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委内瑞拉声援第三世界委员会发表专题报告指出
苏联疯狂扩军争霸威胁各国安全
法国报纸揭露苏联在非洲以“反帝”斗争为借口争夺势力范围
新华社加拉加斯七月三十日电 委内瑞拉声援第三世界斗争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项关于裁军、战争危险和第三世界的专题报告指出:“实际情况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已经变成各国人民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威胁,苏联为建立自己的军事优势而坚持疯狂的竞赛,借以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报告说:“应该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其他主权国家的领土上拥有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军事基地。它的拥有核武器装备的战斗机在国际空间和其他国家的空域飞行。它的舰队在世界各大洋到处炫耀核力量。”
报告强调说:“社会帝国主义及其走卒任意通过军事侵略和政治颠覆来反对其他主权国家。作为证明,我们可以回述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克格勃及其附属机构的特务渗入拉丁美洲和世界各国的群众组织、军队和政府内部,还不要忘记最近社会帝国主义的雇佣军在非洲进行的殖民战争。”
报告说:“这种争夺的中心是欧洲,社会帝国主义在那里准备发动一场侵略战争来保障它对那里的最大限度集中的生产力的控制,从而确立它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优势。欧洲是苏联军事部署的焦点,社会帝国主义的军队在为对欧洲发动一场攻势而进行训练、装备和组织。”
报告指出:“只有我们各国人民坚持努力,提高警惕,组成和扩大反对霸权的国际统一战线,才能挫败超级大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帮助维护世界和平。”
新华社巴黎八月三日电 法国《费加罗报》八月三日发表文章,揭露苏联对非洲的渗透。
文章说:“一九七八年最初几个月的重大事件是苏联在非洲打破缺口。这一事件带来了军事、经济和地理政治方面的后果。”
文章指出,“打破缺口使苏联在非洲获得了战略要地和许多基地,从这些地方出发,它不仅能够随时威胁一些非洲国家的安全,而且还威胁到与法国和欧洲生死攸关的原料供应。今天,非洲是世界原料的主要储藏地。”
文章说,苏联以所谓“反帝”斗争为借口,在非洲顺利地打破了缺口和迅速地把它控制的范围扩大到好几个非洲国家。
文章接着说:“从地图上看,苏联是从非洲的侧边进行渗入的,从东部非洲之角直到南部非洲的前沿。它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立永久性的坚固的基地并明确分配任务,这一切证明了这是一次经过长期准备和精心组织的渗透活动。”
文章说,法国军队在扎伊尔科卢韦齐所缴获的文件和收集到的情报,充分证明苏古入侵扎伊尔沙巴省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文章指出,苏联“非洲军团”的下一个可能的目标是罗得西亚。但它的更长远的主要目标仍是南非这块极其富饶的地区,它的黄金和钻石生产占世界第一位。
文章最后说:“苏联使非洲不稳定,矛头是直接针对法国和欧洲的,它剥夺它们的原料来源或切断它们的海上补给线。这样,莫斯科就可能在任何时候摧毁它们的经济和使它们处于受人控制的地位。”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北欧海面的险涛恶浪
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二十三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苏联的船只连续八、九次侵犯挪威领海。它们在挪威领海投放“探测装置”和“电缆”,打信号旗,还公然进行“演习”。有的船只甚至深入到挪威四海里领海之内的军事禁区。苏联这种粗暴侵犯北欧国家主权的活动,达到了极其猖狂的地步。
苏联在干了侵犯别国主权的勾当以后,往往是要赖账的。尽管苏联的间谍船被当场拿获;但是苏联却辩解说,这些船只是在进行什么“海底研究”,而在深入挪威领海后“发动机出了毛病”,所以就抛锚了。这种狡辩是十分可笑的。苏联有什么权利派船只到别国领海,特别是人家的军事禁区去进行“研究”呢?挪威官方人士说得对,苏联的这一系列侵犯行动,是莫斯科“精心策划的政策的一部分”,是十足的“炮舰外交”,而且是“老式的炮舰外交”,同过去的老殖民主义没有什么两样。
苏联船只侵犯挪威的领海,并不是孤立的事件。也是在上个月,苏联报刊曾对挪威邀请西德联邦国防军总监访问一事,向挪威兴师问罪,指责西德总监访问了挪威北部“与苏联直接毗邻地区”,攻击挪威做了“违背”和苏联“互相信任”的事。谁都知道,苏联的国防部长和军政大员一再窜到与西德毗邻地区的东德去“视察”作战部队,组织军事演习。而挪威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邀请一个外国官员来进行访问,却成了大逆不道。在苏联眼里,挪威似乎是苏联的附属国,做什么事必须得到苏联的同意和“信任”。这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新沙皇的霸权主义的面目!
长期以来,苏联在北欧地区以太上皇自居,根本无视北欧一些国家的主权。它的飞机任意深入丹麦的领空,甚至朝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方向飞行。它的所谓渔船肆意入侵瑞典水域,正象西方舆论指出的那样,苏联在北欧“持强凌弱”,“为所欲为”,表现“大国的意志”,使北欧国家感觉到“经常的压力”。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苏联在北欧地区日益加强军事威胁和扩张,它已成为悬在北欧各国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兹利剑。据报道,在与挪威等北欧国家接壤的苏联北部地区,苏联加强军事部署,并在这里兴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陆空军事基地,使“该地区布满了飞机场、萨姆导弹场和海军设施”。苏联还把四支舰队中的两支——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部署在北欧海域,从海上对西欧形成包围态势。
人们注意到,最近世界上出现了一种论调,说什么苏联的战略重点已从欧洲移向太平洋,由于这种转移而减弱了科拉半岛基地的意义。这种论调是没有根据的。当前苏联在北欧海面上加紧掀起阵阵险涛恶浪的事实,就有力地否定了这种看法。西方的有识之士明确指出,苏联对欧洲的军事威胁在增长,“苏联的军事力量对西方安全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这是妄图争霸世界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一个既定的战略方针。


