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柬军在西部地区沉重打击越南侵略军
旅居英国的东南亚和非洲侨民示威谴责越南侵柬
新华社北京二月十九日电 法新社二月十九日从曼谷报道,越南部队在柬埔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正在遭到柬埔寨部队的沉重打击。
报道引用可靠人士的话说,属于越南十九个师的部队正在柬埔寨作战,其中包括一些最近来自老挝的部队。
报道说:“由于范文同总理访问金边,不得不从战斗中抽出三个师以便使金边不稳定的治安情况得到改善。”
报道说,柬埔寨部队的三个团在一月底袭击了金边郊区的波成东机场,使这个机场的越南总部人员遭到损失。
报道还说,在这次战斗中,有若干名苏联顾问被打死。
新华社伦敦二月十八日电 这里数百名群众二月十八日下午,在越南驻英国大使馆外设置纠察约一小时,强烈抗议越南武装入侵柬埔寨。
他们中有许多人是旅居英国的东南亚和非洲的侨民。他们举着的标语牌上写着:“不许干涉柬埔寨”、“苏越侵略者滚出去”、“打倒苏联的第五纵队”、“胜利属于柬埔寨人民”。示威者还不断高呼口号,号召一切进步和爱好和平的人们谴责越南的侵略,并要求越南撤出全部入侵部队,以恢复柬埔寨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抗议群众还向行人散发了传单。传单强调指出,越南在柬埔寨的行动“不仅是罪恶昭彰的武装侵略行径,而且也是对东南亚和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和平与稳定的一个严重威胁。此外,自然也给世界和平带来不安”。传单还指出,越南入侵柬埔寨实际上是为苏联的全球战略服务的。
新华社波哥大二月十八日电 提前出版的最近一期哥伦比亚《抉择》周刊在一篇谴责越南侵略柬埔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越南已经不是一个值得各民主政府支持和尊重的受压迫的小国,而是被人们宣布为侵略者”。
文章指出,苏联早就对越南策划建立的“印度支那联邦”感兴趣。在越南进攻之前,苏联和越南就签订了一项“友好”条约。文章并指出,同无可辩驳的事实相反,苏联和越南当局把越南进攻柬埔寨说成是柬埔寨发生了“人民起义”。政治的现实完全拆穿了越南所谓它对柬埔寨的“惩罚”只是想保卫它的领土完整和边境的说法。
文章说:一时得手的越南人会很快地陷入泥淖之中。(附图片)
旅居英国的东南亚和非洲侨民二月十八日举行示威,抗议越南侵略柬埔寨。 陆运祥摄(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第5版()
专栏:

民主柬埔寨电台揭露“越柬条约”阴谋
越南通过“条约”拼凑“印支联邦”进一步侵略东南亚
新华社北京二月十九日电 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就越南总理范文同与其柬埔寨傀儡头目韩桑林签订的所谓“越—柬友好条约”发表社论指出:越南当局炮制这个“越—柬友好条约”,旨在使越南侵略柬埔寨的罪行合法化,进而对柬埔寨增加军事力量和蛊惑世界舆论。
社论说,越南总理范文同不知羞耻地玩弄卑劣阴谋,同他的金边走狗签订了所谓的“友好条约”。人们还曾记得,在一九七七年七月,正是这个范文同,让老挝当局在“越—老友好条约”上签了字。
社论指出,越南同老挝和柬埔寨签订的“友好条约”的实质,就是要组成在越南和苏联控制下的“印支联邦”,并且通过“印支联邦”,进一步威胁和侵略东南亚各国。
社论呼吁东南亚、亚洲和世界各国和人民采取必要措施,制止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罪行,粉碎越南正在东南亚顽固推行的扩张主义计划。
新华社北京二月十九日电 金边消息:越南总理范文同和柬埔寨傀儡头目韩桑林二月十八日在金边签订了所谓“越柬和平、友好和合作条约”。这是越南当局用来掩盖它侵略柬埔寨的罪行和拼凑“印度支那联邦”的具体步骤。
一些外国通讯社指出,范文同这次去金边活动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签订这项条约,使越南军队在柬埔寨的留驻合法化。越南通讯社公布的这项条约规定,双方“在各个领域和以一切必要的形式”来对付所谓“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力量”;“只要有一方需要时,双方将采取有效措施来履行这一义务”。很明显,越南当局将把它派出大量军队侵略并占领柬埔寨大片领土,说成是为了履行这项条约的“义务”。
越南《人民报》二月十七日就范文同这次到金边活动发表社论,宣称:“柬埔寨、越南和老挝三国关系中的新阶段已经开始”。越南当局的地区霸权主义的嘴脸已进一步暴露。
范文同一行在金边活动四天之后,已于二月十九日回到河内。


