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请听听少数民族人民的呼声
最近,我们到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采访,许多哈尼、彝、苗、回、瑶等族的同志谈到,粉碎
“四人帮”以来,各地正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他们感到很满意。但是还有一件压在他们心头的大事没有解决,这就是近两三年来,很多地方招生、招工几乎都没有少数民族的份。这样下去,势必影响民族干部的成长,以及民族地区四化的速度。
在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半以上的金平、屏边等县,几年来没有一个少数民族青年考上大学。三年来,蒙自县的农村和山区,进入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中学生,也是一个都没有。这些地方,仅仅由民族院校照顾几个名额,可是毕业生是社来社去,不能当工人,也不能当教员、干部,只能回乡当农民。
招工的情况,比招生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劳动部门规定不得在农村招工,而少数民族青年的家庭都在农村、山区,要进厂当工人,根本不可能。
少数民族青年不能上大学和当工人,主要原因是招生招工要择优录取,少数民族青年的文化水平目前还无法达到“优”的标准。这种状况短时期内是很难改变的。因此,今后招生招工,最好在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下,给少数民族学生和青年以适当照顾。
也许有人担心,对少数民族进行照顾,会不会破坏择优录取的原则?有关部门的同志认为,这要看怎么照顾。如蒙自县第一中学一九七七年招生,搞了一条偏高的录取分数线,招收的全是家在城镇的职工子女;去年招生搞了两条录取分数线,除了城镇的职工子女之外,还招收了不少农村青年;今年他们搞了高、中、低三条录取分数线,结果使山区的少数民族青年也同样得到了上中学的机会。因为招收的少数民族青年是少数民族当中的优秀生,所以还是坚持了“择优录取”的原则。当然,这样做会造成教学上的困难,但是从四化这个大局考虑,从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考虑,是完全必要的。至于教学上的困难,可以采取配备专人辅导等方法解决。
当前,城市的待业人员和社会知识青年很多,需要首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对少数民族的照顾。解放以来,我国培养了一些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有了第一批少数民族工人,成长起来了数以万计的民族干部。这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已经青黄不接,快要后继无人了。祖国的四化要靠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去实现,因此,在招生、招工和选拔干部等方面给少数民族适当照顾,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最近,中共云南省委注意了这个问题,决定给少数民族以照顾,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本报记者 程竞明 王体强


第4版()
专栏:

国家科委召开发明评选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
十五项发明创造获得发明奖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一日电 国家科委最近召开了发明评选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十五项发明创造,并分别评定为二、三、四等发明奖。
获得二等发明奖的有:石油部四川省石油管理局一坪化工厂谢德生及酰胺小组发明的十八烷基对苯二酸酰胺钠盐稠化剂制造工艺、合成脂肪胺对苯二酸酰胺钠盐稠化剂及其润滑脂的制造工艺;胜利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郑州三磨所发明的喷射式人造聚晶金刚石三刮刀钻头的制造工艺;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及广州中医学院发明的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制造;首都钢铁公司机械厂张德华、李春元、周崇文、洋德兴发明的首钢71型涡轮副制造工艺;
获得三等发明奖的有: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测井总站郑星斋、肖玉复、毕应泉等发明的SDC—3型曲线数字转换仪的制造技术;石油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关景杰、王素坤、郑曼英等发明的提高“偏Y”分子筛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洗涤工艺;化工部北京化工学院王其祥等发明的卧式进动离心机的制造技术;郑州大学王文祥、丰定豪、李光谱等发明的氨合成球形催化剂的制造技术;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王裕先、林晋钊、李品山发明的GJF—1型高频介电分离仪及其分离方法,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丁原辰、王连捷制造的CW—250型传感器围压率定机的制造;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上海化工学院郭慕孙、刘大陆发明的气控式多层流态化床及其在净化气体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聂瑞麟发明的昆虫蜕皮激素新植物——C·C·A及其生产工艺;湖北省洪湖江安县农业机械厂、湖北省机械研究所、湖北农业机械学院制造的湖北—12型机耕船;
获得四等发明奖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大连油脂化工厂创造的土面增温剂的生产技术。


