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陕西省委召开农业工作会议研究调整农业内部比例关系
强调根据不同情况发展多种经济
据新华社西安十月十一日电 中共陕西省委不久前召开有地、县委书记参加的农业工作会议,研究调整农业内部比例关系,强调要加强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和社队企业等薄弱环节,促使农业全面地高速度发展。
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在会上作了报告,他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农村形势喜人,今年夏粮总产比去年增长三成,林、牧、副各业蓬勃发展,集市贸易活跃。但是,回顾过去,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上的一个主要倾向是,忽视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忽视发展林牧副渔各业。全省宜林、宜牧面积和可养鱼水面共有一亿多亩,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近两倍。可是,林、牧、副、渔的产值去年只占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只抓农业,只抓粮食的单一经营的做法,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结果多种经济上不去,粮食也上不去。我们必须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会议讨论了省委提出的《关于落实三年农业调整任务夺取一九八○年农业全面丰收的意见》、《关于加强山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积极地大踏步地发展社队企业的指示》,确定在今后五年内林、牧、副、渔业的产值,由去年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五提高到占百分之四十以上,社队企业收入由去年占人民公社三级经济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八多增长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粮食总产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七点五。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省内各地发展多种经营的主攻方向。陕西南部的秦岭、大巴山山区,气候温湿,各种山林土特产资源丰富,其中驰名中外的就有六七十种,确定在这里建设茶叶、蚕茧、生漆、桐油等方面经济林土特产和肉牛基地。在水土流失严重、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的陕北山区,确定建设林牧业生产基地,并且要积极发展林木、土特产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尽快摆脱过去山区只生产原料,不搞产品加工的落后状态。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是全省的粮、棉、油基地,但发展林、牧、副、渔和社队企业的潜力也很大,要大搞平原绿化,积极发展奶山羊和秦川牛等牧业生产,充分利用水库、池塘养鱼。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落实林、牧、副、渔的各项政策,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规定。为了保证多种经营产区社员口粮标准不低于邻近产粮区的口粮水平,对发展林、牧业和土特产品生产为主的地区,公购粮稳定在现有的水平上,不再增加。对一些已形成生产能力,能够提供相当数量林特产品的老产区,实行用林特产品换购粮食的办法,适当提高换购粮的标准,以弥补社员口粮的不足。今后凡宜于社队企业加工的林、牧、副、土特产品,一般由社队企业加工,使之逐步形成农工商综合体,国家已办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保留省、地办的重点企业,其余应有计划地下放给公社或县社联办或几社合办,对长期处于低产贫困的少数山区发展多种经营,要从投资和贷款方面予以重点扶持。还要从资金等各方面积极扶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鼓励社员养牛养羊。另外,决定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在林特产品、经济作物、畜牧业等集中产区,建立专业研究所或试验站。并争取在两三年内做到尚未修通公路的一百四十多个公社都能通汽车。
会议还总结交流了各地纠正单一抓粮,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山区贫困面貌迅速发生显著变化的典型经验。


第2版()
专栏:

