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牢记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李光
近来读了一些关于经济理论问题的文章,不禁想起我们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中的一段话。它在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尽可能迅速地使中国实现现代化后,高度概括地说:
“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地和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而这也是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这句话说得很明确,很完整。如果二十多年来我们一贯照此办理,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是前进得相当远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必然是比今天高得多了。可惜,主要由于林彪、“四人帮”长期的干扰破坏,也由于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为了吸取沉痛的历史教训,以便今后在实现四化的征途上更好地前进,今天重新咀嚼八大党章总纲中的这句话,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要生活,就必须进行生产,要提高生活,就必须发展生产。正如马克思说的,“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不进行生产,社会就不能存在,更谈不到提高生活,这一点对于任何社会都是一样的,也是无可争论的。问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同以往历史上几种社会比较,在生产目的上究竟有什么不同。
奴隶社会的奴隶,在奴隶主看来,统统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而已,他们除了会说话以外,同牲畜并没有什么不同,既可以出卖,又可以杀害。尽管奴隶社会的生产比原始社会有了显著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还创造出至今仍然令人神往的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然而奴隶们只能过着牛马般的生活。封建社会的生产目的,当然也不是为了满足农民或农奴的生活需要。至于资本主义社会,谁都知道,占有剩余价值,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才是资本家发展生产的目的。同任何阶级社会不同,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发展生产的目的,只能是为了保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所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党的共产党,必须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学会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所以总纲接着又强调:“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地和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当然,并不是任何一种生产的产品都是直接用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这是因为社会生产通常分成两个部类。一个部类是生产直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费品;另一个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或者用来生产消费品,或者用来进一步生产生产资料本身。生产资料的生产虽然不能直接用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但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在于恰当地处理这两大部类的关系。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消费品的品种越来越全,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人民的需要就能越来越得到更好的满足。但是,要使消费品乃至整个社会生产迅速发展,又必须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必须大力发展冶金、机器制造、化工等等现代化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以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把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本身武装起来。因此,如何从本国的实际条件出发,正确地处理两大部类或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的对比关系,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处理得好,就能够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共同迅速地发展起来。在这样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当然就能够不断地得到越来越充分的满足。相反地,如果处理得不好,比如,过分强调长远利益,过分致力于重工业本身的发展,同时重工业产品又过多地用于进一步武装重工业本身,过分忽视农业、轻工业发展的需要,这样搞下去,看来生产发展了,似乎总产值也很高,可是,就会出现如同列宁所说的“生产扩大了而没有相应地扩大消费”的那种现象。如果人民艰苦奋斗了多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发展了这种不能直接满足自己需要的生产,而消费品生产却增长得很慢,那末,“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地和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也就会落空而不能成为现实,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迟早势必受到挫伤。
在粉碎“四人帮”以前的将近二十年的时期里,就恰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个问题。(当然,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即使存在着这个问题,生产毕竟还有所发展,这是许多同志用各种方式同他们进行顽强的斗争才取得的成绩,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当前调整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克服长期形成而当前还未彻底改变的前述现象,确保今后能够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有的同志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一般说来,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而长远利益要照顾眼前利益,要在保证人民的眼前利益得到适当满足的条件下使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是不能动摇的,因此,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要考虑到人民的各种需要,但一定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各种比例关系,切实做到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有的同志本着相同的精神更进一步提出,要研究如何逐步作到以最终产品为目标来安排国民经济。这些意见都是值得重视的,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研究。但是,也出现了这样一种提法,例如“安排国民经济把人民生活需要置于首位”。这种提法,我们认为是不确切的。因为这种提法本身虽然不是说消费对生产要占首位,但是它容易使人误解为人民消费(生活)的需要对于生产要占首位。我们知道,生产和消费两者谁占首位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因为正如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指出的,“决不能说消费对生产占首要地位或生产对消费占首要地位,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不正确的。因为生产和消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诚然,这是两个互相联系着、但毕竟各不相同的领域”。为了免除可能的误解,我们认为,指出这种提法是不确切的,很有必要。


