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采纳科技人员意见 合理利用当地资源
盐池县畜牧业生产恢复发展快
新华社银川电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委尊重科学,采纳科技人员的正确意见,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使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今年全县羊只最高饲养量达到六十四万多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一成多,菜羊、羊毛、羊绒、羊皮和著名的滩羊二毛裘皮等畜产品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以牧为主的前提下,全县粮食生产在前二年连续上升的基础上,今年战胜了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又获得了好收成。由于生产的发展,社员收入逐年增加,今年比一九七六年增长了一倍左右。
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过去,由于对当地自然资源和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不少地方长期撂荒种植和自由放牧,强行搞“以粮为纲”,结果使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农田越种越瘦,草原越垦越荒,农牧业生产长期搞不上去,各族社员生活相当困难。一九七六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等科研单位对盐池县的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进行了考察,提出了以牧为主、建设草原、植树造林、治理沙害,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农业的意见。县委、县革委会专门召开了会议,听取和研究了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考察报告和意见,上报区党委批准,确定了在盐池实行“以牧为主(发展以滩羊为主的畜牧业),农、林、牧结合,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生产建设方针。
实行这个方针后的第一年,牧业和农业生产就得到较好的恢复。县委从中尝到重视科学的甜头,深切感到,不尊重科学,违背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要在盐池这样复杂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生产状况下,使农林牧业全面发展,就必须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县委、县革委会的领导同志带头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经济理论,拜科技人员为师。同时,还积极组织和支持有关科研部门,继续进行自然资源的补充考察研究工作。在不长的时间内,科学工作者就天然草原的合理利用与改良、人工种植优良牧草、滩羊本品种的选育、旱作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二十多项科研成果,为发展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这些意见,近几年来,这个县抓了植树种草、天然草原的合理利用、退耕还牧和还林的工作。全县共围建草库伦四十二万亩,封育草场五十多万亩,人工种草六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二十五万亩。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条件逐步好转,全县植被覆盖度已由过去的百分之四十恢复到百分之七十,沙化现象得到初步控制。
随着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草原载畜能力和继续增加牲畜数量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许多科技工作者指出:发展畜牧业的目的就是抓住第一性生产
(牧草)向第二性生产(畜产品)的转化工作,力求在单位面积草原上生产更多更好的畜产品。同时,从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规律来看,必须从草原实际生产能力出发,合理安排载畜量,不能采取掠夺式的重牧,片面追求牲畜存栏数字,而应通过新的途径,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县委、县革委会根据他们的意见和科研成果,在城郊公社四墩子大队进行了滩羊的“三高一快”(总增高、质量高、商品率高、周转快)试验。这个试验的特点:一是尽快提高繁殖母羊的比例,使羊群结构合理;二是实行“春乏期”的补饲制度,在暖季贮草备冬,并有意识地封育部分草场供冬季利用;三是适时淘汰非生产羊只,加速畜群周转,提高商品率。经过一年的试验,这个大队的畜产品显著增加,牧业收入比试验前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今年,县委开始在全县推广这个经验,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第2版()
专栏:短评

切实注意护林防火
森林防火是个要经常注意的问题。今年二月人大常委会颁布森林法后,一些林区火灾仍不断发生,有的甚至比过去更严重了。十月份,南方一些省、区山林火灾又渐趋严重。这个情况应当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严重注意,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我们不能眼看着国家的宝贵财富白白烧掉!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当党和政府以及报刊上一再强调林业重要性的时候,有些地区不从组织上和防护措施上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反而是在削弱,有的甚至撤销护林防火指挥机构。由此可见,尽管造成森林火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关键的一条,是有些领导人不重视林业。
要加强林区管理,严格规章制度。不能再搞毁林开荒,更不能以开饲料地、小片荒为名,点火烧荒,破坏森林资源。要按照森林法规定,加强森林保护工作;附近社队入林搞副业,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划分责任区。入林前要对社员进行护林防火教育。发生了火灾要追究责任,赔偿经济损失,严重的要依法惩处。那种发生了严重火灾,只追究直接肇事人员的责任,而不检查领导工作中的问题的现象,应当立即改变。不然,这里问题解决了,别处又发生问题,这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损失。


