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莫斯科的如意算盘
新华社记者述评
勃列日涅夫用“缓和”的金盘子把两个苹果送到美国和西欧面前,彬彬有礼地请它们从中任选一个:要么接受苏联的优势,要么接受西欧的劣势。勃列日涅夫十月六日在柏林讲话的真实含义就是这么回事。
勃列日涅夫在这次讲话中,亮出两张新牌:一张是,在今后一年内,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土撤出两万名苏联军事人员、一千辆坦克和其他某些军事技术设备。另一张是,苏联准备减少部署在苏联西部地区的中程核武器的数目,条件是西欧应放弃“战区核武器”现代化计划(部署新的中程核武器)。
对此,欧美政界和报界正在议论纷纷。虽然也有人表示谨慎的“欢迎”,但多数人对勃列日涅夫“建议”的真实意图深怀戒心,甚至直截了当地指出,这是欺骗和讹诈。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不客气地说,勃列日涅夫的武器是欺骗和恐吓,他的撤军诺言是和粗野的警告结合在一起的宣传手段。英国《每日电讯报》说,这是苏联为欧洲设下的陷阱,在勃列日涅夫的“警告加和平”的建议中,恫吓和咄咄逼人占主导地位。
假如闭上两眼不看欧洲的“不平衡的平衡”的现实,听到勃列日涅夫要从东德撤军的话,尽管数量微不足道,也只能表示欢迎。若是没有苏联一百枚SS—20中程导弹瞄准着西欧的九百个军事和工业目标,他要西欧不增加核武器的要求,也似乎没什么可以指责的。问题恰恰在于,人们不能闭眼不看现实。北约和华约在中欧兵力对比是,陆军:八十万人比九十五万人;坦克:六千五百辆比一万九千辆。因此,即使苏联从东德撤出二万名军队,一千辆坦克,也改变不了华约对北约在兵力和坦克数量上的优势,何况,将要撤出的坦克都是些老掉了牙的陈旧货。即使苏联把所有西部地区的SS—20导弹都撤到乌拉尔以东(这当然是决不可能的),西欧也依旧在四千八百公里的射程之内,隔一道山同不隔一道山打来的核弹头没什么两样。
勃列日涅夫的如意算盘是怎样拨弄的呢?第一,是想打掉北约的核现代化计划。事情是这样:自一九七五年以来,苏联已经在欧洲地区部署了大约一百枚(一说是一百二十枚)新型的,可携带三个核弹头的分导式机动导弹SS—20,矛头是针对从里斯本到都柏林的全部西欧目标的。与此同时,苏联还针对西欧部署了新型战略轰炸机“逆火式”,据说也有九十架之多。这些“欧洲战略武器”没有包括在苏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与协议之内,而西欧并没有能与之匹敌的武器。这就使西欧人总是感到头顶上悬着苏联的核弹。为了改变这种“核抵押品”的地位,西欧人已经激烈争论了至少有两年了,终于在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的北约核计划小组会议上商定了一项将在西欧部署中程核武器的计划,据西方报刊透露,这项计划的内容一是要在比利时、荷兰、英国和西德部署四百六十四枚射程约二千四百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二是在西德部署一百零八枚射程约一千八百到二千公里的潘兴Ⅱ式导弹,以取代潘兴Ⅰ式导弹。这项计划将在今年十二月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最后拍板。不过,就是定了,也要待八二年之后才能付诸实施。勃列日涅夫此时此刻提出要西欧放弃这项计划以换取苏联减少在西部地区的中程导弹数量,当然是一笔非常上算的交易。
第二,勃列日涅夫是想促使美国参议院尽快批准苏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并要西欧为此助一臂之力。众所周知,由于苏联不断惹事生非,对第二阶段条约本来就有保留的美国参议院迟迟不肯开始辩论,几经波折之后,据说,可望在下月开始,这是一面。另一面,美苏都想继续进行限制核武器的第三阶段谈判,西欧也想通过下一阶段谈判限制苏联的SS—20和“逆火式”。而第二阶段条约不批准,第三阶段谈判就谈不上。这种状况,正是克里姆林宫想要利用的。
第三,勃列日涅夫显然是要在西欧的大小裂缝里打进楔子。西欧虽然在长期吵吵嚷嚷之后总算下决心要部署五百七十二枚中程核武器对付苏联,但在什么地方部署的问题上,西德表示同意在它领土上部署,但得同时也在其它西欧国家(那怕是一个国家)部署。而其他一些西欧国家,朝野上下,对此意见也还不完全一致。勃列日涅夫当然很愿意利用这种形势作分化西欧的工作。
第四,勃列日涅夫的“胡萝卜加大棒”计划正是在小型“古巴危机”之际抛出来的。这场小危机使美苏关系弄得有点紧张。勃列日涅夫在柏林的讲话故意避开苏联在古巴驻军问题,而大谈欧洲的军备问题,显然是想把国际舆论的注意力从古巴一下子吸引到欧洲来。这样,也就从侧面帮助了美国主张把苏联古巴驻军问题大事化小的人,从而使苏联在美国大门口设下一个立脚点而不受那么强烈的反对。
尽管勃列日涅夫的算盘打得很漂亮,但西方的反应却不能使克里姆林宫如意。关于这一点,苏联报刊已经表示失望和不悦——甚至是愤怒,说“北约的一系列国家,如美国、西德、英国在声明中显然有降低苏联建设性建议意义的倾向”。而美欧官方已经申明,北约加强核防务的计划将不受任何干扰,即使参加第三阶段核谈判,这项计划也不改变。否则,西欧就只有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第5版()
专栏:

