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发扬革命传统 奋力献身四化
上棉二十八厂业余数学学习小组的青年们在演算习题。
中国科学院一○九厂青年压焊工孙茂循(中),对技术精益求精,产品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九,多次被评为厂和车间的先进生产者。这是她向刚进厂的青年工人传授压焊技术。
山东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处职工,抢时间,争速度,五年来建设大型发电厂三座,安装大型汽轮发电机组七台,总容量为九十七万五千千瓦,为加快我国电力建设做出了贡献。这是他们在沾化电厂施工。
北京六建三工区四队“硬骨头架子工班”班长、劳动模范宁三元,带领工人利用工余时间修旧利废,节约新铅丝三十四吨,折合人民币三万四千多元。这是宁三元利用加工好的旧铅丝绑脚手架。
在中越边界自卫还击战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南宁机务段五六○五机车组,在出色完成支前任务后,司机长黄年秀和副司机吕桂宝又以愤发图强、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迎接新的运输任务。
上海自行车三厂副厂长李才根(右一),深入电镀车间蹲点,同工人们一起整顿电镀工艺,提高了产品电镀质量,受到工人师傅的称赞。
(本栏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这样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生产力
——记上海机械施工公司第二工程队二小队队长沈德荣
上海机械施工公司第二工程队二小队是全公司有名的标杆作业队。这个队的队长沈德荣今年四十一岁。他的工作是带领全队用起重机象儿童搭积木那样,把各种预制构件吊装组合成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有趣的是,当人们谈起这位队长时,一会儿称他“算破天”,一会儿叫他“钟表匠”,有时又说他是“诸葛亮”。沈德荣怎么会有这么多外号呢?我们作了一番考查,原来这几个外号正好形象地概括了这位队长实行科学管理的主要经验。
先说“算破天”。勤于经济核算、善于经济分析,是沈德荣的一个显著特点。到这个施工队参观过的许多同行,都钦佩地称他是要“算破天”了。去年五月,这个队承担一项厂房结构吊装任务。根据沈德荣制订的作业计划,工程可以提前七天完成。正在施工时,另一个工地急需他们队上的吊车支援。工程队领导打算增派一个小队去支援沈德荣的施工队,争取提前十四天完成这项工程,以便把吊车尽快调到另一个工地去。沈德荣脑海里的“算盘珠”一转,认为这样虽能提前完工,但不合算。他连夜翻开过去的施工日记、工程日报,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决定采用一种特殊的作战方案。这就是把全小队一分为三,实行班次交叉作业:各班的上下班时间错开两个小时。这样,就有一部分人提前做好构件吊装的准备工作,也有一部分人在吊装后继续完成焊接工作。通过这样巧妙安排,就在连续十二小时内做到了人停机不停,机停人不停。结果没有增加一个人,这项工程提前十五天完成,工效比计划提高百分之八十多,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四。
沈德荣每承担一项施工任务,总是先算后干,边干边算。他选用机械时算费用,防止“杀鸡用牛刀”;分配劳力时要算工效,不搞“人海战”。施工中,他坚持天天算帐,日日记录,三、五天便进行一次综合经济分析,力争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他常说:一个生产指挥者要当钟表匠,使各工种、工序象钟表的齿轮一般密切配合,有节奏地准确运行。这就是他得到“钟表匠”这个美名的由来。
沈德荣所在的工程队经常建造多层厂房,每层楼要吊装四种主要的预制构件,每种构件又都有一定的数量。过去施工往往单打一,就是吊完一种构件,再吊另一种构件,称为“单项流水作业法”。沈德荣认为这种作业方法有三个弊病:一是这四种构件中有三种需要电焊,焊接时吊车闲着;二是电焊工作量过于集中,电焊工十分紧张,为了抢时间,质量往往受影响;三是吊一个楼层的构件,工人们要来回跑四次,浪费时间。他经过反复设计、比较,独创地提出采用“小综合流水作业法”,交叉吊装四种构件,减少工人往返的时间,各工种也互不干扰,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工程成本。去年下半年,他们用这种方法吊装一座多层厂房的构件,日吊装量比用老办法多了将近一半。整个工程提前十七天竣工,成本降低百分之五十三,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之八十六,工程质量优良,被评为全公司的样板工程。
为什么又称他是“诸葛亮”呢?这是因为他善于比较准确地预测每项他所承担工程的完工工期和各项经济指标,以及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早准备好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他领导的施工队很少出现窝工现象,经常是提前完工,用工量也比别的队节省。
沈德荣之所以能够这样准确地进行施工领导,是由于他紧紧抓住计划这个“龙头”,并且给自己规定了“干一备二想三”的带班原则。他在干第一道工序时,就对第二道工序作好安排和准备,同时对第三道工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这就使他好似一名下棋的高手,胸有全局,能比别人先看几步棋,有预见地组织生产,指挥生产。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沈德荣队去年的成绩吧。他的施工队去年共完成十项工程、近二万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构件吊装任务,施工质量全部优良,其中有九项被评为“全优工程”。全队平均工效超过计划百分之七十七,日产值超过计划百分之七十四,降低成本四万五千多元,比其他施工队平均多节约二万到三万元。
沈德荣施工队的优异成绩告诉我们: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管理搞得好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创造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学习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比学习先进的技术更为迫切。如果我们所有的生产者和管理者都象沈德荣那样,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算破天”、“钟表匠”、“诸葛亮”,岂不可以大大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吗?
