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效益
广西近一年来用于水利建设的投工量和完成土方工程量比上一年同期减少,全区扩大的灌溉面积反而增加,关键在把工作重点放在配套挖潜上
新华社编者按:广西的做法很值得大力推广。有关部门算了这样几笔帐:(一)建国以来,全国先后建成了大中小水库七万多座,建成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六千五百多处,设计灌溉面积为四亿三千万亩,但目前实际有效灌溉面积只有三亿○八百万亩。如果我们把配套搞好,把工程管好用好,即可扩大水浇地一亿二千多万亩;(二)目前各地渠道多数没有衬砌,渗漏严重,水的利用系数只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有些地方只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也就是说,百分之五十、六十甚至百分之七十、八十的水浪费掉了。如果各地都搞好渠道衬砌,用现有的水便可增加大量的水浇地;(三)我国目前有机井二百○三万眼,井灌面积只有六千七百多万亩,平均每眼井只浇地八十二亩。北京市平谷县平均每眼井浇地二百七十亩,有的一眼井可浇地五百亩以上。我们且不说让全国都赶上最先进的水平,如果我们下功夫管好井,修好渠,平好地,使每眼井都浇地一百亩,便可多浇地三千多万亩。
这样几笔帐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各地应该十分注意抓好配套,管好用好现有水利工程,使其充分发挥效益。
据新华社南宁七月二十七日电 本社记者林裕栋报道:广西各地大搞配套挖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效益,水利事业迅速发展,成效显著。
从去年九月到今年六月底,广西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用于水利建设的投工量和完成土石方的工程量,虽然比上一年同期减少很多,但全区扩大的灌溉面积反而增加了。据统计,不到一年时间,全区就有二千二百多公里的渠道采取了“三面光”的防渗措施,差不多相当于解放以来到去年八月底为止建设的“三面光”渠道的总长。新增加的防渗渠道和其他水利工程,共扩大保灌面积七十五万三千多亩,比去年增加三万多亩;改善灌溉面积三十三万二千亩,相当于去年的水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把兴修农田水利的重点放在配套挖潜上,是从发动群众对全区现有的水利设施一一算帐摸底开始的。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先后组织了许多调查小组,对全区较大的水利工程逐一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全自治区从解放以来共建成大小水利工程二十八万多处,设计总库容达一百五十亿立方米,有效库容九十二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占现有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左右。但是,由于许多工程不配套、渠道渗漏大或者管理不善,以及部分工程质量不高,未达到设计标准,不敢按设计蓄水等原因,多年来最高有效蓄水量仅达五十二亿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只占现有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多。就是说,还有四十亿立方米的蓄水能力和百分之三、四十的设计灌溉面积,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发挥效益。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算了一笔帐:四十亿立方米的蓄水能力相当于四十座库容一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如果新建这么些水库,国家起码要投资八亿元左右,要花的时间少则五年、六年,多则八年、十年。要是采取搞好配套挖潜,工程加固,衬砌渠道,不断提高蓄水能力和水的利用系数的办法,不必增加很多投资,不用花很多人力、物力,两三年内就能扩大灌溉面积六百多万亩。因此,自治区党委明确强调,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一定要把搞好配套挖潜、加固工程作为主攻方向,把渠道“三面光”防渗作为主攻方向的突破口,并从计划、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加以保证。
要搞好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和挖潜,很有必要纠正一种糊涂观念,就是认为只有搞大工程才算大搞水利,而把配套挖潜看成是“小打小闹”。灌阳县新街公社党委,去年秋后就有这么一种意见:“不搞新建的大工程太不象样;老工程配套挖潜场面小,又分散,显示不出大搞水利建设的劲头来”。究竟什么叫大搞,什么叫小搞?公社党委书记唐宏和说,大和小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大就没有小,没有小也就没有大;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再说,搞水利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使农业增产,那种追求“雄伟壮观”,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坏作风必须克服。因此,经过分析讨论,公社党委否定了个别同志认为只有搞大工程才算大搞水利的形而上学看法,把主要力量放在配套挖潜上,从而在短时间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在各地访问中,高兴地看到不少地方认真抓好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挖潜,在较短时间里迅速提高了灌溉能力、扩大了灌溉面积。玉林县一九七五年以来,连续抓了两年多的工程配套。现在,县管的十九个灌区中,有十八个灌溉面积超过了设计能力,个个灌区的粮食平均亩产都超过了千斤,管理经费做到自给有余。


