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南斯拉夫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华主席访南具有重大国际意义
报刊电视台热情称颂华主席,高度评价南中友谊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二十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外交部发言人就华国锋主席即将访问南斯拉夫对南通社外交编辑发表谈话说,华国锋主席访问南斯拉夫具有重大意义。南斯拉夫通讯社八月二十日播发了这一谈话。
发言人说,“应共和国总统、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即将访问南斯拉夫。我们赋予这次访问以重大的意义。这次访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我国进行的首次最高级访问。同时,这也将是铁托总统和华国锋主席进行的第二次会晤。
“两位主席去年的会晤是两国和两党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它开辟了两国之间进行全面了解和广泛合作的进程。
“华国锋主席的这次访问,是相互合作和相互关系已达到的程度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同时也是双方决心在所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这一合作与关系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这些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明确确立的平等原则和尊重自主与充分尊重我们两国生活和活动的特殊条件的基础之上的。
“两个友好国家的人民被许多纽带联系在一起。这些纽带是从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源泉和两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自己道路的决心中产生的。
“因此,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既表现出相似点和一致点,又表现出客观的差别,但是,这些差别不是进行平等互利合作的障碍。”
发言人说:“华国锋主席对我国的访问,无疑还具有巨大的国际意义。”
发言人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同世界所有国家的合作,是从它的不结盟政策原则出发,和以这些原则为基础的。这些原则是:独立、平等、尊重领土完整和尊重自主地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以及不干涉别国内政。
“我们期望,华国锋主席即将进行的访问将给我们为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发展各方面的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为实现上述目标作出贡献而共同作出的努力以新的推动。”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十九日电 在华国锋主席即将前来南斯拉夫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之际,南斯拉夫报刊、通讯社与电视台陆续发表大量文章和举办专题节目,热情称颂华主席的领导,欢呼南中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
《政治报》八月十八日在一篇题为《新的长征的引路人》的文章中说,华主席“在一个决定性的时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对历史的责任感,率领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走上了新的长征”。“华国锋在人民中间的威望日益增高,日益得到人民的爱戴。他的名字是同中国未来的理想紧紧连在一起的”。
《政治快报》八月十六日在一篇介绍华主席生平的文章中说,华主席“精力充沛,能理解工农群众的愿望,同他们保持紧密联系。实际上,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是他担任领导和取得成就的基础。”
南斯拉夫通讯社八月十九日就华主席访南发表评论说,去年铁托主席访问中国,“开辟了南中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新阶段”。这次华主席来访也肯定“会对两国十分积极的合作给以新的推动”。评论说:“南中两国在一系列有关发展两国关系和加强两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问题上存在着一致意见。中国过去和现在都支持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的不结盟方针”,“两国都认为必须消除国际关系中一切对建立和保持国与国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不平等或造成各种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的现象。”
评论最后说,南中两国与两党的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而且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合作的贡献。
《新闻周报》最新一期发表文章说,华主席将于下星期到达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首都届时将以诚挚的心来迎接中国领导人”。
在贝尔格莱德电视台举行的一次电视座谈会上,人们热情地谈到了华主席出访欧洲的意义。贝尔格莱德电视台评论员博·米尔科维奇说,“华国锋主席欧洲之行不论从双边关系的角度,还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附图片)
南斯拉夫伏伊伏丁那自治省辽阔肥沃的农田。 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南斯拉夫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平均四百五十亩耕地一台拖拉机,每个劳动力产粮八千多斤
本报讯 南斯拉夫农业机械化近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现在,从耕耙、播种、中耕、排灌、植保、收获、运输到烘干入库等作业,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据统计,全国拥有拖拉机三十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一万一千多台,平均四百五十亩耕地拥有一台拖拉机。
南斯拉夫的农业机械制造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当落后,而战争又使本来很少的农业设备有一半被破坏,在一九四七年,全国只有拖拉机七千台,平均七千五百亩耕地才有一马力,百分之九十八的耕地靠畜力耕作。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
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南斯拉夫注意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研究适应本国具体情况的农机产品。在引进的基础上,积极设计新产品,改进老产品。
全国最大的拖拉机厂——贝尔格莱德埃姆梯拖拉机厂已能生产从三十五马力至二百二十马力的十二种型号的拖拉机,其中有十一种是自己研究设计的。
农业机械现在已经基本成龙配套。例如,埃姆梯拖拉机厂就能生产各种配套农机具六万多台,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向二十多个国家出口。
为了保证农机具产品的质量,方便用户的购买和使用,南斯拉夫的农机工厂都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发展新技术,搞好产品服务工作。他们还千方百计提高农机工人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据统计,仅埃姆梯拖拉机厂就自设农机院校,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七五年,共轮训五千八百多人次。
在畜牧业机械生产方面,对牧草的收刈和贮存等作业,已制造了成套机械。机械化养猪、养鸡和养牛,也比较普及。饲料一般采取专业化生产。贝尔格莱德农业联合企业饲料加工厂只有工作人员十六人,其中二个技术员,十二个工人,一年加工生产十二万吨混合饲料,品种有三十六种。整个生产过程采用电气自动控制设备。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产量的迅速提高。据报道,一九七七年,南斯拉夫小麦平均亩产由一九七二年的三百三十六斤提高到四百六十六斤,比解放初期的一九四六年增加了两倍多;玉米平均亩产由四百四十四斤提高到五百六十六斤,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三倍多。玉米的总产和单产,均居欧洲各国的前列。一九七六年,粮食产量按人口平均,每人有一千五百八十斤。肉类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有一百二十斤。畜产品部分可供出口。农业人口已降为只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农业劳动力四百二十万,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九点五,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粮食八千一百斤,牛奶一千七百多斤。