合理使用救济款物 促进生产不断发展
高甸子公社扶助穷队穷户工作做得好
本报讯 辽宁省绥中县高甸子公社,认真抓好扶助穷队穷户的工作,合理使用救济款物,收到了显著效果。现在,群众生活有了初步改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高甸子公社是个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穷社。过去,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发放救济存在着分散主义、平均主义和“救富多于贫,救‘官’多于民”的现象。从一九六九年到去年,国家给高甸子公社救济款十三万多元,返销粮一千七百万斤,由于分配不合理,又缺乏相应的措施,一直没有摆脱贫困面貌。全公社九十八个生产队,有四十多个队人均收入还在五十元以下。
今春,公社党委在上级党委和民政部门帮助下,认真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把扶助穷队穷户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抽调公社机关干部和供销、信用、粮食、教育、卫生等单位五十多人,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清底数,按轻重缓急做出规划,分期分批解决。这样,重点突出,解决问题,收效显著。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变过去那种对困难单位和贫困户只给钱、给物,单纯救济的办法,在发放救济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困难队、贫困户克服悲观情绪和依赖思想,鼓起勇气同困难做斗争。例如高甸子大队第一生产队是一个严重困难队,过去,由于只管救济不做思想工作,穷困面貌一直没有改变。今年,通过宣传教育工作,队干部和群众消除了依赖思想,开展生产自救,决心改变落后面貌,国家又及时给以扶持,买了四头牲畜,解决了畜力不足的困难。群众干劲很大,生产形势很好。这个队有一个社员,患有气管炎和肺气肿病,多年不参加劳动,靠救济生活。这次,公社、大队干部多次找他谈,从多方面鼓励他,并提出希望和要求,使他很受教育,主动承担集体的农活,按时完成了任务,还抽时间拾了七千多斤粪肥。
二、抓好救济的同时,合理安排好困难户的各种劳动力,使他们能常年挣工分,增加收入。在全公社四十六户严重困难户中,有整半劳力三十一名,分别安排护林、管理果树、拣粪、打石头等。预计这些户可做八万多个工分,比没有安排以前多挣二万个工分,平均增加收入百分之二十五。陈印大队李德林夫妻俩都患有瘫痪病,三个孩子又小,生产队安排他们在家里扒麻,一年可挣二千个工分。同时,帮助他们发展养鸡养兔、编织果筐、草帘等家庭副业。还安排每个困难户至少养一头猪,由信用社贷款买仔猪,粮食部门拨给一部分饲料。预计今年困难户的总收入可达一万七千多元,其中生产自救占百分之五十八。
三、加强对困难队的扶持。生产队集体穷是造成社员穷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把集体生产搞好了,社员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因此,公社党委狠抓了困难队的工作,帮助整顿班子、安排生产、安排投资,添置牲畜、农具。公社还帮助一些队发展多种经营,抓现金收入。
四、组织各个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支持。今年以来,信用社帮助解决了副业和生活贷款一万二千多元;财政部门帮助解决了一万三千多元无偿投资,并减免了困难队的农业税;粮食部门解决粮食一万五千多斤,饲料糠一万多斤;供销部门帮助解决编筐、打草等副业项目中的困难;教育、卫生部门在儿童入学、疾病医疗等方面给以扶助。各部门都把扶助穷队穷户工作当作关心群众疾苦的一件大事来抓。
今年以来,这个公社共救济了一百多户,平均每户七十多元;救济棉被四十五床,棉衣三十四件,单衣一百多件。给四户修了房,给一户建了新房。对缺粮户做了逐月安排,对一部分欠粮户进行了减免,使真正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群众深深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高甸子公社党委抓扶助穷队穷户工作刚刚半年时间,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产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干部和群众过去一直感到自己穷,靠救济,思想上有压力,现在,精神愉快。他们看到上级领导机关在真心实意帮助他们改变贫困面貌,感到有了奔头,参加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很高涨。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打开四川渔业生产的大门
在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中,许多干部、群众大声呼吁:四川淡水养鱼大有可为,迅速把渔业生产搞上去,对解决四川“吃鱼难”,搞好农业内部比例关系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许多地方塘库水田星罗棋布,江河渠堰密如蛛网,具有发展渔业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但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只抓了粮食,摧残了渔业。去年渔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例还不足百分之一,大部分地方养鱼还处于自流状态。
要把四川的渔业抓上去,必须解决对渔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四川发展渔业潜力很大、好处很多:一、四川可以用作专养或兼养的水面有一千五百万亩左右,若能全部利用起来,每年有希望搞到六亿至十亿斤鱼产,这就可以大大改变目前单一的食物构成,扭转四川“吃鱼难”局面。二、以渔促农、以渔养农。养鱼不仅有肥田、灭虫的作用,养鱼收入还可以为农业提供生产资金。富顺县有二十多个社队有渔场,养鱼水面还不到全县水库水面的三分之一,可是,一九七七年以来,每年为社队提供的农业生产资金就达十多万元。三、养鱼生产成本低、收益高。渔业的纯利润一般都占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特别是稻田养鱼,每亩投资一元左右,放养几个月鱼,可产鱼少者二、三十斤,高的二百多斤。四、发展了渔业生产,全省至少可安排三、四十万劳力,年创造五、六亿元的产值。五、美化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解决了认识问题,还必须解决发展渔业的方针政策问题,才能打开渔业生产的大门,让鱼儿在四川盆地欢跳!为此,有关部门的干部、群众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要从“以粮为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凡属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充分利用水面养鱼。
二、认真研究和调整好渔业政策。要明确和采取有关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划定水面和土地,帮助沿江连家船渔民建立生产、生活基地,逐步实现陆上定居;坚持水面“谁所有,谁经营,谁投资,谁受益”的养殖原则;国家收购渔产品应实行优质优价、活鱼活价政策和适当奖售的政策,保证产鱼单位有适当的自留鱼,自留部分可以进入集市自由出售;认真建立健全各种渔业生产责任制,把农民、渔民的养鱼积极性调动起来,等等。
三、重视渔业基本建设。国家和集体要有计划地改造、新建一批高产稳产鱼塘和鱼种场、站。
四、坚持“以社队养鱼为主,积极发展国营养鱼”的方针,充分挖掘养鱼潜力。
五、建立健全渔业专业机构和科研机构,加强对渔业的技术指导。
新华社记者 毛朝敬


