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周总理关怀科学普及工作
《知识就是力量》编辑部
《知识就是力量》又将重新与读者见面了。人们面对周总理为本刊的亲笔题字,感到分外的亲切。“知识就是力量”这个真理,经过疾风暴雨之后,已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将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一九五六年,正当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党的工作的着重点即将转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周总理就高瞻远瞩地指出:“科学是关系到我国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就在这时,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劳动部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共同决定:为青年工人和广大青少年合办一个科学普及期刊,定名《知识即力量》。“知识即力量”,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佛兰西斯·培根的一句名言。
紧张的筹备工作开始了。谁来为这个刊物题写刊名呢?编辑部的同志们想到了敬爱的周总理。一封问候、汇报和恳请的信送去了。没有料到,第二天便收到了总理的亲笔题字。题字写了一条“知识即力量”,这是按照编辑部原拟用的译名写的,又写了一条“知识就是力量”六个字。还附了一封短信,是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写的,传达了总理的意见,说总理认为把这句话译成“知识就是力量”更为确切、有力。但是总理让我们自己选定,所以两种译法都写了。周总理对工作是何等的认真,为群众考虑得是何等的周到,对编辑同志是多么尊重啊!
“知识就是力量”,通俗易懂,铿锵有力,语意更鲜明。总理的这个改动,使刊物的名称更加大众化、通俗化。
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知识就是力量》这个科学普及刊物诞生了。在成千上万读者的爱护下,发行量飞快增加。“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至理名言,也随同周总理的亲笔手迹而在全国广为流传。许多青少年就是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尖兵和骨干。
可是,万恶的林彪、“四人帮”却大批特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胡说“知识越多越反动”。很显然,他们之所以要诋毁“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仅是为了对广大知识分子实行封建法西斯专政,也是为了反对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在那“万花纷谢一时稀”的艰难日子里,人们是多么想念我们的好总理啊!
“发展科学研究,普及科学技术”
还在解放战争的炮声没有完全停歇下来的时候,周总理就已经开始构思我国科学发展的蓝图了。一九四九年,周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自然科学工作者要加强团结,组织起来,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召开代表大会。他号召:“科学界要努力发展科学研究,普及科学技术,为粉碎帝国主义的封锁,建设美好幸福的新中国作出贡献。”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于一九五○年八月在北京召开。周总理亲自出席会议,作了题为“建设与团结”的报告。大会根据周总理“发展科学研究,普及科学技术”的讲话精神,成立了两个全国性的科学技术团体,一个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科联”);另一个是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科普”)。一九五八年这两个组织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一九五三年四月,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协会工作领导的指示”,指出:“科学知识的宣传,不但对于人民群众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迷信保守思想的破除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后国家大规模建设时期,劳动人民学习科学技术的要求将日益增长,群众性的科学普及工作必将有重大发展,因此,科普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应当引起重视。”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的重视,我国的科学普及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周总理不但深刻地阐明了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且还亲手制定了科学工作包括科学普及工作的工作原则。那是在一九六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周总理亲临上海科学会堂,向科学界的同志们作报告,提出了“五要五不要”的工作原则,即:要实事求是,不要主观主义;要因地制宜,不要千篇一律;要做事及时,不要拖拖拉拉;要重点地抓,不要分散力量;要慎重考虑,不要草率从事。
在这次报告中,周总理还要求大家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积极钻研,不怕失败,迎头赶超的革命精神,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周总理经常关心科协的工作,多次参加科协和各个学会的活动,对科协工作中的问题总是给予具体的指导和积极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仅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三年内,周总理对科协的指示和批示就达十一次之多。周总理就象一个不倦的园丁,在辛勤地培育着科普园地中的花木,使它们迅速茁壮成长。
林彪、“四人帮”一伙肆意破坏我国科学普及事业,撤销科学普及出版社,封禁期刊和书籍,拆散工作人员,还妄图取消“科协”。敬爱的周总理挺身而出,保护科学家、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五日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周总理严正指出:十七年来科技界的成绩是主要的。周总理严厉地责问否定十七年科技界成绩的家伙:“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七日晚,周总理在会见外宾之前,针对“四人帮”妄图取消科学技术协会的阴谋,在同周培源同志的谈话中特别强调指出:“科协不是取消单位,还要开展工作。”周总理的这些意见,给了林彪、“四人帮”一伙以有力的回击。
一九七四年,周总理亲自提名高士其同志为四届人大代表,说:“高士其同志代表科普。”
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七日,四届人大即将结束的时候,高士其同志和天津市的代表们一道,聚集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里,等候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进来时,高士其同志因身体残废不能站立,坐在转椅上用深情的目光凝视着总理。总理走到他的身边,弯下身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询问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高士其同志让秘书写了个意见递给了总理。其内容是:“科学普及工作,现在无人过问。工农兵群众迫切要求科学知识的武装,请您对科学普及工作给予关心、支持!”
