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把库存积压物资充分利用起来
本报评论员
长期以来,在经济工作中存在一个比较尖锐的矛盾,这就是:一方面,很多生产建设单位需要的物资不能保证供应;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物资在仓库里积压着,不能发挥效用。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库存还有继续上升的可能,这一矛盾将会更加尖锐。
物资积压,调度不灵,周转缓慢,是经济管理水平低的综合反映。它涉及到经济管理体制、计划工作、物资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许多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不能坐等条件成熟,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加以解决。当前,急需着手进行的,是要狠抓清库、核库和利库工作。
清库是核库、利库的基础。查清库存,摸清家底,才谈得上核库和利库。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在清库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许多企业发动群众,清理仓库,改变了前几年那种混乱状态。但是,也有些单位清仓不够彻底,甚至弄虚作假,瞒报、少报库存物资,有的单位还根本没有清库。凡是没有清过的仓库,或清查不认真、走过场的单位,都应该补课,限期搞好。以后查出瞒报物资,要按国务院的规定,一律予以没收;对有关人员要严肃批评,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甚至法律制裁。为了防止前清后乱,必须加强仓库管理,建立永续盘点制度,做到日清、月结、季检查、年总结,把库存情况经常搞得一清二楚。
所谓核库,就是核定库存周转定额,划出超储积压物资,做到用尽可能少的库存周转量,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建设的需要。核库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能粗估毛算,搞形式主义,更不能“一刀切”。要对生产任务、消耗定额、实际单耗、资源情况、用料规律、库存结构、周转天数等进行具体分析,做到既能保证生产,又能压缩库存。上海市金属公司在这方面作出了较好成绩。去年第四季度,他们协同生产主管局狠抓了重点企业的钢材库存周转期的核定工作,使这些企业的钢材库存周转期,从八十六天核减为四十六天,清出超储多余的钢材占库存量的百分之四十六。可见,库存物资的潜力是很大的。
清库与核库,都是为了利库,把库存物资,尽快地利用到生产建设上去。利库是目的,要抓紧这关键的一环。这一环不抓紧,会使清库、核库工作前功尽弃。那种“清仓年年搞,最后一张表,超储的调不动,积压的处理不了”的现象,决不能让它再次出现。要坚决贯彻国家计委和经委的规定,谁管哪种物资的全国分配和订货,谁就负责哪种物资的全国利库工作。要认真执行先利用库存物资、后安排生产和订货的原则。凡是家底不清,不核定库存,不利用库存的企业,物资管理部门有权不分配、不订货、不供应,银行也要停止贷款或收回贷款。有些清库、核库工作开展较晚的企业,可以边清库,边核库,边利库,边建立制度。库存多余积压物资,应优先用于支援农业、轻工市场和当年国家计划内的生产建设,不得用于计划外的基本建设。确有需要的,可以在统一计划下进行调度,防止库存“搬家”。对多余积压物资,要千方百计地采取因材设计、加工改制、修旧利废等办法,尽量利用起来。许多物资,在这个厂是长期积压的,而在另一个厂却是迫切需要的;在城市是呆滞无用的,而在农村却是求之不得的。物资部门要加强日常调度调剂工作,使“死物”变“活物”。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地把一些重要物资的全国调度网建立起来。物资压在一个企业是死的;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兜圈子,往往也转不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调度,活动余地大了,就可以取长补短,成龙配套。有些暂时找不到利用对象的库存多余物资,可以由各级物资部门有计划地收购。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减轻负担,又有利于适当集中库存物资,搞好调度利用。有些物资确实已无使用价值,又不能加工改制的,要下决心报废处理,不能让这些东西继续占用仓库,占用资金。
有些生产建设部门的领导同志,对核库有顾虑,总想多留些“机动”,有个“万有宝库”,担心库存压缩后,物资供应不上,给生产建设带来困难。因此,在企业核定库存周转之后,物资部门的工作必须紧紧跟上,及时保证国家计划内的需要,使生产建设部门及时拿到合用的物资,而没有后顾之忧。现在物资工作中的无政府、半无政府状态,那种小生产、官僚衙门式的管理办法,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要普遍建立服务网点,扩大服务队伍,把“等客上门”变为“送单上门”、“送料上门”、“服务上门”,千方百计地搞活社会库存,促进生产建设的发展。
行行层层设库,多头分散管理物资,是造成库存物资多、周转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各个企业要象大庆、鞍钢那样,各个城市和地区要象上海、常州那样,各个部门要象石油部那样,统一设库,统一管理物资。只有采取这种办法,才能做到职责分明,统筹安排,灵活调度,减少积压,保障供应。
库存多余积压物资,有一部分是由于品种不对路、质量低劣造成的。防止新的积压,就必须注意综合平衡,组织好产需衔接,努力做到按需生产,按需订货,按需供应,不搞搭配供应。要把完成供货合同作为考核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品种不对路、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使用部门或物资部门有权拒绝订货和收购。
物资周转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四个现代化。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和部署,以快刀斩乱麻的精神,大力压缩库存,加速周转,更好地保证供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物资工作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第2版()
专栏:

国家物资总局积极采取措施
利用积压物资 加快物资周转
新华社北京四月一日电 国家物资总局决定采取三项措施,进一步推动清仓利库工作,尽快地把库存积压物资利用起来,以加快生产建设的速度。
他们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在制订物资供应计划时,先利用企业的库存物资,然后再组织订货,安排有关工厂生产,坚决改变以往许多单位存在的那种一面库存积压,一面又提出申请订货的现象。在今年的全国工交企业预拨订货会议上,已经开始执行这个原则,利用了一大批库存积压的金属材料和机电设备,取得了成绩。
第二项措施是,加强调度调剂工作。各地物资部门准备经常召开调度调剂会议以及组织门市展销、到工厂农村推销等种种办法,及时调剂余缺,变死物为活物,变呆滞为流通。国家物资总局金属材料公司、机电设备公司、燃料公司、化工公司、木材公司将要分别建立全国物资调度中心和调度网,对全国的社会库存资源组织调剂利用。
第三,大力开展修配改制工作。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工交部门仓库中的积压物资,还有一部分因为品种规格不对路、质量不合格、零件不齐全,不能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其中大多数只要经过修配改制,还是可以利用的。因此,国家物资总局决定,凡是本企业、本地区、本部门能够修复改制的,由企业、地区、部门修复利用,凡是需要原制造厂修复改制的,由原厂修配改制,负责到底。一九七八年以后出厂的产品,凡属质量不合格,或缺零件、不配套、不能使用的,都要退回原生产厂,实行包退、包修、包换的制度。为了使这项工作切实开展起来,有些地区的物资部门已经建立起修旧利废车间,有的地区还帮助工交企业建立修旧利废车间、班组,为进一步开展修配改制库存积压物资创造条件。
最近,国家物资总局召开了全国金属材料、机电产品利库工作会议,交流了贯彻执行这三项措施、加快物资周转速度的经验。出席会议的同志决心把物资工作做得更好,努力当好四个现代化的后勤部。


第2版()
专栏:

改变领导作风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福州市办六件事解决群众生活问题
据新华社福州三月三十一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最近中共福州市委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决定,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时,要切实改变领导作风,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在发展生产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办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场供应、群众住房、劳动就业、城市交通、街道服务和环境卫生六件大事,争取在党的工作重点转变的一年,使福州市面貌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现在六项工作正有计划地全面展开。在市场供应方面,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扭转了“四人帮”横行时副食品供应紧张的局面,蔬菜基本满足了市民需要。今年继续着手解决市场供应问题。蔬菜种植面积从去年的一万八千亩扩大到两万一千亩,并搭起了一千亩塑料棚,以便在淡季时也有比较充分的蔬菜供应。此外,还在郊区陆续兴建养猪、禽蛋、水产和柑桔、果蔗、西瓜等各种水果基地,以便不断提高各种副食品的自给率。现在十四个半机械化的养猪场已建成。全市商业网点去年已从九百多个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个,许多群众离家门不远就可以买到粮食、蔬菜、猪肉和蜂窝煤。
对于过去一直视为无法解决的群众住房问题,市委领导也亲自调查研究,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办法逐步解决。除了努力使正在兴建的四十四幢七万八千平方米的住宅迅速竣工外,并积极支持机关、学校、工厂、企业增盖职工宿舍,还鼓励居民按城市建设规划要求,自筹资金建筑住房,所需材料由房管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供给。
最近,福州街道上出现了一批街道食堂、托儿所、红医站、简易旅店以及各种修理站,这是市革委会积极安排劳动就业,有计划开展街道服务工作的结果。现在福州市、区都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街道设立了劳动服务站,因地制宜地开展服务工作,使得许多留城的知识青年和一些待业人员,得到了妥善安排。
为了解决群众上下班乘车拥挤,有关部门除努力增加公共汽车车辆外,还准备有计划地调整机关企业的上下班时间。爱国卫生运动也在福州市开展起来。广大群众正在清沟、填坑,消灭蚊蝇孳生地。福州市内有四条河道,由于长期没有整治,污泥堆积,一到夏天,臭气熏天,市委和市革委会组织干部、居民义务劳动,进行根治,现在已完成两条,全市人民无不拍手称好!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

