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

总参总政总后联合通知
要求部队积极参加植树节活动
新华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最近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军指战员热烈响应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参加植树节活动。
通知说,在三月十二日我国植树节前后,全军机关、部队除执行战备执勤任务者外,都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统一组织的植树造林活动,还要搞好营区植树绿化工作。
通知要求各单位要组织部队认真学习森林法,检查遵守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对好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力表扬奖励,对违犯森林法的行为要及时严肃处理。


第1版()
专栏: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

北京市动员群众春季植树造林
要求各单位把驻地绿化好,保护林木绿地,郊区要大规模植树造林
本报讯 据《北京日报》报道:最近,北京市革委会分别召开了城区和郊区植树造林动员大会,部署了今年的植树绿化工作。要求全市人民动员起来,从第一个全国植树节——三月十二日起,开展大规模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
会议要求城区植树五百万株,贯彻野生草与发展人工草坪同时并举的方针,铺草皮三十万平方米。要求在京的中央国家机关、驻京部队和市政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等单位把自己的驻地绿化好,尽力种草种花,美化首都。郊区要植树造林二十五万亩,“四旁”植树一千万株,社队育苗五万亩。今春要动员山区群众进行宜林荒山整地十万亩,既要做到保持水土,又要有利于树木成活。要搞好技术练兵,按照规格标准,因地制宜地种植树木,进行科学种树。
会议要求大张旗鼓地宣传人大常委会原则通过的森林法,认真执行森林法,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坚决刹住毁坏树木的歪风,清理收回被非法占用的绿地,打击破坏林木的坏人坏事。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林业政策,实行谁种谁管谁有的政策,保障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树木所有权不受侵犯。并要落实管理的责任制和建立护林公约,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成活率,加快造林速度。
会议提出,从三月十二日到四月中旬,全市掀起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要求各级革委会把春季植树造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保质保量地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第1版()
专栏: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

把部队防区建成“钢铁长城”和“绿色长城”
兰州部队在韩先楚和肖华同志带领下掀起植树造林热潮
据新华社兰州三月十日电 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指战员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连日来,从长城西端的嘉峪关到陕北高原的延河两岸,从腾格里沙漠边缘到江河源头的青海高原,一队队人民子弟兵活跃在植树造林的第一线。
兰州部队党委和领导机关对绿化祖国西北高原非常重视。司令员韩先楚和第一政委肖华走到那里,就把植树造林的好处讲到那里,把植树造林的先进典型宣扬到那里,要求部队既要把防区建成“钢铁长城”,又要在防区建设“绿色长城”。他们还带领机关干部、战士平整水平梯田一百多亩,在驻地和附近山头植了五万多棵杨柳松柏和果木树。最近,他们又帮助直属机关和部队订出新的绿化规划,健全保护树木、花草的制度,推动部队掀起植树造林的新热潮。
兰州部队还抽出大批人力、物力、机械、支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区植树造林。


第1版()
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设家宴招待我领导人
邓小平李先念副总理、邓颖超副委员长出席
西哈努克亲王和邓副总理在讲话中谴责越南侵占柬埔寨
新华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 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今天晚上举行家宴,招待我国领导人。
应邀出席的有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李先念副总理和夫人林佳楣,邓颖超副委员长。宾努亲王和夫人出席宴会作陪。宴会充满亲切、欢乐的气氛。
西哈努克亲王在宴会上讲了话,他感谢中国自一九七五年四月十七日到现在不断在各方面积极地给予柬埔寨人民以巨大的、多种形式的帮助和无可比拟的支持。
他说:“我们谴责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肆意侵略、入侵我国,并使其殖民化。
“我们要求越南尽快尊重柬埔寨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要求恢复柬埔寨人民过去所享有的全部尊严,并使柬埔寨人民重新获得表示意见和享受自由的权利(其中包括个人自由)。
“我们坚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越南人在中越边界不断进行的蛮横、好战的挑衅所采取的公正决定。”邓小平副总理在讲话中说,不久以前西哈努克亲王亲自率领柬埔寨代表团赴联合国,为了柬埔寨的独立和尊严,反对越、苏霸权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力地揭露了越、苏侵略的丑恶面目,取得了极为重要的胜利。我们始终对西哈努克亲王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立场和坚持正义斗争的精神表示十分钦佩。邓副总理感谢西哈努克亲王和宾努亲王对中国的自卫还击表示完全支持。他说:“现在,十几万越南侵略军仍然占领着柬埔寨,并妄图在东南亚称霸。柬埔寨人民抗越卫国斗争方兴未艾。我们相信,西哈努克亲王和宾努亲王、民主柬埔寨政府和柬埔寨全体人民抵抗越南侵略者、反对越苏霸权主义的正义斗争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定会把越南侵略者全部赶出柬埔寨。”
应邀出席宴会的还有外交部长黄华、副部长韩念龙等。(附图片)
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设家宴招待我国领导人。图为宾主在一起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唐理奎摄


