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南斯拉夫报刊大量报道华主席访问消息和照片
热情赞颂华主席和南中两国友谊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二十二日电 连日来,南斯拉夫主要报刊《战斗报》、《政治报》、《共产主义者》和《信使报》等,都在头版显著地位大量报道有关华国锋主席访问南斯拉夫的消息和照片。二十一日当地时间上午十时半,华主席乘坐的专机刚刚着陆,贝尔格莱德电视台就开始转播现场实况。
八月二十一日《战斗报》头版头条的大字标题是《华国锋主席应铁托总统的邀请今天抵达南斯拉夫》。报纸的第三版整整一版全是有关华主席访问和介绍中国的消息,并附有一张华主席在工地参加劳动的照片。这版还刊登了该报评论员特斯利奇写的一篇有关华主席的评论,标题是《大治的战略家》。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机关报《共产主义者》认为,华主席的访问意义十分重大。它强调指出,南中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不侵犯各国在国内建设和国际关系方面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的原则基础上的。
《共产主义者》说,南中关系的顺利发展证明了不结盟政策的无可辩驳的有效性,证明了南斯拉夫对国际问题的立场、它所从事的活动以及它不受社会政治制度和对具体问题所持态度的考虑的限制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的做法是正确的。
《信使报》发表文章说,南中两国领导人即将举行的会谈,是两个独立自由的国家(而且保持独立自由是符合它们共同的最高利益的)的领导人之间的会谈。《信使报》写道,这两位领导人将讨论世界局势和促进两国关系的措施,因为双方都相信,分歧总是可以减少的,而减少分歧的结果,相同点和谅解就会增加。二十二日的《政治报》在《贝尔格莱德市民热烈欢迎华主席》的大字标题下,报道了华主席抵达贝尔格莱德受到热烈欢迎的消息。《政治报》在报道中说,“铁托总统和华国锋主席的会见不仅是南中两国的重要事件,而且也是世界上和工人运动的重要事件。”


第5版()
专栏: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三十年来工业生产增长十三倍,农业生产增长一倍半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二十一日电 新华社记者徐坤明报道:解放三十多年来,南斯拉夫人民在以铁托主席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战前的南斯拉夫处于半殖民地状态,生产长期停滞不前,按人口计算的国民收入只有一百多美元,是欧洲大陆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经济又遭受严重的破坏,人力物力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在四年的战争中,共牺牲了一百七十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九分之一。战争中损失的物质财富估计达四百五十亿美元以上。全国工业设备毁坏了三分之一,铁路被破坏了一半,牲畜存栏头数减少了三分之二。战争结束时,大片土地荒芜,许多工厂停产,铁路交通瘫痪,一九四五年全国的生产能力仅为一九三九年的三分之一。全国约有三百三十万人无家可归。南斯拉夫人民就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开始重建家园的。
一九四五年全国解放后,新成立的人民政权采取果断措施,把外国资本和本国资产阶级控制的工业、银行、外贸和批发商业全部收归国有。同时,在农村中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了地主和农业资本家占有的一百六十万公顷土地,将其中一部分分给贫农和无地农民,另一部分用来发展国营农场。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恢复经济、建设国家的劳动热情。到一九四七年底,仅仅两年半的时间,南斯拉夫工农业的生产能力就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南斯拉夫从一九五○年开始在工厂中实行自治,建立了第一批工人委员会。后来,工人自治逐步扩大到整个经济部门,进而又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过不断总结和不断改进,逐步建立了一整套适合南斯拉夫情况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这一制度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广泛地参加对生产、分配和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调动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南斯拉夫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据南斯拉夫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材料,从一九四七年到一九七七年,南斯拉夫的社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六点二,三十年来增加了五倍。