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通守则认真检修车辆
王继尧安全行车一百二十多万公里
新华社乌鲁木齐四月四日电 新华社通讯员李力存报道:新疆第三汽车运输公司二队驾驶员王继尧安全行车一百二十多万公里,被人们誉为安全行车的好榜样。
王继尧今年五十八岁,他开车二十多年来,严格遵守安全行车的操作规程和交通守则,从不马虎。每次出车,他都按“一慢、二看、三通过”的规定办事。一次,他开车路过沙湾县城,公路两旁行人车辆很多,他提前换成低速,一面慢慢走,一面注意观察车辆和行人的动向。当他开车正要超过一辆带拖车的拖拉机时,突然从拖车上跳下一个人来。王继尧当即紧急刹车,由于车辆行驶得慢,刹车后,车立即停住了。这时,从车上跳下的那个人,一看汽车过来慌了神,落地后站立不稳,扑在汽车门上,但因汽车及时停住,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王继尧开车有个特点,就是“稳”。他从不开“英雄”车、“赌气”车,坚持“礼让行车”,过桥、转弯或者过便道,他总是让别的车辆先通过,绝不争道抢行。他常说:“开车最忌讳麻痹大意,小心无大错。”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坚持做到小心驾驶,从不盲目开快车。
王继尧工作细心,每到一个新地方执行任务,都细心观察道路情况,做到对路况心中有数。在他经常跑车的那些地方,哪里有桥梁涵洞,哪里路面宽窄,哪里要转弯或上下坡,他都了如指掌。
王继尧就象战士爱护武器一样一贯爱护自己的车辆,出车前、行车途中和收车以后,他都要认真检修车辆,发现毛病,不吃饭、不睡觉,及时修好,决不让车辆带“病”行驶。要是夜晚行车,他坚持检查一次车辆;在行车中,他除全神贯注驾驶车辆外,还特别注意车辆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修,从不凑合。一次,他在行车途中,突然感觉到车辆向后“坐”了一下。这异常的变化,立刻引起他的警惕。他赶紧停车检查,原来右面的钢套断了,修好后再继续行车。为了对车辆的技术状况心中有数,每次车辆进行保养或修理以后,王继尧都要把车辆的各部分细致地检查一遍,确实没有毛病了,才放心出车。
为了表彰王继尧安全行车的突出成绩,新疆自治区交通局、公安局、劳动局联合给他颁发了奖状。


第2版()
专栏:

辽宁省各县、旗、区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狠批极左 改进作风 落实政策
据新华社沈阳四月五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珂报道:辽宁省六十九个县、旗、区普遍召开农村三级干部会议,认真学习讨论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联系本地区实际,总结历史经验,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对农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坚决地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推动全省农业战线大好形势的发展。
各县、旗、区的三级干部会议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实事求是,与会同志敢讲真话,讲心里话,会议开得很热烈、很活泼。许多同志联系这些年来农业发展的状况说,多年来我们吃亏就吃在“左”字上,要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加速四个现代化,就必须彻底肃清这条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会上,各县、旗、区的干部在深入揭发批判的基础上,摆了这条路线在辽宁农村的主要表现。
第一、在政治上,错误地估量阶级斗争形势,颠倒敌我,混淆两类矛盾,夸大了“阶级斗争”的情况。文化大革命中,大搞“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搞得人人自危,谁也不敢真使劲,不敢闯新路,只好“瞎子逮蝈蝈——听声”。大家说,要真正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保持农村中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要记取过去的教训。
第二、在经济上剥夺农民,破坏农村的经济政策。文化大革命中,
“四人帮”在辽宁那个死党大叫割“资本主义尾巴”、“拔尖子”,把党的现阶段政策统统当作资本主义批判。与此同时,他们还巧立名目,给农民增加负担,结果使许多生产队不仅没能扩大再生产,而且连简单再生产也无法维持。
第三、在作风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违背客观规律,搞瞎指挥,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经过揭发批判林彪、“四人帮”推行的极左路线在农业上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使广大农村干部进一步认识到,要真正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农村中贯彻落实,必须坚持继续批判极左路线不动摇,大胆拨乱反正。大家一致赞同任仲夷同志在昌图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这就是:一要政治上安定团结。今后再也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今后任何人都不准借故整基层干部和群众,过去整错了批错了的,都要纠正过来。二要政策稳定。今后不准随便废除或改变行之有效的,为群众欢迎的政策。绝不要再象过去那样把社会主义当作资本主义来批。不要怕农民富裕起来,不要怕生产队集体经济富裕起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起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大家更快地都富裕起来。三要领导坚定。各级干部既要敢于发扬民主,又要敢于加强领导。在生产上反对瞎指挥,但决不是不要指挥,而是要正确地进行指挥。强调依靠群众和发扬民主,党组织和干部的担子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加强领导。基于上述思想,各县、旗、区在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期间,都抓紧了对历史遗留的重大的问题和文化大革命以来造成的一批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沈阳市的新城子区、苏家屯区、新民县,对一些重大案件大张旗鼓地公开进行平反,同时还制订了从政治上爱护干部,从生活上关心干部的具体措施。到目前为止,全省各地已把大部分原来收归集体的自留地重新分给了社员,一些过去搞了“穷过渡”的大队核算单位,多数也得到了纠正。那种不顾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大搞“一刀切”的错误做法得到克服,各地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落实了今年的农业生产计划,研究、制定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大家说,通过这次三级干部会,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方向更明了,政策更清了,办法也更多了,一致表示要把辽宁农业搞上去,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