第5版()
专栏:

川崎秀二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在东京举行
大平首相等赞扬他为日中邦交正常化所作积极贡献
新华社东京二月十九日电 日本自民党前国会议员川崎秀二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二月十九日晚在东京举行。日本政界和财界人士二百多人出席了纪念会。
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前首相三木武夫、众议院副议长三宅正一、法务相古井喜实等在会上讲话,赞扬了川崎秀二先生生前为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和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所作的积极贡献。中国驻日本大使符浩也出席了纪念会。
会上宣读了中日友好协会发来的电报。


第5版()
专栏:泰国通讯

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在曼谷
今年二月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受到了泰国各界人士和泰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人们认为,这次展览会虽然规模不大,却反映了中国经济贸易新的发展趋势。有的还说,这次展览会对加强中泰经济贸易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展览会期间约有二十万人前来参观。每逢星期六和星期天前来参观的人更多,从早到晚整个展览大厅挤满了川流不息的人群。二月十日,一位双脚残废的中年人,坐着轮椅前来参观。他到达时已是满头大汗,可是他不休息,立即兴致勃勃地摇着轮椅,仔细地观看了所有展品。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带着他的孙子来观看展览。他们对展出的广东省汕头地区农田基本建设的模型和图片产生很大兴趣,并热情称赞中国人民为发展农业所作的努力。有不少观众是从外地赶到曼谷来参观展览会的。二月十一日,一位两鬓花白的老太太带着她的两个女儿,从泰国南部的合艾市赶来参观展览。
展览会上设立的小卖部,经常挤满了人。人们参观了展览会,都想买点中国产品作为纪念,往往计划在一天中出售的各种中国产品,很快就销售一空。一位参观者一次即买了十几把中国扇子。她说:“我将把这些扇子分送给亲友,留作纪念。”
有八百多个座位的展览会电影厅也常常座无虚席,许多迟到的观众只好站在通道上观看。在展出期间放映的《江萨总理访华》、《五朵金花》和《春蕾》等中国影片,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一位名叫披猜的观众说:“看了这些影片,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而《江萨总理访华》这部影片使我亲切地看到了中国人民对泰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这次展览会采取了“看样订货”的新做法:即是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就展出的展品当场议价、订购,如果想要成批购买,还可以经过协商,签订合同。这个办法很受泰国各界人士和观众的欢迎,他们高兴地说,“这是个好办法,一边看展览,一边选购,既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又有利于两国的贸易。”展览会开幕后的第五天,就有不少展品被订购。有些展品,如草、竹、藤编织品,玻璃制品,中药成药等,标上了“全部售完”的字样。
中国的工艺美术品、艺术挂毯和地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且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更受观众欢迎。这次展出的大型艺术挂毯《天坛》,吸引了不少观众。许多观众在挂毯前摄影留念。此外有不少观众订购了玉雕、牙雕、雕漆等工艺美术品。
在展出过程中,有不少热心的观众,还对展出的展品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他们认为中国的电器电讯产品,如日用电器、半导体收音机和录音机等,质量较差、水平不高、式样一般,应改进。有些观众反映: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纺织品质量不错,但花色品种太少。服装式样也较陈旧。一位观众指着展出的热水瓶说,“中国的热水瓶,多少年来总是这个老样子。大的热水瓶,拿在手上倒水很不方便。现在有的国家生产的大热水瓶已是按钮出水的了,中国也应该生产那种按钮的热水瓶。”
新华社记者


