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昔阳县委联系“学大寨运动”的实际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端正思想路线解决落实经济政策中的问题
新华社太原十月二日电 据《山西日报》九月二十四日报道:今年八月以来,中共昔阳县委常委连续召开常委和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和县级机关科局长以上的干部会议,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端正思想路线,解决了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中的九个问题。
会上,同志们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对全县十多年来开展学大寨运动中的极左错误,进行了回顾和检查。许多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相当一个时期,为什么我们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不那么得力?为什么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不那么彻底?为什么对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不那么认真?就是县委常委本身思想不解放,心中有顾虑。县委领导深切地感到,过去把大寨抬到了不适当的地位,把大寨的具体经验当成不可逾越的“本本”,干了许多蠢事。当前昔阳面临着“问题不揭不得了”这样一个状况。现在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要把矛盾揭透,把问题说够,端正思想路线,卸掉思想包袱,发扬成绩,修正错误,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尽快把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上来,全力以赴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
通过这段讨论,昔阳县委解决了以下九个问题:
一、关于落实自留地政策的问题。今年春天,昔阳县委在落实自留地政策时,总认为集体代种比社员自种好。结果,全县社员户自种自留地的只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大家说,现在县委要解决自留地下放是不是“右了”、“倒退了”的糊涂认识。自留地收归集体代种的作法,是在林彪、“四人帮”掀起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极左浪潮中产生的。现在我们来个拨“左”归正,正是一件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事情,根本不是什么“右了”、“倒退了”。通过讨论,县委也明确了自留地实行自种,并不是资本主义尾巴,而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县委决定打破今年春天定的那些条条框框,秋收以后,全县的自留地全部下放,并且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社员群众种好自留地。
二、关于劳动管理问题。实行大寨的“一心为公劳动,自报公议工分”的办法好,还是实行定额记分好?昔阳一些社队在过去早已有过争论,而且有的大队一直在实行定额记分的办法。但是他们怕戴“反大寨”的帽子,对外说是实行大寨的劳动管理。县委不实事求是,搞“一刀切”,让全县各社队一律推广大寨的一套评工记分法,实际上导致有些大队的干部说假话。这种情况,县委的同志也并不是不知道。但他们认为昔阳特殊,再搞定额管理是后退。在讨论会上,县委常委们和大家一起摆了大量事实,对各种劳动管理办法作了认真比较,相比之下,大家感到,还是定额管理好:一是社员容易接受,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二是队干部便于管理。今年有些大队恢复了定额管理以后,节省了劳力,提高了效率,农活比往年赶前了,也不象以前紧张了。大家说,我们要想贯彻好中央的两个农业文件,必须破除“昔阳条件特殊”的错误认识,向全县公开宣布:只要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只要有利于调动广大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各社队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需要采用那一种劳动管理办法就采用那一种办法。大寨的劳动管理办法,宜搞则搞,不宜搞则罢,全县要积极采用定额管理,也可以实行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办法。大寨党支部表示,大寨也要实行定额管理。
三、关于集市贸易问题。在真理标准的讨论会上,县委的同志们说,过去咱们怕这怕那,始终不敢开放集市贸易。其实,县委不开,群众就自动开。今年春天,县城附近一些大队的社员陆续进城卖菜,城里的职工都愿意买社员们出售的新鲜蔬菜。实践证明,开放集市贸易,社员欢喜,职工满意,既搞活了市场的供应,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县委的同志们深切感到,过去卡集市贸易的作法,既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也违背群众的意愿,如果这样继续搞下去,就会更加脱离群众。今年七月,全县已经开放了集市贸易,“八一”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物资交流大会,人们高兴地说:“咱昔阳的经济也活啦!”