第1版()
专栏:

越军袭扰我后撤边防部队遭我有力还击
新华社广西、云南边防前线三月十一日电 九日和十日,越军继续炮击和袭扰我陆续后撤的边防部队,我边防部队当即给予有力的还击。
三月九日上午,我广西边防部队某部撤离禄平地区时,越军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向我反扑。三月十日凌晨,越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向我往广西班烂方向后撤部队的几个临时前沿阵地发起多次反扑。三月九日晚上十一时至十日下午六时,越军以排、连规模的兵力对我撤向广西爱店方向的边防部队发起多次反扑。我边防部队英勇还击,予反扑的敌军以重创。
九日下午,越军还向我北撤的云南边防部队某部开炮袭击。我军炮兵当即摧毁了敌军的炮兵阵地。
九日以来,越军还几次炮击我广西峒中、友谊关、隘口、卡防等地区,我边防部队立即给敌人以有力的还击。


第1版()
专栏:

发展林业 造福人民
山东省胶县城南公社北三里河大队的团员、青年,抓住植树季节,开展造林活动。
王文卿摄(新华社稿)


第1版()
专栏:

好儿女志在四方
——访上海几位在边疆工作的知识青年及其家长
在上海采访期间,时值春节刚过,一些在内地和边疆工作的知识青年回家探亲,正要返回工作岗位。利用这个机会,访问了几位知识青年和他们的家长。
(一)
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同志介绍了家住虹口区吴淞街道的朱春龙同志的情况。小朱一九六九年到黑龙江省爱辉县插队,后来调到黑河地区航运局码头装卸队当搬运工人。十年来的边疆生活,使小朱爱上了那个地方。去年,他和爱辉县一个农村姑娘陶桂兰结了婚。今年春节,小朱、小陶一起回上海探亲来了。
小朱、小陶是一对憨厚、纯朴的青年。一见面,朱春龙跟我们就象老相识似的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们装卸队是个集体所有制单位,因为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大家干起活来干劲可大啦。”小朱还说,他们那个装卸队,基本上还是靠人力。今后装卸工作也要现代化,很需要知识青年多出力。我们要学科学,学技术,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
小朱说到这儿,一个坐在门旁的青年插进嘴来。他是小朱的同学,叫张兆忠。小张和小朱一起到黑龙江插队,又一起被调去当搬运工人,正如他们说的,是一对“老战友”了。小张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责任重大。我们二十几岁,正是为祖国出力的时候,应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党安排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说到这里,朱春龙的父亲下班回来了。小朱的父亲叫朱宝林,在全国财贸系统的先进单位——三角地菜市场工作。朱师傅说:“春龙在黑龙江分配了工作,有了工资收入,生活有保障,这就很好了。他在边疆安家落户,我是支持的。有了工作,在哪儿不都一样?现在全国都在搞四化,边疆也要搞四化,那儿也需要他们。”
(二)
在曹杨新村,我们访问了上海棉纺二十二厂退休工人陈文俊同志。陈师傅今年六十四岁了,是曹杨一村退休工人委员会副主任。他积极支持子女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工厂、街道的同志们都很敬佩他。
陈师傅指着写字台上压在玻璃板下的一张张照片说:“这是我的大儿子和他的孩子,他早就被招女婿离开了我们。这是女儿一家。她叫陈福娟,一九六四年初中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志愿到新疆去。当时我想,有党的培养、关怀,到哪儿都一样,我支持她去边疆。现在,她在新疆阿克苏农垦三团当小学教师,在那儿成了家。她的爱人原在上海一家工厂做工,参军转业后,也是响应党的号召到新疆去的。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这是二儿子陈震华,一九六八年分配到安徽省休宁县的一家工厂工作,已经在那儿结了婚,成了家。这是三儿陈震刚,一九六八年到江西农村插队,后来被调到乐安县某矿工作。我和老伴也经常鼓励他听党的话,安心在那儿工作。他今年春节回家探亲,到处跑书店买书,说是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好好钻研技术。他是二月六日回去的。我和老伴劝他再住几天,他说,现在大家都在加紧工作,我怎么能耽误时间?这是我的小儿子陈震德,是七二届的初中毕业生,当时想把他留在我们身边。后来,根据国家需要,也分配到安徽省一家工厂去了。现在,他在那儿也很安心。”
陈文俊同志把他的子女一个个介绍完了,他的爱人赵巧英出去买菜回家来了。赵巧英同志原是曹杨一村托儿所的保育员,两年前也退休了。陈师傅接着说:“她的身体不好,我们当然希望有个儿女在身边。按照党的政策,是可以调一个回来的。但是,个人的需要是小道理,国家的需要才是大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赵巧英也参加了我们的谈话。老两口说,说实话,谁个父母不希望子女都在身边?可是,咱们国家那么大,到处都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海人口又那么多,应该出去一些年青人支援内地、边疆搞建设。如果所有的父母都把儿女留在身边,那能行吗?我们身边没留子女,是有些困难,但是,有党组织的照顾,这些困难也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三)
黄浦区广东路街道知识青年王良妹同志,自从一九六九年分配到黑龙江北安国营农场管理局二龙山农场后,安心边疆、立志建设边疆,在农场入了党,当了干部。今年春节,她和她所在农场的一个青年回上海结婚了。
在王良妹同志家的正墙上贴着一张奖状,上面写着:“王良妹一九七六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妹妹说,王良妹每年都要寄回一张奖状。王良妹说,黑龙江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说真的,我真爱上了那个地方。在劳动中,我和小牟建立了感情。小牟的家就在农场,父母都是农场工人。当我们准备结婚时,有人也提醒我,和外地人结了婚,以后就不能回上海了。我想,青年人应该志在四方,在那里都可以搞四个现代化,为什么非回上海不可呢!我作了在农场干一辈子的打算,才和小牟结了婚。我们在黑龙江也亲身感受到,边疆非常需要知识青年。
王良妹的父亲叫王彭林,是江南造船厂的八级钳工,今年七十三岁,早已退休。老师傅不太爱说话。问起他是否支持女儿在黑龙江落户,他笑了笑说:“女儿大了,哪能总是把她拴在自己的窝窝里?”访问结束了,但这些在边疆工作的青年及其父母的精神面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报记者 李成华 李向阳


