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阿三的故事 英韬
不可一世
不过如此
不同凡响


第6版()
专栏:

红河两岸
李瑛
通往前沿的路
这是路吗,雾气搅着凝云,凝云卷着尘
土,
这是路吗,决心和信心,沸腾了宁静的山
谷;
看山边路标,看手中战图——
这是路,这是我们通往前沿的路!
数不尽的汽车,战车,炮车,
每个发烫的轮子都呼唤速度;
呵,伪装网下是什么——
粮秣,弹药,当然还有人民的叮嘱!
多情的桃花,起舞的桉树,
等回来再感谢你们的慰问和祝福;
送行的父老,铺路的姐妹,
我知道该怎样回答你们的一把沙、一捧
土!
严正的历史呵,记住,请记住:
一九七九年,二月。在中国,在南方,
横断山脉中的这条通往边境的路,
向世界昭告:中国人民不可侮!
——于屏边
渡红河
峡谷的丛林间,凝云缠绕,
丛林的峡谷里,红河滔滔。
亲爱的祖国拍着战士的肩头:
渡过去,惩罚那凶残狡猾的强盗!
寂静里,只听见翠竹爆长,
寂静里,只声声虫鸣蛙叫。
夜凉如水,浪尖上星光闪闪,
却有团团怒火,在胸腔冲撞,眼里燃烧。
树不知道,草不知道,
冲锋舟划过去了,橡皮舟划过去了。
划过去了,我的生死与共的战友,
我忠诚的子弹,炸药,火炮,刺刀。
红河呵,今夜自然不是你波涛漫溢,
是敌人激怒的真理,冲决了河槽!
生我养我的祖国,再见,
我只等这一天,用血肉为你报效!
待他日归来的时候,重渡红河,
将带给你无数鲜花,无数捷报!
——于前指
歌一名喷火手
我们不能无限制的忍耐和沉默,
我们不能忍受屈辱,不能怯弱!
象任何一名普通的战士,
他背着喷火枪,潜伏在嶙峋的山坡;
只有那亚热带的丛林和苦难的大地,
知道他心头的血,有多高温度的热。
一座座敌堡,窜出条条火蛇,
一双双战友的眼,焦灼又饥渴。
祖国哟,此刻,你看见吗——
他凝神蹙眉,咬紧牙关在想些什么?
猛然,忽见他霍地跃起,
如风暴,卷起山坡上一团烈火!
呵,真理和正义如此锋利而炽热,
它能燃烧、摧毁,它能熔化、切割!
他喷出八万万郁积的惊雷怒电,
转眼,将堆堆铁石都化成一滩灰末!
故事就是这样单纯,却这样惊心动魄,
师党委,我看,授予他太阳般大的勋章,
都不为过!
一九七九年三月七日于坝洒


第6版()
专栏:

洒同志,快躺下吧……
云南边防部队某部 郑建
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我某部班长李兴春同志,冲锋陷阵,无所畏惧,壮烈牺牲后,还靠在树桩上,保持着对敌射击姿式。
同志,快躺下吧,快躺下,
你应该好生安息。
为了祖国,
你已经流尽最后一滴血。
可是,在我们的心上,
你永远象那挺拔青松,傲然屹立。
同志,快松松手吧,快松松手,
你的钢枪由我们来接。
你的枪下,
敌人丧魂落魄,抛尸遍野。
可是,你永远和我们肩并着肩,
通过千万支枪口,向敌人射击。
同志,快闭上眼吧,快闭上眼,
你已经看到了伟大的胜利。
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了笑料,
敌人的“钢铁防线”化为粉齑。
待到明天,我们还会向你报告:
怎样打折疯狗的脊梁,扫敌如卷席。


第6版()
专栏:

慰问歌 陈克正 词 陆祖龙 曲稍快(热情地)


第6版()
专栏:

“重灾户”小议
杨友
在报纸或内部工作材料上,常发现“重灾户”一词:某某地区在“四害”横行时是个“重灾户”,某某厂是个“重灾户”,某某车间也是个“重灾户”。到一些基层了解情况时,也发现有的领导一谈起情况来言必称“咱是重灾户”,大有越是重灾户越光荣之感。
是的,林彪、“四人帮”作恶多年,既搞乱了上层建筑,又破坏了经济基础,就全国讲是个大灾户。每个单位都可以看到林彪、“四人帮”破坏造成的灾难。对此决不能低估。但又要看到,经受革命锻炼和考验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同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样,从个体上讲,受灾不可能完全一样,各单位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灾情轻重应该如实反映,不能“饿鸭子叫,饱鸭子也叫”。
那些并非“重灾户”却说自己是“重灾户”的,可能有两种意思:一则,我这个地区,我这个单位受灾“重”,工作难做,问题难解决,步子迈不快,都是林彪、“四人帮”的罪过,与自己的工作无关,甚至还可以倚着“重灾户”的牌子要点“救济”。二则,把受灾说得“重”些,工作上去了岂不该功加一等。因此,开口闭口“重灾户”,怕的是别人不知道。
当然,受灾是客观存在的,“重灾户”确实有的。这样的“重灾户”,需要把灾情讲够,讲透,目的也是为了判明情况,下定决心,着力解决问题。
不论是哪一种灾户,当前来说,更重要的都是加倍努力把工作搞上去,尽快把林彪、“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只是叫苦叫难,怨天怨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我们要取信于党,取信于民,振作革命精神,大干实干社会主义现代化,丢掉无所作为的思想,克服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把工作搞上去。粉碎“四人帮”已两年多了,还口不离“重灾户”,难道还有什么光荣吗?


第6版()
专栏:

向前看
杨群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扬州初逢席上赠白乐天诗中的两句,很能写出诗人老而弥坚,壮怀未已,饱经忧患而坚持向前看的精神。刘禹锡的诗,抒发这种老当益壮的向前看精神的很多。仅在他赠白居易的诗中就有:“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等等。一派乐观豁达,满怀进取的豪情,至今读来还很能感染人,激励人。
今天,粉碎“四人帮”两年多了,我们已在祖国大地上扭转了乾坤,中国革命的航船正鼓起风帆,发动马达,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航道上开始新的长征。在这历史转折关头,我们特别需要万众一心,聚精会神,发扬向前看的精神而勇往直前。对于遭受过林彪、“四人帮”迫害的革命干部来说,要向前看,就要心胸开阔,放眼未来,识大体,顾大局,以安定团结为重,一心一意为实现四化进行艰苦的长征,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因个人的荣辱耿耿于怀。
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把敌我、是非、功过全弄颠倒了。红的被说成黑的,革命被说成反革命,社会主义被当作修正主义来批判,封建法西斯的反革命复辟被罩上“革命”的漂亮外衣。今天,有些尚未弄清的路线是非,尚未平反昭雪的错案、冤案,在新的长征途中自然会起着阻碍前进的作用。我们要向前看,一心一德搞四化,自然也不能不去进一步澄清路线是非,平雪旧案。但这为的是医治好创伤,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分清是非,辨明功过,使人人心平气顺,方向明确,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四化殚精竭虑。因此,这样的向后看实际上是为了向前看。但是,如果有人只向后看,纠缠于历史的旧账而不能自拔,越看越牢骚满腹,耿耿于怀;越看背的包袱越重,脖子越转不过来,以致漠然于现在,模糊了将来,这样的向后看,虽不能说他们象封建士大夫那种“马后桃花马前雪,叫人怎得不回头”的没落情绪,但起码是缺少无产阶级应有的广阔胸怀和豪迈的战斗气魄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斯大林曾恳切地指出:“为了在政治上不犯错误,便要向前看,而不要向后看。”
是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彻底地向前看的。因为我们懂得唯物辩证法,懂得历史唯物主义,相信未来必胜过现在,相信人民永远是历史的主人。陶铸同志在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下,赍志以殁,写下了“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绝命诗,这是无产阶级的正气歌,是在特殊严峻的考验面前,胸怀坦荡,无私无畏,对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的写照。说明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他蒙垢含冤,饮恨而终之际,仍然充满这种顾大局,向前看的精神。无数革命的先烈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战斗中倒下去了,使我们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因而更加深切地懂得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永远不让那种历史悲剧重演。让我们学习他们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向前看精神,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指挥下,在新长征道路上踏着他们的脚迹奋然前行吧。