保护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委书记 黄 球
怎样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顺利转移,加快农业生产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社队基层干部队伍,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依靠他们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组织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常年在生产第一线,不惜风霜劳苦,为党为群众工作,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做出了不少成绩。但是,早些年在林彪、“四人帮”那条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下,农村中的每次“政治运动”,几乎都要整到基层干部头上,使他们经常处在“生产要带头,运动吃苦头”的状况之中。不少地方“政治运动”一来,就随意撤换社队干部,搞得人心惶惶,老的等待被撤换,抓生产的劲头不大;新的缺少经验,不知道怎样抓生产,生产怎么能搞得上去呢?
农业要尽快搞上去,必须把一批有生产实践经验,并且受到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相对稳定下来,不能一次运动一次撤,一个年度一个换,更不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任人唯亲的干部制度。
这些年,我们县根据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注意在每年整党整风、整顿基层领导班子的工作中,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原则,允许干部犯错误,也允许干部改正错误,信任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注意培养和提拔青年干部,不刮“以青挤老”的一阵风。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先让青年干部当副手,以老带新,锻炼成熟才任正职。现在,全县十六个公社(镇)党委的第一、二把手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有多年担任农村领导工作的经验;二百四十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中,有二百二十一人是土改、合作化和公社化以来培养出来的干部;在二万二千多名生产队干部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连选连任的老中青干部。这支基层干部队伍,在我县八年获得七年增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怎样保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是县委在工作上要勇于为基层干部承担责任。因为不论是上级或者县委的决定,基层干部贯彻落实得如何,总是一个执行问题,不能一有错误就把责任完全推给他们。即使他们本身确有错误,也应该具体分析,多做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能胡乱上“纲”上“线”,一棍子打倒。比如这两年我县引进推广一个水稻新品种,有些社队因推广不快,受到上级的批评,感到有压力。我们县委就主动承担责任,说明这是县委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没有通过试验示范作用,引起社队的重视。我们不以推广多少、快慢,作为衡量基层干部是积极还是保守、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标准,而是继续尊重社队干部的意见,让他们从实际出发来对待外地外队的先进经验,不强求一律。这样,基层干部心情舒畅,敢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二是县委要满腔热情地关怀基层干部的进步。一方面表彰、树立了一批优秀社队干部,吸收一批优秀分子入党入团,给予他们以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对生活上确有困难或遇到意外灾祸的干部,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集体公益金和社队企业的福利费中给予补贴,使他们减少后顾之忧。


第2版()
专栏:来信

要给生产队长建立奖惩制度编辑同志:
我家住在湖南省新邵县扶锡公社龙竹大队,近年来生产队长总是一年一换。听说,社员开会选举队长,选那个不干,选这个也不干,最后没办法,只好采用抽签的办法。这种情况不单我们那个生产队是如此,龙竹大队十个生产队里,就有九个队长撂挑子。由于队长不稳定,生产队常常没人当家,农业的基本建设缺乏长远规划,集体生产和社员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为什么这么多能胜任队长职务的社员不愿意当队长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条是对基层干部没有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干好干坏一个样,待遇一律。有的队长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克己奉公,工作抓得好,队上也增产,所得工分反而不如一般社员。这样就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我认为,对生产队干部也应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超产队、保产队、减产队的不同类型,以及产量的升降幅度,制定出给生产队干部补贴工分的具体方案,真正做到贡献大的多奖励,贡献小的少奖励,工作失职的也要看生产受损失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处理。总之,要做到赏罚分明,以鼓励生产队干部努力做好工作。
解放军某部 廖富恒


