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充分认识和发挥民事审判工作的作用
唐德华
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时刻,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确定了民事审判工作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根本方向,研究了一些具体问题,这是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新的良好开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使民事审判工作真正做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民事审判工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民事审判工作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促进和保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安定团结,这是民事审判工作的根本任务。
民事审判工作,是通过处理人民内部闹纠纷的问题,调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的经济利益。比如,正确解决婚姻家庭纠纷,就为当事人解除了精神上的痛苦,使他们的婚姻自由、合法的经济利益,得到法律上的保障。正确处理财产权益案件,就保护了国家、集体的财产,维护了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正常的财产流转和经济秩序。
实践证明:如果人民内部闹纠纷的问题得不到正确、及时的解决,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四个现代化的进程。近些年来,一些省、市、区闹民事纠纷涉及的当事人很多。群众说:“一人闹纠纷全家忧,一家闹纠纷四邻愁。”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党政领导同志也往往被闹纠纷的当事人缠住,无法集中精力抓好工作。群众也为解决纠纷问题,到处奔波,劳民伤财,耽误生产。有的纠纷还由于无人过问或解决不及时,致使矛盾激化、转化。在刑事案件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由民事案件纠纷引起的,在死刑罪犯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化而来的。还有一些地方,因山林、水利等纠纷而引起群众性的械斗。所有这些,必然影响安定团结,妨碍生产建设,妨碍四个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还将颁布各种民事法律,运用经济法规来调整各种经济关系。人民法院要管辖和审理经济案件,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国家、集体、工厂、企业以及个人之间的经济纠纷,促进和保护四个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促进在经济建设中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
由此可见,处理每一个民事案件,解决每一起民事纠纷,都和安定团结、发展生产联系在一起,都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民事审判工作做得愈好,对实现安定团结就愈为有利,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就愈大。有些同志轻视民事审判工作,认为“民事民事,生活小事,管不管它,出不了大事”;有的领导同志对民事工作,也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挤掉”。这些看法和作法都是不对的,同当前形势的发展,同民事审判工作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要求,都是很不适应的。
坚 持 社 会 主 义 的 民 主 原 则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用民主的方法即说服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压迫的、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纠纷问题,这是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特点,也是民事审判工作保护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人民群众当自己的财产、婚姻、家庭等项民主权利受到侵犯或剥夺时,不但有权要求人民法院给予法律上的保护,而且有权要求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理。我国法律规定的审理民事案件的各项程序制度,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开审判制度、回避制度、辩护制度、陪审制度、合议制度、上诉制度以及回访工作等,其基本精神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在行使诉讼中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民事审判工作“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的方针,也贯穿着民主的原则,渗透着民主的精神。因此,没有充分的民主,民事审判工作的方针就不可能得到贯彻执行,程序制度也只会徒具形式。有的同志在执行民事审判方针和程序制度中,往往忽略甚至无视民主原则,对闹纠纷的群众不是坚持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而是用压服的、强迫的方法,不是方便群众,而是使群众为难。比如有的法院把公社、单位的介绍信作为收案的必备条件,把来人民法院要求解决问题的群众拒之门外,以致“诉状难进法院门,当事人见不到承办人”。还有少数民事审判人员,在办案中徇私情、拉关系,偏听偏信,袒护一方,甚至取消当事人辩护、上诉等诉讼权利,搞“官无悔判”等封建专制式的审判方法和衙门作风。所有这些,都违背了民事审判工作的民主原则,影响案件的正确处理。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破坏了民事审判工作的民主原则,就会使民事审判工作从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走向它的反面。
林彪、“四人帮”诬蔑人民法院处理民事纠纷是
