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发扬老传统 保证新胜利
——教导员胡运富在自卫还击战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事迹
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广西边防部队一等功荣立者、炮兵某部三营教导员胡运富,发扬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深入细致、具体生动地进行火线政治思想工作,有效地鼓舞了部队的斗志,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大家称赞他是“政治工作的模范”。根据不同情况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胡运富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当上级通报战果时,他及时向全营传播胜利消息,鼓舞士气;当打得比较好,受到上级表扬时,就鼓励大家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胜利;当战斗比较激烈时,他到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去鼓励大家勇敢、沉着,提醒炮手认真操作,保持精度;当部队处于艰苦疲劳的状况时,就鼓励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向英雄模范学习,做硬骨头战士;当战斗顺利时,他又教育大家不要思想麻痹,要保持高度的敌情观念,防止敌人袭击,多看下一步的困难,多想复杂情况。他就这样从战斗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鼓舞部队夺取胜利。
一次,三营连续战斗了七天七夜,取得了可喜的战果,接着又接受了新的更繁重的战斗任务。胡运富考虑到部队比较疲劳,完成新的任务需要多做思想工作,于是不顾疲惫,立即到各连、排、班了解指战员的思想情况,并召开战地紧急政工会,向全营政治干部摆明部队面临的新情况和干部战士的思想动向,发动大家开展群众性的政治思想工作。自己带头到炮位和战士谈思想,讲克服困难与夺取自卫还击战胜利的关系,讲为祖国而战的光荣。同时,在全营开展学光荣传统、学英雄的活动,激发大家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斗志昂扬地去克服困难。胡运富还到各连讲本营的优良传统,讲前几天战斗中,指挥连连长吴勤洪机智勇敢、三次到敌前沿观察指挥战斗,以及八连装填手梁应德等十个同志吃苦耐劳、顽强战斗的英雄事迹,号召全营在阵地上开展学英雄的活动。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全营个个斗志旺盛,越战越勇。
到困难的地方去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
胡运富有一个体会:政治工作干部要到战斗第一线去,在最困难的地方抓具体问题,做具体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
二月二十六日晚上十一时,三营来到一处新阵地,准备配合步兵攻克一个敌占山头。当时,总攻的时间已经很近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而且新阵地的地形复杂,山高、路窄、坡陡、石头多,要完成射击准备困难不少。上级考虑他们已连续作战十个昼夜和面临的具体困难,决定这个营能有几门炮进入阵地就进入几门,如果一下子不能进入,就不参加这次炮火准备。胡运富想,多一个人、多一门炮上去,就多一份力量,胜利就多一分把握。客观条件确有很大困难,但只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把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胡运富为此一个连一个连地动员、组织,一门炮一门炮地落实进入阵地的措施。他先到九连,看到阵地进口处的左侧是五米深的河沟,路窄、弯急、坡陡,稍不小心就会翻车翻炮。他先召集干部战士讲清任务,摆明困难,要求大家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力争参加这次歼敌的光荣战斗。并且号召全连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战胜困难,注意安全,完成任务,做全营的榜样。胡运富和九连干部每人到一个班,领着大家修路填坑,一门炮一门炮地引进,终于使全连的火炮顺利进入了阵地,做好了射击准备。