新华社通讯员 陈子法 新华社记者 季进成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她工作很称职”
——记武钢青年女学员沈燕刻苦学习先进技术
“她工作很称职!”这是在武钢一米七冷轧薄板厂帮助工作的西德专家普洛赫劳经常赞扬青年女学员沈燕的一句话。
去年年底,冷轧厂开始试轧钢板了,正逢西德专家普洛赫劳要回国度假。武钢的同志惋惜地对普洛赫劳说:“普洛赫劳先生,要试车了,这里离不开你呀!”普洛赫劳很高兴地说:“有小沈在这个岗位上,我完全放心。”
一米七冷轧机是我国从西德引进的具有七十年代水平的技术设备。这里有一台五机架连轧机,可以连续轧制很薄的钢板,轧制速度每秒钟三十米,一分钟一千八百米,相当于特别快车的时速。连轧机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各种仪表全部采用液压传动。沈燕的工作岗位就是管理整个连轧机运行的总控制柜。
年轻的共产党员沈燕是一九七五年中专毕业生。当初沈燕刚来到现场时,外国专家看她是个又年轻又瘦小的姑娘,很不在意地问她:“你什么时候到现场的?”沈燕回答:“一九七七年!”“啊!比我来得还晚啦!”专家对她能否挑得起这副工作重担表示怀疑。
今天,外国专家却夸她工作“很称职”,这一评价的确来之不易!
沈燕负责管理连轧机的总控制柜,柜上有四百多个比绿豆稍大一点的指示灯,它们的后面有成千上万根电线通到连轧机的各个操作部位以及马达、计算机、油库,等等。到底哪个指示灯管着连轧机的哪个部位,亮了灯又会出现什么问题,作为管理人员,不仅要头脑清醒,而且要通晓电路,对信号判断迅速准确,处理得当,以减少轧机的停车时间。一天,一个指示灯忽然闪亮了一下。没等在场的专家开口,沈燕就告诉他:“润滑油没供上。”并迅速翻开桌上的一厚本图纸,指着电路给专家看,专家点点头,表示她对信号的判断完全正确。沈燕把这一情况通知了有关人员,请他们立即采取措施。这一过程前后不到两分钟。
“你怎么这么快就学会了?”普洛赫劳先生感到很意外。
“党分给我这个工作,那我就一定要学会它。”沈燕回答说。小沈经常想,搞现代化建设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信心,党把自己安排在这个现代化设备的重要岗位上,不学会,不干好,会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希望。
搞好这个工作,要有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熟悉整个电路的设计,把电路图搞通记熟。可是,上千张图纸,从哪里看起,从哪里记起呢?外国的设计图纸,许多地方还看不懂,何况当时施工单位正在用着图纸,不便带在身边学习。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她和另外一些青年学员借来图纸,自己描图、晒图,解决了“课本”困难。为了从理论上搞清全部电路图,不论酷暑严冬,她专心致志地攻电子技术,熟记图纸。为此,她放弃了许多次看电影的机会,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图纸被翻破了,粘贴起来再用。遇到搞不清楚的问题,那怕是深更半夜,她也到岗位上去看,到机器周围去观察,向值班的师傅请教。经过长时间的辛勤劳动,运行总控制柜的二百零六张图纸上的电路,终于在她脑子里印得清清楚楚,轧钢的工艺过程也基本熟悉了,工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为了更好地向西德专家学习,沈燕还努力学习德语。
西德专家普洛赫劳根据我国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在连轧机调试过程中,不断修改他原来的电路设计。每次修改设计,专家都是自己先画出图纸,然后改线接线,小沈在一旁帮忙工作时,总是细心地琢磨专家的设计思想和修改设计的意图。专家看她求知心切,有时有意提出问题考她,小沈回答得较好,有时又叫她去排除故障,小沈做得也使专家感到满意。小沈有时还大胆地对专家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也被专家高兴地采纳了。因此,专家经常表扬她工作称职,是个好助手,多次主动征求小沈对修改设计的意见。慢慢地专家自己就只考虑修改设计,而把完成修改设计的接线改线的工作都交给小沈去做。在成千上万密如蛛网的电线中,小沈认真负责,操作细心,把线路接得准、改得好,专家对她的工作很满意很放心。
