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邓小平副总理参观休斯工具公司
新华社休斯敦二月三日电 邓小平副总理一行今天上午参观了休斯敦近郊的休斯工具公司,受到了公司负责人和工人们的友好接待。
休斯工具公司以生产钻头为主并兼营其它石油、天然气勘探设备,它的产品的质量和销售范围在世界同类企业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董事长霍利戴在向中国客人作简单介绍时指出,这家公司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同中国有贸易往来。他说,在今天欢迎邓副总理的负责人中就有好几个人访问过中国。他表示希望,今后他的公司将会对中国发展石油事业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
在公司领导人的陪同下,邓副总理一行参观了公司下属工厂的实验室和几个主要车间。
邓副总理一行将于今天下午乘飞机去西雅图,继续他在美国的访问。
方毅副总理等今天下午到洛杉矶访问后将去西雅图同邓副总理一行会合。
(附图片)
邓小平副总理及其一行,二月三日上午(当地时间)在休斯敦参观休斯工具公司的钻头。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 摄(传真照片)


第5版()
专栏:

方毅副总理出席洛杉矶市长招待会
赴洛杉矶途中参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
新华社洛杉矶二月三日电 方毅副总理和夫人殷森今天晚上出席了洛杉矶市市长托马斯·布雷德利和夫人为他们举行的招待会。
出席招待会作陪的有参议员艾伦·克兰夫顿、洛杉矶市副市长雷·里米和市政府的其他官员。
方毅副总理在祝酒时指出,加利福尼亚州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建设经验值得中国人民学习。他说,加州人民和洛杉矶人民同中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近年来,加州各界人士同中国各有关方面的联系和往来又有了新的发展,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正在加州学习。
方毅副总理受邓小平副总理的委托,向加州人民和洛杉矶人民表示问候,并向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贡献的加利福尼亚朋友表示感谢。他说:“我们深信,在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我们同加州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将会与日俱增。”
布雷德利市长在祝酒时说,这是他三十年来第一次有机会欢迎一位中国政府的高级领导人访问洛杉矶,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不久,方毅副总理就来洛杉矶访问,这使他感到极大的荣幸。他说,洛杉矶在加强被太平洋分割开来的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联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洛杉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城市在文化、商业、旅游和其他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
布雷德利市长向方毅赠送了洛杉矶市的钥匙,方毅副总理向他回赠了中国的长城挂毯。
方毅副总理及其一行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的陪同下从帕姆代尔乘飞机于今天下午到达洛杉矶的,他们在机场受到布雷德利市长和市政府其他官员的迎接。
今天下午,方毅副总理会见了中国血统的美国学者和华侨代表,并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新华社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二月三日电中国副总理方毅和夫人殷森,二月三日在赴洛杉矶途中,在帕姆代尔的洛克希德飞机公司逗留并进行了参观。
方毅副总理和夫人等一行,受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小埃德蒙·布朗和夫人、洛克希德飞机公司董事长罗伊·安德森和夫人以及该公司总经理威利斯·霍金斯等人的欢迎。在简短欢迎仪式上,安德森董事长在讲话中回忆了去年他在北京同方毅副总理的会见,并且表示希望和中国同行在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布朗州长说,中国政府领导人来到美国西部的州进行访问和会见各界人士,使他感到很荣幸。方毅副总理对主人的友好接待表示感谢,并祝他们在发展飞机制造业方面获得成功。
中国客人在主人陪同下参观了“三星L—1011式”飞机的组装线。他们登上看台俯瞰了“三星L—1011式”飞机组装车间的全貌。接着他们又登上一架正在进行最后组装的“三星L—1011式”飞机。客人们还参观了一架“三星L—1011式”飞机的样机,以便了解这种新式飞机的一些先进技术。
方毅副总理等中国客人还观看了有关设在赖卡约亚的洛克希德实验室的幻灯片。这个实验室目前着重就节约燃料、减轻机身重量等项目进行研究。


第5版()
专栏:

民主柬埔寨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总结游击战经验,制定开展游击战争打败越寇任务
新华社北京二月四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四日广播,二月一日和二日,在柬埔寨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讨论了发动和推进打击越南侵略者的游击战争的问题。
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各大区负责游击战争的干部一百八十三名以及各方面的干部代表二百三十名。
历时两天的会议是在柬共中央高级军事委员会代表团的主持下进行的。大会讨论了越寇侵入柬埔寨以来的形势,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强点和弱点;总结了一个月来游击战争的经验;制定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游击战争以最终打败越南侵略者的任务。
大会洋溢着柬埔寨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气氛,体现了对民主柬埔寨的命运、柬埔寨人民和柬埔寨种族高度负责的精神,表达了坚决抗击和战胜越南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大会通过的关于柬埔寨革命游击队的基本任务的决议指出,游击队的基本任务是:保卫工农政权,打倒越寇扶植的傀儡政权;保卫和组织人民,发展生产,做到经济上自给自足;开展打击越南侵略者的游击活动,不断地削弱和消灭它的力量,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新华社北京二月四日电 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柬埔寨革命军最近又在蒙多基里等战场上消灭越南侵略军的有生力量。
一月二十九日,柬埔寨革命军在蒙多基里的戈涅打死越寇三十人。三十日,革命军又袭击了驻扎在蒙多基里机场的越寇,打死一批敌人。
二月一日,革命军在戈公战场上袭击了前往戈基的越南侵略军,击中敌人的一辆坦克,消灭了坦克里的敌人。
二月二日,革命军袭击了从磅清扬到罗密去活动的越寇,消灭敌人一个连。
一月三十一日,革命军在暹粒战场上袭击了在三隆活动的越寇,消灭敌人一个连。
广播说,革命军最近还在七号公路、四号公路、菩萨和马德望市歼灭越寇一批有生力量。


第5版()
专栏:

反霸原则激起的新巨浪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邓副总理对美国新闻记者发表的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的谈话,和中美联合新闻公报重申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谋求霸权或支配别国的原则,在国际舆论界激起了新的巨浪。
据美国国际交流署华盛顿二月二日电,美中联合新闻公报提到的反霸权一词,“冒犯”了莫斯科,塔斯社还发了一条消息,要求美国
“澄清”,并攻击邓副总理反对霸权主义的谈话是“煽动性的”,是对缓和政策的“诬蔑”。
据报道,美国向苏联“作了充分的解释”,但当有人问,把“霸权—支配”合在一起使用是否远不止是指的苏联,而是还适用于其军队侵入柬埔寨的越南时,白宫官员答道:“我要说,这只鞋子谁穿着合适,指的就是谁。”
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二日的报道说,卡特总统已消除了一种认为他对邓副总理的谈话感到不安的说法,因为“如果卡特真的认为这样,联合公报就不大可能包含针对苏联在全世界扩大势力的企图的用语了。”报道还说,邓副总理的谈话,“归根到底,这是许多美国人都广
泛共有的一种看法。”
《纽约时报》一日刊载赫德里克·史密斯的专稿说,邓副总理的谈话,虽然使政府一些人士感到为难,但是,美国“一位制定政策的高级人士”说,“有另一个世界强国采取比华盛顿强硬的路线来反对苏联、越南和古巴卷入非洲和亚洲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冲突中去,这最终还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莫斯科对邓副总理的谈话的攻击,显得如此气势汹汹,实则再次暴露了它内心的怯弱。人们不难看到,中国人民对此是十分蔑视的。《纽约时报》一日发表的评论也说,“无疑,苏联抱有取得更大力量的野心,但是这位中国领导人的论点中轻视了那种力量的局限性。”评论说,“中国自己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些局限性。”在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即使在中国人拥有核武器以前,他们就挣脱了苏联的枷锁,确立了他们自己的命运。至于东欧,值得回忆一下,……一九五六年的匈牙利事件和波兰事件以及一九六八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表明,苏联人能够并且也会用入侵的威胁——而且实际上进行了入侵——来确立统治地位。然而,尽管莫斯科把一些欧洲国家纳入军事和经济联盟,它现在也不可能对这些欧洲国家取得全面的控制。”
评论最后说,“指出苏联推行‘霸权’有这些局限性,并不是否认苏联力量的现实存在。但是这种力量的局限性还提醒大家,火箭和核武器也有它们的局限性,不可能长久地征服所有的国家。东欧——以及中国——近期的历史告诉我们,力量即使在增长的时候,它也在削弱。北极熊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事实证明,邓副总理的谈话和中美联合新闻公报重申的反霸原则,是深得人心的,因而博得国际舆论界的高度评价,这绝不是偶然的。
日本共同社记者一日发表的述评说,“卡特出于对苏联的顾虑,没有使用赞同邓的全部讲话的措词,但是美中两国却在合作对付苏联扩充军事力量这种战略上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记者认为“中美之间产生的共同认识,将对今后的世界形势产生巨大影响”。
东盟舆论的反应,理所当然地更为强烈。马来西亚《星槟日报》一日社论说,“可以预见,邓小平与卡特的会晤,对世界局面的改观也起着深远的效果,这不单关系到中美进行更大的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同时对国际局势评估有了更多的相同点。正如上海公报和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所启示:双方都不称霸,更反对任何霸权主义。”
社论说,“既然彼此反对战争和侵略,支持和平与安定。邓小平之行也就成为‘和平旅行’了。这是中美为和平而迈向长征道途上的另一个里程碑。”


