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
柳青 遗作
编者按:这是作家柳青同志生前所写的一份建议。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本报发表《关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建设方针问题》一文以后,柳青同志的女儿刘可风同志把这份建议送给了报社。经送有关单位和科研部门征求意见,他们都认为一个作家这样关心国家的经济建设,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认真研究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很值得学习的。他的意见是否完全可行,可以讨论研究。
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又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对于调查研究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地理条件,从实际出发来制订各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计划和步骤,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观点。
根据这两个观点观察分析问题,陕北地区是不宜于着重发展农业生产的。
首先是干旱,当地群众叫做“十年九旱”。
我国北方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的各省区,其间大多有山脉横隔。在河北省是燕山,在山西省是恒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贺兰山,在甘肃省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只有陕北地区没有隔山,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和毛乌素沙漠相连,成为一个气候区。陕北地区南部的黄龙山和晋西的吕梁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洋气候对陕北地区的影响,加重了干旱的因素,因而常常在河北和山西下雨的时间,在陕北仅仅是阴天而已。
鄂尔多斯草原和毛乌素沙漠在内蒙古自治区里也是雨量最少的,全年只有二百七十三毫米,仅仅是辽宁省昭乌达盟的一半,而且这点雨量还集中在七、八月间,即陕北群众所说的“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就是说大部分是暴雨(即雷雨)。这个自然条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看不出有人为的办法可能改变。
修水平梯田和沟谷筑坝,可以防止七、八月间的那几场暴雨的水土流失,对提高产量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增加雨量,就是说不能改变其它月份干旱的根本局面。梯田在受旱时同样收获很小,甚至没有收获;沟谷坝地稍好一些,但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太小。
水利受到水源的限制。绝大多数生产队即使要用机械给梯田和坝地送水,也找不到水源。由于洪水的浑浊度大和地势的错综复杂,蓄水的实际可能性很小。
机械受到地形零碎的限制。在兴修的梯田和坝地,即使某种程度的机械化可以做到,而干旱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大量的劳力和生产投资不能收回生产成本,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一个命脉,一个出路,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问题。至于高寒、无霜期短,只能种生长期不长的粗粮作物,春季风多,禾苗被风摇得很难生长,冬小麦常常连籽种也收不回,这些还不是主要问题。
我提出上述种种问题,并不是为了给我亲爱的几百万同乡泄气,而是为了研究适合陕北地理条件的经济建设方针和计划。
我们祖国广阔而且富饶。大自然给了我们东北的大豆高粱产区,北方和中原的棉麦产区,南方的水稻产区,内蒙古和新疆的畜牧区,等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一盘棋”,最适于因地制宜地进行经济建设。
在西欧和北美,按照经济地理条件,有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和加龙河下游的葡萄产区,有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的苹果产区。在我国,有渤海沿岸的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辽西的苹果产区。
陕北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是天然的理想的苹果产区。
——首先苹果不怕旱,靠土壤中大地的潮湿度就可生长。幼苗根部太浅太小,如遇大旱,需要浇水,及至树苗稍大,根部延伸至生土层,就不需要浇水了。
——陕北冬季有零下二十度的严寒,许多虫卵不能过冬,暖季果树基本不需要农药,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这一点,连胶东、辽东和辽西的苹果产区都做不到。
——陕北丘陵地带坡地的斜度,最适于苹果树生长,因为便于通风透光。地形零碎不利于机耕,而生长果树,则可以避免枝叶拥挤现象。为了施肥便利,在果树苗移植时即挖鱼鳞坑,随着根部发展,鱼鳞坑逐渐地加大,终于坑坑连接,形同梯田,也起水土保持作用。
(按: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金善宝同志在此处补充说:“还有一条,陕北地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而且果皮色泽好看。沟壑坡度大,可修反坡梯田,广种紫穗槐,既可保持水土,又可用作饲料、肥料,编筐编笼,一举多得。”)