第6版()
专栏:装帧琐谈

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钱君匋
算来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一九二八年六月初,同学陶元庆从江湾立达学园来上海开明书店找我,约我同去探望鲁迅,我就跟着他踏着浴在朝阳里的石子马路步行到景云里。记得是许广平来开的门,鲁迅一听见是元庆和我,就急忙让到楼上坐。元庆首先为我介绍并说如果以后在印刷上有什么事,可以找我。这时元庆为鲁迅的著作已设计了不少书面,在谈话中话题逐渐转到了书面上来,元庆说是不是可以运用一些中国占代的铜器和石刻上的纹样到装帧设计中去。鲁迅对这个意见,非常赞同,很感兴趣,认为可以试探一下。因此,他就想到所搜集的许多汉唐画像石的拓本而说:“我所搜集的汉唐画像石的拓本,其中颇有一些好的东西,可以作为这方面的部分借鉴,现在时间还早,不妨拿出来大家看看。”说着,便端出一大叠拓本来。由于幅面很大,必须铺在地上才可以看到全貌,楼上地方较窄,铺不了多少,便改到楼下客堂里。他把这些拓本铺了一地,随铺随作解释,娓娓动听。铺了一层,上面又铺一层,我们一时目不暇接,只好浮浅地浏览过去。时间很快,一眨眼已经将近十二点钟,便匆匆结束,兴辞而出。后来元庆为鲁迅设计《工人绥惠略夫》和《朝花夕拾》等书面,都得到了铜器和石刻纹样的启示,开了一个新的面貌。我在设计《东方杂志》和《古代的人》这些书面时,也试探着从这方面发展,这几本书的装帧,看来颇有些民族气派的特色,当时有许多人认为是一条道路。我觉得书面装帧要有东方的、中国的气派,把古为今用这句话体现出来,取法我国古代的铜器和石刻上的纹样,是大有可为的。不但如此,凡我国古代优秀的绘画、书法、工艺品、服饰等各方面遗留下来的东西,无论是造型、结构、色彩、线条等等,都可以在设计书面时根据实际需要,融会化合到创作中去,成为现代的有民族特色的装帧作品。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全面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在书籍装帧上似乎也应该设法抓上去,不要流于象现在常见的某些书籍装帧设计,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没有一点特色。


第6版()
专栏:闻者足戒

良心
郑怀义
“咚!咚!”门轻轻地响了两声。
由于收音机的音响太大,没一个人听见。
“咚!咚!咚!”门又重重地响了三下。
“谁?”这下老梁听到了,大声问道。
“是我!”一个颤抖微弱的声音在门外答道。
“你是谁?”老梁关上收音机,又追问一句。
“我是你娘!”门外的声音抖得更厉害了。
听到“娘”字,老梁顿时象触了电一样脸色一寒,他飞快地向爱人使了一个眼色,待爱人把桌上的饺子统统收进碗橱后,这才慢慢吞吞地走去开门。
猛地,一阵寒风掠来,随之卷进一个混身上下落满雪花的六七十岁的老奶奶。
“这么晚了,你来干什么?”老梁象一堵墙横在老娘面前,声色俱厉地问。
“二月份在你二哥家过完了,三月份轮到你家了。”老奶奶瑟缩着回答,头也没敢抬。
“这个没良心的二哥!这么大雪天,他倒忍心把你往这撵,不行!二月份才二十八天,还少过两天呢,你先回去,明天我找他算帐!”说完,老梁用双手把老奶奶往外猛一推,砰的一声关上了门,一家人继续吃饺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