第2版()
专栏: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积极发展农工副业
到庄生产队社员依靠集体致富
据新华社广州四月四日电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三水县大塘公社连洲大队到庄生产队,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社员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旧社会挣扎了大半辈子的老汉杨木星说:我活了六十岁了,年青力壮的年月,受尽剥削,想富,富不了,前些年,集体生产受林彪、“四人帮”的破坏,盼望富,富不成;现在,有了党中央、华主席的好领导,我们靠集体致富的日子来到了。
不靠个人发财,而靠集体致富——这是到庄社员富裕起来的基本经验。在生产队队部墙上贴的一张《社员年终分配表》上,各项数字清楚地表明,集体已经从经济上切实保证了全体社员过上富裕的生活。
去年,这个生产队的总收入是十三万三千多元,纯收入达六万六千五百多元。队里有两个生产基地:一个是农业基地,有一百一十亩早造田(到庄背靠蛇影山,面临北江,早造洪水期受浸,只能插晚稻),还有一片山林。队里用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在这些土地上生产稻谷、花生、蔬菜、水果、林木等。每年除供应社员的口粮、油料和生猪饲料之外,还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另一个是工业基地,主要是石灰厂。全队三分之一的劳力固定在这里劳动。社员们风趣地说:我们的这两个基地,一个是“饭碗”,一个是“钱柜”。到庄由穷变富,就是靠一手抓粮,一手抓钱,走农业工业副业综合发展的道路。
集体生产大发展,社员生活大改善;同时对国家的贡献也多了,集体经济也壮大了。去年,到庄生产队平均每人向国家交售粮食二百八十多斤,平均每户向国家交售肥猪一头多;生产队还缴纳工副业税金、农业税金六千八百多元,平均每人向国家贡献一百元。生产队去年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占纯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总金额达一万二千多元。
到庄的经验传开了,三水县很多生产队都在议论着怎样利用本地资源,让集体更快地富起来。到庄生产队准备再上一层楼。他们规划技术革新,给立窑安装上自动化落料装置,同时进一步加强劳动管理,让“钱柜”的收入再增加。他们打算搞好科学种田,增购一批农业机械,力争稻谷产量再提高。到庄要让活生生的事实来显示社会主义是无比优越的。


第2版()
专栏:

攸县各级干部努力学习农业技术
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省攸县组织各级干部学习农业技术,收到初步成效。
粉碎“四人帮”以来,攸县县委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干部学习农业技术。他们主要采取举办农技、农机等专业学习班的办法,分期分批组织干部学习生产技术知识。一九七八年以来,县、社两级共培训干部、农业技术员和农机手一万四千多人。在这同时,这个县还从外地请进来二百五十多名农民技术员传授各种生产技术,派出三百多人到外地学习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各地采取讨论会、现场会等形式,组织大家交流经验。通过这些办法,使各级干部逐步掌握一些生产技术。目前,这个县的县委书记和四位副书记都学会了开拖拉机。县委副书记谭文贞是个女同志,经过刻苦学习,不仅学会了开手扶拖拉机、机滚船、抽水机等农业机械,还能操作一些农产品加工机械。在各公社的干部中,凡是分管农机工作的领导干部,都会开拖拉机;在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中,能开拖拉机的人已达到百分之三十。
为了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目前,攸县县委积极组织各级干部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


