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加快落实文艺界知识分子政策
中组部、中宣部、文化部、文联联合召开座谈会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四日电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全国文联最近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文艺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快落实政策,充分调动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地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粉碎“四人帮”以来专门研究落实文艺界知识分子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到会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局、文联的负责同志和国家计委、财政部、民政部、劳动总局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共一百多人。
继续抓紧做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
会议认为,粉碎“四人帮”以来,在党中央、各级党委和革委会的领导下,各地对落实文艺界知识分子政策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加快了步伐,成绩是很大的。但是各地进度很不平衡。有的地方领导不够重视,思想不够解放,方法不够对头,工作中还有阻力,全国仍有一批文艺工作者其中包括一些全国知名作家、艺术家和艺人的政策没有落实。因此,必须继续抓紧做好文艺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团结起来向前看,同心同德搞四化。
实事求是加快冤、假、错案平反昭雪
并对受害者实际问题给以足够重视和关心
会议要求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切实加快冤案、假案、错案的平反昭雪工作。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那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只要是不实之词都要推倒,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都要纠正,全错的全平,部分错的部分平,不错的不平。凡在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时,因所谓“文艺黑线专政”、“三十年代文艺黑线”、“四条汉子”、《海瑞罢官》、“三家村”、“黑戏”、“黑会”、“黑画”、“黑线回潮”等等而受审查、点名批判、被错误处理或被株连的,一律平反昭雪,不留尾巴。在文化大革命前历次政治运动,包括一九六四年文艺整风中,受到批判、处理,被戴上“反党反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右派”、“右倾机会主义”、“修正主义”,以及各种“集团”等的政治帽子,经过复查,确实搞错了的,也坚决予以平反改正。林彪、“四人帮”一伙在残酷迫害文艺工作者的同时,还把很大一批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错误地打成“毒草”,打入冷宫,另外,文化大革命以前也批错了一些文艺作品,在给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落实政策的时候,对于他们的作品被当作“毒草”批错了的,也都应该平反。
会议认为,落实政策不仅要在政治上平反昭雪冤、假、错案,还要对受害者的工作安排、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根据可能的条件积极地给以解决。
各地还有一些散处在社会上的有名望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翻译家、艺人,对于他们落实政策的问题,会议要求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局和文联进行调查,分别情况,由省、地、县文化部门分级分工管起来,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被落实政策同志顾全大局,服从长远利益
各地到会同志在交流经验中指出,文艺界在落实政策中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向群众讲清楚,文艺界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涉及的面比较大,情况又比较复杂,解决问题必须有先有后,分个轻重缓急。对那些应该解决而又容易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除政治上的问题要迅速解决以外,其他有的问题,目前解决还有困难,就需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要告诉被落实政策的同志顾大局,识大体;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只要向大家讲清情况,讲清顾全大局的道理,大家是会理解国家困难,正确对待的。对于有些提出不合理的过高要求的人,则必须进行教育,不能迁就。至于个别人借落实政策混水摸鱼,无理取闹,更要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必要的处分。
会议还讨论了在揭批查运动中妥善处理犯错误的人的问题。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有些文艺工作者当时说了错话,办了错事,写了不好的文章、作品等,对此要全面地、细致地分析当时的历史情况,分析他们的全部工作,处理时要实事求是,该解脱的要尽快解脱,该分配工作的要分配工作,已经解脱了的,都要允许他们继续发表作品,参加演出,从事文艺活动。
会议结束的时候,胡耀邦同志讲了话,再次强调了落实人的政策的重要性。他说,平反冤、错、假案,落实各种人的政策,是我们全党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必须坚决把它办好。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黄镇同志在会议开始时讲了话。


第4版()
专栏:

蓝天排头兵
当你看到一队队战鹰掠过蓝天,或是听到万里云海中春雷般轰鸣的时候,可曾想到,驾驶这些战鹰的不仅有一般的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而且有团长、师长、军长、司令员?
为了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空军,空军各级领导干部既组织指挥,又身体力行,做出样子。他们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带头飞行,亲自任教,努力当好排头兵。这是空军教育训练出现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飞机响,机场找师长”
来到航空兵某师,想找师长谈谈。司令部的同志说:“飞机响,机场找师长。”
师长李源,是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副指导员。两年多以前,党派他到航空兵某师工作。这个部队受林彪、“四人帮”破坏比较严重。平时驻地天气不大理想,每年有几个月时间,经常笼罩着层层低云和蒙蒙迷雾,而且过往的飞机比较多,常常打乱他们的计划,使飞行训练受到影响。
揭批林彪、“四人帮”,拨乱反正。李师长和师的其他领导干部经常战斗在第一线。他亲自坐进教练机座舱,带飞行员训练。云底一百多米,他带飞;天空下起雨来,他仍在带飞。飞行员们的技术越飞越精,在各种情况下穿云破雾的胆子更大了。一天夜间,三架飞机还在天上,突然起了团团低云,云底快接近楼顶,而且下起霏霏细雨来。当人们正在担心的时候,三名飞行员沉着自如地驾着战鹰,劈云斩雨,平安地落地了。
按一般常规,飞行训练以团或大队为单位组织进行。这样,一个飞行日有时只占用机场六、七个小时。而一个好天气,有时白天可以飞行十三个小时。李师长想:“不是说可飞天气少吗?能不能打破常规,由师里组织飞行训练?”有的干部说全师组织飞行比较复杂,怕搞不好。为此,李源亲自担任飞行指挥员。他同师训练科和各团的干部一起制订飞行计划,找气象人员了解、分析天气情况,并召集机务干部会议研究飞机使用计划,直到仔仔细细把起飞线上的飞机摆放位置都安排停当。飞行组织得井然有序,好天气和机场得到了充分利用。
头雁高飞群雁随。去年,李源的飞行时间,超过全师飞行员的平均飞行时间。这个师提前四个月完成了全年的飞行训练计划,战斗力迅速提高,飞行安全有了很大进步,成为先进单位。
副司令员“亲自操纵”
一对歼击机飞到某机场着陆了,从第一架飞机座舱中跨出来的是某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曹双明。他两天中飞到三个机场,了解部队情况,检查作战训练工作。
人们称赞曹双明是一个点子多而准的领导干部。当问他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嗬嗬”一笑说:“情况明才能办法多,多作调查研究才能办法对。”“调查研究,要事事自己实践,当然不可能;但一些主要的工作,要力争亲自参与,亲自实践。”
飞“螺旋”,是难度比较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课目,曹双明要第一个飞。同志们说他五十岁了,这样的课目不一定自己飞了。他仍然坚持。果然,在全军区空军范围内,第一个在蓝天上惊险地旋转下坠而又顺利改平飞的,就是他。他飞了九架次,带军、师干部和飞行员飞了三十架次,还带一位师长飞了“反螺旋”。
曹双明是飞歼击机的。他觉得每次到强击机部队检查工作只能看,不能亲自飞,就象是隔着一层什么似的。于是他请示上级,批准他飞一飞强击机。正在某部队发生飞行事故,有的飞行员对某种型号的强击机信心不足的时候,曹双明驾驶这种强击机飞上了天,给飞行员增添了力量。
飞行员训练的速度能不能加快?曹双明抓了一个试点。他亲自主持研究和落实训练方法,每个关键时刻,他都带飞检查;学员毕业,又亲自去考试验收。这批飞行员由入航空学校开始学飞,到下部队训练、任战斗值班,整整缩短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训练质量明显提高。
司令员带飞
一架战鹰在空中跃升、翻滚、俯冲。座舱里坐着两名飞行员。这是某军区空军司令员李永泰在检查某歼击机团高团长的特技飞行动作。
“你飞得不错,但是拉杆量不够大。”高团长懂得:拉杆量不能小,是李司令员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二十七年前,李永泰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当大队长,曾击落F—86型敌机四架。在一次空战中,李永泰以寡敌众,他的飞机中弹五十六发。如果他动作量不够大,就不可能摆脱掉八架F—86的轮番攻击,驾机平安飞返。
高团长用李司令员的英雄事迹教育飞行员,全团同志决心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加强训练,练成空中铁拳。
空中又一架战鹰,座舱被“暗舱罩”遮得如同黑夜,在上升、下降、转弯。这是李永泰在检查李副师长的“暗舱仪表”飞行技术。李副师长有两个动作飞得不大好,李永泰毫不客气地给他打了三分。
李副师长望着被汗水湿透了飞行服的司令员,心想:治军要严,就要从领导干部严起。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啊!他诚恳地接受司令员的批评,虚心求教,请别人多次带飞,努力提高飞行技术。
副参谋长当战斗员
一个假日,某机场上响起了一阵战备的警铃。“一等战备!”飞步跨进座舱的长机飞行员,是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马占民。
头天晚上,马占民和其他同志一起来到师指挥所领受任务。作战、情报、领航、通信参谋分别给他们讲本区域的作战方案、敌情动态、领航诸元、导航资料,把他们带进了当地的战备环境。他听着,觉得这个师的导航资料比别的部队完整,值得向其它部队推广。
骄阳似火。指挥所发出了战斗命令:“一等战备!”马占民和战友们以冲锋般的动作跑向战鹰。整个机场顿时象一部大机器,飞快地转动起来:干部战士各就各位了;引导雷达开机了;各种战备车辆开动了;机务人员随时准备启动发动机;……
一切准备就绪,马副参谋长一看表,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四分之一。
马占民要求当飞行员、指挥员、教员、战斗员,并深入基层身体力行。在当“四员”的过程中,他和工作组的同志,根据了解到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写成一份份经验总结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计划,上报,下发。
去年十月,空军举行战备训练汇报表演。表演结束的时候,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同志向中央领导同志介绍了马占民。华主席和叶副主席、邓副主席同他亲切握手。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激励着马占民同志继续前进。
本报记者 胡德荣