第2版()
专栏:

有些领导不重视 护林工作无人管
南方多处连续发生山林火灾
本报讯 当前,南方各省、区的山林已相继进入防火期。由于有些地方持续干旱,气温偏高,一些重点林区火灾比往年发生得早,来势较猛,损失严重。自十月中旬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已发生山林火灾一百一十多次,烧林面积达十二万八千多亩,其中烧林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大火灾就有十四次。福建省已发生山林火灾一百九十多次,烧林十万多亩,火灾次数和烧林面积均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广东省近来连续发生山林火灾一百多次,烧林达七万多亩。江西省武宁县干陆公社十一月一日发生的一起山林火灾,蔓延到湖北省通山县,当地组织五百多人,才于十一月五日将火扑灭,烧毁湖北省的山林一万三千多亩。
山林火灾多的主要原因是:入秋以来,进山入林搞副业的人员大量增加,入山和火源管理制度不严。有些地方的社队和社员个人为增产粮食,不经批准乱垦滥烧、随意弄火的情况相当普遍。
据了解,当前一些省、区和地方的领导对护林防火工作不够重视,抓得不紧,措施不落实。特别是今春山林火灾较严重的一些省、区,仍未认真吸取教训。有的还削弱了护林防火工作。如有的省和重点林区,撤销了各级护林防火指挥部,调走了护林防火专职人员,致使护林防火工作无人管。(附图片)
大兴安岭绵亘于内蒙古东部,是我国主要森林区之一。山岭上生长着高大丛密的落叶松,木质细密坚韧,是优良的工业建筑用材及枕木用材。新华社记者 施长江摄


第2版()
专栏:抓好职工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抓好职工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鞍钢培训干部取得成果
新华社沈阳十二月十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通过举办技术、业务和企业管理学习班,轮训各级干部。两年来,已有半数以上干部参加了各类学习班学习。这是鞍钢认真抓好干部培训工作,把这作为实现四化的一个战略措施而取得的一个初步成果。
鞍钢是我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现有干部三万六千六百四十七人,其中厂矿处级以上干部有一千五百多人。公司党委经过调查摸底,发现各级干部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和技术专业干部少的“三低一少”状况,决定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并且建立和健全了培训干部的领导机构。公司领导明确规定:公司侧重培训厂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各厂矿负责培训基层干部。培训方式有离职学习的,也有在职学习的。目标是使干部通过学习,逐步懂得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
鞍山钢铁公司还利用鞍钢科学技术馆举办激光、工业电视、铸造、轧钢技术等学习班,为各单位培训了近三千名技术干部。鞍钢工学院、鞍钢医科学校等六所专业院校,除了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以外,先后开办了一百一十多个包括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无线电技术、可控硅和液压传动等专业技术的短训班,先后培训了五千多名科技干部和管理干部。


第2版()
专栏:抓好职工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育种专家丁震亚多年来,采取办训练班、带徒弟的方法,培训了四百多名育种员。图为丁震亚在双涧公社老集大队同农科组同志一起研究防治小麦锈病问题。
新华社记者 朱云风摄


第2版()
专栏:抓好职工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汕头电子公司办业余夜校
本报讯 通讯员刘纪明、陈朝都报道:汕头市电子工业公司认真办好业余夜校,组织青工学文化、学科学,出现了青年工人珍惜业余时间,勤奋好学,一心搞四化的好风气。
这个公司所属工厂共有青工六百多人,为适应重点转移的需要,公司党委决定开办业余夜校。
今年二月,夜校正式开学。目前,已由四个班级增加到六个班级,设有无线电、数学、机械制图、英语等专业班,参加学习的青工由二百一十多人增加到三百五十多人。
夜校十分注意提高教学质量,讲究学习效果。他们根据学员文化程度、学习爱好和工作岗位对口等实际情况编班,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学习效果好,学员不但提高了基础知识水平,也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本领。