第2版()
专栏:

节约使用外汇尽力做到投资少收效快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试产期间就收回购买国外技术设备全部费用
据新华社上海四月四日电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从一九七六年七月第一套化工装置投料试车到今年三月底,工业总产值达到二十一亿七千万元,其中上缴给国家的利润和税金共八亿一千多万元,这就是说,在试生产期间已收回了购买国外技术设备的全部费用。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自建成投入试生产以来至今年三月底,已经生产出合格的涤纶、维纶、腈纶近十万吨,用这些合成纤维织成布,全国每人平均可以分得两市尺。这个厂还开始出口醋酸,丙烯腈等化工原料,为国家赚取了外汇。
据记者了解,在我国近年来投资兴建的大型工程中,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是投资效益发挥得较好的一个。这个厂从建设开始,就注意节约使用外汇,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全部十八套生产装置中,九套化工装置分别从日本和西德引进,其余维纶、腈纶、涤纶抽丝等九套设备和相应的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全部由国内自己制造,自己施工安装,引进设备的施工,除聘请少量外国专家在现场指导外,土建和安装任务全部由国内力量承担。
上海石化总厂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以高度的革命责任心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较好地掌握了引进设备。试生产以来,九套引进化工装置已全部满负荷运行,产量分别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主要质量指标也都达到和优于设计要求,原材料消耗不断下降。国内配套的腈纶、维纶、涤纶抽丝设备,产量、质量不断提高,使这个厂收到了投资少、收效快的效果。


第2版()
专栏:

全国建筑材料工业生产形势好
第一季度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
新华社北京四月二日电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生产取得了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好成绩。据统计,到三月底止,全国大中型水泥厂的产量已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二点七。在四十九个大中型水泥工厂中,有四十二个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出厂水泥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熟料平均标号比去年提高了百分之二点六,生产每吨水泥的综合电耗和标准煤耗都比去年下降。
全国大中型平板玻璃企业一季度完成全年产量计划的百分之二十七点四一,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点九四,也创造了季度产量的历史最高纪录。各厂出厂产品的一级品率比去年同期提高百分之十四,生产每箱平板玻璃的标准煤耗比去年同期下降四公斤多,纯碱消耗也有降低。
其他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矿产品的生产任务也完成较好。玻璃纤维、水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油毡、石膏和地方小水泥厂的产量,都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以上。(附图片)
上海建筑材料研究所和硅酸盐制品厂,利用工业废渣试制成功一种外形美观,隔热性能好,重量轻,强度大的密质硅酸盐大墙板,为快速建造楼房,提供了新的预制构件。
上海硅酸盐制品厂充分利用工业下脚料生产大批密质硅酸盐砌块。这是该厂生产的大批硅酸盐砌块正源源运往建筑工地。
新华社记者 张平摄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把珠江三角洲建成蔗糖生产基地
最近,轻工业部派人到广东调查蔗糖生产情况,认为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在珠江三角洲再扩大甘蔗种植面积百分之十几,即增加一百五十万亩以上,就可以初步解决我国吃糖问题,改变我国进口食糖的状况。
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糖料作物种植适当集中,实行专业生产,能够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澳大利亚在昆土兰地区集中种植四百多万亩甘蔗,产糖二百八十万吨,平均一亩半地产一吨糖。法国在北部地区集中种植八百多万亩甜菜,产糖三百多万吨,平均两亩多产一吨糖。而我国平均四亩多甘蔗产一吨糖;甜菜平均十六亩产一吨糖。差距为什么这样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分散种植,不能因地制宜地实行专业化生产,没有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因此,要把我国食糖生产迅速搞上去,首先要下决心解决“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在历史上就是广东蔗糖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具有发展蔗糖生产极为有利的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
第一,它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全年无霜。种蔗制糖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甘蔗单产一向居于全国的首位。据珠江三角洲七个主产县统计,平均一亩六分多地就可产一吨糖,最近又出现了大面积的一亩产一吨糖的纪录。比其他省高一倍到五六倍。按增产糖一百万吨算,在其他地方,至少要用四、五百万亩耕地,珠江三角洲只要一百五十万亩。
第二,这里已经有了较好的制糖工业基础。全省大型甘蔗糖厂百分之七十建在这里。厂址好,交通方便,又有扩大的余地。充分利用这些老厂比新铺摊子速度快,用人少,投资省。据这个地区的几个大厂初步规划,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和厂房设备,不需要增加多少投资就可以扩大生产能力几倍。
第三,河流纵横,水运方便,比其他地方运力省,运费低,损耗少,成本低。这里的甘蔗运什费、损耗费和食糖成本在全国是最低的。据几个厂的统计,每吨甘蔗运什费低的只有一两元,一般也只有四元左右。每吨糖成本一般要比其他地方低一百多元。
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大群众,早就迫切要求改变目前以商品粮为主的蔗、粮种植布局,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为国家多提供商品糖。
珠江三角洲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亩耕地,甘蔗、水稻种植面积约为一比九。他们说,这一蔗、稻种植比例,首先不利于解决珠江三角洲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地下水位高的问题。因为甘蔗比例太小,甘蔗与水稻一般混种在一个圩田内,两种作物要水时间不同,往往一个要灌,一个要排,这就不利于及时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影响蔗、稻产量。如果甘蔗种植适当地扩大了,甘蔗连片种植,这个矛盾就能相对地减少。另外,按照目前的稻、蔗比例,甘蔗比例太小,一块地要稻、蔗轮作一次,往往需要五至十年,这就不能发挥轮作增产的效果。据当地农民反映,甘蔗是深根作物,种植时要开沟培土。蔗、稻轮作,可减少土壤板结,调剂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能增加一成以上的产量。所以扩大甘蔗种植面积,缩短轮作周期,对粮食、甘蔗生产都是有利的。
珠江三角洲近海的地方约有近百万亩咸水田,宜种甘蔗不宜种稻。斗门、番禺等县农民强烈要求在咸水田上改种甘蔗。这种咸水田,种稻谷产量低,一般亩产只有六、七百斤,有的亩产三、四百斤。而这种田种甘蔗,亩产糖可达到千斤,有的还可达到两千斤。番禺县黄阁公社沙仔大队有耕地两千三百亩,全是咸水田,过去种甘蔗三百亩,水稻二千亩,社员平均每年每人分配一百元左右。后来,他们把甘蔗田扩大到一千一百亩,情况很快起了变化,社员分配增加到二百八十元左右。
这个地区的广大群众说,从多年的生产实践来看,即使在宜稻宜蔗的地区,也宜多种甘蔗,这对国家对农民都有利。第一,甘蔗比水稻抗灾力强,容易保丰收。这里早稻经常碰到低温多雨,晚稻在扬花灌浆时经常遇到寒露风。这类灾害对甘蔗生产影响不大。人们常说,在珠江三角洲亩产千斤糖比亩产千斤(稻谷)粮要容易得多,这是有根据的。第二,粮是国家需要的,糖也是国家需要的,多种甘蔗多产糖,可以减少或不再进口糖,为国家节约外汇。从经济价值来说,糖比粮要大好几倍。如果按产一百万吨糖算,可以为国家增加积累五、六亿元,副产品废蜜做白酒等食品可代替工业用粮五亿斤,甘蔗渣可制纤维板一百万吨,节约木材三百多万立方米。第三,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甘蔗制糖的副产品有利于促进地方农牧业的发展。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扩大甘蔗面积一百五十万亩,要少收粮食约十五亿斤左右,这部分粮食怎样解决?
解决的办法还是有的,而且是经济的。可以从其他省调剂解决。珠江三角洲种一亩甘蔗顶其他地方种好几亩,在珠江三角洲扩大甘蔗面积一百五十万亩,就等于在其他各省扩大四百万亩到五百万亩甘蔗田;珠江三角洲少产的粮食,其他各省完全可以补上而有余。从扩种甘蔗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来说,也可以逐步从提高水稻的单产来解决。目前,珠江三角洲亩产粮约千斤左右,和苏州地区比较差三、四百斤,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如果单产提高一百多斤,这十五亿斤粮就出来了。当然,这需要有个过程。
有人担心,在珠江三角洲发展商品糖生产,开始可能会影响到一个省粮食不能自给。我认为,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它要求按地区特点实行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做到统筹全局,也完全能够做到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创造非常高的生产水平。我们应该本着“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精神,迅速地果断地把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蔗糖生产基地。
轻工业部食品局 赵华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