上述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是其它国家和其它地区无法达到的。即使我国现有的苹果产区,也不如陕北地区理想。全部坡地培育成林以后,陕北地区将成为我国的先进经济区——园艺基地,并成为世界著名的苹果园之一。由于疏果、剪枝、收获和包装,主要依靠人力,其它地区可有计划地向陕北移民,陕北将成为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不适于苹果树生长的“直风梁”(山峁、山梁)宜于植桑养蚕。采桑养蚕季节正是果树方面活路不多的时间,这样两种作业在气候、土地和劳力三方面天然地相适应。桑树更新下来的老枝,桑皮造纸制箱,装出口苹果,桑枝编筐,装内销苹果。在经济地理上两种经营这样和谐地全面衔接,也是世界上少有的。
沟谷筑坝和部分可以兴修水利的梯田,全部种植粮食和蔬菜,还有一部分土壤太差的可以种植牧草,喂养当地使役的大牲畜。这样,坡地——梁地——谷地,果树——桑树——粮食,就构成陕北经营土地最理想的经济地理面貌。彻底改变面貌的过渡时间大约需要四个到五个认真制订并确实执行的五年计划。
毛主席说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是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关系而说的,“以粮为纲”不是说每一地区不管客观地理条件,都种粮食。这个道理显然用不着详细论述。
陕北地区的土地经营方针的改变,就是说经济关系的基础改变,必然导致整个经济结构的改变。但改变经济结构的过程和改变后的经济结构,都还要以工业为主导,否则违反了经济关系的法则,事情是根本办不好的。
试以英国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改变经济结构为例,来说明作为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的规律性。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国会以立法的方式通过三次法令,消灭了小土地所有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力和市场。机器的不断革新促进了工业发展,但真正迅速的发展是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人类第一次修筑了铁路以后。交通运输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关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这个在十八世纪初期仅有七百余万人口的岛国,到二十世纪初期变成一个拥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的大英帝国(包括被它进行经济掠夺的殖民地在内),而英国本土的土地经营早已由主要生产粮食变为主要生产畜产品了。
殖民地独立以后,约五千万人口的英国所需要的农畜产品,仅能自给四个月,其余要用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因为这个雾国不适宜于农业。
我们的伟大祖国是以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消灭小土地所有制的。这与英国以资本主义方式结束封建主义经济停滞期在性质上根本不同。而且,由于我国幅员广大,面积与欧洲大陆接近,人口比整个欧洲还多。我们本国的资源和劳力再加上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优越性,一旦结束了封建主义停滞期,就能以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发展自己的多种经济区域,充分利用客观经济地理的优越条件。绝不能受着客观经济地理不利条件的限制,抱残守缺,强求各个经济区粮食自给。我建议改变陕北地区的土地经营方针,就是根据这个原理。
陕北地区的土地经营方针的改变,必然导致现代工业城市的兴起,延安、绥德、榆林三个城市将有酿酒(苹果露)、纺织、造纸、罐头、毛织、皮革等工厂。随着经济发展,陕北的地下资源也将被开采,特别是石油和煤。
陕北地区的动力供应将是十分廉价的。境内黄河水流湍急,河面不及百米宽,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需要多少就可以兴建多少水电站。但是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可修三至五个大型水电站,高压供电主干线路大体上与新修的铁路平行,参考这点决定水电站的位置。
铁路运输线是陕北地区经济结构改变的关键。首先打破陕北与国内其它经济区隔离和半隔离状态,使陕北自己生产不足的粮食(要求自给三分之一,是可以做到的)容易进入陕北市场,其次使园艺和蚕丝产品以最近便的运输线运到出海口天津。
当然,铁路的修筑将和陕北土地经营的改变相配合,一定是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大致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先修最重要的一两条线与华北和关中相通,还需修境内支线,使得这个富饶地区的经济得以尽可能充分发展,与这个地区光荣的革命历史相辉映。
毫无疑问,在改变经济结构的同时,延安、绥德和榆林三地不仅将成为工业城市,而且将成为陕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园艺、蚕丝、电力、机械、建筑各业必须有高等教育机关和中等技术学校,培养当地的知识分子。
我在一九五五年我国消灭了小土地所有制以后,就曾将此建议写给原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未见信,被转给原中共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部。一九五七年我催问第一书记本人,经查寻,原件已找不到了。当时我的写作已很紧忙,再没有写建议。
这次我在受审查期间,因病重不能劳动,在呻吟床笫之余,又想起这件事情。陕北老家来此探亲的家属和亲友,谈起那些连年干旱所造成的集体经济困难和人民生活艰苦状况,我听了于心不安,促使我重新认真考虑这个建议。我自信为了人民,绝无私念,更无其它意图,因为我没有完成写作计划以外的任何目的。这个建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如有错误,愿接受批评。
一九七二年五月七日 西安