第2版()
专栏:

北京红星养鸡场认真执行华主席指示
大力精简机构 提高管理水平
本报讯 北京市红星养鸡场认真落实华主席指示,大刀阔斧精简机构,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管理水平。养鸡场的职工人数由原来的二百九十二人减少到四十五人,其中专职养鸡的二十九人,其他如党支部书记、场长、会计、出纳、技术员都是兼职。饲料由饲料公司解决;商品蛋由市二商局食品公司直接下场收购;原来的设备修造车间由市畜牧局直接领导,改为机械修造厂,担负全市畜牧机械修造任务。养鸡场专门考虑如何养鸡,提高产蛋率。将来实现拣蛋自动化以后,职工人数还可以大大减少。
红星养鸡场是一九七五年九月开始筹建的。它吸取了外国比较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科学方法,设计规模是饲养三十一万只鸡,蛋鸡二十万,年产鸡蛋四百八十九万斤,一只鸡一年产蛋二百二十个以上。今年一至六月份,已经交售给国家商品蛋一百一十四万斤。六月九日以后已达到日产万斤蛋。这个现代化鸡场,在经营管理上有许多与现代化技术不相适应的地方,工人们说,是一个“小而全”的综合养鸡场。全场养鸡二十五万只,其中正在产蛋的十五万只。未精简前,就有干部、职工二百九十二人。直接从事养鸡生产的只有四十四人。其余是:脱产干部十人,服务人员十七人,蛋库十六人,饲料运送三十人,司机、电工、瓦木工、锅炉工四十七人,设备修造一百一十五人,还有门房、警卫四人,兽医、技术人员九人。设有养鸡、设备修造和后勤三个车间(支部),由十名干部组成的场部,一度设有政工、办事、后勤、生产、财会等几大组。
为什么按照现代化专业协作要求设计建立的鸡场,却建成了一个机构庞大的综合性工场呢?一个原因是,在林彪、“四人帮”的“政治可以冲击其他”等谬论的毒害下,认为总得设立什么办事、后勤、宣传、组织、工青妇等一整套机构,才象个样子。这样一来,出现了许多后勤服务机构和脱产人员。
另一个原因是,鸡场在建设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上没有相应的部门协助解决,在“万事不求人”的思想支配下,不得不增加项目,设置人员。
工人们说,从北京市目前的工业生产能力来看,只要组织好,迅速行动起来,建设十个乃至更多一些的机械化养鸡场,应该说并不难。但这方面的工作却没跟上。大家算了一笔帐,如果按红星养鸡场年产四百八十九万斤鸡蛋的生产水平计算,北京市只需建设十个到十多个这样规模的养鸡场,用一百多个专职饲养人员,就可以解决全市居民的吃蛋问题。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美好前景!
王钟人 何加正


第2版()
专栏:

采取工厂和农村结合的办法养鸡
南宁市养鸡厂投产半年,就向市场供应四万三千多只活鸡,近一万八千斤鲜蛋
新华社南宁七月二十七日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座小型机械化养鸡厂——南宁市养鸡厂,实行工厂和农村结合的办法饲养鸡,提高养鸡能力。今年投产后,仅在头半年就向市场供应了四万三千三百多只活鸡和一万七千九百多斤鲜蛋。
目前,这个厂已建成一万平方米厂房,装备了饲料粉碎、拌料、送料、清粪、通风、电气孵化、蛋库和一批五层铁笼等设备,初步形成了五万只鸡的存栏能力。完成设备配套后,年产量将逐步扩大到四十万只鸡和二十万斤蛋。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多产鸡和蛋,以满足市场的供应,这个厂实行了工厂和农村结合的饲养方法,把五斤重的种鸡编成组,每组鸡由一只公鸡和七只母鸡组成,售给社员家庭饲养,产的蛋交售给工厂,由工厂孵化鸡雏;还把一批长到三十天的肉鸡卖给生产队集体饲养,由生产队再养四十天,就交售给商业部门。卖给社员和生产队饲养的鸡,由工厂负责防疫和科学管理的技术指导,并供应一部分糠和玉米粉的混合饲料,由社员家庭和集体养鸡场解决一部分青饲料和田螺、蚯蚓、河虾等动物饲料,这样既可以缩短鸡在厂内的存栏周期,又可以扶持生产队和社员家庭发展副业生产,增加社员和集体收入。


第2版()
专栏: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思华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邓小平、李先念等送了花圈,陈云、余秋里、王震、谷牧等参加追悼会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七日电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思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王思华同志追悼会七月二十七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李先念,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云、蔡畅,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王震、谷牧、康世恩送了花圈: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央组织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社会科学院、国家统计局也送了花圈。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云,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王震、谷牧参加了追悼会;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共北京市委的负责人以及王思华同志生前友好马文瑞、苏静、李葆华、袁宝华、周子健、顾明、顾秀莲、李人俊、段云、张衍、金熙英、薛暮桥、李霄路、叶林、于光远、秦川、周扬、邓力群、雍文涛、刘昂、吕克白、李超伯、许涤新、罗日运、董纯才、李正亭、赵岚、何善远、刘卓甫、李卓然、刘明夫、孙冶方、王学文、胡愈之、刘再生、韩幽桐、陆江、赵仁生等也参加了追悼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慰问了王思华同志的家属张文华及其子女。