第5版()
专栏:

波音飞机的摇篮——西雅图
波音飞机是人们熟悉的飞机。但是,你是否知道,波音飞机的产地就是西雅图。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一个城市,面积二百三十多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五十多万,连郊区在内达一百四十多万。整个城市建筑在七座小山上,东靠华盛顿湖,西临普吉特海峡,倚山临水,景色秀丽。
西雅图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早先,那里只有一些印第安人部落,从事打猎和渔业。一八五一年,一队伊利诺斯探险者到达那里。他们发现这里木材和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就决定在此居住下来,并建起了一个小镇,取名为西雅图,这是为了纪念一个曾经给予他们帮助的、名叫西雅斯的印第安酋长。
随着煤矿的开发、交通运输的发展、贸易往来的增加,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雅图的工业发展很快。
著名的波音飞机公司的主要工厂设在西雅图市郊。该公司建于一九一六年。开始时,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制造木制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之一。战后,该公司不断扩大,除生产军用飞机之外,还生产火箭、宇宙航行器和民用客机,雇用的工人占全市工人总数的五分之一。
西雅图也是美国西北部一个重要的铁路、公路、航空枢纽站。普吉特海峡的埃利奥特湾是一个天然良港。它和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有航运往来,并有通向远东与阿拉斯加州的“门户”之称,年吞吐量为一千四百万吨以上。
西雅图的教育事业也很发达。现在,仅公立学校的在校生就将近十万人。著名的华盛顿大学建于一八六一年,现有学生三万三千余名,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一个大学。
西雅图的著名建筑有“西雅图中心”,一九六二年在这里举办了一个“二十一世纪展览会”。这个展览会建有许多建筑物,其中以“宇宙针”瞭望塔最为壮观。它高达一百八十五米,人们登塔远眺,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其祥)
(附图片)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宇宙针”瞭望塔。
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我驻冰岛大使宴请埃尔亚恩总统
新华社北京二月三日电 雷克雅未克消息:中国驻冰岛大使陈枫和夫人二月一日晚在大使馆设宴招待冰岛总统克里斯蒂安·埃尔亚恩及其夫人和女儿。
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陈枫大使和埃尔亚恩总统举杯祝贺中、冰两国政府间友好合作和中、冰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5版()
专栏:

钱三强副院长宴请威斯康星大学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二月三日电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今晚会见并宴请了以欧文·谢恩校长率领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代表团。
代表团是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于二月二日抵达北京的。


第5版()
专栏:

布赖纳离京
新华社北京电 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员协会执行主任、国际男子职业网球理事会主席布赖纳,一月二十四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上海访问,然后离开我国。
国家体委第一副主任徐寅生二十一日中午会见并宴请了布赖纳。


第5版()
专栏:

从拓荒者开始的道路
两百多年前当美国刚刚诞生时,北美大陆这片土地上几乎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经过仅仅两个世纪,美国现在不仅有高度发达的工业,也有现代化的农业。美国现在只有百分之三点六的劳动力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农产品出口国。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平均年产值为二万三千八百美元。一九七八年,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可以养活五十九个人。
有人说,美国农业发展快是由于自然条件好,得天独厚。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访问过美国的人都知道:美国高效率的农业生产力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二百多年来美国人民苦干实干,发展科学,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发展农业的结果。
艰苦创业的拓荒者
美国的现代化农业,可以说是从艰苦的拓荒运动开始的。从十八世纪开始,大批移民从欧洲大陆远渡重洋,来到几乎是荒无人烟的美国。最初他们是在东海岸的原始森林里进行拓荒。许多树木都是庞然大物,一个人要整整砍两天,才能伐倒一棵大树。拓荒农民要自己建造房屋、谷仓,常常还要自己动手制造农具。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每年只能开辟约一公顷(十五亩)土地。凭着经年累月的劳动,他们在丛林中创建一个初具规模的农场,然后把农场卖掉,买进更好的牛群和装备,又踏上征途,向西进发。就这样,到十九世纪初,拓荒者终于走出了覆盖整个东海岸宽达一千六百多公里的原始大森林,再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沿着印第安人打猎的羊肠小道进入西部山区。拓荒者常常要把乘坐的四轮篷车拆开,把车辆和马匹用索缆吊到山壁下,再继续前进。今天,穿过西海岸的山间公路,经常还可以看到当年拓荒者的索缆在悬崖绝壁上磨出来的条条凹痕。到十九世纪末,成千上万的拓荒者已经到达了西海岸。
与东部向西拓荒的同时,千百万被从非洲贩运到美洲的黑奴,正在开垦南部的荒原。他们同来自欧洲大陆的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为了谋生的“契约奴”一样,是美洲大陆的真正拓荒者。
到十九世纪末,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大国和农业大国,美国出口的大量农产品,开始占领世界市场。
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美国的工业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的发展,又为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从半机械化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美国出现了第一批半机械化农具,这些都是由畜力牵引的简单的农业机械,如一八三四年的转臂收刈机、一八三九年的马拉玉米播种机和一八四一年的改良谷物播种机等。虽然蒸气拖拉机在一八七○年开始试用,但直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农业仍然是处于半机械化阶段。到一九一○年,畜力在农用动力中仍占百分之七十五。从二十年代起,随着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巨大发展,拖拉机、载重卡车、汽车等在农业中大量使用,到一九四○年,畜力在农用动力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百分之七,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的农业机械化走向更高的阶段,并且用一整套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据美国农业部一九七七年统计,全国有拖拉机四百三十八万台,各种类型收割机一百二十二万台,农用卡车三百一十八万辆,农用飞机一万架。现在从耕地、播种、中耕、施肥、喷药、收获,到排灌、运输、烘干、贮存、加工,全部使用机械,连收获土豆、甜菜、棉花、黄瓜、西红柿等比较复杂的作业都有了专用机械。拖拉机普遍向大马力和多工序联合作业的方向发展。目前美国使用的拖拉机很多是一百马力以上,最大的是四百五十马力。一般的工作幅度是十米到二十米,工作时速每小时十公里以上。由于广泛应用液压传动,拖拉机拖带的农具能自动折叠,田间作业由拖拉机手一人操纵即可,已取消农机手。一台拖拉机可以同时进行整地、播种、施肥、压土等多种作业。许多大功率的拖拉机、喷灌机以及饲料加工等设备,都已安装电子监视或自动控制设备。
机械化的全面的高度的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据统计,七十年代初和四十年代相比,美国农业生产增长了近一倍,但所消耗的劳动总工时却从二百零五亿个减少到五十六亿个。现在全美国共有二百七十万个私人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的土地二千三百多亩,只有一个半劳动力。
因地制宜实行作物区域化
美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美国农业劳动者多年来已经摸索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做法。这就是根据气候和土壤的条件,实行作物的区域化、专业化种植。例如,美国四分之三的小麦集中在落基山以东的半干旱的大草原生产,这个地区包括纵贯美国中部南北的六个州。从俄亥俄州到明尼苏达州的东西“玉米带”所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玉米产量的一半左右。在这些地区,小麦和玉米千里不断。美国的主要棉区原来是在湿润多雨的密西西比三角洲,后因水利灌溉的发展,已往西移到得克萨斯草原和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的河谷平原区,这些地方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灌溉条件又好。其他地区也都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集中生产。
