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轻纺工业要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方砚
当前,在加快发展农业的同时,把轻纺工业迅速地搞上去,切实解决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轻纺工业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轻纺工业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从我国经济的现状来看,轻纺工业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也有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以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工业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六点五,轻工业投资占百分之五点九,轻重工业投资大体上是一比八左右。这个比例,基本上保证了当时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但是,尽管如此,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还是着重指出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更进一步提出把农轻重发展关系处理好,是我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但是,毛泽东同志的这些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以后年代,轻工业投资反而逐步低于“一五”时期的比重。“二五”时期轻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百分之三点九,“三五”时期为百分之四,“四五”时期为百分之五点四。“四五”时期虽有回升,但实际情况是轻工业的投资范围起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主要发展加工能力变成兼顾原材料工业,如发展化学纤维、塑料树脂、合成脂肪酸等等,这些产品不能直接供应轻工市场。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投资,“四五”期间真正用于轻纺工业的投资,只占全国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多一点,轻重工业的投资比重是一比十几。由于用在轻纺工业的投资比例下降,这就不仅不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加工能力,而且也使相当一部分老厂的陈旧落后的设备、工艺,得不到更新和改造。
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不少主要轻纺工业产品供不应求,大大落后于购买力的增长。一九五七年以来,社会购买力增长近两倍,但棉布消费水平增长很少,布票定量已近十年没有增加。毛麻丝纺织品发展更慢,呢绒、毛线以及汗衫、绒衣、毛巾、袜子等针织品按人口平均分得量,显得微乎其微。应该说,我们是在限制消费的条件下,基本上保证人民的消费需要的,而我们服装的品种、结构,还是比较单调的,所以只能说是低水平地解决了人民的穿衣问题。如果不能较快地把轻纺工业搞上去,今后轻纺工业产品的增长,将更落后于购买力的增长,商品供应和市场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同时,也不适应今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的需要。因此,不多花些力量,尽快地把轻纺工业搞上去,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非常不利的。
轻纺工业“可挤可让”吗?
轻纺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以生产消费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它有几十个行业,生产成千上万种产品供应市场,保障亿万人民群众吃、穿、用多方面的消费需要。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要顺利地进行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必须保持它们之间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平衡;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平衡。列宁在指出生产资料生产要优先增长的同时,还特别指出,“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完全不依赖消费品的生产而发展,也不能说二者毫无联系。”(《市场理论问题述评》,《列宁全集》第4卷第44页)生产资料的增长是受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所制约的,有了第二部类的相应发展,第一部类的优先增长才能顺利地实现。必须看到,生产资料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一切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费。没有消费资料的生产,就不能进行再生产,就没有扩大再生产,整个经济、整个社会就要停滞。在现实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中,所谓两大部类的这种比例关系,基本上体现在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上。轻纺工业同重工业的比例失调,是绝不能忽视的,轻纺工业绝不是“可挤可让”的。
第一,轻纺工业直接关系到全国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吃、穿、用问题。粮食、农副产品、经济作物和化学纤维、塑料等,要经过轻纺工业的加工制造,不断地为全国人民提供日益丰富的食品、纺织品、日用品和文化用品。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把轻纺工业搞上去,向人民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生活消费品,这是客观规律的要求。轻纺工业发展了,城乡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和货币稳定,人民群众高兴,才能更好地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搞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会有更稳固的基础。
第二,轻纺工业的发展依赖于农业供给主要的原料。但是,必须看到,轻纺工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促进的作用。现在,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把粮食、棉花和其他农副产品交售给国家以后,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货币是要用于购买轻纺工业品的。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不快,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还不高,农民购买力水平也较低,但是许多主要轻纺工业品的供应已经感到不足。在全党集中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以后,可以预见,粮食、棉花和其他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肯定会逐步提高,农村购买力也会逐步增长,这就势必要求轻纺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农民卖了农副产品,手里拿着钱,如果买不到他们所需要的消费品,自然是不会高兴的。
