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总书记的办公室在全国各地”
——罗马尼亚访问记之二
《人民日报》代表团
足 迹 遍 及 全 国
七月二十九日那天,我们从布加勒斯特来到布拉索夫县山中的普雷第阿休养站,已经是傍晚了。大家坐在住所客厅里休息的时候,想看看电视里有什么节目。刚打开开关,突然一阵欢呼声冲出了荧光屏。只见荧光屏上人山人海。等镜头拉近的时候才看清,原来是罗马尼亚人民敬爱的领袖齐奥塞斯库同志来到群众中间。群众争着同自己敬爱的领袖握手,领袖也把手伸给亲爱的人民。接着,领袖和群众手拉着手扯成一个大圆圈,跳起了欢乐的“霍拉”舞。一阵阵欢呼、欢笑之声,象大海掀起了波涛……。
由于没看到节目的开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才知道,这是齐奥塞斯库同志视察罗马尼亚东部的图尔恰县,同领导干部和群众代表一起,研究这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制定完成这个县五年计划(一九七六——一九八○年)的措施。那天电视里播放的,就是齐奥塞斯库同志视察结束后,参加图尔恰市群众大会受到热烈欢迎的动人情景。
我们访问所到之处,不论是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工厂,还是其他县、市,没有齐奥塞斯库同志没去过的,有的还不止一次两次,而是许多次。他每年都花费很多时间深入基层,足迹遍及全国三十九个县。布加勒斯特一个展览会上的一组照片,记录了齐奥塞斯库同志的行踪:在工厂的机器旁边同工人交谈,在麦田里向农民询问生产情况,在水灾区涉水视察,在被地震震毁的危楼旁指挥救灾工作,在黑海—多瑙河运河工地上同劳动大军一起劳动,出席科技会议,接见作家、演员……几乎是无处不在。
我们还在这个展览会上看到一个意义深刻的统计表:从一九六五年七月到一九七七年十二月,齐奥塞斯库同志到各县视察了四百一十二次,到一百二十七个城市视察了三百九十一次,视察工业单位五百九十三次、农业单位一百八十六次、文教单位二百七十二次、建筑和交通单位一百四十次、工地六十三次、港口十九次、设计和科研机构五十七次、经济展览会六十二次。这些不平凡的数字,显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事业的伟大献身精神,显示了对人民的无限关怀和深厚的阶级感情。
齐奥塞斯库同志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受到全国干部和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热情赞扬。在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一句称颂齐奥塞斯库同志的话:“总书记的办公室在全国各地”。
自 己 装 备 自 己
在康斯坦察港,我们看到了罗马尼亚造船工人自己制造的一艘十五万吨的大油轮。造船厂厂长夫约阿告诉我们:这艘大油船是根据齐奥塞斯库同志的指示制造的,一九七六年开工,去年五月国家独立一百周年时下水。总书记亲自为它命名:“独立号”,并且参加了下水仪式。厂长说,这个造船厂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可是,只有在罗马尼亚获得解放之后,在党的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指引下,才有可能出现今天的新面貌。齐奥塞斯库同志对罗马尼亚造船工业非常重视。最近五年,每年都来这里视察。这个厂过去没有造过大船。一九七一年工厂扩建后,一九七三年开始造五万五千吨的大船。在总书记一九七六年指示的鼓舞下,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造了十五万吨“独立号”油轮,目前正在造第二艘十五万吨油轮。我们参观时,看到船台上正在建造的巨大船体,看到地面上耸立的高大的龙门吊,这正是罗马尼亚工人阶级雄伟气魄的象征。厂长指着这艘即将完成的巨轮说,目前,我们还不能用国产主机装备自己,但是,罗马尼亚工人阶级在齐奥塞斯库同志的关怀下,在党的独立自主方针的指导下,正在加紧努力,争取造第三艘十五万吨油轮时,就用自己生产的主机来装备。
罗马尼亚是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几年来,为了实现罗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事业的宏伟规划,齐奥塞斯库同志走遍了全国石油化工厂。我们在尼亚姆茨曾经访问了那里的化学纤维厂。齐奥塞斯库同志曾经三次视察过这个厂。厂党委领导同志首先向我们谈了总书记的指示: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同时也要自己动手制造自己的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石油化工事业。在总书记的倡导下,这个厂建设了精密机械车间,经过工人、技术人员的努力,现在已经能够解决自己的需要,而且还能够为兄弟企业提供一部分设备。我们参观人造毛车间时,遇到一位工长,一九七五年齐奥塞斯库同志来这里视察时,曾经问他:这个车间能不能再搞一条流水线?他回答说:能!总书记的指示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力量,第二年就建成了新的生产人造毛流水线设备,人造毛年产量比过去整整提高一倍。
果 园 结 硕 果