敬爱的周总理看后随即举起了这个条子,响亮地向周围的同志说:“高士其同志的意见很好!很好!”接见结束时,总理再次走到高士其身边同他亲切握手。事隔一天,总理在十九日上午九时就给这个条子作了亲笔批示。可是,这个批示转到科学院后,竟被“四人帮”在科学院的爪牙扣压了!
“群专结合”
“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群专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这是周总理亲手为我国地震科学研究工作制定的正确方针。而其中的“群专结合,土洋结合”,以及周总理多次讲过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相结合”,是指导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原则。
一九五三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正当这个时候,原子能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周总理亲自邀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和当时的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负责人等座谈,指示要搞原子能科学技术知识讲座。他提出要由科学院从在京的物理学家中组织讲师团并由科普协会做具体的组织工作。在周总理的关怀和安排下,原子能科学技术讲师团很快建立起来了。由于得知这是周总理亲自布置的任务,广大科学工作者都纷纷报名参加。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周培源、钱三强、赵忠尧、王淦昌、何泽慧,甚至多年不搞物理工作的丁西林等同志都参加了。钱三强同志带头作了第一讲,其他同志纷纷登上讲台,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讲解了原子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整个讲座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声势浩大,获得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很快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普及原子能科学技术知识的热潮。
科学家为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举办讲座,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成为一种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好办法,多年来一直延续下来。很多科学家还亲自深入基层,把科学知识送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华罗庚同志率领数学小分队到工矿企业“送货上门”,普及“统筹法”和“优选法”,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称赞,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取得了丰硕成果。
林彪、“四人帮”一伙极力对抗周总理提出的“群专结合”的方针。华罗庚同志的科普工作也受到严重的冲击。他给周总理写信汇报了自己的困难处境。周总理立即作了四点批示:一、责成有关部门迅速追回散失的稿件和资料;二、华罗庚同志不去外地,关系转到人大常委会;三、要保护华罗庚同志的安全;四、让华罗庚同志搞他自己所喜欢搞的科研和科普。周总理还亲自安排了一次科学讲座,请华罗庚同志向中央各部委有关负责同志讲解“统筹法”。为了让华罗庚同志能够沿着“群专结合”的道路走下去,周总理又亲自安排华罗庚同志到上海搞“优选法”的试点,请他从上海开始,把“优选法”普及到全国。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周总理对青年科技人员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三日下午,周总理在国务院小礼堂接见来自各地的十几名农村业余医务工作积极分子。他请大家坐在自己的身旁,并且亲自给这些青年倒茶。周总理笑着对大家说:“我给你们倒茶是应该的。”“你们都是贫下中农的后代,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周总理非常关心这些青年的成长,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家乡的情况。晚间,周总理热情地请大家一道进餐,一边给大家盛汤、夹菜,一边亲切地给大家讲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讲我军优良的官兵关系,热切地期望这些年轻人茁壮地成长。临别时,周总理还叮嘱大家:你们是代表,还有许多同志没有来,请你们回去,向他们问个好。你们一定要把他们带起来共同进步!这些年轻的科学普及工作者,听着周总理语重心长的嘱托,心情激动,热泪盈眶。
为了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落后局面,为了在农村广泛地普及医学科学知识,周总理要求北京医务部门向黑龙江、甘肃、陕西、西藏等边远省区派医疗队。周总理多次接见派往边疆的医疗队队员,每次都强调医疗队到农村后,要大力培养当地的医务工作积极分子和不脱产的医生,建立和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要扫除过去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搞好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周总理甚至连帮助当地社员改造好炉灶、水井、浴室、厕所、畜圈都嘱咐到了,指出要大力开展农村的爱国卫生运动。周总理甚至连山西妇女生小孩存活率低,生育时只能坐不能躺,只能喝小米稀汤的旧风俗旧习惯都了如指掌,叮嘱医务人员要劝说老大娘,劝说儿媳妇,向她们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医疗队的同志们“有病送医药,无病送温暖”。一代年轻的农村医务人员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在与“四人帮”斗争的风浪中,顽强地成长。