第2版()
专栏:抓好职工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景德镇安排少年跟随亲属学艺
本报讯 江西省景德镇市安排一批少年艺徒跟随自己的亲属学艺,使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景瓷传统技艺高难度较大,过去和现在的许多陶瓷技艺名家,一般都是自幼师承家传。为使艺徒避免只重继承,忽视提高和发展的情况,许多单位在具体安排这些艺徒时,都注意安排在技艺人员集中的艺术室、美研室、创作研究室、试验组。同时,经常组织他们深入工厂、农村写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今年七八月市里接受了首都国际机场一幅瓷板大壁画的制作任务,陶瓷研究所派出艺徒到绘制组,参加了部分绘制工作。
由于老艺人的精心传授,这批小艺徒刻苦学习,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去年十月,景德镇瓷器在北京展出时,艺徒的作品从造型艺术到装饰技巧,被不少观众认为是成熟艺人之佳作。


第2版()
专栏:

探索规律二十年
——山东黄河沿岸访问记
最近,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沿黄河的惠民、德州、聊城、菏泽四个地区,也就是山东低产的西北四区,看到了上千万群众、工程技术人员、干部为了认识和运用引黄规律付出的巨大劳动,看到了他们创造的令人惊叹的业绩。
在山东西北四区,人们曾经是黄河的奴隶。每到汛期,黄河驱使着千百万人日夜奔波在千里堤防。一旦决口,它又吞没万顷良田和大量的人民生命财产。如今,这里的群众已经成为黄河的主人,不仅让黄河驯服地入海,而且引黄灌溉三十多个县的一千多万亩土地。
多少年来,黄河的渗渍,决口,修防用土,造成了沿岸大面积的盐碱、沙荒、涝洼地区,这里产量极低,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长,群众生活贫困。解放以后,党和政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固黄河堤防,连续取得战胜三十年伏秋大汛的胜利。人们利用黄河水沙,改造碱沙涝洼。菏泽地区沿黄五县一百六十二万亩碱沙地,已经放淤改土六十一万亩。东明县阎潭淤区淤改的十七万五千亩,平均单产四百多斤,超过淤改前的三倍。
但是,由于黄河河床逐年淤高,加上连年修堤取土,大堤背河一面挖成了大面积的洼地坑塘,“悬河”的形势继续发展。每逢汛期,大堤背河一面,渗水、管涌现象十分严重,洪水依然威胁着堤防安全。人们以黄制黄,利用吸泥船的机械力和水力,运送黄河泥沙淤背固堤,开拓了强化堤防的一条新路。据德州地区的材料,从一九七○年到今年八月,在一百四十公里的临黄大堤上,用四十三只吸泥船,完成土方四千三百五十万立米,加固大堤六十一公里。大堤背河一面,淤宽七十米到一百米,淤高三米到十米以上。齐河县南坦是黄河下游的老险工。每逢大水,常常发生管涌、脱坡现象,非常危险。从一九七三年开始,放淤三年多,淤出土方二百四十八万立米,险工背河一面淤宽一百二十米到一百五十米,淤高十米八,扭转了堤防薄弱的险恶局面,对保证黄河安全作用很大。黄河修防的胜利,给引黄灌溉创造了前提;引黄灌溉的发展,又给黄河修防提供了新的条件。
看到这些成就,可以说,人们终于认识了黄河水沙的两重性。水可以泛滥渗碱,也可以灌溉洗碱,沙可以淤垫河道,也可以淤地改土,淤背固堤。从一九五六年引黄以来,这个认识过程持续了二十三年。
山东第一个大规模的引黄工程,是位于惠民地区的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一九五六年十一月,第一期工程完成,滚滚黄水按照人的意志流出闸门,十多万亩小麦受益,每亩增产六十斤到八十斤。同一时期,德州、聊城、菏泽地区,修建了虹吸管,引黄灌溉,增产效果都很显著。