第5版()
专栏:

成功的访问 良好的开端
——评述印度外长瓦杰帕伊访华
印度外长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对我国的正式访问十八日结束了。这是中印两国关系僵冷近二十年之后,两国政府间的第一次高级接触,它引起了中印两国人民和世界舆论的极大关注。
华国锋总理在瓦杰帕伊外长结束对北京的访问时会见了他。华总理赞扬他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为恢复和发展中印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说
“这是一次成功的访问”。黄华外长在瓦杰帕伊外长所举行的答谢宴会上说:瓦杰帕伊外长的访问
“对今后开展两国友好关系和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双边问题是一个良好开端”。在那次宴会上,瓦杰帕伊外长高兴地指出:印中双方“都认为我们的双边关系能够改善,而且应该改善”。
自古以来,中国和印度是和睦邻邦,两国人民友好的往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近二十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印两国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件。但是,在中印两国友好关系历史长河中,这一波折毕竟是短暂一瞬。
中印两国人民迫切希望两国言归于好、和睦相处。尤其在当前,霸权主义到处插手,争夺势力范围,把这个世界搞得很不安宁。为了粉碎他们的侵略和扩张的阴谋,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稳定,拥有五分之二世界人口的中国和印度应该团结起来,世界上所有受到霸权主义的威胁、干涉、侵略的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同时,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两国人民都面临建设各自的国家,使自己的祖国尽快繁荣富强的艰巨任务,因此十分需要一个彼此信任、互相合作的和平环境。瓦杰帕伊外长在抵京第二天说得好:“为了我们两国的利益,有必要建立新的友好、尊重和合作的关系。”正是抱着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的愿望,中印两国政府恢复了直接对话。
在瓦杰帕伊外长访问北京的三个整天中,两国外长间的会谈却占去了整整三个上午。华国锋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又分别会见了印度外长,同他进行了内容广泛的谈话。在这些会晤中,中印双方就双边关系问题、当前亚洲局势和国际形势认真地交换了看法,在坦率摆出分歧的同时,努力探索共同点和接近点,深入讨论恢复和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具体步骤。
这充分表明,中国和印度都有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中印边界问题当然是会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这个问题是中印两国人民过去在蒙受侵略和奴役,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给我们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问题。大家知道,制造边界纠纷、煽动边界冲突,从而混水摸鱼、从中渔利,这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企图控制和对付第三世界国家的惯用伎俩。第三世界许多国家有过这样的血的教训,千万不能受骗上当。
解决这个复杂问题,需要双方的诚意和耐心,需要双方本着实事求是、互谅互让的精神。有史以来,凡要消除边界分歧,确立一条友谊的边界,除了通过和平协商的途径,没有别的办法。在这些会晤中,中印双方都明确表示要以“潘查希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来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和其它双边问题。
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今后关系的准则,是瓦杰帕伊外长这次访华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有了这条准则,一切分歧、争端都会在谈判桌上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就能使具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印友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访问所取得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双方都感到在努力解决边界问题的同时,中印两国间应该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多方面的友好往来和合作。邓小平副总理对瓦杰帕伊外长说:边界问题“不应该妨碍我们在其他方面改善关系。”他又说:“现在,我们要抓紧时间来改善我们两国的关系。”瓦杰帕伊外长在举行答谢宴会上也指出:“我相信我们能够继续进行多方面的交往。”解决边界问题无疑会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向前发展。然而,广泛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也会给解决边界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气氛。华国锋总理明确指出,中国和印度“在许多领域中发展合作的前景很广阔。”他还说:“中国愿意积极同印度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这些谈话都表明中国政府愿意同印度政府一起为最终妥善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本着这种精神,中印双方官员就扩大两国人员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增进贸易、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广泛地、具体地进行了讨论,并同意为其具体实行继续保持接触。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
瓦杰帕伊外长这次对中国的成功访问,标志着中印两国关系再次走上了对话和友谊的广阔大道。双方都认为,诚挚的会晤、坦率而又友好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瓦杰帕伊外长访华期间,中印双方都深深感到,进一步加强往来和接触是十分必要的。华国锋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并以他本人名义邀请德赛总理前来中国访问,黄华外长也高兴地接受邀请,将于今年去印度再一次同瓦杰帕伊外长会晤。其他人员的友好往来也在积极的考虑之中。可以预言,随着瓦杰帕伊外长访华结束,中印两国政府间和两国人民间将会有更多的友好往来、更深更广泛的接触,而这些往来和接触也必将把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向新的水平。
在瓦杰帕伊外长访华期间,双方不仅了解了彼此的观点和改善关系的诚意,而且开始了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具体讨论。瓦杰帕伊外长在上海访问时曾把印中友谊比作树苗。他说,“只要双方细心浇灌,这颗友谊之树就会茁壮成长。”让我们大家都当培育中印友谊之树的精心的园丁吧!
新华社记者 周慈朴