敬爱的周总理对科学普及工作的关怀,鼓舞着广大科学普及工作者,决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载《知识就是力量》丛刊1979年第一期)


第3版()
专栏:

爱因斯坦与科学普及
公盾
伟大的物理学家、相对论学说的奠基者爱因斯坦(一八七九——一九五五)一生中做了许多科学普及工作,留下不少科普作品。
爱因斯坦从童年时代起,就非常喜爱科普玩具。四、五岁时,他父亲给他一个袖珍指南针,他就想:“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方呢?” “这大概是空间一种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吧!”后来,他舅舅送给他一架好玩的蒸汽机模型,他爱不释手:“瞧!蒸汽机发出多么大的力量来代替人手工作呀!”他下决心要做个科学家,去探索物理学的秘密。他在少年时代玩的蒸汽机,促使他后来专心钻研热学和热能与机械能互相转化问题。
爱因斯坦十二岁进慕尼黑中学,一个名叫麦克斯·塔耳玫的慕尼黑医科大学生同他很要好,经常把当时流行的科普读物,诸如《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等送给他。爱因斯坦孜孜不倦、废寝忘餐地读了这些书籍。从那时起,他便成为科普书籍的爱好者。
爱因斯坦在慕尼黑读书时,专心研究当时科普作家阿隆·伯恩斯坦所写的多卷本的自然科学故事。书中讲的太阳、月亮、星星和陨星,地球、地震和风暴,引起了他对大自然和科学的无比兴趣。
爱因斯坦很早就掌握了数学、物理学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又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所以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了狭义相对论的思想。
爱因斯坦成为世界知名大科学家之后,也象过去一样,始终关怀科学普及工作和科普读物写作。他满腔热情地帮助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科学爱好者,对他们通俗地解释相对论原理和其他科学问题。他一生中做过许多科学专题报告,其中有不少是通俗化的科普专题报告。他经常为青年讲学。如他在瑞士达夫斯高山疗养所休养期间,就自动报名给因病离开高等学校的青年们义务讲课。他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讲解什么是狭义相对论,什么是广义相对论。一九二二年,他途经上海前往日本,行色匆匆,在百忙中还挤出时间,应上海青年和我国科学界的邀请,到上海青年会作了一次通俗性的讲话。一直到晚年,象这类通俗性的科普讲演,他一直没有停止过。
科学家B·霍夫曼说:“爱因斯坦既是科学家,更是科学的艺术家。”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善于把高深的科学问题,说得非常动听,深入浅出。如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叫相对论,你能三言两语同我说一说吗?”他立刻回答道:“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热火炉上,片刻就象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的意义。”
爱因斯坦不但在相对论、分子运动论、量子力学等很高深的科学理论问题上,攀登了高峰,写出了光辉著作,同时也在科普读物的创作中作了很出色的贡献。比如,他同莫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对物理学的发展作了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阐述;他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以及他对这本书英译本第十五版所写的浅显说明文字、《相对论发展简述》等著作,都是科普著作的典范。
爱因斯坦极力鼓励其他科学家去从事科普工作,但他反对在科普幌子下进行伪科学宣传。法国科普作家佛朗马里翁曾经写了一本不无名气的幻想作品。这本书描写了以大于光速的速度在空间旅行的想象实验。书中主人公在旅行中遭到一连串奇遇:炮弹飞入了炮口,死人复活起来,等等。爱因斯坦对于这样的“科学幻想”极其恼火,认为这完全是“抛弃了现实土地而进入概念游戏的世界”,是“把只在运算方法中的东西与在现实中可能的东西混淆起来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科技工作者的表率和榜样。为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不仅十分需要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也十分需要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普及工作者。


第3版()
专栏:短评

努力繁荣科普创作
粉碎“四人帮”以来,广大科普工作者响应华国锋同志关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号召,在人力、物力诸多困难的条件下,创作、出版了一批为工农兵群众和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科普读物。被“四人帮”摧残殆尽的科普园地,重新恢复了生机。但是,目前科普读物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需要。创作更多更好的科普读物,是摆在科普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艰巨的任务。
