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榜样
——深切悼念敬爱的郭沫若同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历史研究所从一九五四年建所以来,郭沫若同志一直兼任我们所的所长。为了用毛泽东思想办好历史研究所,他花费了不少心血。郭沫若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历史研究所的全体同志深切地感到失去了一位好所长,好导师。
和郭老初次见面的同志,开始总不免感到有点拘束。但当他来到同志们中间,那慈祥和蔼的笑貌,风趣横生的谈话,顷刻间就把同志们原有的拘束完全消除了。一九五八年三月十七日,他看到同志们正在写大字报,马上和同志们一起铺好纸,提起笔也写了一张大字报:“中国史料汗牛充栋,实在应该集中力量,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加以整理。但不要忘记:我们除研究历史之外,还有创造历史的责任。”他在我们中间,不论是同老专家或同青年同志,总是象摆龙门阵似的,谈谈古器物的鉴定,古文字的释义,一些理论问题的探讨,重要史实的考订,历史人物的评价,古籍的整理。一位担任国家重要职务的领导人,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一代史学大师,那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郭老作为史学战线上的一名战士,从他进入史学阵地的那一天起,就旗帜鲜明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他不得不东渡日本。在日本的刑士与宪兵的双重监视之下,他开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一九二九年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的自序中说:“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逼迫着我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认清楚过往的来程也正好决定我们未来的去向。”中国的过去怎样?中国的未来怎样?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怎样?这是大革命失败以后我国思想界注意的中心。一批反动知识分子断言中国古代没有奴隶制社会,企图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不合中国国情,从而取消中国革命。为了揭露这批反动知识分子的谰言,郭沫若同志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且首创地运用甲骨文、金文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指出中国的古代社会也是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前进的,同样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给那些胡诌“我们的国情不同”、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于中国的反动知识分子以当头棒喝:“我们把中国实际的社会清算出来,把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思想,加以严密的批判,让你们看看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究竟是否两样!”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揭露了反动知识分子的本来面目,扩大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
四十年代在重庆,郭沫若同志忙于抗日宣传之余,写了大量的史学论文和历史剧。其中许多作品,论古道今,矛头直指假抗日真反共的蒋介石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寓意之深,作者和读者是心心相印的。蒋介石的文化特务也明白,但又无可奈何。这是在没有任何言论自由的国民党统治区不得已而采用的特殊的斗争手段,起到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至于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郭沫若同志则采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突出的例子是对秦始皇的评价。郭老在四十年代的论文和剧作中对秦始皇都是否定的。作出这种评价的背景是当时报刊上登了一些别有用心地吹捧秦始皇的文章,郭老一针见血地指出:“歌颂嬴政,有意阿世。”原来那些反动文章吹捧秦始皇,意在美化蒋介石。为了对这些反动文人进行反击,郭老把秦始皇写成了法西斯暴君型的人物,这是在特殊环境下进行战斗的产物。到了五十年代,郭老便把这个观点改过来了,恢复了秦始皇的历史地位,给予他一个科学的评价。他在《关于目前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杰出人物,古代中国归于一统是由秦始皇收其果,而却由殷纣王开其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从延安写给郭沫若同志的信中,对郭老在重庆时期所写的史论和史剧给予巨大的关怀和热情的鼓励。信中说:“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郭老的精神确实没有白费,那个时期他的史论史剧有许多优秀作品,成了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赢得了国际文化界人士的赞扬。