现在我们都在讲要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那么,什么是向农民取得农副产品的经济办法呢?除了要供应农村迫切需要的生产资料外,就是要用更多的物美价廉的轻纺工业品,同农民交换商品粮、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现在有些地方农副产品收购不上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纺工业品的供应不充足。在农村商店里,有农民所喜爱的各种纺织品、日用工业品,以及缝纫机、自行车、钟表、收音机等等,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积极性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出售农副产品,而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第三,轻纺工业是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为重工业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轻纺工业提供的积累,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哪里来?当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利用一些外国资金的,但主要的是要立足于国内,自力更生,依靠我们自己的积累。
轻纺工业具有投资少、建设时间短、资金周转快的特点,因此它的投资效率就高,积累也就多。一般地说,一个中型棉纺厂两年可以建成,投产后两三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例如,北京市第一棉纺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中型棉纺厂,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用了两年时间,投产后三年内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从建厂到一九七八年,这个厂上缴给国家的税收和利润,等于国家在同期内给该厂投资的八倍。至于印染厂和毛纺厂回收国家投资就更快些。即使投资比较多的化学纤维厂,也比许多重工业企业见效快。例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是个大型的化纤联合企业,在生产能力尚未全部发挥的情况下,试车一年半,上缴给国家的税收和利润就已经接近国家投资的三分之一,全部投产后三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正因为轻纺工业的投资效率高,为国家积累的资金多,因此多发展轻纺工业,正是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积累建设资金的一条必由之路。
第四,轻纺工业是以生产消费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生产资料,是重工业、国防工业和农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和辅助材料。重工业所用的工业用布、工业用毡、工业用的皮革制品、轮胎用的帘子布、电器用的绝缘底布、工业用纸、工业用陶瓷和搪瓷等等,都是轻纺工业提供的。特别是塑料、合成纤维等新兴工业出现以后,轻纺工业还为冶金、矿山、化工、机械、电气等部门提供了更多的性能特殊的新型材料和配套材料。仅就轻纺工业为重工业提供一部分生产资料这个事实,也说明:没有轻纺工业相应的发展,重工业本身的发展也要直接受到影响的。
第五,轻纺工业可以扩大出口,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我国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需要扩大对外交流,要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和使用一些外国资金。因此,就必须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这就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多发展一些容易搞、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的行业。轻纺工业正是具有这些特点的行业,因而应当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轻纺工业要在调整中前进
要使轻纺工业在调整中有更快的发展,当前首先要调整好重工业和轻纺工业的投资比例。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所论述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及后来提出的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思想,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调整好重工业和轻纺工业的比例关系,提高轻纺工业的投资比重。重工业不仅不能挤掉轻工业,而且要让一点路,使轻纺工业的发展速度更快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使重工业和轻纺工业的比例协调起来,使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同城乡购买力增长和扩大出口的需要相适应。也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把重工业的发展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使整个国民经济走上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发展的轨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次,要使轻纺工业在调整中有更快的发展,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原料和工业原料,使各种原料的增长同轻纺工业的发展相适应。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少,要解决好原料的问题,必须把发展农业原料和工业原料密切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狠抓化纤、塑料等工业原料,另一方面也必须把棉花、甜菜、甘蔗、烟叶等农业原料抓紧抓好。对于蚕丝、山羊绒、苎麻等我国传统的产品,资源丰富,也要积极发展。为了配合工业原料的发展,轻纺工业所需要的化工原料、染料也要尽可能加以保证。由于我国劳动力多,工资水平低,棉花、羊毛等资源不足,为了加快纺织工业的发展,也可以搞点以进养出,适当进口一些原料,以调节国内生产和扩大出口。
第三,要使轻纺工业在调整中有更快的发展,必须搞好轻纺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狠抓薄弱环节,以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扩大出口,多做贡献。目前,我国的纺织品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是印染和后整理比较落后。因此,我国的一些纺织品色泽鲜艳度差,经过防缩、防皱、树脂整理等高级整理的产品比重小,在出口产品中,低档产品多,高中档产品少,出口数量多,换回外汇少。随着我国化学纤维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加强印染、后整理这个薄弱环节。其他,如毛纺、丝绸、针织以及造纸、日用工业品等行业,也都是轻纺工业的薄弱环节,要认真加以解决。把轻纺工业内部加工能力的比例关系搞协调了,就可以更好地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发展品种,使轻纺工业生产出现新面貌。
第四,为了保证轻纺工业的发展,在基本建设中必须处理好“骨头”和“肉”的关系,在搞生产性建设的同时,必须相应地安排好非生产性的建设。轻纺工业老厂多,多年来在扩建和改建中,一般对职工住房、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设施安排不够。这方面的问题积累多年,欠账很多,必须妥善安排,逐步解决。
为了给轻纺工业更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活动。各地区对轻纺生产所需的燃料、动力、原材料和运输条件,要摆在首位安排落实。轻纺工业本身也要挖掘内部潜力,按照城乡市场的需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讲究经济效果。
我们相信,经过国民经济的调整,把重工业和轻纺工业比例失调改变过来,我国的轻纺工业一定会进一步获得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我国举行第一次高能天体物理讨论会