第3版()
专栏:来信

我要选这样的人民代表
读了十二月十五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假如我当了人民代表……》一文,颇有感触。
梁嘉乐同志不是人民代表,但是,他的信反映了天津市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引起了天津市各有关单位的重视。他所反映的问题,有些已经得到解决,有些正在调查研究、着手解决。应当说,他这个并非代表的代表,起了一个人民代表应当起的作用。
我们的人民代表制度,是一个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好制度。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代表、代表,顾名思义,他们应当是人民群众信得过的,能够替人民讲话、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的,能够对一切违反人民利益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斗争的。然而,无庸讳言,我们有些人民代表,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代表的作用。
多年来,在一些地方,人民代表成了一种单纯的政治待遇。工作上有了成绩,社会上有点名气,历史上有过贡献,往往就成为当选人民代表的主要根据。至于能不能代表人民讲话,敢不敢同违背人民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就很少去考虑。
很自然地,有些当选人民代表的人,也就把它当作一种政治待遇,会议当然是参加的,可是会前不听取群众意见,会后也不向群众报告。除了开会,更想不到还要替群众办什么事。
这里,主要反映了我们工作上的缺陷,制度上的不健全,也有认识上的问题。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工作好、劳动好的人,应当受到尊敬,可以选他们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可以给他们各种奖励。如果他们又能代表群众讲话,并能热心为群众办事,我们相信,群众一定会十分赞成把他们选作人民代表。但仅仅是劳动好,具体业务工作搞得好,作为人民代表,显然是不够理想的。
当好人民代表,在会议上发表意见,参加表决,都不是个人的权利,而是代表一部分人民群众。因此应当采取郑重、负责的态度,事前听取群众意见,事后向群众报告。不然,就不一定代表人民,只是代表自己了。
人民代表不能光是开会,还应当通过各种途径,经常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督促和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各项工作,及时解决人民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样的人民代表,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民的代表。
假如我是天津市的公民,假如我参加天津市人民代表的选举,我就要对梁嘉乐这样的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他们确实比较合乎理想,我就要选这样的同志当代表! 读者 周洪乐


第3版()
专栏:

倡议编制生活消费计划
庄静 杨圣明
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性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在我国有各种计划用以指导经济生活。例如,就国民经济各部门来说,有工业计划、农业计划、交通运输计划、基本建设计划、文教卫生计划、科研计划等;就生产要素来说,有劳动力计划、固定资产计划、物资供应计划等;就社会再生产各环节说,有生产计划、商品流转计划、国家财政计划以及其他的分配计划;就时间长短来说,有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就地区范围来说,有全国计划、各个地区的计划等。但是,说来说去,就是缺乏一个生活消费计划。我们认为,在我国的国民经济计划体系中,应该有生活消费计划这个组成部分。在编制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中,既要有生产建设计划,规定生产建设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的水平和发展速度;也应该有生活消费计划,规定某一时期内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这样的计划才是全面的完整的计划。在我们现行的生产计划、分配计划与流通计划中,有一些有关人民生活的指标,比如,粮棉油等主要消费品的产值与产量,职工工资总额,商品零售额等,对于财政收支、商品供求等也做了一些平衡计算,但是,这些都是从生产、分配和流通的角度安排的,不能代替从消费的角度编制全面的生活消费计划。过去我们没有编制生活消费计划,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不需要它,而是我们的主观认识没有很好地反映出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没有生活消费计划,这是我们的计划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表现。现在是消除这一缺陷的时候了。
编制生活消费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某些人随心所欲的主张,而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消费的作用与地位决定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生活消费的作用与地位是各不相同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至于劳动人民的消费,只有在有利于资本家取得利润这一限度内,才是必要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证满足劳动人民的生活消费,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编制人民生活消费计划,就可以使我们的计划工作更自觉地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编制生活消费计划,对于做好综合平衡,体现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要求也很重要。有了生活消费计划,可以更好地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安排消费资料的生产,并根据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需要,确定生产资料生产的规模和速度。这样,重工业的发展就有明确的目的,就能够积极提供发展人民生活消费品生产所需的燃料、动力和采用对路的原材料与设备,真正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
编制生活消费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三十年来,我们在处理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严重的教训。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善人民生活。但是,自一九五八年以后,总的说,在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上,积累过多,挤了消费。在农轻重的关系上,重工业过于突出,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很落后,不能适应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的需要。产生这些比例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没有生活消费计划,缺少了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不是原因之一。在我们的计划体系中,由于缺乏正式的全面的人民生活消费计划,有关人民生活的项目,或者列不进国家计划,或者列在国家计划的最后部分。提倡编制生活消费计划并不是要过分挤占发展生产资料生产的资金,而是更好地从人民生活消费需要出发,保证安排好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使人民生活的改善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上。有了生活消费计划,不能说可以马上解决一切问题,然而却可以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到应有的位置,而且有了具体指标,有了检查依据,可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编制生活消费计划,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党中央很关心人民生活问题,近三年来正以最大的努力着手解决长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今后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采取更多的重要措施。这是我们能够编制生活消费计划的根本前提。其次,我们有生产、流通、分配等各方面的计划,也有一些基本的统计资料,可以为编制生活消费计划提供一定的根据。“一五”期间,我们虽然没有编制正式的全面的生活消费计划,但是已经有了一些这方面的指标。特别是国民经济历次调整时期,在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注下,对于解决人民生活消费问题,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经验。现在,计划部门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对于编制生活消费计划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不少同志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很值得注意。当然,在我国编制生活消费计划还是个新事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缺乏大量的家计调查资料,缺乏经济发展的预测资料,缺乏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缺乏有关的历史资料,缺乏对于生活消费的科学研究等等。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解决的。
生活消费计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具体规定计划期内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所要达到的各项重要指标,并提出完成计划的主要措施要求。它的主要指标大体有三类。第一类,反映人民生活的综合价值指标。如国民收入总额,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基金额,个人消费基金额和集体消费基金额(其中列出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卫生等事业费),城镇居民收入,乡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消费额(分商品性、非商品性),乡村居民消费额(分自给性、商品性),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物价和生活费指数,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幅度等。第二类,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实物量指标。这类指标应按总量和每人平均消费量,分别城乡居民加以计算。应当反映出吃、穿、用、住等四个部分。吃的消费量应列出粮食(粗、细)、肉、禽、蛋、糖、植物油等。穿的消费量应列出棉布、针织品、化纤、呢绒等。用的消费量应列出日用品类、文化用品类和耐用消费品类(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电视机等)。住的方面应反映出住房面积。此外,各类学校、医院病床、影剧院、儿童福利设施等的总数和平均占有数,也应反映出来。第三类,反映消费结构变化的指标。主要是积累和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个人消费基金和集体消费基金的比重,工农消费的比重,以及吃、穿、用、烧、住等的消费结构。
编制上述全面的计划当然有困难,但我们应探讨,研究,进行试验。


第3版()
专栏:

中国经济学家讨论美国当前经济形势
全国各地从事研究美国经济问题的一百八十多名经济学家、教授、研究人员最近在成都市举行年会,讨论当前美国的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这是美国经济学会举办的第一次年会。这个学会是去年十月成立的。
为期八天的会议,就美国经济是否处在危机之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另一个课题是中美经济和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前景。会上讨论的重点是探讨如何利用美国经济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加速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
这届年会共收到学会会员撰写的一百二十篇论文和资料。大致可分为三类:理论性的、分析研究性的和参考性的。这些论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第七次经济危机》、《美国在世界性通货膨胀中的作用》、《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策略》、《中美经济关系发展前景》、《美国企业管理》、《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
美国经济学会在其它各大城市设有分会,会员包括经济学专家、各经济研究所、各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教授、教师,以及外贸、外经、银行、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的经济研究人员。
学会成立一年来举办了专题讨论会、学术讲座、出国考察调查报告会等。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报刊论文介绍

