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当代昭君
——记前来内蒙古参加边疆建设的英雄们
塞外春天,冰雪初融。呼和浩特市郊区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游人不绝。我们站在青冢上,放眼祖国北疆的大好河山,不禁浮想联翩,豪情满怀。
记得一九五九年秋天,敬爱的周总理来到塞外,为包钢一号高炉建成出铁剪彩。在晚宴上,周总理兴致勃勃地举起酒杯,向在座的各族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祝酒。他说:“今天我们喝的是内蒙古产的昭君酒。大家都知道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吧?昭君出塞,为蒙汉民族的团结做出了贡献。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革命的昭君到内蒙古来,加强蒙汉民族团结,建设好祖国的北部边疆!”
解放以来,千千万万个革命的昭君,志愿来到内蒙古参加祖国边疆的建设,他们和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动人的凯歌!
满怀豪情赴边疆
早在建国初期,我们党就向爱国的有志的知识分子发出召唤:到边疆去,到内蒙古去,和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建设边疆!这是多么豪迈的事业啊!一批又一批青年、中年和少数年迈的知识分子,满怀壮志豪情,向人烟稀少的内蒙古进发。他们有的来自西子湖畔,有的来自江南的鱼米之乡,有的来自东北的工业重镇,有的来自亿万人民向往的首都北京,还有的远渡重洋,从国外来到这里。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党政负责人乌兰夫同志,曾经派专人分赴各地,去迎接志愿来边疆参加建设的知识分子。
内蒙古的最高学府——内蒙古大学在一九五七年建校时,周总理指示高教部要抽调内地教师前来支援。很短时间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十二个高等院校派来了一百三十多名教师。著名的植物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虽然年过六旬,也志愿前来边疆。他在临行前,把平生积累的研究地植物的资料和身边的三位研究生李博、刘钟令、孙鸿良都一起带来了。老教授在任教前,千里跋涉,深入锡林郭勒草原观察草植被情况,在锡林浩特市参加研究草原的会议。后来,他得了轻度的半身不遂症,但仍坚持留在内蒙古,带病授课。一九六一年,他不幸逝世了。他的三个学生继承了老教授的事业,和其他科学工作者一起对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等地的草原进行普查,绘制了我国草原地形图,为今后我国大规模的草原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总理生前常用这句诗,勉励革命者四海为家。象李继侗教授这样感人的事迹,何止一个两个。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为了建设边疆,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将永远受到当地人民的怀念。有一位研究沙漠的专家,为了勉励子女在边疆继承自己的事业,给孩子起名叫“胡杨”。胡杨,是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它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的特性,被誉为“荒漠中的英雄”。
艰苦奋斗乐无穷
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在前来内蒙古参加建设的知识分子的心中,燃起了火一样的热情。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兴建厂房,在广袤的土地上寻找矿藏;他们探索沙海的奥秘,研究草原的兴衰;他们开发原始森林,唤醒沉睡的土地……
林业工程师胡克勤,靠着两条腿和他的亲密伙伴“沙漠之舟”——骆驼,跑遍了北疆的七大沙漠。这些沙漠的情况,我国还没有资料记载,外国探险家也只留下了一些残缺不全的资料。为了治理沙漠,胡克勤和中国科学院治沙队一块,开始了探索沙海的艰苦生涯。
沙漠中的旅程异常艰苦,没有一棵树,没有一间房,中午太阳直射,温度很高;大风一起,天昏地暗;冬天的夜晚,只能挤在骆驼身下取暖。就这样,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花了几年时间,从造林、气象、水文、地质等方面都做了深入了解,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规划出治理沙海的蓝图。
“四人帮”横行时,胡克勤靠边站了。他白天劳动,晚上埋头整理资料。别人问他图个啥,他说:“不为出书,不为成名,将来生产恢复以后,就需要用这些资料。”他把自己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六年这十四年间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全部誊写了一遍,共一百五十万字,在封皮上题了“沙海探索”四个字。这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啊!
内蒙古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却没有多少人去考察、研究和发掘。一九五四年刚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二十二岁的李敏,和她的爱人仲永安,一同来到内蒙古,立志把青春献给草原。在牧场,为了观察牧草的生长变化,他们带着水壶、干粮在草地里一坐就是一天。从春到秋,观察了整整一个生长季节,终于发现了一些千百年来一直不被人所知的优良牧草。有一种叫蒙古岩黄芪的牧草,是沙地中蛋白质含量很高的豆科植物,一棵就有两间屋子大,有九十多根分枝。为了挖出一棵完整的标本,这一对年轻人从早晨一直干到月亮升起,虽然又饿又累,但心中却充满了创业者的自豪。一九六四年李敏不幸患病,大手术之后,身体几乎垮了,但她的心还拴在草原上。养病期间,她阅读并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资料,了解国外草原研究的发展动态。她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设想,决心把后半生继续献给草原建设。
满头银发的甜菜专家谢家驹,是从江南携带全家老小来到祖国北疆的。那时,内蒙古刚解放不久,整个华北还没有一个糖厂,他是为了开辟华北新糖区而来的。没有房子,就把古庙作为办公室,艰难地办起了甜菜试验场。奋战了三、四年,他们在当地农民配合下,搞了十万亩甜菜,同时建成了华北地区第一个大糖厂。内蒙古人民第一次吃到了自己家乡出产的糖,可是有谁知道,谢家驹倾洒了多少辛勤的汗水。这以后,他又和同志们一起建立了三个甜菜种籽基地,还试验成功了盐碱地上甜菜的幼苗移栽,为内蒙古大规模种植甜菜做出了贡献。现在,内蒙古产的“大青山”、“草原”牌白糖,不仅供应内蒙古人民,还大量运往北京、天津等城市。谢家驹同志深情地说:我们搞糖的,就是要给人民带来甘甜。
蒙汉兄弟情谊深
在共同建设边疆的日日夜夜里,大批汉族知识分子,与蒙古族同志结下了亲密的友谊。
自治区农牧委员会畜牧处副处长哈迪,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九五○年,内蒙古地区流行牛瘟,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了帮助蒙古族人民根绝这种疫病,从北京派来四十名汉族男女青年兽医。刚从部队转业的哈迪,当了这支防疫队的指导员。他们身背药箱从黑龙江的额尔古纳河出发,越过内蒙古草原,进入青海境内,直到西藏边界附近,行程数千里,走遍了每一个浩特及蒙古包,把草原上的每头牛注射了一遍。工作整整进行了两个冬季。哈迪同志和这些汉族青年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后来,有很多汉族同志都在内蒙古安了家,落了户,成为畜牧业及研究草原的专家。他们和哈迪至今仍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在呼和浩特市的新华广场上,每天清晨有位瘦高的南方老人,迎着塞北的寒风长跑。他对记者说:“为了完成国家交给我的支援边疆建设的任务,我要锻炼好身体,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就是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专门研究匈奴史的专家林干。他为了打开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学的宝库,从祖国炎热的南方广东省,千里迢迢,辗转来到祖国严寒的塞外。内蒙古的茫茫草原和蒙古族人民那真挚、豪放、坦率、好客的性格,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很深的感情。他经常深入草原作社会调查,观察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的历史遗迹,还交了不少蒙古族的知心朋友,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不少有关民族历史和民间传说的珍贵资料。将近二十年,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岗位,刻苦钻研。他撰写的《匈奴史》、《匈奴史论文选集》、《中国古代北方各族简史》等几十万字的著作,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欢迎。最近他还写了一本约八万字的《昭君与昭君墓》小册子,不久即将出版。
历史上的昭君,为蒙汉团结做出了贡献,受到各族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新时代的“昭君”,在建设边疆的斗争中,创造了动人的英雄业绩,还将有更多的“昭君”,在新的征途上,踏着他们的脚印,前进!
新华社记者 昭 文 方小翔