第4版()
专栏:

北京工读学校教育效果良好
在“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精心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使多数学生有了进步,身染的恶习开始改正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四日电 北京市各个工读学校在“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精心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使多数学生思想上学习上有了进步,身染的恶习开始改正。许多学生正努力朝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从去年十月至今,北京市近郊各个区陆续建起了十所工读学校,共招收了一千四百名学生。这些学生进校前大部分有违法犯罪行为,也有一些是长期逃学、家长和学校都管不了的。他们经过在工读学校大半年或几个月的学习,多数人有了进步,其中有近一半学生先后被评为学习、劳动、守纪律的积极分子,受到表扬。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变好了,一再给工读学校写感谢信,登门表扬教师。
北京市规定,工读学校是学校,不是专政机关。孩子是学生,不是犯人。办学目的是为了挽救犯错误的孩子,培养革命接班人。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一样,要按党的教育方针办学。各工读学校坚持这一办学指导思想,都建立了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开展争当“三好”学生的活动。学生改好了就返回原校继续上学。
各学校教师把这些深受林彪、“四人帮”毒害的学生比作受了病虫害的花朵,把工读学校的任务比作是要治好病虫害,使花朵开得更加鲜艳。因而,他们真心实意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平时,教师们象对亲人似的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孩子们有点滴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许多老师细心体察,从学生身上发现积极因素,千方百计点燃他们进步的火种。当学生思想出现反复的时候,老师也不急躁,不灰心,继续耐心做思想工作,促使他们进步。各工读学校还十分注重集体生活对学生的教育和陶冶作用,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获得进步。
工读学校既给学生补思想教育课,也给学生补文化知识课。各校一般每周上文化课近三十节。除了课堂教学,各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工读学校还经常和学生原来所在学校的教师、所住地区的派出所以及街道居委会联系,共同配合帮助学生进步。
工读学校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公安部门配合办起来的。从筹办工作开始,就得到北京市各级领导的重视。有的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兼任了工读学校校长;市、区教育部门从各个学校选调了一批政治思想好、政策水平较高、有一定教育经验的教师,到工读学校任教;社会各方面和有关部门也都从人力物力上给了工读学校很大支持,从而为办好工读学校创造了条件。
为了把工读学校办得更好,北京市教育局最近召开了工读学校问题讨论会,认真总结了这方面的工作经验。


第4版()
专栏:

《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一书出版
据新华社成都十月十四日电 《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一书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记叙了周恩来同志的童年时代、学生时代、旅欧时代、大革命时代四个时期的事迹,有详细注释。
这本书的作者怀恩,是一位从事化工科研工作的业余作者,周恩来同志逝世后不久,他即开始搜集、整理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决心把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的光辉业绩编写成书,永传后世。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前后两年多时间里阅读了大量有关周恩来同志的回忆录、史料、期刊、书报;访问了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周恩来同志的亲属、故友;瞻仰了有关周恩来同志的纪念展览;走访了一些史学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这本书于一九七七年写出初稿,经过核实、补充、修改以后,于今年正式出版。


第4版()
专栏:

董秀芝在上海住院治疗
本报讯 记者肖关根报道:本报九月二十六日刊登了《董秀芝同志获得彻底平反》的消息以后,许多读者都在关心董秀芝的情况,记者最近去看望了董秀芝。她于九月十四日住进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医院领导上将她安排在单人病房精心护理。两位负责业务的副院长亲自参加研究制订了治疗方案。
她刚来时脸有些浮肿,两个眼窝发黑;如今,经过治疗,病情已经有了好转。浮肿已消退,脸色已比较正常。开始,她的记忆力仍比较差,问她母亲多大年纪,她总是含含糊糊回答是六十来岁,现在已能准确地说出是五十八岁。原先她想写信,但提起笔来又写不出。国庆节那天,她已给承德写了两封信,汇报在上海治病的情况。
记者到病房看望她,她站起来和记者握手。当把九月二十六日的《人民日报》交给她时,她双手捧着报纸:看着有关给她彻底平反的消息,两眼湿润,很是激动。过了一会,她简单地叙述了自己遭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以及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经历,说话的声音比较低,但吐字很清楚。她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为民除了害,坚持拨乱反正,我才沉冤昭雪,得到解放。现在报纸上的报道对我的评价那么高,我是受之有愧的。各地同志关心我支持我,我很感谢。我现在总盼着尽快到工作岗位上去,但也耽心在监狱里关了八年,将来工作可能跟不上。大家都劝她首先要把病治好,她微笑着说,我到上海后,医生、护士对我照顾很周到。


