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社会·前途·青春
尹安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电影周放映了反映不同时代生活的几部影片,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家》、《一江春水向东流》里鸣凤、素芬的悲惨遭遇,催人泪落;《青春之歌》、《大浪淘沙》里几个青年人所走的不同道路,发人深思;《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于无声处》里高占武、欧阳平朝气蓬勃的斗争精神,则令人振奋!我们的青年同志很有必要去看看这些影片,因为它能使我们懂得:社会主义来之多么不易;为了社会主义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怎样去战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划破黑暗的曙光》、《家》、《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或以翔实的史料,或以动人的故事,真切地反映了旧社会中国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难,愤怒地控诉了吃人的旧制度。
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旧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看一看《一江春水向东流》里素芬和她婆婆、抗儿的遭遇吧。八年抗战,他们苦水里泡,咬着牙熬,好容易盼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但是,盼了八年,天还是没有亮,生活还是那样的苦。一个漆黑的夜晚,狂风摇撼着他们破陋的木棚,暴雨淋湿了他们单薄的被褥,一家人凄凄惶惶,惊恐地在寒风中瑟缩……这幅在凄风苦雨中度日的情景,不就是旧中国劳动人民苦难的一个缩影吗?
从《家》、《一江春水向东流》沉重阴冷的气氛里走出来,回到现实生活中明媚灿烂的阳光下,我们不禁从心底迸发出一句:社会主义好!抗儿不再流落街头,可以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上学;鸣凤不必再担心冯乐山的魔掌,下班以后可以和爱人自由自在地散步……这一切,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啊!但是,身在幸福之中,决不能忘记苦难的过去。忘记过去,就不能理解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社会主义,革命精神就会衰退,在生活的道路上就可能走错。让我们牢记列宁的教导吧: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影片《大浪淘沙》和《青春之歌》,通过几个知识青年在革命斗争中的分化,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一个人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怎样才能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而不致被革命的洪流所淘汰?
《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戴瑜、白莉萍,《大浪淘沙》中的靳恭绶、余宏奎、杨如宽,都是有过革命要求的知识青年。但是,在湍急的革命漩涡中,他们很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贪生怕死,成了可耻的叛徒,如戴瑜;有的名利思想恶性膨胀,终于滚进了反革命的泥坑,如余宏奎;有的经受不住困难的考验,最后成了逃兵,如杨如宽。与这些人不同的是,林道静和靳恭绶却如雪中的红梅,在严峻的斗争中闪发出了越来越耀眼的光芒,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他们听党的话,坚定不移地走党指引的路。林道静自从和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结识以后,就把党看作自己唯一的亲人。党对她的每一个要求,她点点滴滴都记在心头;党的每一个指示,她都切切实实地去做。心中有了主心骨——党,她的胆子壮了,骨头硬了,什么监狱,什么白色恐怖,这一切对她还算得了什么呢!靳恭绶也是如此。党的指引,使他懂得了与工农结合的必要性;而在与工农结合的过程中,他又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感情。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正是这个崇高信念鼓舞着他,使他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不气馁,不动摇,毅然决然地跟随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队伍走上了井冈山。
《青春之歌》和《大浪淘沙》生动地说明了:党是我们革命的指路人。革命斗争的历史事实,也有力地说明了:党是哺育我们成长的雨露和阳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一样,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严峻考验,知识青年中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分化。在革命的进程中要不被时代所抛弃,而能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我们就要象林道静、靳恭绶那样,相信党,热爱党,听从党的召唤,坚定地走党指引的路。这样,在急风暴雨的考验中,就不会是偏倒在路旁的小草,而能成为经得起摇撼的大树;在斗争的路上,就不会是暴风雨前躲到一旁的麻雀,而能成为拍击海浪的矫健的海燕!

