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团中央通知在青年中开展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活动
继承“五四”光荣传统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
纪念活动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教育青年以天下为己任,以祖国繁荣富强为己任,紧紧跟上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同心同德搞四化
新华社北京四月五日电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也是我们党规定“五四”为中国青年节的四十周年。共青团中央四月二日向全国共青团组织发出通知,将在青年中开展纪念活动。
通知强调,纪念活动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教育各族、各界青年继承“五四”光荣传统,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通知说,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象老一辈革命家和五四运动先驱者那样,以天下为己任,以祖国繁荣富强为己任,紧紧跟上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同心同德搞四化。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百折不挠地去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人人争当新长征的英勇突击手。这就是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主题,也是全体共青团员、一切爱国青年应该确立的中心思想。
通知说,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密切联系当前实际,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着重在青年中进行为革命理想艰苦奋斗的教育,鼓舞青年献身四化,志在四方,安于平凡劳动,热爱本职工作。要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教育。要注意引导青年正确地有分析地对待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东西,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方法,抵制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和唯利是图的思想作风。要继续学雷锋,树新风,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切实搞好社会风气。
通知要求各地结合纪念“五四”,普遍地开展一次保卫祖国、保卫边疆、保卫四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把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组织参加广西云南边境自卫还击战的战斗英雄、民兵和支前民工向青年作报告,使这次自卫还击作战成为教育青年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的生动教材。
通知要求通过“五四”纪念活动,进一步推动各行各业青年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提高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把青年组织到学习中去。各行各业青年都要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努力精通本行业务。学校团组织要以“三好”为目标,以学习为中心,帮助青少年循序渐进地、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知说,各省、市、自治区团委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举行纪念会、报告会或座谈会,也可以召开表彰新长征突击手大会。
基层团委应在“五四”前后,组织各种各样小型分散的纪念活动、教育活动和联欢活动。可以邀请“五四”等爱国运动参加者、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与青年见面。可以举行时事报告会、科技讲演会、理论讨论会,也可以搞诗歌朗诵、音乐欣赏、游园联欢、体育表演、艺术展览等。要通过纪念“五四”,把工厂俱乐部的活动活跃起来,把学生文娱社团活动开展起来,把农村的“青年之家”逐步建立起来,推动青年战线到处出现万紫千红的生动局面。


第4版()
专栏:

赴云南中央慰问团继续慰问伤员和驻边防各军兵种部队的指战员
新华社昆明四月四日电 赴云南中央慰问团团长方毅今天到某地医院慰问了伤员。慰问团的其他成员连日来慰问了驻云南边防的空军、炮兵、铁道兵、通讯兵、防化兵等部队的指战员。
方毅团长和程子华副团长等今天由昆明部队第一政委刘志坚陪同,走遍边防某医院的每一个病房,看望在自卫还击战中光荣负伤的指战员。当方毅同志走进某部炮二连指导员葛贵民同志的病房时,正赶上葛贵民的未婚妻张红莲和他们两家的亲人在场。方毅同志也向他们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并安慰葛贵民说,好好养伤,今后仍能开汽车、开飞机。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刘志坚政委负过伤的腿给葛贵民看。刘志坚同志说,我现在一次还能走十几里路哩。方毅同志对葛贵民的亲属说,他一人负伤,为人民立功,你们两家都光荣。张红莲非常激动,紧紧地握着方毅同志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由杨恺率领的慰问团第一分团今天也到部队医院慰问伤员,向伤员们转达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亲切问候和敬意。慰问团成员、医学教授宋儒耀,还同部队医院的负责人和医生一起查看一些伤员的伤势,研究治疗方案。
副团长阿沛·阿旺晋美和第三分团的同志,登上红河岸边的高山阵地,热情慰问了用高炮平射办法摧毁敌人火力点而荣立三等功的一连一班战士。杨静仁副团长和第五分团的同志来到边防炮兵阵地,慰问了“神炮班”的指战员,他们热情赞扬英雄炮兵的卓越战功。
胡子昂、刘明辉副团长等在昆明部队副政委胡荣贵的陪同下,慰问了某汽车团指战员。这个汽车团在自卫还击作战中,部队打到哪里就把弹药物资运到哪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全团有百分之十六的人立了功。中央慰问团的同志热情赞扬了他们的革命精神。
由区棠亮、李达副团长率领的第一和第四分团的同志,到边防空军营区、机场和铁道兵工地,亲切慰问了空军和铁道兵战士。第二分团的同志同通讯兵、防化兵的功臣模范进行了座谈,并向指战员们赠送了慰问品。
随同中央慰问团活动的各文艺团体,为边防前哨的指战员表演了文艺节目。