在一九五八年,郭沫若同志接受党中央交给的任务,主编一部中国历史作为干部读物。工作一开始,郭沫若同志就要求编写组的全体同志务必谦虚谨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除古代史分期问题采纳他的观点外,其它学术上的见解,应尽量吸收史学界的研究成果。二十年来他一直强调这一点,并且以身作则,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在他自己的著述活动中,不论是对老专家或青年同志,只要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他都非常重视,甚至登门拜访。并且在著作中写明,某某问题是向谁请教了的,某某问题采纳了谁的意见,某某问题是经过谁的指正而修改了自己原来的看法。郭沫若同志始终保持着这种虚心好学、集思广益的好作风。他决定将他所主编的这部中国历史采用《中国史稿》这个书名,就包含着不断前进、反对固步自封的意思。他说:这只是作为一部中国通史的稿本,不断地征求意见,不断地进行修改。他始终把这部书当作史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且“希望进一步集合全国史学界的力量来加以琢磨,使它能够成为比较可以满意的定本。”他自己在审读初稿时,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连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逐字逐句把意见写下来,或批注在稿本上。他从不以主编的身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编写组,总是很谦逊地说:“就注意所及,想初步提出一些意见,供编写组的同志们参考。”他这种谦虚严谨的好作风,给史稿组也给全所的同志们树立了好榜样。一直到重病期间,他还关怀着这项任务的完成。从图版、年表、地图一直到版式、开本、字号,他都亲自过问。
在主编《中国史稿》的同时,郭沫若同志还领导了《甲骨文合集》的编纂工作。二十年来,他一直关注着这部书的进度和质量。他经常指示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搜集资料,指出某处某人收藏若干片甲骨要注意收集,某某书刊上有新的见解要注意吸收。对于甲骨文研究中的不同见解,他总是虚心听取,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有一次他对编辑组的同志说:“我认为甲骨(指晚期)里面没有妣戊。如果你们从这几万片甲骨中发现有妣戊,找出来我的结论就破产了。希望能找出来,找出来我也很高兴。”
郭老对青年研究人员的成长,对老专家的工作和生活,一向给予热情的关怀。一些素不相识的青年同志写信或寄稿子给他,对他的学术见解提出不同看法,他都亲自披阅,写得好的稿子他还推荐给报刊发表。这种奖掖后进,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同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我们树立了无产阶级学者的光辉榜样。历史所一位青年研究人员,写了一篇颇有创新见解的文章给一个学术刊物,当这个学术刊物退稿后,他直接寄给了郭老。郭老满腔热情地看这个素不相识的青年的习作,帮他改正错别字,并推荐给《历史研究》,于一九六四年第五六期合刊号上发表了。一九六○年根据郭老的指示,历史所和近代史所几个青年组成了一个研究太平天国的小组。郭老鼓励他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他谆谆教导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先把太平天国的史料加以收集和整理,并再三叮嘱要注意做史料的考订和辨伪工作。
“四人帮”横行的时候,老专家被“反动学术权威”的大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郭老出于对老专家的关怀,他顶着“四人帮”对他的严重迫害,不顾自己身患重病,还托人捎口信给历史所的一位老专家,嘱咐他两句话:要抓紧时间整理旧作出版,要努力培养接班人。这位老专家得到这个口信后,感动得热泪盈眶。青年同志为郭老对接班人的亲切关怀而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四人帮”的帽子棍子漫天飞舞的时候,郭老捎来的口信,有特别深刻的含意。这不是普通的两句话。它对受压抑的科研人员,是春风,是及时雨,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温暖了历史所每一个同志的心。对“四人帮”及其爪牙则是闪电,是霹雳,用尖锐简明的语言揭露了他们摧残党的科学事业的丑恶嘴脸。这充分表现了这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家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充分表现了这位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不怕鬼、不信邪、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一贯的战斗风格。
郭沫若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崇高形象,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榜样的力量,将永远激励我们胜利前进!