第4版()
专栏:

龙州军民冒雨前往自卫还击战烈士陵园扫墓
据新华社南宁四月五日电 广西龙州军民今天冒着细雨,前往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烈士陵园扫墓。
这座烈士陵园坐落在龙州城外的一个山岗上,正在加紧修建中。今天从清晨开始,人们抬着花圈,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前来扫墓的有边防部队指战员、民兵和支前民工,有龙州县党政机关的干部和工人、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以及中小学学生。他们把精心制作的花圈献在烈士墓前,并且在陵园里栽种了青松翠竹。诺谟生产队队长、壮族妇女尹先学,天不亮就来到陵园,在烈士墓旁栽了从自己庭院里移来的翠竹。她说,烈士们为祖国、为我们边疆人民英勇牺牲了,我们壮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同尹先学一起来扫墓的两位女知识青年说,烈士为国英勇献身的崇高行为,使我们认清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理想、什么是青年应该走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在烈士为之献身的边疆生根、开花,为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
荣立集体一等功的某部“英雄连”指导员陈秋海在烈士墓前缅怀了烈士的英雄事迹,并且代表全连表示:一定要继承烈士的遗志,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为保卫祖国边疆、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


第4版()
专栏:

全国法学规划会议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四月五日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的全国法学规划会议最近在北京举行,讨论通过了《一九七九——一九八五年全国法学研究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到会同志认为,为了适应全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法学研究工作必须把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特别是立法工作和司法工作中提出的各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放在首位。要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法制建设的经验,并不断研究法制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保卫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会议指出,要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认真研究法的历史,研究外国法;同时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要做好法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在会议讨论通过的规划中,具体拟定了法学理论、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国际法、法制史等方面的一批研究课题,并分别落实到各有关单位,要求按时拿出研究成果。


第4版()
专栏:

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五日电 中国地质学会于三月二十六至三十日在京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参加大会的二百多名地质学家满意地回顾了学会从去年三月恢复活动以来的工作。大会在研究学会今后活动时指出,一定要把学会办成科学工作者之家,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各个不同学派之间团结协作和互相学习。大会决定,在今年要更大规模地开展学术活动,要注意做好向青少年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的工作和同各国地质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
大会讨论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了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三届理事会。大会决定给台湾地质科学工作者保留两个理事名额。


第4版()
专栏: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举行第二届全国代表会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五日电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最近在北京举行。
代表大会修改了学会会章,制定了学会的专业学术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和国际学术交流部的组织条例,讨论确定了今后工作要点,举办了有关学术报告,选举产生了学会新的领导机构。张有萱当选为理事长,杨槱、沈岳端、程望、陈佑铭、王西萍、邓永清、林毅、李奔当选为副理事长,梁民桓当选为秘书长。


第4版()
专栏:

发扬敬重老人的社会风尚
新疆莎车县五百多名无依无靠的老人在敬老院安度晚年
新华社乌鲁木齐四月二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发扬敬重老人的社会风尚,新建和恢复了十四所敬老院,五百六十多名无依无靠的维吾尔族老人在那里安度幸福的晚年。
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莎车县,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解放前曾以乞丐之多闻名全新疆。解放前夕,仅县城一地就有一千多名无依无靠的老人流浪街头,靠乞讨度日。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疾苦,一九五○年,国家在莎车县办起了第一所老残福利院,收容了一批无家可归的伤残老人。一九五八年以后,这个县的许多人民公社,依靠集体力量,又相继办起了一些敬老院,使那些孤苦的老人生活有了保障。
“四人帮”横行时期,这个县的许多敬老院被解散,到一九七五年底,全县只剩下三个,有的老人重新拿起了讨饭棍。“四人帮”被粉碎以后,全县修复和新建了十四所敬老院,使无依无靠的老人陆续得到了妥善安置。
莎车县的这些敬老院,都设立在风景优美的地区,房舍富有民族特色,宽敞明亮。房前屋后都有果园、菜地,栽种瓜果、葡萄和蔬菜。有的敬老院还设置了保健室,配备专职的保健医生。逢年过节,县社干部还到敬老院里进行慰问,征求老人的意见。电影队和县文工团,也经常到这些敬老院去放映电影和演出歌舞节目。
座落在莎车县城东郊的县办敬老院,拥有七亩果园。一排排白房掩映在花树丛中,环境清幽。院内设有医疗室、理发室、缝纫室和学习室。记者前去探望了一百一十岁的热合满依不拉。老人的卧床上铺着花毡、花被。宿舍附近的餐厅里,飘出阵阵羊肉香味。老人说:“我们维吾尔人自古就有个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是在旧社会,我们兄妹七人却养不活一个父亲。如今,我虽然无儿无女,但过上了幸福生活。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啊!感谢共产党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关怀,祝愿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第4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太阳城
清晨,当太阳爬上东山的时候,整个拉萨城大放光华。耸立城中的布达拉宫,金光闪闪;古城四周的雪山,银光熠熠;绕城而过的拉萨河,波光粼粼,到处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太阳,好象对这座世界屋脊上的古城格外宠爱,毫不吝惜地向它倾撒着热和光,每天到下午七、八点钟才迟迟离去。一年之间,拉萨的日照时间长达三千一百多个小时。沐浴着充足阳光的瓜果蔬菜,生长得格外丰硕肥壮。在冰雪覆盖的严冬,许多人家的窗台上,依然鲜花盛开。
拉萨历来有太阳城之称。可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太阳城里一片黑暗。街头巷尾,垃圾遍地;城区内外,臭水横溢。有些惨遭截足、断臂、挖眼、抽筋等酷刑的奴隶,匍匐街头,向人乞讨。阳光,照得布达拉宫金碧辉煌,可怎么也照不进八角街的贫民窟,奴隶们在黑暗中呻吟,在苦海中挣扎。
一九五九年三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武装叛乱被平息了,封建农奴制度这座最野蛮、最黑暗的人间地狱被摧毁了,灿烂的阳光终于洒满了拉萨的大街小巷。布达拉宫下面的烂泥塘,变成了繁荣的商业闹市。大昭寺周围的破帐篷,被宽敞明亮的居民住宅所代替。太阳城更加雄伟多姿了,一排排高大的厂房矗立在城郊,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连接着新城和老城,马路两旁,绿树成荫。民主改革后的二十年,拉萨新建筑的面积,已相当于老城区建筑面积的十倍以上。
温暖的阳光给翻身奴隶们带来了真正的春天。他们已经成为拉萨的主人了。每逢节假日,在罗布林卡和劳动人民文化宫里,到处是欢乐的人群。男男女女穿着绚丽的民族服装,尽情地跳舞和歌唱。拉萨汽车修配厂工人拉珠,从小给奴隶主打铁,一次因没有干完规定的活遭到毒打,父亲替孩子求情,竟被奴隶主活活打死。接着,他母亲和妹妹又病死饿死了。可怜的小拉珠,逃跑后又被抓回,投入了监牢。直到一九五九年民主改革,“金珠玛米”(人民解放军)打开暗无天日的监牢,才把他救了出来。如今,拉珠有了美满的家庭,正在欢度着幸福的晚年。他的子孙有九个是工人,四个是国家干部,三个是医务工作者。他家宽敞的住房里铺着彩色的长垫,摆着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各式家具。在西藏民主改革二十周年前夕,适逢藏历新年,拉珠全家欢聚一堂,端起青稞酒,共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金色的太阳,透过宽敞的玻璃窗,为这个翻身奴隶的家宅洒下了一片春光。
新华社记者 谢邦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