第4版()
专栏:

中央慰问团结束在广西云南的慰问活动
慰问团成员陆续返回北京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十八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方毅率领的中央慰问团,分别结束了在广西和云南的慰问活动,慰问团成员陆续返回北京。
中央慰问团在慰问期间,他们带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先后来到边防部队驻地、营房,前沿阵地、边防哨所、医院以及机场、海岛、舰艇,向英勇还击越南侵略者的边防部队指战员、民兵、支前民工和边防公安干警表达敬意。慰问团还在南宁、昆明和各边防部队驻地召开了慰问大会,宣读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慰问信,亲切会见英雄、模范、功臣代表,给他们披红戴花,赠送慰问品。各分团还为在自卫还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的烈士扫墓、敬献花圈,并慰问了一些烈士家属。慰问团同志在各地听了边防部队关于自卫还击作战情况和英雄模范事迹的汇报以后,高度赞扬指战员、民兵、支前民工和边防公安干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他们为祖国建立的卓越功勋。中央慰问团所到之处,受到边防军民热烈欢迎。前线军民一致表示,决心以实际行动回答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保卫祖国边疆,保卫“四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蕲春县重视对业余作者落实政策
据新华社武汉四月十八日电 湖北省蕲春县重视对业余作者的政策落实。一般说来,落实业余作者的政策要比落实其它政策困难一些。因为业余作者分散在各条战线,牵涉面广,而各级党委事情多、任务重,对业余作者的情况又不很熟悉,这就需要了解情况的文化部门为各级党委当好参谋。蕲春县文教局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先后派出十五名干部到十一个公社进行调查,然后将调查的详细情况和纠正的具体方案向县委汇报,很快得到县委的重视和支持。主管文教工作的县委副书记亲自召集宣传部和文教局研究落实政策的措施,并在全县公社书记会议上布置这项工作。现在,这个县因创作而受到错误处理的三十五个业余作者都平反了。其中有十四人恢复了职务,二十一人被安排在有利于创作的社队企业。
湖北省文化局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号召各地文化部门象蕲春县委那样,协助各级党委抓好这项政策的落实。