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但是,每个人的青春并不都是美丽的。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才有意义?什么样的青春才值得赞美?对于这个问题,影片《青春之歌》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青春,是闪光的。这个孤苦无依、走投无路的少女,在和余永泽结合之后,曾经有过一段所谓的“幸福”。小康生活使她不用再担心吃穿,余永泽的温柔和体贴,也多少给了她布满创伤的心灵以一点慰籍。但是,如果林道静听从丈夫的安排,安心做一个家庭主妇,或者满足于将来当教授太太,那么她的青春有什么光彩呢?林道静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她不以这种安逸生活为荣,而以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活为乐。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当她一步步地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革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英勇奋斗的时候,我们看到她的生活充实了,灵魂美丽了,形象也高大起来了。是的,一个人只有冲出个人的小天地,来到革命的大天地里,他的青春才能是闪光的。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高占武、孔淑贞、曹茂林的青春,是可爱的。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有一颗建设家乡的火热的心。他们不贪图安逸,自觉地挑起了劈山引水的重担;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发地工作;他们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拿下一个目标,又继续向新的目标攀登。自讨苦吃,这些年轻人“傻”吗?不,他们为社会主义大厦的建设流了汗,出了力,这种青春多么值得骄傲!
美丽的青春,总是与祖国的大事、人民的大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当前,只有与建设四化、保卫四化联系在一起,并为之献身,这种青春才值得赞美。但是,有的青年同志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不懂得小局必须服从大局,不懂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才是真正的有出息,而是把依在父母的膝下当作舒服,把建设小家庭当作最大的乐趣,把吃吃喝喝当作真正的幸福。同志,你错了!不为党的事业奋斗,泡在个人主义泥潭里的青春有什么意义?不到建设四化的广阔天地里去展翅飞翔,躲在安乐窝里的生命有什么价值!?


第6版()
专栏:

“也是一家之言嘛!”
何培刚
读了《周总理在我们身边》(作者黄宗英,载《工人日报》),深为总理的民主作风所感动。尤其是下面这个情节,感人更深:
一九六一年七月一日,周总理和参加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的代表同登香山,欢度党的诞辰。在登山途中,演员赵丹同志和总理议论《达吉和她的父亲》。总理认为电影比小说有所提高,而赵丹则认为还是小说好。他俩各抒己见。最后赵丹语塞,却坚持说:“我保留我的意见。”总理略停脚步,偏过头来微笑地看着赵丹:“你完全可以保留你的意见,我也可以坚持我的意见。你赵丹是一家之言,我周恩来也是一家之言嘛!”说着,爽朗地大笑起来,赵丹和其他代表也笑起来。
多么生动的一个思想交融的场面!一位总理,一位艺术家,通过这场争论,树立了发扬艺术民主的范例。演员同总理的看法不一致,敢于大胆地敞开思想,直陈己见;总理站在完全平等的位置,既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又在说不服的情况下,不以自己的一家之言压服对方的一家之言。
这种讨论的空气,不只在艺术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十分需要。要清除林彪、“四人帮”一伙践踏社会主义民主造成的流毒和影响,健全我们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非大大活跃这种讨论空气不可。对学术问题,对实际工作,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现象。只有用讨论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真正的一致;即使在一段时间里一致不起来,也应当允许人家保留意见。只有使民主空气大发扬,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同心协力大干四化。这里,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主动倡导,高度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普通一兵”,让大家畅所欲言,敢于讲出不同意见而不怕挨整。那种以为只有自己高明的“一言堂”作风,实际上是同共产党人的品质完全不相容的低级趣味。