四、关于社队工副业问题。过去,昔阳全县曾经批判过“集体经济内部的资本主义”,各社队的工副业生产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社员的家庭副业也基本上被限制死了。在昔阳,还有一个不成条文的规定,就是干什么工作也不能超过大寨。城关公社有一些大队在发展工副业方面,本来具备较好的物质条件和技术能力,但就因为怕“压”了大寨,始终不敢放开手脚去发展。大家说,过去咱们只能说“学大寨”、“赶大寨”,不敢说“超大寨”,以为这样就是“爱”大寨,殊不知这正是害大寨。正如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样,任何先进典型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大寨也是这样。过去我们学大寨的艰苦创业精神,今天在建设四化的过程中仍然要发挥这种精神,大寨的科学种田和其它一些经验,我们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可是,就昔阳的范围来说,大寨在林牧业方面就不如白羊峪大队搞得好,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向白羊峪学习发展林牧业的经验呢?大寨在发展队办企业方面就不如李家庄公社搞得好,我们又为什么不可以向李家庄公社学习发展社队企业的好经验呢?过去有的社队偷偷到阳泉市搞副业,他们为了不挨批判,借的是寿阳县一些社队的户头,不敢说自己是昔阳人。许多同志说,回想起往年干的那些事来,真蠢呀!“光种玉茭(玉米),甚也不要”,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杀政策”,如果再这样搞下去,社队集体经济非垮了不可。县委决定,今后要大力发展社队的工副业生产。
五、关于自留树问题。前些年,昔阳县怕农民成了“暴发户”,“掉进资本主义泥坑”,把社员房前屋后栽种的树一律收归集体所有。去年以来,社员们纷纷要求县上归还他们的自留树。当时由于县委没有摆脱极左的框框,名义上宣布下放,但具体做起来却不放手。现在,县委坚决按党的政策办事,全部归还了社员的自留树。
六、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这些年来,昔阳县的各个大队都集体盖了一些房子,不少社员迁入居住,这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些大队在修建新农村的时候,拆了社员的一部分旧房;对拆了社员的旧房作价偏低,有的甚至就没有作价,而社员住新房仍要出一些房费,群众意见很大。有些大队的集体经济本来不厚实,也要拚命盖新房,好象不这样干就不是学大寨,结果违犯了政策,社员的旧房不管户主愿意不愿意都拆。修建新农村,还有形式主义的毛病。新农村盖成排房,一没地方养鸡,二没地方喂猪,不如过去住的四合头院适用。这实际上是对农民的生活资料的一种剥夺,群众有怨言,许多基层干部有意见,但是不敢向县上讲,怕被说成是“破坏学大寨运动”。现在县委已经作出决定:凡是被拆掉的社员的住房,没作价的要重新作价,作价不合理的要重新调整,一定要让群众满意。
七、关于分配问题。这些年昔阳县在分配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口粮分配上搞“自报公议”。名义上是“自报公议”,实际上是只报不议,这样就不适当地扩大了按人分配的部分,缩小了按劳分配的部分,带来了“干多干少一个样”,不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挫伤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二是按人分配的实物过多,甚至把本来不应该按人头分配的东西,也不管大人或是小孩、劳动的还是不劳动的,一律吃“大锅饭”。另外,其它大队不管生产搞得怎么好,在实物和现金分配上一律不得超过大寨的水平,这样就造成许多大队多劳不能多分。大家认为,口粮分配中的“自报公议”,应该予以否定。分配水平不能超过大寨的作法,更是错误的。县委决定,今年秋收分配时,全县不再搞“自报公议”那一套了,要认真纠正平均主义倾向,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在粮食分配上,人口和劳动工分分配比例,一般情况下要搞三七开,留粮水平较高的核算单位可以实行四六开。按人分配部分一律按年龄定分粮标准。县委还宣布,各社队在分配上要从实际出发,可以超过大寨,真正超过大寨是大好事。
八、关于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过去,昔阳总爱讲“扩大共产主义因素”,但是由于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往往把平均主义当作共产主义的因素去提倡。在兴办集体福利事业上,不适当地实行了“几不要”。县委要求各社队,要整顿集体福利事业,一定要从本大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搞“大包干”那一套,杜绝平均主义。
九、关于干部补贴工的问题。昔阳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有光荣传统的,但在近些年来,强调大小队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每年要达到三百天,而且号召尽量不要补贴工,全年工分不要超过同等劳力。这样做的结果,有些人本来劳动不多也记三百来工,有些人劳动多也不能多记工。因此,部分基层干部劲头不足。县委决定,过去的错误做法,要一律改正,坚决按《六十条》办,干部实行定工劳动,定额补贴,增产奖励。
原先还有一些同志,顾虑执行现阶段党的经济政策是“砍旗”。现在认识到,不管是大寨的做法也好,什么本本上的也好,都得用实践来检验,怎么对就怎么做。今后要坚决按中央的方针、政策办事。