我国第一次高能天体物理讨论会于四月十五日至五月十日在南京举行。
高能天体物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应用高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去研究天体,将自然科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天体演化和物质结构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这门学科在国际上发展较快。我国自一九七三年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短短的几年内,已在宇宙伽玛射线源、宇宙爱克斯射线源、脉冲星、类星体、黑洞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这次讨论会上,我国天文、物理科学工作者何泽慧、龚树模、方励之、曲钦岳、陆琰、罗辽复等作了讲学和报告。他们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近代高能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就以及近代天体物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就宇宙线、中子星、宇宙伽玛射线爆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并拟定了今后共同探讨的科研课题。


第3版()
专栏: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学术讨论及教材编写会议,最近在昆明召开。
这是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古代文艺理论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高等院校和宣传出版等部门的教授、专家及有关工作人员。会议就研究古代文艺理论的意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以及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古代文论研究的范围应当扩大到诗、文论、小说、戏剧、民歌理论等各个领域。同时要注意历代文学流派、文艺思潮和文艺思想斗争,以及我国美学思想与艺术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要采取实事求是和分析批判的态度,联系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艺创作的实际情况,开展古代文论的研究工作,从中找出有益的经验。


第3版()
专栏:

《太平天国史料专辑》出版
一批从未发表过的有关太平天国研究史料,最近由《中华文史论丛》编辑部作为增刊——《太平天国史料专辑》正式出版。
这套包括《虎窟纪略》、《避难纪略》、《柳兆薰日记》等十三种有关太平天国的研究史料,是苏州市博物馆提供的。南京大学历史系和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协助进行了标点整理。
《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三十多万字,有日记、见闻录、文稿、手札、书信等,大都出于当时地主文人之手,其间虽对太平军进行了污蔑,但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情况。(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办地方工业
李朔冬
办地方工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很大,各地资源条件不同,工业基础也不同。
发展工业,要有钢。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是不是一定要发展钢铁工业?这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有的省、区,煤、铁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钢铁工业。有的地区,煤、铁矿产资源贫乏,发展钢铁工业就会投资多,花费的人力、物力多,收效慢。
十多年来,有的地方办起了钢铁工业,生产了大量生铁、钢材,对发展机械和其他工业,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也不能不看到,为了发展钢铁工业,确实耗费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的精力。就以财力来说,用于钢铁工业的投资和弥补亏损的资金,粗略计算,生产一吨钢材(包括生铁折算的钢材在内)的投资,约需四百元,也就是说,每万元投资只产钢材二十五吨。造成钢铁工业的投资大和亏损大的因素比较多,而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铁矿和焦炭资源贫乏。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我们硬搞“无米之炊”,其结果势必会影响经济的迅速发展。毛泽东同志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发展地方工业。例如,我国南方有色金属矿藏很丰富,有大量的锡、锑、锌、铝、铅等。以锡、锑、铅、锌四种有色金属工业为例,如果用生产的产品上交国家换钢材、与外省协作换钢材和串换外汇进口钢材,每万元投资于锡、锑、铅、锌建设,可换得钢材一百三十九点三吨。这还没有把外贸部扣除我们串换外汇的百分比数计算在内。可见,发展有色金属换钢材比自己直接生产钢材更合算。因此,通过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来串换钢材,发展工业,是这些地方发挥长处弥补短处的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
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工业化的方针呢?不是的。这正是正确地执行工业化的方针。大家知道,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就全国范围讲的。至于每个地区,则应在这个方针指导下,在全国工业的“一盘棋”中,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所长,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不问资源、技术等具体条件,千篇一律地强调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地、县发展工业都要有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就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巨大浪费。基于上述认识,在调整国民经济的时候,对于地方工业的发展也应当作适当调整。在缺乏煤铁资源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直接用于钢铁工业的投资。除此之外,还可以压缩一些工业企业的投资,例如小氮肥厂生产的氮肥,耗煤、耗电多,成本高,多数亏损,不如建大厂合算。因此小氮肥厂也不宜再扩建、新建。总之,对现有的厂矿应作全面的分析研究,有的要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有的因为煤、电资源不足,造成长期亏损的,应考虑合并或停产。对那些资源少、质量差、利润低、销路不好的工业产品,要考虑作适当的限制和压缩。把这些工业压缩下来的资金,转移到发挥地方长处的工业方面来。例如把一部分转移到有色金属工业上来,这是一件大有可为的好事情。
同时,还可以把压缩下来的一部分资金转移到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方面来。发展轻工业,既可以利用现有的企业来搞,也可以发展社队企业,把在农村生产的农产品直接加工成商品,在市场销售。这对发展农业,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南方水电资源丰富,还可以把一部分资金转移到发展水电方面来。当前工业中最薄弱的环节是能源不足,如果使大、小水电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可以大大地加快工业发展的速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