专家一起研究,并从一九七四年起,和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协作,运用现代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对五十例菌痢患者和大量实验动物进行了十一项免疫指标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十一项免疫指标在针灸前后都有明显差异。如患者血液中三种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在针灸后三天,分别增加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三十三,针灸十二天后,分别增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二;溶菌酶含量,针灸三天后,平均增加一倍以上;杀菌活力,针灸后三十分钟,平均增加百分之七十三;痢疾抗体,针灸五天后,平均增加三倍半;粪便中的抗体,针灸三天后,平均增加百分之八十四。家兔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针灸后六天,平均增强百分之五十。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针灸能够激发、调动和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卫能力,充分发挥它与痢疾杆菌的战斗作用,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消灭了痢疾杆菌。至于针灸究竟通过那些途径来调动这些免疫防卫能力,免疫防卫能力又怎样消灭痢疾杆菌,这是他们准备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这一科学实验,不仅用近代科学方法,验证、分析了祖国医学关于针灸治疗菌痢的原理,而且进一步验证了祖国医学关于“扶正去邪”的理论。他们认为,只要在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祖国医学,并不断地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手段验证、提高、发展,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精华,将会大放异彩。 本报记者 缪宜琴


第4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铁观音”飘香
已经是花香茶绿的时节。在著名的福建“铁观音”茶乡——安溪县,采茶姑娘们身背竹篓,三五成群上山采摘春茶。茶园里,不时传来姑娘们的阵阵歌声。星罗棋布的茶厂里,电动制茶机隆隆作响。
地处闽南山区的安溪县,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境内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特别适于茶树生长。这里产的茶叶,有铁观音、奇兰、梅占、肉桂、佛手、水仙等三十多个品种,尤其是“铁观音”,乃是闻名中外的茶中珍品。“铁观音”茶树,叶呈长方形,绿叶上镶着红边,叶面纹细,叶肉肥厚,采用独特的半发酵制法,制成后比其他茶叶重而好看,有“重如铁,美如观音”之称,故得名“铁观音”。这种茶甘鲜醇厚,喝后余香在口,喉底回甘,又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称,特别为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各国侨胞所喜爱。解放以后,“铁观音”的产量直线上升。但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发展茶叶生产被扣上“抓钱丢粮”的帽子,安溪全县刮起一股大砍茶树的歪风,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了。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影响下,有人忌讳“观音”二字,怕说是宣扬迷信,于是把“铁观音”改成了“铁关音”,从此使它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粉碎“四人帮”后,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安溪县积极恢复有关茶叶生产的机构,整顿茶叶生产队伍,开办培训技术人员的学校,县委为茶乡一千多名受过打击迫害的基层干部和老劳模平反昭雪,还对其中一部分人授予技术职称。这样,很快在全县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发展茶叶生产的热潮。在“四害”横行时惨遭迫害而流落他乡的“铁观音”栽培能手、福建省劳动模范王万胜,已重返茶乡,当了县茶叶局茶叶试验站副站长。这位有四十多年种茶经验的老茶农,精神焕发,坚持在远离县城的一个茶场里,进行科学种茶试验。一百多亩枝枯叶黄的老茶园,在他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如今已是一片浓绿。前不久,他又翻山越岭,跑遍了“铁观音”老产区,提出许多加速发展“铁观音”茶树的好建议。
目前,安溪全县社社都有“铁观音”丰产园,社社队队都有茶叶初制厂,去年“铁观音”产了二千八百多担,比一九七七年增加了五百五十多担。今年春茶又比去年增产一成多,茶农收入也有了增加。
在安溪茶区四通八达的公路上,一辆辆卡车正在把茶叶运往各地。“铁观音”名茶又畅销国内外,香飘万里了。
新华社通讯员 陈万里 黄昆玉(附图片)
河南省商城县汪岗公社新开的万亩茶园,地处大别山区,这里岗岭绵延,雨量充沛,气温适中,驰名的绿茶“信阳毛尖”就产在这一带。
新华社记者 王刚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