第2版()
专栏:

机电产品为什么严重积压
多年来,许多部门和企业的机电产品严重积压。一九七八年底,全国机电产品库存总值五百四十八亿六千万元,今年六月底,上升到五百六十三亿元,比去年底增加十四亿四千万元。超储积压的数量按最低限度的百分之三十计算,达一百六十八亿九千万元。这是一笔多么惊人的数字!
机电产品的积压为什么如此严重?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国家物资总局和有关部门,并沿着京广线,到广东、湖南、湖北等省进行了调查。
计划多变
各地物资部门和工交企业普遍反映,多年来,由于年度计划和长远计划衔接不够紧,年度计划又存在着指标高、定得晚、变化多、缺口大的现象,因此,许多企业只得在国家计划下达之前先行订货,造成机电产品积压越来越多。湖北省机电公司仓库的管理人员说,去年底,省里根据各地、县的需要,计划上一批水电站和水利工程,物资部门根据计划购进了一百零二台硅整流器,价值二十七万多元。后来因为基本建设的投资减少,压了一些项目,这些机电设备就积压在这里。广东省广州市新中国造船厂向我们反映,去年底,上级给他们下达了制造十三艘船的任务。这个厂据此向物资部门订货,把配套所需的设备运进厂里。今年六月份,上级进行调整,将造船计划由十三艘减为六艘,七艘船配套所需要的机电设备,全部积压了下来。
近几年,由于计划不周,有不少基建项目不按程序办事,有的连场地还没有落实,就购进设备。因为条件不具备,有的被迫下马,有的工期推迟,造成机电产品积压。这方面的事例也不少。
盲目生产
在广东省机电公司的肖岗仓库里,存放着大量的机电设备,大件的有汽车、拖拉机、发电机、机床,小件的有轴承、阀门以及各种零配件等等。这个公司的同志告诉我们,全省目前机电设备库存达十二亿七千万元,相当于十四个月的消费量。超储积压的数量在百分之三十七以上。积压的数量这样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追求产值、产量,盲目生产。在二号仓库,堆满了数千台各种型号的电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属于超储积压,价值三十五万元。因为这种电机的质量不好,有的已存放在库里六、七年销不出去。虽然仓库通知工厂不要再生产这种电机了,可是,目前仍在生产。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因为电机厂生产优质电机所需的材料不能满足供应,为了完成产值,明知质量低劣,也只好继续生产这种电机。同时,由于企业基本上没有销售权,产品由各级主管部门负责调拨,一些部门不管产品质量如何,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助长了工厂盲目生产。据广东省物资部门不完全统计,全省由于盲目生产造成的积压达七千多万元。
质次价高
我们所到之处,看到在积压的机电产品中,有不少属于没有定型就成批生产的质次价高、销路困难的产品。这类产品在湖北省农机局的丹水池仓库就积压了价值二千二百二十八万元。如机动插秧机,因规格不对路,质量不过关,常常用不了多久就“趴窝”,加上价钱太高,社队都不愿买。原来二千元一台,没人要,以后价格一降再降,现在降到五百元一台仍无人要。农民反映说:“我们花一、二万斤稻谷买一堆废铁,有啥用?”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花了大量外汇进口的机电设备也在积压。一九六九年,国家分配给湖北省一批从波兰进口的空气压缩机,每套价值十六万元。有关部门在进口时没有认真检查产品的质量,也没有及时加以调拨利用。直到一九七六年,宜昌三峡制药厂提走五台,才发觉质量有缺陷,一台也不能使用。把五台的机件拆下来,拼装成一台,仍不能使用。现在,这些设备就象一堆废铁,堆放在仓库里。在湖北丹水池仓库,我们还看到了五百多台从捷克进口的拖拉机,因为外贸部门要价太高,卖不出去。
管理混乱
不少地区和部门对积压产品的管理很混乱,致使许多设备锈蚀损坏严重。在武汉丹水池仓库,随处可以看到堆放在露天场地上的柴油机、钢材和其它各种农机具。许多农机具及配件堆放在屋檐下,墙角边,大树旁,有的已被杂草遮盖,在草丛中“长睡”。不少设备因长期日晒雨淋,包装损坏,机械锈蚀极为严重。据仓库负责同志介绍,由于这种原因,需要淘汰报废的设备至少有二十七万多元。
在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一些仓库和企业,也有类似现象。
共同心愿
机电产品严重积压,不仅浪费国家大量的资财,而且影响资金的周转。从我们所到的部门和企业看,他们对物资积压的危害已初步有了正确的认识。减少积压,加快流通,已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大部分企业经过清仓查库,核定了库存周转定额,划出了超储积压物资。广东、湖南、湖北三省,都分别采取了召开物资交流会或展销会、物资部门收购、企业留用或自销等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处理积压产品,使许多积压了很久的产品找到了新出路。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各工矿企业所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许多企业的同志认为,现在采取的处理积压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只是“治标”。现行的企业管理、物资管理和计划管理体制有许多弊病,这是产生积压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治本”,必须在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过程中,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地改革现行的有关经济管理体制,以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
新华社记者 丁根喜
本报记者 谢荣镇


