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关心群众的好书记
去年底,湖州纺织机械厂建造的四套家属宿舍要分配了。厂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反复研究,认为党支部书记孙中石的小孩已大,住房拥挤,符合分房条件,应该分给一套。正在这时,厂里调来一位工程师。老孙想,这位工程师年大体弱,又肩负技术工作重担,应当尽量给他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便提出把分给自己的新住房让给他。
行政部门和工会同意老孙的意见,给工程师一套住房;把剩下的三套给老孙安排一套。老孙想,自己住房虽然狭窄,但眼前还可以将就,比起无房的职工好得多了。他说服了有关同志,把这套新住房让给了无房的职工。
说来也巧,新年刚过,县丝绸工业局又给厂里分了一套新住房。职工们都说这套住房该分给老孙了。行政部门和工会也有这个打算。可老孙心里另有一本账。他屈指一算,厂里将近二十名职工的住房有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当领导的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他又把这套设备较好的新住房让给了工人马家训。马家训全家激动无比,说:“老孙办事想着群众,为我们解决了住房困难,我们更要一心为现代化贡献力量。”
几次让房,孙中石也受了启发:光让房不是个办法,要尽快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必须采取积极办法。最近,老孙提出在年内自筹资金修建一幢四百五十平方米的职工家属宿舍。这个建议深得全厂职工拥护。
湖州纺织机械厂 钱闻远
浙江日报驻嘉兴地区记者站 倪勤宣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平凡而感人的事迹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事情人们很快就忘却了,有的事情人们却永远铭记在心。霍丘县医药公司零售门市部的同志热情为病人送医送药到家的事情,就给很多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有位老大爷来医药零售门市部买“利血平”,不巧,这种药卖完了。老大爷急得边捶打着双腿,边说:“我们那儿离这有一百三十多里路,进一趟城,真不容易啊。”门市部负责人陶云川忙安慰老大爷:“我们一定尽快想办法,等有药了,送到你家去。”然后便把老大爷的姓名、地址写在了“缺药登记簿”上。晚上,陶云川怎么也不能入睡,她想到老大爷疲倦的身影,想到老大爷家里病人痛苦呻吟的情景,越发着急起来。她想啊,想啊……忽然想到城内有两位老病号家里可能还有剩余的“利血平”药,就连夜找到这两位老病号家,得到了热情的支持。第二天一早,门市部的同志带上“利血平”,下午就赶到宋学义老大爷的家。老大爷感激地说:“俺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们的情谊啊!”
离县城五里路远的五一公社牌坊大队军属朱子英老大娘,患病不能起床,门市部的崔云侠、朱树群、孙元如、林利华、陈家树等同志知道后,主动组成了一个服务小组,利用休息时间,轮流去为朱大娘送医送药,一年四季从没间断。经过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朱大娘面色红润,身体健壮,又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了。现在,朱大娘到处诉说病愈的经历,要子女一辈子记住门市部同志的深厚情谊。
城内有几位年龄很大的五保户,不管那位老人一生病,医药零售门市部的同志总是轮流送医送药到家。
从一九七○年起,霍丘县医药公司零售门市部的同志就开始身背药箱、肩挑药担送医送药到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和街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共安徽省霍丘县委通讯组 赵阳升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刘主任救了我孙子的命