第4版()
专栏:

赴广西中央慰问团继续慰问参战民兵、支前民工和负伤战士
新华社南宁四月五日电 赴广西的中央慰问团,继续深入广西边境各地和驻军医院,亲切慰问参加自卫还击战的民兵、支前民工和光荣负伤的边防战士。
由姬鹏飞同志率领的中央慰问团第一分团,在南宁亲切会见了民兵模范代表。参加会见的有在攻打同登战斗中勇炸敌碉堡、荣立一等功的英雄民兵梁月香,先后十一次带领民兵冲过敌人封锁线抢救伤员、荣立一等功的民兵副营长黄立新等。姬鹏飞同志对他们说,你们在自卫还击战中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今后,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由刘景范同志率领的中央慰问团第五分团,出席了广西靖西县参战民兵和支前民工的庆功大会。刘景范同志在大会上讲话,热情称赞参战民兵和支前民工紧密配合边防部队作战,为祖国、为人民立了大功。他勉励广大民兵和边境居民要继续提高警惕,一手拿锄,一手拿枪,为保卫祖国边疆立新功。他还给十位荣立战功的民兵、支前民工代表戴大红花,向他们赠送慰问品。
王首道同志到某地医院看望了伤员。他同伤员们亲切交谈,嘱咐他们治好伤,争取早日重返战斗岗位。黄镇同志在广州部队副司令员吴忠同志陪同下,在某地医院走遍每一个病房,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向伤员们致亲切的问候。


第4版()
专栏:来信

切实解决具体问题 办好职工业余教育
最近,记者到河南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和第一拖拉机厂采访,看到这些厂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正在掀起学技术、学业务和学外语的热潮。在各种短期技术业务学习班的课堂里,座无虚席。
通过办这些学习班,对文化大革命后进厂的新工人进行了技术补课,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学到了一些新的科学技术知识,领导干部也掌握了一般的业务和技术知识。但是,许多人认为,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只靠这些短期学习班是不够的,还必须普遍地、系统地提高工人和干部的文化技术水平。可是,由于存在着很多具体困难和问题,系统的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
首先是少数领导干部口头喊职工业余教育很重要,实际工作排不上号,认为让工人系统地学习小学、初中、高中文化课程,需要几年才能看出效果,觉得远水不解近渴。因此,他们办业余文化教育不如抓专业技术学习班那样积极。
第二,教师、校舍、教学设备等具体问题还没有解决。据了解,洛阳的一些大厂文化大革命前都有职工业余教育用楼,各厂有专职教师,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齐全,工人日夜三班下班后都可以到业余学校学习。后来,由于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业余学校被迫停办,教师、校舍和教学设备搞得“三光”。现在,职工业余教育只好晚上借用子弟学校的课堂,只能解决白班工人学习,而夜班工人因无教室根本无法开课,至于专职教师、设备和教学实验仪器等更无着落。
第三,教材问题。目前教育部门没有编印职工业余文化技术教育的教材,职工业余学校连中、小学课本也买不到,有些厂只得自己编写临时教材发给学员,解决燃眉之急。这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不能保证质量。各厂都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编印职工文化技术课本。
第四,职工的业余学习时间不能保证。由于工厂的各种会议和政治学习太多,工人每天下班后几乎都有活动,业余时间很少,家务负担较重的双职工就很难坚持。工人们迫切希望减少会议和政治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技术学习。
新华社记者 李 茜


第4版()
专栏:

曲阜古城修整一新
山东著名的古城曲阜最近修整一新。
曲阜县的文物历史悠久。县城周围有鲁国故城遗址。二千四百多年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出生在这里,历代封建皇朝在这里兴建的孔庙、孔府、孔林,是极其宏伟的古建筑群和大型人造林园。
粉碎“四人帮”以后,山东省的文物管理部门本着评价历史人物与保护历史文物分开对待的方针,对曲阜县的文物进行了修整,恢复了古迹的原状。


第4版()
专栏:

我国又一个碑林在曲阜形成
八百多块汉、魏以来碑刻、汉画像石和珍贵书法石刻,最近在山东省曲阜县孔庙内专室陈列,连同庙内原有的一千二百多块碑刻,形成了我国又一个碑林。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和实物资料。
曲阜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故都,也是儒家学派鼻祖孔丘的故乡,留下了大量的碑刻石雕。在孔庙内著名的十三碑亭,有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五十三块巨碑,从内容到书法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明朝石刻家章草的一百二十块《圣迹图》石刻,以孔子一生为题材,设计严谨,刀锋刚健,线条流利,是我国最早的一套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连环画。
孔庙内新近陈列的八百多块碑刻石雕,是山东省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解放后从城乡各处收集的一批文化珍品。
现在,孔庙内的碑刻石雕共有二千一百多块。碑刻字体,篆、隶、行、草、楷俱全。有书,也有画,丰富多彩。


第4版()
专栏:

河南出土一套我国音质最好的铜编钟和一件珍贵的石排箫
考古工作者从河南淅川县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套目前我国音质最好的铜编钟和一件十分珍贵的石排箫。
铜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这次出土的铜编钟共九件,都呈直纽形状。最大的高二十一点一厘米,钟的大小依次递减,最小的高十一点五厘米。
同时出土的乐器还有一件石排箫和一套石磬。用坚硬的白色石料雕刻成的石排箫,模样和竹排箫相似,形如凤翼,共有十三个音管。最长的管一百五十毫米,长度依次递减,最短的管长三十毫米。用这件石排箫现在还可以吹奏乐曲。石磬共有十三枚。(本栏均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广西昭平出土一批珍贵汉代文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最近出土一批珍贵的汉代文物。这批出土文物中,有仓、灶、井、房屋模型及双耳罐、纺轮等陶器九件;有“铜人灯”、铜托盘、铜镜、铜釜、铜碗等物多件;有“五铢钱”八百多枚,串钱的麻绳尚存,且有相当的拉力,可以吊挂铜钱数十枚。“铜人灯”高十四厘米,人作跪着姿势,手捧铜盘,有一根铜链从铜人的鼻端穿过。


第4版()
专栏:

内蒙古发现一个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大窑村南山,最近发现了一个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经有关专家鉴定,根据它的特点,把这一遗址的石器文化命名为“大窑文化”。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了解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工艺很有意义。
这个石器制造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二百万平方米,最高处为海拔一千四百二十米。这座山是由太古界的花岗片麻岩和燧石脉构成。据推断,生活在这一带的原始居民世世代代常到这座山上开采石料,制造石器,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遗留下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工具、半成品和“边脚废料”,有的散布在燧石脉周围或黄土的表面,有的埋在土层中。经过内蒙古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三次发掘,不仅从黄土层内得到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而且去年还从黄土层之下的红色土层内发现了大型石器四十余件。经研究,大窑文化在传统上与丁村文化有一定关系,但时代可能比丁村文化为早,在时代上或处于匼河文化与丁村文化之间。从黄土层中发现的石器来看,比山西省怀仁县鹅毛口的文化为早,而晚于丁村文化,恰恰补充了这两个阶段的空白。


第4版()
专栏:

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南,北滨大黑河,墓前有董老题词。 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摄


第4版()
专栏:

陕西省考古工作者贺梓城、李长庆在对复制的几种唐三彩样品进行质量鉴定。新华社记者 安克仁摄


第4版()
专栏:

为了最可爱的人
——广西德保县民兵英勇支前的事迹
在还击越南侵略者的战斗中,广西德保县民兵担架队为前线部队送弹药、运粮秣、救伤员,和边防战士骨肉相连,并肩战斗,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为了我们最可爱的人……”这是记者在德保县经常听到担架队员说的一句话。他们把自己在战场上的一切活动,归结成这样一点:支援边防军,打击侵略者。阵地上需要弹药,他们昼夜不停地赶运;战士负伤了,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护送;战士饿了、渴了,他们把身上的最后一点饼干和饮水送上;伤员躺在担架上,他们脱下身上的棉衣给垫上……。
自卫还击战打响后,足荣公社民兵担架营第一连跟随边防部队某部追歼敌人。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连续四天为不断向前推进的我边防部队运送大批弹药和其他各种物资。民兵担架队员罗朝相,在运送炮弹途中,右腮被敌人射来的一发子弹击中,鲜血流个不停。为了不误战机,他忍着疼痛继续前进,攀登了四百米山路,把炮弹及时送上阵地。边防战士在阵地上为他取出右腮上的子弹,包扎好伤口。下山时他又和民兵们把一名受伤的战士抬下去。
我军胜利向前推进,运输线越来越长了。民兵担架队跋山涉水,开辟出一条打不烂、摧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始终保证了前线的需要。二月二十日晚上,燕垌担架营的民兵给前方部队运送弹药、干粮和饮水时,在一个山口受到敌人的阻击。山坡上,越南侵略军的机枪疯狂地扫射过来,民兵们被压在山脚下一条狭长的小路上。民兵排长赵平案怀着满腔怒火,举枪瞄准射击,打得敌人连同机枪滚下了山坡。民兵运输队趁此机会迅速穿过了封锁线。在前进的路上,他们又打退了敌人的两次阻击,胜利地到达目的地。
民兵担架队员关心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边防战士,胜过关心自己。
一天上午,燕垌公社十九岁的担架队员黄绍星,在抬着伤员后撤途中,踩中了越南侵略者埋设的铁刺,胶鞋被洞穿,脚掌鲜血直流。他想到伤员还在敌人的射程内,停下来包扎不安全,就忍着疼痛继续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进。从阵地到战地卫生队有五公里路程,他们抬着伤员足足走了六个半小时。这个顽强的小伙子把伤员送到目的地时,左腿已经寸步难移了。部队卫生员看到他的左脚掌心伤口周围已经肿胀得象个鸡蛋。当人们把他送去住院时,他一再争辩说:“不要把我送到后方去!轻伤不下火线嘛!我要重返前线。”
在战火纷飞的前线,象黄绍星这样勇敢顽强的青年民兵何止一人!二月十八日傍晚,燕垌公社民兵担架三连副连长许恩旺和三个担架队员,从六号高地上抬下一名伤员。六号高地到部队卫生院,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这时,水壶里的水已经不多了。他们知道,水对于伤员是十分重要的,尽管自己舌干唇裂,也要给伤员留着。许恩旺已经有两天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一路上又饿又渴又累,当他和大家登上四号高地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昏了过去。战友们给他喂了一口水,他苏醒过来后对一个民兵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尽快把我们的亲人抬到后方去!”他们抬起担架又向前走,经过一号高地时,许恩旺又昏过去一次。把伤员抬到卫生院时,已是十九日凌晨四时半了。他们稍事休息,天一亮,又精神抖擞地上前线了。
在德保民兵担架队,还涌现出一批舍己救人的英雄民兵。
二月十九日中午,足荣公社民兵一连的黄登成、杨宏日等四人,从前沿阵地后送一名伤员。他们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来到那坡县平孟包扎所,医务人员立即为伤员包扎。突然,越南侵略者打来一发炮弹在屋顶上爆炸,弹片碎片纷飞。就在这一刹那间,站在担架旁的黄登成、杨宏日同时扑到伤员身上。黄登成左侧腰部、杨宏日大腿被弹片炸成重伤。人们把他俩抢救出来时,黄登成已经昏迷过去了。半小时后他醒了过来,刚睁开眼睛就用微弱的声音问:伤员怎样?旁边的民兵回答说:伤员安全。黄登成的脸露出了笑容。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有许多无私无畏的民兵,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护可爱的边防战士,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自卫还击战开始以后,马隘公社担架队员许宗崇和民兵担架队跟随边防部队直捣高平。在战斗的日日夜夜里,最重的弹药箱他争着挑,最危险的地方他带头冲。三月八日,我边防部队在撤军途中同袭扰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许宗崇和另外三名担架队员共抬一副担架救护伤员。每次接近阵地时,许宗崇总是要其他民兵在敌人的射程外等着,他自己一人穿过火网,把伤员背下阵地,再轻轻地放上担架抬回。这样,先后往返了三次,抢救了三名伤员。正当他们准备抬起伤员后送时,一位战士说,阵地上还有一名伤员。许宗崇毫不迟疑,同边防战士一起第四次冲入阵地。敌人的机枪疯狂地扫射过来,许宗崇小腿中了一弹,他带伤继续前进,右肩和腹部又被打中。这位不屈的战士,为了抢救祖国最可爱的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有着一支强大的边防军,又有一支同英雄的边防军并肩战斗的强大的各族民兵,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任何力量也打不破的。
新华社记者 马 力 刘葵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