西德总理强调欧洲要部署核武器不要被苏联吓住
比利时首相说缓和希望不大欧洲军备政策极重要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 波恩消息:西德总理施密特十四日接受西德黑森广播电台记者访问时,表示支持在欧洲部署新一代的美国核武器。他强调说,尽管苏联威胁要采取反措施,北大西洋公约国家也不要因此被吓住,而应继续着手改进在欧洲的核武器库。
施密特表示,希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今年十二月开会时能作出同意在欧洲部署中程核武器、陆基巡航导弹以及潘兴式导弹的决定。他同时建议,西方就此问题同苏联进行谈判。在欧洲部署这些核武器将是对苏联过去一年半部署一百二十枚能击中西欧的SS—20导弹的反应。施密特说,“苏联人早就在他们的地区有了的东西,西方也不会放弃。”
在提到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十月六日在东柏林的讲话时,西德总理说,勃列日涅夫的讲话有些地方可以受到欢迎,但有些地方“应该更加仔细的加以研究”,还有些地方“应该受到某种程度的怀疑”。他还说,勃列日涅夫的讲话显然带着恐吓的成分,但是这种恐吓“不大可能成功”。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十月十五日电 比利时首相维尔弗里德·马尔滕斯十五日上午在这里举行的欧洲军备政策讨论会的开幕式上说,“欧洲的军备政策是极其重要的。它对西方世界未来安全的含义,首先对欧洲未来安全的含义……是非常明显的。”
这次由西欧联盟议会组织的讨论会从十月十五日开到十七日。大约二百五十名政界和工业界人士参加了讨论会。
马尔滕斯首相说:“人们对军备控制和缓和曾抱着很大的希望,但是迄今为止只取得了有限的成果。更严重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华沙条约国家的军备有相当大的增长和现代化,超出了它们真正防务的需要。”
西欧联盟议会议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前国防部长凯—乌韦·冯·哈塞尔十五日上午也发表了讲话。他说,苏联的缓和政策“明显是为了削弱西方在欧洲的防务能力的”。他指出,近十年来,苏联一方面不断地宣传它的缓和愿望,一方面却加紧武装自己,从而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以及一支除少数部门外也是最强大的海军。除了采取措施改进各方面的军备之外,苏联还大大改进和加强了它的供应能力,以及苏联西部地区、包括苏联西部边界到易北河之间的常设基地。


第5版()
专栏:

萨尔瓦多发生军事政变 成立执政委员会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六日电 圣萨尔瓦多消息,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萨尔瓦多十月十五日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卡洛斯·罗梅罗总统领导的军政府。
据报道,这次政变是在十五日早上在首都圣萨尔瓦多和第二大城市圣安娜以及圣米格尔、查拉特南戈、松索纳特等城市发动的。政变部队占领了当地的兵营,同忠于罗梅罗的部队进行了枪战。
有消息说,罗梅罗和他的家属已经离开首都,去向不明。
萨尔瓦多位于中美洲,面积二万一千平方公里,人口四百二十万。十多年来,这个国家一直处于军政府残暴统治下。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六日电圣萨尔瓦多消息:萨尔瓦多军事政变领导人十月十五日宣布成立一个执政委员会,取代被推翻的卡洛斯·罗梅罗政府。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执政委员会由五个军人和一个文职人员组成,为首的是海梅·阿夫杜尔·古铁雷斯上校和阿道夫·阿纳尔多·马哈诺上校。
执政委员会发表的第一号公报说,推翻罗梅罗政府是“由于极端分子的活动使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公报指出,罗梅罗使用暴力方法来解决政治问题,结果使军队和人民发生了战斗。在他的统治下,宪法无法贯彻,人民不能参与作出重大决定。公报宣布解散议会和最高法院,表示将修改宪法和举行总统选举,并呼吁反军政府的各派都放下武器和停止战斗。公报还宣布实行宵禁。
萨尔瓦多由于贫富悬殊和社会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孕育着社会动荡的因素。但是,人民群众反政府的活动遭到了军政府的残酷镇压。仅在最近几个月内,由于政治原因而被杀害的就达四百多人。


第5版()
专栏:

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辞职
新华社安卡拉十月十六日电 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今天正式向科鲁蒂尔克总统提出辞职要求,总统已予以接受。埃杰维特政府将作为看守内阁维持到新内阁成立。
埃杰维特总理是在他所领导的共和人民党在十月十四日的国民议会补缺选举和参院部分选举中遭到失败之后提出辞职的。在野的德米雷尔领导的正义党在这次补缺选举中获得全部补选的五个席位,使这个党在国民议会中的席位增加到了一百八十一席。这样一来,正义党和其他党派结成的反对党联盟在四百五十席的国民议会中就拥有二百二十七席,达到了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所必需的票数。共和人民党尽管在补缺选举中失利,但它还拥有二百零八席,在国民议会中仍是第一大党。
目前,各派政治势力围绕组阁问题正在开展紧张的活动。


第5版()
专栏:

阿富汗发生一次反政府活动
新华社伊斯兰堡十月十五日电 据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喀布尔电台今晚广播说,阿富汗军队十月十四日在喀布尔附近挫败了一次“颠覆”活动。这家电台说:“阴谋家”已被逮捕,“问题正在调查中”。喀布尔电台谈到“颠覆”集团的成员时提到一名退休的陆军少将。据法新社报道,在这次事件中,阿富汗政府逮捕了五名文官和两名军人。


第5版()
专栏:

越军在柬泰边境发动大规模攻势
江萨警告越南:威胁吓不倒泰国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六日电 据法新社十月十五日从曼谷报道,驻在柬埔寨的越南军队十五日在柬泰边境使用重炮和坦克向柬埔寨游击队发动猛攻。
报道说,战斗在柬埔寨西北部的马莱山激烈进行。越南大炮就在离边界约十至十五公里的地方。大约有八个营的越南部队约四、五千人,将在炮轰后对山区的柬埔寨部队据点发动攻击。
据德新社十四日报道,泰国军方人士说,“越军正集中攻打泰国东部市镇亚兰及其以南达叻对面的柬埔寨地区。”柬泰边境的一些泰国村庄在上周末遭到越军和韩桑林部队的猛烈袭击。
新华社曼谷十月十六日电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今天上午说,泰国不会被越南的威胁吓倒,并且准备对付任何外国入侵者。
他是在对记者谈到河内电台昨晚广播的对泰国进行诽谤和威胁的声明时说这番话的。
江萨说:“我们不打算干涉那个国家(柬埔寨)的战争,也不打算同任何人打仗。”他说,但是泰国要保卫它的领土。
谈到越南声称泰国必须对它的所谓“错误态度”负完全责任时,江萨总理说,越南不应当威胁泰国。他说,“使用威胁对它(越南)没有什么好处。”
他说,骂人者(越南)可以随便骂,但是“泰国是准备对付任何侵犯的。威胁吓不倒我们”。
泰国外交部副部长阿伦·帕努蓬今天对记者们说,泰国要就本月十三日越军炮击泰国领土向越南提出抗议。他说,“炮击我们的土地显然是对我们主权的侵犯。”
新华社曼谷十月十六日电据泰国报纸十六日报道,在越南军队发射的炮弹落到泰国境内难民营和三万四千名柬埔寨难民转移到泰国内地以后,泰国军队十月十五日进一步向泰柬边境移动,并处于全面戒备状态。
泰国军方人士说,如果越南军队侵犯了泰国的领土或无视边界,泰国将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位军方人士说,泰国的增援部队已经开到东部边境城镇亚兰以南地区,泰国空军正沿边界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在十四日越南军队炮击后,泰国还在边界地区建立了一个炮兵阵地。
这位军方人士还透露,一些泰国军队被调去增援更北部的达巴耶边境地区。据报道,越南军队在这一地区柬埔寨一侧加强了军事活动。
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部新闻情报处主任颂·卡达攀十五日晚上说,从十月六日以来,越过边界进入泰国的柬埔寨居民总数已达九万一千人,他们目前被允许在沿边界的各个地点暂时避难。(附图片)
越南侵略军对柬埔寨发动进攻,大批柬埔寨人流落在柬泰边境附
近。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
爱丽舍宫座落在巴黎市中心爱丽舍田园大街北侧。这座著名的宫殿自成为总统官邸一百多年来,曾在前年法国国庆之际对公众开放了一天。
爱丽舍宫是一座大石块砌成的二层楼建筑。主楼左右对称的两翼是两座平台,中间环抱着院子,外型朴素庄重。宫殿后部是座幽静、秀丽的大花园。爱丽舍宫内部,处处金碧辉煌。每间客厅的面壁都有镀金钿木装饰,墙上悬挂着著名油画或精致挂毯,四周陈设着十七、十八世纪的镀金雕刻家具,厅内陈列着珍贵艺术品,以及金光闪烁的座钟和大吊灯,宛如是一座博物馆。现在总统府的二楼是总统办公室和生活的地方,底层各客厅用作会议厅、会见厅或宴会厅,厅内陈设仍保持古时模样。迎宾厅在主楼,中央是宫殿入口,总统就在此迎接各国贵宾。法国国家元首有时在节日厅和冬园,举行盛宴欢请外国贵宾。新的国家元首当选后,就在节日厅举行就职仪式,并每年在此接受外交使团的新年祝贺。
爱丽舍宫建于十八世纪初,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它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一七一八年,埃佛尔的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盖起了这座宫殿,取名戴佛尔大厦。主人死后,蓬帕杜尔侯爵夫人买下了戴佛尔大厦。她死后,大厦转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手里。一七七三年路易十五把宫殿卖给了金融家博让,十三年后又被新国王路易十六买下,后来他的侄女波旁公爵夫人成了宫殿的主人,戴佛尔大厦改名为波旁大厦。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这座大厦几经转手,最后改名为爱丽舍宫。一八○五年八月,拿破仑的内兄缪拉买下爱丽舍宫。三年后他被封为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国王,就把这座宫殿给了拿破仑。奥地利战役爆发前,拿破仑和约瑟芬就住在宫内。一八一五年百日政权中,拿破仑又回到爱丽舍宫。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他在宫内宣布第二次退位。一八一六年路易十八把爱丽舍宫给了他的侄儿贝里公爵,就是后来的法王查理十世。一八二○年查理十世遇刺身死,这座宫殿就被抛弃了,二十多年无人居住。一八四八年拿破仑三世上台后,决定把爱丽舍宫改为皇宫,当时曾接待过大批外国国家元首。一八七三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就任,次年九月他搬进爱丽舍宫。至今一百多年来,爱丽舍宫就一直成为法国总统府。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是住进爱丽舍宫的第二十位法国总统。
·网大·(附图片)
爱丽舍宫


第5版()
专栏:

凯旋门
耸立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上的凯旋门,是巴黎有名的建筑物之一。
凯旋门是一八○六年拿破仑为炫耀自己的军功而下令动工建造的。但中间时停时建,先后经过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直到一八三六年七月才建成。
凯旋门雄伟高大,四面有门,门内刻有曾经跟随拿破仑远征的三百八十六名将军的名字。门的上端饰有六块描写历次重大战役的浮雕,东西两侧有四个巨大的浮雕。其中以著名雕塑家吕德塑造的一尊高浮雕《马赛曲》(又称“一七九二年志愿军出发远征”)最为有名。凯旋门的拱门上,设有一个历史博物馆,陈列有关凯旋门的历史文件和图片。
凯旋门下是无名烈士墓。墓是平的,铭刻在地上的墓志写道:“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墓前点着长明灯。在第二次大战巴黎被德寇占领的艰苦年代中,无名烈士墓曾是人们希望的象征,鼓舞了人们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斗志。
从凯旋门上极目四望,但见由此向四外伸射出的十二条大道上,树木葱郁,街道整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巴黎最繁华、最时髦的闹市区的景色可以尽收眼底。
·张湘麟·(附图片)
凯旋门