南斯拉夫的国民收入,如按人口平均计算,一九四七年为二百美元,一九七七年达到一千六百美元。南斯拉夫按人口计算的国民收入在五十年代初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现在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在南斯拉夫的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所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百分之七点二,而个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只有百分之三点一。社会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产值中的比重已由一九四七年的百分之六十二上升到一九七七年的百分之八十四,而个体经济则从百分之三十八下降到百分之十六。最近三十年来,工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九点一。一九七七年的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九四七年的十四倍,现在一个月的产量就超过了三十年前全年的产量。在此期间,由于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工业在社会产值中的比重已由百分之十八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七而成为南斯拉夫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在南斯拉夫的出口总额中,工业品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随着采矿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南斯拉夫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在得到充分利用。解放后,南斯拉夫大力发展了炼铝工业,一九七七年已经产铝二十万吨,比一九四七年增加了一百五十倍。在此期间,锌的产量也增加了四十倍,钢产量增加了九倍,铜产量增加了七倍。同时,金属加工工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旧南斯拉夫连自行车也不能制造,各种机器几乎全靠进口。现在不仅能成批生产各种机器、设备、机床、汽车、拖拉机、电气机车等产品,而且还能制造工艺更加复杂的飞机和潜艇、载重量达二十五万吨的油轮以及一些工厂和电站的成套设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南斯拉夫很重视工业设备的更新和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一九七二年底,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机器已占工业设备总值的三分之二。一九七四年与一九五二年相比,工业部门的熟练工人和高度熟练工人增加了两倍。熟练工人现在已占产业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三十年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百分之四点五,一九七七年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一九四七年的三倍。
最近三十年来,南斯拉夫的农业生产增长了一倍半。一九七七年的粮食总产量达一千六百多万吨,平均每人将近八百公斤。近些年来,南斯拉夫的粮食、肉类、牛奶、蛋类等都已自给有余,扭转了以前需要进口大量小麦的局面。
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现在全国已有拖拉机二十八万五千台,平均每二十九公顷土地有一台。仅社会所有制的农业组织就拥有联合收割机一万一千多台,农业组织在收获小麦和玉米时几乎全部使用机械。
南斯拉夫主要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都有很大提高。一九七七年与一九四七年相比,每公顷小麦的平均产量已从九点二公担提高到三十五公担,玉米的平均产量也从十七点三公担增加到四十二点五公担。增产的原因之一是南斯拉夫在培育新品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最初,南斯拉夫曾引进美国杂交玉米和意大利小麦良种。经过育种专家的反复试验,南斯拉夫培育出了产量更高的小麦和玉米的优良品种,有的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不仅无需进口种子,而且还向国外大量出口。
