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领导人谈不结盟运动
加强团结反对外来统治和霸权利益
扎伊尔报纸揭露古巴披着不结盟外衣为苏联霸权主义效劳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电 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韦·久拉诺维奇不久前指出,企图把不结盟运动变为这个或那个集团的后备军的倾向是对这一运动的重大威胁。
久拉诺维奇主席是在欢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总理米格尔·特罗瓦达的宴会上说这番话的。特罗瓦达总理于三月二十二日抵达贝尔格莱德,对南斯拉夫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久拉诺维奇主席指出,近来存在着分裂不结盟运动和把运动变为这个或那个集团的后备军的倾向。他接着说:“这样的倾向是对不结盟运动的重大威胁,可能使运动的方针及其基本宗旨发生问题。”
久拉诺维奇主席强调说:“不结盟国家十分关心维护运动的团结及其在国际关系中作为独立的重要因素的作用。因此,我们坚决反对任何按照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来划分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企图。”
久拉诺维奇主席接着说:“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的不良倾向正在加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负担,使它们的地位更加恶化,严重地威胁到它们的进一步解放、进步和独立发展,并为集团利益的影响和争夺造成可乘之机。因此,争取在世界上建立新的经济关系的斗争是不结盟运动的一个基本战略目标,也是这个运动的非集团方针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电 南斯拉夫联邦外交部长约·弗尔霍韦茨最近在《国际政治》杂志发表文章,谴责实力政策和集团分裂政策给不结盟运动带来危险后果。
弗尔霍韦茨外长说,现在在世界关系中还存在着推行实力政策的现象,这种政策就是要按集团标准重新划分世界、把世界推向新的分裂和势力范围。
他还说,不结盟政策的目的,就是要造成一个没有特权、没有外来统治、没有霸权利益和集团分裂的和平、平等、独立和进步的世界。要实现这一目的,不结盟运动就必须要更加团结一致。
弗尔霍韦茨外长在谈到东南亚局势时说:“有人不喜欢不结盟政策,因为这一政策对集团分裂不利。”
新华社金沙萨三月三十一日电 扎伊尔《埃利马报》今天在一篇评论中揭露古巴披着不结盟的外衣为霸权主义效劳。
评论说,“在柬埔寨收听到了西班牙语和俄语消息这一事实表明,古巴人和苏联人在那里对越南军队给予大力支持”。“关于古巴追随苏联在国际主义旗号下实行军事干涉的新闻反映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科伦坡的不结盟运动协调局第二次会议上和在哈瓦那的九月首脑会议上都一定会提出来。”
评论问道:“对于古巴在自己边界之外为俄国集团的利益进行这一新的军事活动,人们有什么理由来为之辩解呢?作为不结盟国家的古巴为霸权主义效劳而进行这种军事干涉,难道有什么显而易见的民族利益能说明这是有理由的吗?为帝国主义或者社会帝国主义效劳的国家自称是不结盟国家,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社论指出:“与那些既威胁世界和平、又威胁不结盟国家团结的集团政治、干涉和霸权主义作斗争,是不结盟运动的根本抉择。”
社论说:“就在亚非拉不结盟国家的代表团赞成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的时候,古巴却选择了相反的立场。这毕竟是一个明显的暴露。”
社论最后说:“因此,一些不愿意让不结盟运动受苏—古联盟操纵的不结盟国家,已经表示它们不愿意参加哈瓦那首脑会议。”