第5版()
专栏:旅美散记

汽车城的烦恼
本报记者 张彦
在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的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公司的大本营都设在这里。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总装线上,每四十五秒钟就可以出产一辆汽车。美国出产的汽车,四分之一来自这个四百五十万人口的城市。
但是,我今年九月来到这里的时候,正赶上了它的不景气。克莱斯勒公司濒于破产是一个时期来的热门新闻,以致卡特政府不得不同意用贷款来解救。秋季本是出售汽车的旺季,今年由于石油危机,装饰漂亮但耗油多的汽车大量积压。而进口的轻便小车却很吃香。到九月下旬,全国汽车工人被解雇的数字已经上升到九万之多。我在工厂区转了一圈,只见许多工厂厂门紧闭,三五成群的工人在马路上闲荡,而一个个广场上象密集的蚂蚁似的停满了没有人买的新汽车。
汽车工业历来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兴衰的一个寒暑表。虽然美国汽车工人只有一百万,但直接间接为汽车工业服务的却还有一千三百万人。汽车工业现在要消耗全国百分之二十四的钢、百分之六十五的橡胶、百分之十七的铝和百分之三十的锌。正因为这样,今年四月美国进入经济衰退以来,经济学家们都在担心,汽车工业的命运将给陷于衰退之中的整个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尽管如此,对于旅游者来说,底特律还是有吸引力的。它始建于一七○一年,在美国中西部算是最古老的一座城市了。这里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和加拿大一湖之隔,打开窗子就可以观赏邻国温泽的市容。碧绿的伊利湖上,泛着片片白帆。通过大约两公里半长的“大使桥”或者湖底通道,两国人民可以驱车自由来往。
最吸引我的还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绿地村和亨利福特博物馆”。这是一个非常别致的博物馆。占地十四英亩的室内馆,陈列着从第一辆汽车到现代飞机,从铁犁到联合收割机,从原始木器到最精致的工艺品,代表着各个技术发展阶段的数以万计的实物。室外占地二百六十英亩的场地上,座落着标志美国技术发展各个里程碑的几十座小展览室。有美国历史上最早制作风车的作坊,有福特制造第一辆汽车的车间,也有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实验室。在这里,人们可以乘坐古老的马车,随着马蹄声漫步巡视,简直象是回到了二、三百年之前。在博物馆经历了一遍美国技术发展的历史,再看看当前美国科学技术的高度水平,人们不能不对美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天,一个当地的朋友开着车带我到底特律的大街小巷、市内市外转了一圈。我们走进通用汽车公司豪华的办公大楼,里面象皇宫一样金碧辉煌。在市中心,资本家们为了改变底特律这些年来给人以衰败的印象,新建了一座七十三层全部用玻璃装饰的圆柱大楼,里面设有最高级的饭店、餐厅、商店和办公楼。这个全市最高的摩天建筑定名为“复兴中心”,已列为底特律旅游一景。然而,在平民区里,路边的一些小商店和住房已经破败、关闭,有的甚至连门窗也被拆走,只剩下一个空房架。福特家族和他们的同僚们都住在郊外环境优美的别墅里,几英亩花园和几十间漂亮房子的主人也许只是一两个人。而黑人聚居的地区,往往是一家六七口挤在一幢小房子里。大门口,常常闲坐着几个找不到职业的年轻汉子。马路两边,垃圾成堆。我的朋友告诉我,犯罪率上升正威胁着这个城市居民的安宁。前不久,一个月中就有二百多人被谋杀。
我在底特律结交的朋友中,有六个汽车工人。六个人中有四个是被解雇的,两个白人,两个黑人。一天夜里,我到其中一个黑人家里去作客。汽车工人的工资是比较高的,这个工人的年工资上税后还可以有一万三千美元。他用抵押分期付款的办法买了一幢小房子、一辆汽车和一台电视,两口子日子过得不错。现在,却愁眉苦脸了。解雇以后虽然可以领取些补助金,但是用什么支付房子、汽车和电视的抵押贷款呢按合同规定,一旦到某一天付不出款,这些东西就统统不属于你了。根据他所在公司的规定,到十二月底如果还找不到新的工作,补助金也将停发,那就只能靠微薄的社会救济金来过日子。我问他:
“到那时候,你怎么办呢?”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回答说:“不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