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中东的一股潜流
新华社记者 钟冬
中东大地上正在汇集起一股潜流。围绕着巴勒斯坦问题,各个方面、各种力量都在频繁而又静悄悄地进行活动,朝着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目标迂回。
前一段时间,美国曾表示对埃、以会谈进度迟缓不满,试图向安理会提出一个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新建议,以求在这个中东的关键问题上有所松动。但迫于以色列的反对和美国犹太人集团的压力,后来又缩回去了。在八月下旬讨论巴勒斯坦权利问题的安理会上,美国甚至扬言要对阿拉伯国家提出的议案使用否决权,经过紧急磋商,才达成了无限期推迟表决的协议。此后,美国又小心翼翼地通过各种途径,试探与巴勒斯坦接触。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卡特总统的弟弟比利·卡特,不久前在利比亚会见了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总指挥部)领导人。同时美国参议院中东事务部门负责人也秘密访问了贝鲁特,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举行了“绝密”会谈。美国黑人领袖杰西·杰克逊几天前访问了中东,同阿拉法特举行了几次会谈,为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和平的僵局寻求出路。还有消息说,美国正在考虑邀请一些巴勒斯坦人士访问华盛顿。
在美国国内要求同巴勒斯坦进行会谈、承认巴勒斯坦正当权利的呼声日高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向以色列作些说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九月十七日敦促以色列必须“以新的、创造性的方式向巴勒斯坦人伸出手来”,接受“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国务卿万斯最近在联合国大会上说,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办法必须涉及巴勒斯坦人的权利问题。”
但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基点仍放在以色列一边。它屈服于压力,顾忌多端,欲进又退,摇摇摆摆,目前还看不出有多大作为。
西欧国家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和对中东石油的需要出发,希望中东和平与稳定。它们对美国的中东政策渐失信心,正在各自采取行动。美国《新闻周刊》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西欧在中东政策方面追随美国二十多年以后,现在开始唱出自己的调子了。”
欧洲大多数国家已经承认巴勒斯坦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独立国家的民族权利。欧洲经济共同体部长理事会主席九月二十五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提出在安理会二四二号和三三八号决议上增加四点,作为解决中东问题的基础。他解释说,第四点包括了巴勒斯坦人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及有权通过他们的代表在商谈实现中东和平的全面解决办法中发挥充分的作用。西方观察家认为,这“意味着整个共同体已承认阿拉法特的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之一”。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法国外交官一直在悄悄地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海湾地区产油国之间的双边谈判创造条件。法国还向一些阿拉伯国家提供先进的武器,以谋求石油方面的特别让步。西德外长根舍不久前两次到中东,访问了阿拉伯的石油生产国和四个前线国家,表示赞同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六项原则。英国政府代表不久前也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行了“偶然的”接触,并准备卖给约旦二百辆最新式坦克。
阿拉伯人,甚至一些历来和美国很友好的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在中东的作法也感失望,“他们正在把目光投向欧洲”。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曾经向舆论界说:“我们阿拉伯人认为,发展同欧洲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为我们的阿拉伯事业,为巴勒斯坦事业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和朋友。”
目前解决中东问题的最大障碍是以色列。它仍然顽固坚持不从强占的阿拉伯领土上撤退,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东和平路上的这块顽石,正在受到愈来愈剧烈的冲击。
迫于形势,以色列也有人表现出一点迹象。《纽约时报》九月十日在一篇文章中说,以色列外长达扬曾几次谈到他对“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感到难过。”达扬十月三日对以色列电视台记者说:“万一将来在某个时候出现一个阿拉伯组织——即使它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它不搞恐怖活动而着手解决难民问题,那么它如果要求以色列参加这种解决努力的话,在我看来,以色列就应该参加。”美联社记者认为,“达扬的调子有所松动,是为了回答西欧政府和美国一些民间组织日益强大的压力。”但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贝京政府的政策是僵化、顽固的,难有大的突破。