第6版()
专栏:时事综述

伊朗外交新动向
黄钧
伊朗政局的变化,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伊朗新政府将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切。
最近,伊朗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相继宣布退出中央条约组织。土耳其政府接着声称要采取措施,结束这个军事同盟。伊朗领导人一再声明,伊朗将同“所有国家都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将奉行不结盟的中立政策。伊朗在宣布退出中央条约组织之后,立即表示要加入不结盟运动。
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伊朗同美国建立了极其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西方报刊指出,美国同伊朗的这种密切关系,是美国保护它自己及其盟国在中东地区的巨大利益,特别是取得能源的通道,并抗衡苏联南下扩张的重要因素。伊朗政局的变化,对美国中东战略是不利的。
一年多来,苏联利用伊朗政局的动乱,插手伊朗内政,极力煽动反美情绪,并且制造事端,企图混水摸鱼。美国《华尔街日报》谈到苏联的图谋时说,对于苏联来说,“只要伊朗属于反美的国家,这就达到他们的目的了”。
伊朗临时政府成立后,表示愿意同美国、苏联等大国都建立友好关系。巴扎尔甘总理就说,“我们同美国一直有着友好的关系,我们愿意同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据塔斯社报道,安迪让副总理曾说:“伊朗和苏联的关系将得到扩大和发展”。
同时,伊朗政府又对一些大国提出警告:“不允许其他人干涉我们自己的事务或是威胁我们的独立。”霍梅尼在一次讲话中谈到,“美国、苏联和英国帝国主义以及犹太复国主义还没有完全根除”,要伊朗人民保持警惕。伊朗另一位宗教领袖塔莱加尼指出,苏联是“一个与西方概念不同的殖民主义国家”,并提醒苏联不要把伊朗“当成它国际问题的工具”。桑加比外长也说:“在许多方面,伊朗的利益同苏联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伊朗临时政府成立不久,伊朗电台曾经严厉谴责苏联对伊朗的剥削,并称之为“诈骗”。苏联在发展“睦邻关系”的幌子下,要当时的伊朗政府将天然气管道铺到苏联的南部边境,向它输送大量天然气。一九七四年,正当西方世界经历“能源危机”的时候,苏联不断增加伊朗天然气的进口,用每立方米十九美分的低价买进,转手以四十五美分的价格卖给西欧国家,牟取暴利。经伊朗提出交涉后,苏联被迫同意提高天然气价格,但提高后的价格仍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现在伊朗电台重提此事,使人看清莫斯科标榜它关心“伊朗人民利益”、是伊朗人民“真诚朋友”之类言辞是何等虚伪。
伊朗临时政府对同邻国的关系作了调整,强调发展同邻国,特别是同伊斯兰国家的合作关系。它撤回了派驻在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的联合国和平部队中的伊朗军队,表示“让伊朗军队在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起缓冲作用是不合理的”。伊朗还从阿曼撤回了派驻在那里的伊朗军队,宣称不再充当“海湾警察”的角色,同海湾国家的关系将建立在“伊斯兰兄弟情谊”的基础上。因此,伊朗认为没有必要保持原来那样庞大的军队,决定削减军费百分之七十,并向西方退掉了许多军事定货。伊朗还宣布断绝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将以色列驻德黑兰大使馆馆址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代表使用。最近,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埃及同以色列签订的和平条约。伊朗还断绝了同南非的外交关系,表示支持非洲人民和世界其他地区人民反对南非种族主义的斗争。
正当伊朗政府致力于调整同邻国的关系时,同阿富汗却发生了纠纷。阿富汗西南部的赫拉特镇发生动乱,阿富汗政府指责伊朗插手了这件事,因而宣布伊朗驻赫拉特的总领事为不受欢迎的人。伊朗也要阿富汗使团负责人离开伊朗。这时,苏联《真理报》接连发表文章,指责伊朗对阿富汗进行“武装挑衅和阴谋”。法新社指出,自从伊朗新政府成立以来,这是苏联报刊对伊朗的“头一次”“攻击”。
伊朗石油产量原占世界第四位,其出口量占世界第二位。它每天曾向国际市场提供五百万至五百五十万桶石油。现在,伊朗政府根据自己对内、对外政策的需要,决定采取收缩发展计划以保留石油资源的方针。今年三月恢复了石油生产,而且很快达到日产二百多万桶。伊朗的石油以往都是通过国际石油垄断集团向世界各国销售的,现在伊朗政府改用当场议价的办法,直接同美国、日本等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并已有部分石油出口。这对缓和国际上的石油短缺现象产生了积极影响。
伊朗位处海湾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个地区的争夺一直十分激烈和尖锐。伊朗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对西亚和中东地区的和平和安定,无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6版()
专栏:

伊朗公民投票赞成成立伊斯兰共和国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一日电 德黑兰消息: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今天在《革命之声》电台宣布,伊朗人投票赞成把他们的国家改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临时政府在二月二十八日宣布将就伊朗采取什么政体举行公民投票。公民投票在三月三十日和三十一日两天内进行。据副总理恩蒂扎姆宣布,有一千八百万人参加投票。
霍梅尼还宣布四月一日为共和国日,以庆祝全国公民投票的结果。他说:“我宣布今天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日’。”
据负责组织公民投票的官员宣布,投票的初步结果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选民投票赞成建立“伊斯兰共和国”。投票的正式结果将在今后几天内公布。


第6版()
专栏:

墨西哥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幅度增加
据墨西哥计划和预算部最近发表的报告材料,一九七八年墨西哥原油的平均日产量达到了一百二十一万二千六百桶,比一九七七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三点六。天然气的平均日产量达二十五亿五千六百万立方英尺,比一九七七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五。报告指出,由于产量显著增加,一九七八年墨西哥平均每天出口原油三十六万五千一百桶,比一九七七年增加百分之七十八点九。
洛佩斯·波蒂略总统最近在谈到石油生产与国家经济的关系时一再强调,“我们不想使自己成为一个石油国”,“我们要成为一个全面地和和谐地发展的国家”,墨西哥将利用多余的石油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资金。


第6版()
专栏:

英国苏格兰彼得黑德港的海上采油公司生产基地。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法国用注蒸汽法提高石油产量
法国拉克油田不久前试验用注蒸汽法提高石油产量,取得了显著效果。
法国拉克油田是一个裂缝性油藏。试验时在一个地段的中间打一口注入井,周围打五口生产井。注入井的固井水泥中加砂子百分之十,生产井的油管与套管之间用泥浆隔热。向注入井注入蒸汽的量为每天一百六十吨。蒸汽的温度为摄氏一百八十度,压力为八十大气压。这项试验进行了半年,单井日产量提高一倍。(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世界石油价格变化情况
据法新社报道,一九七○年以前,油价变化不大。以后的变化情况如下:
一九七○年: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委内瑞拉提高油价。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加拉加斯会议确定产油国的利润提成不低于百分之五十五。一九七一年:德黑兰会议决定每桶原油提价三十八美分。的黎波里协议决定每桶提价五十二美分。一九七二年:第一次日内瓦协议决定提价百分之八点四九。
一九七三年:第二次日内瓦协议提价百分之十一点九。此后爆发了中东战争,海湾国家石油减产,十二月份在德黑兰决定提价百分之一百三十。一九七四年:在沙特阿拉伯温和路线影响下,维也纳会议达成折衷方案,价格冻结三个月。九月份价格略有上涨,从十二月份一直冻结到翌年十月。一九七五年:提价百分之十,此后一直冻结到一九七七年一月。一九七七年:分为两个阶段提价百分之十,每桶定为十二点七美元。


第6版()
专栏:

北海油田掠影
孙文芳
几年前,英国所需要的石油还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自一九七五年北海油田投产以来,现在,英国已成为石油生产国之一。北海油田的飞速发展,被认为是英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浩瀚的北海,在古代原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洼地。那时,大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是相连的,莱因河下游流经今天的北海注入北冰洋。后来北海地区逐渐下沉,大不列颠岛和大陆相分离。变迁复杂的自然环境,给北海造成了产生石油和天然气的条件。据官方公布的数字,英国北海大陆架的石油储藏量估计为三十亿至四十五亿吨,天然气的储藏量达一万五千四百六十亿立方米。在北海南北约一千二百八十公里的海域上,迄今已发现八十块有开采价值的油田和气田。
在采气平台上
从飞机的座舱里向下望去,只见一座座生产平台,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象一艘艘巨轮,又象一间间工厂。直升飞机带我们降落在一个平台上。这座采气平台有两栋三层楼房式的钢铁结构建筑物,中间由一道双层铁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铁桥两面的主体平台,长宽各四十五米和三十米,底下分别由两座高出海面十二米的钢塔支撑着。平台的一面为气井系统和生活区,底下有十六个以不同偏斜角度射向四方的气井,伸延半径达四百五十多米,井深为二千一百米。生活区除食堂、宿舍外,还有一个俱乐部。平台的另一面为动力、分离、通讯和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这座平台日产天然气零点七五亿至零点九亿立方米,经初步脱水后,通过一条约六十五公里长的输气管,送到岸上的总加工厂。
风急浪高话采油
北海的气候异常恶劣,那里风大浪急,雨雾冰雪交加,北海油田区的浪高平均为十米,有时风速达到每小时二百一十公里,浪高有时达三十米。一年之中的好天气平均只有四十三天。油田都在七十八米至一百五十八米的深水区。开采需要大量的投资和高度的技术。因此,北海油田虽在六十年代末发现,近年才大规模开发。一九七三年十月中东战争后,石油大幅度涨价,西方依靠第三世界廉价原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一九七四年起,北海油田的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格拉斯哥、阿伯丁和彼得黑德,设有海上采油公司、海上油田建设公司、海上物资供应公司、炼油厂、造船厂和银行等与北海石油开发有关的单位。阿伯丁是北海石油最大的生产基地。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和一片片工业新村,使北海油田里一万二千多名采油、勘探和油田建设工人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资,大多从这里用直升飞机或供应船队运去。
英国石油公司在阿伯丁的海上采油指挥中心的控制室通过电话、电传和电子计算机,把各个采油平台的生产情况不停地记录下来。那里还有一个专门处理紧急事故的指挥室,海上油田发生事故时,可以从那里调动力量,指挥抢救。事故情况的变化和抢救指挥过程中的每一句话,都通过专门仪器记录在案。
在阿伯丁东北部的福蒂斯油田里建造的一座平台,从海底到平台最上面的一层约有一百七十米高,所用的钢材比高三百多米的巴黎艾菲尔铁塔还多四倍。这座平台下面有二十七口油井,分布在平台周围半径约为二千七百米的地下油层内。在北海油田里,现在共有五十多个采油和采气平台投产,铺设的海底输油输气管道总长一千六百多公里。
北海油田的开发标志着英国开采深海石油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也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经济上的好处。虽然这里的人们也并不认为一个北海油田就足以治愈英国经济的痼疾,但是,这毕竟是近年来为了减轻英国经济困难所作努力的一个不小的成就,受到了广泛的注意。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萨达特总统签约后抵开罗受到群众欢迎
以色列当局对巴勒斯坦等问题坚持原有立场
新华社开罗三月三十一日电 埃及总统萨达特在结束了为出席埃以和约的签署仪式而对美国进行的正式访问之后,于今天下午回到开罗,受到数十万群众的夹道欢迎。许多人欢呼:“和平,和平,和平!”
在开罗国际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鸣放礼炮二十一响,乐队高奏新国歌,检阅仪仗队。副总统穆巴拉克、人民议会议长塔列布等埃及高级军政官员前往机场迎接萨达特总统。
萨达特总统在检阅了仪仗队之后,乘敞篷车前往总统官邸。开罗闹市区的主要街道和广场用彩旗、灯光和拱门装饰起来。拱门上的标语写道:“欢迎萨达特!无论是在和平时刻还是在战争时刻,我们都和你在一起。”
同机回到开罗的还有总理哈利勒等。
萨达特在从美国回国途中,还对西德进行了三天访问。在访问期间,他同西德总理施密特进行了会谈,向施密特通报了埃以和谈的详细情况。施密特向他保证,西德将同其他欧洲国家合作,继续帮助埃及发展经济。
新华社北京三月三十一日电 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正式签订以后,以色列领导人一面说“不再要战争,不再要流血”,一面又在耶路撒冷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以及从阿拉伯领土撤退问题上坚持其原有立场,甚至扬言“准备为一些事物进行战斗”,继续对阿拉伯人民持敌对态度。
埃及总统萨达特三月二十七日在华盛顿向美国国会议员发表讲话时强调:“阿拉伯耶路撒冷的主权应归还给阿拉伯人。”而以色列总理贝京则公然声称要永远霸占耶路撒冷。三月二十八日贝京在纽约犹太人集会上说耶路撒冷“将永远是以色列的首都”,并威胁说:“我们准备为一些事物进行战斗——其中之一就是耶路撒冷。”
贝京从美国回到以色列后又进一步发出战争叫嚣。三月三十日他对以色列电台说,如果叙利亚和约旦有动作,以色列就要“把战争打到他们的土地上去。”据卡塔尔通讯社三月二十九日报道,以色列的两个伞兵旅和四个装甲旅,正在向靠近叙利亚和黎巴嫩的边界集结。针对这一情况,埃及国防部长阿里三月三十一日在开罗宣布:“如果阿拉伯国家受到以色列的进攻,我们将帮助他们。”
埃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自己合法权利的斗争。萨达特总统强调说:“不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我们就不能取得和平。”以色列到目前为止拒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家园。签订埃以和约前夕,贝京反复声言“以色列决不允许拟议之中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自治计划导致巴勒斯坦国的建立。”三月二十五日,贝京在和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谈话中又扬言决不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谈判。他说:“我们决不承认他们。”
以安全保障为借口,以色列企图长期保留它在阿拉伯领土上的居民点,并不准备从它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撤走。今年一月,以色列决定拨出七亿以色列镑在它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扩建居民点,这个计划在继续执行。贝京至今仍声称要保留这些定居点。三月二十五日,贝京再一次表示,以色列“决不会回到一九六七年六月四日前的边界。”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再次发生政府危机
新华社罗马三月三十一日电 意大利安德雷奥蒂新政府三月三十一日在参议院的信任投票中遭到失败,从而使意大利再次陷入政府危机。
在总共有三百二十二名议员的参议院中,有一百五十名议员投不信任票,一百四十九名投信任票,二十三名议员缺席。共产党、社会党和其他一些小党的议员投了反对票。一票之差使十天前才成立的这届意大利政府倒了台。
在投票之后,安德雷奥蒂立即会见了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向他提出辞呈。佩尔蒂尼要求目前的政府仍然处理日常事务,起看守作用,直到新政府成立为止。
安德雷奥蒂政府是在意大利经过四十九天政府危机之后于三月二十日组成的,包括来自天主教民主党、共和党和社会民主党的二十一名成员。
由于组成政府的上述三党在意大利议会中并不拥有多数,所以这里的观察家对政府在议会辩论其纲领并进行信任投票中遭到失败并不感到意外。
意大利持续发生政府危机的核心是在于,意大利第一大党天主教民主党不希望第二大党共产党参加政府,而第三大党社会党目前又拒绝支持天民党,这样,任何得不到共产党支持的以天民党为主的政府都得不到稳定。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三月三十日强调,意共将“坚持要求组织一个有意共作为正式成员参加的政府”,这是意共“政治斗争的基本目标”。
从目前情况看,总统佩尔蒂尼很有可能在下星期宣布解散议会,提前在六月初举行大选,以便为解决频频发生的政府危机寻找一条出路。