第2版()
专栏:来信

层层加码发奖金不好编辑同志:
为了进一步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有些地方根据中央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一些对基层干部的奖惩制度,这无疑将对加速发展农业生产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滥发奖金的现象:一是名目繁多。不但有单项奖、综合奖、月津贴、季度奖、年终奖,还有一事一评的临时奖等等,五花八门。二是层层加码。县里定了奖励,公社又定;大队定了,生产队还定,而且有的是一级比一级奖励得多。三是数量过大。以一个生产队长为例,就有县奖八十元,社奖近百元,再加上大队的奖励和生产队的提成奖,竟达二百元至二百五十元之多。四是过于集中。受奖人员多是各级主要负责干部,一般干部和社员当中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却奖励很少。这样不合理奖励的结果,减少了国家和集体的积累,削弱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降低了社员的分配水平,也影响了干部与群众、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之间的团结,影响和挫伤绝大部分干部与群众的积极性。
我们认为,为了把奖励工作搞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要按照新“六十条”中关于“每年评选一次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的精神,坚持搞好年终奖励。二、县里统一制定了奖励标准和办法后,各社队一般应按县里的规定,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认真落实,不要再另搞一套。三、奖金数量不宜过多。四、根据现阶段多数生产队的经济状况,大队、生产队的干部一般以奖励工分为宜。五、具体到一个单位,奖什么,怎么奖,一定要经社员充分讨论,不能由少数几个干部说了算,特别是对干部的奖励,一定要经社员民主评议。六、不要搞平均主义,要体现差别,真正奖励那些成绩好、贡献大的集体和个人,达到表彰先进,帮促后进的目的。 河北省晋县 申建国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

团结的人越多越好
四川省成都市桂溪公社 王齐志
要把农业尽快搞上去,最根本的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广大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团结的人越多越好,组织起一支浩浩荡荡的搞农业现代化的革命大军。农业合作化时期,毛主席根据当时农村的具体情况,提出要依靠贫下中农,牢固地团结中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可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样就把农村中一切赞成和拥护社会主义的人们紧密团结了起来,加快了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但是,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的这个传统政策遭到了破坏,许多地方往往只强调依靠贫下中农,忽视团结中农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一会儿说“贫下中农要管理一切”,一会儿又说“要真正的贫下中农掌权”,甚至强调连牛鼻绳都要“捏在贫下中农手里”。不少社队从主要干部到农村几大员,都要是清一色的贫下中农及其子女,好象这样才算“树立了贫下中农的优势”。工作队一进村,首先就要“摸底”,查领导权是不是掌握在“真正的贫下中农”手里,对生产队干部动不动就要联系家庭历史、社会关系,进行“阶级分析”。其实,这是把贫下中农搞成“孤家寡人”,正如毛主席批评的那样:“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采”。有些地方连中农子女也不敢大胆使用,更不用说地富子女了。一些非贫下中农家庭出身的青年,虽然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有德有才,想有所为而不能发挥作用。
这种极左倾向,从根本上歪曲了党在农村的政策,使本来已不断壮大的革命队伍越来越小,可以团结、信任的人越来越少。有的生产队选干部,选模范,或者决定表扬谁,转来转去,都是那么几个人,多数人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长期后进的生产队,明明知道干部不得力,因为他出身好,无法进行调整。能干的不让干,干不了的又非让干不可。这种做法还挫伤了一些青年的进取心。成分好的,觉得有“自来红”的老本,反正是依靠对象,不肯下功夫钻研生产技术,再求进取;家庭出身不好的,感到自己反正前途无望,消极观望。
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农村中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必须继续肃清反动的“血统论”的流毒,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第2版()
专栏:编后

编后
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快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去年年终分配的时候,不少地方试行了这个办法,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对在生产和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干部,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对那些由于工作失职,造成减产的干部,给予批评和适当的处理。凡是这项工作做得好的地方,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干部和社员的欢迎。
但是,也有少数地方,在推行这项工作中出了一些偏差。读者来信所反映的奖金发得过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这就说明,在推行奖惩制度的同时,一定要大大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定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挥社员群众的监督作用。如果这方面的工作被削弱了,或者被取消了,那么,奖惩制度就会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走向反面。这是值得我们十分警惕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