人们惊喜地看到引黄的效果,以为引黄的好处没有止境。于是,一九五八年普遍提出大引大蓄大灌的口号,兴建了多处引黄工程,最著名的是腰斩黄河的东阿位山枢纽工程,设计灌溉面积包括了现今的聊城和德州两个地区。与此同时,又来了个“平原水库,星罗棋布”。这时候,人们想到的只是灌溉,忽视了排水,只见水利,不见水害。工程要求当年施工,当年见效。结果是只挖干支渠,不挖斗农渠,不搞防渗工程和排水系统,不平整土地,没有建立引水用水制度。闸门一开,引水无度,用水无度,大水漫灌,只灌不排。没有多久,地下水位抬高,碱地急剧增加。惠民地区一九五七年原有碱地一百八十八万二千亩,一九六○年上升到三百零五万七千亩。一时四个地区的碱地上升到一千多万亩,大幅度减产,大面积绝收。一场灾害,降临山东西北四区。吃了一次形而上学的大亏。
在这场意外的灾害面前,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见水害,不见水利,又来了一个形而上学。一九六二年有人愤然提出“枪毙黄河”,下决心“这一辈子不再引黄”,纷纷炸坝平渠,封闸停灌,废渠还耕,废库还田。当时正逢精简机构,水利部门首当其冲,扒庙撵神。打渔张工程管理机构一次撵走七十名工作人员。水利干部给自己编了顺口溜:“水利干了七八年,群众骂来干部嫌,落了一身关节炎,灰溜溜地回家转。”还在岗位上的水利干部,到了村里,也遭白眼。群众说:“你还在这里转游什么!”这样极端的措施,却也包含着部分真理,它停止了大面积土地碱化的严重趋势;但它毕竟是极端措施,由于切断了黄河这个几乎是取之不尽的水源,每逢春秋干旱,不仅作物减产,有些地区连人畜吃水都发生困难。黄河的历史,又给拉回到一九五六年以前。
一九六四年,席卷全国的农业生产高潮鼓舞着山东西北四区群众。农业用水的需要,促使人们重新认识黄河:引黄会引起碱化,但不是不可避免,黄河水本身并不含碱,引黄和碱化没有必然联系;而丰富的黄河水源,却是不大容易代替的。人们考虑了引黄利害的两个方面,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八年,陆续恢复了引黄灌溉。反对的人一直有,但他们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复灌的方针是“积极慎重”,采取了防止土地碱化的措施。要求以排定引,以引定灌,灌排分设,速灌速排。并且大规模治理河道,保证排水畅通。拿德州地区来说,从一九六四年起,治理了徒骇河,从原来的二百多个流量,扩大到一千多个流量,又治理了马颊河,开挖了德惠新河,漳卫新河,共扩大排水能力到四千个流量。复灌这些年来,四个地区再也没有发生大面积土地碱化的现象,并且使原有的碱地面积逐年缩小。聊城的碱地从一九六二年的三百万亩,下降到一百七十万亩,其他三区也相差不多。复灌以后,小面积土地碱化的现象还不断发生。如果放松防治,最终会导致引黄的失败。聊城县于集公社复灌之初,虽然搞了一点排灌工程,但是标准低,不配套,灌排一条沟,长期进水,满沟蓄水,地下水位随之升高,碱地由一九六九年的一万五千亩,发展到一九七三年的五万七千亩,粮食总产一九七三年比一九七○年减少一百三十万斤,重复了过去的教训。这次挫折使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觉醒起来。一九七四年重新作出规划,先打排灌分设这一仗。按排、灌、路、林并列铺设的布局,要求支沟深度在三米以上,斗沟深度二米八,农沟和农渠相间布设,沟深一米五,配合地头沟、防渗沟,形成完整的田间排涝防濕系统。一九七五年冬,全社排灌工程基本完成。同时,大搞机井建设,狠抓现有机井的使用,做到了井渠结合。到今年,碱地下降到一万九千亩,正继续努力,争取全部碱地变为良田。这是认识规律并运用规律改造自然的好典型。不过也有相反的例子。他们知道土地碱化和防止碱化的规律,却不按规律办事。有的地方,干渠的截渗沟,淤塞不通,已经不起防碱作用,引起上百亩好地碱化,但没有积极采取改善这种状况的措施。有的地方,引水时间过长,引水量过多,却不严加控制。有的地方,干渠下游局部地区干旱,即使上中游不需要用水,也要远距离送水,局部地区的旱情解除了,大面积土地的地下水位却升高了。有的地方,本来有井,可以用井灌解除的旱情,也为了省钱省事,违背以井保丰,以河补源,井灌渠灌相结合的原则,弃井不用,引黄灌溉。诸如此类,以致造成一部分土地碱化,也给反对引黄的同志提供了论据。这说明在认识了规律之后,还需要克服运用规律过程中的重重阻力,才能变必然为自由。反对引黄的同志,如果把精力用于说服不按规律办事的人,而不是反对引黄本身,那将大有助于引黄事业。