九连指战员克服困难提前完成了射击准备以后,胡运富立即把他们的经验传遍全营,号召全营向九连学习。他自己又转身到八连。八连阵地设在一个山腿上,横面只有二十多米,纵深只有三十多米,地段窄小,道路崎岖,火炮占领阵地困难更多。胡运富找来全连干部和骨干开会,领着大家想办法,抢时间。他用八连过去克服困难英勇歼敌的历史来鼓舞大家,并且说他相信今天这点困难一定难不住八连这个英雄连队。教导员的一席话,说得干部、战士精神振奋起来,大家集思广益,很快想出了把火炮引进阵地的办法。他们派一部分同志修路,一部分人构筑工事,然后集中全连力量,人拉肩顶,一门炮一门炮地推进阵地。四班的炮位上面是石壁,炮床是烂泥,进出路又窄又滑,但是,他们仍按期完成了任务。
身教是威力更大的政治思想工作
胡运富说:“一个政工干部不仅要言教,更重要的是要身教。身教是一种威力更大的政治思想工作。在战场上,生命危险处处存在,生死关头你挺身而出,不用说更多的话,战士就会被你的行动所影响。政工干部只有到生死关头去,才能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生死关头。”
一次,三营奉命转移。当时人员高度分散,危险性很大。胡运富要副营长组织撤出阵地,自己亲自带车到第一线去接运人员。有一段路离敌人只有三百米远,而且大部分是在敌人火力控制下,有两百米的路上还有敌人埋的地雷。胡运富隐蔽地来到这段路上,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有五个地雷的雷壳露在外面。这是敌人在夜晚慌慌张张埋设的。明雷可以躲开,暗雷怎么防备?在这生死关头,胡运富想:自己是个政治工作干部,在危险面前应该挺身而出,为战士闯路。他给战士们讲了在通过雷区时一要勇敢,二要认真细致,说完就自己走在前面,让战士踩着自己的脚印走。战士们非常感动,都争着要走在前面探路,胡运富就一个一个地说服,自己一直走在前面。通过雷区,又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安全地完成接运人员的任务。战士们说:“教导员真是我们的好榜样!”
三月四日,部队攻打谅山南区的文庙。三个高地上的敌人控制了整个南区,步兵要求火炮用直接瞄准射击摧毁敌人的火力点。这是一个既艰巨又危险的任务。胡运富又挺身而出,带着七连一排摸黑赶到离敌人五百米处,投入了战斗。这里的地形对他们非常不利,敌人在高处,且有永久工事作掩护;他们在低处,三面受敌火力控制,又是没有工事的临时阵地。他们就是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先用六发炮弹摧毁了文庙敌机枪火力点,这时,三个高地上的敌人一齐向他们开火,炮弹在他们周围三十米处爆炸,机枪子弹打在炮车轮前。战士们见教导员站在最前面指挥战斗,都劝他躲一躲。胡运富想到,在这样的时刻,自己站在阵地上,就是一种无形的政治力量。他不顾战士的劝告,继续坚守在阵地上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号召大家为祖国、为人民建立功勋。他还和七连长各把一门炮同敌人对打。战士们见了更受鼓舞,英勇地用一阵炮火摧毁了高地上敌人的机枪阵地,紧接着又把高地上环形工事内的敌步兵炸得血肉横飞,保障我步兵夺取了高地,圆满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战士们说:“我们教导员真是英勇作战的模范。他的行动就是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
新华社通讯员 吴金钊
新华社记者 姜柳初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乌兰夫同志接见少数民族参观团代表
亲切地同他们进行了谈话
新华社北京四月三十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统战部部长乌兰夫今天下午接见了“五一”节少数民族参观团的代表,亲切地同他们进行了谈话。
被接见的有二十二个省、自治区少数民族参观团团长、副团长和五十四个少数民族的代表,以及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荣立战功的少数民族代表。
乌兰夫同志对来自祖国边疆的少数民族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通过参观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促进边疆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家民委主任杨静仁,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澜涛、李贵,国家民委副主任杨东生、江平、胡嘉宾等参加接见。