第5版()
专栏:

建议扩大北方绿肥种植面积
柯晴
世界上粮棉高产的国家,土壤含有机质一般在百分之三以上。而我国华北地区土壤平均含有机质不到百分之一,河北省高产地区土壤含有机质也只有百分之一到一点二。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大量增施有机肥,则机械化程度越高,对土壤的破坏性就越大,产量不是越来越高,土地不是越种越肥,而是产量徘徊,地力下降。
国内外农业生产的实践证明,施用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化学肥料。光靠增加化肥用量或长期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尤其是我国化肥品种单一,磷肥量少、品位低,钾肥是空白,只施用氮肥,更难以保持高产稳产。因此,必须大量施用含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的有机肥。
如何增加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一个好的作法。但从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农村还缺少燃料和饲料的情况看,普遍采用秸秆还田是有困难的。积极种植绿肥,是北方地区快速增加有机肥料的有效方法。
发展绿肥作物的好处是很多的。
首先,对粮食增产有显著效果。绿肥作物(如田菁、苕子等)多属豆科植物,有固定空气中氮素的作用,且本身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元素。如以一亩苕子产二千斤鲜草计,所含氮素相当于五十六斤硫铵。几年来各地实践证明:翻压绿肥后,一般每亩可增产粮食几十斤至一二百斤,增产比例从百分之几到一两倍,增产效果可持续两三年。
其次,在盐碱地区种植绿肥,可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粮食产量显著提高。山东省禹城、陵县以及河北省南皮县种植绿肥后,改碱效果显著。我国北方有盐碱地数亿亩,如能广泛连续种植绿肥,对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三,种绿肥还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我国北方地区提高复种指数,往往遇到土壤肥力不足等问题。山东省临沂地区推广的两粮两肥耕作制,不但为一年两熟制提供了大量有机肥料,而且因绿肥翻压早,玉米、小麦播种期均较以往提前二十到三十天,保证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期和生长中所需要的气候条件,为提高复种指数赢得了时间。
此外,绿肥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是养猪的好饲料,有利于促进养猪事业的发展。种绿肥有利于提高果树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我国北方有八亿亩耕地,不论是山区丘陵、盐碱涝洼、旱田水田、人少地多或人多地少的地区,都可以种植绿肥。目前已经涌现出一些每年种植一粮一肥、两粮一肥和棉肥间作、林肥间作、改良盐碱等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先进典型。展望未来,北方发展绿肥,前途广阔。


第5版()
专栏:

沙生植物园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胡延清
甘肃省民勤治沙站的科技人员,在巴丹吉林沙漠上,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沙生植物园。
这所植物园占地千余亩,有九十多种乔木、灌木和草类。有本地的沙生植物,也有异乡别国的沙生植物,如东北的山竹子,北京的火炬树,西亚的阿月浑,黎巴嫩的旱生油瓜,德国的水飞蓟,等等。
这个沙生植物园是一个以引种驯化为中心,发掘利用沙漠野生植物资源,培育和推广良种的科学研究单位。植物园里引种驯化的沙生植物,具有抗风、固沙、耐旱、耐盐的特点。经过选种和育种,它们中间的优良品种源源不断地被推广到广大沙区种植。
我国沙漠的总面积有七十二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点二。要改造和利用沙漠,采用植物固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沙漠中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沙生植物有千种以上。大力发掘研究沙区天然植物资源,广泛搜集野生的乔灌木和草类,同时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进行引种驯化、选种和育种,就成为治沙科研战线上的当务之急。
治沙站的科技人员和工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使北京植物园寄来的火炬树和从西亚引进的阿月浑在园内扎下了根,安全地过了冬。


第5版()
专栏:

开辟蛋白质饲料来源
柯晴
精料不足,蛋白质饲料缺乏,是我国畜禽生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养猪量不足我国的五分之一,年产猪肉量却和我国相仿,他们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增加蛋白质饲料。
棉籽饼和菜籽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我国农村大多用以肥田,蛋白质的最高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而用来喂猪,一部分蛋白质被利用,另部分随粪便排出,猪粪施到田里,当年可被利用,则蛋白质的利用率可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左右。棉籽饼含粗蛋白质百分之三十一到四十八,菜籽饼含粗蛋白质百分之三十四到三十八,比玉米、米糠、大麦等均高,氨基酸也比较全,是畜禽良好的蛋白质饲料。
从一九七六年起,青海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苏省海安县大公油脂化工厂等单位,用去毒菜籽饼代替百分之二十的青稞喂猪,对采食量无影响,日增重比对照组高百分之二十,每增重一斤肉,比对照组少用一斤精料。
但是,由于棉籽饼含有棉酚,菜籽饼含有硫葡萄糖甙(主要是挥发性异硫氰酸盐和不挥发性的恶唑烷硫酮)等有毒物质,容易引起畜禽中毒甚至死亡,过去一般不作饲料而直接用于肥田。现经国内外大量试验证明,只要经过去毒处理,完全可作饲料。
美国对棉籽饼采用两种去毒方法,一种是培育不含棉酚的棉花新品种,另一种方法是在棉籽加工过程中,采用“液体旋风集料加工法”,部分去掉毒素。目前美国每年有百分之十的蛋白质饲料靠棉籽饼解决,无不良影响。
一九七三年以来,湖北省粮油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养猪研究所等先后在棉籽饼去毒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试验工作,初步寻找出三种较好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百分之二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浸泡,可去毒百分之九十五点四。其次是水煮法,用这种方法可去毒百分之七十五点五。另外是采用新的榨油工艺,可去毒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游离棉酚在猪体内的残留极低,对人的健康没有影响。
国外对菜籽饼去毒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加拿大、瑞典建立了生产菜籽饼蛋白饲料的工厂,法国已将菜籽饼用作牲畜饲料。
一九七六年以来,有关单位对菜籽饼去毒方法进行了多种试验,其中以坑埋法和发酵中和法去毒效果最好。坑埋法对异硫氰酸盐的平均去毒率为百分之八十四,对恶唑烷硫酮的平均去毒率为百分之九十九点八。发酵中和法是工厂化的去毒方法,去毒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用去毒后的菜籽饼喂猪效果良好。