山东西北四区在防碱的同时,大面积地改造着碱地。有条件地种植水稻,开挖深沟大河、建设台田,都已经证明是改造碱地的有效措施。而最为多快好省的改碱办法是淤地改土。这个办法,一次一片可以淤一二百亩,多的三千到五千亩,惠民地区今年一次一片淤了八万二千亩。放淤可以改碱,也可以改沙,改造涝洼。现在已经淤改的土地,落淤厚度三十厘米、五十厘米、一米不等。黄河淤土原是中游地区的肥沃黄土,因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带到下游。据科研部门测定,落淤五十厘米,每亩含氮四十一公斤,折合硫酸铵二百零五公斤;含磷二十一公斤,折合过磷酸钙一百一十公斤;含钾二百公斤,折合硫酸钾四百公斤;有机肥的含量,相当于一万斤草粪的肥效。淤过的土地,平平展展,肥沃耐旱,低产田一变而为高产田。菏泽地区已经把淤改作为沿黄地区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一项关键措施,确定从今年起,五年内把现有的一百零一万亩碱沙地通统淤完。当然,淤改的土地不能一劳永逸。有些重碱地,淤改后一年增产,二年大增产,三年平产,四年返碱,产量下降。东明县果园大队有这种教训。现在,菏泽地区正着手巩固淤改成果,在淤区搞水利工程配套,治旱治涝,防止返碱,把淤区建设成为高产稳产田。
尽管引黄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仍然使一些同志忧心重重。他们不仅担心土地碱化,而且担心沉沙淤渠淤河。这不是杞人之忧。黄河下游,一片平原,坡降很小,水流缓慢。而黄河含沙之多居世界河流首位,每引二十亿方水,含泥沙六百万方。沉沙淤渠,成为引黄的一大难题。有些地方,小沟淤平,大沟淤浅,清不完的淤,挖不完的沟。据德州地区潘庄灌区的材料,一九七四、一九七六、一九七八三年清淤工程达一千零十六万方,用工四百七十六万个。而且清出的大量泥沙,堆在干渠两岸,每遇大风,粗沙飞扬,侵蚀粮田。群众热切盼望条条渠道灌而不淤。菏泽刘庄灌区已经创造了这方面的经验。灌区的工作人员,经过艰苦的调查和实验,掌握了黄河泥沙的运动规律,利用黄河水力冲刷淤土,获得成功。从一九七二年到现在,连续七年没有清淤,保证了灌区的正常用水,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为防止引水渠淤积的科学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
黄河还是那条古老的黄河,可是现在它同人们的利害关系起了多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了它的活动规律,能够用其利而避其害了。认识规律不易,运用规律改造自然,尤其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这都是千百万人的集体力量才能够完成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有因为缺少经验而难于避免的曲折,也有因为脑子一热率而决定的恶果。这启示人们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多么需要善于总结经验,以便少走弯路,更快地认识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规律,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本报记者 萧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