社会所有制的农业组织,尤其是农工联合企业,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们的技术装备好,干部力量强,劳动生产率也高得多。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同个体农户进行合作,把个体经济引导到现代化生产的轨道上。这些农业组织占有的耕地只有全国耕地的百分之十五,但提供的农产品商品量却占全国的百分之五十。如果加上与个体农民合作的部份,提供的商品量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在这三十多年中,交通运输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南斯拉夫在战后共铺设了二千六百多公里铁路,并使全国百分之三十六的铁路实现了电气化。此外,还新建和改建了四万公里的现代化公路,使偏僻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从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七六年,个人消费平均每年实际增长百分之六。在最近二十五年内,全国新建住房二百六十万套,改建住房一百多万套。医疗卫生条件也有明显改善,南斯拉夫人的平均寿命已从一九四七年的五十一岁延长到一九七七年的六十九岁。
虽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南斯拉夫人民并不满足于现状。不久以前,在铁托主席亲自主持下,南共联盟召开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仔细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战斗任务。现在,南斯拉夫各族人民正在努力贯彻十一大决议,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胜利而奋斗。(附图片)
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共和国锡萨克炼油厂。
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贝尔格莱德的“大厨房”
——访“贝科倍”农业和食品加工联合企业
本报记者 迎秀
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走进任何一个食品店,都可以看到印有“贝科倍”标记的许多精美食品,从奶、肉制品、糖果点心、果汁果酱到葡萄美酒,从各式甜咸面包、花样不同的干面条到成品菜,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贝科倍”是“贝尔格莱德农业联合企业”的简称,它是南斯拉夫数一数二的大型农业和食品加工联合企业。贝尔格莱德一百二十万人口吃的面包、牛奶、肉以及蔬菜、水果等等,基本上靠它供应。因此,人们亲切地把它称做贝尔格莱德的“大厨房”。
白手起家的沼泽农场
从贝尔格莱德市向北走不多远,公路两旁接连出现大片茁壮的玉米和绿茸茸的三叶草。这已是“贝科倍”的田地了。这块平原是塔米什河注入多瑙河的交叉处,是两河之间的一块三角地。三十多年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沼泽,芦苇丛生,水塘棋布,蚊虫肆虐。现在,放眼四望,除去联合企业的加工厂和其他生产建筑以及工人住宅区的高大楼房外,到处是生机勃勃的农作物。
“贝科倍”的前身是一个国营农场。主人告诉我们,一九四五年底,从法西斯铁蹄下解放还不很久的南斯拉夫,贫穷、落后、百废待兴。为了解决首都居民的粮食问题,政府决定在北郊建一农场。这一决定吹响了向沼泽要粮的战斗号角。要造田,首先要排水、筑堤。当时,哪里有什么机器啊,人们挥舞着铁锹和锄头,喝着含有泥沙的水,向大自然进军。辛勤的劳动收获了粮食,逐步养起猪、牛。进入五十年代,农场开始搞一些简单的食品加工,生产人们生活必需的黄油、奶酪和一些肉类。
食品加工带来了翅膀
但是,有了加工工业之后,由于收入显著增加,资金的周转和积累加快,使扩大再生产有了较好的条件,农业象是长了翅膀。从此,农畜产品完全被作为加工工业的原料。就这样,农业和食品加工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着前进,步子越跨越大。主人强调说,农产品就地加工,农业同食品工业相结合,是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使农业和它的加工工业得到均衡的、较快的发展的可靠途径。“贝科倍”的发展历史就是最好的见证。
“贝科倍”三十年来从四千多公顷土地发展到今天的十万公顷,从铁锹锄头发展到一千五百台拖拉机和四百五十台联合收割机,从五名工程技术人员发展到三千多名。进入六十年代后,它不但把贝尔格莱德郊区三个类似的企业联合在一起,而且还逐步同其他地区的一些企业联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一个拥有二万三千名职工的大企业。现在,它除农业生产外,还饲养着五万头牛,其中二万多头奶牛,十二万头猪。拥有粮食、肉奶加工和制糖、酿酒等几十个工厂,生产八百多种产品,年产粮食十七万吨、甜菜十六万吨、水果四万吨、葡萄两万吨、肉和肉制品二万八千吨、牛奶一亿公升,等等。
我们参观了它的养牛场和奶制品厂。养牛场里一排排牛栏,喂料、饮水、除粪都已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一个牛栏里一、二百头牛,每班由一个工人照管。我们走到牛栏门口时,突然所有的牛都吼叫起来,声音震耳欲聋。原来它们听见拖拉机的马达声,知道是给它们送“午饭”来了。至于奶制品厂,更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车间里是银灰色和白色的高大容器和各种管道,庞大的鲜奶储存罐可容四十万公升。工厂的同志说,现在每天加工牛奶五十万公升。如果再增加一些设备,就可以达到一百万公升。它加工普通牛奶、含糖巧克力牛奶、脂肪含量不同的多种酸奶和各种奶酪。二十多年前,当工人们用手工挤奶时,怎能想象到今天的样子?
