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马纯古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以及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等同志送了花圈。李先念、汪东兴等同志参加追悼会,邓颖超同志主持追悼会,倪志福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北京三月三十一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马纯古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马纯古同志因病于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六日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以及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王震、乌兰夫、邓颖超、纪登奎、余秋里、胡耀邦、耿飚、廖承志、姬鹏飞、谷牧、康世恩等同志送了花圈。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女联合会、共青团中央、湖北省委和省革委会、武汉市委和市革委会、上海市委和市革委会、江苏省委和省革委会,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总工会,也送了花圈。
李先念、汪东兴、乌兰夫、纪登奎、余秋里、胡耀邦、耿飚、廖承志、谷牧、康世恩、宋任穷、康克清等同志和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华全国总工会、北京市总工会等单位的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共五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由邓颖超同志主持,倪志福同志致悼词。
悼词说,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悼念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我国工会运动杰出的领导人、著名的国际工会运动活动家马纯古同志。
悼词说,马纯古同志是湖北省武汉市人,一九二七年一月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历任中共北京朝阳大学支部干事和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者联盟常委、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秘书,中共江苏省委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纱厂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书记,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人》周刊、月刊责任编辑,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副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市劳动局局长,上海市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部部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半个多世纪来,他在党的领导下,为我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我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我国工会和世界各国工会的友好团结,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解放而战斗的一生。
悼词说,林彪、“四人帮”一再对马纯古同志进行诬陷和迫害,他不屈不挠,坚持进行抵制和斗争。粉碎“四人帮”以后,他旗帜鲜明地坚决揭露林彪、“四人帮”及其在工会九大筹备组的代理人破坏工人运动、阴谋把工会作为他们篡党夺权工具的罪行,为明确新时期工运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肃清“四人帮”在工运领域的流毒和影响,恢复和发扬我国工人运动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悼词说,马纯古同志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老党员,使我国工运战线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领导人。我们悼念马纯古同志,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为加强安定团结,加速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马纯古同志的生前友好:薄一波、刘晓、钟民、张祺、朱学范、李颉伯、康永和、黄民伟、张维桢、刘子久等同志。(附图片)
马纯古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

中央慰问团各分团深入广西云南边境各地慰问
据新华社南宁三月三十一日电 中央慰问团各分团深入广西边境各地,亲切慰问边防部队指战员、民兵、支前民工和边防公安干警。随慰问团到各部队的文艺团体,为前线军民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连日来,广西边防部队各部队驻地,都隆重举行慰问大会,中央慰问团各分团团长姬鹏飞、王首道、黄镇、朱云谦、刘景范、曾志、覃应机、柴树藩分别出席了慰问大会,并在会上讲了话。他们亲切地向前线军民转达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最崇高的敬意,热烈赞扬参战部队指战员、民兵、支前民工和公安干警为保卫祖国边疆、保卫“四化”建设所建立的英雄业绩,勉励他们戒骄戒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军政训练,严守边疆,为人民再立新功。
中央慰问团第一分团团长姬鹏飞和部分团员在三月二十九日来到驻广西边防前线的空军某部,听取这支部队的负责人介绍他们日夜警惕地保卫祖国南疆领空的情况,会见了在执行任务中立下功勋的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代表。
随慰问团进行慰问演出的三十多个文艺团体,连日来分别在广西边境各地举行慰问文艺晚会。
据新华社昆明三月三十一日电 中央慰问团和所属各分团,连日来在云南边境各边防部队驻地、营区、医院、机场举行各种形式的慰问大会,热情慰问边防部队指战员、民兵、支前民工、边防公安干警和执行巡逻任务的空军部队指战员。
中央慰问团团长方毅和副团长程子华、王建安,今天专程到在自卫还击战中攻克封土的边防部队驻地,慰问英勇作战的指战员。方毅团长还登上海拔二千六百多米的高山,亲切慰问了守卫在这里的某部二连指战员。战士们请方毅团长等参观了这个连队在攻克一四八高地时缴获的战利品。方毅同志拿起他们缴获的苏制冲锋枪说:“你们打了越南小霸,又缴获了苏联制造的枪支,对小霸、大霸都是一个打击。”
连日来,云南各边防部队驻地,都隆重举行慰问大会。中央慰问团各分团团长阿沛·阿旺晋美、杨静仁、李达、刘明辉等同志分别参加了慰问大会,并在大会上讲了话,热烈赞扬边防部队指战员、民兵、支前民工、公安干警和空军巡逻、执勤部队指战员在还击越南侵略者的战斗中建立的卓越功勋。各边防部队、民兵、支前民工和边防公安干警的代表在讲话中都表示,决不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一定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警惕,搞好军民联防,为保卫祖国边疆、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新功!
在各分团举行的慰问大会上,随慰问团的各文艺团体还举行了慰问演出。(附图片)
左上图:王震团长等在南宁会见广西边防前线人民公安干警的十八位功臣模范代表,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新华社记者 李生南摄
右上图:方毅团长等前往昆明市郊呈贡县医院亲切慰问在自卫还击作战中光荣负伤的民兵和支前民工。图为方毅同志为哈尼族青年张强签名留念。 新华社记者 武基国摄
云南边防部队各参战部队的代表向中央慰问团送决心书,决心随时准备歼灭敢于来犯之敌。
新华社记者 郑震孙摄(均传真照片)