第2版()
专栏:来信

编者按: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村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各项经济政策,调动了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农业形势逐步好转。但有的同志至今对执行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口头上也讲要执行政策,可是一到落实的时候,就左顾右盼,怕这怕那,动动摇摇,不那么坚决了,甚至找出一些借口,变着法子干违反政策的事。
政策是党的生命。好形势来之不易。为了进一步发展这一大好形势,我们绝不能“饿了肚子定政策,饱了肚子改政策”,再干失信于民的事。各级领导一定要严格掌握政策,帮助基层解决执行政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要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编辑同志:
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农副产品提价的政策,大大调动了社员群众养猪的积极性。我们公社社员今年养猪头数就达到了一万一千多头,比上一年增加了三成多。有的一户喂三头。现在社员养的猪大多数已够肥,大家都希望把肥猪及早交给国家,支援“四化”建设。但是目前在生猪的交售上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限量收购。有的食品部门规定一次收几头,多了不收。这样一来,早去的就卖了,晚去的就得再拉回去。有的来回拉几次也卖不了,耽误了农活,白受了累。有的嫌麻烦,干脆杀了到市场卖高价。
二是设立收购卡片。有的食品部门带着收购卡片到大队发。拿着卡片的,可以到食品收购站交猪;没有拿到卡片的,猪肥了也交不上。有的为了弄张卖猪卡片,只好送好烟,说好话,拉关系,走后门。
三是压低等级。有的单位评级不严格,甚至为了盈利,有意压低收购等级。生猪虽然提了价,社员却得不到应得的好处。
据调查了解,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生猪收购价格提高了,而猪肉销售的价格没变,食品部门收多了赔钱,因而就采取各种方法限制社员卖猪;二是有些食品部门按劳取酬的政策落实得不好,多劳不多得,少营业不少得,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建议有关部门赶快采取措施,打开社员交售生猪的通道,把三中全会决定的富民政策尽快落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国家得到收益,说到做到,取信于民,决不可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山东省成武县田集公社
赵宗广


第2版()
专栏:来信

尊重生产队的分配自主权
湖南省靖县藕团公社藕团大队第十三生产队今年粮食总产由一九七八年的三十万斤增加到三十六万二千斤,人均生产粮食一千八百七十斤。社员讨论决定,除了完成征购任务,留足种子、饲料以外,卖给国家的余粮由去年的二万五千斤增加到五万五千斤,集体储备粮由去年的二千斤增加到一万五千斤,社员每人平均口粮由去年的九百斤增加到一千斤。
但上级有些人不同意这样分,认为人的肚子有限,九百斤已经够吃;分多了,会助长铺张浪费和投机倒把。
多数人反对这种意见,认为多产、多卖、多储、多分,藏粮于民,合情合理,对国家、对集体、对调动社员的积极性都有好处,主张在进行丰收不忘国家的教育的同时,发动群众充分讨论,尊重生产队的分配自主权,由生产队自行决定。
后一种主张获胜。社员激动地说:党的政策好得很!我们决心高产再高产,多为“四化”作贡献,今后决不用隐瞒产量的办法对付上级了。
丁祖芬


第2版()
专栏:来信

农民吃了“定心丸”
河北省康保县二号卜公社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可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丰收在望,社员们屈指盘算,按原定的粮食奖惩制度,增产幅度较大的作业组可得超产奖百元左右。一些干部和社员担心原定的制度不能兑现。这种思想引起了公社党委的重视。为了取信于民,公社党委召集大队干部讨论后决定,按照估产的增产幅度,预发一部分超产奖。这样,全社共发出二万多元,最多的得奖十九元,最少的得五、六元左右,受奖人数占总劳力数的百分之四十。
奖金预发以后,社员们吃了“定心丸”。现在,参加秋收的劳力更多了,干部责任心更强了。秋收做到了熟一片,割一片,不熟的作物,那怕是锅台大一片,也要留着。每个作业组收割后,还要拣一遍。秋收秩序也好于以往任何一年。如果有人违犯护秋公约,社员们人人敢管。
康树集 杨珍 杜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