第6版()
专栏:

埃及政府拒绝巴格达会议决议
新华社开罗四月一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埃及政府发言人今天在开罗宣布,在巴格达举行的阿拉伯国家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是无效的和非法的,因为那次会议是在阿拉伯联盟的范围之外举行的。
他说,巴格达会议公布的决议和建议是非法的,是对阿盟的宪章、宗旨和原则,包括阿拉伯团结、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等原则的明目张胆的破坏。埃及不承认这些决议。
政府发言人说,埃及不容许任何事物影响埃及为全面和公正地解决中东冲突所作的努力。这种全面和公正的解决办法把阿拉伯的各项权利都考虑进去了。


第6版()
专栏:

阿根廷石油增产
阿根廷动力国务秘书处宣布,一九七八年阿根廷全国石油产量为二千六百二十六万三千九百立方米,比一九七七年增长百分之四点九。在去年的后五个月里,阿根廷不断打破石油平均日产量的纪录。
另据国营石油矿藏管理局的材料,一九七八年石油产品的出口值达到三千四百九十九万美元,比前两年有较大的增长。
石油是阿根廷的主要能源,多年来,阿根廷注意发展石油工业,石油生产已能满足国内需求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已查明的石油储藏量为三亿九千万立方米。去年,主要由于工业衰退,国内用油减少,使原油进口比前一年减少九十三万七千八百立方米,从而使这一年用于进口石油的外汇从一九七七年的二亿九千多万美元减少到二亿一千多万美元。


第6版()
专栏:

哥伦比亚发现蕴藏石油的构造
最近,哥伦比亚矿业和动力部及石油工程师协会宣布,在东部的阿劳卡、卡萨纳雷和比查达等地区发现大片蕴藏石油的构造。
这片储油构造是委内瑞拉奥里诺科石油带的延伸部分。哥伦比亚石油公司在一家国际公司的协作下,已开始了阿劳卡一号井的钻探工作,以确认这一构造的储油情况。它的开采需要作减轻粘度的特别处理,例如注入蒸汽、甲烷或酒精。在东部其他一些地区的勘探井已开始取得良好成果。例如在卡克塔的特立尼达油井日产轻质原油一千六百桶。
据官方宣布,哥伦比亚今年需进口约二千万桶石油,将耗费二亿五千万美元。为了减少石油进口,这个国家正在努力寻找更多的石油资源。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数字与事实

一九七八年世界石油产量
据西德壳牌公司援引伦敦《石油经济学家》杂志发表的数字,一九七八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三十亿零五千六百万吨,比一九七七年仅增加百分之零点二。增加部分相当于西德一国二十天所消费的石油量。
在六十年代,世界石油产量平均每年增长率为百分之十,一九七七年增长率为百分之四点二。
一九七八年世界石油产量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中东地区石油产量下降。去年中东产油十亿零六千二百万吨,占世界石油总产的三分之一左右,比一九七七年减产百分之七点三。
非洲国家(主要产油国是尼日利亚、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的石油产量共计二亿七千七百万吨,下降了百分之二点八。
北美国家的石油产量为五亿五千四百万吨,比一九七七年增加百分之四点九。增产的大部分产于阿拉斯加。
东欧国家的石油总产量第一次超过一亿吨,比一九七七年增加百分之十一点七。
远东国家的石油产量为一亿三千七百万吨,大致相当于前一年;中、南美洲国家的石油产量为二亿四千万吨,比一九七七年稍有增加。
因北海油田产油量的增加,西欧国家去年的石油产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九点七,达八千三百万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百分之二点七。


第6版()
专栏:

拉美石油工业在发展
墨西哥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幅度增加
据墨西哥计划和预算部最近发表的报告材料,一九七八年墨西哥原油的平均日产量达到了一百二十一万二千六百桶,比一九七七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三点六。天然气的平均日产量达二十五亿五千六百万立方英尺,比一九七七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五。报告指出,由于产量显著增加,一九七八年墨西哥平均每天出口原油三十六万五千一百桶,比一九七七年增加百分之七十八点九。
洛佩斯·波蒂略总统最近在谈到石油生产与国家经济的关系时一再强调,“我们不想使自己成为一个石油国”,“我们要成为一个全面地和和谐地发展的国家”,墨西哥将利用多余的石油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资金。
阿根廷石油增产
阿根廷动力国务秘书处宣布,一九七八年阿根廷全国石油产量为二千六百二十六万三千九百立方米,比一九七七年增长百分之四点九。在去年的后五个月里,阿根廷不断打破石油平均日产量的纪录。
另据国营石油矿藏管理局的材料,一九七八年石油产品的出口值达到三千四百九十九万美元,比前两年有较大的增长。
石油是阿根廷的主要能源,多年来,阿根廷注意发展石油工业,石油生产已能满足国内需求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已查明的石油储藏量为三亿九千万立方米。去年,主要由于工业衰退,国内用油减少,使原油进口比前一年减少九十三万七千八百立方米,从而使这一年用于进口石油的外汇从一九七七年的二亿九千多万美元减少到二亿一千多万美元。
哥伦比亚发现蕴藏石油的构造
最近,哥伦比亚矿业和动力部及石油工程师协会宣布,在东部的阿劳卡、卡萨纳雷和比查达等地区发现大片蕴藏石油的构造。
这片储油构造是委内瑞拉奥里诺科石油带的延伸部分。哥伦比亚石油公司在一家国际公司的协作下,已开始了阿劳卡一号井的钻探工作,以确认这一构造的储油情况。它的开采需要作减轻粘度的特别处理,例如注入蒸汽、甲烷或酒精。在东部其他一些地区的勘探井已开始取得良好成果。例如在卡克塔的特立尼达油井日产轻质原油一千六百桶。
据官方宣布,哥伦比亚今年需进口约二千万桶石油,将耗费二亿五千万美元。为了减少石油进口,这个国家正在努力寻找更多的石油资源。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