我们访问加拉茨县贝加乡农业合作社时,合作社主席、劳动英雄内戈伊奇·伊原带着我们参观了社里的葡萄园。只见长长的坡地上,一片碧绿。老主席说,现在这里是葡萄坡,过去是牧场。几年前,齐奥塞斯库同志来到这里,看到坡地上长的全是牧草,就同干部一起研究,可以利用坡地种植葡萄。总书记的想法使社员们得到了启示,也增加了力量。于是,他们在这一带坡地上种上了葡萄,每年每公顷葡萄获得比每公顷牧场多六倍的收入。老主席对我们说,两年前,齐奥塞斯库同志又来到这块坡地上,看到满坡葡萄,碧绿如玉,过去只长牧草的地方,今天成了翡翠坡,十分高兴。农业社也因为种植葡萄有功,两次获得劳动勋章。
谈起葡萄园,又使人想起齐奥塞斯库同志关心种植苹果树的事。我们代表团有的同志曾经访问过喀尔巴阡山山脚下阿尔杰什县米海勒什蒂合作社的苹果园,看到农艺师采用新方法密植苹果树。苹果树长得又矮又小,棵距很近,水泥柱和铁丝把一行行整齐的苹果树编成篱笆形,就象葡萄架一样。经过了解,原来这也是齐奥塞斯库同志视察果园时肯定的先进种植法。过去每公顷土地上种一百八十棵苹果树,每年收获一千多公斤;现在每公顷密植六百棵,产量一下子就提高到六千至七千公斤。农业社主席说,根据总书记的指示,这里将进一步研究改良土壤,要是把水、肥、机械和管理几方面的工作都搞好,将来争取在每公顷土地上种一千八百棵,产量可以增加到四万多公斤。
齐奥塞斯库同志曾经说过:作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人,应当在群众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思索,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实行社会的革命改造。从我们走访的单位和听到的许多有关齐奥塞斯库同志在各地视察的指示中,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齐奥塞斯库同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杰出的革命者。
对 人 民 的 关 怀
齐奥塞斯库同志走到那里,就把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带到那里。他在和群众亲切交谈时,不仅关心人们生产进行得怎么样,还关心他们居住条件怎么样,业余时间是怎样过的,上班时孩子是不是有地方安置……。
在布加勒斯特,在康斯坦察,在我们访问过的每一个中小城市,都可以看到新建的居民楼,高的十八层,低的五六层,鳞次栉比,把城市装饰得更加漂亮。布加勒斯特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同志告诉我们:尽管战后三十多年首都居民增加了将近一倍,每人平均占有的住宅面积仍从五平方米增加到十平方米,计划到一九八五年将增加到十四平方米。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同志给我们详细讲解了首都规划蓝图:黄色的是住宅区,咖啡色的是工业单位所在地,绿色的是公园、山林和其它绿化带,蓝色的是河流和湖泽,黑色的是街道。他们说:这个规划是齐奥塞斯库同志亲自批准的。按照这个规划,布加勒斯特每年要建设四万套至五万套住宅。现在,他们正为加快住宅建筑的速度而努力。用预制构件,五层楼的建筑,三个半月至四个月可以完成;十一层楼的建筑,十个月到十一个月可以完成。用预制单元,八层楼的建筑六个月可以完成。
农民的生活也有显著的提高。根据齐奥塞斯库同志的指示,罗马尼亚正在进行乡村城市化的试验。在加拉茨县的贝加乡,在奥尔特县的斯克尔尼切什蒂乡,我们都看到随着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农民的生活也更加接近城市标准了。文化宫、图书馆、大型的百货公司、食品商店,把乡村的街道打扮得如同城市一般。在农民家里,电冰箱、电烤箱、电视机、沙发床、地毯,也不再是奢侈品了。
我们在罗马尼亚访问期间,到处可以看到群众对自己敬爱的领袖的爱戴和感激。“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共产党”,“齐奥塞斯库—人民”,这两句群众常呼的口号,表达了齐奥塞斯库、党和人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也是罗马尼亚历史不断前进、罗马尼亚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附图片)
齐奥塞斯库同志视察加拉茨冶金联合企业


第5版()
专栏:

罗马尼亚经济保持高速度发展
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 农业总产值增长近两倍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多年来,罗马尼亚的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罗马尼亚在反动政权的统治下,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生产只占百分之三十五。除开采石油外,其它工业很少。国家经济完全操纵在外国垄断资本手中。它们占有罗马尼亚工业的百分之八十和银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军队的掠夺和战争的破坏,又给罗马尼亚的经济造成沉重的损失。