今年一月八日下午一时左右,我正在家里洗衣服,忽然听到外边有“救人”的喊声。还没等我出门,只见一位浑身上下尽是水的人,抱着我六岁的孙子进来。我一下愣住了!那人一进门就对我说:“快给孩子换衣服,别冻坏了。”再一掉头,他已经走了。救我孙子的这位同志是谁呢?我怪自己一时心急,忘了问那位同志的姓名。那天下午我心里一直不安,在这“三九连四九,神仙难出手”的腊月里,这位同志是怎样跳进几丈深的河里把孙子救上来的?这位同志的身子冻坏了没有?后来听人说,下河救我孙子的那位同志是个过路人,大约五十多岁。我就想,他穿着湿透了的棉袄棉裤怎么走路呢?傍晚,儿媳下班回来,我忙把这事告诉了她,叫她设法找到那位同志。儿媳满怀深情地说,救孩子的那位同志不是别人,就是咱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刘志高同志。那天,他正沿着河浜去县党校作报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在前边桥头上玩耍的小孩落水了。他连奔带跑,到桥下一看,小孩已被水冲到河中心了。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不顾自己身患多种疾病,连棉衣也未来得及脱,就跳进河里,把快要下沉的孩子救上了岸。
江苏建湖县近湖公
社镇西大队女社员 袁大宝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特别餐厅”
黄海造船厂有些职工的子女在石岛街上读书,小的才八、九岁。由于工厂离学校远,冬天中午休息时间短,孩子们不能回家吃饭,大都带着凉干粮。有些孩子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吃好,中午要做饭,又要骑自行车去迎送孩子,忙得不可开交。这件事被石岛一饭店的干部工人知道了,大家决定,开设一个“特别餐厅”,把这些孩子们的午饭包下来。
开设“特别餐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饭店设在石岛的主要街道上,每天要接待二千多名顾客。尤其是中午,顾客很多,餐厅里十几张餐桌总是挤得满满的。“特别餐厅”到哪里开设?人手能不能忙过来?都是问题。饭店职工群策群力,把二楼的会议室整理一下,摆上餐桌,让孩子们在这里吃饭。晚上把餐桌搬开,职工们照常开会学习。饭店的人虽然少,还抽出两名服务员,专门为孩子们分饭、分菜,清理卫生。为了付款方便,他们还和厂里协商,让厂里代卖餐票。为了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省,饭店职工费尽心思,不仅增加了一些新的面食花样,还尽量多做些软食和汤菜。饭店还请家长亲临饭店,观察指导。家长看见孩子们个个吃得饱,吃得香,而且花钱不多,感动地说:“孩子在这里比在家里一点不差,我们真放心了!”
山东荣成县 徐东璞 钱启民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根毛不舍”变废为宝
一根猪鬃有多重?它的价值又能有多大?可是,吉林省洮安县土产公司废品保管员刘绍亭同志却从收购进来的成十张、成百张、成千张的猪皮上,一点一点地为国家积累着财富,仅三年,便拔下猪鬃一百多斤。牛耳朵里的锋毛,有人注意过它吗?当刘绍亭听说是一种贵重的出口物资之后,便把收购牛皮时割下来的牛耳朵,一个一个地搜集到一块,用水洗净、晒干,然后把牛耳朵里的锋毛一撮一撮地剪下来,仅五年,他从六千多个牛耳朵里,剪下三斤二两多牛耳毛。
把一根根猪鬃,一撮撮牛耳毛,都收集起来,变成财富,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群众说,这是“根毛不舍”的精神。刘绍亭同志就凭着这种精神,做出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事迹。
他们公司的职工经常传颂着他抠“乌眼”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刘绍亭接任保管员不久,一次发现院角的大坑里堆积着许多废鞋帮。他问“这是怎么回事”?当他听说废鞋帮是造纸的好原料,只因为上边有“乌眼”,没法造纸,只好填坑时,他便做了一个抠“乌眼”的锥子,一有空便抠起来。从一只废鞋帮上抠下几个“乌眼”,这用不了多大力气,但要从数以万计的废鞋帮上,把所有的“乌眼”都一个一个抠下来,靠的是什么精神?还是那个“根毛不舍”的精神。就这样,在三年时间里,他从六万多只废鞋帮上抠下三十多万个“乌眼”,净重二百三十多斤。同时,被去掉“乌眼”的废鞋帮,成了很好的造纸原料。
在刘绍亭眼里,什么东西都有用处。他当废品保管员二十多年来,从十万多个装过青霉素的小瓶上,扒下五十三斤铝皮,二百一十斤软胶盖。还一缕一缕地从包装麻袋上摘下羊毛五百二十斤;一针一针地将破袋片缝补成包装麻袋一万多条;一锤一锤地从废钢铁上砸下铜、铝、锌等有色金属五千六百斤;一点一点地从废铁里挑拣出碎银一千零八十七克……。他还从“破烂”堆里挑选出大批旧布,泡洗后,给工厂供应了擦机器布二万七千五百斤。他还从骨料里熬出八千多斤骨油。