作物种植区域化、专业化的好处很多,除气候、土壤条件适合作物生长外,还可以集中使用投资和进行科研,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这样就更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同时,由于产区集中,市场与加工工业也就能同农场更紧密地结合。农场可以直接同加工厂签订合同,成批出售,销路比较有保证。一九二○年以后,美国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提高生产率起了显著作用。例如,一九三六年以来,美国把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但玉米总产量却增加了一倍。在盛产玉米的俄亥俄州,高产的农场玉米亩产达到一千一百斤,最高的达到一千六百斤,比过去提高了几倍。
“黑风暴”的教训
大片的森林和草原的开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就是地面被剥露,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一九三四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黑风暴”。
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一日早晨,东部城市的居民都被天空出现的景象惊呆了:狂风卷着浓密的黄尘,遮天蔽日,滚滚而来,千百万吨既好又细的土壤,被横扫大陆的狂风卷进了大西洋。据事后调查,这场风暴是从土地破坏最严重的西部干旱区刮起,形成东西长一千五百英里,南北宽九百英里,高两英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狂风连刮了三天,越过美国三分之二的大陆,刮走了三亿多吨土壤。风暴之后,西部平原水井和溪流干涸,尘土塞满了房屋,农田作物枯萎,牛羊渴死,成万的人逃离了大平原。这一年,全国的冬小麦减产一百零二亿斤。
这场风暴使政府部门、科学家和农民深刻认识到,开垦草原的同时必须建设草原,如不当心,土壤就会受到严重破坏。从那以后,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通过一系列法案,保护和发展森林、草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最近一些年,全国每年造林达一千万亩以上。对草原也严加保护,凡是没有草而又不种植作物的空闲地,一律种牧草和草坪,许多种植价值不高的土地也退耕改种牧草和森林。在美国参观,我们很少看到裸露的土地,全国森林覆盖面积已达百分之三十以上。与此同时,在中部和西部较干旱缺水地区,大搞农田水利灌溉。一九七七年全国灌溉面积已达二亿四千万亩,占播种面积百分之十二,生产作物的产值占四分之一。
科研走在前头
参观美国农业,人们普遍对农业科研规模之大,同生产结合之密切,指导之有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美国的农业科研是走在生产的前头。
美国的农业科研,共有三个系统。第一是联邦政府农业部及其所属机构。美国农业部除管理农产品贸易外,主要任务是搞农业科研、教育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部设有科学与教育总局,下属科研机构有四个大区和二十个小区研究中心,一百五十八个研究站和试验室。仅在华盛顿郊区的东北大区研究中心就拥有二千五百多名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九个研究所,六十二个研究室,四万五千亩试验场地,每年科研经费达四千万到五千万美元。
第二是以各州州立大学农学院为中心的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系统。这个系统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早在一八六二年,美国政府就通过一项“赠地”法案,决定赠给每州一部分土地,举办农学院,后来这些农学院都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一八八七年和一九一四年又相继通过法案,在各州立大学农学院建立农业试验站和推广中心,并在各县设立推广站,现在这样的大学全国共有五十六所。这些农学院及其推广站在指导农业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农学院所有教学人员,必须在科研和推广两者之中兼一样。他们定期请农场主到学院来听讲课,看科研成果,参观试验农场,或者把科研成果运用到农场去,进行示范教育。大学农学院一般有自己的广播和电视台,经常举办广播、电视讲座,并随时通过电子计算机回答农场主和其他农业爱好者们提出的问题。
第三个是私人公司的科研系统。许多大的农机公司、种子公司、化肥农药公司和农畜产品加工厂,都设有现代化的试验室或试验农场,聘用大量的科研人才。美国最著名的江迪尔农机公司,九千名雇员中有三千名是搞科研和设计的。这个公司去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就有一亿七千多万美元。
美国的农业虽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农产品“过剩”问题。早在十九世纪末,美国就出现了农业生产“过剩”的危机。进入二十世纪后,矛盾日益尖锐。战后,美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鼓励出口,缩减耕地面积,但这些做法无法根本解决矛盾。此外,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税收不断加重,也增加了农场主的困难,加剧了农业资本的兼并和分化。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这对美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