解放后,罗马尼亚人民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方针,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依靠自己的创造力,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外国干涉和控制的企图,勇敢地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罗马尼亚在一九四八年实施了基本生产资料国有化政策,把重要的工矿企业、运输业和银行等收归国有。一九五一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农业取得不断的迅速发展。在最近的第五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五年)期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三,一九七六年比一九七五年增长百分之十点五,去年又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八点六。
二十多年来,罗马尼亚的工业有计划、按比例、持续高速发展。从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六年,工业平均以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九的速度向前发展,一九七七年又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五。这种持续增长速度在全世界居于前列。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罗马尼亚的工业增长了三十五倍。在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七五年的二十五年中,全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七点九。一九七六、七七两年工业劳动生产率又分别增长百分之八点八和百分之九点八。在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五年的十年期间,全国有三千三百个重要工业项目投产。
罗马尼亚在发展工业过程中,特别优先发展冶金、机器制造、化工和电力等基础工业部门。自从五十年代罗马尼亚开始建设自己的钢铁工业体系以来,钢产量不断增加。一九五○至一九七五年期间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二,钢的总产量由一九五○年的五十五万多吨增长到一九七七年的一千一百四十五万七千吨。而解放前生产水平最高的一九三八年只有二十八万四千吨。按人口平均计算,罗马尼亚在一九七六年已经达到了一人半吨钢。其他各项重要工业产品产量也都大幅度增加。以一九三八年为基础,当年煤的产量是二百八十二万六千吨,一九七七年达二千六百七十七万八千吨;一九三八年原油产量是六百五十九万吨,一九七七年达到一千四百六十五万吨;一九三八年天然气产量只有三亿立方米,一九七七年达二百八十七亿五千五百万立方米;一九三八年发电量只有十一亿度,去年达五百九十八亿五千万度。罗马尼亚的化学工业现已跃居世界第十位,机器制造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整个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机器设备自给率现已达到百分之八十。目前,罗马尼亚人民正在执行科技革命五年计划(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根据计划,到一九八○年,每人平均钢产量预期将达到七百公斤,水泥八百公斤,电三千五百度,粮食约一千公斤。
二十多年来,罗马尼亚的农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罗马尼亚在一九四五年三月实行了土地改革。一九六二年三月,全国又胜利地完成了农业合作化。目前,罗马尼亚农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国营农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它们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一以上。拖拉机总数由一九六二年的五万五千多台增加到一九七七年的十二万八千台。国营农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耕、播已全部实现机械化,粮食作物收割,除玉米外也全部机械化。化肥使用量逐年增长。国家兴建了一系列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一九六二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九百六十多万吨,一九七六年,达到一千九百七十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巩固,罗马尼亚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农民的实际收入比二十五年前增长了二点三倍。农业总产值增长了近两倍。(附图片)
罗马尼亚丰杜列亚谷物和技术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改良大麦试验田里观察大麦生长情况。罗通社稿(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罗马尼亚报纸连续发表文章欢迎华主席访罗
介绍和赞扬我国工农业成就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十五日电 罗马尼亚《火花报》、《自由罗马尼亚报》、《青年火花报》为迎接华主席来访,十五日继续刊登有关介绍中国工农业情况的文章。