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在中东的动向引人注意。当以色列疯狂袭击黎巴嫩南部,巴勒斯坦突击队和叙利亚迫切要求它提供先进武器的时候,它无动于衷。但近来却突然对向巴勒斯坦突击队和一些阿拉伯国家供应先进武器表现得“热心”起来,并且大大奉承它过去一再攻击为“反动派”的沙特阿拉伯等国。西方观察家认为,苏联的这些行为,是在美国政府对巴勒斯坦的政策陷于混乱的情况下,所发起的一场政治攻势,旨在拖住巴勒斯坦同美国和西欧的接近。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罗马教皇在美国
本报记者 张彦
卡特总统通过电视向全国宣布对古巴苏军战斗旅对策之日,恰好梵蒂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抵美访问。在十月一日当晚的电视里,这两件事虽都同属头条新闻,但人们欢迎教皇的热烈场面显然盖过了总统面无表情发表演说的镜头。《华盛顿明星报》第二天的评论用了一个颇堪玩味的题目:“卡特应当感谢教皇为他转移了对他演说的视线。”
罗马教皇从波士顿开始,经纽约、费城、得梅因、芝加哥,最后到首都华盛顿,七天之中对数以百万计的听众作了六十九次演讲和布道,受到了美国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和文武官员比对国家元首更为隆重的接待。参加报道的记者达一万四千人之多,单是专机跟踪采访的就有二百七十人。在这一星期之中,美国的报纸、广播和电视里,关于教皇的消息和评述压倒了一切。几家主要电视台都抢着搞实况转播,有时报道做弥撒,一连两三小时,破例不受广告干扰。善于投人所好的商人们,更不放过赚钱的大好机会。印有教皇头像的像章、画片、旗帜、汗衫以及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和装饰品,立即充斥市场。
在美国,大约有近三分之二的人信奉宗教或者与教会有关。其中,近五千万天主教徒并不是多数,也不占主导地位。而且,基督教与天主教在这个国家历来就有很大争论。直到一九六一年,美国才出现了唯一的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总统约翰·肯尼迪。那么,此时此刻,罗马天主教的教皇来访,为什么能在美国激起这样的狂热呢?这是一个很有兴趣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人说,美国人的好奇心重。有人说,这个教皇是个波兰人,不久前回到波兰访问曾经哄动一时,因此特别引起美国人的注意。但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赖斯顿作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回答:“我认为,这是由于这么多人已经对于世俗世界丧失了信心。而约翰·保罗二世教皇的特长就正好能够填补他们的精神空虚。”《华盛顿邮报》负责报道教皇访美全过程的海恩斯·约翰逊也写道:“近年来,对于有组织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失去信心,已经迫使许多人大搞迷信和到农村群居,或者试验一种别的生活方式,以致对一切都丧失信心。”他认为,教皇正是在这个时候来美国访问,因此人们就“把感情倾注于他”。
教皇访问纽约时的一段经历,似乎颇能说明问题。《华盛顿邮报》记者十月二日报道:“今天晚上教皇冒险来到了连出租汽车司机和收垃圾者都害怕穿过的麻烦街道。他站在敞篷汽车上巡视哈莱姆区和南布朗克斯区最最被人遗忘的地区,经过一片片空地,被丢弃的房屋以及永远都有人在买卖毒品的后街。”“教皇并没有被这破烂的景色所吓倒,他仍然微笑着举起双手向几千个拥上街来向他欢呼的黑人致意。”
出来欢迎教皇的并不都是出于宗教的感情,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空虚渴望着有什么来给他填补。居住在这里的黑人妇人克莱尔·赫斯特伯里就对《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自从我的几个儿子从越南战争回来以后,我还没有对任何来这里访问的人这样激动过。我甚至并不是一个天主教徒。……在他们把我们说成这么坏的情况之下,他还是来到了我们这里,这就不能不使人想一想,也许我们并不是这样坏吧!”
教皇的来访,给这一带的贫苦居民带来了一点“福音”。就在他到来之前几天,这个早被遗忘的地区突然受到异常的关怀。政府派来大批人马和各种器械搞了一次大扫除,陈年累月堆积如山的垃圾被清除了,马路上的大洞小洞被补上了,矗立多年的断壁残垣一夜之间不见了。凡是教皇车队所到之处,都是面目一新,虽然整个贫民窟的本来面目却无法改观。不过,这里的居民们并不为此而感到兴奋。南布朗克斯的理查德·罗杰斯就说:“他们从来不把钱花在这里,只因教皇来了,他们才来粉饰一切。这和过去卡特来我们这里一样。说是要给我们钱,可是从来没有兑现过。”
教皇的访问一切顺利,唯独在教义的解释上和美国的一些天主教徒,特别是一些修女发生了矛盾。她们主张教士可以结婚,妇女也可以当教士,节制生育和打胎应该允许。这些本是美国的天主教徒和梵蒂冈之间历来存在的分歧。约翰·保罗二世也和他的历届前任一样,坚持正统的教义。许多修女听后怒气冲冲拎着提包扬长而去。
现在,辛苦了七天的教皇已经安然回到他罗马郊区的别墅去休息了,最后一站华盛顿中心广场上人们留下的无数罐头、果皮、碎纸,已经被打扫干净。只剩下美国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人们开始平静下来想一想,罗马教皇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呢?《华盛顿邮报》海恩斯·约翰逊在他最后一篇报道中提到教皇“留下了许多几乎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军备竞赛在继续,核武器的贮存在增加,象爱尔兰这种地方的暴力行为依然存在,教皇反复涉及的贫富悬殊、强弱不均的现象毫无变化。”他接着问道:教皇的访问,能不能让我们重新去检验道德和伦理的价值呢?能不能有助于减少我们当今社会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矫正我们经济上的不均状态呢?