中共中央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苏静主持追悼会,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致悼词。
悼词说,王思华同志,河北乐亭县人。他于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年,留学法国、英国,早年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从事《资本论》的翻译工作,积极参加反帝大同盟活动。一九三○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中法大学担任教授,在我党地下组织领导下,参加左翼教联,热情宣传马列主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一九三七年到延安,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教员,中国经济研究社社长,军委总政治部研究室主任,西北财办计委副主任,辽北省政府秘书长,东北财委常委兼东北统计局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局长等职。他还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悼词说,王思华同志在党的历次重大路线斗争中,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特别是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斗争中,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新中国成立前,他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于培养训练革命干部和宣传马列主义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从事统计工作,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显著成就,对于创建新中国社会主义统计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悼词说,王思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是我党的好党员、好干部,也是我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他的逝世,是我党的一个损失,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同志、老战友。我们要学习王思华同志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紧密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抓纲治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努力奋斗!(附图片)
王思华同志遗像。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三张图
——记滕县农田基本建设中的一件新事
在山东省滕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里,有三张图:农田基本建设原状图、现状图和规划图。
《原状图》上,七条象扫帚一样紊乱的河流,把滕县切割得支离破碎;东部黑褐色的山岭上,没有梯田,没有树木。图纸上灰暗的色调,给人一种破旧、荒凉的感觉。
再看《现状图》。原来的荒山秃岭,栽满了翠柏、刺槐、花果树,黑褐色变成了黛绿色;新修的大寨田,织成了一条条绿色的环带;星罗棋布的水库塘坝,给河水戴上了“笼头”。易涝的低洼地区,被染成绿色,显得生机勃勃。
第三张,是《滕县一九七八——一九八○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图》。连片的红色图案,是将要整修的大寨田;绿色虚线围绕着的米黄色的方格,是园林化了的田野;桔黄色的细线,是四通八达的公路。鲜明的色彩,显示出滕县大地光辉灿烂的前景。
这三张图,在滕县到处可见。为了有步骤地实施远景规划,许多社、队还绘制了当年施工图。
过去,这个县的农田基本建设施工图纸上,都方方正正地写着“机密”二字。技术人员画图,领导干部看图,施工的群众却与图纸无缘。“机密”图纸公诸于众,那是一九七一年的事。当时,县委决定在东部山区修一条八十里长的岩马水库大干渠,使山岭梯田实现水利化。按照设计,干渠要通过挡阳山,开凿一个一千多米长的进水洞。挡阳山是泥质页岩,又硬又不成块,容易坍塌,给开凿水洞带来很大困难。要是绕开挡阳山,就使历来缺水的挡阳山一带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指挥部决定把干渠示意图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的意见。他们放大了一张二米高、一米宽的工程线路图,挂在指挥部门外的墙上,向干渠沿线九个公社的三百多名生产队长以上干部讲解:干渠跨过多少个山头,走不走你这个村庄,你那个队的土地有多少在灌区之内,那里设扬水站,那里建水电站,图上都清清楚楚。他们讲了干渠修通以后对改变山区面貌的作用,也如实地摆出施工中将遇到的困难。