第6版()
专栏:

挪威政界舆论界和芬兰报纸发表评论
谴责苏联船只连续多次侵犯挪威领海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电 奥斯陆消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苏联船只屡次侵犯挪威北部领海,引起挪威军政当局和挪威报纸的不满和谴责。
据报道,从六月二十七日到七月二十三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苏联有十二艘船只连续侵犯挪威北部领海达八、九次之多。
七月二十日,苏联一艘货船非法进入挪威领海停泊,被挪威警方拘留。苏联船长诡称,因船上的机器坏了,才不得不停泊在挪威领海。但事实是,当挪威巡逻艇赶到现场时,这艘苏联货船已发动了机器,企图逃跑。在事实面前,苏联船长不得不低头认罪,答应付罚款两万克郎。
挪威外交大臣克努特·弗吕登伦曾两次召见苏联驻挪威大使,向他指出,挪威方面十分关注苏联侵犯挪威领海的活动。
苏联方面无视挪威的多次警告,七月二十三日,又有两艘苏联船只非法侵入挪威领海。这两艘船在挪威领海内竟然打起了信号旗,进行什么“演习”。挪威当地警察局长对报界说:“外国船只在挪威领海内进行演习是完全非法的。苏联这两艘船只并且违反了国际无害通航条例。”
据挪威渔民报告,他们还看到苏联船只在向挪威领海里放置设备和电缆。
挪威国防司令斯维雷·哈姆莱上将对此发表谈话说,看来苏联在对挪威玩弄过去的“炮舰外交”。
《晨报》七月二十二日发表社论说:“苏联把它不征求挪威的同意就利用挪威的领海视为理所当然的事。”
《工人报》在七月二十一日的社论中指出,苏联对挪威领海的这种侵犯是不能容忍的,一切责任完全在苏联方面。社论要求挪威必须加强对北部沿海的巡逻和戒备。
新华社赫尔辛基七月二十七日电 《南芬兰报》七月二十六日发表社论指出,苏联船只最近不断侵犯挪威北部领海的事件表明,苏联“对别国的领土完整太不当一回事了”。
社论指出,由于这些侵犯领海的活动发生在北约和华约势力范围交叉的重要军事区域,因此它们也具有国际重要性。因为这些事件几乎是接二连三地出现,所以不能避免这样一种想法,即这是一次蓄意的行动。
社论认为,苏联侵犯挪威领海的事件恰恰发生在北约组织舰队在上述海域开始演习之前,因此人们怀疑,这是军事侦察的准备。
社论最后说,苏联在挪威水域可能的侦察活动是应该受到谴责的。挪威当局对此感到不安是完全正当的。
另据报道,继苏联船只不断侵犯挪威北部海域后,七月二十四日晚又有一艘苏联船在挪威南部四海里领海范围内非法活动,被挪威海军捕获。苏联船长诡称,这是一艘海底研究船,抛锚是因为一个发动机出了毛病,修理要花四个小时。一艘挪威鱼雷快艇的人员在挪威南端军事区外登上这艘苏联船,发现船上有许多高度先进的技术装备。据登上该船的一位挪威工程师说,只需要花一个小时就可以把拆下来的发动机零件装配起来。


第6版()
专栏:

一些美国报刊纷纷发表文章
要求政府正视苏联进逼采取相应对策
新华社北京电 美国一些报刊最近要求政府正视苏联的咄咄进逼,并呼吁采取相应对策。
提前出版的七月二十九日一期《新共和》周刊在一篇题为《俄国选择对抗》的文章中写道:“苏联最近在非洲、在武器方面和人权方面的所作所为超出了美国人民在‘竞争’的范畴内所能接受的那种咄咄逼人的程度”,“美国公众和国会已经意识到苏联无限制地加强核军事力量和常规军事力量的活动,并且对此感到不安。他们对苏联在非洲、阿富汗和也门扩大影响的活动越来越感到关注。苏联人似乎即将处于能够威胁西方的石油来源和油轮的航线的地位。”文章指出:关于应该作出什么反应的问题,“美国政府一贯采取的作法是措词严厉而行动软弱”。这家杂志主张采取一系列切实的步骤来对付苏联。
《华盛顿明星晚报》七月二十一日的一篇文章写道:“卡特总统上个月(六月七日在安纳波利斯)要求苏联在对抗还是合作这二者之中作出选择,现在他已经开始从最近几周出现的愤怒的对抗的边缘后退了——而克里姆林宫则仍在步步紧逼。”
《底特律新闻》七月一日的一篇文章着重批评了政府不肯正视美苏关系的现状、甚至美化苏联意图的态度。文章指出,总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虽然一方面也承认,苏联利用古巴人入侵非洲和违反赫尔辛基协议的行径使美国
“深感不安”,但是他又声称,勃列日涅夫“想要和平和(同美国保持)更友好的关系”。文章警告说:“如果政府的这种软弱态度继续下去,苏联显然将会在很少遭到或者完全不遭到美国反对的情况下,扩大它在非洲、中东和其它地区的影响。”


第6版()
专栏:国际资料

利比亚
利比亚在非洲北部,位于地中海南岸中部,东邻埃及,西靠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南与苏丹、乍得、尼日尔接壤。全国面积共一百七十五万九千五百四十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区是沙漠和半沙漠。内地大部分是平均海拔五百米的高原。境内没有河流。除沿海地区为海洋性气候外,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人口二百九十万。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还有柏伯尔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首都在的黎波里。
利比亚原是农牧业为主的国家。自从五十年代发现石油后,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之一,也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已探明的可采储量为四十多亿吨,它的原油质量好,含硫低,而且开采方便,出油率高,产地大都靠近海岸,运输方便。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三年原油的年产量都超过一亿吨,去年产量也达七千七百万吨。石油几乎是它唯一的外汇收入来源,占输出总额的百分之九十九,大部分输向欧洲。
利比亚人民有反对殖民主义的光荣传统。十六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占领利比亚。十九世纪,帝国主义开始瓜分非洲。意大利打败奥斯曼帝国,于一九一二年十月侵占利比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比亚被英国和法国分别占领。利比亚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在一九五一年独立,政体为王国。一九六九年九月一日革命后,建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一九七七年三月二日,宣布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英雄的利比亚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清除帝国主义军事基地,为发展民族经济,保护本国石油资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一九七○年六月,利比亚人民收回了美帝国主义长期侵占的惠勒斯军事基地(当时是美国在国外最大的空军基地之一)。我国周恩来总理曾经致电卡扎菲主席,表示热烈祝贺。卡扎菲主席复电表示感谢。利比亚领导人一九七一年六月表示:“我们宣布在外交上完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利比亚投票赞成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近几年来,中利两国人民相互展开友好访问,我国记者和体操队访问过利比亚,利比亚新闻代表团也访问过我国。这次贾卢德阁下率阿拉伯利比亚代表团访问我国,将为中利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新的贡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苏海军头目就苏海军节发表文章
鼓吹海上扩张争夺海上霸权
新华社莫斯科七月三十一日电 苏联一些海军将领七月三十日就苏联海军节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炫耀海军实力,鼓吹同西方争夺海上统治地位。
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在《真理报》上谈到苏联海军在外国港口的活动时写道:最近几年来,苏联军舰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港口进行了不少的访问。“只要讲这样一点就够了:仅去年一年,这样的访问便有六百多次。数千艘军舰出入于外国港口。”他宣称:“我国军舰在海洋中航行及其进入外国的港口,其规模在逐年扩大。”“它们是对苏联外交的看得见的帮助”。
苏联海军第一副总司令斯米尔诺夫在《红星报》上宣扬苏联的海上实力时说:“我国海军解决着我国国防系统中的重大任务。原子能、火箭核武器和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海军的战斗能力。”
苏联海军航空兵司令米罗宁科在《劳动报》上谈到争夺海上统治地位时说:“苏联不能容忍西方海上强国统治海洋的状况。舰载飞机在我国海军中的出现与发展,是由必须使水面舰艇集群有更大的稳定性这点来决定的,尤其是在那些不久以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舰队还在耀武扬威的地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