为了繁荣科普创作,我们提倡、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业务实践,在业余时间从事科普写作。有些科研单位的领导同志看到有的科技工作者写作科普作品,即不加分析地斥之为“名利思想”、“不务正业”,甚至加以刁难和压制,这是很不应该的。科研需要科普,科普促进科研。科普工作是整个科技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发明创造,要广泛被人们掌握,变成直接的生产力,都离不开相应的普及工作。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青少年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是专业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需要。不少科技工作者牺牲休息时间,进行艰苦的创作劳动,应当说是革命积极性高、事业心强的表现。为了鼓励和支持他们的艰苦劳动,很应该把他们从事科普工作的成绩,列为考核标准,作为晋升、提级的依据之一。优秀的科普作品,应当象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的文艺作品一样受到奖励。
有些同志鄙薄科普创作。他们总觉得科普是“低人一等”的“三教九流”,不屑一顾。殊不知科普创作是很艰巨的劳动。科普作品要把深奥往往又枯燥的科学技术道理,用生动活泼的文字,通俗、准确地表达出来,科学而不荒诞,有趣而不庸俗,这就要求作者既要有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还要有相当的文学修养。创作一部优秀的科普读物,并不比写一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更容易。一些中外知名的科学家,在从事艰苦的科研工作的同时,都很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不少人成了著名的科普作家。我们提倡广大科技工作者向这些人看齐。
当然,在目前条件下繁荣科普创作,还有各个环节上的具体困难有待克服。但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采取得力的措施,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科普读物的百花园里,一定可以开出更多的奇葩艳花来。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刹住滥发复习提纲之风编辑同志:
最近有些地方滥印复习提纲成风,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以数学为例,我们保定二中除有自己编写的和本市兄弟学校编印的复习提纲和习题解以外,还有河南的、北京的、福建的、辽宁的、内蒙古的。只要是提纲,一律受欢迎。每天外地的、本市的,来我们学校找提纲的络绎不绝。
学生买复习提纲也成风,不光高二的买,高一、初三的也买,甚至初二的也买。我那个班有个学生,原来各科学习成绩都不错,但最近成绩明显下降。原因是他把主要精力放在钻复习提纲的难题上,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现在,学生忽视课堂上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专去抠复习提纲上的难题、偏题,这也是复习提纲太多造成的一种混乱,不少学生因此而无所适从。舍本逐末,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不少教师也为此大受其苦。本来我们的教学工作都比较繁重,还得外加辅导提纲。以我看,这股风应该刹住,不要使复习提纲冲击正常的教学。当然,学生不是不可以看看学学复习提纲,但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基础知识,掌握、运用基础知识方面来。
河北保定二中教师
许 瑞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不要让会议冲了业务时间编辑同志:
今年以来,我校一些兼任社会工作的教师深受会多之苦。有时十天就开了五天半的会,有的会议一直开到下班之后。中央负责同志一再强调,要确保科技人员、教师有六分之五的时间从事业务工作。可是,辽大的校、系领导却很少考虑这一点,不计算一周之内到底开了多少会,也不考虑这些会议到底有无必要,而是任其泛滥。会议过多,教师保证不了六分之五的时间从事业务工作,势必影响教学质量。会议过多,也容易使干部脱离群众,成天陷于会议之中,哪有时间接触群众呢?
精简会议的关键,是党委领导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能个别解决的就不用开会,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如果每周会议超过六分之二的时间,应该允许教师拒绝出席会议。
辽宁大学中文系讲师 王建中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农中、农校不能撤销编辑同志:
我们这里的农中、农校正遭到破坏。有人说:“现在要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抓好全日制学校就行了。农中、农校不适应目前形势了,干脆解散算了。”现在,有的农校已经被撤销,改成农场;有的农校正在盖的校舍也不盖了,把盖房用的石头卖掉;有的地方以充实全日制学校为理由,把农中、农校的教职员工调走。有的学校人员已全部调走,只剩一块空牌子。没撤的学校也很困难。教育行政部门只给农校很少的办公费,甚至不给,理由是要加强重点学校。现在,有的农校散了,图书丢了,仪器坏了,财产没了,群众很有意见。
我县每年都要毕业几千名中学生,除极少数升学外,大部分没处去。我省祁县办了一个北谷丰农校,把初、高中毕业生集中起来,边学习,边劳动。这几年已为农村培养了不少急需的人才,深受贫下中农欢迎。我县也曾经组织参观过几次,但是他们的经验,在我们这里推广不开,主要原因是个别领导同志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农村办好农中、农校十分重要,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建议把强令撤销停办的农中、农校尽快恢复起来,已经办的和正在办的,要巩固、充实、提高。要订出具体的措施,切实把各级各类学校办好。
山西长治县 向农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