第3版()
专栏:

我科学工作者在青藏高原进行气象考察
世界之巅的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这里产生的天气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国和邻近地区的天气气候,与当地工农牧业生产的建设和发展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当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侦察兵,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七年,我国气象工作者胸怀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带着帐篷和仪器,先后十次到野外考察,对青藏高原北起祁连山、南至念青唐古拉的一千三百公里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多项目的野外实地气象考察,提交了十五篇科学考察报告,胜利完成了国家交给的科研任务。
唐古拉地区是考察的重点之一。这里海拔大都在五千米左右,气象变化剧烈,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科研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除了对各个气象要素进行现场考察外,还首次在昆仑山区和唐古拉山区进行了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太阳分光等特殊项目的观测,取得了青藏高原腹地太阳能量珍贵数据。


第3版()
专栏:

河北省、长春市举办科技讲座
 河北省举办的省直机关科学技术讲座,近日开讲。第一讲的题目是:“空间技术和卫星通信”。听讲的有中共河北省委和省革委会领导同志,以及省里各厅、部、委、办、局的负责同志和省直机关干部一千五百多人。
 吉林大学电子计算机系主任王湘浩教授,最近在长春市举办的科学技术讲座中作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的报告。中共长春市委的几位书记和党政机关以及工厂企业的领导干部,共一千四百多人听了课。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新疆天山北部实行人工降雨防雹
从四月下旬开始,新疆天山北部不少地区实行人工降雨,使严重干旱地区多次普遍地下了小雨和中雨,有五百多万亩农田基本上解除了旱情。
今年旱象一露头,各族气象工作者便深入到一些县、社和国营农牧场,对人工造雨防雹进行技术指导。从天山西部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到天山东部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天山两侧一千多公里的广阔地带,他们在当地农牧民积极配合和有关部门协助下,采用高射炮和土火箭发射药弹,气球携带炸药包以及飞机喷撒药粉等多种方法,进行人工降雨降雪和防雹作业,有力地支援了群众性的抗旱防雹斗争。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怎样集中正确的意见
——记解放军某部直属炮兵连的三次支委会
第一次支委会——
以六票赞成一票反对通过了一项错误决议
解放军某部直属炮兵连添置炊事用具和修理营具,需要一些木料。党支部书记吴立国召开了一次支委会,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会议一开始,支委、司务长赵大昌首先发言说:“眼下,连里公杂费已经不多了。要是能弄点木料自己做,可以省下一些钱,为连队添点别的家业。”支委、一班长高兴华接着说:“连部门前不是长着两棵一抱粗的大柳树吗?把它砍了,既省事又省钱。”高兴华的意见得到多数支委的赞成。理由是:营区的树是公家的,砍树是为了连队,不是为个人。但支委、副指导员朱义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砍营区的树,不合乎上级关于营房管理的规定,我不同意。”党支部书记吴立国想,砍树能够解决连队的实际问题,只要多数同意,就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于是,他提议举手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六票赞成,一票反对。
第二天,天刚亮,支委高兴华、李秀臻就按照党支部的分工,带领一排和二排的战士把树砍倒了,送到了木器加工厂。
朱义贤把自己的意见向团后勤处作了报告。团里派人来到连队宣布,已经砍倒的树不得动用,并责成炮连党支部作检查。
第二次支委会——
憋着一肚子气写了个检查报告
受了上级的批评,大家憋了一肚子气。在讨论写检查报告的支委会上,几个支委把火力全集中到朱义贤身上。有的说:老朱有不同看法可以,但不该把这件事捅到上边。你这一捅,大家挨训,连队还有啥光彩?有的说:朱义贤这是为了出风头,标榜自己正确。有的说:砍了营区的树,没有请示报告是不对的,但这是为了连队建设,并没装进自己的腰包,没有什么大错。朱义贤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争辩,最后同司务长赵大昌翻了脸。就这样,支委会“一班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了半个上午,只是轻描淡写地承认了错误。
虽然检查报告送到了团里,但是多数同志思想上并没有转过弯子,口服心不服,抵触情绪很大。打这以后,“一班人”的疙瘩越结越紧,隔阂越来越大。开会商量工作,总是各唱各的调,话说不到一起,劲使不到一股。支委会开会往往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连队建设。
第三次支委会——
统一了认识,解开了疙瘩
去年下半年,在上级机关的帮助下,直属炮连党支部进行了一次整顿,对砍树的问题重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首先,大家讨论了两棵柳树该不该砍的问题。一致认为,不经上级批准,随便砍伐营区的树木是错误的,这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和违反组织纪律的一种表现,作为一级党组织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
其次,讨论了该不该向上级汇报的问题。支部副书记、连长姜书祥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了看法。他说,党章上明确规定:党员对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如有不同意见,有权向上级党委直至向中央和中央主席报告。这是党的组织原则,是共产党员的合法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砍树这事应该汇报,这是一个党员党性强的表现,并不是出风头、捅漏子。支委刘德祥说:“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敢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是无产阶级的作风,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文过饰非,欺上瞒下,遇到矛盾绕道走,明知不对不开口,这是资产阶级的作风,共产党员就应该对党忠诚老实,处处按原则办事。”其他同志也发言说,不要原则保成绩,不讲是非讲义气,不积极斗争求团结,这不利于党的建设和连队建设,党支部就不能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接着,大家又就“为什么少数同志的正确意见听不进,集中不起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支委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统一了思想,解开了疙瘩,加深了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理解。
有益的经验教训
深入的讨论,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党支部书记吴立国在作总结时说,围绕砍柳树这件事召开的三次会议,使我们认识到,要集中少数人的正确意见,实施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在争论中集中正确的意见,不能简单地运用在一般情况下“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一般地说,大多数人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对具体情况了解的程度不同,有时少数人的意见倒是对的。因此,讨论问题,遇到意见分歧时,要认真分析少数人的意见,看看他为什么与多数人的认识不一致。真理越辩越明,要善于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明辨是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这样,才能做到真正集中正确的意见,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作用。
同时,提出正确意见的同志,要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做好说服工作。当多数人的认识错误时,持正确意见的少数人放弃原则,顺大流随风倒,或者仅仅满足于自己提出了意见,不进行耐心的说服,这都是错误的。应当在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同时,尽力帮助认识错误的同志转变认识。既然自己的意见正确而人家又不同意,就说明别人还没有认识这个问题或认识得不深刻、不全面。这时,思想转化工作做不好,也不能集中正确的意见,达不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目的。
“班长”一定要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在党内讨论问题时,书记不能一人拍板定案。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党委的决议、指示和要求,向“一班人”进行宣传,带领大家去贯彻落实。支委的正确意见,书记、副书记要向其他委员宣传,然后集中起来。如果在这方面不能起核心作用,遇事不问是与非,东风强转向东,刮西风时转向西,或者只简单地投一票,不但不能组织指挥好“一班人”,还可能导致“一班人”犯错误。
宣培金 汪泽生
刘裕超 丁怀华