“贝科倍”产品包装用的纸、塑料和薄铝容器等,也是联合企业的一个工厂自己生产的。不仅如此,为了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以增加收益和方便群众,联合企业还拥有大小五百多个零售商店和许多旅馆。主人特意请我们到萨瓦河茨冈岛上“贝科倍”开设的饭馆去吃午饭,品尝它的佳肴。这里是首都的体育游览中心,风景优美,游人如织,夏季前来游泳的人成千上万。饭馆选在这个地方,充分反映了企业主人经营的匠心。
农业联合企业的“大脑”
南斯拉夫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贝科倍”当然也不例外。它发展到今天,并不是靠国家资助,而是自负盈亏、一点一滴地积累资金,通过精心经营逐步成长起来的。今天它已成为农业和畜牧业机械化、加工工业现代化的先进企业。在它不断采用新工艺、改进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过程中,科研工作起了重大作用。联合企业的同志强调,采用最新科学成就,是“贝科倍”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
“贝科倍”附设的科学研究所拥有科研人员四百多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有五十人。研究所的所长助理雅科夫列维奇博士告诉记者,研究所在一九六一年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随着企业的发展,它从研究优良品种、新工艺扩大到研究产品的包装、运输、销售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至今已拥有十二个部门了。它的工作方针极为明确,就是同企业的生产密切结合,为生产服务,用生产成果来检验。
我们参观了它的牲畜研究部的牛场和猪场。牛场的科研人员正在用人工授精法培育新的良种牛,以进一步提高产奶量。这里的牛耳朵上标着号码,栏杆上挂着有关的数据牌,受到精心的照料。猪场也在研究良种猪,他们试验用瑞典猪进行杂交,培育生长快、而又节约饲料的猪,还培育产仔数量多的母猪,等等。研究所同国内外许多科研单位建立有联系,使“贝科倍”能及时了解和采用新的技术成果。因此,“贝科倍”的人们满意地把它称为联合企业的“大脑”。
改造小农经济的桥梁
“贝科倍”和南斯拉夫其他大型企业一样,是社会所有制的。它的迅速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优越性。此外,作为农业的联合企业,它还负有另一个极其重要的使命,这就是团结和带动个体农民,使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对那些按法律规定拥有十公顷以下土地的大量个体农民,怎样进行引导和指导?怎样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能力?任务就落在农工联合企业肩上。他们根据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关于改造小农的明确方针和政府的有关法令,首先大力发展联合企业的生产,使它做出榜样,积蓄力量,然后逐步吸引农民同联合企业合作。用南斯拉夫同志的话说,是使农民自愿地同企业进行“联合劳动”,以提高生产、增加收益。“贝科倍”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很出色。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做的吧。
“贝科倍”下设一个专门从事同农民进行联合劳动的组织,它同农民搞联合劳动是六十年代开始的。到现在,“贝科倍”同个体农民的联合劳动方式,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是简单的购销关系。企业向农民出售优良种子,提供机械服务等,农民则向企业付现款。第二种是企业向农户提供贷款和技术,双方签订合同,农民有义务把产品卖给企业。这一种形式目前最多。第三种形式是农户把自己的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的一部分或全部同企业联合,产品收益则根据双方投资额按比例分配,农户的生产纳入联合企业的计划,这是一种较高级的形式。参加这种联合劳动的农民,可选代表参加联合企业讨论生产和管理,并可享受企业的免费医疗福利。把土地同企业进行联合劳动的农民,还可免交土地税。负责这一工作的经理米哈依洛维奇同志说,这第三种形式是最近几年才推广起来的,但发展十分迅速,大批第二种形式的正向第三种形式过渡,今年就比去年激增百分之四十二。他强调说,这是当前的发展方向,而且预计今冬还会有一个新的高潮。
我们在距“贝科倍”不远的奥乌查村,访问了一家同企业进行联合劳动二年多的农户。农民维奥雷尔的妻子和儿媳妇已在大门口等候我们了。这一家专门为“贝科倍”饲养菜牛。后院一个饮水、除粪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牛栏,是由“贝科倍”提供大部分贷款修建的。企业还提供牛犊和精饲料,以及兽医服务等,农民提供土地、拖拉机、牵引农具、粗饲料以及劳动等。这样,收益由双方按投资比例分配。目前,维奥雷尔一家每年为联合企业养牛七十头,以后还要饲养家禽。他儿子是首都的汽车司机。我们粗粗为他家算了一笔帐,他儿子的收入不计在内,仅农业收入就比普通工人要高。
目前,“贝科倍”通过各种形式已同五万户个体农民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贝尔格莱德郊区,百分之七十的农户已经同“贝科倍”密切联系起来了。此外,为了使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正在动员农户根据自愿原则把小块土地联合起来,以便于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总之,“贝科倍”在使小农经济最终过渡到社会所有制的长途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当然,“贝科倍”本身的发展和壮大,是这一工作的基础。只有生产不断发展,改造小农的工作才能随着前进。从这一点,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生产力的发展对改变生产关系的作用。
“贝科倍”是南斯拉夫许多农业和食品加工联合企业之一。正是这些企业,虽然占全国耕地面积百分之十五,却提供商品粮的一半。它们在使南斯拉夫从缺粮国变成余粮国,在团结和带动个体农民方面,都做出了贡献。(附图片)
“贝尔格莱德农业联合企业”的奶制品厂的一个车间。图中的花纸是印有PKB标记的一种带有一层薄铝的厚纸,是包装牛奶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