第4版()
专栏:

体总宴请旅居海外台胞体育工作者参观团
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九日电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今天下午举行宴会,欢迎回祖国大陆参观的旅居海外台胞体育工作者参观团。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路金栋出席了宴会,并在宴会前会见了参观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旅居海外台胞体育工作者参观团成员是分别于十九日和二十三日到达北京的。在京期间,他们进行了参观游览。
代表团将于近日内离京前往南方访问。


第4版()
专栏:

台湾的陕西村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源远流长。在台湾,不仅有大陆沿海移民的后裔,而且有内陆高原移民的后裔,这从台湾的陕西村可以得到证明。
陕西村位于彰化县秀水乡,现有居民二百六十五户,一千五百零五人。村中林姓最多,占百分之六十;其余为张、李、吴等姓。他们多以务农为生。
陕西村的形成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相传在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时,有一名陕西籍的部将,姓马名信,外号“乌面将军”,率领同乡战士由鹿港登陆,进驻“燕雾上堡陕西庄”,即现在的陕西村一带。乌面将军在当地一面训练士兵,守卫国土,一面率众从事农垦开发工作。后来乌面将军作战阵亡,随从他的同乡就在当地落籍。为了缅怀乌面将军的功绩,后人为他立碑建庙,在庙门对联上写着: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陕西村居民被发现和确定是陕西籍人,是偶然的。据台湾报纸报道,一九七六年,台湾“省教育厅”陕西籍的督学徐秉琰,被派到彰化县视察。九月三日,彰化县举行全县小学校长会议,徐秉琰翻阅学校名册时,无意间发现一所小学名叫“陕西国小”。他觉得奇怪,便向教育局人员打听这所小学在哪里。第二年六月,他亲自前往查探,发现那个地方名叫陕西村,村里的乌面将军庙供奉的乌面将军是陕西人。这使他想到陕西村一定与陕西省有关系。他向当地居民询问,但一时得不到确切的答案。
徐秉琰追根究底,他到村边的墓地逐一查看墓碑,结果发现墓碑上刻有祖籍“陕西”者竟有数十座。这时,许多村民前来围观。徐秉琰仔细端详村民的面孔,又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下颚骨都比较宽,与陕甘一带人体的特征相吻合,由此便认定陕西村居民是陕西籍人。
徐秉琰高兴地返回台中后,打电话向同乡报告这一消息,并约他们再到陕西村访问当地父老。一九七七年七月,徐秉琰等一行数人到陕西村进一步搜集资料,终于确定陕西村居民都是陕西籍人。
陕西村居民被确认为陕西籍人后,当年跟随国民党军队跑到台湾去的陕西人都大为兴奋,纷纷前往访问。台中、台南、苗栗、新竹等地陕西同乡会,也组团到陕西村探访乡情。他们说,三百年前落籍陕西村的居民,虽然不是自己的家人亲友,但他们都是陕西同乡,见到他们如同见到自己的乡亲,对自己的思乡情怀可聊得慰藉。住在台中市的一位陕西籍王姓医生,在踏上陕西村的土地后激动地说:“我闻到了故乡土地的芬芳。”一九四九年到台湾在“联勤总部”任职二十一年后退役的陕西籍人冯廷珩,家人全在大陆,迄今仍孑然一身。去年春节他特地跑到陕西村去过节,说这是他只身到台湾后过的最热闹的一个春节。事后他还逢人就说:“这回找到了这个有一千多老乡的地方,我以后可以常常回去了!”
陕西村居民对往访的同乡也一见如故,热情接待。台南麻豆镇的陕西同乡浩浩荡荡来到陕西村时,村民办了几十桌酒席表示欢迎,其热闹场面在该村以前难得一见。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湾各地的陕西籍人,已打算集资在陕西村建造一所会馆,以供同乡们聚会,扩大联谊。还有不少陕西籍退役军人也表示,要到陕西村定居。
台湾各地的陕西籍人这样向往陕西村,反映了在台湾的大陆籍人士思乡心切。(新华社)(附图片)


第4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来信

替农业科技人员说几句话
最近,记者在湖北省襄阳地区采访,听说不少农业科技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通过调查了解,除极少数人怕艰苦而不安心本职工作外,绝大多数是由于各级领导对农业科技工作重视不够,科技人员用非所学,科研经费不足,或者他们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具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造成的。
襄阳地区现有农业科技人员一千四百零六人。他们绝大多数长期和贫下中农实行“三同”,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在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种田,培训技术队伍,促进农业增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这些问题是:
一,农业科研事业费不足。据反映,现在,这里的科研事业费还是按一九六六年的在编人员数下拨的。这样一来,有些科研单位连职工吃饭、住房问题也不能解决,只好挪用科研经费,甚至卖掉科研设备来解决吃饭住房问题。例如,光化县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七八年,挪用科研经费五万七千多元,占四年科研费总额的百分之八十。由于挪用了科研经费,造成科研项目削减,计划项目完成时间延长;科学普及工作也受到影响。这个地区还在社队选拔了二百多名有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十几年来,他们在农业科研上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由于上面不予承认,至今还自带口粮,背着“米袋子”搞科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农业科技人员用非所学现象严重。近十年来,这个地区从各县农业局调出的技术干部共五十五人,这些同志大部分都是农业技术骨干。据初步统计,各县农业局和各公社农技站两级共有技术人员五百九十五人,其中长期被调去搞“路线教育”工作队的就有二百九十五人,被外单位长期借用的十四人。因此,除老弱病残外,真正搞业务工作的只有二百五十九人。光化县张集公社一位农业技术员,是一九七六年分配来的,两年来一直在公社党委书记蹲点的生产队
“守点”,书记走了当劳动力,书记来了当服务员,叫干啥就干啥,根本不能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三,农业科技人员工作上、生活上存在的许多具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许多农科人员十多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作出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等问题,长期不能入党。有些领导干部蹲点时对农业技术人员争着要,而对他们的思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很少过问。农业科技人员生活上的问题更多。全地区至今还有九十二个农业技术人员没有房子住,有的人长期住旅社。在福利待遇上,农业技术人员远不如其它战线的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人员长期在农村,日晒雨淋,工作辛苦,领导上应该给予关怀和照顾。但是,他们既没有劳保福利,也没有一个安定搞科研的环境。有的人出差连伙食补助费也不能报销,至于夫妻分居、孩子上学、疾病治疗、恋爱婚姻等方面问题就更多了。他们十分感慨地说:“我们搞农业科研的人,是‘头等的光荣,末等的待遇’。”
上述这些问题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其根本原因,是林彪、“四人帮”推行的极左路线干扰破坏。但是,有些领导干部对农业科技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快慢,将起决定性作用。同样,农业科技的发展,对迅速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面貌,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农业科技人员是向农业现代化进军的骨干。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农业科技这支队伍,要把他们当成国家的宝贵财富,不要认为“有你也生产,无你也打粮”。
段贵金