二十多年来,刘绍亭“以库为家”,很少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日和星期天。他不仅自己把工作干得好,还把身边的同志都带动起来。他们十几个人,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干这行,爱这行,精这行;不怕脏,不怕累,不为名,也不图利。只近三年来,全站就为国家积累财富五万多元。
刘绍亭寡于言谈,重于行动。他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自己的伙伴,带动全站的人。
许多职工都以他为榜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青年保管员邹学颜学习他,不仅很快掌握了本职业务技术,还能给全县废品收购人员讲课了。青年女工们学习他,用挑选出来的废布块,为制鞋厂打出四千一百多张袼褙。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却做出了极不平凡的贡献。刘绍亭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赞扬。一九七八年,刘绍亭同志被命名为吉林省的“劳动模范”,他所在的废品站也跨入了白城地区财贸战线的先进行列。
吉林洮安县
供销社秘书科
左景升 高庆堂


第4版()
专栏:

保卫四化建设,切实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大连西站货物仓库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有关失职人员受到严肃处分
编者按:大连西站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突出地反映了有些单位的有关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平时不抓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致使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教训是深刻的。各地区、各部门要发动群众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做好防火工作,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方针。要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开展防火检查。对多年不发生火灾事故,对防火工作有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鼓舞和物质奖励;对玩忽职守造成火灾事故的要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纵火破坏四化建设的阶级敌人,要依法严办,以保卫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报讯 今年二月十五日,大连西站货物仓库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事故,共烧毁各种物资五十车皮,计一千七百四十八吨;烧毁库房六个,共八百平方米,直接损失达二百五十万元。
二月十五日十五时许,该站装卸作业所一班工组,在一号库北门卸一车黄麻。电瓶叉式车女司机辛旦霞叉着第十二托盘黄麻,行至库内四号货位拐弯时,发现叉式车右轮下部起火,引燃了黄麻。辛旦霞当即停车,一边用手扑打,一边呼喊救火。辛旦霞扑火无效,便将叉式车往库南门倒退,想把着火的黄麻送出库外。在辛旦霞倒车时,车上着火的黄麻又引燃了一号库门东侧四号货位上的三捆黄麻,致使四号货位麻垛起火。当时正刮四至五级的西南风,火借风势,十几分钟火焰就蔓延至全库。
火灾发生后,旅大市二十多台消防车先后赶往救火。旅大市委、市革委会的领导同志很快赶到现场,组织扑救。当地驻军和近三十个厂矿企业的灭火大军也投入了扑救火灾的战斗。
造成这次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辛旦霞驾驶的叉式车,低档运行时间较长,电阻器产生高热,与缠在车轮上的黄麻接触,引起燃烧。事故发生后,沈阳铁路局党委召开了常委会议,认真分析了这次事故的原因,检查了局领导上的问题。他们认为,几年来,沈阳铁路局事故不断发生,特别是去年以来,发生几起火灾事故,损失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一九七○年以来,该站仅以电瓶车来说,就发生十起火险,在库内发生九起。面对这种情况,局领导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从发生的事故中吸取应有的教训,没有下狠心扭转不安全的局面,对安全工作抓得不力。他们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一般号召多、组织落实少;对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造成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没有采取坚决的措施,进行整顿,加以解决。规章制度、设备管理、防火措施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库区消防水源缺乏,水压不足,以致火灾发生后,未能有效地控制火势,扩大了损失。