第5版()
专栏:来信

读者对黄土高原建设方针问题的反应
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本报发表了童大林、鲍彤、石山同志关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建设方针问题的两篇文章以后,许多读者来信来稿参加讨论。不少读者反映了自己家乡或工作所在地耕作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下面是几封来信、来稿的摘录:
若要富,去栽树,林木成荫谁栽树,挨批斗,地秃山光
甘肃省木材公司徐林来信说:
《关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建设方针问题》一文所提建议,符合实际情况,是走向富裕道路的好主张。我的老家在晋西北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农林牧三结合地区,但自一九五八年起改为单一务农,结果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里的滩地除了盐碱就是沙漠,但只要下挖一尺深,就全部是黑土,适于栽杨树、柳树、柳条;丘陵地从表到里全部是红胶土,最适合种杏树、桃树和榆树。乡亲们历来说:“若要富,去栽树”。一九四七年土改后,这里家家有树木,村村有树林,户户养牲畜。三十来户人家的村子,有一群羊四百多只,牛马驴混合一群一百二十多头。夏天树林黑压压一片接一片,林间水草丰茂,是最好的牧场,只听铃铛响,不见有牲口,只听羊咩声,不知羊在那。一片片森林的间隙是一块块庄稼地,庄稼长势喜人。真是林护农,农养牧,牧促农,一派兴旺景象。
前几年,林彪、“四人帮”横行,打死了猫,反了耗子,沙子堆成丘岗,盐碱印染大地。“谁栽树,挨批斗”,弄得地秃山光,洪水泛滥,可耕地面积年年缩小。十多年来,社员年年口粮只有二百斤上下。与一九四七年相比,牛羊减少三分之二,粮食单产减少一半。
发展多种经营,把全局搞活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革委会民政处李思亮来信说:
我老家在黄土高原的甘谷县与通渭县的交界处,由于我每年回家探亲,所以情况很了解。这里修梯田,一般是年年修,年年垮。投入劳力、资金不少,但收效很小。有的社员说:辛辛苦苦把山坡造成平地,没有水也不能增产。
在我家乡,种草发展畜牧业却大有希望。种的苜蓿、黑麦长得倒不错,豌豆、油料、胡麻等也有收成,种当归等药材也适宜。是否可象石山同志文中所说,给他们一个调整耕作制度的时间,搞好多种经营和水土保持,把全局搞活呢?烧草皮牛粪,坏了农牧业根基
辽宁省阿鲁科尔沁旗人民银行郭存义来稿说:
我们这里也存在着类似黄土高原的问题。由于开荒、砍柴(小灌木)、刨疙瘩
(灌木根)、搂毛柴(野草),这里的草场逐年退化,水土流失逐年严重,气候恶化。有时盼降雨,雨后又立即山洪暴发。山洪冲走人畜的事每年都有。一九五三年我初到这里,旗政府所在地的天山镇西门外有一条常流水的小河套(溪),上面架一条小木桥。现在河床宽达二十多米,桥也改建成水泥石拱桥,却是一条干河套。由于冬季长,每户每年要烧一万五千斤到两万斤毛柴。现在毛柴也搂不到了,就烧牛羊粪。粪肥都给烧了,更谈不上秸秆还田。烧柴的问题是阿旗的严重问题,它破坏着农牧业的基础。保护生态平衡,制止滥垦滥伐,解决烧煤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