第5版()
专栏:

“罗马尼亚最年轻的土地”
——大岛国营农场纪事
大岛国营农场位于罗马尼亚东部多瑙河畔的布勒依拉县,有两千一百名职工,耕地面积七万公顷,每年能向国家提供三十五万吨的商品粮,最高盈利一年达九千多万列伊。
征服沼泽地
人们自豪地称大岛为“罗马尼亚最年轻的土地”。场长巴维尔同志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起农场的变迁。大岛南北长七十公里,东西宽十五公里。从挂图上看得很清楚,多瑙河流经布勒依拉南端时,分成两个支流,中间夹着一块长方形的地带,然后重新汇合,从而形成了大岛。今天的大岛农场,就是在岛上筑起环形的长堤,把多瑙河水隔开以后建设起来的。岛上没有居民,农场职工散居在岛外的村庄,上下班要乘坐轮船。在没有筑堤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沼泽地,芦苇水柳丛生,野兽横行,而当多瑙河泛滥时,大岛就淹没在茫茫的水洋中……。把一个沉睡千年的沼泽地变成良田,人们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巴维尔同志告诉记者说,我们的企业很年轻,才十几岁。六十年代中,罗马尼亚刚刚完成了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不久,农业发展水平同今天比较起来是低的,全国按人口平均的粮食还不及今天的一半。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罗马尼亚政府决定在大岛筑堤,征服沼泽,建设农场。那年秋天,国家调来大批挖土机、汽车,在短短的六个月时间,用六百万土方,筑起一条长达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堤坝。大自然征服者的坚强意志和强大的机械力量结合在一起,终使大岛面目为之一新。场长巴维尔同志是这一斗争的参加者和带头人,他在叙述往事时,显得格外的激动、兴奋。农场的第一期工程,即筑堤、伐树、平地等全部采用机械,国家为此投入五十亿资金,经过十年的努力,收回了这部分资金。
一公顷一万公斤
每公顷土地打一万公斤的玉米,这是农场奋斗的目标之一。巴维尔同志向我们介绍说,农场的一大半耕地都种了玉米,平年每公顷地可收五千公斤玉米。此外,农场还种一万五千公顷小麦,六千五百公顷大麦,大豆和向日葵也各有五千公顷,它们的收成也不错。听到这些数字,人们自然想了解,两千职工怎样种植这些耕地,又怎样取得这样的好收成呢?
一块面积八十公顷的玉米试验田,帮助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玉米地头上,整齐地插着一块块试验牌子。它们标明试验的种子,有法国的,南斯拉夫的,美国的……。牌子还记载着如何施放化肥的,一般是每公顷用三百公斤化肥,但每个品种所用的磷肥、钾肥、氮肥比例各有差别。主人解释说,这些试验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高产,二是为了培植不同成长期的玉米,以便成熟后都能先后使用机械收割。主人说:这块试验田平均每公顷收一万公斤没有问题。
大岛农场非常重视科学种田,全场农业研究站拥有二千公顷的试验田,对所有的作物都作了试验和研究。科学试验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开辟了道路。在推广良种的基础上,农场再想法扩大水浇地(目前只占耕地的一半),并且争取把每公顷地使用的化肥增加到五百公斤,这样到一九八○年,玉米产量可能翻一番,做到每公顷普遍收获一万公斤,而每生产一千公斤玉米的成本就可降低百分之十五。