接着,又把图纸刻印出来,发到参加施工的各个单位。规划图一公开,就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沿渠九个山区公社的几万名社员,从这张图上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地处挡阳山顶上的挡阳山大队,从明朝建村的时候起,就没有水。遇到旱年,村民要到十多里外挑水吃。他们看到规划图上水渠就从庄头过,整个村子都沸腾了,纷纷表示:天大的困难一肩担,坚决打通挡阳山。为了解决土层坍塌的问题,男女老少献计献策。一个在旧社会下过煤窑的老矿工,提出用打巷道的办法开凿水洞,边开挖,边立顶柱,边浆砌石头,终于克服了困难,凿成了进水洞。群众看了规划图,对为什么干,怎样干,通过大干将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心里亮亮堂堂,干起来很带劲,工程进行得很顺利。县委初步尝到了把工程设计图公诸于众的甜头。
农田基本建设图纸由“机密”到公开,还仅限于技术人员绘图,群众按图施工;至于干部社员亲自拿起笔来,按照改造山河的需要,描绘自己的理想,是从大战英雄岭开始的。
一九七一年八月,为了尽快改变东部山区的落后面貌,县委成立了“山区建设指挥部”,扎到英雄岭上的三叉路口。当指挥部还没来得及作出全面规划时,一些村庄就动了起来。英雄岭西坡的冯卯公社相山大队,对荒岭野沟进行勘察,绘制了一张规划图,送到了指挥部。指挥部的负责同志铺开图纸一看,黑色的是地堰,草绿色的是梯田,水绿色的是渠道,土黄色的是道路,尽管不那么合比例,但是原来是个什么模样,经过治理,能够变成个什么模样,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他们把这张图挂在指挥部的办公室里,号召大家学习,很快,英雄岭周围二十多个大队,都制定了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绘制了当年施工图。这些五颜六色的图纸,给了县委很大的启发。当时,县里正在召开四级干部参加的大会。他们把英雄岭战区的二十多张图纸复制成鲜艳的彩图,贴到县委会门口的宣传栏里。一时间,轰动了全城。成千上万的干部、社员前来观看。没有多久,许多队也按照他们的样子制定了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上百张工程示意图,象战表一样送到了县委和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
人民群众自己拿起笔来,绘制工程规划图,这是滕县农田基本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然而,由于前几年全县没有个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全面规划,社队搞的工程往往沟不接,路不通,今年挖,明年填,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很大浪费。一九七五年冬天,县委根据华国锋同志关于“各县都要制定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全面规划”的指示,组成了一个有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规划班子,附设了一个绘图组,对全县的主要山头、大小河道、山岭梯田、平原湖洼进行了细致的勘察,绘制出全县农田基本建设《原状图》和《现状图》,并根据建设大寨县的要求,提出一些具体的指标,制定出综合治理的初步规划。各社队依据县里的规划,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绘制成本单位的规划图。县委把社队的规划图集中起来,进行综合平衡。这样经过几上几下,最后形成了全县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图。
《三张图》是向大自然进军的“作战图”。一九七五年冬天,桑村公社组织四千多人治理向阳岭。兵马已到,规划未作,技术人员扛着标杆,拿着水准仪,瞄一块,分一块,手忙脚乱,十分被动,一个冬春,总共只整了一千多亩地,还剩下不少尾工。去年大战云峰山,开工之前,公社就搞出了《战区规划图》,同时绘制了《简易施工图》,发到施工单位。谁负责治理那片地,需要搬动多少土方,大体需要多少个工日,质量标准多高,干部心里有谱,社员心中有数。整个工地有条不紊。原计划一百天整地三千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
“三张图”是体现党的政策的“安民告示”。过去没有规划图,不少社队担心会搞“一平二调”。有了规划图,山区怎么治,平原怎么治,都有安排,今年给谁干,明年给谁干,都有部署,搞起协作会战来有了劲头。特别是那些晚受益社队的群众,更盼望着能干得快一些,使自己那个地方早干早变。
“三张图”是人们征服自然的“翻身纪事”,也是滕县百万人民踏上新长征的宏伟蓝图。滕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程竹泉指着“三张图”,向我们讲述着解放前穷山恶水给滕县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回顾解放以来改天换地的战斗历程,以及全县自然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二十多年,战天斗地,黑头发干成白头发,从来不感到厌倦,就因为一步一磴,年年有变化。集体化以前,势单力薄,想大干没条件。前几年想大干,‘四人帮’挡道,谁干谁有罪。现在,到了放手大干的好时候了!”
“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粉碎了“四人帮”,滕县人民完全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尽情地挥笔描绘瑰丽的彩图,有计划、有步骤地奔向二○○○年。
新华社记者 郭修生 南振中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