第2版()
专栏:

我国新兴的稀土工业初具规模
近两年稀土工业部门捷报频传,出现十分令人鼓舞的现象
新华社呼和浩特十月二日电 我国新兴的材料工业部门——稀土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全国许多地方利用蕴藏丰富的稀土元素,制造多种稀土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应用,获得显著成果。
稀土元素又叫稀土金属,共有十七种元素。稀土元素具有典型金属的性质,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能与很多元素起作用,生成相应的化合物,用途十分广泛。我国稀土资源很丰富,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稀土储量最多的国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逐步建立我国稀土工业体系,发挥稀土在各个工业领域中的作用,对加速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稀土工业诞生于五十年代末期。那时,全国只生产两、三种稀土产品,在个别工业部门推广应用。目前,我国生产的各种稀土产品有近二百种,国外能生产的各种稀土产品,我国都能自己制造,产品质量也基本符合国际标准。从去年开始,我国稀土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这标志着我国稀土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黑色冶金、有色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电子、医药、建筑材料、轻工以及国防、农业等部门,都已开始广泛应用稀土。全国有近千家机械工厂,在球墨铸铁、耐磨铸铁、耐酸铸铁、耐热铸铁等生产上使用稀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他们用加稀土的镁球墨铸铁,制造汽车、拖拉机、空压机、冷冻机上的曲轴,耐磨性能比钢还好,毛坯重量平均比使用锻钢时减轻一半左右,加工工时平均缩短二分之一,成本降低百分之五十到八十。某些钢种加入稀土,有利于提高钢的质量。齐齐哈尔钢厂生产的一批加稀土的石油钻头,在胜利油田试用,进尺深度达到二千八百五十六米,创国内最先进水平。在石油化工部门,稀土被大量用来作催化剂。用稀土分子筛作石油催化剂,汽油收率提高百分之三到四,轻质油收率提高百分之五到六。加稀土的人工异戊橡胶,分子结构与天然橡胶相似,可作为天然橡胶使用。各种稀土产品还被广泛用来作玻璃抛光材料,激光材料,发光材料,电子材料,电光源材料,永磁材料,以及用来加工制造潜望镜、电影放映机、电视摄影机、制版机、高空远距离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
近两年,我国稀土工业部门捷报频传,出现了十分令人鼓舞的现象。如稀土精矿选矿工艺突破了多年来品位只能达到百分之四十的状况,现在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质量合乎出口要求;用富稀土渣冶炼含稀土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高品位稀土硅铁合金获得成功;环烷酸一步法萃取氧化钇工艺达到国际水平。最近在包头召开的全国稀土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对近两年来稀土战线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制订了进一步开展稀土研究、生产、应用的规划,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我国稀土科研、生产、应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第2版()
专栏:

中国稀土公司在包头成立
新华社呼和浩特十月二日电 我国专门经营和生产各种稀土产品的专业化公司——中国稀土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最近在包头成立。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大,品种全,含钐、铕等贵重元素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稀土公司的成立,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加速稀土工业的发展,满足国内外用户对稀土产品的需要,将起重大作用。
中国稀土公司已编辑出版《稀土铌产品标准》一书,供各稀土工厂按规范生产和国内外用户选购各种稀土产品时使用。


