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搞好职工教育 适应四化需要
全国职工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统一领导,通力合作,把职工教育发展起来
新华社郑州十月五日电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使之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必须搞好职工教育。这是参加全国职工教育工作会议代表的一致呼声。
这次会议是九月十四日至二十四日在郑州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办好职工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说,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广大干部和工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我国九千四百多万职工中,技术人员少,许多工人文化程度低,不少干部缺乏科学管理知识。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
会议讨论了职工教育的方针和任务。大家提出,当前职工教育要适应四化,大力发展;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统一领导,通力合作,把它办好。要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普遍进行轮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管理和业务技术水平。要对广大工人进行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教育,普遍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水平。要努力办好职工业余高等教育,造就一批技术人才,作为补充企业技术力量的一项重要来源。
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分析了职工教育的现状,认为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热情很高,各种技术、业务、文化训练班到处出现,各级各类职工业余学校正在恢复和发展,函授、广播、电视教育也在积极兴办,形势是好的。但是,目前全国职工教育的基础还相当薄弱,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以加快发展。
出席会议的代表还介绍了不少办职工教育的好经验。哈尔滨市各方面协作,目前已举办职工业余中等学校三百六十多所,近十四万职工参加学习;职工业余高等学校七十八所,参加学习的职工达一万八千多人,还有各种形式的扫盲班、文化补习班等。石油部把职工教育定为企业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很快。据大庆、华北、胜利油田等六十七个单位统计,参加业余学习和脱产学习的职工近六十二万人,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哈尔滨市和石油部的经验,得到与会代表们的赞扬,要求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


第3版()
专栏:

天津五十万职工社员进业余学校学习
据新华社天津电 天津市大力发展工农教育事业,目前,进入各类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有四十三万人,郊区社员七万人,共达五十万人。
撤销多年的天津市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和天津市第二教育局现已恢复。同时还恢复、创建一批职工业余高等学校和大专班,各区举办业余中学共五十多所,还有不少人参加厂办业余中学和技校学习。郊区各县也组织了一大批农民文化技术班。
各类业余学校都从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来设置课程,培训人才。红桥区业余大学今年新设的企业管理培训班,邀请一些大学的经济专家、教师,来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工业和企业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参加这个培训班学习的有各工业公司的科级干部和厂矿的厂级干部等。第一期二百名学员已毕业,第二期又招收四百名学员。
天津市职工教育的重点是培训提高青年职工。同时,还要帮助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大、中专毕业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帮助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第3版()
专栏:

全明洙大使举行宴会
庆祝朝中两国建交三十周年
姬鹏飞副总理等应邀出席
新华社北京十月六日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全明洙今天晚上在大使馆举行宴会,热烈庆祝朝中两国建交三十周年。
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外交部部长黄华、副部长张海峰,中联部副部长乔石,对外友协副会长林林等,应邀出席了宴会。
全明洙大使和黄华外长先后在宴会上祝酒。席间,中朝两国同志畅叙三十年来中朝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的情况,并祝中朝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团结在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第3版()
专栏:

对外友协和李伯曼大使分别举行招待会及酒会庆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五日电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今晚在这里举行招待会,庆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赫尔穆特·李伯曼和夫人等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六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赫尔穆特·李伯曼和夫人,今天中午在大使馆举行酒会,庆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一机部部长周子健、外交部副部长张海峰、外贸部副部长郑义山等应邀出席了酒会。出席酒会的还有各国驻华使节。


第3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日本福冈市友好访问团
新华社北京十月六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今天下午会见了由进藤一马市长率领的日本福冈市友好访问团。
这是福冈市在广州、福冈于今年五月结成友好城市后来中国的第一个友好访问团。姬鹏飞副总理同日本朋友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他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很大发展。我相信,这种关系今后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进藤一马市长对访问团在中国受到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他说,我们回国后一定向福冈一百零六万市民转达广州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广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杨尚昆、副主任欧初,中日友协顾问赵安博参加了会见。访问团是于十月四日从桂林到达北京的。


第3版()
专栏:

荣毅仁离京赴美国访问
新华社北京十月六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荣毅仁一行六人,应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克利夫兰世界事务委员会等单位的邀请,今天乘飞机离京赴美国访问。荣毅仁一行访美期间,将与美国政界、工商界人士接触,谋求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交往,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第一副秘书长薛子正,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经济参赞刘德汉等到机场送行。


第3版()
专栏:

黄镇率政府文化代表团赴欧洲中东访问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五日电 以文化部部长黄镇为团长、副部长周而复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一行八人昨天离开北京,对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土耳其、叙利亚、约旦和突尼斯进行友好访问。


第3版()
专栏:

叶委员长、邓副委员长会见并宴请商震先生的夫人和儿子
新华社北京十月六日电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副委员长邓颖超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了已故原国民党驻日本代表团团长商震先生的夫人安田作子和她的儿子商伟立,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思德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安田作子女士和儿子商伟立是前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于九月十八日到达北京的。(附图片)图为会见时情形。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邓颖超会见日本朋友
新华社北京十月六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今天上午会见了以小山恭二为团长的日本奈良市友好之翼参观团。
会见充满了亲切愉快的气氛。邓副委员长高兴地同六十五位奈良市朋友一一握手。她说:“请朋友们允许我以北京市市民和奈良市特别名誉市民的双重身份欢迎你们。今天使我更感到亲切的是,我同你们一样都是奈良市市民。”她的这番话博得日本朋友的热烈掌声。
小山恭二团长说:“我们能够把奈良市特别名誉市民的光荣称号赠送给您,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莫大荣幸。我们是来参加奈良市和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五周年庆祝活动的。我们希望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
邓副委员长举起茶杯,请大家为庆祝西安市和奈良市结成友好城市五周年干杯。全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副局长李权中等参加了会见。参观团是于昨天到达北京的。


第3版()
专栏:

方毅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六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今天上午在这里会见了日本文部省次官井内庆次郎一行。会见时,方毅副总理同井内庆次郎次官就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的教育、文化,尤其是留学生的交流问题交换了意见。
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泉孝健参加了会见。
教育部副部长高沂,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秦力生等,会见时在座。


第3版()
专栏:

真山美保团长在京举行告别宴会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五日电 日本新制作座友好访华团团长真山美保今晚在这里举行告别宴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和夫人,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林默涵、姚仲明,对外友协副会长林林等应邀出席了宴会。
日本新制作座友好访华团将于明天离开北京回国。


第3版()
专栏:

尼日利亚驻华大使举行国庆招待会
新华社北京十月三日电 尼日利亚驻华大使爱德华·奥卢索拉·萨努今天下午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国庆。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外交部副部长何英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各国驻华使节也出席了招待会。


第3版()
专栏:

丁肇中教授谈科学实验
一九七六年冬,瑞典皇家科学院举行隆重仪式,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全世界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济济一堂,全神贯注倾听一位学者用中文发表的重要演说:“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在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的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在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而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这是著名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因发现J
(音:捷)粒子而获得一九七六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时发表的演讲。自那时以来,三年过去了。不久前,由他领导的一个高能物理实验小组又在西德汉堡的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找到了胶子存在的实验证据。这一重要发现,曾使各国物理学家们欣喜若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丁肇中教授和他领导的小组在科学上接连取得惊人的成就,他是怎样领导大家进行科学实验的呢?
一个晴朗的秋日,记者就此访问了丁肇中教授和在他的小组工作和学习过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唐孝威、郑志鹏、朱永生、许咨宗、张长春、吴坚武、杨保忠。
下午两点半钟,丁肇中教授走进了和我们会见的房间。他看起来很年轻,不象四十三岁的人。他热情地和大家握手问好,坐下来仔细听记者的提问。
当记者对他和他的小组最近找到胶子存在的证据表示祝贺时,他谦逊地笑着说:最值得祝贺的事情,是中国人民决心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丁肇中教授是第三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籍中国血统的年轻学者。他离开中国远涉重洋前往美国求学时,年仅二十岁。当时他“身无半文”,完全靠奖学金念完了大学。他说,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境况下读书,
“就得多用功”。从上大学到取得博士学位到开始做科学研究工作,一般人要用十年的时间,而他由于勤奋好学,只用了六年。
“这样刻苦攻读,你不觉得苦吗?”记者问道。
“噢,不,不,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他爽朗地笑起来。
“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而接连出成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事业心。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
七十年代初,丁肇中教授怀着渴求科学真理的心情,到了美国东海岸的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九七四年他和他的小组把一束高能量的质子打在铍靶的原子核上,发现了一个重量比质子重三倍多的粒子。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发现这个新粒子的寿命比通常相近的基本粒子要长一千倍。发现重量这么大,寿命又这么长的基本粒子,这还是头一次,这就是著名的由丁教授亲自命名的J粒子。这个重大发现曾经轰动了世界,使一度沉寂的国际高能物理学界重又活跃起来。科学界认为,J粒子的发现好比敲开了一个基本粒子家族的大门,给高能物理学的研究展示了新的前景。由J粒子提供的线索领路,科学家们又连续发现了一连串相类似的新粒子,使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在这以后,丁肇中教授继续利用欧美各国的大加速器从事高能物理的科学实验工作。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们说,他对工作的要求十分严格。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每天下午召集全组开会,检查布置工作。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展开争论,最后由他来做决定,规定好各自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间,并把工作计划打印出来,人手一份,他随时检查进度,到时候一定要完成。
“听说在你的实验室里工作,一切由你一个人决定,是吗?”记者问道。
“哎——对啦!”他笑着说:“在讨论工作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最后我来做决定,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大家就必须执行,不执行或是执行不力,那是决不容许的。”
丁教授还说,“为了使我的实验小组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凡是在我那里工作过的人,三、五年之后,我就介绍他到政府部门搞行政工作,或是介绍到学校去教书,或者参加别的科学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不断地从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来搞科学实验。”
在他那里工作过的我国科学工作者谈起丁肇中教授的治学态度时,对他很钦佩。他们举了一个例子。一次,测量几百个光电倍增管的各种参数及考验管子的稳定性。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一百个管子中有十个噪音很大。搞这项工作的人本想就改装这十个噪声大的管子就行了。因为要全部改装,费时很多,而且每只管子价值都是近千美元。尽管如此,丁肇中教授仍然坚持要全部拆了重来,每个管子要考验两天,一个也不能放过。他认为,搞实验,仪器不可靠,数据当然就不可靠,因此,他不允许有任何的马虎和懈怠。
丁肇中教授本人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也和大家一样,常常是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我国科学工作者还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们小组作了一些计数器,要运到日内瓦西欧核子研究中心去核对,因为那里有标准的束流。当时,丁肇中教授在美国,虽然远隔重洋,他还是连夜打电话,仔细询问了核对的情况,包括电子学的线路是怎么接的,都在电话上进行详细的询问。大家还举了一些例子。一天晚上,在西德汉堡的实验室里,我国一位科学工作者值夜班,取数据。那天晚上,丁肇中教授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才回去睡觉。刚过五点他又打电话来问仪器有什么毛病没有?实验进行得如何?总之,丁肇中教授认为,在科学的道路上,不脚踏实地地工作,不付出艰苦的劳动,就不可能前进;松松垮垮,舒舒服服,是搞不出名堂的。
当大家又提起类似的故事时,丁肇中教授笑了。他说,自然界的奥秘随时都在吸引着每一个有志于科学的人,谁都想走在时间的前面,有所发现。因此,搞科学实验,争取时间是很重要的。
谈到这里,丁肇中教授真诚地表示,在他那里工作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大都是对科学有兴趣、有发展前途的人。希望他们回国以后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由于搞科学实验要废寝忘食地干,因此,在生活方面要尽可能地不要让他们为家务事分心。他不客气地说:“一天回家作三个钟头的家务,那还搞什么科学!”
在谈到搞科学实验应由什么样的人来领导时,他说:“搞物理实验,最好还是由物理学家来领导,过去西欧、美国的实验室有不少事实说明,由加速器专家领导的物理实验就不如由物理学家领导的实验搞得好。因为不是同行或者不懂行的人,往往缺乏科学的预见。”
谈到关于高能物理今后的发展及他所从事的实验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时,丁肇中教授兴致勃勃地说,高能物理这一门科学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自从伽俐略从比萨铁塔上丢下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证实了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常数,这可以说是那个时候的直线加速器吧,到上个世纪末期,X光的发现,相对地说,也算是当时的高能物理研究。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子的发现以及以后愈来愈多的新粒子的发现,高能物理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对仪器精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它探索的粒子越来越小而且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加速器建成以前,物理人才的训练,实验题目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否则加速器虽然建成了,但很可能作不出象样的物理实验。他希望,到他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今后最好能不断地到国外去继续深造。这样,等到中国建成了加速器,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在上面开展物理实验。
话题又转到他目前的研究工作上。他沉吟了一会儿说:“找到胶子存在的实验证据,算不了什么。二十世纪微观物理学的一大进展就是发现除牛顿所发现的引力相互作用和十九世纪确立的电磁相互作用外,还有两种新的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我做物理实验的目的,是想找到这四种作用力的基本联系,这样对宇宙中的大部分物理现象,就能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了。”
丁肇中教授兴奋地说,最近他领导的小组在研究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电子或μ子或τ重轻子的过程中,对量子电动力学进行了检验。首次测量到电子、μ子、τ重轻子的半径小于亿亿分之二厘米,这就是说,它们比原来认为的更小,证实在这样小的范围内量子电动力学还是正确的,这个实验结果,使人们对带电轻子和电磁相互作用的了解更深入了一步。
访问快要结束的时候,记者请丁肇中教授谈谈自一九七五年以来四次访问我国的观感。他坦率地谈了他的印象。他说:“七五年来时,在北京和科学家们谈了谈。那时,没有人谈科学,科学家们都处于恐怖状态;七七年来访,科学家们兴奋地告诉我,他们获得了第二次解放。这次回来,见到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已经开始,慢慢也有个计划,大批的留学生、研究生、访问学者也都派出去了,情况和几年前比,大不一样了。”
新华社记者顾迈南
本报记者保育钧(附图片)
参加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高能物理实验小组的我国科学工作者郑志鹏(左三)、朱永生(左二)、许咨宗(左一)、张长春(右一)、吴坚武(右二)、杨保忠(右三),在北京和丁肇中教授(左四)欢聚一堂。
新华社记者杨武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