第4版()
专栏:

《延安报》复刊
据新华社西安四月十七日电 《延安报》于四月十日正式复刊。《延安报》是中共延安地委的机关报,创刊于一九五○年四月十日。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于一九六七年停刊。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要求下,经中共陕西省委批准,终于复刊了。复刊号上,刊登了习仲勋同志为祝贺《延安报》复刊所写的《发扬延安作风,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文章。


第4版()
专栏:

清华大学向台湾清华发出邀请信
欢迎师生校友返校参加校庆活动
清华学人应捷足先行,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本报讯 今年四月二十九日,是清华大学六十八周年校庆日和校友返校节。在学校这一传统节日将要到来的时候,学校向台湾清华大学的师生们、校友们发出了邀请信,欢迎他们派代表返校,同各届老校友欢聚,参观访问,进行学术交流。
邀请信说:三十年来,由于台湾和祖国长期隔绝的不幸局面,我们被分割两地,互不了解。最近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台湾回归祖国提上了历史日程,海内外同胞无不欢欣鼓舞。今年元旦,我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明确宣布欢迎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我清华学人,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值此大好形势下,应该捷足先行,建立科学技术联系,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达里诺尔
“达里诺尔”是一句蒙古话,意思就是象大海一样的湖泊。座落在辽宁省克什克腾旗的达里诺尔,又称“捕鱼儿湖”,方圆二百多华里。它象一颗巨大晶莹的明珠,闪烁在塞北的贡格尔草原上。湖南岸有奇峰秀丽的曼陀山,北岸有形如砧铁的砧子山,山峦上盛开着这儿特有的金莲、野荷和山丹花。绿草碧波,山光水影,湖里的沙碛随水势而隐现,变幻无常。
相传,在贡格尔草原上,每到八月,秋高气爽,牛羊肥壮之际,匈奴民族盛会于湖滨,举办“匈奴秋社”(也叫“匈奴祭”),庆贺畜群兴旺,痛饮奶子酒。这个风俗一直延续着,多少年来,每到这个季节,草原上的各族牧民都在这里举办那达慕大会。
达里诺尔盛产滑子鱼。解放后,人民政府开办了达里诺尔渔场,发展渔业,繁荣草原经济。林彪、“四人帮”横行时,生产受到了破坏,渔场几乎破产。如今,达里诺尔渔场的干部群众,把渔场建设纳入了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轨道,使富饶美丽的达里诺尔,放射出新的光彩。
在湖滨草丛中,一处处新建的青堂瓦舍,是渔场的科研场地。在人工产卵场里,鱼类杂交、移殖驯化的试验,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鲤、鲫鱼交配后孵出的新品种,显出了成长快、免疫力强的特性,不到两个月,杂交鱼苗就长到一寸多长。除了特有的滑子鱼以外,从外地引进的鲢鱼、梭鱼、鳇鱼和丁卡鱼等十一种鱼类,也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鱼的平均年产量达到一百四十五万斤,鲤鱼最大的每尾超过三十斤重。
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达里诺尔渔场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每到捕捞季节,全场六艘机动渔船一齐出动,根据鱼类分布的状况,或围或挂或拖。汽车、拖拉机也紧紧跟上,等候在湖岸码头。待渔船一靠岸,工人们就把捕捞来的鲜鱼分类装车,运往冷冻仓库。
除了满湖的鱼儿,达里诺尔还有湖鸥、天鹅、大雁、湖猫等各种水鸟。每当捕鱼的船只驶向湖面,天鹅在船侧飞旋,红头大雁掠水惊飞,成行地翱翔在蓝天绿水之中,使美丽的草原平湖别有一番风趣。
《昭乌达报》记者 希日布扎木苏
新华社记者 哈斯额尔德尼


第4版()
专栏:

祖国新风貌
春意盎然的富春江。
新华社记者 吴元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