这个农场的机械化程度是相当高的。有人称赞说,大岛农场是“玉米工厂”,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这里的职工一半以上是机械手。他们使用八百台拖拉机、三百台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许多农业机械,耕作从播种到收获,都是机械操作的。我们乘车到一个分场参观,那片望不到头的玉米地上,只有五个工人在干活,两台收割机正在收割玉米,它们徐徐行进,把几行玉米一口吞进,经过自动掰棒、去皮,一个个玉米就被送到车斗里,卸到地头,等待卡车装运。工人说,这一千多公顷玉米,五天时间就可以收割完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一个人可顶几十个人,几百个人。
懂行的“管家人”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办法,其中最要紧的是有懂得生产的得力的领导干部。罗马尼亚十分提倡领导干部要懂行。去年三月,齐奥塞斯库同志在一次大会上曾经号召说,“所有农业劳动者,从农业社主席开始,总工程师、会计和职员都要会开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大岛农场的干部就是这样的。整个农场划分成四十七个分场,每个分场都配备一名农业专家和经济核算工作者担任领导。就是说,谁不懂生产,不懂经济就不能担当领导。在这方面,巴维尔同志给人的印象很是深刻。他介绍农场情况,犹如叙说家常一样心中有数,就连十分细小的数字,也能脱口而出。巴维尔说,他每天都在下面跑,还确定每星期六上午为同群众直接对话日,亲自接待来访,听取职工意见,包括许多合理化建议。一位同行特意告诉我们,巴维尔同志是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他懂得可多了,现在正准备撰写博士论文。
几年前,巴维尔同志参加一个农业代表团访问中国。他风趣地说,中国同志对分配问题很有兴趣,接着就谈起大岛农场的分配办法:一个机械手,每月工资约二千列伊,但开始只领取百分之八十,待年终结算时,如果生产计划完成了,即把百分之二十补发,倘超额完成计划了,则根据超产数量按比例领取奖励工资。巴维尔同志说,这种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办法,使每个职工的劳动与收入,紧紧地同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调动了每个职工的积极性。
综合经营好
在罗马尼亚,农业与畜牧业以及其他副业往往是综合经营的。有一个农业工作者曾经这样对我们说:应该让牲畜吃粮食,而让人多吃肉食。这句话相当富有道理。发展农业为了什么,经营效益怎样提高,人们生活如何改善,农业与工业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现代农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大岛农场主要是经营种植业,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它利用草地饲养了七万头山羊,每头羊一年提供五公斤羊毛(将来可提高到七、八公斤),这为国家纺织工业提供了原料,对农场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农场目前养蜂三千箱,准备发展到一万箱。他们还利用湖泊发展养鱼事业。巴维尔在谈到农场远景规划时说,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农场将拿玉米做饲料,大力发展养猪,并随之办起饲料加工厂、屠宰场、肉食加工厂……。这是“罗马尼亚最年轻的土地”的一张美丽而雄伟的新图。
本报记者 张启华(附图片)
图为大岛国营农场的联合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