第6版()
专栏:剧评

纪念“五四”的三个小戏
凤子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演出的三个小戏,有丁西林的《压迫》和《一只马蜂》,还有田汉的《获虎之夜》。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演出的不仅这一组剧目,可是看了这一组戏的演出,感到很有特色。《压迫》和《一只马蜂》这两个戏,许多人是比较熟悉的。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直到解放以后都一直作为“五四”的代表作而不断演出过,每看一次演出都有新鲜感。在七十年代的今天,重看演出,仍感到很有意义。作者那犀利的笔锋透过人物的对话,深刻而幽默地揭示出封建道德观念已经招架不了时代的潮流,特别是在社会问题之一的婚姻问题上。《一只马蜂》含蓄地写了一对青年人的爱情,这是喜剧。在那个时代男女社交机会还不多,病人和女看护接触是“网开一面”。由于住院,不但吉先生和余小姐能够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到互相爱慕,就是吉先生的表兄,吉老太太的侄子还托吉老太太向余小姐求婚,说明那个时代找对象,换言之自由恋爱吧,是多么不易。舞台上的吉老太太、吉先生、余小姐三个人物是那样活生生地把当时社会的这一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压迫》来说,房东太太为什么坚决不肯把房子出租给独身男子?要注意剧中有一个未出场的人物,就是房东太太的女儿。男房客来看房子首先接待他的是房东太太的女儿,定钱也是这个未出场的年轻女主人收下的。女房客知道这个过程,一针见血地指出:房东女儿答应把房子出租给男房客,不顾她母亲定下的章程,就因为男房客是单身男人,而且是个工程师。女房客竟然冒充是男房客的太太,这个勇敢的行动不仅击败了房东太太,包括她依仗的武力——警察,甚至也出乎男房客的意料之外。这真是神来之笔!这一笔把当时职业妇女的独立性揭示出来了。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和事,但生活中未必没有这样性格的女人和更为奇特的行动。我们再思索一下,在那个时代的妇女能有这样勇敢的行动,确实是受到五四运动思想解放影响的结果。
这两个喜剧对演员的表演是个很好的锻炼,每个人物都有他的性格,有他的内心活动。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有时是矛盾的,有分寸地把握住这一点,才会恰到好处地得到喜剧效果。把握住那个时代的思想潮流,才能掌握所要表演的那个时代人物的精神面貌。剧场里的笑声是必然的效果,但真正的效果是在笑声的后面,要人们通过笑,理解那个时代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从而认识思想解放的真实意义。
《获虎之夜》是个悲剧,黄大傻和莲姑的遭遇,已越出一般的封建礼教的压迫,而接触到山村两极分化之后的阶级矛盾的实质。田汉同志在一九二○年创作这个剧本,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制度和在那个制度下置人于死命的思想意识。这个剧本是田汉早期创作中的一个代表性作品,作品的思想倾向鲜明,今天演出,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独幕剧要提倡反映现实,能起尖兵作用。这是“五四”以来话剧的战斗传统。希望通过这次演出,北京的各剧院注意排演独幕剧,这不仅能培养演员,也能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
感谢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76班、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还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及其他艺术院校为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给北京的观众演出了“五四”以来的一些好戏!
希望纪念“五四”要继承“五四”的战斗传统,更要发扬“五四”的战斗传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作更多更好的话剧,为促进四个现代化服务!


第6版()
专栏:文化生活

在北京看法国乐器
北京乐器学会 李德真
春光明媚的时节,法国乐器展览会在北京、上海相继展出。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华举办的外国乐器展览,展出的乐器有古典乐器、弦乐器、管乐器和鼓类打击乐器等一百八十多件。它们显示了法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也反映出现代乐器的新貌,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是法国人民不断创新的硕果。
法国的乐器制造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古代,就有用于军乐和节日等喜庆场合的喇叭、鼓和钹等,也有为民间歌唱或舞蹈伴奏的竖笛、诗琴等。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多采多姿的乐器应运而生,盛极一时。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乐器博物馆里,就珍藏着这一时期的杰作,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里拉。里拉是一种拨弹乐器,最早诞生在古埃及,后经希腊传至欧洲。演奏时,左手抱琴,右手用很小的拨子拨弦发音,音色圆润明亮,非常动听。由于各国人民喜爱和珍惜这种古老而又有代表性的乐器,就将里拉作为乐徽,用来象征音乐艺术。在这次展出的古典乐器中,还有一把一七四七年路·格贝桑制作的高音古提琴,造型大方,制作精巧,琴头上还塑有美丽而清晰的女人头像,栩栩如生,十分珍贵。法国的许多古典乐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法国的管乐器渊源久远。在太古时代,人们从吹奏空的兽角和贝壳中得到启示,以后又用金属制成猎号和喇叭等供军事和狩猎使用,这就是铜管乐器的鼻祖。圆号又称法国号,因源于法国而得名,是法国和西洋乐器中很有特色的乐器。而音色介于铜木管乐器之间的萨克管,则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法国的阿·萨克斯创制的。法国现代的管乐器,不论在结构设计上,还是制造工艺上,都有独到之处,就连管乐器的嘴子和哨片等发音体,也制成数十种型号,以适应不同奏者的嘴型。这些,都是我国管乐器制造中应该积极借鉴的。
弦乐器源于东方。早期的小提琴,作为民间乐器用于婚嫁吉庆和舞蹈的伴奏,后来逐渐在音乐演奏中采用,发展成为最佳的独奏乐器。法国的弦乐器巨匠佛·图特,在十八世纪末确定了现代琴弓的形制,为琴弓的定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二百年来,一直为世界各国的琴弓家所效仿。目前,在法国有五十名弦乐器制造师,这次展出了三十名提琴大师的作品。这些琴以选材优良、琴型准确、工艺精细、音色柔美、涂漆雅致,受到我国提琴演奏者的赞赏。
乐器不仅是工业产品,同时也是艺术品。法国乐器制造师很注重乐器造型和演奏特性的和谐统一,并使造型保持独特的民族风格,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中法两国乐器制造家通过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我们学到了法国乐器制造的可贵经验,这对我国乐器工业的发展是个有力的促进。法国朋友对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也是非常喜爱,渴望早日让法国人民也观赏到中国乐器。愿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永远象音乐那么美好,永远象春天一样温暖。