“把专政矛头指向人民内部”,攻击民事审判工作的方针、程序制度是“旧条条框框”、“旧法典”,是“修正主义的阶级调和”。他们把人民法院行使的民事审判权交给“第二武装”,取消审判案件的程序制度,造成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他们对闹纠纷的群众肆意关押、游斗,办监狱式的“学习班”、“劳动班”,捆绑吊打、刑讯逼供,造成了许多假案、错案。这个废弃民主原则而使民事审判工作变为法西斯专政工具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应当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必须用社会主义法制来保障,必须维护法律秩序,遵守法律制度。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它依法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有强制性的。因此,如果有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正确判决或裁定,无理缠讼,甚至严重违法乱纪,妨害社会秩序和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触犯刑律,对他们依法严肃处理是完全应当的、必要的。这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原则是相辅相成的。不这样,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就得不到保障。但是,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对于思想不通,坚持己见,拒不执行判决或裁定的大多数民事案件当事人,仍然应当采取耐心的、反复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实事求是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切不可“以拘代教”,违反和动摇民事审判工作的民主原则。
保持人民司法机关应有的独立
性,排除一切非法的外来干涉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这一司法原则早在建国以后毛主席、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五四”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就作了明文规定。审判实践证明:规定这一原则是完全正确的和十分必要的。可是,多年来由于是非不清,谁坚持独立审判,谁就会被看作是“向党闹独立性”。尤其是林彪、“四人帮”一伙,他们把这个社会主义的司法原则当作修正主义、资本主义的东西批判,并以此作为棍子拿去打人、整人,残酷迫害司法干部。这个原则遭到了严重破坏,并成了不可涉及的禁区。一提独立审判,就是“以法抗党”,就是“复辟”,帽子、棍子一齐挥来,至今仍然有人谈虎色变,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问题必须认真解决,否则,民事审判工作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特别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工矿企业之间的经济案件,是不可能的。
人民法院要坚持依法独立审判的原则,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同“依言不依法”,“依人不依法”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多年来,由于民主集中制不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完备,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造成的恶劣影响,一个普普通通的婚姻纠纷,一起平平常常的责任事故,案件一到法院,就会有许多外来的非法干涉,向审判人员施加各种“压力”,甚至公开指令人民法院必须按照他们的意见处理案件。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坚持依法独立进行审判,是很不容易的。粉碎“四人帮”以后,除掉了障碍实行这一司法原则的最大祸根。但是,仍有一些民事审判人员余悸未消,他们处理案件不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从认定事实、适用政策法律、执行程序制度等方面去衡量,用实践作为唯一标准去检验案件处理是否正确,违背了依法独立审判的原则。还有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依法独立进行审判就是“以法抗党”。他们不明白: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进行审判是指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审理案件要坚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我们的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制定的,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利益。因此依法独立进行审判与党的领导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把两者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
这种错误今后在某些单位和地区,还可能发生和存在。但是,我们坚信,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党的民主集中制和社会主义法制必将日益加强,人民法院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将大得人心,得到党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为了人民的利益,民事审判工作者应该发扬无所畏惧,刚直不阿,不惜以身殉职的精神,加强法制,战胜一切困难,把民事审判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3版()
专栏:

发扬学术民主 探讨南水北调大计
南水北调规划学术讨论会倾听了二百多名专家的意见,深入探讨了我国南水北调的方略,为进一步在此工程设计上发扬学术民主,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
编者按: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为了接受过去某些水利工程中的教训,避免可能出现的弊病,很有必要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把所有对这项工程初审规划有反对、怀疑、顾虑的人的意见统统搜集起来,使这项伟大工程的规划方案更加全面,尽可能避免各种片面性,才是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水利学会这次学术讨论会,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这种民主空气,值得大力提倡。倾听各种不同意见,是全面看问题的主要方法。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努力学会这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少犯错误。
新华社天津四月十九日电 最近,二百多名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在南水北调规划学术讨论会上,各抒己见,出谋献策,探讨了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南水北调方略,为进一步在这一工程建设上发扬学术民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去年八月,南水北调东线规划初审的消息报道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有关部门收到了一百余封来信,其中有一封寄自美国纽约。有的人还寄来了自己设想的方案、有关的著作,等等。这一切充分反映了人们对这项改造大自然的宏伟工程的关注。
