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星期画刊

新建设 新成果
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在紧张施工。这是铁道兵某部架设青藏铁路关角沟六号大桥。
新华社通讯员 李闯民摄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第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在第一期工程十八套生产装置中,有九套是从国外引进的七十年代水平的先进设备。 新华社记者 徐义根摄
华北地区火电建设的重点项目——大港电厂一、二号机组建成。
新华社记者 李昌元摄
上海机电设计院和上海延安机器厂等单位协作,研制成功DFS—A型电子分色机,达到国际上同类型产品的水平。它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原稿进行扫描分色、放大或缩小,还可以拼图、套图、插入文字、多图分色等。 新华社记者 黄田宝摄
为了加速发展高能物理研究工作,我国自己研制的二百五十千伏预注入器,已安装就绪,正进行部分调试。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协作,在研究气调贮存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这是科技人员做气调贮存的水果的生理生化测定。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上海医用仪表厂与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复旦大学等单位协作,研制成功一种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查人体内脏肿瘤疾病的大型仪器γ(伽马)——照相机,为提高医疗质量,开展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华社记者 黄田宝摄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冶金部钢铁研究院、浙江省计量局等单位协作,研制成功电子秤用高精度传感器和传感器的主要组件“应变片”,达到了国际水平。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与有关单位协作,研制成功“LT—1型离子探针质谱微分析仪”。这种仪器主要用于半导体材料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微量杂质分析,在环境保护、地质领域以及冶金、化工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鞍钢氧气厂从国外引进一套每小时产氧气一万立米的大型制氧机,为钢厂转炉炼钢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华社记者 姜可运摄
我国自己研制的电子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二百万次通用电子计算机在进行新的大型计算机的自动设计。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这是我国自己设计研制的高精度、多功能,由电子分色扫描数字化器、控制器、扫描绘图机、计算机组成的“扫描图象处理系统”。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在著名天险——乌江干流上,一座新的水电站正在加紧施工,它将为促进这个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新华社记者 任用昭摄
一座年产三十万吨的大型炼焦炉,最近在山西洪洞焦化厂建成投产。图为大型炼焦炉外景。 新华社记者 周树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