铁道部党组严肃对待大连西站重大火灾事故,及时召开了全路电话会议,号召全路广大干部和职工吸取大连西站重大火灾的教训,加强安全防火工作,保证质量良好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铁道部党组认为,大连西站重大火灾事故,是有关领导长期不重视货运质量工作,以及一系列管理不善造成的。主要责任应当由有关领导承担。除铁道部领导已报国务院作了认真检查外,铁道部党政部门决定:给予大连分局党委书记王宝言同志(原兼分局革委会主任)记大过处分,分局长刘长义同志撤职处分;给予大连西站站长宋林同志、货运主任周喜连同志撤职处分;给予装卸政治指导员牟永成同志、叉式车司机辛旦霞同志、货运员杜遵平同志记大过处分;沈阳铁路局局长贺力同志,对管区内连续发生火灾事故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给予警告处分。
大连西站的火灾事故发生后,沈阳铁路局党委在全局领导干部会议上,号召全局广大干部和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安全正点、优质高效、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保证全党工作着重点的顺利转移。沈阳铁路局党委决定,要进一步整顿企业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提高职工业务水平,确保全局安全生产。


第4版()
专栏:

周恩来同志留日时两封亲笔信已经送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新华社天津五月七日电 周恩来同志在日本留学时代写的两封亲笔信,已由南开大学黄扶先献出,并已送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两封信分别写于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和一九一八年四月三日,都是写给当时在美国留学的老同学冯文潜的。冯先生曾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于一九六三年去世。
周恩来同志第一封信共四百三十多字。信中表达了他对老同学
“时系翘望”、“殷殷属念”的怀念之情,还谈到了初到日本时的情景。据南开大学有关同志说,这封信是人们看到的记录周恩来同志留日情况的最早的资料。
第二封信共一百五十多字。从信中所说对“新思潮尤所切望”,可以看出周恩来同志当年在日本留学时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渴望和追求。这封短信还谈到“弟在此甚好,每日自行饮食,持废止朝食、不食荤食两主义”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周恩来同志在日本留学时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他的每日饭食非常节俭,早晨不吃早餐,平日只吃素菜。
献出信的黄扶先是冯文潜的夫人,已经七十多岁了,现在南开大学家属委员会做基层党支部工作。(附图片)
这是周恩来同志一九一八年四月三日写给冯文潜的亲笔信的手迹。
新华社记者 宋佑民摄


第4版()
专栏:

知识青年顾生发毅然放弃在上海工作的机会
满怀豪情壮志重返新疆农业第一线
据新华社上海五月七日电 据上海《文汇报》报道,五月五日,上海南市区劳动局、共青团南市区委联合召开大会,热烈欢送知识青年顾生发重返新疆农业第一线。
顾生发同志激情满怀,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大会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他说:“明天(六日),开赴新疆列车的汽笛拉响后,我又要告别具有光荣传统的上海市了。我一定把上海人民对战斗在新疆的上海青年的期望和关怀带回去。我们决不辜负故乡人民的期望,用我们劳动的汗水,把天山的红花浇灌得更加艳丽!”