沈燕学习成绩优异,工作又很出色,经常受到党团组织的表扬。一九七八年,她被评为厂里先进生产者、青年学习技术的标兵。
新华社记者 周世浩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把青春献给“四化”
新华社记者 张焕铭
在祖国西北边城新疆乌鲁木齐市,广大青年热烈开展把青春献给“四化”的活动。许多青年创造出优异成绩。最近,共青团乌鲁木齐市委举办了青年技术革新观摩会,看了令人兴奋。
今日起步为时不晚
一九六四年,十六岁的张瑞连进入乌鲁木齐缝纫厂,当上了小裁缝。当时,他喜爱自己的职业,兢兢业业学手艺。后来由于受林彪、“四人帮”散布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他离开了生产岗位。两年之后,他回到了工厂,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了,觉得“男子汉”干这行当没出息。他经常闹情绪,无心搞生产,更谈不上钻研技术了,一年年虚度光阴。
粉碎“四人帮”后的一九七七年,小张已经二十九岁了,当他回首这段往事时,为虚度年华而感到悔恨。他想,无论干哪一行,只要专心致志,总可以为四个现代化做出成绩来。于是,他决心从二十九岁起步奋斗一番。
一个裁剪工每天要剪裁一千多米布,只要开动脑筋,精心排样,一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布。小张从这里用心,刻苦研究排样。不仅工作时专心研究排样方案,就是吃饭走路也在想。一九七七年以来,他每年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布,受到群众的赞扬,并且在一九七七年被评为市服装公司先进生产者。现在,他已成为出色的服装剪裁师,获得本市全行业技术表演赛第二名。最近,他光荣出席了乌鲁木齐市青年技术革新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刻苦学习搞革新
乌鲁木齐市油脂化工厂是个设备简陋的小厂。油漆车间有四座高大的炼油罐,控制炉温完全靠人工操作。刚刚进厂的青年徒工谢辉,看到这种情形,就打主意搞个自动控制装置。有人不相信。可是不久,热炼温度电子控制装置果然搞成了。只要一个人坐在操纵台上按电钮,就可以指挥车间的生产。炉温达到规定的高度,这台装置自动报警,自个儿就把油炉关掉了。不久,他又给骨胶车间搞了个程序控制操纵台,使输送、砸骨、电筛和提升等设备实现了自动化。过去油漆装桶靠人工计量,不仅计量不准,还把工人搞得很紧张。谢辉又搞了一台油漆电子计量器,不用人操心,每桶的重量都不多不少。
小徒工为啥能有这么大的本事?这是小谢长期刻苦学习的结果。小谢刚念四年级,就赶上了“四人帮”大搞“停课闹革命”。他呆在家里无聊,就鼓捣收音机,不知搞坏了多少元件,付出了多少“学费”。后来,他根据需要买书看,先后学习了一百一十多本关于电子和电工方面的书籍,自修了高中物理和数学,刻苦钻研了十年。一九七六年,当他参加工作时,已经掌握了必要的专门知识。最近,他已提前转正并升为二级工,还被评为乌鲁木齐市青年技术革新积极分子。
多向老师傅请教
共青团员白驼峰一心想做四个现代化的突击手。他被分配到跃进钢铁厂汽车队铜工间工作时,看到这里有许多活要靠体力来干,便想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他决定先搞一台剪板机代替繁重的手工劳动。可是,他的想法没有告诉老师傅,一个人默默地在一台废弃的工具台上干起来。结果,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了一台剪板机,根本不能用,反而闹出笑话。领导发现了小白的思想毛病,便找他谈心,向他指出,搞科学技术单枪匹马不行,要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特别是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他开始学习文化技术知识。遇到实际困难,在家问爸爸,到工厂便请教老师傅。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把剪板机制成功了。两年来,小白革新制作了剪板机、压筋机、冲床、汽油烙铁和许多小生产工具,百分之九十都是用的废旧料。这些机具分别提高工效二至四倍。最近,小白被评为乌鲁木齐市青年技术革新积极分子,并受到奖励。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