第4版()
专栏:

上海图书馆采取各种措施为读者服务
新华社上海四月三十日电 上海图书馆最近采取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开架书刊、举办科技图书资料展览等办法,为经济部门、科技和文化教育部门提供各种图书和最新的科学技术资料,受到了广大读者欢迎。
上海图书馆是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现在每天开放时间由过去的八小时延长到十一小时半,由过去每周开放六天改为天天开放。开架书刊由去年的四百多种增加到六千多种,新到的各种国内外科技书刊也可以由读者自由选阅。这个图书馆还同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十多次专题图书资料展览,经常为有关科研、生产单位提供专题资料快报,办理科技资料借阅手续,使读者及时了解国内外最先进的科技文献资料,获得最新知识。上海图书馆不时邀请学者、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科普知识讲座。今年以来已举办这类讲座十五次,听众达三万人次。
为了满足上海和外地读者对图书资料的紧急需要,这个图书馆还增添了复制、复印、放大各种资料的业务。此外,上海图书馆与中国科学院、全国各大专院校和各省市图书馆建立了图书资料互借业务。


第4版()
专栏:

束鹿县图书馆在农村开展流动图书箱活动
新华社石家庄四月三十日电 河北省束鹿县图书馆在农村开展流动图书箱活动,受到农民读者欢迎。
束鹿县图书馆是一九五八年建立的。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
“四人帮”的破坏,曾一度关闭。粉碎“四人帮”后,束鹿县图书馆积极恢复各项业务活动。两年多来,他们购进各种图书有一万五千余册,并订了八十余种期刊和报纸,设立了阅览室。
为了适应农村读者的需要,从一九七七年开始,这个图书馆又增办了流动图书箱活动。他们先后做了三十三个图书箱,每箱装图书三十余册,聘请两名社员做管理员,负责向本大队或几个大队的读者借阅图书。图书管理员每月到县图书馆换一次图书。去年一年,全县流动图书箱共在社队流动借阅图书三万七千册次,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


第4版()
专栏:

许明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叶剑英李先念陈云等同志送花圈,李先念等同志参加追悼会
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九日电 原国务院副秘书长许明同志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叶剑英、李先念、陈云、王震、方毅、邓颖超、余秋里、聂荣臻、徐向前、谭震林、李井泉、张鼎丞、廖承志、姬鹏飞、谷牧、王任重、康世恩、宋任穷、王首道、江华、黄火青等同志送了花圈。
李先念、王震、方毅、邓颖超、余秋里、耿飚、李井泉、姬鹏飞、王任重、康世恩、宋任穷、王首道、康克清、黄火青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吴庆彤主持,国务院秘书长金明致悼词。
悼词说,许明同志是无产阶级杰出的女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林彪、陈伯达、江青一伙反革命的残酷迫害下,不幸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含冤逝世,终年四十七岁。
悼词说,许明同志是河北省沧县人,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员,中共中央社会部科长,中共抚顺市委秘书长兼妇委书记,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曾当选为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明同志积极参加了抗日群众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一九四○年她曾随同周恩来同志赴重庆从事大后方党的地下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党所交给的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许明同志一直不辞辛劳,忘我工作。她在周总理身边工作期间,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执行周总理交代的任务,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在周总理的教诲熏陶和直接领导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是周总理身边得力的助手。她工作深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和爱护干部。
悼词说,文化大革命初期,许明同志坚决抵制林彪、陈伯达、“四人帮”一伙反革命的倒行逆施,从而引起陈伯达、江青一伙的极端仇恨,对许明同志罗织罪名,进行诬陷和迫害。为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保卫敬爱的周总理,许明同志在林彪、“四人帮”的淫威面前,表现了刚正不阿的革命节操。今天,我们宣布,对于林彪、“四人帮”强加给许明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予全部推倒,彻底平反昭雪。
悼词说,许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她一贯热爱党,一贯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朱德委员长,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她以毕生的精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室、公安部、外贸部等单位送了花圈。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群众代表以及许明同志生前友好参加了追悼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