评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
今年十二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和第十二期《历史研究》杂志,分别发表了杨东梁、王俊义和左步青、章鸣九四位同志写的、题目均为《评戚本禹的》两篇文章,对戚本禹一九六七年三月抛出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一文进行批判。
这两篇文章指出,戚本禹颠倒历史,歪曲、混淆爱国与卖国、革命与改良、反帝与排外等问题,以批《清宫秘史》这部影片为名,大兴问罪之师。其实,《清宫秘史》不过是一部普通历史题材的影片,戚本禹却借题发挥,叫嚷“围绕着《清宫秘史》这部反动影片”,“是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同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开展了一场严重的斗争”,并杀气腾腾地鼓噪:“重新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一定要把这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打倒”。这就和盘托出了戚本禹之流批判《清宫秘史》的罪恶目的。
被戚本禹称之为卖国主义的《清宫秘史》,究竟是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的呢?这要看影片的具体内容和主要倾向是什么。在中国近代史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指在反侵略战争中,保卫祖国,坚决抵抗帝国主义入侵;或在民族危亡之际,对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锐意改革,力除时弊,直至起来革命,用暴力推翻垂死的封建统治。十九世纪末叶的中国,当时的客观历史形势提出了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二是要为已经产生的中国资本主义向前发展创造条件。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变法维新、救国图强。这种变法主张得到了颇想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的支持。而以慈禧为头子的封建顽固派,却极端仇恨任何含有积极意义的改革。《清宫秘史》这部影片大致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实际,对维新派与光绪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对慈禧等封建顽固派给以鞭笞和揭露。这样的影片有什么理由说它是卖国主义的呢?
按照戚本禹的理论,凡是历史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与事,统统是错误、反动的。他从评论戊戌变法开始,生拉硬扯,一直评论到建国初期我党对待资本主义的政策,危言耸听地描绘出一条黑线,似乎我们党内有一大批领导干部一心一意地拜倒在资本主义面前,死心塌地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以至于非发动一场“造反”“夺权”的风暴不可。这样,就对于当年肯定《清宫秘史》有爱国主义倾向的同志,陷人入罪,以至达到了极端惊人的程度。
这两篇文章指出,讨伐所谓“改良派”及正确评价改良的人们,是戚本禹挥舞的另一根大棒。究竟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呢?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在分析任何一个问题时,必须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戊戌变法是十九世纪末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与同时代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以反对社会主义革命为目的的改良主义,在背景、性质和历史作用等方面是基本不同的。当时,西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无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改良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起着腐蚀剂作用。而此时的维新派,针对当时的民族危亡,提出求富图强的改良主张,这无疑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改良与革命是历史前进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当革命条件尚未成熟时,改良就起着动员舆论、聚积力量的作用。
戚本禹大骂改良,还有一重用意,就是鼓吹暴力论。林彪、“四人帮”反复鼓吹这种货色,挑起武斗,策动了一场以全面内战为特征的破坏性极大的“暴力革命”,在这方面这篇文章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
这两篇文章还指出,戚本禹打着歌颂农民革命的幌子,无限夸大、抬高农民革命,十分荒唐地把农民的弱点、局限性当作可资学习的榜样,当作革命遗产来继承。戚本禹把义和团“杀洋人”、“砍洋头”,把驻有外国使馆的东交民巷改为“切洋街”,把御河桥改为“断洋桥”一类盲目排外的行动,都不加分析地全面加以肯定。这分明是用义和团来比附“红卫兵运动”,妄图利用一部分青少年的幼稚与狂热,去破坏党的外交路线,制造混乱。
总之,戚本禹伪造历史,冤诬古人,不过是借批《清宫秘史》为名,制造阴谋。现在阴谋已经揭穿,沉冤终要昭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