第2版()
专栏:

今年我国城乡储蓄创最新纪录
新华社北京十月二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提供的材料表明,今年我国城乡储蓄存款创造了最新纪录。到八月底,全国城镇储蓄存款总金额达到一百九十三亿元,比去年八月底增加百分之二十七点八,等于一九五二年年底的二十三倍;全国农村储蓄存款总金额达到六十二亿元,比去年八月底增长百分之三十二点六,等于一九五六年底的十四倍。


第2版()
专栏:

广东省惠东等地受台风影响暴雨成灾
广东省委和受灾地区党委立即采取措施抗灾救灾,当地驻军也大力支援
据新华社广州九月二十九日电 受今年第十三号台风影响,广东省惠阳、汕头、佛山等地区下了暴雨,其中惠东、惠阳、海丰、惠州等县、市暴雨成灾。
二十三日夜晚,第十三号台风在广东省珠海市登陆。这次台风带来了暴雨,而且比较集中。沿海有些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其中惠东县雨量最大,二十三日八时到二十五日八时降雨达七百六十七毫米,海丰县雨量也较大,降雨五百六十毫米。这次暴雨造成珠江水系东江中下游的水位急剧上涨。流经惠东、惠阳两县的东江支流西枝江,在平山一带,江水一度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在台风暴雨袭击下,惠阳等地区有的堤圩被冲垮,有数十万亩农田被淹,有数万群众被洪水包围。
灾情发生后,中共广东省委和受灾地区党委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抗灾救灾,当地驻军也大力支援。目前,被洪水包围的群众大部已经安全转移、脱险。


第2版()
专栏:

杭州市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据新华社杭州十月二日电 杭州市集中力量对居民住房进行维修,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维修住房五十三万多平方米,从而改善了三万一千多户居民的居住条件。
在开展维修的同时,还采用因地制宜小搭小建等方法,扩大了四千多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六百多户居民的住房困难。


第2版()
专栏:

向全国劳动模范学习
西藏高原的钢铁钻工
在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中,有一位年轻的藏族工人,他就是一九七七年国务院批准命名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原英雄钻井队”——一二四三钻井队队长索加。
贫苦牧民出身的放羊娃索加,一九六八年参加地质勘探队,当上了西藏第一代石油钻探工人。他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基础知识,向汉族工人请教,大胆实践,很快掌握了石油钻探技术。一九七一年六月,一二四三钻井队成立时,索加调到这个队来工作。他经常说:“人民把钻机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多打井,打好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贡献光和热。”他和同志们一起,在建队的半年中就打成了五口井。不久,又在藏北高原上,打成了第一口油井。他也被提升为这个钻井队的队长。
一九七六年,索加带领一二四三钻井队转战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羊八井,开发地热资源。搞地热,打蒸气井,这是一门新技术,困难很多。但索加说:“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智慧,照毛主席的《实践论》去做,什么困难都可以战胜。”在开发羊八井的战斗中,索加一心扑在打井上。他的脊椎骨因公摔断了,后来接上了一块半尺长的钢板,行走不便,特别是阴雨天,一睡到床上就翻不过身来,彻夜难眠,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同志们心痛地说:“队长,你要保重身体。”他笑着回答:“汽车大梁断了,焊起来照样跑。我的脊椎骨接上了钢板,就应该象钢一样坚强地工作。”有一次发生强烈井喷,吼声如雷,摄氏一百三十多度的地下热水,夹杂着泥沙和拳头大的石块,猛烈往外喷射。在这危急的时刻,索加第一个冲向井台,用尽全力关上了防喷器。倾刻,强大的高温流体又从防喷器和钻杆之间挤压出来,喷在索加和井队同志们的身上、脸上。他们咬紧牙关,连续奋战了四个多小时,压住了井喷,战胜了“气老虎”。工人们激动地说:“索加队长就象当年的铁人王进喜。”
粉碎“四人帮”以来,索加带领英雄的一二四三钻井队,高速度、高质量地拿下了六口地热井,西藏高原上第一个地热蒸气发电站,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正式发电了。
大搞技术革新的女闯将
衡阳探矿机械厂七级车工谭爱兰,是一个有三十年工龄的老工人,热心技术革新的女闯将。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她带领女子班,实现革新一百六十多项;文化大革命期间,她顶住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制造了四十多台专用机床,实现技术革新七十多项;粉碎“四人帮”以后,她更加意气风发,和其他工人、技术人员一道,又研制了十台专用机器,搞成技术革新二十五项,在新长征中立了新功。
负责小件生产的二加工车间,每月成千上万的零件下料,要在车床上车,铣床上铣,占用了设备,浪费了人工、材料和电力,谭爱兰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她想,我们搞四化,既要使工艺流程自动化,也要想方设法增产节约。她和车间的同志大干一百八十多天,设计、制造成功了一台专用下料机。使用这台机器下料,工效由过去一个班五百件提高到两万件,还节省了不少原材料。
每次搞技术革新,谭爱兰都表现出一种奋发图强的忘我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毫不畏缩。有一次,厂里研制生产上急需的液压双面铣床,正赶上三伏天,屋子里热得象蒸笼一样,她自己又犯了胃病、肾炎等慢性病,全身浮肿,经常呕吐,四肢无力。谭爱兰顽强地工作着。她和大家只用二十几天时间,就把第一台液压双面铣床设计、制造成功了。近两年,她还先后设计出钻镗拉孔专机、镗下体输油泵孔专机、镗输油泵孔专机等结构复杂、难度很大的专用机器,并且革新解决了零件加工精度的一些技术难题,进一步完善了流水作业线。工人们称赞她“不分日夜搞革新,一颗红心为四化”。
谭爱兰搞了这么多技术革新,人们可能会认为她是什么大学或专科的毕业生,实际上她在解放前是个连名字也不会写的文盲。为了掌握科学技术,给国家多作贡献,她常年累月地刻苦学习。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的文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她已被提拔为衡阳探矿机械厂的党委副书记、副厂长。
志在祖国富强的台湾籍工程师
天津市染料厂副总工程师陈亨,是一位台湾籍的旅日华侨。为了使祖国早日富强起来,一九五七年他从日本回到祖国,全心全意地投身科学研究工作。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和同志一道,研制成功了当时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活性染料。这种染料具有色泽艳丽、牢度好、印染使用方便等特点,现在已成为这个厂色谱基本配套的主要方向性产品之一,二十年来先后有二十来个品种的活性染料投入了生产。
陈亨对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充满了信心。他高兴地说:“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民聪明、勤劳,比有些外国条件好。只要人心齐,用力干,世界先进水平是完全可以赶上和超过的。”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大搞科学研究,为祖国染料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七十年代初期,他顶住林彪、“四人帮”刮起的阵阵妖风,研制成功了广大群众喜爱的活性蓝新品种,并利用国产原料代替进口原料,解决了生产这种染料的中间体问题。最近一些年来,涤纶等合成纤维发展很快,而我们过去生产的活性染料是只能染棉纺织品,不能染合成纤维,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心研制一种可以染涤纶的分散染料。这种分散染料在国际上也还是问世不久的新产品,类型、品种复杂,我国缺少资料,没有经验,研制工作难度很大。陈亨带领本厂研究室的同志收集和查阅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又主动同天津市染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配合,认真调查研究,多次进行试验,终于在今年六月间研制成功了一套具有国际七十年代水平的P型十二个品种的分散染料。接着,他又和同志试制成另外几种新型的分散染料。用这些染料染过的涤纶布,色泽鲜艳,光彩夺目,他看了高兴地说:“好极了!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把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打扮得更加美丽、漂亮!”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