共有一千多人出席欢送大会,为顾生发送行。
顾生发,一九六四年在上海求知中学初中毕业后,听从祖国的召唤,和成千上万的上海青年一起,到祖国的边疆,在新疆石河子八一畜牧场当拖拉机手。十四年来,他为边疆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今年二月,顾生发回上海顶替母亲的工作。不久前,杨永青同志重返农业第一线的模范行动,使顾生发受到深刻的教育。他想到,一个革命青年应该象杨永青那样,志在四方,以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己任。他耐心地做通了母亲和弟弟的思想工作,毅然放弃在上海工作的机会,坚决要求重返石河子。他的要求得到了南市区劳动局等有关方面和新疆原单位的领导的热情支持。
顾生发的母亲和弟弟在欢送会上表示,坚决支持顾生发返回新疆。
已经批准回上海的一位原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呼玛县公路管理站工作的女知青以及已经调回市区的一位原红星农场的职工先后在会上发言,表示要向顾生发学习,走杨永青道路,分别提出了重新返回边疆、农场的要求。华东木器厂一位党员干部向大会汇报了他在认识提高以后,如何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不符合条件回上海的女儿高高兴兴地返回农村的体会。他说,共产党员一定要带头按党的政策办事,支持自己的子女献身农业现代化。


第4版()
专栏:

主张实现祖国统一 竟被判处徒刑八年
台湾当局迫害余登发激起海内外人士义愤
新华社北京五月七日电 最近,台湾当局以所谓“知匪不报”和“为匪宣传”的罪名,对要求祖国统一的台湾著名民主人士余登发等人判处徒刑,激起了海内外人士的义愤。
据台湾及海外一些报刊报道,自从去年十二月十六日中美两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后,台湾当局就借机宣布实行戒严,停止了正在进行的“增额中央民意代表选举”的竞选活动,并先后逮捕了包括余登发和他的儿子余瑞言在内的一百多名竞选人和助选人员。
现年七十六岁的余登发,曾任国民党“国大代表”、高雄县县长等职。在去年年底台湾当局举行的“增额中央民意代表选举”的竞选活动中,余登发曾积极参与组织支援非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的助选团,对台湾当局控制、操纵选举的一些做法提出过批评。余登发还曾经多次公开表示反对“台湾独立”,主张祖国实现统一。
余登发要求民主和实现祖国统一,表达了台湾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台湾当局视他为眼中钉,公然制造假案对他进行政治迫害。据台湾报纸报道,台湾当局于去年十月底逮捕了一个名叫吴春发(化名为吴泰安)的人,捏造谎言,说什么这个人曾经在日本同我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人员联系,并由我国驻日使馆派他回台湾组织“武装暴动”,等等。今年一月二十一日,台湾当局以“参与”吴春发“叛乱”的罪名强加于余登发父子,并将他们逮捕。经过一个多月的拘留以后,又将余登发父子的罪名改为所谓“知匪不报”及“为匪宣传”。
三月九日,余登发父子在台湾当局军事法庭上,断然否认台湾当局强加给他们的罪名。他们指出,他们根本不认识吴春发其人,何来所谓“知匪不报”?余登发说,日本报纸是经当局检查通过进入台湾的,大家都可以看。他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日本《朝日新闻》刊载的叶剑英及黄华有关中国统一的言论,交人影印数十份,用作个人参考,这怎么能说是“为匪宣传”?余登发在军事法庭上回答对共产党的看法这个问题时,不否认他二月八日在接受初审时说过的话:“台湾政治腐败……,而中共军事强,又推行四个现代化,迈向现代化国家。……周恩来、邓小平对世界和平有很大助益。统一中国后,允许台湾维持现行制度,非必要不以武力犯台,中共有和谈诚意,应结束彼此对抗局面。”尽管强加给余登发父子的罪名根本不能成立,台湾当局仍然在四月十六日正式判处余登发有期徒刑八年、余瑞言有期徒刑二年。
台湾当局这种用杀一儆百的手法压制要求台湾回归祖国的呼声的行动,激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同声谴责。在一月二十一日余登发被捕当天,一大批台湾政界人士就成立了“余登发后援会”,接着又在一月二十三日集体到余登发的家乡高雄县桥头乡举行示威,公开表示“即使遭到暴力镇压发生流血事件也在所不惜”,并沿途散发《为余氏父子告全国同胞书》。同时有五十八名人士联合写信向蒋经国提出严重抗议。旅美华侨组织“关心台湾委员会”在《北美日报》上刊登大幅广告,严厉谴责台湾当局残酷迫害余登发,指出这是“二·二八”以来国民党不断迫害台湾同胞的又一次赤裸裸的政治冤案,要求台湾当局立即释放余登发父子及其他人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