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别姬”小议
姜芳
楚汉相争,项败刘胜,原因固然很多,但刘邦“从谏如流”,项羽刚愎自用,不能不是一重要原因。
“霸王别姬”,酿成“别”的悲剧,由来已久。项羽在临死前悲歌中说,他的失败是因为“时不利”,即“时运不济”,可谓死不认错。一九六二年,针对有的领导同志听不得不同的意见,颇有项羽的霸道作风,毛主席幽默而深刻地说:“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七千人大会以后,在毛主席的倡导下,党内党外的民主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人们心情舒畅,在党的领导下,用极大的积极性迅速战胜了当时面临的巨大困难。前些年,林彪、“四人帮”利用篡夺的权力,疯狂推行法西斯专制主义,使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遭到了严重摧残。他们不仅有霸王作风,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恶霸”。现在林彪、“四人帮”是早已“别姬”了,但遗毒犹存,有的领导同志身上的霸王作风,一时还难根绝。这就很有必要重温毛主席的教导,照一照“霸王别姬”的这面镜子,引以为戒。
“霸王别姬”有必然性。这首先是由项羽听不得不同意见,一贯独断专行造成的。他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招致了最后的失败。从我们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身上,可以找到项羽的影子。有的同志在领导班子中,不是当“班长”,而是当“家长”,遇事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数。对于应由集体决定的大事,也根本不与其他委员通气,一句话、一道手令就处理了。即使召开党委会讨论,他也不在会上鼓励大伙各抒己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意见,而是一有不同意见,就蹙眉立目,把手一挥,来一句:“算啦!就这样吧!”作为会议的结束语。结果,大家闷着一肚子话,心情不舒畅,当然也就没有劲头去办了。
第二是由于霸王的暴戾恣睢,喜顺恶逆,使逢迎之徒得势,贤良之士远避。项羽行事,动辄就是杀、烹、坑,搞得人人自危,噤若寒蝉,那里还谈得上什么发挥才干,上谏献策?这种坏作风也被我们有些领导同志所师承。他们那种老虎屁股摸不得的霸王脾性,恰好被一些利欲熏心、投机取巧的人物所摸透,于是投其所好,施其所求,结果则倍受器重,得逞其奸。而有些大公无私、襟怀坦白的同志,则因为实事求是地提出不同意见,尤其是敢于当面指出领导之过,就被看作是“不尊重上级”,或者当面申斥,或者抓辫子,戴帽子,穿小鞋,巧妙些的就在所谓“重用”的借口之下,调离现有岗位。在这种霸焰炽盛的地方,党的“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就变成了“任人唯顺”。领导班子中活跃的就是那些看风使舵、只看领导眼色办事的人。靠着这样的班子去办事,不是迟早要垮台的吗?
最后是这位霸王的自以为是,从来不认错,不作自我批评。用现代的术语说,是个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者。项羽几十万大军被刘邦击溃,陷于垓下,但这位自以为能“拔山”的一世之雄仍毫无自责之意。直到逃至乌江边时,仍然大言不惭地喊叫“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冥顽刚愎至此,就连封建阶级的史学家司马迁也斥之为“岂不谬哉”!这同样可以触到我们有些领导同志的痛处。这些同志在工作中,从不严于责己,而象项羽一样“自矜功伐”,喜吹不喜批,即使偶而作自我检讨,也不过是为了装璜门面,或者轻描淡写,一晃而过;或者错误一推,人人有份。他们根本不去认真地解剖自己,深挖犯错误的根源,从根本上找到避免重犯类似错误的方法,并以此作为自己和同志们的鉴戒。这怎么能够做到随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求得进步呢?
项羽“别姬”,别的只是他的所谓“霸业”,他的名马和美姬。但我们那些具有霸王作风的领导同志,如果不坚决改掉,他们的“别姬”,别离的就会是党的组织原则,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无产阶级革命者宝贵的政治生命,并且使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的损失。这是很值得迷恋于做霸王的人深省的。
要想不“别姬”,就得下决心“别霸”。要彻底别离项羽的霸王作风,就得与头脑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彻底决裂,树立“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这就要真正按照毛主席谆谆教导的那样去做:让人家讲话,虚心听人家的批评,多作自我批评,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


第6版()
专栏:

送儿行
慧中
我的小儿子象冲锋似地奔进家门,还没有跨上楼梯,就大声地嚷嚷起来:“妈妈,妈妈,我们院子里又一特大喜讯,和平参上海军啦!”是哪一个和平?我正想问他,因为我们院子里有好几家的小孩都取了这个名字。儿子来不及回答我的问话,一把将我推到阳台前沿:“快!快!快!你看,那不就是他呀!还是海军学校呢!”儿子又兴奋又羡慕地指向楼下水泥道上正越过我家门口的一个穿了崭新海军制服的年青军人。当他听到阳台上的讲话声,回头向上一望,笑了,习惯地挥手与我儿子打了个招呼。
果然是和平,那不是左家的老四吗?因为宿舍院子住户很多,为了弄清谁是谁家的子女,我向来都是把他们父母的姓再加上那小孩的排行当为“标记”来区别辨认的。这个和平,也是我儿子自幼的小伙伴,都是在这个院子内土生土长的,不管他现在长得多高大,又换了新装,我还是记得他小时候喜欢跪在泥土上打弹子,小手沾上泥巴又把小脸蛋也抹花了的那副淘气样。
他的父母都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老游击队员、老党员,解放以后转业进入城市。这多年来,生活改善了,地位也提高了,但仍一直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失工农干部的本色。这个和平是他们家第四个小孩。俗话说: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补补改改给老四。第四个小孩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衣服穿了。这孩子从小到大,一年四季几乎没有穿过什么好衣裳新鞋子。前年高中毕业,和平到农村去插队落户后,为了适应农村劳动锻炼的需要,穿著更朴素了。今天一下子从头到脚全换上新衣新鞋新帽,真正是旧貌变了新颜,走在人前感到突然一亮,无怪乎吸引了院子里一大伙男孩子。大伙用既太熟悉他、又好象刚刚认识他的新奇心情,围绕着,簇拥着,简直把他当成了贵宾似的护送回家。
在上班的途中,我一直在寻找着这位新战士的妈妈。前不久,她为了我儿子考上大学,特地诚心诚意地向我祝贺,并以长者的身份谆谆教导我儿子:在做了大学生以后,一定要保持原来在工厂当工人时的本色;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不要辜负华主席、党中央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择优录取培养人才的期望。今天,我当然也一定要向她道喜致意。
忽然,我一下子看到她正走在前面,便赶紧抢上几步,从她身后拍拍她的肩:“恭喜恭喜!光荣妈妈,光荣人家。”我的语音未完,这位头发花白、年过半百、性格爽朗的老干部团团的圆脸上更盛不住从心底里发出的欢乐之情,竟然在大街上双手搂抱着我,象孩子似地无拘无束放声哈哈大笑:“托华主席的福!真是托华主席的福啊!”——这也正是前几天她向我致贺时我回答她的一句心里话……
“你想想,要不是华主席英明领导,粉碎了‘四人帮’,抓纲治国,堵了后门,我们家和平怎能参上军呢!”这真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这位妈妈一共生了五个小孩,近数年来已有四个孩子先后到农村插队落户。眼看着有些人家的子女在下乡不多久,有的就上来当工人,有的顺顺当当地被推荐上了大学,也有的参了军。这对老夫妻禀性耿直,作风正派,不但不肯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对看不入眼的歪风邪气,煞不住要东开一“炮”,西打一“枪”。就凭他们这样不合“潮流”,不识时务,不走门道,不拉关系的“炮筒子”脾气,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当然不会有便宜的好事送上门来。
看到穿上了新军装的儿子站在自己面前,这对老头老妈真是感触万分。老父亲的老花眼久久地凝视着比自己高半个头的小伙子,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儿子穿了一身新,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崭新的全套军服。
在和平离家赴部队的前夕,他父母特地把所有子女都叫回家团聚一堂,为即将远行的儿子送别。听说,在家庭欢送会上,老父亲特地送给儿子一双亲手打的草鞋。我想,他一定会教育儿子要牢记过去父辈就是穿着草鞋,跟随伟大领袖毛主席打下江山的。今天,仍然不能忘记草鞋精神,跟随英明领袖华主席,进行新的长征。


第6版()
专栏:

蛇乎?绳乎?〔漫画〕
华君武画 林碧诗蛇乎?绳乎?搞不清楚,眼中发花,心里发怵。战战兢兢,左盼右顾,心有余悸,身有余毒。奉劝同志,站稳脚步,心明眼亮,只管走路!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书籍的变迁
项弋平
史前时期,没有文字,我们的祖先是用结绳纪事的。原始公社末期,才逐渐出现了文字。
到了三千年前的商朝,有了最早的书籍实物——甲骨刻成的文献。甲,就是乌龟的腹甲、背甲;骨,就是牛的肩胛骨。用象形文字刻在甲骨上面,记载当时战争、打猎、求雨等事。除了甲骨文的书,还有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书——金文和刻在石鼓上的书——石鼓文。
我国正式的书是用竹片和木板做的,也出现在商代。就是把树木和竹劈成薄片,叫木简和竹简,在这上面写字。每一册书要用很多的简,用丝绳或皮带编结起来。这样的书很笨重。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重达一百二十斤。西汉时,东方朔写了一篇文章给汉武帝,共用竹简三千根,要由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进宫廷去。春秋末年,人们把字写在绸上面,叫帛书,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绸。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一种既轻巧又便宜的材料——纸。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用纸做的书和帛书一样,也是一卷一卷的,古时候叫卷子。
用线装订的书,是在印刷术发明以后才出现的。雕版印刷的书大约出现在公元六到八世纪,现在发现最早的雕板印刷书,是公元八六八年唐代刻的《金刚经》。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宋仁宗庆历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布衣”毕升又在杭州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的发明比德国人古腾贝尔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早四百年。宋代刊印的书流传至今约有六百多种。
到了近代,又有用石印的书。现代主要是铅印的书。据报道,目前世界上一年出版的文献量约五百万篇,且每年按百分之十的速度持续增长。科技期刊约四万五千到五万种;公开发表的论文约三百万篇;专利文献约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件;研究报告约十万件。这样大量的图书资料的印制、保管方法就必须来一个革命。现在,我国已有了显微缩印胶卷,就是将图书资料摄在胶卷上,阅读时再用专门的阅读机放大。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图书资料储存的电子化。今后,我们也要实现图书资料储存的电子化。就是通过统一编制的字码表,将图书内容译成机器能识别的符号——机读符号,储存在电子计算机的磁带、磁盘或磁鼓上,阅读时通过输出设备再译成人能读懂的文字,用静电复印机印出来。一部大型电子计算机能储存图书资料数百万册甚至上千万册。同时,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还能将全国图书资料网连成一片。那时图书的样子,将和今天迥然不同了。


第6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如此家长 贻误子女编辑同志:
看了《战地》第一五二期刊登的《如此家长》,觉得很有教益。
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成才,成为对社会主义事业有用的人。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当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与家长的教育关系也极大。农民的孩子从小就喜爱用泥土“垒瓜园”,军人的孩子喜欢玩“小手枪”,我的三岁的娃娃一听电话铃响,就爬上桌子,拿起听话筒,“喂、啊”地应答。可见,家长的举动对儿童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杨良志同志提到的三例家长,他们的行动,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子女灌输资产阶级思想。
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培养,不但学校、社会要有革命化的风气,每个家庭的风气也要革命化。家长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时时处处给孩子作出好样子,不然的话,害己事小,贻误子女,后患无穷!
河南淮阳县邮电局 张之朗编辑同志:
《如此家长》,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发人深思。作为一个和孩子及孩子的家长打交道多年的小学教师,读了此文,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教育下一代,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确有一些家长或者对孩子娇生惯养,或者自觉不自觉地用一些陈风陋俗教育孩子,也有的是管理方法不当,给孩子纯洁的心灵打下不好的烙印,既耽误了孩子的进步,也给学校的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希望做家长的同志都来读一读这篇短文,问一问自己: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山东夏津县朱庙公社
白杨 小学教师 张因玉编辑同志: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个教师。可是,一些家长却不大称职,往往是孩子作了好事不支持,作了错事却默认。要使儿童们从小就身心健康地成长,家长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努力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情操,使他们从小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和模范地遵守社会秩序的良好风尚,是每个家长的光荣职责,绝不可等闲视之。
陕西子洲县
老君殿人民法庭
翟应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