第3版()
专栏:党的知识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是处分吗?
党章规定党员要有预备期,是为了让党组织对预备党员更好地进行教育,更好地进行考察了解,以保证党员的政治质量。预备党员通过一年预备期的考察,具备了党员条件,就可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的,可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确实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它对党员的要求不同于一般群众。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只是说明这个同志还不具备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条件,这同党员犯错误受处分是两回事。


第3版()
专栏:

处分党员应注意的问题
党的组织讨论对党员的处分,除了特殊情况以外,应通知受处分的本人到会,允许申辩。书面处分决定通过后,应该将决定交给受处分的本人看,让他表示意见,然后上报。
各级党组织决定给党员处分时,必须经过委员会讨论通过,作出书面决定。处分决定从上级党组织批准的那天生效,并由作决定的党组织向受处分的本人宣布。


第3版()
专栏:编后

要全面理解民主集中制
在我们的党内生活中,少数人的意见是否正确,一下子看不清楚的事,是难免的。一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了决议,后来发现少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错误的决议就应该及时改正过来。
朱义贤同志的意见明显地是正确的,因为砍树的主张直接违反了上级的有关规定。明明正确的意见却被否决了,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一些同志,包括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负责同志,只知道“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懂得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也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而且是更重要的原则。在一级党组织的范围内,应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决议,但是不得违反上级的有关规定;如果不经请示,就做出违反上级有关规定的决议,那是错误的。同样,地方党组织的决议不得违反中央的有关规定;如果违反了,就应当按照中央的有关规定纠正过来。只有这样,才是正确地全面地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才能保证党的集中统一的领导。
解放军某部直属炮兵连党支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党员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很有必要。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使全党同志都懂得什么是党的民主集中制,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用马列和毛主席关于建党的学说把全党武装起来!


返回顶部