《火花报》刊登的该报副总编辑安杰列斯库的文章,介绍中国北京石油化工总厂的建设过程、规模、目前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干部和技术人员等情况。
文章回顾了尼·齐奥塞斯库同志于一九七一年对这一化工联合企业的访问。文章说:“在同工人和专家们的交谈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对罗马尼亚党和国家领导人怀有尊敬和友好的感情。这种感情渊源于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我们两党和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的紧密友好和多方面合作的关系。”
文章表示相信,这座燕山脚下的“石油化工城”的人们,同全体中国人民一样,忘我和坚持不懈地劳动,将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自由罗马尼亚报》刊登穆尔古撰写的中国游记,题目是《友谊的行程》,介绍了他在扬州、上海、北京等地的见闻,着重描写了扬州解放前后的变化。
《青年火花报》发表题为《中国的景象》的文章说,中国是世人瞩目的国家之一,一方面是由于这个国家人口的数目,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民具有诚实、勤劳、坚定、不屈不挠、细致、耐心、守纪律和严肃的品德,但更重要的是那里正经历着一场规模巨大的革命进程。
文章说,中国有着雄心壮志,本世纪末它将成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到一九八五年,当生产出四亿吨粮食和六千万吨钢时,那将是多大的飞跃啊!
文章说,在中国,攀登未来高峰的强烈愿望和实际的组织工作,是直接与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第5版()
专栏:

布加勒斯特举办我图片展览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十八日电 “中国图片展览”八月十八日下午在布加勒斯特市罗马尼亚对外文化协会展览厅开幕。
罗共中委、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塔·多布林,罗共中委、罗中友协主席扬·波佩斯库—普楚里等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驻罗马尼亚参赞田景风和一些国家驻罗马尼亚的外交使节也出席了开幕式。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委员会司长瓦·伊列亚萨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说,图片展览有力地反映出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田景风参赞也讲了话。


第5版()
专栏:国际资料

普洛耶什蒂
普洛耶什蒂是罗马尼亚著名的石油城。它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座落在盛产石油的普拉霍瓦河谷,离首都布加勒斯特六十公里。全市人口二十五万六千多(包括郊区)。普洛耶什蒂建城于十六世纪,最初是瓦拉几亚的一个集镇。一八五六年,这里建立了第一座炼油厂,随着普拉霍瓦油区的开发,这个古老的城市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石油工业中心和铁路枢纽。英勇的普洛耶什蒂工人曾经在一九三三年举行了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大的石油工人大罢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普洛耶什蒂遭到很大破坏,许多工厂、企业、炼油厂、民房被炸毁,石油工业也受到严重摧残。一九四四年,普洛耶什蒂工人组成的爱国卫队积极参加了保卫油田、粉碎法西斯侵略者的战斗。解放后,普洛耶什蒂迅速恢复,城市重新规划,新建和扩建了许多工厂、企业,使它成为石油和化学工业设备中心。它现在拥有规模巨大的石油、石油化工和石油设备工业。在采油设备不断更新情况下,原油产量增长了十几倍,可以提炼和加工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原油。经过提炼的油,通过巨大的输油管输送到布加勒斯特、克拉约瓦、康斯坦察等大城市。普洛耶什蒂的两颗明珠——布拉齐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和“五一”石油设备制造厂,产品外销到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使普洛耶什蒂誉满世界,列为欧洲主要的石油城之一。在石油工业的推进下,普洛耶什蒂的电力、机器制造、玻璃、纺织、造纸、食品和建筑材料等工业也陆续建立起来。
普洛耶什蒂也是一个文化教育中心,这里建立了石油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和师范学院,还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设施,使它以丰富的文化生活著称。(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