第6版()
专栏:

公社姑娘〔雕塑〕 陈洛加


第6版()
专栏:

青春礼赞
——献给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烈士
马红卫
当我铺开稿纸,泪水呀充满了眼睛——
边境线上,可已是蓓蕾初开,芳草似茵?
当我提笔写诗,心中呀洋溢着激情——
边境线上,可已是霞光灿烂,泉水淙淙?
那里有一块墓地,面对祖国南大门,
他们在黎明时倒下,满含笑容;
那里有座纪念碑,面对大山松柏林,
他们在还击战中牺牲,一派豪情。
他们是哪儿的人呢?这个可很难说准——
即使来自东南西北,对人民都亲如弟兄;
他们有怎样的脾气?这个也很难讲定——
即使昨天还在想家,对敌人却一样痛恨!
战斗打响前,他们从未面对真的敌人,
盲目?轻敌?这都不属于我们的士兵!
敌人进攻了,他们谁都没有战争经验,
迂回,出击,要给挑衅者一次教训!
饿了几天,熬了几夜,依旧斗志旺盛,
崇山峻岭挡不住,又重新发起反攻;
流了鲜血,负了重伤,不愿告诉别人,
悄悄地包扎一下,又继续昼夜兼程。
进军号角在天地间回荡——
他们是真正长征接力的后来人;
青春之歌在战场上飞扬——
为人民,哪怕将一腔热血全洒尽!
爱祖国呀,一把土能教人一往情深,
就连边境线的小草,也格外英俊!
爱人民呀,坚决地服从党的命令,
于是,坦克撞碎陡壁,穿过密林……
应该有一个千人、万人大合唱,
唱青春礼赞,唱英雄士兵;
应该有一支最新、最美的曲子,
唱南疆木棉,唱一代新人!
不要以为只有前人能屡立战功,
他们有哪一点不象当年的父兄?
不要以为只有鲜花在等待后人,
他们在哪一处有愧未来的使命?
且慢断言这代人有过曲折便不能重用,
高谈阔论一钱不值,他们只知道猛冲猛拚;
不要肯定他们在蜜罐中长大就一定忘本,
生死考验一发千钧,不为人民就不敢攀登!
我们伟大的党啊,无时无刻都在关注他们:
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劳动和斗争……
毛泽东思想阳光啊,日日夜夜都在照耀他们:
教他们一步一步走向人生,迈向革命……
当我写下这些诗行,泪水早已擦尽——
浩荡东风诉衷情:这就是真正伟大的人生,
当我低吟这些诗行,心潮久久难平——
高山瀑布传新韵:这才是永远迷人的青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