第5版()
专栏:

南今年头七个月工业生产显著增长
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八点一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十九日电 据南斯拉夫联邦统计局宣布,南斯拉夫今年头七个月的工业生产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八点一。
与去年同期相比,化工生产的增长率最高。另外,食品工业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冶金工业——百分之十二,电机和电力设备工业——百分之十三,非金属加工业——百分之十一。
今年头七个月,在南斯拉夫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中工业增产最多的是黑山共和国——百分之十一,其次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百分之八点八。


第5版()
专栏:国际知识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六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和西北部,面临亚得里亚海,和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七国相邻,全国面积二十五万五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约占半岛总面积一半,是巴尔干各国中最大的国家。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口约二千二百万。首都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它的东部地区,这里有塞尔维亚和马其顿山地,夹于高峻崎岖的喀尔巴阡山和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之间,又有欧洲最大的国际性河流多瑙河流贯。在山地中间有两条上游非常接近的河流——摩拉瓦河和瓦尔达尔河流过,形成了一条北起贝尔格莱德、南抵希腊萨洛尼卡的南北走向的河谷,这是巴尔干半岛上唯一的一条沟通南北的大道,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商路和军事要道。从柏林和米兰分别伸向伊斯坦布尔和萨洛尼卡的国际铁路干线均要穿越南斯拉夫国土。南斯拉夫地处中欧国家通往地中海的通道,是接连欧、亚、非三洲的战略要地。
南斯拉夫人民有着光荣的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人民在以铁托同志为首的南共领导下,奋起抵抗德、意法西斯侵略者,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出了一个人民政权,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一九六三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战后,以铁托同志为首的南共联盟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时时警惕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阴谋,坚持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对外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与广大的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为反帝、反殖、反霸事业共同奋斗,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南斯拉夫不仅在巴尔干和欧洲地区,而且在世界政治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铁托总统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导人,博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应有的尊重。
南斯拉夫自然资源丰富,有铜、铅、锌、铝土、煤、铁、锑等。解放三十多年来,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斯拉夫是个落后的农业国。战争又使百分之七十的国民经济遭到破坏。战后,南斯拉夫政府对工业生产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引进外资来发展工业生产。从一九四七年到现在,南斯拉夫的工业总产值增加了十三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百分之九点四。发电量从一九四六年的十一亿五千万度,增加到一九七七年的四百八十六亿度,增加了四十一倍。粗钢的生产增加了十四倍,日用消费品生产增长了十二倍以上。近几年来,南斯拉夫在加速建设新的工业项目的同时,特别注意不断更新生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重要生产线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方面,最近二十五年来南斯拉夫农业产量提高了二点四倍,小麦年产量达到六百万吨,玉米一千万吨。一九七六年,全国每人平均粮食产量为一千五百八十斤。 (汉欣)


第5版()
专栏:新闻地理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是南欧三大半岛之一。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有:希腊、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的全部领土,南斯拉夫的大部分领土和罗马尼亚、土耳其的一部分领土。总人口共约六千万左右。
巴尔干半岛的面积将近五十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欧洲面积的二十分之一。陆地疆界从多瑙河河口算起到萨瓦河和它的汇合处,再沿萨瓦河到卢布尔亚那盆地往西直到的里雅斯特,长达一千六百公里。半岛濒临五海,即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爱奥尼亚海和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非常曲折,长达九千三百公里,多优良港湾,四周还有许多小的岛屿。境内地面大部为山地。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通地中海、经红海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出海门户。联系欧亚两洲的铁路干线从西北方向穿过半岛。东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又是苏联南方和其他黑海沿岸国家出海的必经之地。因此,巴尔干半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来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场所。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这里的扩张活动,引起了巴尔干国家和人民的警惕和反抗。 (陈)


第5版()
专栏:国际知识

迅速发展的南斯拉夫旅游业
六十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事业,仅一九七七年一年,南斯拉夫全国各地就接待了五百多万外国游客,相当于南斯拉夫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旅游业外汇收入已成为南斯拉夫外汇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南斯拉夫气候温和宜人,风景优美,有着良好的发展旅游业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闻名欧洲的游览胜地。亚得里亚海滨与沿海的数百个岛屿,是游人最为向往的地方。前往南斯拉夫观光的外国游客,百分之八十以上集中在这里。南斯拉夫内陆的许多风光秀丽的山区,也常年吸引着游人。
南斯拉夫政府注意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环境。亚得里亚海滨的海水洁净程度,为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地区所不及。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政府拨出必要的投资,兴建了大批旅馆。目前,南斯拉夫全国旅馆床位总数已达二十五万张。许多旅馆还设有商店、游艺场所及体育设施,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方便。
南斯拉夫的许多高等院校设有旅游专业。南斯拉夫旅游部门现有固定工作人员十五万人,都经过专业训练,服务人员工作殷勤周到,使外国游客感到满意。
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一年的几年间,南斯拉夫的旅游外汇收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七点五,增长率为各业之冠。一九七七年,旅游业收入为八亿四千多万美元,预计到一九八○年将达十二亿美元。
南斯拉夫人民是热情好客的人民。南斯拉夫旅游业正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它不仅可以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而且在南斯拉夫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5版()
专栏:

南斯拉夫一些工业品的产量
(资料来源:《1977年南斯拉夫统计年鉴》)


第5版()
专栏: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朱育莲 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