第3版()
专栏:

董必武同志关于法制建设的论著选集《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即将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三月三十一日电 董必武同志关于法制建设的论著选集《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即将出版发行。
董必武同志是我国政法工作方面一位最早的领导人。民主革命时期,他在革命根据地一直主持政法工作;建国以后,他担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后来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董必武同志对法学研究深湛,他深刻地研究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的经验。他在这方面有大量的论著和报告,是我国政法战线的珍贵遗产。
在董必武同志逝世四周年之际,原中央政法委员会的一些同志,怀着对董老崇敬和悼念的心情,重温他的遗著,选出《论加强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关于召开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问题》、《关于党在政治法律方面的思想工作》、《司法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在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军事法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报告共十七篇,编辑为《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3版()
专栏:

动员工人积极搞四化 加强工业经济宣传
《工人日报》将起工业报纸作用
本报讯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商定,并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批准,《工人日报》将在全国总工会和国家经委的共同领导下,继续贯彻执行党中央批准的关于《工人日报》的宣传方针,即组织和动员广大工人群众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同时,要加强工业经济的宣传,指导工业建设,起着一张工业报纸的作用。读者对象,除广大工人群众外,还包括企业各级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会干部和政治工作干部。
今后《工人日报》在工业经济宣传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工业经济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各工业部门对工业重大问题的布置和安排,指导工业经济工作;工业经济包括企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报道群众性的生产活动,宣传先进人物,宣传工人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反映职工群众对生产经济工作、劳动工资及生活福利的意见和要求,包括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的批评;介绍国内外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刊登国内外工业产品的广告;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工作,动员企业广大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为献身四化,改造中国而奋斗。
对于国内外重要时事政治、理论和文化战线的重大活动的宣传,对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的宣传,《工人日报》仍然按党中央原来批准的方针进行。


第3版()
专栏:

哈尼雄鹰
——记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二连副连长山达
战场上枪炮声十分激烈。山达——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二连副连长,一个二十四岁的文文静静的哈尼族青年,忽然象换了个人一样,浑身透露出机灵和勇猛。
那是二月十八日的事。向敌柑糖方向进军的我边防部队某部,在周登附近遇到敌军以三八七高地为支撑点的岳山防御体系各火力点密集炮火的阻击,被压制在一个开阔地附近的山凹里。这时正是早晨,大雾弥漫在高山密林中,一时弄不清敌人的火力点位置。迅速弄清敌情,夺取三八七高地,成了关系到整个部队行动的一个问题。在这关键时刻,山达带着尖刀排上去了。
尖刀排分成小股,在密林中向距三八七高地约一百多米的无名高地迂回前进。山达和几个战士走在最前面。敌人不断用机枪、手榴弹、六○炮、火箭筒向他们轰击。阵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山达领着大家摸到离敌人战壕二十米左右的地方时,十几颗手榴弹一齐向他们打来。一颗手榴弹落在山达的跟前,他机灵地一滚,伏卧在一个低洼的地方。接着又飞来一批手榴弹,有一颗就落在离他不到三米的地方。阵地上是连续爆炸的巨响。在山达后面不远的战士李松龙伏在地上抬头细看,只见原来副连长呆的那个地方硝烟滚滚,硝烟下面是一片手榴弹炸成的坑,黄土盖满了草地,弹坑前遗留着山达的一顶军帽。敌人的机枪还不断在扫射,手榴弹还不断在打来,眼前没有了山达的身影。李松龙赶紧回连指挥所报告:“副连长牺牲了!”
连指挥所里,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悲痛——多么好的副连长啊!
就在这时候,忽然敌人阵地上枪声激烈。战壕上一位我军战士,端着冲锋枪在猛烈地向敌人扫射。连长叶福才揉了揉眼睛用手指着说:“啊!你们看,那不是副连长吗!”
“是的!”“是他!是他!”这个意外的发现振奋了大家,人们不约而同地嚷起来:“副连长冲上去了!”
其实,山达当时紧紧贴着地面,敌人的手榴弹并没有伤着他一根毫毛。但爆炸的手榴弹离他那么近,把他震得几乎昏了过去,炸起的泥土压了他一身。他趁敌人手榴弹爆炸后的弥漫硝烟,卧在地上连续向敌人阵地投出两颗手榴弹。随着两声巨响,敌人的机枪不响了。他趁机一跃而起,几个箭步冲上敌人的战壕,端着冲锋枪就猛扫。敌人被这突然的攻击吓慌了,架着伤员、拖着尸体就逃。山达在战壕里盯着敌人的屁股扫射,冲锋枪子弹打完了,他就拣起敌人丢下的机枪和火箭筒打。他一个人在敌人阵地战斗了十多分钟,勇猛的气势完全把敌人压倒了。
守敌一个加强班的三八七高地的前沿阵地——无名高地被我尖刀排攻占了。后续部队迅速上来占领阵地,准备夺取三八七高地,为我军前进扫除障碍。
三八七高地上筑有两道环形战壕,内有三个隐蔽部,十二个火力点。战壕和各隐蔽部、火力点有交通壕连接,整个高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火力网。守敌共有一个连的兵力。
下午二时开始了三八七高地的争夺战。山达带领一个排,会同另一个排,在我无名高地火力掩护下,从左右两侧迂回上去。
敌人三面高地上各火力点的火力猛烈压来,密集的子弹削掉了灌木草丛,形势对我十分不利。山达沉着地指挥大家隐蔽前进。战斗是激烈的。火箭筒手负伤了,他拣起火箭筒亲自向敌人射击;报话员负伤了,他背起步谈机,边打边指挥。他仍然冲在最前面,时而在我火力掩护下隐蔽转移,匍匐前进;时而有意地暴露自己,把敌人的火力引过来,掩护战友们向前攻击。他在弹雨中穿来穿去,忽隐忽现,动作是那么机智、勇敢,不知有多少次伤亡的危险都被他机灵地躲过了。一次敌人正用火箭筒向他射击,他一眼瞅见,立即机灵地往后一仰,火箭弹从他头上飞了过去;手榴弹打在他身上,他一脚踢出去很远……。战友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可是这个超越障碍和器械操成绩优秀的军体运动员,平时勤学苦练得来的那一套过得硬的军事技术本领,在此刻都用上了。
五十米、三十米、二十米、十米……,这在山势峻险、林密草深、弹雨纷飞的战场上,是多么艰难的历程!几经曲折迂回,又是山达首先摸到了敌人战壕前。敌人惊慌失措了,有的手榴弹盖没有打开就甩了出来。山达勇敢地冲上战壕,一排子弹打去,机枪附近三个敌人应声而倒。他趁机一跃跳进战壕里。跟在后面的战士们高喊:“副连长冲进去了!”“同志们,冲啊!”“冲啊!”一个个向战壕猛冲。
山达在战壕里已经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当他正追歼敌人的时候,躲藏在战壕内壁猫耳洞里的敌人,突然向他射击,子弹从他的腿边擦过。山达迅速跳出战壕,当猫耳洞里的敌人再次射击时,他正好向战壕里投进两颗手榴弹,藏在猫耳洞里的敌人被炸死了。他又马上跳进战壕里,和战友们从外围战壕打到内围战壕,直逼敌中心暗堡。
眼看三八七高地即将被我攻占,敌人在高地附近的一些暗火力点却一齐开起火来,拚命想保住这个阵地。究竟敌人的火力点在哪里?只有弄清了才能打。大家都着急起来。
正在这时,四班长李永伍从战壕的猫耳洞里抓到一个俘虏。山达心想,这个家伙对他们自己的火力点配备情况一定很清楚,从他的口供里有可能搞清敌人暗火力点的配置和火力配备情况。他决定在战壕里立即审讯。战前学的几句简单越语,什么“我们宽待俘虏”,“缴枪不杀”,已经不够用了。山达灵机一动,就用手比划打重机枪的样子给这个俘虏看,嘴里不住地说:“哒哒哒,哒哒哒”。
俘虏点点头,表示明白了。用手一一指给山达看。山达又用手比划打六○炮的样子,嘴里不住地说:“咚!咚!”
俘虏又点点头,指着几处山头草丛给大家看。
敌人暗火力点的情况搞清楚了。山达用步谈机迅速报告了上级。一阵猛烈炮火,敌人的暗火力点一个个被摧毁了。
经过了四十多分钟的激烈战斗,我尖刀连迅速攻占了三八七高地,毙敌五十多人,重伤数十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弹药。
敌人失去了这个支撑点,整个岳山防御体系各阵地,在我强大炮火袭击下迅速瓦解。前进大门打开了,我军大部队长驱直入,直扑柑糖方向。
记者在红河岸边山林中的一处阵地上见到这位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时,他已经被提升为二连连长了。他个子不高,长得挺结实,圆圆的脸上闪烁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浑身上下有哈尼族青年摔跤能手那一股子虎劲。他率领尖刀部队先后夺取了无名高地和三八七高地,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仅在三八七高地上,他和他的战友们就打死了五十多个敌人,俘敌二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而他自己,战斗结果只被敌人的子弹在裤腿上打穿了一个洞。
这个来自云南省勐海县的青年人,一九七三年参军时才十九岁。他离开家乡的那天,村寨里就象过喜日子那样,乡亲们都来热情地欢送他。亲人们抚着他的臂膀,拍着他的背,一遍一遍地叮嘱他:不要忘记社会主义祖国给哈尼族人民带来的幸福,要为哈尼族人民争光,为祖国争光!
山达没有辜负澜沧江边乡亲们的期望。在战斗中,他象雄鹰一样张开了翅膀。为了表彰他的贡献,部队领导机关给他记了一等功。
新华社记者 张广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