第4版()
专栏:

乌兰夫会见西川鉴海一行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四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今天上午会见了由团长西川鉴海率领的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谈会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王震会见吴耀祖教授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四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今天上午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教授吴耀祖,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第4版()
专栏:

陈慕华会见沈秋荣先生一行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四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今天下午在这里会见了苏里南卫生部常务秘书沈秋荣先生一行。


第4版()
专栏:

全明洙大使为朝妇女代表团访华举行宴会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四日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全明洙为朝鲜妇女代表团圆满结束对我国的访问今天下午在大使馆举行宴会。
朝鲜妇女代表团团长、朝鲜民主妇女同盟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康占淑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李宝光,分别在宴会上祝酒,祝愿中朝两国人民和妇女之间的亲密友谊不断发展。
应邀出席宴会的还有全国妇联副主席吴贻芳、雷洁琼、阿沛·才旦卓嘎等。
朝鲜妇女代表团将于近日乘火车离京回国。


第4版()
专栏:

巴基斯坦空军友好代表团访问南京部队某师
据新华社南京十月十四日电 由空军参谋长穆罕默德·沙米姆中将率领的巴基斯坦空军友好代表团,今天上午访问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步兵师。


第4版()
专栏:

胡绩伟宴请日本《朝日新闻》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四日电 《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昨晚设宴欢迎以日本《朝日新闻》社长渡边诚毅为团长的《朝日新闻》代表团。
在热情友好的宴会上,胡绩伟总编辑及渡边诚毅团长先后讲话,都表示要为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两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而共同努力。日本《朝日新闻》代表团是应《人民日报》邀请于十三日下午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在彭总身边》一书受读者欢迎
由跟随彭德怀同志十七年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口述,业余作者丁隆炎整理的《在彭总身边》一书,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记述了彭德怀同志于一九五○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在朝鲜战场、在国防部长任期内、在吴家花园、在大西南的生活片断,共约七万九千字。
这本书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读者写信表扬作者和出版社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认为这本书有利于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伟大事业。一位读者在信上说:“我拿到《在彭总身边》一书,当即一口气读完,很受感动。”


第4版()
专栏:

《忆彭雪枫同志》一书即将出版
革命回忆录《忆彭雪枫同志》一书即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革命回忆录汇集了陈毅、邓子恢、张云逸、曾山、韦国清、张爱萍、吴芝圃、张震以及彭雪枫同志的爱人林颖等几十位老同志回忆彭雪枫同志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各个方面介绍了彭雪枫同志战斗的业绩。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政协五届常务委员、原邮电部副部长
谷春帆先生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邓小平乌兰夫谷牧等送花圈,朱蕴山等参加追悼会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二日电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团结委员、原邮电部副部长谷春帆先生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谷春帆先生因病于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
谷春帆先生是一位爱国的民主人士。一九四九年六月上海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华东邮政总局储汇处处长、计划室主任、邮电部邮政总局副局长、邮电部副部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务,对新中国邮政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共中央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乌兰夫、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等,送了花圈。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蕴山,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刘澜涛、王昆仑,民革中央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朱学范,以及部分在京的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邮电部的负责人,谷春帆先生的生前友好和邮电部的群众代表四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第一副部长刘澜涛主持,邮电部第一副部长李一清致悼词。
悼词说,全国解放前夕,谷春帆先生辞去了国民党政府邮政总局副局长兼储金汇业局局长职务,隐居上海,迎接解放。建国以来,谷春帆先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作风上,他态度谦和,平易近人,善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同干部群众商量办事。在生活上,他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悼词说,谷春帆先生重视祖国的统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他非常关怀台湾同胞和在台湾的故旧,热切盼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