对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建议,是置若罔闻,还是认真对待?这对做好一项巨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关系很大。中国水利学会根据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关于要接受过去在三门峡工程中的教训,避免可能出现的弊病,应召集有不同意见的人开会讨论,把南水北调工作做得更好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筹备之后,于三月二十九日到四月十一日在天津市召开了这次学术讨论会。
这次讨论会,气氛十分活跃。来自八十多个单位的科学工作者和水利领导干部以及热心南水北调的同志,围绕南水北调从不同学术角度,包括水利、农业、土壤、水文、地质、生物、卫生、环境保护、航运等方面,介绍了情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交流了学术见解。大家对规划当中的三个重要问题——水资源,调水线路,工程的效益和影响,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年代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他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但是,北方究竟有多少水,需要借多少?南方有多少水,能够借出多少?大家摆出各种资料和数据,探讨了需要和可能。有些人认为,目前北方的水资源,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水都是够用的,不需向外借水;许多人则认为,无论从目前或长远看,北方水资源都是不足的,调水势在必行。
大家争论得最激烈的是调水线路问题。有关单位的专家在会上分别介绍了从长江引水的三条线路方案。这是水利科学工作者和有关科技人员沐风浴雨,多年考察的成果。这三条线路是:从长江上游修高坝,开挖隧洞和盘山渠道等,把水引到西北等地区的西线方案;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经南阳,在郑州附近过黄河,把水送到华北地区(远景从三峡引水到丹江口水库)的中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引水,沿千里京杭大运河,通过梯级抽水站,把水送过黄河的东线方案。有比较才有鉴别。科学工作者对比了三条线路,认为各有各自的作用,不能相互代替。中线和东线各有利弊,应进一步规划,多作调查研究,多作比较。西线工程艰巨,近期实施有困难,但是从大西北工农业发展的需要看,应作进一步考察。在调水线路上,有些人还提出了中东线、东线不过黄河和开挖新运河等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工程,大家对工程的效益和影响更为关心。他们结合水利建设上二十多年的经验教训,探讨了调水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能否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沼泽化,对水质、水产、环境等有何影响,等等,并初步提出了一些措施。对能否引起血吸虫病向北传播,有关单位介绍了他们试验研究的初步成果。
南水北调牵动大半个中国,涉及江(长江)、淮(淮河)、河(黄河)、海(海河)四大流域,这样一项现代化工程的规划,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利益。这次会议表明: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有关部门、有关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把他们组织到南水北调规划的工作中来,在南水北调的学术论坛上,就会出现百花争艳的新气象。这次讨论会印发和交流的学术论文、报告等达一百多篇,有三十多人在大会上发了言。特别是一些年迈的专家、教授,始终精神旺盛,大会小会竞相发言。通过讨论、辩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调水规划的内容,提出了新的和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促进了南水北调工作。由于南水北调涉及到许多问题,并且具有跨流域、跨部门、跨学科等综合性特点,科学工作者建议国家成立南水北调的专门科研领导机构,对南水北调进行全面规划,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方针,把这一工程的规划搞好。


第3版()
专栏:

要把南水北调规划搞好
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现在,这项宏伟工程已列入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整体规划之中。
人们把这项大规模跨流域的调水工程,看作是我国改造大自然的创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战略措施,给予莫大的关注。在最近中国水利学会组织的南水北调规划学术讨论会上,专家、教授、科技人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一个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南水北调规划。在我国水利建设上,由于规划不当,违背客观规律,而招致的大自然惩罚,不能算少了,应当充分吸取这些付出高昂代价换来的教训。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水利部门提供的情况表明:年雨量,南方达一千毫米以上,而华北平原只有五、六百毫米;地面径流,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五,而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只占全国的百分之三点八。长江的年水量将近一万亿立方米,而与它长度相差无几的黄河,年水量仅及它的二十分之一。许多同志认为,把分布不均的水资源通过人工的办法进行再分配,这是干旱的北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势在必行。