第6版()
专栏:

伦斯说苏联从东德撤军不会改变苏在欧优势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 纽约消息:据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报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伦斯对这家刊物的记者发表谈话说,勃列日涅夫最近宣布的从东德撤走部分苏军“不会使苏联在欧洲的常规武装对北约的优势有任何重大改变”。
他说:“北约大多数成员国发现这一宣布并不真正具有价值。”他指出,勃列日涅夫的讲话没有提到苏联的“SS—20”导弹和“逆火式”轰炸机,因此北约组织对苏联的意图是有怀疑的。
他说,“这两种新式武器是十分具有威胁性的”,“勃列日涅夫应该承认‘SS—20’(导弹)和‘逆火式’(轰炸机)已经改变了欧洲的形势”。
伦斯还说,预料北约的核力量不会由于勃列日涅夫的讲话而减少。如果那样的话,那就是接受讹诈,缓和也就会消失了。


第6版()
专栏:

坦桑尼亚报纸发表社论
谴责罗得西亚军队炸毁坦赞铁路桥梁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十月十五日电 坦桑尼亚《每日新闻》今天发表社论,谴责罗得西亚种族主义军队十月十二日炸毁赞比亚境内的坦赞铁路的一座桥梁。
社论说,这一行动的目的是要把人民战胜少数人种族主义政权的决心压下去。选择这个时候采取破坏铁路这一行动,也是为了转移人们对正在伦敦举行的罗得西亚制宪会议的注意。
社论说,对这一极其重要的铁路的袭击,只能唤起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人民用他们的生命去保卫它。


第6版()
专栏:

赞扎安三国首脑讨论安全和经济合作
据新华社卢萨卡十月十五日电 据这里报纸报道,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和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十月十四日在赞比亚铜带省省会恩多拉举行会谈,讨论三国的安全和经济合作问题。
首脑会议结束后,卡翁达总统向报界发表谈话说,关于安全问题,三国首脑一致同意,不包庇、也不允许颠覆活动分子利用赞比亚、扎伊尔或安哥拉作为基地来对其中任何一国进行颠覆活动。卡翁达总统还说,三国首脑一致同意加强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包括运输和电信方面的合作。


第6版()
专栏:

叙调解伊朗同其他海湾国家分歧
据新华社科威特十月十日电 麦纳麦消息:伊朗副总理兼政府发言人萨迪克·塔巴塔巴伊今天在结束对巴林的访问时说,他这次访问巴林的目的是消除伊朗同其他海湾国家之间出现的“一切模糊东西”。
塔巴塔巴伊是在叙利亚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哈达姆的陪同下对巴林进行短暂访问的。叙利亚正在为伊朗和海湾其他国家之间的分歧进行调解。
塔巴塔巴伊在离开麦纳麦时发表谈话说:“我们愿意同邻近国家建立兄弟般的关系,我们这个地区的头号敌人是犹太复国主义。”
他在谈到伊朗宗教领袖鲁哈尼等人前些时候关于巴林的谈话时说,“这些话是不负责任的,不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据报道,鲁哈尼等人多次声称“巴林是伊朗的一部分”,这种说法受到巴林等海湾国家的强烈谴责。


第6版()
专栏:

牙买加反对党指责古巴干涉内政
新华社乔治敦十月十三日电 金斯敦消息:牙买加反对党领袖爱德华·西加说,鉴于古巴继续“干涉牙买加的国内政治事务”,反对党工党已决定中断同古巴驻牙买加大使馆的一切关系。
西加最近在工党总部发表的公报中说,古巴驻牙买加大使乌利塞斯·埃斯特拉达在牙买加被赋予特殊的地位,使他有权力在牙买加的国土上粗暴地威胁和污蔑牙买加人,任意地破坏牙买加的外交传统。西加指出,埃斯特拉达是古巴谍报机构情报总局的主要成员。西加说,古巴政府对牙买加国内政治事务的干涉已超越了对牙买加执政党人民民族党的支持。
西加在今年六月的一次讲话中曾说,苏联和古巴的秘密情报机构的许多人员目前在牙买加同这个岛国的特种部门联系频繁,他对这些人的来历表示关注。


第6版()
专栏:

日本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指出
苏在北方领土建立基地矛头针对日本和亚洲
据新华社东京十月十四日电 据最近发行的《北方中心报》报道,日本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白川元春不久前在促进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关西中心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说时指出:
“日本也有与西欧各国同样的苦恼,因为只有苏联会对日本发动侵略。”他说,日本“需要进一步掌握苏联的实况,认真地予以对待”。
白川说,苏联的军事预算占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一至十三,以军费开支的绝对额来说,苏联超过了美国的百分之二十。而且在苏联增加军费期间,西方国家却都减少了军费,其差距太悬殊了。
白川认为,苏联的军事力量远远地超出了它保卫本国的需要,而且能够发动希特勒式的闪电战。苏军两天就可以打到德国的莱因河。
白川说:“值得注意的是苏联舰队已异乎寻常地得到增强。”苏联舰队向全世界炫耀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企图对各国施加影响,推行炮舰外交。
在谈到北方领土问题时,白川说:“苏联在北方领土设置的军事基地如同刺进日本喉咙的一把匕首”,“将来很可能成为登陆作战的桥头堡”。白川认为,苏联在日本北方领土建立基地,在远东增强军事力量意图有三个,一是加强对美国的战略部署,二是对日本进行军事威胁,三是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进行军事示威。
据新华社东京十月十五日电 提前出版的日本《人民新报》十月十七日发表社论,谴责苏联在日本的固有领土色丹岛部署地面部队。
社论说,这暴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野心以及对我国的侵略意图。


第6版()
专栏:

玻利维亚军事叛乱受到控制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三日电 拉巴斯消息: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玻利维亚政府十月十二日宣布,驻扎在特立尼达的陆军第六师的叛乱已经受到控制,叛乱者已返回兵营。
前已报道,陆军第六师在十一日上午发动叛乱,要求解散议会,并由军人取代文职总统格瓦拉。
叛乱事件发生后,玻利维亚内阁全体部长辞职。格瓦拉总统宣布已对内阁进行了改组,但是他又指出内阁改组同这次叛乱无关。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朝鲜和几内亚签订合作协定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几内亚人民革命共和国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合作协定十月十四日在平壤签署。
十月十三日,朝鲜政府和几内亚政府还签署了关于航空运输协定和关于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书。
马里举行市参议员选举
马里十四日举行市参议员选举,全国共选举出六百名市参议员。这六百名市参议员候选人是由马里人民民主联盟提名的。
马里人民民主联盟中央执行局行政书记阿马杜·蒂阿姆在选举前夕发表讲话说:“建立市议会是关系到最后恢复正常的宪法生活的一个令人振奋的阶段。”
沙特允许苏联民航机飞越领空
沙特阿拉伯国防和航空大臣苏丹亲王十月十日证实,沙特阿拉伯允许苏联民航机飞越它的上空,但是,他说:“我必须说清楚,只有民航机能通过我国领空,仅此而已。”
沙特阿拉伯国防大臣在对黎巴嫩《共和国报》发表的谈话中还说:“要是俄国人接受我们的伊斯兰教是我们立场的基础这个事实,我们并不反对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四分之一市民受公害影响
据日本总理府十四日发表的公害舆论调查资料,近两、三年来,日本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受到噪音、恶臭等公害的影响。
关于公害的种类,百分之四十四是由于噪音,百分之十八是由于恶臭,百分之十五是由于大气污染,百分之九是由于受到振动。
调查的结果还表明,受到汽车的噪音和振动公害的多达百分之八十七,而四、五年前为百分之四十九。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