第1版()
专栏:短评

把青春贡献给边疆建设
《好儿女志在四方》介绍的几位知识青年,决心立志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在边疆干一辈子。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
五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沿海和内地的大、中城市就有一批年青的建设者,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奔赴祖国的大西北,参加开发大西北的战斗。他们在西北安家落户,现已成为领导骨干或技术骨干。到了六十年代的头几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知识青年,又有一批到新疆,参加祖国西北边疆的建设。一九六五年七月初,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出国访问回到新疆时,特地到石河子垦区看望他们的代表,鼓励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多的知识青年到了东北、西北、西南边疆。他们把壮丽的青春贡献给建设边疆的事业,对边疆建设做出了贡献。
我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有辽阔的边疆。广大的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比起华北、华东、中南地区,至今还是地广人稀,经济较落后。但是那里自然资源丰富,矿藏很多,需要人们去开发。实践证明,边疆地区的建设,在人力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方面都需要内地支援,青年人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目前,举国上下同心协力搞四化,广大青年都想在新的长征路上大显身手。在边疆工作的青年同志,担负着更加光荣更加艰巨的任务,既要努力钻研科学技术,做好本职工作,又要保卫边疆,同敢于来侵扰的大小霸权主义者作斗争。离开边疆建设,也就谈不到整个国家的四个现代化,而只顾建设,不保卫边疆人民的安全,边疆以至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也是难于顺利进行的。
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但是,作父母的不能都把子女留在身边。支持子女的志愿,鼓励子女的抱负,不拖子女的后腿,这才是真正爱子女。我们应该向退休工人、共产党员陈文俊同志学习,积极支持子女在边疆和农村搞四个现代化。战争时期,多少父母送子女上战场,是对革命的贡献;建设时期,父母支持子女在边疆,也是对革命的贡献。
边疆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是有许多实际困难的。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来说,困难算得了什么,困难越多越会使自己受到磨练,迅速成长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几十年前,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中国人民求解放,不但备尝各种艰难困苦,而且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贡献了自己壮丽的青春,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新中国成长的青年,一定能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和作风,一定能够战胜种种困难,把祖国的边疆,把我们整个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