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曾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在这次会上,有人很风趣地打比喻说,北方向南方借水,犹如一个穷人向富人借钱,要先掂掂自己的腰包里有多少钱,还需要借多少钱,人家能借你多少钱。这就是说,南水北调关系南北双方,不能一厢情愿。规划要将双方做为一个统一体来进行全面考虑。规划既应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看到南北双方工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南水北调,重点在于北调。摸清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家底,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水,十分重要。这个地区到底有多少水,需要借多少水?会上有人提出,华北地区首先应开源节流,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列出借水的帐单比较合适。南水北调牵动大半个中国,涉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助理研究员张天曾列举了世界上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情况,指出,北美的调水区位于加拿大西部和阿拉斯加人烟稀少的高寒地带,苏联是从西伯利亚流入北冰洋极地的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调水,而我国的南水北调则不同,它是从人烟稠密,工农业发达的我国精华区之一的长江流域调水。因此,要对长江的水资源利用做出通盘规划,否则,将会影响这个地区未来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财富。我国的地面水资源达二万七千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每人拥有的水资源则仅有三千四百立方米,少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合理开发,经济有效地利用我国实际有限的水资源,应该是制定南水北调规划最基本的指导原则。这就要求规划的目标要明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粟宗嵩认为,南水北调既然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规划就应充分体现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并同华北地区建立现代化的大农业区划结合起来。许多人还提出,灌溉、航运、防洪、发电、水产养殖等要统筹安排,使水资源更好地得到综合利用。
水在自然界是个最活跃的要素,它和自然界其它要素,诸如气候、土壤、地貌、植被、生物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许多科学工作者在发言中一再强调,南水北调规划切忌单纯从工程角度出发,只管开渠,建抽水站,引水输水,要充分设想到这一工程的兴建,会对南北的生态系统引起哪些变化。有人说,南水北调一条线,涉及一大片。因此,规划既要注意工程效益,又不能忽视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全面考虑,综合研究,做到兴利除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熊毅说,南水北调工程把大量江水引进华北平原,必将引起这里的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洼淀生态系统等等的变化。如规划不周,措施不当,管理不善,南水北调引来的江水,不仅不能除害兴利,还可能因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产生恶果。
江水北调以后,会不会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呢?不少同志认为,这是南水北调成败的关键。他们回顾了五十年代末期,由于单纯克服干旱,只灌不排,只蓄不泄,大规模地引黄灌溉,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次生盐碱化恶性发展的情况。一些从事土壤、灌溉科研工作的同志说,大量江水涌进华北平原后,对付次生盐碱化仍然是个麻烦的事情,尽管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已经解决,在实践中也有了经验。他们提出,在规划中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对盐碱化问题研究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调水对长江有无影响呢?上海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河口研究室主任沈焕庭谈到,去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长江水量显著减少,加之沿江地区抽引江水灌田,造成长江口海水大量入侵。首当其冲的上海市,在一个时间里人们喝咸水,作为这个市的农副产品基地之一的崇明岛,一连数月被咸水包围。江苏省的苏州、南通地区用水也受到影响。这些还仅是尚未调水产生的一个方面的情况。但它却是大自然向人们发出的警告:长江水量丰沛,但不能任意调用。南水北调究竟从长江调出多少水、什么时间调水更为适宜?应该采取哪些防止盐水入侵的措施?在规划中值得慎重研究。
调水对水源保护、环境影响等应作周密的研究,深入的探讨。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违反了就会受到惩罚。黄河水利委员会顾问方宗岱列举了古今两个著名的水利工程作了比较。岷江上游古老的灌溉工程都江堰,由于规划设计合理,采取深掏滩,低作坝,鱼嘴、杩槎相结合的科学措施,它从建成至今两千多年,一直大兴灌溉之利,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人民造福。黄河中游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由于规划设计不当,对泥沙估计不足,水库建成不久,泥沙淤积,严重威胁了关中平原上的西安地区,不得不进行改建,工程不能发挥原来设想的效益。南水北调是一项造福子孙万代的工程。水利部副部长张季农希望水利工作者本着科学态度,认真探讨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主观片面,形而上学,武断决定重大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将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巨型水利工程出现在祖国大地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昌明等建议,应当大力加强这一跨流域、跨学科的重大水利项目的科研工作,把它的规划建立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有关部门在去年曾对南水北调的东线规划进行了现场初步审查,今年还将选择适当时机对中线进行现场踏勘。有些同志还提出,可采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自然和经济两方面的反复研究,不断调整规划,产生出一个最优的调水方案。
这次南水北调规划学术讨论会,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南水北调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好规划准备了条件。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调度自动化所负责人陈家琦说,揭露问题,并不等于否定南水北调,而是为了认真研究出解决的措施,使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更大的物质利益,而不致引起不良后果。参加讨论会的同志都希望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有关的研究试验工作,早日提出一个更加全面的、完善的南水北调规划方案来。
新华社记者 陈保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